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20600000049

第49章 宗教礼仪与礼俗

引例

鞋子出口,意外引起“声讨中国异教徒”风波

1985年,我国某市向中东地区出口了一批塑料底布鞋,鞋后跟的防滑纹引起了一场“声讨中国异教徒”的轩然大波。原来,当地报纸报道,中国布鞋把酷似阿拉伯文的“真主”二字作为鞋底纹踩在脚下,意在亵渎真主,挑衅阿拉伯民族。于是,阿拉伯国家将这种鞋一律查禁,并发布规定,凡发现穿这种鞋或卖这种鞋的人,一律以亵渎真主论罪。在黎巴嫩,甚至还掀起了一场“声讨中国异教徒”的恶浪。

该事件由我国政府出面,透过埃及伊斯兰教领袖出面解释,声明这纯属误会,事情才得以暂时平息。随后,中国使馆几乎不停地接到恐吓电话,说要炸毁使馆围墙等。不得已时,只好启动负责使馆安全的黎巴嫩内部治安军。不久,袭击事件终于发生,一天晚上,使馆外墙遭到一枚枪榴弹袭击,翌日,有人打来匿名电话,声明这是对异教徒的报复。

商务活动中,不仅言辞、举止不能冒犯他人的宗教和信仰,产品及其包装也同样要避免因设计上的不当而引起误会,否则,小问题可能惹出大麻烦。商务人士任何时候都不要忽视了宗教禁忌的严肃性和影响力。

一、世界宗教概述

1.宗教的形成和发展

宗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人类精神信仰,起源于史前社会后期的世俗凝聚。原始社会极端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无能为力,且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把许多无法解释的事物和自然现象幻想为超自然力的人格化身所为,遂演化成超自然的神灵。它是自然力量与社会力量在人类意识中的虚幻反映。它使人们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在主宰着人世间的万事万物,因而对之敬畏和崇拜。

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和环境的变迁,宗教在不断演化,经历了自然崇拜、精灵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神灵崇拜等阶段,由拜物教到多神教,再到一神教,由部落宗教演化成民族宗教,而后又发展成世界性宗教。其间多种多样的教条、教规、神学、宗教哲学等也逐渐完备,自成体系,自圆其说。经历一代一代地传承和发扬光大,宗教遂成为人类的主要精神寄托,在人类的精神和物质生活中起着根深蒂固的影响。

2.宗教的作用

人类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发展到今天,全世界五大洲有大大小小200多个国家和数百个民族共60多亿人口,主要靠国家和宗教两条坚实的纽带在维系着相似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家园。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统治权力、法律法规、语言文字、宣传和教育体系等将一定有形疆域内的民众行为约束在一起,使之形成相似的生存环境、民族情感、生活习俗和生活节奏、价值理念和行为规则等。国家对人的约束属外在的,强制性的。而宗教则超越民族和国界,通过宣扬相同的精神信仰、道德标准、行为禁忌和宗教仪式等,将不同疆域、不同种族和不同文化的人们的思想意识、情感基础、行为方式、生活习俗和精神追求等笼络在一起,其强大的影响力甚至超过国家机器的强制约束。从人类的行为规律来看,由于观念决定行为动机,而动机左右行为,因人的精神信仰决定了人的观念,故宗教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是力求控制人的行为本源,即精神控制。所以,宗教对人的约束是内在的,自觉自愿的。任何事物都是内因起主导作用,外因只起辅助作用。因此,任何国家和政府,对民众的宗教信仰都只能是尊重和维护,借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不可能通过立法和行政强制来加以改变或禁止。

3.宗教的种类

世界宗教多种多样,就其信众多寡及影响面而言,最有影响的宗教有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犹太教、道教等。其中影响最大的属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三种。由于历史的繁衍和教派内部的纷争,几乎每一种宗教又派生出不同的分支。

基督教

世界宗教虽然各自的起源、教义、教规和祭仪各不相同,相互之间也曾有过激烈冲突,但其也有许多共性特征或相似之处,其比较突出的大致有如下几方面:

亚洲是宗教的发源地。其中佛教和印度教发源于南亚的印度,而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均发源于西亚的耶路撒冷、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等阿拉伯民族的聚居区。这两大发源地都属于多灾多难、气候恶劣、自然环境相对较差、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但这些地方又比非洲地区稍好些。故宗教文明为什么会集中在这些地域产生至今仍是个谜。

都相信存在超自然的神灵和救世主。上帝、真主、佛祖都是主宰世间万事万物的人格化身,拥有超自然的威力和灵性,因而都必须无限地崇拜和敬仰。

都相信生命轮回和转世,即命运由上天安排,苦难是人生的必由之路,故必须服从命运的安排和学会忍耐的处世哲学,唯有寄希望于“来世”的命运转机,所以,做人必须积德行善。

都有严肃的教规、戒律和祭仪。

都借助于教义、修行、诵经、祈祷等形式强化人的德行修养,坚定人的精神信念。惩恶扬善是共同的行为准则。

二、基督教的礼俗与礼仪

1.概述

基督教(Christianity),是以耶稣(Jesus)的言行为准则的宗教派别的总称。英文里基督(Christ)的原意是指救世主。因此,凡是信奉耶稣为救世主的宗教都属于基督教。

公元1世纪中叶,地中海一带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为反抗罗马帝国的统治,屡次起义都遭到残酷镇压,贫民和奴隶们对统治者极端仇恨。于是,为鼓励人们坚持反抗,一本后来被尊为《圣经》的书逐渐在民间流行。该书讲述的是上帝如何创造世界和派耶稣前来拯救受苦难的人的故事。圣父耶和华派圣子耶稣来人世间拯救人类,由于叛徒犹大贪图钱财出卖了耶稣,耶稣受难于耶路撒冷,被罗马总督下令钉死在十字架上。在极端无助的压迫下,人们逐渐相信耶稣奉天父之命前来拯救世人的传说。随着传说越来越普及,逐渐出现了一些传道者,向人们解释人为何有罪,又如何解脱的方式和理由,进而形成了基督教教义。

2.基督教的经典教义

《圣经》作为基督教的经典,由《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两部分组成。其中,《旧约全书》分39卷四大类,即法律、历史、先知和杂集,包括《法律书》、《创世纪》、《出埃及记》、《利末记》、《民数记》、《申命记》等。《新约全书》则分为福音、历史、信徒书信、启示录四部分,包括《福音书》、《马太福音》、《马克福音》、《路迦福音》和《约翰福音》等。故《圣经》是一部内容极其丰富的民间历史文集。

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信条是“三信”,即:

信奉上帝(天主)创造并主宰世界。上帝乃万物之主,包括相信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除此之外不信其他神灵。圣父,即上帝;圣子,即指耶稣;圣灵,即上帝无处不在的光辉和力量。

信原罪和救赎。人类自亚当、夏娃开始就犯了偷吃禁果的原罪,必须以受苦来赎罪,耶稣是上帝的独生子,被派来人间作为“赎价”替人类赎罪,只有信仰耶稣并按其指引行事才能从原罪中被解救出来,并强调积德行善也是一种赎罪方式。

信末世论。即相信这个世界会有末日。在末日来临时,上帝将会对所有人进行最后的审判,只有无罪的人才能进入天堂,有罪的人将会入地狱。

基督教的信仰标志是“十字架”。它原是罗马帝国统治者用来处死奴隶的残酷刑具,耶稣替世人赎罪时就是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世人因此而获得拯救,故尊“十字架”为信仰标志。

3.基督教的教规

基督教的教规和戒律大致可以归结为“十戒”。它包括:

(1)除上帝之外不许再信任何其他神灵。

(2)不许制造或崇拜任何偶像。

(3)不许妄称或滥用圣父耶和华之名。

(4)恪守主日瞻礼(即工作六天,周日为守安息日,故需去教堂瞻礼圣主)。

(5)需孝敬父母。

(6)不许杀人。

(7)不许奸淫。

(8)不许偷盗。

(9)不许妄证,即作假证陷害他人。

(10)不贪念他人妻子和财物。

4.基督教的主要礼仪

基督教的信徒之间可以相互称为“教友”或“同道”,因为大家同是上帝的儿女,都信奉耶稣所传的道。其礼仪主要体现在“圣事礼规”方面,包括:

(1)洗礼。即基督教的入教仪式,分注水礼和浸礼两种。注水礼即主礼者给受礼者额头上倾注少量的水;浸礼即受礼者全身浸入水池中。基督教认为:领受洗礼可以免除“原罪”,并赋予上帝的“恩宠”印记,使其成为教徒,以后才可领受其他圣事。没有经过洗礼的人不能算正式的基督教徒。

(2)坚振礼。即入教者在领受洗礼之后,再接受主教的按手礼,可使“圣灵”降于其身,以坚定其信仰,振奋其心灵。

(3)告解或忏悔。即教徒去教堂向神甫坦白告明其所犯罪过,以示忏悔。神甫应严守秘密,并指示其今后应如何改过和补赎。

(4)神交圣礼(天主教称“弥撒”、东正教称“圣体血”、新教称“圣餐”)。据《新约全书》记载:耶稣与十二门徒进最后的晚餐时,拿起饼和酒分给诸门徒,并告诫说“这饼是我的身体,这酒是我的血,这饼和酒是为众人免罪而舍弃和流出来的”。希望门徒今后也要为后世信奉基督的人这么做。仪式先由主礼人(神甫或牧师)对面饼和酒进行祝圣,然后将其分发给正式信徒。

(5)礼拜。它包括祈祷、诵经、唱诗、讲道等内容。通常由牧师主礼,周日上午在教堂举行。因为耶稣基督是在星期日复活的,故周日为“主日”。

(6)婚配礼。即男女信徒结婚时,要到教堂举行婚礼,求得上帝的恩准和祝福。由神甫主礼,先询问双方的意愿,回答之后,主礼人要向其宣读一段经文,传达上帝的旨意,准许二人成为一体,并为其祝福。

(7)终傅。即给临终时的教徒敷擦“圣泊”。由神甫用经过主教祝圣过的橄榄油,涂抹在信徒的目、口、鼻、手、足等处,并念祈祷经文,以帮助其缓解病痛,赦免一生之罪过,以便安详地去见上帝。

(8)小斋。即基督徒虔修的一种方式,就是“节制己身”。在规定日期进行减食,一般规定星期五不吃肉食。

(9)大斋。也叫“禁食”,一般在圣诞前一天守大斋,一般一天只吃一顿饱饭。

5.基督教的主要分支

公元4世纪末,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衰败,教廷内部纷争迭起,逐渐形成了东(以设在伊斯坦布尔的君士坦丁堡教会为中心)和西(以梵蒂冈的罗马教会为中心)两个教派。到11世纪中叶,东部教会正式称为东正教,西部教会则称为天主教。后来到16世纪中叶,西部教会在德国及北欧一带又产生了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反抗罗马教廷统治特权的基督教新教。随后,到19世纪中叶,随着美国经济地位和影响力增强,又产生了有别于天主教和新教的摩门教。

迄今为止,基督教产生了天主教、东正教、新教、摩门教四大主要分支,此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很小教派。它们各自有称呼、教仪、习俗和教规上的区别,但其共性也很明显:都尊《圣经》为经典,遵循信奉上帝和耶稣为救世主的基本信念,保留着围绕耶稣受难而产生的生活礼俗和节庆习俗,如圣诞节、复活节、安息日等。十字架成为灵魂永生和信仰的标志性象征,墓地要安放十字架,祈祷时用手画十字形等习俗。忌讳数字“13”和星期五。如果哪月的13日正好是星期五,就称之为“黑色星期五”。

但是,各教派之间的分歧和特色也越来越明显,各行其是,自成体系。

(1)天主教(Catholicism)。

天主教也叫罗马公教,总部设在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最高宗教领袖为罗马教皇,终身任职,被尊为“上帝在世的代表”,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目前的第266任教皇是约翰·保罗二世,原籍波兰。

天主教的神职等级分为教皇任命的红衣主教,红衣主教担负罗马教廷的管理和担任世界主要教区的领袖,并有被推举为教皇继位者的资格;红衣主教之下是主教,主教是每个教区的负责人;主教之下是神甫(也叫神父),管理主持各教堂的工作;最下层是修士和修女。

天主教尊崇上帝(天主)和耶稣基督,但特别尊崇天主之母圣母玛丽亚。强调教会拥有最高的权力,声称教会有来自神授的权力,可以代表上帝对人定罪和赦免。天主教徒要求严守教会的各种清规戒律。这包括每个星期日都要到教堂参加礼拜,入教要施行浸礼三次,平日要坚持告解,向天主忏悔自己的罪行,临终要做终傅,结婚必须去教堂举行婚礼,一旦结婚要终生相守,离婚必须经教会同意等。教会还规定,凡担任神职者,都必须进修道院学习,并发誓终身“绝色”。

天主教的主要节日包括圣诞节(公历12月25日)、复活节(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周日)、圣母升天节(公历8月15日)等。

天主教主要流行于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比利时、奥地利、巴西、波兰、匈牙利、加拿大、美国、菲律宾及部分拉美国家,据说信众约有8~9亿人。

(2)东正教(Eastern Orthodox Church)。

东正教的含义是东方正统教会,简称正教。在拜占庭帝国时期被定为帝国国教,总部设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的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衰败后,各教区相继独立,虽然表面上承认君士坦丁堡教会的首席地位,但并不接受其领导。目前东正教约有15个独立教会和2个自治教会,以君士坦丁堡教会和俄罗斯正教会为最重要的教会。

东正教的教职设有牧首、都主教、大主教、主教、司祭、辅祭等职级。

东正教信奉上帝、耶稣基督和圣母玛丽亚,但不承认罗马教皇拥有高出其他主教的权力,并规定除主教以外,其他神职人员可以结婚。东正教注重祈祷、唱诗和布道,且宗教节日和斋期相对较多,其中最重要的是非常重视复活节。其他教义与天主教相似。

东正教主要流行于东欧的俄罗斯、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土耳其、塞浦路斯,以及中东地区的叙利亚、黎巴嫩等国。其信众估计约有过亿人。

(3)基督教新教(Protestantism)。

基督教新教,又称“抗罗教”、“更正教”、“耶稣教”,在中国称基督教,是16世纪通过宗教改革运动从天主教派分离出来的。15世纪后期,罗马天主教会管理阶层非常腐败,世袭的皇权与教会的神权斗争非常激烈。为扩大财源,教会不但要求信徒缴纳什一税,而且开始贩卖“赎罪券”,声称买了这种赎罪券可以获得拯救。这种行为引起了社会对天主教会的普遍而强烈的不满。1517年,一位叫马丁·路德的信徒在德国威登堡大教堂门前贴出《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由此引发一场宗教改革运动,且很快席卷欧洲诸国。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新教的教义和组织体系基本定型,随后又由移民传入美洲,使新教在北美发展成影响最大的教派。

新教本身的教派非常众多,其中以路德宗、归正宗和安立甘宗为三大主流。其管理体制相应分为主教制、长老制和公理制等。

新教信奉上帝、耶稣基督,但不信奉圣母玛丽亚。新教认为只有《圣经》才具最高权威,每位信徒都可以借圣灵的引导直接从《圣经》上领悟上帝的启示和真理,因此,信徒人人都可以与上帝沟通,可以互相代为祈祷,都有传播福音的天职,反对将权力集中在教皇身上的做法。故新教的清规戒律相对于天主教要少一些,教徒可以婚娶,多习惯于在正餐前祈祷,感谢上帝赐予食物。新教最重视的节庆是圣诞节、复活节和万圣节。

新教主要流行于德国、丹麦、瑞典、挪威、芬兰、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以及南非等地,信众估计近4亿人左右。

(4)摩门教(Mormonism)。

1830年初,一位居住在美国纽约州费叶镇的名叫约瑟夫·史密斯(JosePh Smith)的人创立了摩门教。他声称自己接待过上帝的使者,其中一位交给他一套金叶片,上面镌刻有古代以色列人到达美洲的圣史。圣史中的部分文字就是《摩门经》。他认为“它比其他任何经典都更能引导人接近上帝”。1847年,摩门教教徒受教会领袖的影响大部分定居在犹他州的盐湖城,从此发展异常迅速。今天,犹他州已成为摩门教的信仰中心。

摩门教信仰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一体,要求信徒遵守《圣经》的清规戒律。认为“人的身体是神圣的”,要求教徒珍惜自己的身体,禁止使用对身体有害的烟、酒、茶、咖啡、毒品等,甚至包括含咖啡的饮料和食品。摩门教还要求信徒将收入的少部分捐给教会。

摩门教实质上是美国本土的基督教会。

6.基督教的主要节日

基督教由于教派多样,节庆不尽一致,同一节庆的日期也不尽相同。其中较主要的有圣诞节、复活节,其次是耶稣受难纪念日、主显节、圣母升天节、万圣节、狂欢节、情人节等。各教派依自身教义举行相关节日的仪典活动。

礼仪知识小贴士

情人节的由来

情人节的原名叫“圣瓦伦丁节”,起源于古罗马时代,于每年2月14日举行。这是为了纪念一位叫瓦伦丁的基督教殉道者,他因带头反抗罗马统治者对基督徒的迫害而被捕入狱,并于公元270年2月14日被处死。行刑前,瓦伦丁给典狱长的女儿写了一封情书,表明了自己光明磊落的心迹和对她的一片痴情,典狱长及其女儿看后无比感动。后来基督教徒为了纪念他,把每年的2月14日定为“圣瓦伦丁节”。每逢这一天,青年情侣们就要互送印有各种象征爱情图案的圣瓦伦丁卡和精心挑选的其他礼物。该习俗随基督教一起由欧洲传入美洲后,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情人节”。

(1)圣诞节。即耶稣诞辰纪念日,最初基督教并没有这一节日。大约在公元336年,罗马教皇宣布12月25日为耶稣诞辰纪念日,一直沿袭至今。之所以定在这一天,有两大原因:一是因为古罗马人敬太阳为神,认为12月24日为“冬至日”,25日便被象征性地看成太阳的“生日”。二是因为《圣经》中的一个美丽传说,一个寒冷的夜晚,一位年轻的妇女受圣灵降孕,将一名男婴生在耶路撒冷附近白利恒的一个马棚里。这位年轻的妇女就是圣母玛丽亚,而这个男婴就是耶稣基督。

(2)复活节。即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据《新约全书》记载,耶稣被犹大出卖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但三天后便复活升天。公元325年,罗马教会决定将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大约在3月21日至4月25日之间)定为复活节。

(3)受难纪念日。据《圣经》记载,耶稣遇难于星期五,故受难日依复活节反推,即复活节的前两天即为耶稣受难纪念日,亦即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五。

(4)主显节。即耶稣第三次现身的纪念日,天主教会规定为1月6日。这一天通常也是圣诞假日结束的时间。

(5)狂欢节。起源于中世纪,最初是罗马的农神节。如今盛行于欧美各国的民间,其庆贺日期不尽一致,一般在气候较温和的时节举行,人们多化妆游行,尽情狂欢。

(6)万圣节。为基督教新教的独特节日,时间为10月31日。万圣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也叫“鬼节”。2000多年前,凯尔特部落的人认为该日是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严酷的冬季开始的一天。那时他们相信,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且这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着的人则惧怕死魂来夺生,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熄掉炉火、烛光,让死魂无法找寻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灵吓走。之后,他们又会把火种烛光重新燃起,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公元1世纪后,罗马人也渐渐接受了万圣节的习俗,人们戴着可怕的面具,打扮成动物或鬼怪,目的是为了赶走在他们四周游荡的妖魔。

三、伊斯兰教的礼俗与礼仪

1.伊斯兰教概述

伊斯兰教(Islamism),也称回教、清真教,信徒称“穆斯林”,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原意为“归信者”。“伊斯兰”也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思是“顺从”、“和平”。公元610年,居住在阿拉伯半岛麦加城的穆罕默德·阿卜杜拉·穆塔利布·哈希姆以“先知者”自命,在其40岁时创立了伊斯兰教。

穆罕默德自称是真主安拉的使者,他将真主的神示记录下来,就形成了伊斯兰教的经典教义《古兰经》。该书共计30卷,114章,6200多节。集合了穆罕默德及其弟子借“安拉”之名发表的关于宗教和社会治理的各类主张。伊斯兰教最初以反对高利贷、号召赈济、释放奴隶等宣传吸引了民众的信仰和支持。后来又以“圣战”的方式用武力征服阿拉伯半岛,其影响随之迅速扩大,目前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宗教,据估计信众达近10亿人,主要分布在伊朗、也门、伊拉克、巴基斯坦、阿富汗、叙利亚、印度等西亚和南亚区域,在北非和欧美地区也有传播。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如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地的回民、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中也广泛流传。

2.伊斯兰教的经典教义

伊斯兰教的信徒叫穆斯林,意即“顺服于真主安拉的人”。伊斯兰教的教义包括五大基本信条:信安拉。即相信安拉是世间唯一的神,除此之外不再崇拜任何偶像和神灵。因此,如果在商务活动中安排信伊斯兰教的人参观寺庙等活动则要谨慎;信天使。即相信该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为安拉在人间的使者,因而必须敬仰;信经典。即相信《古兰经》的所述皆为神示,必须严格遵循。因此,《古兰经》是伊斯兰教国家的法典、道德规范和思想学说的基础;信先知。即相信传道者的主张和言论是代表真主的神示;信后世。即认为人类有“两世”,现实世界即今世,现世终结即入“后世”。后世是人类的最终归宿,信道和行善的人入“天圆”,作恶的人将坠入火狱毁灭。

3.伊斯兰教的教规

伊斯兰教的教规主要是“五功”,即念功、拜功、斋功、课功和朝功。

念功。即念诵“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这叫“清真言”,以表白和坚固自身的信仰。

拜功。即教徒要一日五次礼拜,且礼拜前必须做大净(清洁全身)和小净(洗手)。天亮时辰拜,中午时晌拜,太阳偏西时晡拜,黄昏时昏拜,入夜时宵拜,以此表达对真主的感恩、赞美和禀告。并以此陶冶性情,不忘冥冥之中真主对自己行为的监察,悔过自新,养成顺从宗教领袖的习惯。

斋功。即每年莱麦丹月(即伊斯兰教历9月)全月施行斋戒。斋期教徒每日从日出到日落要禁止饮食,清心寡欲。据说是为了让人尝试挨饿的滋味,提醒富者不可挥霍无度,唤起民族同情心,且是一种严酷的宗教意识锻炼。

课功。即缴纳定量课税,又称天课制度。认为当你的财富达到一定数量时,就应把部分财富施舍给穷人,也就是纳入真主之库,故名天课。

朝功。即只要条件允许,一生中至少要去麦加朝觐一次。故耶路撒冷的麦加是伊斯兰教的圣地。凡朝觐过的穆斯林被尊称为“哈只”。

此外,相对于其他宗教,伊斯兰教有许多严格的戒律,主要有如下几点:禁止吃猪肉,原因不详,说法各异。不吃自死的动物或未经阿訇诵经及清真宰杀(断喉见血)的动物肉食和动物血。不吃猫、狗、马、驴、骡、鸟类及没有鳞的水生动物。不吃生蒜、生葱、榴莲等具有异味的东西。不能赌博和饮酒。认为左手不洁,严禁用左手取食和递送物品。男子禁止穿纯丝织品的服饰和色彩鲜艳的服饰,禁止戴金银饰物。女子必须戴面纱和盖头巾。

此外还规定信徒必须行善和“为安拉之道而征战”,即参与圣战。

礼仪知识小贴士

穆斯林麦加朝觐大典简介

朝觐既是伊斯兰教徒的宗教义务,也是穆斯林一生中的最大愿望。朝觐一般在伊斯兰教历的12月上旬举行,历时一周,是全世界穆斯林最盛大的隆重聚会。

朝觐实际上是朝拜名叫“克尔白”的方形石殿和参加祭奠真主的典礼的合称。朝觐者在朝觐途中,禁止捕杀动物、行房事、打斗等言行,反复念叨“主啊,为了您的召唤,我来了”。要于12月7日抵达麦加,脱去俗服,换上朝觐戒服,脚穿拖鞋,净身,抹香水,染指甲等。

第一天,进入麦加大清真寺,逆时针绕克尔白7圈,抚摸黑石(镶嵌在清真寺东南面的墙壁上,相传为一块从天而降的“神石”),再去易卜拉欣立足地礼拜,饮圣泉水,在塞珐、麦尔维山之间往返7次。

第二天,再去绕行克尔白,去麦加郊外做正午祈祷,呼喊“真主伟大”,并登山,露宿于野外。

第三天,是最隆重的一天,在麦加城外的阿尔法特山举行阿尔法特大典,相传这是安拉真主宽恕穆斯林的日子,朝觐者奔向米纳山,在山脚下露宿。

第四天,宰牲节,举行投射仪式,每人捡49颗小石子,念着“奉安拉真主之命,我憎恶魔鬼及其阴谋诡计”,并将石子投向象征魔鬼的柱子。然后,宰牲献祭,祭祀真主。祭祀仪式结束,即可开戒,象征性地剪发、剪指甲,换上便服。

第五、第六天,再去米纳山投石打鬼。

第七天,巡游克尔白。

4.穆斯林的礼仪

穆斯林的祭奠场所叫清真寺,由教长、海推布、穆安律(宣礼员)等教职人员管理。

任何人进入清真寺必须衣着端庄,不能穿短裤和无袖衣服,必须脱鞋、脱帽等。

诵经和静坐是伊斯兰信徒的修炼仪式之一,信徒必须持之以恒。

在每星期五正午之后,多聚于清真寺进行集体性礼拜,称为“主麻礼”,主要是礼拜和诵经。

在开斋节和古尔邦节之际,多举行隆重的“会礼”,即在大清真寺举行集体礼拜。

5.伊斯兰教的两大教派

穆罕默德去世后,伊斯兰教开始出现分裂,不同教派开始产生。最大的教派是逊尼派穆斯林和什叶派穆斯林。

逊尼派被视为伊斯兰教的正统派,意即“圣道的遵守者”,该派是伊斯兰教的主流派别,其信徒约占伊斯兰信徒的八成左右。

什叶派属于伊斯兰教的“激进派”,由于长期处于无权地位,其反抗性极强,大多具有极端化趋向,对于“圣战”等行为较为推崇。

6.伊斯兰教的主要节日

伊斯兰教的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登霄节等。

(1)开斋节。伊斯兰教历10月1日为开斋节,是穆斯林的盛大节日。穆斯林在开斋节前要净身、理发、剪指甲等,男女老少沐浴更装,然后,男士去清真寺参加会礼,女士在家做礼拜,举家走亲访友,互相祝福和庆贺度过斋月。在我国的新疆一带,开斋节又叫肉孜节。

(2)古尔邦节,也叫宰牲节。伊斯兰教历12月8日到10日,所有穆斯林都要沐浴与打扫,举行会礼献祭,集体观看宰牲仪式,表达对真主的虔诚之心。相传,穆斯林的先知易卜拉欣夜梦安拉真主令其亲手杀死自己的儿子,以考验他对真主的忠诚。他醒后辗转难眠,觉得不能违背对真主许下的诺言,决定杀死儿子。次日,易卜拉欣在麦加附近的米纳山谷里正准备执行真主的旨意屠杀儿子时,他的忠诚感动了安拉,真主派天使送来了一只羊,让他以羊代子。从此,阿拉伯人便有了每年宰牲献祭的习俗。各家所宰之牲,其肉分成三份,一份赠送亲友,一份施舍,一份自食。一连几天宰牲吃喝,人们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3)圣忌日或圣纪节。即穆罕默德诞辰和逝世纪念日,伊斯兰教历11年3月12日(公元632年6月8日)是穆罕默德突然去世的日子,故这一天穆斯林要去清真寺举行圣会,集体诵经,悼念天使。

(4)登霄节。伊斯兰教历7月17日,传说这天是穆罕默德上天朝见真主安拉,受命传道人间的日子,故信徒们夜晚要举行礼拜、祈祷等活动。

四、佛教的礼仪与礼俗

1.佛教的起源和发展概述

佛教(Buddhism)是创立最早(比基督教早5~6个世纪)、对我国和亚洲诸国影响最深远的世界性宗教。佛教大约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之间,由古印度北天竺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范王之子乔达摩·悉达多(约公元前565—485年)创立。乔达摩·悉达多王子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Sakyamuni),意即释迦族的圣人。释迦为家族姓氏,牟尼即圣人。

相传,乔达摩王子在一次远行时,观察到人生有四大痛苦,即“生、老、病、死”,从此立志要寻找到解除这些痛苦的药方,经过多年的苦思冥想,最后他悟道成佛,获得了解除痛苦的方法,即创立了佛教,并开始广为传教。释迦牟尼的佛教学说是当时反婆罗门的思潮之一,以无常和缘起思想反对婆罗门的梵天创世说,以众生平等思想反对婆罗门的种姓制度,因而得到广泛认同和很快流行。后人将其传教时的言论和行为及其弟子的阐述归集成为佛教的经典《大藏经》。

佛教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大阶段,即原始佛教阶段、部派佛教阶段和大乘佛教成型阶段。原始佛教阶段即释迦牟尼创教及传教阶段,其要义主要是寻求人的自我解脱之法,故后人称之为小乘佛教。释迦牟尼圆寂后,世人由于对教义传承和见解认识上的分歧,逐渐形成了许多教团和部派,此即部派佛教阶段。大约到了公元1世纪左右,佛经出现了“经”、“律”、“论”三大类,“经”即教义,“律”即戒律,“论”即教理之解释。佛教的理论体系基本完善,像《心经》、《华严经》、《金刚经》、《坛经》、《法华经》等都成为了佛教的经典教义。在弘扬小乘佛教经典的基础上,提出了“普度众生”、“苦海慈航”等慈悲为怀、积善行德的救世主张,由此进入大乘佛教阶段。

佛教大约在公元前2年(西汉哀帝元寿元年)传入中国,据考证,现今位于洛阳的白马寺就是公元67年建造的中国第一座寺院。最初,佛教传入时被看作神仙方术的一种,到东汉末年,佛经被大量汉译,开始与中国儒家文化和伦理结合,到唐代玄奘西渡取经归来,他从印度带回经书520本,共657部佛教经典著作,佛教在中国开始进入鼎盛发展时期。后来,到公元8世纪,随着佛教密宗从印度传入西藏,加上西藏本土的原始宗教,使之“三合一”,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藏传佛教(又名喇嘛教)。

佛教后来由华人逐渐传入到日本和东南亚诸国,目前主要有中国、日本、泰国、柬埔寨、尼泊尔、缅甸、越南、印度、新加坡、斯里兰卡等国信奉佛教,其信众估计达4~5亿人之多。

2.佛教的教义

佛教的主要教义可以归结为:苦、集、灭、道四大“圣谛”。谛者,佛祖的教诲也。

苦谛,即世间充满苦难,人生来即是“苦海无边”,因此,面对与生俱来的苦唯有承受,无需怨天尤人。正所谓“有容乃大”、与世无争,能容天下任何不平之事。

集谛,即造成人生痛苦的原因集中于人自身的“惑”与“业”。惑者,是指因贪、痴、怨等愚昧无知而带来的烦恼;业者,皆因人的身、口、意等存有“色、声、香、味、触”等欲念而至。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祸福有缘。

灭谛,即根除痛苦、脱离苦海的方法只能是自我净化,笃信万事皆“空”,抛弃一切欲念,消“业”祛“惑”,进入“无常”、“无我”的超凡境界。修行佛教称“洞入空门”也就是这个含义。

道谛,即通往极乐世界的正确方法唯有修身修性,即遵守戒律、修行。也就是依据经、律、论三藏,修持戒、定、慧三学,彻底根除烦恼和世俗欲念,消除愚昧,超出生死轮回,达到“涅槃”的最高境界,即获得彻底解脱。

与其他宗教不同的是,佛教信奉“多神论”,不反对偶像崇拜。据说释迦牟尼在世时是反对婆罗门教的偶像崇拜的,在其逝世后的近600年时间里,佛教信徒一直遵循释迦牟尼的遗训。但到公元1世纪后,佛教开始出现偶像崇拜,且把神灵分成了三大等级(果位):

佛,即佛陀的简称,也叫浮屠,是梵文“Buddha”的音译,意即“觉者”。也就是说佛已达到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和觉行圆满的修行最高境界。

菩萨,即梵文“菩提萨”(Bodhisattva)的音译简称。菩萨的修行已达到自觉和觉他的境地,但尚未觉行圆满。佛教寺庙典礼中盛行撞钟108下,意为向佛教金刚界曼陀罗中的108尊佛教菩萨法身行礼。

罗汉,即梵文“阿罗汉”(Arhat)的音译简称。罗汉已达到自觉,即自我解脱的果位,永远不会再投胎转世而遭受生死轮回的苦难。这也是小乘佛教的最高追求。

3.佛教的教规

佛教的教规相对繁多,最主要的是“五戒十善”,概括起来有如下几方面:

戒杀生。万物生灵皆有缘,修行佛教忌屠杀任何生灵。

戒荤腥。即终生斋戒,不吃任何荤腥食物,包括葱、蒜、韭菜等有异味的调味料。

戒色、戒淫。不婚配,不淫乱。

戒烟酒。不饮任何含有酒精等刺激成分的饮料,不吸烟、不吸毒。

戒偷盗。不违背他人意愿肆意占用他人财物。

戒赌。不把自身的得意和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戒贪戒贿。不贪图任何不义之财,不行贿受贿。

戒奢。清心寡欲,不歌舞、不化妆、不艳丽、不穷奢极欲和放荡不羁。

戒口。不辱骂、不妄证、不造谣、不训斥、不恶语伤人。

戒势。不仗势欺人,不装腔作势,不趋炎附势,不媚权贵。

作为佛教徒,必须受三皈依,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教徒如果破戒,哪怕是违反其中某一戒,都将失去在寺院修佛的资格,将被逐出佛门。

佛教徒入寺后,须晨钟暮鼓,香火袅袅,朝暮课诵,认真做早晚功课。凡出家的僧尼,每天需早、晚两次念诵佛经,每天早、午在佛像前上供等。

4.佛教的主要礼仪

佛教礼仪分为佛徒礼仪和信众礼仪两个不同方面,其规则较多,侧重介绍如下六点:

(1)称呼礼仪。佛教寺院的男性佛徒统称为“和尚”或“僧人”,藏传佛教寺院则称“喇嘛”,出家的女性佛徒统称为“尼”,俗称“尼姑”。对佛教教义有一定造诣和研究的僧人一般尊称为“法师”、“长老”、“大师”、“高僧”。对寺院主要负责人称“方丈”或“主持”,负责寺院内部事务的僧人称为“监院”,负责寺院对外接待事务的僧人称为“知客”。对在家修行的统称为“居士”。“贫僧”和“出家人”属于谦称,外人不宜直呼。

(2)剃度或披剃礼。佛教信徒接受戒条,立志出家修行,必须剃光须发并烙顶印(叫剃度),然后穿上僧服(也叫袈裟),称“披剃”(也叫比丘戒),僧尼一经披剃,即入住寺院,从此开始过与世隔绝的清贫生活。俗称“削发为僧”或“削发为尼”。也就意味着与过去的俗人脱离,成为了专职的佛徒,进入漫长的修行旅程。

佛教认为人的头是通灵之处,不可随便触摸。当人跪拜时,不可从其头前经过。

(3)合十礼。这是佛徒与他人见面的基本礼节,十指并拢,两掌相合立于胸前,两腿肃立,躬身点头,以示虔诚。如果一手没空时,也可以右手单掌立于胸前代替合十。不宜与僧人行握手礼、拥抱礼等。

(4)顶礼三拜。在寺院行拜佛礼时,先肃立合掌,指尖朝上,将手举到与额平齐时停顿片刻,再将手慢慢下行,当指尖到口鼻处再稍停一下,然后到胸口处立掌停顿片刻(意为心口合一,诚心诚意),再双膝跪地(先下右膝,后下左膝),舒两掌,过额承空以示接足之敬,再额头着地,意即头触佛足,五体投地,毕恭毕敬。以头在地良久,方成一拜。一般是俗家两拜,佛家三拜。因佛法以心为本,以身口为末,故以三拜为礼数。

(5)坐禅。这是佛徒的必修课,俗称“打坐”,即双腿交叉将脚掌搁置于大腿之上,头正身直,不动不摇,不偎不靠,双眼微闭,手拨佛珠,默念佛经或冥思修行。凡僧人礼佛、坐禅、诵经时均不宜打扰或礼拜。

(6)朝山礼仪,即信徒到名山大寺去进香拜佛的礼仪。

小乘佛教朝山,包括净身(保持手、足、脸及服饰干净整洁,女子月经期间不宜进入佛堂礼拜等)、脱帽、保持安静(不宜喧哗)、左进右出(进门先迈左腿,出门先迈右腿,人流左边进、右边出)、不乱说乱动等礼规,且只朝拜释迦牟尼佛像。

大乘佛教朝山,进入寺庙无需脱鞋,但需脱帽,保持安静,除朝拜佛祖外,还可以拜弥勒佛、观音菩萨等。

5.佛教的主要教派

总体上,佛教分为大乘佛教(也叫北传佛教)和小乘佛教(也叫南传佛教)两大派别,前者属佛教主流,后者属原始教派。

大乘佛教强调“普度众生”,但并不要求所有信徒都出家当僧人。主要流传于中国、日本、朝鲜、越南等地。后来,大乘佛教的一部分派别与婆罗门教结合,又产生了大乘密教,这种大乘密教流入中国的藏区,与当地原始宗教结合,又产生了藏传佛教。

而小乘佛教则偏向实现自我解脱,一般要求男性一生当中必须去寺院当一段时间的僧人。主要流行于泰国、柬埔寨、缅甸、老挝、斯里兰卡等国,以及我国的傣族地区。

不同佛教派别在服饰颜色上也有区分,小乘佛教属黄衣派(僧人着黄色僧衣),藏传佛教属红衣派,大乘佛教属青衣派。

6.佛教的主要节日

佛教的宗教节日相对较少,其影响面也相对狭小。主要有如下四个:

(1)佛诞日。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为佛诞日,为纪念释迦牟尼诞辰的节日,也叫“浴佛节”,在傣族地区叫“泼水节”,在泰国叫“送干节”。寺院僧侣要举行盛大诵经法会,并根据“佛诞生时龙喷香雨浴佛身”的传说,以名香浸水洗佛身。举行祭拜佛祖、施舍僧侣等庆祝活动。

(2)成道节。农历十二月初八为纪念释迦牟尼悟道成佛的节日。相传,释迦牟尼35岁时离家修苦行6年,曾饿得无法忍受,遂想放弃苦行。这时,一位好心的牧女赠以乳糜,佛祖得以恢复体力,端坐于菩提树下冥思,经七天七夜,终于十二月初八觉悟成佛。

(3)涅槃节。农历二月十五日为纪念释迦牟尼逝世的节日。各寺院一般举行涅槃法会。

(4)世界佛陀日。1954年,总部设在泰国曼谷的“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决定,公历5月间的月圆日为“世界佛陀日”,即把佛诞日、成道日、涅槃日合在一起的综合性佛教节日。全世界的佛教徒在这一天分别举行庆祝活动。

礼仪知识小贴士

傣族泼水节的由来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出生时即会行走,东南西北各走了七步,步步生莲花,并右手指天,左手指地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随之,空中天女散花,并有九龙喷出香水为佛祖浴身。浴佛节由此而来。因我国傣族地区的人多信佛,每逢这一节日都要举行隆重的浴佛仪式,将香水淋洒佛身。信徒们还要举行斋会,吃阿弥饭(即乌米饭),并放生。后来,这一天人们便逐渐以相互泼水来表达祝福,浴佛节也就演变成了今天的泼水节。

同类推荐
  • 三都澳海岸带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三都澳海岸带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三都澳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北翼,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深水良港。长期以来,如何开发三都澳、摆脱经济落后的局面,不少学者都做了专题研究,但尚未对三都澳海岸带的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本书对三都澳海岸带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措施,可为有关学者和政府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 国际市场营销学

    国际市场营销学

    对美国消费者来说,在选择同样性能和价格的商品的时候,“美国制造”这个标签往往是决定他们取舍的微妙因素,这就是本土品牌的价值。
  • 钱眼里的历史风云

    钱眼里的历史风云

    本书以事实为据,以事件为轴,讲述二十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历史色彩斑驳,频繁交换的城头王旗下,涌动着无数次不动声色的挣钱与花钱行动。
  • 规范内部审计的28个技巧

    规范内部审计的28个技巧

    ·审计无小事,本书将告诉你怎样在一个审计较为混乱无章的中小企业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审计系统,探寻适合中小企业的一套审计方法和制度·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没有监督就不成体系。如何建立审计规范、确立审计标准,本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更关键的是,它的故事性让人读起来倍感亲切。·简单的描述,平实的语言,日记式的导读,让你一看就明白,一用就上手。“新手”学习,“老手”回炉的内部审计宝典。
  • 中小企业如何做账

    中小企业如何做账

    本书充分考虑中小企业做账时可能会遇到的种种问题,并以会计核算知识为主体,适量、适度地引入了企业做账经常会用到的会计核算、报表编制等知识技能,结合运用大量图表案例说明,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帮助财务人员解决实际问题。
热门推荐
  • 淋漓天下

    淋漓天下

    她,身为武学家族的武学天才,又拥有军事、商业双博士学位,如此天才,却被同父异母的哥哥陷害、被亲姐姐杀死,看似简单的夺位之争,却是另有隐情……一朝穿越,来到了天行大陆,原想,深藏不露,只愿享受那得之不易的亲情!
  • 感动你一生的小故事

    感动你一生的小故事

    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或许只是一朵小花的盛开,一抹云彩的变幻,一阵微风的拂过,或许只是一股涓涓的细流,一个善意的微笑,但你若能轻轻拢住,就会少了一丝浮躁,多了一份感悟,心灵得以沉淀,灵魂就不会为缺少妆点而淡泊,岁月就不会为乏陈色彩而黯然。生命中的感动,带来的是朴实而真切的收获;生活中最美好的景致,不在于言说,而在心与心的沟通中;生命中的感动,带来的是朴实而真切的收获。本书精选了100多篇感人至深的小故事,并在每个故事之后附有妙语点评,书中封面版式精美,令您爱不释手。
  • 超能力大亨

    超能力大亨

    原本在社会底层拼命挣扎的我,意外得到一本破书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开启了我的超能力之旅。且看我如何运用这超能力走上世界之巅,如何不用这超能力赚取无尽财富。PS:书中自有黄金屋哟,,,!
  • 学生田径与体操学习手册—教你学单杠·双杠

    学生田径与体操学习手册—教你学单杠·双杠

    学生田径与体操学习手册学生田径与体操学习手册学生田径与体操学习手册
  • 尸体派对之铃本茧拯救计划

    尸体派对之铃本茧拯救计划

    天神小学,一个让人恐惧的死亡空间......幽灵,尸体,绝望,疯狂,铸就了这个空间的死亡阴影。一个玩过《尸体派对:血色笼罩》,意识却被拉入天神小学的普通少年,一个不甘于铃本茧肉酱命运,想要逆天改命的热血学生。当森繁只剩下那张冷笑的面孔的时候......茧,我来拯救你!
  • 在巷口相遇

    在巷口相遇

    夏季是从一个平凡,从小在孤儿院长大,出社会后一直奋斗到二十九岁还是大龄剩女一币。但她也不是不会赚钱,而是赚的钱都用来学一些兴趣,所有人都不理解她照样过着她自由的单身生活。知道某一天,可能是老天爷看不下去了,把她送到另一个平行世界。
  • 涩世纪传说14

    涩世纪传说14

    爱一个人能爱到什么程度?战野做出最新诠释……他面容健忘症频频阻挠他施展抱负,他能记住每一个人的脸那该多好!可他在轻微脑震荡以后顺利记住了每个人的脸,代价就是患上“车神面容健忘症”。
  • 体制转型推动实际人力资本形成

    体制转型推动实际人力资本形成

    本书内容包括:实践在人力资本形成中的关键作用、制度在人力资本形成中的作用、制度在人力资本形成中的作用的计量检验等。
  • 碎苍录

    碎苍录

    没有什么简介,作者任性,是不是爽书我自己心里也没数,想怎么写怎么写,爱怎么说怎么说。
  • 天价宠婚:前妻,我的挚爱

    天价宠婚:前妻,我的挚爱

    女主叶钰樱与男主殇书钰本是夫妻,却过着貌合神离的生活,男主心中爱的人并不是叶钰樱,一次次伤害女主,最终离婚。离婚后却又慢慢爱上女主,且看女主如何由下堂妻成功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