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43900000002

第2章 不露锋芒——表面愚拙,内心精明

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做“锋芒毕露”,锋芒本意是刀剑的尖端,后人将之比作一个人的聪明才干。古人认为,一个人若无锋芒,则是扶不起来的“阿斗”,所以有锋芒是好事,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在适当的场合显露一下既有必要,也是应当。然而,锋芒可以刺伤别人,也会刺伤自己。如果一个人自恃有才,就狂妄自大、锋芒毕露,将才华当成炫耀和骄傲的资本,以博取大家的赞美和羡慕,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那么他的下场可想而知。

锋芒毕露,结局悲惨

杨修之死,既因曹操狭隘,更是修之狂妄。古史鉴今,锋芒毕露,结局悲惨。

锋芒,刀剑等器的刀口和尖端,引申为人的才干显露在外表。一个人的才智过高,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也会使人产生逼人的感觉,如刀如锋,会使人油然生出一种距离感,或产生回避、逃遁的心理意识,甚至成为你的阻力,成为你的破坏者。因为人从根本上讲是趋弱去强的,所以当人处在少壮年轻的时候如锋芒太露,就会丧失掉一些机会和朋友,就会延长成功的距离。等到你明白这种道理时,已经事过境迁,悔之晚矣。正应了“万事古难全”、“盈则损、直则折”这些话,弱者有弱者的不幸,强者有强者的不幸,而人生就在这幸与不幸之间。

汉代贾谊,名篇《过秦论》的作者。因才华横溢被河南太守吴廷尉召至门下,很是喜欢他。后来孝文帝继位,闻河南太守政绩显赫,而且此人曾经和李斯是同邑,并且师从李斯,于是征召他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之为博士。”

贾谊此时才年及弱冠,雄姿英发。每次朝议大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谊尽为之应对。诸生于是乃以为能力不及贾谊,纷纷不敢插话。孝文帝悦之,便越级提拔他,一年之内就官至太中大夫。

贾谊以为此时天下太平,汉朝江山稳固了,因而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他草撰了新的仪规法礼,自以为是地认为汉代的颜色以黄为上,黄即土色,土在五行位第五,故数应用五。还自行设定官名。此举惹得朝廷上下,一片哗然。虽然孝文帝刚即位,不敢一下子都按贾谊的意见去办,但却以为贾谊可以担任公卿。大臣周勃、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御史大夫冯敬时等贵族都因此而嫉恨贾谊,认为贾谊的存在给了他们很大的威胁,于是常常在文帝面前说贾谊的坏话:“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文帝为了平众愤,不再采纳他的建议,便让贾谊当长沙王的陪读太傅。后来,文帝召见贾谊,但是“不问苍生问鬼神”,贾谊不能自陈政见。后又以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文帝又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谊数上疏谏,以为祸患从此起矣。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过了几年,梁怀王学骑,坠马而死。贾谊悔恨自己没有尽到老师的责任,哭泣而死,年仅33岁。

贾谊本来才高八斗、睿智英煌、前途无量,得到皇帝的重用也理所当然。但是,贾谊毕竟太年轻,不知道什么叫“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成功之时看不到周身的巨大威胁,也不知道少而举高,已成众矢之的,不仅不预设保护,反更强求,致使自己力尽而寡助,落得少年悲哀。

石奋,汉初时人。时年十五岁,做到了一个小官,侍候高祖。高祖和他谈话的时候,没有发现他什么突出之处,只是说话恭敬,问他说:“你家里还有什么人?”石奋回答说:“我只有母亲,不幸失明。家里贫穷。还有一个姐姐。”高祖说:“你能跟随我吗?”他说:“愿意尽力效劳。”于是高祖召他姐姐来封为美人,让石奋任中涓,并且把他家迁到长安城里的中戚里,高祖这样看得起他,都是因为他姐姐做了美人的缘故。他做官靠积累功劳当上了太中大夫。石奋为人没有文才学问,对谁都是恭敬有加,礼仪待人。到孝景帝即位,石奋的长子石建,二子甲某,三子乙某,四子石庆,都因为品行优良,善良孝敬,办事谨严,做官做到了二千石。于是景帝说:“石君和四个儿子都是二千石官员,作为臣子的尊贵荣宠竟然集中在他一家。”称呼石奋为万石君。

万石君年老回家时,每年参加朝会的时候,经过皇宫的门楼,一定下车快步走,恭恭敬敬地拜上大礼。看见皇帝的车驾,一定跪下按着车前横木表示敬意。他的后代也都做官。回家时,万石君一定穿着朝服来接见,不呼其名字。皇上时常给他家赏赐食物,他一定跪下叩拜俯伏着吃,尊敬的程度好像就在皇上眼前,他的子孙也都遵循他的教导,也和他一样。万石君一家凭着孝敬谨严而闻名于各郡各国,即使齐、鲁那些家世显赫,而且家法严明的官宦也都很佩服他。

石奋长子石建官拜郎中令,小儿子石庆任内史。石建有时有事要向皇帝说,都是在没有外人的情况下,畅所欲言,说的恳切,到了上朝的时候,就好像不会说话一样,因此连皇帝也尊重他。上书奏事,奏章经皇帝阅后发回。石建读它,说:“写错了‘马’字下面脚连尾应该五笔,如今只有四笔,少一笔。皇帝会谴责我,我活不成了。”他的谨慎,即使是别的小事也这样。有一次小儿子石庆喝醉了,回家的时候,进入外门没有下车。万石君听说了,又害怕,又生气,不吃饭。石庆开始害怕,负荆请罪,没有许可。全族的人和哥哥石建都去衣露体请罪,万石君责备说:“内史是显贵的人,进入乡里,乡里的长辈都走开回避,而内史坐车中很自在,正是理所当然!”于是让石庆走开。石庆任太仆,有一次为皇帝驾车,皇上问驾车的马有几匹,石庆不敢大意,用鞭子一匹一匹地把马数完。举起手说:“六匹马。”石庆在儿子中是最马虎的了,尚且这般谨慎。他任齐国相,全齐国的人都知道他的德行好,因此很仰慕他。没有什么成绩,齐国就感化而很太平,因此,齐国给石庆建立生祠。

孔子有句话说“君子言语要迟钝,行动要迅速”,说的大概是石奋的家族吧?因此他的教化不焦躁而沉稳,不严厉却有效。这可以说是行为忠厚的君子了。

不争锋芒,势弱先忍

不争锋芒,势弱先忍,势强当起,不失为做大事之人的本色,汉高祖刘邦退据汉中,终成楚汉相争之势,偏安一隅。与后世南宋赵构偏安汴京,不图北上不可同日而语,刘邦忍为蓄势待发,赵构忍为苟且偷生。

项羽分封诸侯时,封刘邦为汉王,并拨给汉王三万兵马(原来汉王有十万兵马,现在只给三万),随同他前往汉中。在秦末起义军的众将领中,汉王刘邦毕竟是一位声望甚高、宽厚仁慈、有长者之风的人。当他前往汉中时,楚与各路诸侯中因仰慕而甘愿随从他前往汉中的,竟有数万人之多。这对于汉王来说,无疑是精神上的一大安慰。

汉王率所部人马前往汉中,所经过的路线是从杜县南,进入蚀中。一是可走直南通往汉中的重要谷道,即子午谷,南端的谷口是汉中的南康县;一是可以向西到达眉县西南,走斜谷,再入褒谷。从《史记·留侯世家》“良送至褒中”的记载来看,汉王是从杜南,经蚀中,然后西行到达眉县,由眉县西入斜谷,经斜谷由关中到达汉中。

在进入斜谷之前,汉王所率领的将士们一路西行。途中,这些来自东土的士卒,仰望南面那横亘东西的秦岭,远方那层峦叠翠、耸入云端的高山,听说山峦的那边便是汉中,心中顿生迷茫之感,真不知自己所要奔往的去处究竟是天下的何方,离家乡又有多远,会是怎样的一个世界。不消说,在这一段西行的路上,将士们的心情是低沉的,人人少言寡语。

到达眉县西南,大军进入斜谷,斜谷道路狭窄,几万大军一字穿行于峡谷之中,蜿蜒有十余里之长。自进入斜谷,穿越秦岭,又是一番景象。脚踏谷底的碎石,两侧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悬崖峭壁,飞鸟哀鸣,猿猴啼叫,亦是一片凄凉的气氛。惟有头顶上的那一线天空,它既给士卒们以希望,又有几分令人恐惧,但终归还是觉得自己的生路只能系在这一线天空的前方。途中,有时要行进在峭岩陡壁的栈道之上,这种栈道是在峭岩陡壁上的险绝之处,傍山岩凿出洞孔,施架横木,铺上木板,以通行人马,而栈道下面又是万丈深渊。第一次走上这种栈道的士兵,他们一般不敢往栈道下边观看。即便如此,也难免胆战心惊。

当将士们将要走出斜谷时,人们回首顾盼,都深深地出了一口长气,经受了他们跟随刘邦转战南北以来所未经受过的洗礼与考验。

至于汉王刘邦,一路上也是思绪万千。他总是用萧何的劝谏,来驱散时时袭来的无名烦恼;又幸亏有张良等人一路陪同,或指指点点,谈笑风生;或倾听张良讲述兵法,谈古论今。在部下将士们冷眼看来,他们的汉王如此神态自若,真是他们的安危和希望所系。

不争锋芒,只是一个人成大事的手段,而不是毫无进取之心的态度;偏安一隅,只是蓄势待发的准备过程,而不是苟且偷生地活着。刘邦做到了,他成功了,这也实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那就是:暂且忍耐一时,自然会风光一世。

择高处立,向宽处行

人生在世,免不了磕磕绊绊。沧海桑田,风霜雨雪,生活中你有时会遇到“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辉煌,有时你也会遇到喝凉水也塞牙,吃盐也生蛆的潦倒。面对错综复杂的大千世界,难怪有人感慨而叹:“生都不怕,还怕死吗?”一句平凡但极富哲理的话道出了活着不易的艰辛和坎坷。

在生命的历程中,也许你想活得像凤凰涅槃般壮烈,但每一天都平平淡淡;或许你想成为腰缠万贯、一掷千金的大亨,但你却挣扎在温饱线上;也许你想仕途如日中天,但你只能成为普通的一员;也许你想堂堂正正做人,但命运却和你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你沮丧、苦闷、彷徨,但最终还是无奈,因为你无法诠释清楚你所面对的世界。

其实,面对人世间诸多的惶惑和无奈,你不妨心静如水。

不是吗?心静如水,你就会感到险壑也是滩涂,峻岭也是平原,沧海也是一粟。心静如水,虽然你暂时蒙受冤屈,但心里坦荡安然;心静如水,虽然你活得平淡,但有滋有味;心静如水,虽然你囊中羞涩,但有苦有乐;心静如水,你虽然这辈子注定普普通通,但也惬意和轻松。“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只要你心静如水,什么荣辱得失、沉浮笑骂、是非曲直,一切都视为斯夫。

老子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不管世事怎样反复无常,只要你心静如水,襟怀坦白,就不会愧对他人。

人都是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上,又手握空拳,一无所有地离世而去,并且终将化为尘土。因此,你不必渴求生活的至善至美,凡是生活赋予你的,你都要欣然接纳,不要去追求那些可有可无,并不影响生命内涵的东西。

心静如水,你可以感悟到“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悠然;心静如水,你还可以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洒脱;心静如水,你就可以玉树临风,泰然自若。

然而,心静如水,不是消极遁世,也不是逃避现实、漠对人生,而是在纷杂的尘世里,为自己留下一片纯净的心灵空间,不管是潮起潮落,也不管是阴晴圆缺,你都可以进退自如,轻松自如地走好人生路。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懂得进退之道的人并不是很多。很多时候,屈而让人,在历史上许许多多英雄人物的眼里,是以退为进的一种策略。

晋文公重耳,可谓是这方面的高手。运交流亡的重耳,身为晋国公子,在成为晋文公之前,曾辗转到了楚国,楚成王待他如同国君。重耳言行举止,莫不细致小心,在楚王面前,更是谦恭有加!因为重耳深知,自己的处境十分微妙,稍有不慎,回晋之愿,或许就是南柯一梦了。

有一次,楚成王设宴招待重耳,在宴席上问重耳道:“公子回到晋国,有朝一日当上晋王该怎么谢我?”

重耳沉思良久,答曰:“托你的福,如果我返回晋国,有朝一日若有两国不幸交战的局面发生,我将后退九十里回避楚王,以报答楚王的款待之情!若这样做还不能令楚王满意的话,重耳也就无话可说了。”

公元前632年,已当上晋国国王的重耳,采纳中军大将先轸的意见,成功地离间了楚与齐、秦的关系。楚王恼羞成怒,派大将尹子玉率大军北上,旗帜鲜明地征讨晋国。晋文公重耳见楚军逼近,便下令撤退九十里。很多将领对此十分不满,认为楚军远道而来,已十分疲惫,晋军以逸待劳,应该迎头痛击才对。

大臣狐偃见许多部将都心存疑惑,就对他们解释说:“国君后退九十里,是履行以前许下的诺言,倘若一国之君说话不算数,是会被天下人笑话的。”

其实,重耳正是用后退之法,激起晋军将士的愤懑,从而增强斗志、达到鼓舞士气的目的!同时,避开楚军锋芒、提升楚军骄傲自大之气,然后选择有利的天时地利条件同楚军会战。

楚军统帅尹子玉见晋军不战而后退,认为是望风而逃的懦弱之军,于是率领楚军紧追不舍,且一直追到城濮。等他反应过来,早中了晋军的埋伏。城濮一战,晋文公重耳大获全胜。

由此可见,退虽然为屈,但在屈后,可能会有大获全胜的伸。

常言道,“逢桥须下马,过渡莫争船,”同“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道理一样,无论是谁,身处该退该让该屈之境,就不能急进急争急伸。

今天的人们,在各行各业之中,所面临的实际情况不同,屈伸之道自会各异。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在“伸”起来困难,并还可能出现危险与祸患的时候,就得先屈。

在可伸也可屈的时候,我们的主张是避伸而就屈。从某一方面说,伸是显,屈是隐。显则招人注意,招人注意则容易遭受到攻击,遭受到攻击就存在失败的可能。而隐则易让人忽视,被人忽视就有宁静,在宁静之中,修身养性,积蓄能量,在日后可能会有大伸。

一般说来,深事深谋,大事大谋,差不多皆成在屈中,而人在伸时,大多只谋一些小事浅事。自古及今,谋计谋略,贵在此人想得远想得深!己之所想,是人之所想不到的;己之所看,是人之所看不见的;己之所谋,是人之所谋不到的,这才是大计大略。

有屈而先有退,有退而先有让。在特定的情况下,让就是智,让就是勇,让就是伸!当然,让,更是一种忍。

面对高位,常存平常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平日间所要面临的,只不过是一次出国旅游观光的机会,只不过是一次由科员升为科长的机会,只不过是一次由助理升为经理的机会,只不过是一次由临时工升为长期工的机会,等等,细想一想,为了此类的“伸”机,有必要与同事争得脸红脖子粗吗?有必要与朋友打得鼻青脸肿吗?遗憾的是,如此的事情经常地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退一步海阔天空,退二步利己利人,退三步与世无争。无争不是无能,无争是一种大屈,在大屈之后,就会有成功的大伸。

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其意思是:一点点的小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或是自己眼前,若不能忍让,肯定会搞乱大的计谋。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只不过是可怜的匹夫之勇,结果往往会铸下大错,原因就在于不懂得让和忍。

《水浒传》里的黑旋风李逵,心地善良耿直,却就是暴躁的性情不改,头脑易发热,芝麻点大的小事该让不能让,结果自吃苦果不少。比如说在浔阳江中,他被浪里白条张顺灌了一肚子的江水,就是因他不能忍让一点小事并一味逞凶引起的。

事实上,对于今天的许许多多的人来说忍与让的字眼在其行为的字典里,早已无法找到,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若不尽快将这两个字补进我们行为的字典里,并掌握与运用,矛盾冲突、难以自我平衡的日子就会到来。

把鲜花让给他人

不要以为自己立了功,就有了固宠求荣的法宝和资本。事实上,立了功,其实是很危险的事情。要不历史上怎么有那么多人,功成就身退了呢?立了功,的确说明你是有才华、有智慧的,可是你绝对不能居功自傲,独享荣誉,而要恰到好处的把功劳让给上司。否则小心上司给你安个“居功自傲”的罪名把你灭了,也正遂身边那些嫉妒你眼红你的人的心。

三国末期,西晋名将王浚于公元280年巧用火烧铁索之计,灭掉了东吴。三国分裂的局面至此方告结束,国家又重新归于统一,王浚的历史功勋是不可埋没的。岂料王浚克敌致胜之日,竟是受谗遭诬之时,安东将军王浑以不服从指挥为由,要求将他交司法部门论罪,又诬王浚攻入建康之后,大量抢劫吴宫的珍宝。这不能不令功勋卓著的王浚感到畏惧。当年,消灭蜀国,收降后主刘禅的大功臣邓艾,就是在获胜之日被谗言构陷而死,他害怕重蹈邓艾的覆辙,便一再上书,陈述战场的实际状况,辩白自己的无辜,晋武帝司马炎倒是没有治他的罪,而且力排众议,对他论功行赏。

可王浚每当想到自己立了大功,反而被豪强大臣所压制,一再被弹劾,便愤愤不平,每次晋见皇帝,都一再陈述自己伐吴之战中的种种辛苦以及被人冤枉的悲愤,有时感情激动,也不向皇帝辞别,便愤愤离开朝廷。他的一个亲戚范通对他说:“足下的功劳可谓大了,可惜足下居功自傲,未能做到尽善尽美!”

王浚问:“这话什么意思?”

范通说:“当足下凯旋之日,应当退居家中,再也不要提伐吴之事,如果有人问起来,你就说:‘是皇上的圣明,诸位将帅的努力,我有什么功劳可夸的!’这样,王浑能不惭愧吗?”

王浚按照他的话去做了,谗言果然不止自息。

喜好虚荣,爱听奉承,这是人类共有的弱点,作为一个万人注目的帝王更是如此。有功归上,正是迎合了这一点。你想谁不愿意功劳卓著?尤其是作为君主,哪个能容忍臣下的功劳超过自己呢?

“伴君如伴虎”,是古人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懂得如何与领导相处、明哲保身,充满着智慧的结晶。一些人自以为有功便忘了上峰,总是讨人嫌的,特别容易招惹上司嫉恨。把功劳让给上司,才是明智的捧场,是稳妥的自保。在官场上如此,在职场上亦是如此。

小江很有才气,编辑的杂志很有一套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因此很受欢迎,有一次还得到创新奖。一开始他还很高兴,但过了一段时间,他却失去了笑容。他告诉一位朋友说,他的上司最近常给自己脸色看。

这位朋友问清楚他的情况后,指出了他犯的错误。原因是这样的:小江得了创新奖,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因此除了新闻部门颁发的奖金之外,另外给了他一个红包,还当众表扬他的工作成绩,并且夸他是当主编的料。但是他并没有现场感谢上司和同事们的协助,更没有把奖金拿出一部分请客,他的上司刘主编从此处处为难他。遗憾的是,小江不相信朋友的分析,结果三个月后就因为呆不下去而辞职了。

这份杂志之所以能得奖,自然是小江贡献最大,但是他也不能独享了这份荣誉,这让上司怎么想?自然觉得他目中无人、恃才自傲,其次因为小江的才华也让他产生不安全感,害怕失去权力,为了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小江自然就没有好日子过了。

与上司相处,一定要在各方面维护他做上司的权威,不要恃才傲物、居功自傲,那样终会成为上司和同事的“眼中钉”。工作中取得了成绩,会给你带来一定的荣耀,但是,你一定要把这份荣誉归功于上司,把鲜花让给上司戴,把众人的目光引到上司身上。否则,若是你抢了上司的风头,后果就严重了。

别让虚荣占据了你的心

好卖弄的人往往都是虚荣心很强的人。虚荣是你心灵深处的魔鬼,使你变得自负,误以为自己很了不起,无所不能,可事实上并非如此。一些人为了引人注意,为了出风头,以满足自己永无止境的虚荣心,就不分场合、地点、对像,拼命地卖弄自己。

赵女士就是一位爱卖弄自己的人,她每天总是利用一切机会让人们知道她的存在。一位老兄在为儿子差两分没被清华大学录取而苦恼,一旁的赵女士生怕没了机会,忙插嘴道:“真是的,我那儿子也不争气,要升初中了,才考了99分。”旁人不难看出,她到底是自贬还是自夸。一年秋季,她办完调动手续,满以为会被热情欢送,岂料送行的只有一名例行公事的干部。

王先生在他刚到工作单位的那段日子里,在同事中几乎连一个朋友都没有。那时他正春风得意,对自己的机遇和才能非常自得。因此每天都极力吹嘘他在工作中的成绩,吹嘘每天有多少人找他请求帮忙等等得意之事。然而同事们听了之后不仅没有人分享他的“成就”,而且还极不高兴。

不顾别人的感受,只顾卖弄自我,在多数场合是不受欢迎的,任何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都会自然而然地在心中对你的卖弄不屑一顾。如果你有优点,最好由别人去发现,而不是自我卖弄。

许多人都有一种虚荣的心理,比如在无意中获得了一件心爱的宝物,或办成了一桩得意的事情,往往爱在人前炫耀一番。这种炫耀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种卖弄,这样一来,别人知道自己拥有了宝物肯定会投以赞赏和羡慕的眼光,而且自己还因为有这样一件宝物,办成了一件漂亮的事而沾沾自喜。

有了好东西就和大家一起分享,把自己拥有的好东西露给别人看一看,把自己的得意之事说给别人听听,本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如果炫耀的心理太炽热,想听好听、奉承和赞美之话的渴望太强烈了,人就陷入了“卖弄”之歧途。而这种卖弄有时就像是毒药,会让你上瘾,最后失去做人的本性。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年轻的律师花了一笔资金装修他的事务所。他买了一部豪华的电话机,作最终的装饰。现在这架电话机正摆在漂亮的写字桌上,秘书报告一个顾客来访,对于首位顾客,年轻律师按规矩让他在候客室等了一刻钟。

当顾客被允许进来时,律师就故意拿起了那部豪华电话的话筒,为了给客人更深的印象,他假装接通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电话:“可敬的总经理,我已对他说了,我们只是彼此浪费时间罢了。当然,我知道,好的,如果您一定要坚持的话,可是您要明白,低于两千万我不能接受,好,我同意以后再联络,再见。”

他终于挂上了电话,面对那位顾客。而在门口站着不动的顾客脸色非常尴尬。“请问您有什么事?”律师微笑着问这位局促不安的客人。客人犹豫了半晌,低声说:“我是技术工人,公司派我来给你接电话线。”

那些卖弄者往往矫揉造作,故意要显露某些东西,企盼获得他人的喝彩,以满足自我的虚荣之心。这种人生状态虽不会给人带来什么灾难,但是会常常引发他人的厌恶,甚至鄙视,且易养成自我骄傲自满的心理,于人生的发展大大不利。

托马斯·肯比斯说:“一个真正伟大的人是从不关注他的名誉高度的。”一个人不会因为自己的成就而傲慢,也就不会抱怨自己命运的悲惨。相反贪慕虚荣的自我卖弄,是一种腐蚀人类心灵的毒药。所以,请丢掉你那颗虚荣的心吧,我们要像元代王冕《题墨梅》诗中说的那样:“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花要半开,酒要半醉

我们知道,凡是鲜花盛开娇艳的时候,就要立即被人采摘而去,也就是衰败的开始。我们也知道,在武术中有一高难度拳术,即“醉拳”。“醉拳”的厉害,在于一个“装醉”,表面上看来跌跌撞撞、踉踉跄跄,不堪一推,而其实“形醉而神不醉”,醉醺醺之中却暗藏杀机,就在你麻痹大意之时,将你打趴在地。所以,有“花要半开,酒要半醉”之说,人生在世,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你才华横溢,聪明绝顶自然是好事,但同时也要懂得内敛,学会装醉,不然,当你志得意满,目空一切的时候,别人会把你当成了枪靶子、眼中钉。

春秋时期,郑庄公准备伐许。战前,他先在国都组织比赛,挑选先行官。众将一听露脸立功的机会来了,都跃跃欲试,准备一显身手。众将首先进行击剑格斗,都使出了浑身本领,争先恐后。经过轮番比试,选出了六个人来,参加下一轮射箭比赛。在比箭项目上,取胜的六名将领各射三箭,以射中靶心者为胜。第五位上来射箭的是公孙子都。他武艺高强,年轻气盛,向来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只见他搭弓上箭,三箭连中靶心。他昂着头,瞟了最后那位射手一眼,退下去了。

最后那位射手是个老人,胡子有点花白,他叫颖考叔,曾劝庄公与母亲和解,立有大功。颖考叔上前,三箭射击,连中靶心,与公孙子都打了个平手。

只剩下两个人了,庄公派人拉出一辆战车来,说:“你们二人站在百步开外,同时来抢这部战车。谁抢到手,谁就是先行官。”公孙子都轻蔑地看了对手一眼,哪知跑了一半时,公孙子都却脚下一滑,跌了个跟头。等爬起来时,颖考叔已抢车在手。公孙子都哪里服气,提了长戟就来夺车。颖考叔一看,拉起来飞步跑去,庄公忙派人阻止,宣布颖考叔为先行官。

公孙子都因此怀恨在心。颖考叔不负庄公之望,在进攻许国都城时,手举大旗率先从云梯冲上许都城头。眼见颖考叔大功告成,公孙子都嫉妒得心里发疼,竟抽出箭来,搭弓瞄准城头上的颖考叔射去,一下子把没有防备后面的颖考叔射死了。

颖考叔的死是因为他不知道糊涂保身,锋芒太露的缘故。当今社会,此理仍然行得通。你不露锋芒,可能永远得不到重任;你锋芒太露却又易招人陷害。锋芒太露的人虽取得暂时成功,却也可能为自己掘好了坟墓。当你施展自己的才华时,也就埋下了危机的种子。所以,做人切忌恃才自傲,不知饶人。锋芒太露易遭嫉恨,更容易树敌,也就是说,有时才华不宜显,有时聪明需内敛。

乾隆年间,纪晓岚以过人的才智名扬全国,深得皇上赏识。有一天,乾隆宴请大臣。大臣们吃得很开心,饮得也很畅快。乾隆又诗兴大发了,他出了上联:“玉帝行兵,风刀雨箭云旗雷鼓天为阵。”

乾隆皇帝要求百官对下联,竟然没人能对得上。乾隆皇帝这下更来兴致了,他想显示他本人的才华,便点名要纪晓岚答对,想出一下这位大才子的丑。不料,纪晓岚却把下联对上来了:“龙王设宴,日灯月烛山肴海酒地当盘。”话音刚落,群臣赞叹。

乾隆皇帝听后,却不高兴了。他面有怒色,半日沉吟不语。大家颇为纳闷。纪晓岚当然明白是自己得罪了皇上,便接着说:“圣上为天子,所以风、雨、云、雷都归您调遣,威震天下;小臣酒囊饭袋,所以希望连日、月、山、海都能在酒席之中。可见,圣上是好大神威,而小臣我只不过是好大肚皮而已。”乾隆一听,立即笑逐颜开,连忙表扬纪晓岚,说:“饭量虽好,但若无胸藏万卷之书,又哪有这么大的肚皮。”

乾隆出的上联显示了一代帝王的豪迈气概,不料纪晓岚下联一出,十分工整,显不出乾隆上联的才气。乾隆一听,自然不快。幸好,纪晓岚及时发现并为自己开脱,有意抬高乾隆,贬低自己。自然,君臣一唱一和,大家都高兴。

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作为一个有才华的人,要做到不露锋芒,既有效地保护自我,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不仅要说服、战胜盲目骄傲自大的心理,凡事不要太张狂、太咄咄逼人,还要养成谦虚让人的美德。当你志得意满时,且不可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不可一世,这样你不遭别人当靶子打才怪呢!

所以,即使你有非常出众的才智,也一定要谨记:锋芒太露,必遭人忌。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更不要稍有成就便得意忘形,以为自己绝顶聪明。殊不知树敌太多,事事必受他人阻挠。该收敛时就收敛,夹起尾巴好做人,切勿光芒晃人眼。

老子曾经说过:“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即善于做生意的人,总是隐藏其宝货,不叫人轻易看见;君子之人,品德高尚,容貌却显得愚笨拙劣。有才华是好事,但不能作为炫耀的资本,既要显露才华,又要明哲保身,这才是为人处世、人际交往之上策。

切勿目中无人,不自量力

骄傲是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个方面或领域有卓越价值的肯定,是人对自己成绩的认知。生活中,人们总是不会缺乏骄傲的理由,一件新衣服、一种新发型,都能引起他们的骄傲之情。骄傲的情绪,人所难免,但过度的骄傲就是虚荣。

很多时候,骄傲和虚荣常常是一对孪生兄弟,虚荣的结果常常是骄傲。一个心性骄傲的人,从不会把别人放在眼里的,他们都认为自己比别人强。但他们忘了,高傲的人只能让人厌烦,要知道人外有人,太过骄傲只能自取其辱。

古时候有则笑话,说有人做了首诗自吹道:“天下文章有三江,三江文章唯我乡,我乡文章数舍弟,舍弟跟我学文章。”转了一个大弯,还是自己的文章好,如此骄傲之人作的文章未必就真好。

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越是知识渊博的人越表现的谦逊无比,相反只有那些“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人越喜欢张扬。所以,一个人要想圆通处世或者成就大事都必须要戒傲,做到有才学而不张扬,有情趣而不肤浅!

相传南宋时江西有一名士傲慢之极,凡人不理。一次他提出要与大诗人杨万里会一会。杨万里谦和地表示欢迎,并提出希望他带一点江西的名产配盐幽菽来。名士一听就傻了眼,他实在搞不懂杨万里要他带的是什么东西,只好:“请先生原谅,我读书人实在不知配盐幽菽是什么乡间之物,无法带来。”

杨万里则不慌不忙从书架上拿下一本《韵略》,翻开当中一页递给名士,只见书上写着:“豉,配盐幽菽也。”原来杨万里让他带的就是家庭日常食用的豆豉啊!此时名士面红耳赤,方恨自己读书太少,始觉为人不该傲慢。

骄傲有很多的害处,但最危险的结果就是让人变得盲目,变得无知,变得更加虚荣。骄傲会培育并增长盲目,让我们看不到眼前一直向前延伸的道路,让我们觉得自己已经到达山峰的顶点,再也没有爬升的余地,而实际上我们可能正在山脚徘徊。所以说,骄傲是阻碍我们进步的大敌。

曾经有一个学者,学富五车,精通各种知识,所以自认为无人可以和自己相比,很是骄傲。他听说有个禅师才学渊博,非常厉害,很多人在他面前都称赞那个禅师,因此,这个学者很想向禅师求教一番。学者来到禅师所在的寺院,要求面见禅师,并对禅师说:“我是来求教的。”

禅师打量了学者片刻,将他请进自己的禅堂,然后亲自为学者倒茶。学者眼看着茶杯已经满了,但禅师还在不停地倒水,水溢出来,流得到处都是。“禅师,茶杯已经满了。”“是啊,是满了。”禅师放下茶壶说,“就是因为它满了,所以才什么都倒不进去。你的心就是这样,它已经被骄傲、自满占满了,你向我求教怎么能听得进去呢?”

骄傲是陷阱,只有克服和防止骄傲,才能在人生之路上不断前进。古人讲:“君子宽而不慢。”综观古今中外成大事者,都是虚怀若谷、好学不倦、从不骄傲的人。

骄傲是目中无人的盲目行为,是不自量力的狂妄作风。骄傲的本质是自我崇拜,是虚荣心膨胀的体现。当一个人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地位、声誉和财富,并对此产生自我崇拜时便产生骄傲的心态。骄傲的人,其实是无知的人,他们不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他们不懂自己只是沧海一粟。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是金子,无论在哪里都会发光。如果你有才华,那么就无需炫耀自己,无需哗众取宠,无需靠别人的眼光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有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总喜欢炫耀和表现自己。真是“老王卖瓜,自卖自夸”。其实,你若真有本事又何须炫耀?

先来看一则寓言故事:

斑鸠强占了小喜鹊的窝,看着无家可归的喜鹊,斑鸠开心地说:“你可知道谁是鸟中之王?”小喜鹊胆战心惊地说:“您是鸟中之王!”斑鸠满意地飞走了。

不久斑鸠又啄光了小麻雀头上的毛,然后傲慢地问小麻雀:“你可知道谁是鸟中之王?”

小麻雀吓坏了,结结巴巴地说:“当然您……您是鸟中之王。”

斑鸠这下神气极了,它真的把自己当做鸟中之王了,耀武扬威地飞来飞去,见到一种鸟就向其炫耀自己的身份。迎面碰到了老鹰,它又问老鹰:“你可知道谁是鸟中之王?”然后得意洋洋地等待着回答。

可是它没有听到老鹰说它是鸟中之王的回答,只看到老鹰扇了一下翅膀,它感到一股强风向自己袭来,然后就重重地从空中跌落在草丛里。它听到老鹰在它头顶恶狠狠地说:“这下你知道谁是鸟中之王了吧?”

斑鸠不知高低,自我吹嘘为鸟中之王,结果被老鹰一翅膀就打出了原形,威风扫地。其实,真正实力雄厚的才是王者,光靠嘴上功夫是吹不出实力的。有本事要让别人去说,不能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不知收敛、吹嘘自己的人,当真相被揭开时只会颜面无光、威风扫地。

生活中有些人总好炫耀自己曾经的辉煌,甚至把炫耀先人的业绩当做自己的光荣,这是并不光彩的。资历深自然值得尊重,但老是挂在嘴唇上当歌唱,就会贬值了。一个真正成功的人是不喜欢自吹自擂的,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你真有本事,又何须炫耀呢?

东汉初时的名将冯异在建立东汉王朝的战争中屡立功勋,然而他在每次战争后,总独自躲在大树下,而不像其他人那样,聚在一处争说自己的功劳,因而他赢得了“大树将军”的美称。梁国的宰相沈约对梁武帝称赞冯道根说:“此陛下之大树将军也!”功劳是客观存在的,别人抹杀不掉,自己的吹嘘也终是徒劳。

实际上也是这样,有不少居功自傲的人,最终还是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只有那些继承了谦虚美德的老实人才能“赢得生前身后名”,为人所津津乐道。

美国南北战争时,北军格兰特将军和南军李将军率部交锋,经过一番空前激烈的血战后,南军一败涂地,溃不成军,李将军还被送到爱浦麦特城去受审,签订降约。无疑格兰特将军是最后的胜利者,但是他并没有对自己的成绩自吹自擂,而是表现得非常谦虚。他很谦恭地说:“李将军是一位值得我们敬佩的人物。他虽然战败被擒,但态度仍旧镇定异常。像我这种矮个子,和他那六尺高的身材比较起来,真有些相形见绌。他仍是穿着全新的、完整的军服,腰间佩着政府奖赏他的名贵宝剑;而我却只穿了一套普通士兵穿的服装,只是衣服上比士兵多了一条代表中将官衔的条纹罢了。”这一番谦虚的话听在人家耳里,远比数次的自吹自擂好得多。

有本事要让别人去评价,不必自我吹嘘、自我炫耀,因为你的成绩,你的成功,别人会比你看得更清楚。只有对自己的成就持有怀疑态度的人,才爱在人家面前强出头,以掩饰那些令人怀疑的地方。

曾经有人说:“愈是不喜欢接受别人赞誉的人,愈是表明他知道自己的成功是微不足道的。”假使一个人常常把一点微不足道的成绩当做一桩了不得的事情,那他无异于是在欺骗自己。这样的人早晚将会走上失败之路,因为他早已没有自知之明了,一个没有自知之明的人做事就如同盲人摸象,又如何会取得成功呢?

好自我炫耀的人,常常是外强中干的。他们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引起大家对他的关注,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没有本事就不要胡乱吹嘘,否则被人揭穿真相会颜面尽失。有真本事也不要挂在嘴上,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有几斤几两,旁观的人心知肚明。因此还是收敛一下嘴上功夫,用行动说话最好。

耍小聪明终会自食其果

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说:“文章做到好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才智的使用也是如此,用至好处,应是适当。当智则智,当愚则愚,愚也是一种智。必要时,甚至装一装“低能儿”,做一做“糊涂人”,都是明智之举。明朝刘基云:“智而能愚,则天下之智莫加焉”,意思是说,智者能带几分愚,就是天下的大智慧了。所以说,大智若愚总是智,贵在“大智”,妙在“若愚”。

可惜很多爱慕虚荣的人都不懂得大智若愚的道理,他们认为自己聪明过人,有才气,能力强,故而沾沾自喜,看谁都是豆腐渣,惟有自己是朵花。

其实,聪明人分两种,一种是真聪明,一种是假聪明,也就是小聪明,区别在于他们对聪明的使用不同。前者懂得韬光养晦,也就是能够审时度势做到深藏不露,不到火候时不会轻易使用,大智若愚。后者则盲目自傲、自以为是、好大喜功,大愚若智,这就是小聪明。

西方有这样一种说法:法兰西人的聪明藏在内,西班牙的人的聪明露于外。前者是真聪明,后者是假聪明。在从政的过程中,在出将入相的过程中,切忌只知伸不知屈;只知进不知退;只知耍小聪明,不知深煎于密;只知自我显示,不知韬光养晦。

古人说:“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如果一个人总是喜欢显露自己的才干,那么他必然会遭受很多的挫折,这是做人太单纯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做人要善于藏锋露拙。有才干本是好事,但是带刺的玫瑰最容易伤人,也会刺伤自己。

所以,真正聪明的人会掌握“度”,所谓“过犹不及”就是说,太聪明了反倒不如不聪明。明代大政治家吕坤以他自己丰富的阅历和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洞察,在《呻吟语》中说了一段十分精辟的话:“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乃所以为愚也。”译成今天的话就是:精明还是非常需要的,但要在“浑厚”中悄悄地运用。古往今来得祸的人绝大多数都是精明的人,没有因浑厚而得祸的。现在的人惟恐不能精明到极点,这就是之所以愚蠢的原因啊!

耍小聪明的人有两种灾祸,一个是被人猜忌防范而招祸,一个是自己会把事情办坏而难成大事。它可以使人得意于一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然而终究还是自毁,永远不会取得真正的、伟大的成功。一个欲成大事的从政人员若耍小聪明就会早早被扼杀在摇篮里。因而,我们要从杨修之死中吸取深刻的教训,在人际关系复杂的社会里,不要一味只是耍小聪明,炫耀自己的才能,必须懂得待人接物的大智能,才不致吃亏、遭忌。

《菜根谭》说:“操履不可少变,锋芒不可太露。”意指自己的操守和志向不可有一点改变,自己的才华和锐气更不可过分暴露。又说:“聪明人宜敛藏,而反炫耀,是聪明而愚懵其病矣!如何不败?”一个才智出众的人,应该是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深藏若虚。若自以为了不起,过分炫耀自己,表面上看来像是聪明,其实却有点近乎无知,这样的人又如何不失败呢?

锋芒毕露,炫耀才能,不仅会招致旁人忌恨,并且也会使自己轻浮自傲,恃才自售。所以,一个人无论身处官场还是商场,都最忌一味地耍小聪明,不管必要或不必要,不管合适不合适,时时处处显露精明,那样不仅不会对你未来的发展有所帮助,反而会成为招灾引祸的根源。

山外有山,楼外有楼

我们身边总是不缺自视清高的人,更不缺狂妄自大的人,他们自恃有才,就好为人师,目中无人,就忘记了“山外有山,楼外有楼”的道理。本来有才华是上帝对一个人的恩赐,可是如果一个人将这当成骄傲的资本,那结果就不尽如人意了。

祢衡年少才高,目空一切。建安初年,二十出头的祢衡初到许昌。当时许昌是汉王朝的都城,名流云集,司空掾、陈群、司马朗、荡寇将军赵稚长等人都是当世名士。有人劝祢衡结交陈群、司马朗。祢衡说:“我怎能跟杀猪、卖酒的在一起?”劝其参拜赵稚长,他回答道:“苟某白长一副好相貌,如果吊丧,可借他的面孔用一下;赵某是酒囊饭袋,只好叫他看厨房了。”这位才子惟独与少府孔融、主簿杨修意气相投,对人说:“孔文举是我大儿,杨德祖是我小儿,其余碌碌之辈,不值一提。”由此可见他何等狂傲。

献帝初年间,孔融上书荐举祢衡,大将军曹操有召见之意。祢衡看不起曹操,抱病不出,还口出不逊之言。曹操求才心切,为了收买人心,还是给他封了个击鼓小吏的官,借以羞辱他。一天,曹操大会宾客,命祢衡穿戴鼓吏衣帽当众击鼓为乐,祢衡竟在大庭广众之中脱光衣服,赤身露体,使宾主讨了个没趣。曹操恨祢衡入骨,但又不愿因杀他而坏了自己的名声。

曹操心想像祢衡这样狂妄的人,迟早会惹来杀身之祸。便把祢衡送给荆州的刘表。祢衡替刘表掌管文书,颇为卖力,但不久便因倔傲无礼而得罪众人。刘表也聪明,把他打发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去。祢衡为黄祖掌书记,起初干得也不错。后来黄祖在战船上设宴,祢衡说话无礼受到黄祖呵斥,祢衡竟顶嘴骂道:“死老头,你少啰嗦!”黄祖急性子,盛怒之下把他杀了。其时,祢衡仅26岁。

祢衡文才颇高,桀骜不驯,本有一技之长,受人尊重。但是祢衡没有因为这一技之长而受惠于世。他恃一点文墨才气便轻看天下。殊不知,一介文人,在世上并非有什么不得了,赏则如宝,不赏则如败履,不足左右他人也。祢衡似乎不知道这些,他孤身居于权柄高握之虎狼群中,不知自保,反而放浪形骸,无端冲撞权势人物,最后因狂纵而被人杀害。

其实,一个人狂妄自大的程度并不取决于他有多少学问,而是取决于他的态度。也就是说,狂妄的人实际上也许并没有多少学问,往往是自吹自擂、夸夸其谈。他们所表现的高傲、不屑一顾等神态,实际上是一种心灵空虚的补充剂,以维持其虚荣心。

在一个风景优美,繁密茂盛的森林里,居住着许多动物,不但有狮子、老虎、狼、狐狸等食肉动物,还有蚊子、蜘蛛这样的小生命。

有一只蚊子,它每天都在想:“在这个王国中,狮子应该是百兽之王了吧,没有比它更有力更强大的动物了。只要我能把它打败,那么我将会成为森林大帝。”

经过一番认真的准备,这只蚊子终于向狮王宣战了。它扇动着翅膀飞到狮子面前,对狮子说:“狮子,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大,不信,咱们较量较量。”

可惜蚊子的声音太弱小,狮子根本没听见,仍在那儿悠然地闭目养神。蚊子见了,气得火冒三丈,用尽吃奶的劲儿对狮子喊道:“你这只笨狮子,我们比试比试,看你有什么本事?是用爪子抓,还是用牙齿咬,我比你强得多。”说着蚊子吹着喇叭鼓足了力气向狮子冲去。

狮子这下可慌了,觉得脸上奇痒无比,睁大了眼睛瞧,还是看不清蚊子进攻的方向。蚊子恶狠狠地向狮子的脸上咬去,它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左躲右闪,用力晃动着头,张开血盆大口猛扑向蚊子,只是蚊子小巧灵活,狮子的嘴巴总是落空。气得它拼命挥动着爪子,一顿乱抓乱挠,尽管如此,还是没有捉住蚊子。

蚊子高兴极了,向狮子威胁说:“快认输,不然我咬死你。”狮子从来没受过这个罪,它怒吼着扑向蚊子,不过很遗憾,又失败了。气得狮子哇哇乱叫,蚊子趁势又朝狮子发动了进攻,叮得狮子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没办法,狮子落荒而逃。

“我赢了!”蚊子得意地吹着胜利的喇叭,唱起欢乐的凯歌飞走了,一边走一边喊:“我战胜了狮子,我才是最了不起的,我要当森林之王。”蚊子得意忘形地飞着,完全忘了四周存在的危险,突然,它钻进了一个软软的东西中,身体被粘住了。它挣扎着,想要离开,但是越挣扎粘得越紧,这下它清醒了,原来自己被蜘蛛网粘住了。

一只蜘蛛凶光毕露地向它爬来,蚊子完全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险境,它大声地对蜘蛛说:“蜘蛛,我刚刚打败了狮子,你快放了我,我不屑和你打仗。”蜘蛛听了冷笑道:“蚊子,你别白费气力了,不管你曾经打败过谁,现在都是我的俘虏,吃掉你易如反掌,你将成为一只蜘蛛的晚餐。”

蚊子最后叹息着说:“我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没想到,却败在一只小小的蜘蛛手上。”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争强好胜,更不要狂妄自大。要知道,强中更有强中手。争强好胜、狂妄自大可能一时会得胜,但一定不会长久。这样的人,迟早会自食其恶果。恃才傲物放在心中无关紧要,如果在言行上表现出来,就会招来诸多祸端。

“假糊涂”才是“真聪明”

在日常生活中过于聪明的人,常是别人猜忌妒嫉的对象。因为任何有所图谋的人,都不希望从事情刚开始筹划时便被识破。真正智慧的人,为了保全自己的一切,必会千方百计地掩饰自己的高明之处。

据古人传说,在舜未登上天子位的时候,他的同父异的母弟弟象,为图占家业,几次要谋害他。昏庸的父亲和后母也总是偏心,纵容象。有一次,父亲和后母找舜,说谷仓顶坏了,要他爬上去修理。当舜刚爬到仓顶,父母和弟弟就抽了梯子,放了一把火想要烧死他。幸亏他撑起大斗笠,乘着一阵大风往下一跳才得脱险,得以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还有一次,父亲和后母要舜去淘井。那井很深,刚把舜吊到井底,上面的人就收了绳子,推下去几大堆泥土,象以为这一回舜死定了,很高兴。没想到,当他来到舜的卧室时,却看见舜正坐在床上弹琴。这是怎么回事?原来那井底还另有一个出口,舜是从那里逃脱的。这一下,象惊呆了,他悔恨、羞惭不已,上前向哥哥道歉。舜呢,显得若无其事的样子,他微微一笑,说:“我并不计较。”

当万章与孟子谈论到这个故事中的舜。万章认为,舜或者是糊涂,或者是伪善,二者必居其一;孟子则不同意这种看法。万章说:“怎么不对?两件事里,都表现出舜并不知象要害他,这岂不是糊涂?”孟子说:“怎么不知道!只不过舜对弟弟仁慈罢了。”万章说:“依您之见,舜是心里忧心忡忡,表现得却像没那么回事,这岂不是强颜为欢,是十足的伪善吗?”孟子直摇头:“不,这怎么叫伪善?既然象已承认自己错了,有悔改之意,舜又怎能不高兴?这不叫伪善,叫宽宏大度啊。”

战国时,齐国的隰斯弥去见田成子,田成子和他一起登上高台向四面眺望。三面的视野都很畅通,只有南面被隰斯弥家的树遮蔽了。田成子当时也没说什么,隰斯弥回到家里,叫人把树砍倒,没砍几下,隰斯弥又不叫砍了。他的家人问:“您怎么这么快就改变主意了呢?”隰斯弥答道:“谚语说,知道深水中的鱼是不吉祥的。现在田成子将要干一件大事,事情非同小可,而我却表现出我能够在精微处察觉事情的真相,那我必然会有危险了。不砍倒树,未必有罪。而知道了别人的隐秘,那罪过和危险就不得了。所以我才决定不把树砍倒。”

以上的例子我们从表面上看,似乎舜、隰斯弥糊里糊涂。而实际上这是一种精明人的糊涂啊!有的人是很精明的,越是精明的人越知道聪明人处世难,容易招致妒嫉、非议,甚至为聪明而丧生。曹操因为妒嫉杨修的才能而杀了他;隋炀帝因为妒嫉薜道衡的诗才,也把他杀了,还吟着薛道衡的诗句“庭草无人随意绿”,洋洋自得地说:“你还能写出这样的好诗吗?”所以,从老子开始,中国人就深悟了“大智若愚”的道理,越是聪明,表现得越是愚笨,以便在别人的轻视和疏忽中找到自我发展的空间。

古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所以一些真正有智慧的人,一般都采取“守拙”的方法,以保护自己。那种把聪明全露在外面的举动实际上才真正是愚蠢的行为。

好汉不提当年勇

如果你曾经站在充满鲜花和掌声的领奖台上,那是值得你骄傲的。但是对于现在来说,那已经成为永远的过去了,别人不会永远记住你的风光,你也不要把那一次成功当成永远的成功和永远骄傲的资本,躺在那温暖的赞扬声里长睡不醒!

由于事业取得了一定成功而骄傲,常常把一时的成功当做永久的成功,从此固步自封,止步不前,甚至前功尽弃。

我们常说:“好汉不提当年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很多人常常不能走出曾经胜利的辉煌记忆,习惯沉浸于虚无的胜利幻想中。他们因为过去的一次成功就自我满足,眼前显现的永远是早已逝去的鲜花与掌声。所以,他们自视清高、目中无人,更有甚者,为了维护自己的所谓“面子”和虚荣心,非但自己不思进取,还伺机嘲讽别人的努力,最终导致了正常心理的扭曲。

有新闻报道,“某大学一名男生自杀了!”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校园,整个城市,乃至全省。谁能相信他会自杀呢?四年前,他可是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这所大学的。如此一个优秀的学生怎么会轻生呢?

熟悉他的同学、老师和老乡,都为他的轻率而备感痛心。谁能想到四年前他的风光呢?这所大学虽是重点却一直鲜有省状元考进来,他进校后,学校领导、老师对他倍加重视。仅他个人的宣传就搞了半学期,他成了全校的热点人物,简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老师的宠爱、同学的羡慕以及一些人的吹捧,让他有了飘飘然的感觉。从此,他变了,从那个勤奋上进、谦虚好学的少年变得极其高傲,他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就是最棒的。所以,当然就不用像其他同学一样刻苦用心,他经常因为觉得老师讲得不好而不去上课,也从不参加集体活动,而是时常在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的世界里混沌度日。

老师为他的滑坡而担忧,经常劝导他要戒骄戒躁。可是他总是把老师的话当做耳边风,他认为,自己这么聪明,对付那些考试是小菜一碟。就这样,虽然他从未在期末考试中挂“红灯”,但成绩平平。转眼到了大四,保研名单上自然没有他。于是,他终于不甘示弱起来,向全班同学宣称他要考上全国最著名大学的计算机硕士研究生。

从此,他开始起早贪黑地学习了。无奈,由于大学期间专业功底太差,最终他的成绩没有过线。这对于骄傲惯了的他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整个人崩溃了一样,在成绩公布榜前默默伫立了很久。

当天晚上,宿舍的同学发现他没回来休息,也没太在意,以为他心情不好,去哪里散心了。可是,第二天一大早,人们在教学楼前发现了他的尸体。他的口袋里装着一份浸透了鲜血的成绩通知单和一封遗书。他说:“因为我知道自己再也骄傲不起来了,所以我选择了死亡。对我而言,没有了骄傲就如同剥夺了我的生命。”

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离去了,正是因为他一贯沉醉于自己曾经的辉煌,一旦幻梦变得支离破碎,他那颗习惯了赞扬和追捧的心,便难以负荷以至于精神崩溃。有一位哲学家说过:“一个人若种植信心,他会收获品德。”而一个人若种下骄傲的种子,他必将收获众叛亲离的果子,甚至带来不可预知的危险。这位男同学那样自满自得,不懂得戒骄戒躁,脚步一味地停留在原地,而虚荣心却日益膨胀,最终由于心理压力承受不住,使年轻的、本来该有所作为的生命走向了终结。可悲的是,直至死前他也未能明白自己失败的原由,是骄傲害了他,是虚荣心害了他!

人如果有了名气,常常会飘飘然。那个四岁就懂得让梨的孔融,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小小年纪就出名,长大后先被提拔做了侍御史,后来又改任北海相,他以为自己既有才又有名望,所以待人傲慢,甚至多次戏弄侮慢曹操,同其他官吏也合不来,遭到上怒下怨,以至被人陷害想图谋造反,不但自己遭受杀身之祸,而且殃及到两个儿子。

拿破仑,一个著名的军事家,也是一个只愿躺在过去的辉煌里不愿醒的人。他率领的军队曾出奇制胜,所向无敌。可是胜利冲昏了他的头脑,战绩使他骄傲自大,使他目空一切,武断专横。他过高地估计自己,丧失了客观分析敌情的能力,终于导致滑铁卢战役的失败,由战争之神变为阶下囚。

大文豪王尔德曾说:“人们把自己想得太伟大时,正足以显示本身的渺小。”因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谁也不是常胜将军。曾经的胜利,曾经的辉煌,就让留在心底,闲来无事,偶尔拿出来玩味一下,实无不可。万不可把它当成永远的荣耀,从此止步不前。一个真正的智者,是不愿靠吃老本生存的,更不会原地踏步,而是力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一辈子总对自己不满意,这是胆小怕事的表现;一辈子自满自得,这是愚蠢的表现。过分的自我感觉良好实际上是一种无知,它虽能满足自己一时的虚荣心,也常使人错生优越感和自我幸福感,但实际上是自欺欺人,最终导致心理的变态和精神的崩溃。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生活中有句俗语,叫做“出头的椽子先烂”,说的是一种为人不可太露的道理,《庄子》中的“直木先伐,甘井先竭”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挺拔的树木容易被伐木者看中,甘甜的井水最容易被喝光。同样,在人生的竞技场上,不加选择而处处锋芒毕露的人很容易受到伤害。

当然,人要向着胜利的终点奋斗。“显露才华”作为一种必要的进取手段,还是要施行的,但一定要掌握好时机,同时,“露”还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否则,容易招致忌妒和猜疑,使得人在进取的道路上平添不必要的麻烦和阻力,妨碍自身才能的发挥,自身的才能也无法充分“露”出来。另外,“露”是为了做好事,而非显出别人的能力低,恃才放旷,目中无人不可取。简言之,即态度要端正。

三国时,曹操军营中有个主簿,名叫杨修,才华横溢,思维敏捷,但后来却因恃才放旷,最终被曹操以造谣惑众、扰乱军心之罪而斩首。

曹操曾建造一个园子,造成后,曹操去看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只挥笔在门上写了一个大大的“活”字,众人不解,只有杨修说:“门里添个‘活’字,就是‘阔’了,丞相嫌这园门太阔了。”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工匠赶紧翻修,又过几日,曹操再来看时,见园门按自己的意思改了,心里非常高兴。但是当他得知是杨修把他的意思猜透时,嘴上不说,心里却已经开始妒忌杨修了。

有一天,塞北有人给曹操送了一盒精美的酥(奶酪),想巴结他。曹操尝了一口,突然灵机一动,想考考周围文臣武将的才智,就在酥盒上竖写了“一合酥”3个字,让使臣送给文武大臣。大臣们面对这盒酥,百思不得其解,就向杨修求教。杨修看到盒子上的字,竟拿取餐具给大家分吃了。大家问他:“我们怎么敢吃魏王的东西?”杨修说:“是魏王让我们一人一口酥嘛!”在场的文臣武将都为杨修的聪敏而拍案叫绝。而后,操问其故,修从容回答说:“盒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怎么敢违抗丞相的命令呢?”曹操虽然喜笑,而心头却很讨厌杨修。

曹操想试试曹丕和曹植的才华。一天,命令他们哥俩各出邺城的大门,却私下里让人分付看大门的官吏,不让他们放这哥俩出去。曹丕先到大门前,看大门的官吏阻拦他,曹丕只得退回。曹植听说后,向杨修请教怎么办。杨修说:“你奉了王命出大门,如果有阻当的,就把他斩掉即可。”曹植听信了他的话,等到了大门,门吏阻拦住他,曹植大声叱骂他说:“我奉王命出门,看谁敢阻挡,立即斩了拦他的官员!”于是曹操认为曹植有能耐。后来有人告诉曹操说:“这是杨修教曹植这么干的。”曹操大怒,因此也不再喜欢曹植了。杨修又曾经为曹植作答教十多条,只要曹操问问题,曹植就依照一条一条地回答。曹操只要拿军事大事问曹植,曹植对答如流。曹操心中特别怀疑。后来曹丕暗地里买通了曹植左右的人,偷了答教来告诉曹操。曹操见了大怒说:“这小子哪里敢这样欺骗我!”这时就产生了杀杨修的心思,于是就借惑乱军心的罪名杀了他。

古语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杨修便是那秀于林之木,然而他“秀”的有些不是地方。他总是在无关重要的地方炫耀自己的才能,以致招来曹操的妒忌。才能用错了地方反而加速了失败。曹操本拟炫耀自己的心计,可是屡次被点破,曹操焉能不怒,怎会容他。于是,推出去,斩!

后人有两句诗叹杨修之死,诗曰:“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这两句诗可说是一语道破杨修的死因。老子曾说过一段话,“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也就是说,为人要谦虚诚恳,不可锋芒毕露,盛气凌人。

看来,露与不露,关键在“度”,在时机,抓住机遇露一把,就可能一鸣惊人,功成名就。切不可露而无方,否则一步不慎,就可能事事不顺,倒霉透顶。这一点,杨修的例子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现实的启示。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这样一种自视颇高的人,他们锐气旺盛,锋芒毕露,处事不留余地,处处咄咄逼人。他们往往有着充沛的精力,很高的热情,也有一定的才能,但这种人却往往在人生旅途上屡遭波折。有一位分配到某单位的大学生,他下车间伊始,就对单位的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顺,未到一个月,他就给单位领导上了洋洋万言的意见书,上至单位领导的工作作风与方法,下至单位职工的福利,都一一综列了现存的问题与弊端,提出了周详的改进意见。他的所作所为招来了众多的妒忌和排斥,结果被退回学校再作分配。

作为一个只知锋芒毕露而不知自我防护者的典型,这位大学生由于在工作上又不注意讲究策略与方式,结果不仅妨碍了个人才能最大限度地服务于社会,还招来了妒忌和排斥。

同类推荐
  • 人生是一场修行Ⅱ

    人生是一场修行Ⅱ

    如果你是男人,就应是一座山,一座甘于寂寞而隐忍伟岸的山。如果你是女人,就应是一条河,一条甘于寂寞而温柔内敛的河。怀着一颗平常心,淡泊名利,不苛求,不抱怨,在纷纷扰扰的世象中,琐琐碎碎的头绪里,享受一份寂寞,从容对待生活。
  • 青少年最该读的经典情感故事

    青少年最该读的经典情感故事

    本书精选了100多个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情感故事,用“情感悟语”的形式从亲情、友情、爱情、自尊、自爱等多层次为青少年揭示了情感的人生意义。
  • 理想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理想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理想人格和理想的社会道德状况。是个人和社会道德的最高境界。它一方面体现理想的社会道德状况,另方面这种理想的社会道德又通过一定社会或阶级的理想人物及其高尚的道德品质体现出来,是两者的统一,道德意识的内容之一。《理想与道德修养》写得很好哦,快点买一本来看看吧。
  • 懂经济学的女人更幸福

    懂经济学的女人更幸福

    为了能够让女性读者对经济学有一个全方面、多角度的了解,本书深入浅出,将一些乏味的经济学教程摒弃,以讲故事的形式,深刻贯穿关于女人生活的各个方面,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了解到经济常识。
  • 毕业这几年决定人的一生

    毕业这几年决定人的一生

    你怕辛苦?怕红颜易老,壮志未酬?可是怕没有用。我们有大把的梦想要实现,还有宏伟的抱负要施展。毕业这几年,就请你擎起手中的旗帜,让它在你人生的道路上一路飞扬!毕业这几年,可以决定你的一生。
热门推荐
  • 龙华暗刺

    龙华暗刺

    他,是龙刺最出色的战士,入伍三年,连续两次获得至高荣誉。他,豪爽侠义、机智坚忍、果断勇武,战友都说他颇像武侠巨匠笔下公子。他,年纪轻轻却总能保持沉稳冷静,所以大家也戏称他老霍。他,三番五次违反纪律,终于卸甲归田,带着沉重的心情告“老”还乡。他,见惯生死,眼中总有一丝淡淡的漠然,使得他麻烦不断。他,如何解决这些蹩脚的麻烦,最终在地下世界铸造一段铁血传奇!
  • 朝戨

    朝戨

    江寒独舟畔,起遇烟雨楼,之挑灯婉月,灵美桃花面,枢楼相对凝。
  • 来自未来来自过去

    来自未来来自过去

    《来自未来来自过去》的故事讲了过去公元1111年和未来公元2222年的两个男主角在各自年代的同一个月份同一天同一个时分发生了穿越,穿越到了2022年时代。两个男主角为了回到原来的时空,各自做出了许许多多的努力,也发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苦难。同时两个男主角与女主角发生了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
  • 战体主宰

    战体主宰

    荒古历十万年,通天古路现,至尊齐出进食,史上最可怕的大动乱出现,人间界哀鸿遍野,一片惨象。适时,罗杰出,以一己之力大战数位至尊,勇猛无敌,杀到至尊都飙血,但终究寡不敌众。一朝醒来,发现回到了少年时代……这一世,他将脚踩天骄,拳打至尊,更会开创不朽传说,打进传说中的洪荒天界!
  • 我的学生我做主

    我的学生我做主

    一个班,一群人,从互不相识到团结情深,在别样老师的带领下走出别样的人生!早恋?网虫?二次元?逗逼老师告诉你,那都不是事!
  • 昆仑掌门

    昆仑掌门

    莫名其妙的成了昆仑派第八十一代掌门?得到了昆仑始祖元始天尊的传承?被指定为昆仑一脉复兴的希望?都市少年张宇郁闷了,他没钱、没权、没有法宝,连刚拜的师尊也挂掉了,甚至连昆仑派的山门在哪都找不到,最重要的是,地球上灵气都快没了……张宇觉得自己简直是史上最衰的掌门!好吧,其实,混俗世也不错是吧~当不了修仙界里的掌门,咱就在俗世中,打造出一个横跨七大洲的、史无前例的、无与伦比的,昆仑派!谁敢惹我?老子就是地球第一!
  • 阵枪

    阵枪

    二十一世纪的灵魂意外穿越到修真世界,附身到一个修真门派的弟子身上。这个门派,落魄不堪。本以为今生与修真无缘,不曾想偶然间吃了一只天鹅,这个癞蛤蟆从此一飞冲天。万般仙法皆有始,千条古路必有终。大道独行不寂寞,阵枪小子浪荡行。
  • 清朝十讲

    清朝十讲

    说到清朝,人们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紫禁城(故宫)。紫禁城是分外廷和内宫的,但是,国事与家事在这座紫禁城中混合,掺杂不清,融为一体,这也是这座故宫里面独特的现象。
  • 为爱成殇之凤凰绝恋

    为爱成殇之凤凰绝恋

    她,21世纪一个没落修仙家族的少女,肩负着拯救整个家族命运的重任,可笑的是,她的重任便是用自己的一切去成就那个诅咒了家族千年的男人。为了结束千年的诅咒,她压抑着本性,压抑着恨意,做着最圣洁的道魂,为的便是用自己的一切成就一个杀她主人的男人。他,凤凰族的少主,冷漠无情却又对她强势霸道,为了能才甘愿为另一个男人付出一切的心上人那里得到一丝温柔而甘愿付出一切。当命运将两个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纠缠在一起,且看两个人如何在爱和命运里幸福碰撞。
  • 雨洛夏

    雨洛夏

    她叫洛夏,她是神的女儿,自然也是神。她喜欢人间,就来到了人间。唔,,她开了一家店,卖什么,我也不知道,不过在这,她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妖,还有鬼。它们帮她,消除了执念。唔,执念是神马呢,呵呵呵,你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