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即将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时刻,1964年9月29日,美国国务卿腊斯克发表了一项特别声明,说:中国将在最近进行一次核爆炸。10月15日,也就是中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前一天,约翰逊总统借三国部分核禁试条约签署一周年这个话题,发表电视演说,再一次炫耀了美国的核优势。
有证据表明,美国已经准确判断出,中国将进行第一次核爆炸。而在此之前,西方世界多次叫嚣要使中国核方面“绝育”,当时中国防止突然袭击的能力并不强,可是为什么却没有动手呢?这个问题后来很多人提到过。
《华盛顿邮报》有一位战略问题专家,名叫汤普森,他曾经写道:“这个事情很复杂。当时美国政局因为肯尼迪总统遇刺,约翰逊总统上任不久,而苏联的政局也是很不稳定,在中国爆炸原子弹的前一天,赫鲁晓夫下台了。两个超级大国因为自身的原因,使处于危险漩涡中的中国因此变得安全了。也许这就是中国人常爱说的天意。”
此人还写道:“美国不会和中国大打,美国只需一次闪击,把中国的核工厂和核基地摧毁,便可万事大吉。真要那样,世界历史就得重写了。遗憾的是,美国失去了遏制中国最好的机遇。”
历史不能假设。到现在,抱有汤普森这种观点的美国人还有不少。但不管怎样,国内外反动势力已经无法阻挡中国拥有核武器的脚步了。
让我们回到1964年10月16日14时59分40秒。
离爆心17公里的主控站,在钟表咔咔的声音中,坐镇指挥的张震寰又看了一下手表,下达了最后一个口令:“发K3.”
所有仪器设备均进入自动化程序……
接着是一个女技术人员读秒的声音:“10、9、8、7、6、5、4、3、2、1.”
随着“起爆”的命令,一只手有力地按向红色按扭。
一道强烈的闪光划过茫茫戈壁。这一刻是1964年10月16日15时整。
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火球翻滚着拔地而起,形成巨大的蘑菇状烟云……巨大的威力把爆心周围的坦克、军舰、飞机、大炮、楼房、桥梁等效应物摧毁……各种工号内的测试仪器高速旋转……取样的高炮从四面八方接连射向蘑菇云……马兰机场,一架取样飞机腾空而起,向蘑菇云飞去……装甲车载着吱吱作响的探测仪,冲向爆心取样……防化兵们冲进烟雾中……
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掌握核武器技术的国家。
离爆心60公里的白云岗观察所,上千米长的壕沟内外,几千号人叫着、跳着、笑着、拥抱着……把帽子抛向天空……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怀、朱光亚、邓稼先等科学家们和张爱萍、刘西尧、吴际霖等领导,都流下了热泪。朱光亚和吴际霖从爆心往回撤时,他们乘坐的车子出了点问题,耽搁了时间,他们刚刚仓促地赶到观察所,一回头,就看到了正在升腾的蘑菇云。18年前,朱光亚到美国学习原子弹技术,到今天自己亲手参与原子弹工程,这其中的艰辛和欢乐,真是难以述说,令他百感丛生,他于是想到,一个科学家,当他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时,他的生命才有意义。
而在此时的主控站,爆炸的隆隆声中,张震寰、张蕴钰、李觉、程开甲、陈能宽等人,也激动地拥抱、欢呼着……
白云岗观察所,在原子弹爆炸的轰鸣声和人们的欢呼声中,张爱萍拿起话筒,声音嘶哑,大声地喊道:“报告总理,我是张爱萍,成功了!已经看到了蘑菇云!”
电话那一头,周恩来也是异常激动地说:“好!我马上报告主席!”
几分钟后,周恩来把电话打过来,说是毛主席说了,一定要搞清楚,是不是真的核爆炸,要让外国人相信。
欢呼过后,王淦昌、朱光亚、彭桓武等科学家们在用各种方法核对数据。张爱萍根据科学家们提供的情况,打电话报告周恩来,说:“根据多方面证实,确实是原子弹爆炸,很理想,很成功!爆炸当量约两万吨以上,与理论设计基本吻合。”
电话那边,周恩来轻松地笑了,他再次要通毛泽东的电话,把情况做了汇报。毛泽东指示,先不要对外公布,等外电报道证实后,我们再公布。
从“一定要搞清楚,是不是真的核爆炸”,到“先不要对外公布,等外电报道证实后,我们再公布”,彰显出毛泽东超越常人的思维方式和智慧。
参加第一颗原子弹大会战的有国家26个部委,20个省市的900多家工厂、院校和科研单位。工业落后的中国要在短时间内制造出原子弹,靠的就是全民族团结一致和全国的大力协同。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便是中国的秘密所在,这便是中国的真正优势……
这个时刻,钱三强也在焦急地等待着。大约15时10分,刘杰推门进来,他走到钱三强面前,飞快地抹一把满脑门的汗水,压抑着自己极度的兴奋,右手用力握成拳头,伸到钱三强面前,说:“三强,我们的原子弹,炸响了!”边说,同时把握紧的五指猛地张开了。
钱三强的眼睛顿时湿润了,嘴唇嚅动着:“太好了……太好了……”
两人的四只手,紧紧握在一起,用力晃动着。钱三强想起什么,说:“今天正好是我51岁的生日,我出生的时间,和原子弹爆响的这个时间,差不太多。巧吧?”
刘杰说:“巧!是巧!”
傍晚,蘑菇云全部散去后,张爱萍、刘西尧、张震寰、张蕴钰、李觉等人身穿防护服,坐直升飞机飞临爆心上空观看,透过舷窗,望着爆心周围的大地。他们看到,102米高的铁塔像面条那样,歪歪扭扭地躺在地上,其它效应物也全都熔化变形,有的灰飞烟灭,什么也看不到了。原子弹的威力真是惊人。
张爱萍后来却对儿子张胜说:“原子弹不是武器,可能永远都不会用到它的。”
张胜问:“不是武器,那是什么?”
父亲回答:“它只是一种精神,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愣了一阵,又说:“倒了这种精神,就只好去乞讨了。”
这便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总指挥张爱萍上将的精辟见解。
同样是在傍晚,人民大会堂里,排演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上千名演职人员,站在半圆形的合影架子上,翘首期盼着中央领导的接见。五点钟刚过,灯光亮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在周恩来的引领下,健步走进大厅,边走边频频向众人挥手致意。他们走到了圆心,和大家一起鼓掌。周恩来回头和毛泽东商量了几句什么,后来人们才知道,因为这时候国家还没正式公布原子弹成功的消息,周恩来想请毛泽东向大家宣布,毛泽东笑着说,你给大家说就可以了。于是,周恩来站在话筒前,平抬起双臂,手心向下轻轻一压,大厅里安静了下来。周恩来说:“同志们,请大家都坐下。”
上千人训练有素地坐在了自己脚下的台架下。
周恩来接着说:“因为,我们的合影架子还要接待很多人,我怕你们一高兴把它跺塌了。”
笑声哄堂而起,随即就静止了。
周恩来轻轻吐了口气:“我向大家报告两个好消息。一个,是赫鲁晓夫垮台了!”
掌声热烈地响起……
周恩来提了口气,一反他平日的温文儒雅,用高亢的声音说:“第二,今天下午三点,我们的原子弹,爆炸成功啦!”
大厅里顿时响起排山倒海般的欢呼,人们忘情地呐喊、鼓掌,热浪一浪高过一浪……
到了当日傍晚,美国、苏联、日本,通过各种手段,已经侦察到我国西部爆炸了一颗万吨级的原子弹,西方各大通讯社纷纷进行了报道。
周恩来让秘书通知新华社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晚十点发出《新闻公报》和政府声明。”
在天安门广场,晚十点钟刚过,电线杆上的大喇叭,一阵吱吱啦啦的响声之后,传出人们熟悉的播音员的声音:“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现在播送《新闻公报》。新华社十六日讯: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六日十五时(北京时间),我国在本国西部地区爆炸了一颗原子弹,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
这个时候的天安门广场,还有不少人,一听大喇叭,顿时欢呼起来……
随即,北京城里,也到处响起鞭炮声、锣鼓声……
不一会儿,广场上变得人山人海。鞭炮声、锣鼓声、欢呼声,震天动地……
《人民日报》社开来几辆大卡车,散发《人民日报号外》。很多人上前抢号外。一辆小轿车悄悄开过来,停下了。戴着墨镜的陈毅从车里下来,走进人群,高兴地抢到一张号外,他借着路灯的光亮,翻开那张套红的大字号外,说了一句:“这一下,我陈毅的裤子,不用当了!”
聂荣臻也派自己的秘书周均伦到天安门广场“抢”号外。周均伦骑自行车去的,到了一看,人太多了,他只抢到一张。回到驻地,聂荣臻接过那张号外,高兴地翻看一下,说:“这张号外留下,要永久保存。”
在核试验场生活区的戈壁滩上,晚八点以后,连成一片的帐篷前,举行了几千人参加的简朴而热烈的庆祝晚宴。少数人坐在凳子上,大多数人盘腿坐在地上,酒碗和简单的食品也放在地上。
高挂起来的大喇叭里,个人的小收音机里,也在反复播送《新闻公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
“……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美国发动核战争的威胁。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我们衷心希望,核战争将永远不会发生。我们深信,只要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共同努力,坚持斗争,核战争是可以防止的……”
这天晚上,很多人都喝醉了。一些平时滴酒不沾的科学家,也端起了酒碗。据朱光亚晚年回忆,他这一辈子只喝醉过一次,就是这个晚上。
为了这一天,他们期待得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