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97300000006

第6章 决战华沙

尽管如此,大多数演奏家总在不断挖掘新的独特的方式来正确完美地诠释一部作品。这需要一个缜密的思考过程,不仅仅在挖掘技巧的表达上,因为问题在于忠实原作、表达作曲家的原意虽然是前提,但是怎样关注过去,是单纯地回到过去,还是把过去带回到现在,如果只是复制就没有意义了,这就需要创造力的观照,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恕我直言,这种能力需要天赋。所以,好的演奏家只像自己而不像其他任何人,这也是演奏艺术妙趣所在。

在所有的国际钢琴比赛中,肖邦大赛是公认的最具权威性的钢琴比赛,有音乐界的“奥林匹克”及钢琴界的“诺贝尔”之称。

评委会主席雅辛斯基:他长得太像肖邦了,更重要的是,他把肖邦的曲子诠释得如此完美,你简直找不到任何瑕疵!

李云迪获得参赛机会是“天时”,深圳市政府和深圳艺校的支持是“地利”,而校长、老师和家长的关心,以及他个人的努力则是“人和”。

“钢琴诗人”肖邦,是音乐文化史中最伟大的旋律作家之一。

弗列德里克·肖邦,1810年2月2日生于波兰华沙近郊的热拉左瓦·沃拉,从小就显示出特殊的音乐才华,7岁师从赞夫纳并发表了第一首作品《波兰舞曲》,8岁首次举行公开演奏会,12岁跟随埃尔斯纳学习和声与对位,不满20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其编号第一的作品是15岁创作的《c小调回旋曲》,19岁便创作了《第二钢琴协奏曲》。1830年,肖邦永远地离开故乡前往巴黎,直至1849年10月17日逝世,终年39岁,根据遗愿他的心脏被运回祖国,存放于华沙的教堂中。

肖邦的钢琴音乐深刻挖掘了浪漫主义的表现语言,宽广如歌的旋律、色彩丰富的和声衬托出他不朽的乐思,具有深邃的精神境界和炽热的爱国情感,对受压迫的祖国的热爱是他艺术生命始终不渝的基本思想内容。

肖邦的创作采用了非常广泛的体裁形式:奏鸣曲、协奏曲、谐谑曲、夜曲、练习曲、玛祖卡舞曲等。如此集中创作钢琴音乐的作曲家,在历史上只有肖邦一人。而他的一切作品都是精品,这源于他是一个唯美主义者,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不允许任何一点粗糙和空洞部分的存在。

肖邦具有丰富的浪漫主义热情,但在创作上摒弃了浪漫主义狂激和奔放的一面,将进步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思潮相联系,他表现的是进步的爱国主义和浪漫主义,而现实主义世界观决定了他对古典传统的承继。他善于使创作构思与它的体现水乳交融,达到充分合乎逻辑的统一,阿萨菲耶夫称“肖邦的创作思想和奋斗目标是古典主义的严整优雅与‘革命后时期’青年激情、复杂的感情结合”。同时,肖邦的音乐与波兰民间创作始终保持着紧密联系,这种联系并非在作品中偶尔引用民间曲调,而是借鉴了波兰民间音乐真挚热情、柔和如歌的旋律风格以及声乐性与器乐性结合的特点并赋予新的意义,在他的乐曲中,歌曲性的旋律在变奏时常带有器乐的色彩。

在音乐结构上,肖邦运用了大量的拿波里六和弦、增六和弦、属七和弦、减七和弦以及九和弦等,从和弦功能上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同时还对织体、装饰音、旋律、和声等进行了革新,挖掘了钢琴乐器的表现潜能;在钢琴音乐创作中,他把旋律气息拉大了,线条格外柔美平滑,体现了钢琴性;对于触键技术,他把音色变化修饰得格外细腻,踏板运用也同样高超,对弱音区的声音探索有了突破;在器乐中采用叙事曲体裁,更将前奏曲、谐谑曲发展成独立钢琴曲,使练习曲的技术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

无论钢琴音乐体裁的开拓,钢琴音乐和声语汇的创造,还是纷繁复杂的钢琴技巧发展,肖邦都是最天才的钢琴作曲家,是最伟大的演奏艺术大师,使19世纪成为音乐发展史上钢琴音乐的黄金时代。他也是至今被钢琴家演绎得最多、聆听最广泛的一位作曲家,某种程度上,“肖邦”几乎成了钢琴音乐的代名词。

以演奏肖邦闻名并列入伟大钢琴演奏家行列者,包括科尔托、列文涅、拉赫玛尼诺夫、鲁宾斯坦、弗朗索瓦、里帕蒂、布莱罗夫斯基、阿格里奇、波利尼、齐默尔曼等。而上述名单中的半数,都与一项钢琴赛事——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有直接关系。

论及音乐比赛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皮托竞技会,但音乐比赛的盛行却是从20世纪开始的,现在世界上有超过100种的国际性音乐比赛,其中又以钢琴比赛居多。

在所有的国际钢琴比赛中,肖邦大赛是被公认的历史最悠久、级别最高、评审最严格、最具权威性的钢琴比赛,有音乐界的“奥林匹克”及钢琴界的“诺贝尔”之称。

肖邦大赛创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1927年,在波兰伟大的钢琴家、作曲家JerzyZurawlew的倡导下,由华沙音乐协会资助创办。大赛每五年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一次,至今已举办了15届,在其79年历史中不断发展变化,形成自己独特的传统,享有崇高的声誉。

第一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在1927年举行,地点是华沙爱乐大厅。比赛最初几届安排在2月,自1970年起改为10月份举行。1942年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停赛,1949年恢复举办了第四届肖邦国际钢琴大赛,也成为肖邦逝世100周年的一大盛事。

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举办的确得到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此项赛事的获奖者大多成为世界级钢琴大师。从大赛早期以前苏联和波兰钢琴家技巧和音乐的对抗,到二战后莫里基欧·波利尼(MaurizioPollini,1942—)、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VladimirAshkenazy,1937—)、玛尔塔·阿格里奇(MarthaArgerich)与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KrystianZimerman)等,一系列当今钢琴大家的横空出世,使肖邦大赛成为国际钢琴家的摇篮,因而也备受专业人士关注以及世界各国的优秀乐团、著名演出商和剧院的青睐,最重要的是获得大赛金奖,还标志着一个国家青年钢琴家的真正水平。

肖邦大赛在钢琴世界的权威地位毋庸置疑,而前辈钢琴家大师与尚未成名的青年钢琴家之间的交往,也为大赛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种种轶事至今仍在乐迷中广为流传。

阿图尔·鲁宾斯坦(ArturRubinstein,1887—1983),是1960年肖邦比赛的评委主席,他在评论18岁的第一名获得者意大利钢琴家波利尼时说:“论及技巧,我真不知道我们这些评委中有谁能弹得比他好。”鲁宾斯坦被视为肖邦的化身,波利尼当时不过是一位尚未出道的钢琴学生而已。

1955年,米开兰杰里(Michelangeli)因为阿什肯纳齐未能获得第一名而退出评委会。

1980年,阿格里奇因南斯拉夫钢琴家伊沃·波格雷里奇(IvoPogoreloch)未能入围决赛辞去评委职务。

阿什肯纳齐在几年后获柴可夫斯基钢琴大赛第一名,波格雷里奇更是因阿格里奇的打抱不平一夜成名,人们认为他弹奏的是“21世纪的肖邦”,后来他成为联合国文化亲善大使。

20世纪初叶,肖邦钢琴专家帕德列夫斯基被选为波兰第一位总统。

1955年,我国著名钢琴家傅聪获得第五届肖邦大赛第三名,同时获得《玛祖卡》演奏最优奖,首开亚洲人获奖纪录,并因此扬名国际乐坛;而钢琴家李名强则于1960年获得大赛第四名。这也是20世纪我国在钢琴国际大赛上取得的最好成绩。之后近40年,中国选手均无缘入围决赛。

1970年,日本钢琴家内田光子获得第八届肖邦大赛第二名,被日本视为国宝,其音像制品至今仍大量行销。从这一届赛事开始,日本人对大赛尤为重视,经常参与大赛的赞助与评审活动。

1980年,第十届大赛首奖得主是越南的邓泰新(DangThaiSon),却因阿格里奇退出评审团而被波格雷里奇抢去风头,可谓时运不济。这届也首次有台湾参赛者榜上有名,陈宏宽得到荣誉奖。

由于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评审标准严格,极其重视艺术的内涵素质,因此,自1985年第十一届前苏联的布宁获得首奖后,1990年和1995年两届历时15年金奖均为空缺,因为在这两届比赛中,评委们认为没有人够资格获得冠军。

2000年,第14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即将拉开帷幕,在这个世纪之交的日子,人们期待着21世纪的“肖邦”诞生。

1999年整整一年接二连三的重大比赛让李云迪和但昭义的精力达到了极限,结束了第二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后,两人都打算趁春节好好放松和休息,李云迪还计划回重庆和爷爷奶奶团聚。

2000年1月24日,但昭义突然接到文化部的电话通知,李云迪由国家文化部选派,赴波兰华沙参加第14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这个本该令人振奋的消息却让身心俱疲的师徒俩迟疑了。

“我记得很清楚,”但昭义的夫人高红霞女士对我说,“有一天云迪到我家来吃饭,当我提起肖邦大赛的时候,爷俩一脸的不高兴。他们实在太累了,而且又遇到这么顶级的比赛,压力肯定很大,最关键的是云迪并未学习和积累足够数量的肖邦的作品。”

“就是说他们接到比赛任务的时候其实并不想参加?”

“不,那是1999年底,还没有接到文化部电话的时候。当时他们一是太累,一是有很大的顾虑。你知道,那时云迪马上就上高三了,按照但老师的想法,他已经参加过不少比赛了,下阶段应以扩大学习面掌握更多钢琴文献作品为主,毕业后送他到国外留学,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但是我坚持劝他们参加,我认为对云迪和但老师来讲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李云迪的上升势头以及他和但老师合作的默契都是有利条件,错过这一届就没有这种可能了。我当时说,即使拿不了奖,这次参赛经历对他们两人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所以我极力怂恿他们去参加,紧接着就接到了文化部的通知。”

“李云迪从未深层学习过肖邦的音乐作品就去参加比赛,似乎有些冒险。”

“每次参赛都像上战场,不都有冒险的成分?再说接到比赛通知是2000年1月,比赛在10月举行,还有8个月的时间来准备,我看好云迪。”

如今,我和李云迪坐下来回顾当年的辉煌时,他颇有些“好汉不提当年勇”的感觉,也许外界对此事的反复报道让他有些厌倦了。对他来说,肖邦大赛的回忆永远都是美好深刻的,但是它已经成为他个人的历史,无须过多追忆,他的心态只在当下,因此我们就此话题的交流并非细节的,他更愿意回顾自己当时的心态,以及现在他对音乐的不同感受。

“其实参赛不在计划内,直到春节前才确定参加。”李云迪说,“当时肖邦的音乐对我来说的确非常陌生,之前在学习过程中只是按着教材弹奏过极少的练习曲,事实上直到参加肖邦大赛我才开始正式接触肖邦。”

“这听起来不可思议,你准备比赛只用了8个月,据我所知,参加肖邦大赛的选手大都练习肖邦许多年了。”

“我想对音乐的直觉不会受年龄、时间以及熟悉程度的限制。而且这同时也减轻了我的压力,我的意思是让我在音乐上的表现没有丝毫顾虑和惧怕,彻底放开了,只全身心地投入到对音乐的学习和研究中去,而不去想参赛会拿什么名次,自始至终我所想的就是把这次比赛当作一次锻炼的机会,就这么简单。所以,从这件事情上我也感觉无论做任何事必须专注事情本身,不能过多考虑结果,不能太留恋目的,尤其带有功利性的目的。当我真正钻到肖邦的音乐里,才发现他多么有魅力,我那时在学习上正处于如饥似渴的状态,对肖邦作品的直觉感受也非常强烈,肖邦对我来说具有无限的吸引力。”

“换句话说,你将自己完全投入到肖邦的音乐,而不是肖邦比赛里。”

“对。我和但老师用了一个星期准备参赛资格的选拔录像带,准备的曲目都是大赛组委会要求的作品范围,当时那些曲目全部都没弹过。因为一点不了解他的音乐,对他的风格很难把握,所以刚开始弹奏感到很不适应。”

“在不了解肖邦音乐的情况下,你怎样选择参赛曲目呢?”

“凭直觉。当然,这中间也克服了很多困难。主要是听一些不同名家的不同版本录音,听音乐的调性,听曲式的结构、旋律等等,然后哪个有感觉就选哪个。但老师对选曲很慎重,他认为这在战略上很重要,他主要是通过音乐的技巧、音乐的表现以及对比性方面,然后结合我的特点和长处予以选择。”

“那些大师遗留下来的演奏录音会不会左右你个人对肖邦的理解?”

“应该说会有所启发。其实刚开始总会去模仿或者照搬大师的演奏,很自然,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到了一定阶段后就必须摆脱这种做法,否则哪怕演奏得再好,也不过是一个空心的鸡蛋,除了壳什么也没有,这是最致命的。好的演奏家决不会去模仿,艺术所强调的就是创造力和个性。另外,音乐演奏艺术首先要尊重作曲家所表达的原意,在此基础上加以个人的理解和发挥,这同时也受到艺术风格范畴的限制,比如肖邦、李斯特就是浪漫派,不能以其他风格来弹奏,再有就是忠实乐谱的各种符号和标注。”

“在这些被前人演奏无数次的经典中挖掘新的东西,对演奏家的创造力可是一种考验。”

“尽管如此,大多数演奏家总在不断挖掘新的独特的方式来正确完美地诠释一部作品。这需要一个缜密的思考过程,不仅仅在挖掘技巧的表达上,因为问题在于忠实原作、表达作曲家的原意虽然是前提,但是怎样关注过去,是单纯地回到过去,还是把过去带回到现在,如果只是复制就没有意义了,这就需要创造力的观照,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恕我直言,这种能力需要天赋。所以,好的演奏家只像自己而不像其他任何人,这也是演奏艺术妙趣所在。”

“你当初在研究肖邦的过程中,怎样挖掘自己的创造力?”

“这是一个相当细致的过程。1999年参加李斯特比赛我弹奏了大量李斯特的作品,是我了解李斯特音乐的一个重大转折,同样肖邦大赛让我专一地研究和学习了肖邦的音乐。当时,我阅读了一些肖邦的传记,通过了解他的个人背景和时代背景来了解他的创作风格,具体到某个乐曲,还要了解这个作品是送给什么人的,他当时的创作状态,因为作曲家在创作中融入了感受的瞬间,是对情绪的喜怒哀乐的描述,也受当时环境和心境的影响,总之是作曲家一种综合的感受。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通过大量地弹奏来实践用什么音色、什么感情色彩可以表达作曲家的感受,唯有如此才能找到并拿捏作曲家特有的声音。而在不断地弹奏中又会获得新的思考和认识,就再实践到弹奏中去,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因此弹奏一部伟大的作品总会得到取之不尽的乐趣,这也是伟大作品的独特之处。而且,在弹奏一位作曲家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时,如果只是单一地演练这一部作品是不够的,还需要弹奏他的其他作品,来帮助和加深对这部作品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对我来说,学一个新作品,全面渗透性的钻研极为重要,哪怕这个过程进行得相当缓慢,但是最后成功的机会也会很大。我宁可学一个作品慢一些,但是只要投入去学,就要抓住作品的精髓。”

“这个过程需要充足的时间,可当年你参赛时似乎没有留出那么多的余地。”

“我在比赛中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只要弹出最好的水平就对结果无愧。当时获奖也是我意料之外的,我不认为我当时的肖邦弹得最好,但以一个参赛者的标准,我的肖邦已经弹到大家公认的地步。由于大家对肖邦的理解不同,演奏起来会有不同的方式,我自己认为要有一个浪漫的基调,结构上要古典,表现上不能过于理性,要用心灵去歌唱。”

“据说,阿格里奇当年参赛时的弹奏非常另类,她的肖邦有很强的自发性,从来没有人用她的方式弹奏,几乎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肖邦音乐,有人甚至说她弹奏的《船歌》听了会让人晕船,这和你参赛时诠释的肖邦显然不同,你怎样看?”

“我觉得不能说是另类,应该说是新颖,因为演奏家的个性必然会渗透到作品中去,而且肖邦音乐最大的特点,就好像他自己说的那样‘让他们去猜吧’,意思就是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他的音乐。无论谁的诠释都需要得到大众的认可,并且是当下的那群听众,演奏家自己不能作评论,只能按照自己所理解、所追求的目标弹奏。即便这种诠释得到当时的认可,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也许有些会被后人接受,有些则不被接受,这是无法预测的,最终的流传需要时间、需要大众来考证。就像有些世界名画,在画家所处的时代可能不被接受,可是在现代人的审美里却成为最经典的。”

“的确,对绘画来说大部分是如此。”

“音乐也是这样,时间、大众审美的变化决定了艺术品的寿命,当然每个艺术家都不会放弃追求艺术的经典。所以比赛之后我继续花时间来研究肖邦的音乐,这时候的演绎就非常有个性了,因为我找到了自己的风格。我喜欢有充分自由的时间来斟酌、细磨我的音乐,这也是为什么我现在演奏曲目较少的原因,我这样做并不需要别人的理解,因为我只能做我目前所认为最好的,并且也相信自己所认定的,我只能照顾当下的演奏。”

“你不怕让你的观众等得太久,不怕被他们忘掉?”

“我的阿里老师曾告诉我,要耐得住寂寞,要不怕被观众忘掉。当然,这样可能不太适合现在的商业市场,因为大家都希望你不断有新的作品呈现,我并不是不可以弹奏其他作品,我只是不能容忍我拿出来的音乐不够完美。我认为做音乐、做艺术应当学会挑剔,虽然艺术没有终极的完美,但我要求我呈现给大众的都是我所认为的精品,是我用心炮制的音乐,这是对音乐的尊重,对我自己的尊重,也是对观众的尊重。艺术决不是机械流程制造的产品,也不是可以随时用模具来复制的粗糙物,艺术是陈年精酿的老酒,需要渗透,需要精磨,需要沉淀,需要纯度,这样的音乐才能称之为比较完美的艺术品,也才能激发我足够的满足感。”

“但同时你也要经得住外界对你这种做法的不理解。”

“我相信最终‘音乐’会解释这一切!”

正是抱着对音乐如此虔诚的信念,凭借细致的研究和大量的弹奏,以及天赋的作用力,李云迪用短短8个月的时间,逐步建立起自己对肖邦音乐的理解与诠释方式。

2000年3月,李云迪收到肖邦大赛评委会的通知,他获得到波兰参赛的资格。此刻,深圳艺校给予了李云迪最大的支持。

“首先对云迪的课程,我们的原则是特事特办,”李祖德校长说,“对英语、语文等课程一定要保证,其他课能压缩就压缩,尽量为他创造比较宽松的空间,让他有一个比较理想的参赛心态。其次,分别在6月和8月派云迪参加国外的大师班,包括在美国克莱本钢琴大师班学习一个月,德国汉诺威阿格里奇钢琴大师班学习两周,以及在他后来的老师阿里·瓦迪举办的大师班学习。说实话,我们也没有想到云迪能拿第一名,当时所想的就是要为他创造最好的成绩作冲刺和准备。”

中国人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讲求“天时、地利、人和”,李云迪获得参加肖邦大赛的机会乃是“天时”,深圳市政府以及深圳艺校的大力支持让他占了“地利”优势,而校长、老师和家长的关心,以及他个人的努力则是“人和”,也是他成功的关键。

7月,李云迪回到成都,在四川音乐学院将全部参赛曲目以“肖邦作品专场音乐会”的形式作为大赛前的热身。当时,观看音乐会的观众除了近千名川音师生,还有许多慕名而来的钢琴发烧友。音乐会一直掌声不断,他先后演奏了《c小调小夜曲作品48之一》、《第四叙事曲》、《摇篮曲》、《圆舞曲》、《玛祖卡舞曲》、《第三奏鸣曲》等肖邦名曲,在座者无不为其精湛演绎倾倒。

这场音乐会的圆满成功预示了继之而来的辉煌。

2000年10月,第14届肖邦国际钢琴大赛在肖邦的故乡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华沙成为世界的焦点。全世界最挑剔的钢琴乐迷、最严苛的评委、最权威的媒体采访团纷纷齐集这里,华沙迎来了五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本届大赛于10月4日至19日在华沙举行。比赛通过录音带申请参赛的有256人,经过预审获得参赛资格的有98名,分别来自意大利、法国、德国、白俄罗斯、美国、阿根廷、中国(包括香港、台湾)、日本等23个国家。参赛选手最多的是日本(19人),其次为波兰(12人)、中国大陆(11人)、俄罗斯(8人),所有参赛者均有获奖背景,李云迪又是其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大赛评委会由来自波兰、阿根廷、美国、奥地利、巴西、法国、俄罗斯、捷克、德国、意大利、以色列、日本等12个国家的24名资深音乐家组成,评委会主席由卡托维茨高等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雅辛斯基担任。比赛地点是气派不凡的波兰国家音乐大厅,而早在半年前,半决赛和决赛的票已告罄。

参赛选手会按照字母排列顺序演奏,最开始的字母由随机抽签决定。比赛采取淘汰制,共分三轮和最后的决赛,每一轮曲目在音乐体裁上都有具体的规定,第一轮包括夜曲、练习曲,叙事曲、幻想曲,第二轮包括大波兰舞曲、谐谑曲、前奏曲、华尔兹、即兴曲,第三轮为奏鸣曲和玛祖卡舞曲,决赛曲目是在肖邦两部协奏曲中任选一部。

10月3日,在大赛开始前一天,李云迪在但昭义的陪同下到达华沙,这也是他第一次踏上波兰国土。

10月5日早上10点,万众瞩目的肖邦国际钢琴大赛终于吹响了第一声号角。

第一轮初赛时间是五天,每位选手有大约25分钟的演奏。抽签后李云迪排在最后一天出场,这个抽签并不理想,因为最后出场的选手通常要承受更大压力。

10月7日是李云迪的生日,但昭义带着他到肯德基吃了一顿“炸鸡宴”以示庆祝,用可乐代酒预祝学生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只是当时谁也没敢奢望冠军宝座。

10月9日,李云迪终于在肖邦大赛中亮相了,他最先弹奏的是《b小调半音阶练习曲》。

肖邦的练习曲虽然曲子都不长,但具有突出的“技术性”,同时充满了他丰富的创作思想和鲜明的艺术形象。那精巧的复曲调音响和紧密的结构、完整的风格及形式都对后代音乐家,如德彪西、拉赫玛尼诺夫、史克里亚宾产生了极大影响。

李云迪从一开始演奏就显得引人注目。他对每一个音符都给予充分的重视,就像传达神谕一般不敢有一丝一毫的疏漏,演奏犹如水银泻地,让每一个音都提炼出诗化的色彩。他被认为是初赛表现最出色的选手,当他从后台出来时,聚集在出口的观众以热烈的掌声向这个中国男孩表示祝贺。

当地评论称:李云迪从一开始就以《a小调练习曲》的弹奏赢得了人们尊重,主要是他的发声富有弹性,并且演绎得优美圆润,使人们不得对他关注。

大赛评委——1970年华沙肖邦钢琴比赛第三名获得者彼得·帕勒兹尼(PiotrPaleczny)说:“我觉得这个男孩不是为了比赛而比赛,他是真正用心在弹奏,用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弹奏,所以弹得从容有致,不慌不忙,这是他最成功之处。”

评委会主席雅辛斯基说:“从第一轮起我们就感觉到本届比赛有第一名了。”

经过第一轮比赛,98位选手只剩下了38人。中国参赛团有7人(包括台湾选手)进入第二轮比赛,当地报纸称中国军团是最大的赢家。

第二轮10月11日至14日分四天进行。此时,被称为钢琴界“大祭司”的阿格里奇从这一轮加入了评审团,她的出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位以严苛出名的评委让人们更加确信了比赛的含金量。

如果说参赛选手在第一轮比赛都拼命表现自己的技术实力,那么第二轮则更注重音乐的表现力,而将近40分钟的演奏让许多选手频频出错。

巧合的是李云迪又在最后一天出场。比赛开始之前,他突然对老师说:“我好紧张,脑子一片空白。”但昭义惊得脸色苍白,立刻写了一张纸条给他:无私无畏。握着这个小纸条,李云迪逐渐平复情绪。

第二轮比赛他演奏了一首谐谑曲、摇篮曲、圆舞曲以及大波兰舞曲。

从波兰民间舞曲发展而来的波兰舞曲虽然音乐纯朴,钢琴织体也很简单,但旋律充满了“迷人的忧郁”,描绘了一幅幅悦耳的音画。

《辉煌的大波兰舞曲》的演奏最好地表现出李云迪“和谐”的天才,其演奏风格被评委们认为是本届参赛的波兰舞曲演奏中“解释得最为完美的”。他采用了极其轻柔的音色与合适的力量来弹奏主题,而不是对主题简单的重复,这就避免了过于清晰、富有旋律性的主题一再出现时,容易导致听觉上的审美疲劳。

当地媒体评论:“第二轮的表现中,这个年轻人更加大显身手,他优雅地演奏了《摇篮曲》,《降b小调谐谑曲》热情奔放,但他演奏的《平静的行板》、《降E大调大波兰舞曲》则最能表明他的才华,那是真正的‘SPLANTO’,琴声仿佛来自天穹。”

绝佳的表现不仅使李云迪顺利进入第三轮,还获得了大赛设置的第一个奖项——“大波兰舞曲最佳演奏奖”。

宣布结果后,评委之一的阿里·瓦迪把自己的帽子扣在李云迪头上,两人互相追逐着,玩得不亦乐乎。阿里教授每年差不多一半时间在以色列,另一半时间在其任教的德国汉诺威,他希望这位青年才俊毕业后能跟他学琴。

这一轮下来,只有11名选手进入半决赛。

第二天,但老师带着李云迪去了肖邦公园,李云迪久久伫立在肖邦的雕像前,然后对老师说:“我感到离肖邦更近了。”

半决赛10月15日开始,离奇的是李云迪仍旧抽到最后一个出场,他的发挥比第二轮更好,似乎不那么紧张了。他演奏了肖邦的玛祖卡舞曲等两组作品和《b小调奏鸣曲》。

奏鸣曲那轻巧的风格和明亮的处理非常适合他,而最成功的是对《D大调玛祖卡舞曲》的诠释,准确地传达出波兰民间舞曲的味道。当最后一个音符还在音乐厅内盘旋时,观众们情不自禁地站起来,发出热烈掌声和欢呼。

他刚走进后台,就立刻被观众和记者蜂拥包围了,评委们也主动上前向他表示祝贺。

巴西评委说:“你的声音很好,要注意让每一个音符都灌注到音乐里去。”

德国评委也向他提出了宝贵意见。

当地评论写道:“是的,他的表现证实了他的确值得我们关注,第三轮中弹出的第一个音就决定了这点,他自始至终都演奏得很精美。他才18岁,可弹奏奏鸣曲时,就像个有贵族血统、技艺精湛的演奏家,他的阐释令人感到一种新的发现,找到了其中古典美理想的音乐比例,让人难以相信他仅仅是在中国学的钢琴。此外,他理想地把握住了玛祖卡舞曲的性格,大概谁也不会怀疑李云迪该进入决赛,不会怀疑他将在决赛中有更出色的发挥,因为他已经很好地进入了肖邦风格的某些领域。”

马尔钦斯基在评论第三轮比赛时说:“奏鸣曲和玛祖卡舞曲的演奏是难度极大的,只有少数人能在这一轮比赛中获得成功,而做到这一切的毫无疑问是进入决赛的李云迪。”

卡敏斯基则评论:“这位年轻的中国人引起热烈的喝彩,并不仅是因为他的演奏几乎是完美的,更因为他的演奏所具有的高贵气质。他以对肖邦风格的深切体验抓住了评委和观众,很少有谁在第三轮中表现得如此优美和成功。”

第三轮下来,李云迪的积分排到了第一,他和曾是同门师姐的陈萨以及来自阿根廷的弗利特、俄罗斯的科布尔、日本的佐藤三日、意大利的诺泽进入了决赛,刷新了40年来我国选手无缘入围的历史。

决赛曲目是肖邦的协奏曲,选手将与波兰国家交响乐团合作。有评委称:“在一些著名的国际钢琴大赛中,有的选手在前几轮独奏中也许发挥出色,但是如果他想将协奏曲弹好就没那么容易了,因为这需要与乐队的配合,需要他了解更多乐器和音乐的知识。所以,我们总是会看到比赛中表现优秀的选手,在最后一轮协奏比赛中会显得紧张,表现得不够出色。”

激动人心的决赛在10月18日、19日两天举行,不可思议的是李云迪仍旧最后一个出场。他选择的曲目是肖邦《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在参加决赛的六名选手中,有五名演奏了此曲。

历史是不断被缔造的,没有人知道入围决赛的六位钢琴宠儿中,谁会摘取尘封15年的金奖桂冠,甚至仍不能确定会否有人折桂,而一切谜底,都即将向世界揭晓,人们期待着一个久违的奇迹。

10月19日晚8时,李云迪迈着从容的步伐走上舞台。清瘦的体态,微卷的黑发,如玉的面庞,羞涩的微笑,都与肖邦有着惊人的神似,他的亮相已将观众牵引进肖邦的世界。

《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作于1830年,当年肖邦20岁,1830年10月10日首演。乐曲洋溢着令人心旷神怡的高度诗意,充满了明朗的乐观情绪。协奏曲的钢琴部分不但光辉灿烂而且浪漫,特别强调钢琴嘹亮的声音以及优雅的表现方式。

肖邦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对这首作品有以下说明:新协奏曲的慢板乐章是E大调,我并不特别要求此部分强劲的力度。我是以浪漫、平静、略含忧郁的心情作了这首作品,必须借此让人产生像是眼望着一个能引起无数快乐回忆的印象,像美丽春天的明月良宵那样的印象。

乐曲长约36分钟,分三个乐章:

1.庄严的快板,e小调。形式追求莫扎特确立的古典协奏曲形式,先由管弦乐合奏第一主题,钢琴出现后极尽技巧而华丽地表现这两个主题,然后以管弦乐结束;发展部为C大调,钢琴从处理第一主题后半段始,此后诸主题在多种转调中发展;再现部改为G大调,最后以钢琴灿烂技巧发挥的激动达到高潮。

从创作构思与体现的完美性上来说,e小调协奏曲最成功的是第一乐章,音乐形象鲜明突出。快板乐章按照古典传统有两个呈示部,第一个由乐队奏出,以庄严有力的引子主题开始,钢琴部分的第一次独奏同样以引子主题开始,但只是稍微提示一下,接着就是几个灿烂华丽的经过句,引出主部主题富于忧郁的浪漫气息,充满了无穷微妙的华彩。钢琴奏出富于沉思的动人宣叙调,补充着主部主题,然后是活跃有力的练习曲性质的连接部,副部主题明朗平静,悠扬如歌。两个基本主题富于鲜明的民族彩色,同样是抒情的衷心的流露,而且都是幻想的沉思与热烈的激情相交替。

2.浪漫曲,甚缓慢,E大调,有夜曲风格。主题如歌性格,由两部分组成。其后半段以B大调开始,间奏后进入激动的中段,以强音出现升c小调略呈灰暗的新主题。此主题奏完后以升G大调回到仍装饰得很复杂的主题后半段,尾奏使用序奏部材料,以音阶与琶音、三连音轻快的动态装饰,然后像雾消失般结束。

肖邦这样描述第二乐章:“它不是雄壮的,而是富于浪漫气息的,这是明月之夜的梦幻。”在旋律中不难看到贝利尼歌剧的影子,优美舒缓,使整个空间充满甜美的气息。肖邦将小广板的两个基本主题加以发展,创造出类似夜曲的乐曲,营造出色彩斑斓的音画,情调明朗而富于幻想。结尾处,钢琴奏完纤巧秀丽的装饰段后,主部主题由乐队奏出,钢琴以清澈透明的和声华彩伴奏。

3.回旋曲,甚快板,E大调。钢琴谐谑地诱导出第一主题,产生妙趣横生的反复进行,插入方式极有莫扎特的魅力,结尾是华丽的尾奏,以钢琴奏三连高音阶性乐流结束。

末乐章是双主题回旋曲。第一主题可以被看作克拉科维亚克舞曲,重音显著,旋律豪放,使听众联想起民间狂欢的场面;第二主题是两个比对乐思,极其有机地融合为复杂而完整的艺术形象:钢琴部分是一支温柔而略带俏皮的舞曲旋律,而乐队部分是一支天真质朴的小鼓伴奏的调子。基本主题的欢乐性质、丰富多样的钢琴色彩、灿烂辉煌的技巧效果,所有这些都造成了一种节日欢腾的色调。

李云迪的演奏端庄典雅而技巧卓越,尤其是对主题的处理很有特点,他非常注意每个乐句的触键而不侵占任何时值,他的处理尊重了古典主义时期作品的风格,又在色彩上融入浪漫主义手法,十分独到。他对音色层次和对作品整体性的完美掌控,在乐团精湛的配合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当最后一个音符的回响淹没在如潮的掌声中,观众全部起立为李云迪喝彩,评委们也十分罕见地鼓起掌。以音乐的民族著称的波兰人被这个中国男孩征服了,由23位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权威组成的评委团被他的才华征服了。

凌晨1点,按惯例由评委会主席宣布比赛结果,而这个结果显然最无悬念,没等宣布第一名,获得大赛第三名的俄罗斯选手已经把李云迪高高举了起来,所有人都发出热烈的掌声与欢呼,为他们心目中企盼了15年的“肖邦”庆祝——李云迪以他精湛的演奏夺得第14届肖邦钢琴比赛金奖,成为开赛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金奖得主,也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人。

一夜之间,世界的目光聚焦在李云迪身上,少年一战成名。

雅辛斯基说:“他长得太像肖邦了,更重要的是,他把肖邦的曲子诠释得如此完美,你简直找不到任何瑕疵!”

波兰评委评价:“他的演奏感动了肖邦故乡的人们,他们终于相信肖邦复活在李云迪的指间了。”

肖邦比赛特邀评论员JanPopis评论说:“是真正的自然,来自天堂的声音。他证实了自己是在掌握肖邦演奏风格上最完美、最富有诗意的钢琴家。他几乎完美地掌握了各种音乐因素的平衡,是一个称职的继承人。”

日本钢琴家藤田梓指出:“李云迪与生俱来的气质及演奏天分,加上扎实的技巧,使他在比赛时由第一轮到最后决赛,都能以最稳定的弹奏完成每一轮艰苦的淘汰赛,年轻的活力是他能够得到本届肖邦国际钢琴大赛首奖的主因。比较历届肖邦大赛的获奖选手,可以看出李云迪具备了首奖得主所必有的绝佳触键,使他在掌控音色上获得很大的优势。此外如行云流水般的节奏感,也让他在诠释肖邦作品时,不但感性更给予听众一种明快的感觉。”

路透社评论:这一荣誉将为他打开一条通道,使他能够与世界最好的乐团签订报酬颇丰的演奏合同(事实上比赛结果一公布,演出合同就像雪片一样飞来了)。

美联社发表评述:来自遥远东方国度的李云迪已经形神尽致地演绎了“钢琴诗人”肖邦意境浓密的钢琴语言,征服了几乎是世界上最为苛刻的评委。

波兰报纸报道:李云迪不仅有完美的技术,而且有高贵的气质,风度翩翩。

当地媒体评论道:李云迪的琴声就像中国的瓷器一样晶莹透亮。

台湾《联合早报》报道:如果肖邦在世大概也难以置信,18岁的李云迪能将他的乐曲诠释得如此细腻流畅,华丽辉煌。

国外媒体称:辉煌的成功使李云迪被国人视为民族英雄,因为他实现了中国日益走向富强的希望。这次获奖为华人世界翻开了钢琴艺术历史的光彩一页,更为国家争得了荣誉。这次大赛就像一次加冕典礼,将“钢琴王子”的桂冠戴在李云迪的头上。

评论界称:这是震惊世界琴坛的一大壮举。

同类推荐
  • 民国有个绍兴帮

    民国有个绍兴帮

    民国时期的浙江绍兴,思想激越,人才辈出。蔡元培、许寿裳、周氏兄弟、孙氏兄弟、经亨颐、夏丏尊,这就是出自绍兴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家。秋瑾、徐锡麟、陶成章、王金发,这些又都是辛亥英烈。俞秀松、宣中华、叶天底、梁柏台,又都是献身革命的红色战士。再加上沈定一、刘大白、邵力子等在各个政治舞台上的活跃分子。这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民国画卷,更具体地说,就是民国有个绍兴帮。
  • 刘大响自传

    刘大响自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刘大响自传》是作者刘大响院士的回忆录。作者在书中叙述了自己的童年、求学生涯以及为我国航空动力事业奋斗的历程,尤其是以亲身经历讲述了高空模拟试验台、高推预研、中推核心机和先进高性能发动机的预研和研制过程,以及呼吁国家重视航空发动机、国产大飞机和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经历。
  • 清史·人物传记迭编

    清史·人物传记迭编

    本书主要介绍了清朝时期的一些优秀人物,包括他们的家世,主要事迹,对当时朝代的影响等等,希望可以对后人有一些教育意义。
  • 中国著名科学家的故事

    中国著名科学家的故事

    作者叶永烈与著名科学家华罗庚、钱学森、苏步青、淡家桢、陈中伟等院士有着很多交往,其中傅鹰院士还是作者的老师,这报告文学生动地刻画了中国科学家的形象与性格,记述了他们艰辛的奋斗历程。他是出身理工科的一位作家,用了六十年的时间创作理论2000多万字的畅销作品。书中写了苍蝇专家、跳蚤专家、虱子专家、蚊子专家、蜻蜒专家,他们的科学研究鲜为人知。
  • 金岗山麓的追忆

    金岗山麓的追忆

    经过一年多的征稿、搜集、访谈和整理,将文化部丹江“五七”干校部分文化名人的访谈等汇编成册。
热门推荐
  • 相公,咱们造反吧

    相公,咱们造反吧

    她嫁进王府一年无所出,不是因为身体有毛病,而是因为夫君从未碰过她。后来才知,原来她的夫君竟然是弯的!好嘛,小贱人都敢明目张胆的往府上带了,行,她给腾地方。哟哟哟,你个男人还要跟她姐妹相称?抱歉,等你彻底变成个女的,她会考虑的。呵呵,夫君,你在外面勾搭了挺多的哈,居然还有个深藏不漏的啊。不过一个整日流连花丛,并且性取向不明的废材,皇上居然对他百般堤防?“没想到我都这般低调了,皇上竟还是不肯放过我!”“相公,不然,咱们造反吧!”
  • 开冲床的人

    开冲床的人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开冲床的人、国家订单、成长的仪式、梅雨、短歌行、白斑马……《深圳当代短小说8大家:开冲床的人》是深圳当代短小说8大家之一。
  • 苹果里的星星:大师名篇诵读

    苹果里的星星:大师名篇诵读

    本书荟萃的120篇精短美文寓意深邃、题材多样、趣味隽永。或深入浅出、夹叙夹议地阐明一个道理;或简明扼要、生动形象地描述一件小事;或触景生情、感物咏志地抒写一种情怀;或由小及大、含蓄深邃地蕴藏一个哲理。每篇文章之后,都配有千余字的赏析文章,多为文学随笔或杂感的形式,意在与读者共同交流与欣赏好花之“花”,究在何处。一束馨香的花朵捧献给大家。读者朋友们,但愿您能喜欢它,珍爱它……
  • 若得复来

    若得复来

    世界上,总有些人会相遇,也总有些会分离。但有人会再相见。。。。。。历微坐在曾经他们拥吻的河边的幽山上,忽然看见月色下一对相拥激吻的背影,潸然泪下。。。。。。突然从背后传来熟悉的声音。。。。。。“原来你换在这里。”
  • 夜蝶幽:爱无悔

    夜蝶幽:爱无悔

    一天开学的奇葩偶遇,发誓再也不要见到。可老天偏偏作弄她们,不但在同一班,而且还住同一楼,同一层。在这之间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当活泼、阳光的白马王子欧晨宇恋上冷艳皇后慕安夜;当高冷男神冷叶昊对上可爱公主刘悦蝶;当腹黑、霸道总裁沐夜澈扛上俏皮丫头蓝玲幽又会发生怎样的趣事?就这样,她们三个人的高中生活开始了。诬蔑、陷害,和好朋友的背叛,她们三个又如何选择?
  • 词论

    词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放开那大唐

    放开那大唐

    这是现代人回到不一样的唐朝,努力成为衣冠禽兽的故事。江南淡烟流水的风物,塞外长河落日的壮美,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一个巅峰盛世的华彩乐章。大唐的日光虽好,你总要亲自去晒晒,旁人却是代替不了的……
  • 拽丫头,本校草要追你

    拽丫头,本校草要追你

    “我告诉你,你最好别惹我,否则…”孙亚龙咬牙切齿地说。“否则怎样?我也告诉你,你也别惹我,否则,你会死得很惨!”冰幽月露出一抹邪恶的笑。冰幽月,霸道,邪恶,谁要惹了她,那么,他就会…不过她父母却想让她做乖乖女…一场霸道恋爱开始了……
  • 四大名捕外传之玲珑传

    四大名捕外传之玲珑传

    四大名捕外传系列第二部。以铁手之女小辣椒的回忆,自述一个江湖儿女的成长经历,进而描绘出南宋初年暗潮纷涌、多方势力崛起的江湖风貌。(本人文字粗陋,但创作初心不变,QQ群:371637456)
  • 社交圈

    社交圈

    在中国生存,不懂点社交技巧几乎等同傻子。真正的聪明人,从来都是把社交放在第一要务,他们总是主动出击,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通过结交高层次的人脉关系,他们为自己的人生铺平了道路,也为自己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本书所提供的技巧,就是教你如何在社交圈里游刃有余、左右逢源,轻松获取高端人脉的超级指南。作者通过经典的案例、精练的社交技巧,生动地讲述和展示了社交圈里的各种知识、技巧和方法。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富有的人,想让自己的事业经营得更大,就一定要对这些规则了如指掌、运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