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36700000007

第7章 中医护理学的哲学基础——阴阳、五行、精气学说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是构筑在中国古代哲学基础之上的。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五行、精气学说,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始终,并成为中医理论体系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用来分析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归纳疾病的本质与类型,从而作为指导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依据。

一、阴阳学说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它萌生于商周,成熟于战国与秦汉之际,是古人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理性知识,其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和方法论内容。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是用以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认为阴和阳这两个对立统一的方面,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是一切事物运动和发展变化的根源及其规律。阴阳学说对中医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及医疗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用阴阳学说来阐释医学中的诸多问题以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使阴阳学说与医学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医学的阴阳学说。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医学的各个领域,它是中医学的理论工具和方法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它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面。阴阳最初的含义甚为朴素,是指日光的向背而言,即向日光者为阳,背日光者为阴。向阳的地方光明、温暖;背阳的地方黑暗、寒冷,于是古人即以光明、黑暗、温暖、寒冷分阴阳,经漫长的历程,其含义被逐渐引申。阴阳的概念起源于《易经》,易卦由阴爻和阳爻组成。最早提出阴阳概念者,以现存文献考证出于《国语·周语》。西周末年,人们已用阴阳的矛盾运动来解释节气、地震等自然现象,至春秋时期,阴阳概念应用于医学中。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本身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包含着阴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如白昼和黑夜,晴天与阴雨,炎热与寒冷。由于阴阳的变化构成了一切事物,并推动着事物的发生发展。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因阴阳是对自然界一切事物对立统一双方属性的概括,所以它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事物。一般来说,凡是活动的、外在的、上升的、明亮的、温热的、功能的、兴奋的、机能亢进的,都属于阳的范畴;凡是静止的、下降的、晦暗的、寒冷的、物质的、抑制的、机能减退的,都属于阴的范畴。如以天地而言,则“天为阳,地为阴”;以水火而言,则“水为阴,火为阳”;以动静而言,则“静者为阴,动者为阳”;以物质的运动变化而言,则“阳化气,阴成形”。

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其相对性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表现在一定条件下,阴阳之间可以互相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另一方面体现了事物的无限可分性,即阴阳之中还可以再分阴阳。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的相互对立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在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消长。如夏季本应炎热,但夏至以后阴气却渐次以生,用以制约炎热之阳;而冬季本应严寒,但冬至以后则阳气渐宣,用以制约严寒的阴。相互对立着的双方,一方总是通过斗争对另一方起制约作用。在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下,阴阳两个对立面,不是平静和互不相关地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是在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过程中完成着人的生长壮老已的变化。

2.阴阳的相互依存阴阳是对立统一的,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下,也无所谓上;左为阳,右为阴,没有左,就无所谓右,没有右,也无所谓左;热为阳,寒为阴,没有热,就无所谓寒,没有寒,也无所谓热。所以说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每一方都以其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阴阳间的这种相互关系,称为阴阳的互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即是对阴阳互根互用的高度概括。

3.阴阳的相互消长阴阳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阳消阴长”和“阴消阳长”的运动变化中。只有不断地消长和不断地平衡,才能推动事物的正常发展。对人体来说,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如果这种“消长”超过一定的限度,不能保持相对平衡,就会出现阴阳的偏盛偏衰,在人体则呈现“阳盛则阴病”或“阴盛则阳病”的病理状态。

4.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如自然界的气候,属阳的夏天可以转化为属阴的冬天,属阴的冬天亦可转化为属阳的夏天;人体的病证,属阳的热证可以转化为属阴的寒证,属阴的寒证可以转化为属阳的热证。阴阳的转化是当阴阳的消长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使该事物属性发生了转化,所以说阴阳转化是阴阳消长出现质变的结果。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也不乏由实转虚、由虚转实、由表入里、由里出表等阴阳转化的例证。阴阳相互转化,一般都产生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物极”阶段,即所谓“物极必反”。因此,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则阴阳转化是在量变基础上的质变。

阴阳的相互转化既可以表现为渐变形式,又可以表现为突变的形式,如一年四季之中的寒暑交替,一天之中的昼夜转化等,即属于“渐变”的形式;夏天极热天气的骤冷和下冰雹,急性热病中,由高热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等,即属于“突变”的形式。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组织结构可以用阴阳两方面来加以概括说明。人体脏腑组织的阴阳属性,就大体部位来说,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外侧属阳,内侧属阴。就体内脏腑来说,六腑属阳,五脏属阴;上部的心肺属于阳,下部的肝肾属于阴。具体到每一脏腑,又有阴阳之分,如心有心阴心阳,肾有肾阴肾阳等。总之,人体上下、内外各组织结构之间,以及每一组织结构本身,无不包含着阴阳的对立统一,都可用阴阳来加以概括说明。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是阴阳双方保持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的结果。如以功能与物质为例,则功能属于阳,物质属于阴,物质与功能的关系就是对立统一关系的体现。人体的生理功能是以物质为基础的,没有物质就无以产生生理功能,而生理功能的结果,又不断促进着物质的新陈代谢,人体功能与物质的关系也就是阴阳相互依存、相互消长的关系。如果阴阳不能相互为用而分离,人的生命也就终止了。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阴阳是互根、互用、互为制约消长的,阴阳失调则导致疾病的发生。人体的正气和病邪皆可分为阴阳两个方面,病邪有阴阳,人体内部也有阴阳,所以阳邪致病,就会出现阳盛伤阴的热证;阴邪致病,就会出现阴盛伤阳的寒证。阳气虚则不制阴,而出现虚寒证;阴液不足则不制阳,而出现虚热证。由于正邪的抗争,病情的衍变,机体阴阳双方虚损到一定程度,常导致对方的不足,即所谓“阳损及阴”、“阴损及阳”,甚至出现“阴阳两虚”。在某些慢性病的发展过程中,常见由于阳气虚弱而累及阴精的生化不足;或由于阴精的亏损而导致阳气的生化无源的病理变化。

4.用于疾病的诊断由于疾病发生发展的机理在于阴阳失调,所以任何疾病尽管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千变万化,都可用阴阳来加以概括说明。正确的诊断首先要分清阴阳,才能执简驭繁,抓住本质。例如,望诊中色泽鲜明者属阳,晦暗者属阴;闻诊中声音洪亮者属阳,低微断续者属阴;切脉中浮、大、滑、数、实者属阳,沉、小、涩、迟、虚者属阴。

5.用于疾病的治疗治疗疾病的原则是调整阴阳,促使阴阳恢复平衡。如阳热盛而损及阴液者,可损其有余之阳,用“热者寒之”的治法;若因阴寒盛而损及阳气者,可损其有余之阴,用“寒者热之”的治法。反之,若因阴液不足,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就须补其阴;若因阳气不足,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就应补其阳,使阴阳恢复新的相对平衡。

6.指导疾病的预防中医学说认为,人体内部的阴阳变化如能保持与天地间阴阳变化协调一致,就能够祛病延年。如在春夏季节要保养阳气,秋冬季节需固护阴精,以顺应四时,调节阴阳,此不仅可使人体健康,并可增强预防疾病的能力。相反,如果不能顺应四时,把握阴阳,便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二、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亦属古代哲学范畴,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的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宇宙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所构成,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五行学说运用于中医学领域,主要是阐述人体脏腑生理、病理及其与外在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指构成客观世界的五种基本物质,即木、火、土、金、水。行,是指运动变化。五行,即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五行的最初含义与“五材”有关,即木、火、土、金、水这五种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物质。人类对五行学说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是伴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以及对每种物质的发现和应用而形成完善的,至《尚书·洪范》始对五行的特性作了经典的阐释,其谓“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将五种物质的各自特性作为万物归类的基本依据,并以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之“相生”和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的“相克”规律作为阐释各种事物普遍联系的基本法则,从而形成了五行学说。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五行的各自特性木的特性:“木曰曲直”。曲,屈也;直,伸也。曲直,即指树木的枝条具有生长、柔和,能屈能伸的特性,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火的特性:“火曰炎上”。炎,具焚烧,热烈之义;上,指上升,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升腾、明亮、化物的特性。引申为具有温热、向上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土爰稼穑”。爰通曰;稼,指种植谷物;穑指收获谷物。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

金的特性:“金曰从革”。从,由也;革,即变革。从革,即说明金的产生是通过变革而实现的。金质地沉重,且常用于杀戮,引申为具有收敛、肃杀、下降、清洁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水的特性:“水曰润下”。润,即滋润、濡润;下指下行,向下。润下乃指水滋润下行的特性,引申为凡具有寒凉、滋润、下行性质或作用的事物,皆归属于水。

2.对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古代医家运用五行学说,对人体脏腑、组织、生理、病理现象以及与人类生活有关的自然界事物采取“比类取象”的方法,按照事物的不同性质、作用与形态分别归属于木、火、土、金、水五行之中,借以阐述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的复杂联系及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

五行学说是以五行的特性来推演和归类事物的五行属性的,所以事物的五行属性并不等同于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将事物的性质和作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得出事物的五行属性。如水性的特点是寒润、下行,凡是具有这种特性的便概括称之为水;火性的特点是阳热、上炎,凡是具有这种特性便概括称之为火;木性的特点是伸展、易动,凡是具有这种特性的便概括称之为木;金性的特点是清肃、收敛,凡是具有这种特性的便概括称之为金;土性的特点是长养、变化,凡是具有这种特性的便概括称之为土。因此,医学上所沿用的五行,实际是五种不同特性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抽象概括。

3.五行的生克乘侮五行学说以五行间的相生相克联系来探索和阐述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协调,以五行间的乘侮来探索事物间的协调平衡被破坏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滋生的作用。五行中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依次相生,如环无端,生化不息。在五行的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两方面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以,五行相生的关系又叫“母子关系”。以水为例,生我者“金”,则金为水之母,我生者“木”,则木为水之子,其他四行以此类推。

相克,就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制约的作用。这种关系就叫做“相克”。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种克制关系,也是往复无穷的。五行的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我克”、“克我”两方面的关系,我克者为我所胜,克我者为我所不胜。因此,五行的相克关系又称为“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以“木”为例,克我者为“金”,我克者为“土”,那么土就是木之“所胜”,金就是木之“所不胜”。其他四行以此类推。

制化,“制化”有相互制约、生化的意思,是把相生、相克联系在一起而言的。如果五行只有相生而没有相克,则不能维持正常的平衡,如果仅有相克而没有相生,则万物无从生化。五行的关系实际上就是相互生化,相互制约,也就是制中有化,化中有制,亦制亦化联系。

从上述相反相成的生克制化关系中,还可以看出五行之间的协调平衡是相对的。因为相生相克的过程,也是事物运动变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时刻会出现一定限度的太过或不及的现象,而这种现象的出现,其本身就会引起再一次生克制化的调节。这样,随之出现再一次的协调平衡。这种在不平衡中求得平衡,而平衡又被新的不平衡所代替的运动,就不断地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乘侮,是指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遭到破坏后出现不正常相克现象。相乘,即乘虚侵袭的意思。相侮,就是恃强凌弱。例如:金本克木,木本克土,但当木气亢盛,土气虚衰,金不能对木加以正常克制之时,亢盛的木不仅乘土之虚而制之,同时还会反过来“侮金”。相反,如木气虚衰,金气亢盛,势必导致金将乘木,土反侮木。五行的乘侮关系,是五行生克关系失去正常协调的表现。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类比脏腑的生理功能与阐述脏腑相互关系五行学说在将人体的内脏分属于五行的同时,还以五行的特性来类比五脏的生理活动,木有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的特性,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故以肝属“木”;火有温暖之用,心阳有温煦之功,故以心属“火”;土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故以脾属“土”;金有清肃、收敛的特性,肺有肃降作用,故以肺属“金”;水有滋润的特性,肾阴有滋养全身的作用,故以肾属“水”。

各脏腑组织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亦可藉五行学说加以说明。如肾水之精以养肝,肝木藏血以济心,心火之热以温脾,脾土之谷以充肺,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这就是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脾土之运化,可制止肾水泛滥;肾水之滋润,可防止心火之亢烈;心火的阳热,可制约肺金清肃太过。这就是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

2.说明脏腑间的病理影响五行学说还可说明病理情况下脏腑间的相互影响。不论一脏受病还是多脏受病,本脏的病可以传至他脏,他脏的病也可以影响本脏。如肝病可以传脾(木乘土),脾病也可以传肝(土侮木),肝脾也可以同病(木郁土虚),肝病也可传心(母病传子)、传肺(木侮金)、传肾(子病及母)。肝病如此,他脏也可类推,都可以用五行生克乘侮的关系,说明它们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

3.用于诊断和治疗五脏与五色、五音、五味以及相关脉象的变化,在五行分类归属上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在临床诊断疾病时,就可以根据四诊资料,联系五行所属及生克乘侮的变化规律来推断病情。如面色青、喜食酸、脉弦,就可以诊为肝病;面赤、口苦、脉洪数,就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脾虚病人,面色青黄,多为木来乘土;心病面见黑色,多为水来克火。

疾病的发生发展有时与脏腑生克关系异常有关,因此在治疗时,除对所病之脏进行治疗外,还应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来调整各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控制其传变,以达到治疗的目的。《难经·七十七难》:“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就是运用五行生克关系指导治疗的具体体现。临床上常用之培土生金、滋水涵木、扶土抑木、壮水制火等治法亦依据五行间的生克关系推衍而来。

临床上依据五行理论进行疾病诊断、治疗和护理,确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是,并非所有的疾病都可以用五行生克规律来诊疗施护的。因此,既要正确地掌握五行生克规律,又要依据具体病情进行辨证论治或辨证施护。

三、精气学说

精气学说起源于先秦时期,是中医学中重要的理论基础,用来说明人体生命与健康、生理与病理、诊断与治疗、养生与预防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气,指一切无形的、不断运动的物质,是宇宙万物构成的本原。精,乃气中之精粹,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具有促进生长发育、滋养、生殖的作用。

(一)精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并化生万物

在先秦道家的“道生万物”的宇宙发生模式中,精气是构成天地万物包括人类的共同原始物质。两汉时期,精气学说逐渐被此时兴起的“元气学说”所同化,并进而发展为“元气一元论”。它认为气是宇宙的唯一本原或本体,精气自身的运动变化,化生阴阳五行之气,阴阳二气的升降交感,五行之气的搀杂合和,生成了宇宙万物。人同样也是禀受了精气,构成了人体的脏腑、筋脉、精血等基本物质。

(二)精气的存在形式

精气以“无形”和“有形”两种形式存在。所谓“无形”,指用肉眼看不见,即精气处于弥散而运动状态,不占有固定的空间,不具备稳定的形态,充塞于无垠的宇宙空间,是精气的基本存在形式。所谓“有形”,指可以肉眼看清其具体性状,即精气处于凝聚而稳定的状态,《素问·六节藏象论》有“气合而有形”之说,故有形之物为气凝聚而成。

(三)精气的运动和变化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气机形式多种多样,可概括为升、降、出、入。升,即由下向上;降,即由上向下;出,即由内向外;入,即由外向内。四者保持着对立、协调、平衡关系。通过气的运动,必然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化,这些变化称为气化。气化的表现十分复杂,如气与形之间的转化、形与形之间的转化、气与气之间的转化。由于万物都是由气构成的,故万物之变化,亦皆属气化。气化,也是永不休止的,如人类之生、长、壮、老、己,正是由于人体内之气的不断运动而推动和调控的气化过程。若气机失调,则为病态,如气逆之咳嗽、呕吐,气陷之内脏下垂,气滞之闷、胀、痛等,在治疗中以调畅气机,恢复其升、降、出、入的平衡和协调状态。

知识链接:

气形互化——无形之气交感聚合成有形之物;有形之物死亡消散,化为无形之气。形形互化——自然界的冰化为水,水化为雾或雨雪;人体内精血互化、津血互生等;气气互化——天气下降于地变为地气,地气上腾于天化为天气。

同类推荐
  • 古今性疾病验方选萃

    古今性疾病验方选萃

    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介绍的方剂取材容易,制作简便,疗效确切,实用性强,适于基层医务人员、临床医师、医学生、中医药爱好者和性疾病患者阅读参考。
  • 妇产科门急诊手册(第2版)

    妇产科门急诊手册(第2版)

    由于人口的逐年增长及大量计划生育工作,妇产科门急诊工作任务繁重,临床医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做出诊断,且有效规范地进行处理。《妇产科门急诊手册(第2版)》第一版出版以来,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为年轻妇产科医师的门急诊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 步入中医之门:道少斋中医讲稿

    步入中医之门:道少斋中医讲稿

    作者从“中医有用吗”开始,继以如何正确地学习中医,如何打好中医的基本功,如何正确看待西医“病”与中医“证”的关系,进一步阐明中医的灵魂在于辨证施治,并通过大量显示中医药神奇疗效的疑、难、危、重病例的真实记录和诊治分析,对临床常见运用中医药误区的产生原因加以论述,进述个人的治学观点和临床体会,引导中医学子们正确评价的看待中医光明的前景。作者把深奥的中医理论寓于风趣幽默的语言之中,给读者营造一种轻楹的阅读氛围。本书适合中医院校师生、中医业者、中医学好者阅读参考。
  • 医院急诊医学科建设管理规范(第2版)

    医院急诊医学科建设管理规范(第2版)

    急诊医学的发展赋予急诊医学科新的性质与任务。为规范江苏省医疗机构急诊医学科的设置,加强管理,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在《医院急诊科建设管理规范》(第1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体现了该专科的最新进展,对二、三级医院急诊医学科的建设、管理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应急处置提供参考。
  • 不孕不育中医外治法

    不孕不育中医外治法

    本书由人称“送子观音”的中医临床专家编著,共分9章,概要介绍了中医外治疗法的起源与发展简史、作用机制与治疗手段,收集中医古籍中有关不孕不育的外治方法,系统而详细地论述了不孕症和不育症的中医辨证论治和辨病施治及各种具体外治方法。
热门推荐
  • 掌尘世间

    掌尘世间

    他是最后一名殿堂弟子,身上肩负着殿堂的传承与复兴。看他如何逆了这世间仇人,让这薪火燎原、、、
  • 非法盗墓

    非法盗墓

    一个普通的考古系女大学生,在一次次的逆境中找到答案。她的身边有朋友,有兄弟。因为家庭的原因,她的家长以及老一辈的人都不大愿意让她干这一行。出于迫不得已,她走上了一条不能回头的道路——非法盗墓。
  • 帝画眉:失贞王妃

    帝画眉:失贞王妃

    新婚之夜,她的夫君眼看她承欢于他人,自此心碎神毁。悲苦无人知,只得到夫君的一句“贱人!”还有一记响亮的耳光。白皙的肌肤上赫然印着一朵妖冶的红莲。他原本慵懒的目光捕捉到那一抹嫣红,骤然变冷。“不必找了!”他语气森寒,“今晚你侍寝。”常言道:“最是无情帝王家。”在外漂泊了十余年的她,被迎回故国,却体会到了什么是“万千宠爱于一身”。父皇和母后的疼爱,皇兄的宠爱,还有他小心的喜爱,温柔的呵护,逐渐抚平她创伤累累的心。
  • 子夏

    子夏

    烟雨江南无限好,教育对你说拜拜偶入仙境武当山,晨练武学午修道谷中岁月虽辛苦,绝美师姐同床眠一朝出得飞龙渡,红尘战场我称王
  • 都市之死亡游戏

    都市之死亡游戏

    都市之死亡游戏,异世界的争斗,元素的较量!
  • 火影之富豪至上

    火影之富豪至上

    林小芝是一个花季灿烂的少女,无意之间进入了火影世界之中,靠着奇怪的系统一步步成为商业富豪的故事
  • 冠绝太子妃

    冠绝太子妃

    她是丞相之女——风颜夕,亦是凤言国公主。她,11岁那年进宫,与他——夏沐宸相遇了。他与她一世承诺,可最后,究竟能不能允诺?
  • 绝色魔妃乱红尘.A

    绝色魔妃乱红尘.A

    女主腹黑强大,对于所信任之人从不小气,冷酷无情,俗称“墨漓公子”,男装行天下!☆夜漓月,从小被册封成外姓王爷,其爷爷对她极其宠爱。虽然富有‘废柴’的名号,但却被人忌惮。新生的她,废除‘废柴’名号,踏上了强者之路,遇神弑神,遇魔杀魔,遇佛砍佛!我命由我不由天,天欲灭我我灭天!新生的她,身世成迷,为寻真相踏遍大陆,当身世迷离揭晓,该何去何从?☆当她大放光芒,天赋异禀,名满天下时,便是女装恢复之时,当‘他’变成‘她’,也是天下人大惊之时!☆三世情缘,两世纠缠,最后一世,他们能否再续前缘。美男多多,结局一对一!男主嘛,暂时不透漏,大家自己猜。
  • 槿花诺倾世独宠

    槿花诺倾世独宠

    她是商业千金,却惨遭背叛而死。一朝穿越她是东幽不受宠的二公主;他是天下闻名的世子赫连翼;本无交集,却被命运牵绊,相知,相许。她本以为可以安稳过一生。却不想一场兵变。他是耀眼的新帝,她是前朝公主。她远走天涯,却不想他紧追不舍,只为一句江山如画,权倾天下,都不及木槿花下,她笑颜如花。
  • 穷通宝鉴

    穷通宝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