终于为这部洋洋25万字的纪实体长篇小说填完最后一个符号,我心绪翻滚,颇有一种还债的感慨与释然。
13年前,父亲赵占斌在采访一位教改英模的过程中,被对方坎坷传奇的经历所感染,扼腕慨叹之余,萌生以其为原型创作长篇的愿望,并长途跋涉奔赴千里之外的主人公家乡实地采风。返回之后,激情难耐,一气呵成6万余言。然而世故多变,预料不及的大事小情搅得父亲10多年来无法静心完成写书的心愿。眨眼之间,新的世纪来临了,文艺创作之风清新扑面,而当年所采访过的原型们(如孙歪嘴等)早相继作古,主人公蒋光遥的原型也因年事已高,数次住院抢救,几渡鬼门关,仍然念念不忘父亲的身体状况和书稿的创作进度,父亲再也坐不住了,遂有了父子合笔创作的举动,以图给鲜为人知的历史一份速写,给作古者一份慰藉,给当代人些许启迪。
感谢《新世纪文学》编辑部、北京华语图书编创中心、作家在线网站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风网站为拙作成书所做的大量工作。承蒙著名书法家、陕西省教育厅正厅级巡视员屈应超先生在百忙中题写书名,兰州市神童书法家胡鄂题写部名,为本书增色不少,在此致以崇高的敬意!
赵刚
2001年10月28日晨于解放军报社119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