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故事:
拜伦是英国著名的诗人、文学家。
拜伦小的时候非常不幸,父母关系不和,家里经常充满父母亲的吵闹声。拜伦两岁时父母分居,不久,父亲便贫病交加死在国外。小拜伦慢慢开始学走路了,这时他的右脚一站起来走路就感到剧烈的疼痛,原因是他的右脚有残疾。
13岁时,拜伦进入了英国有名的哈罗中学。高年级的学生常常欺负他,讥笑他的残疾。在学校经常受欺负的还有拜伦的同学,瘦弱的罗伯特。有一天,高年级的学生正对罗伯特拳打脚踢,恰巧拜伦从这走过。拜伦知道自己敌不过那些高年级的学生,但他一点也不惧怕,大胆地迎上前去高声问道:
“你们想要打他多少下?”
“蠢才!你问这个干吗?”
“我想替他挨一半!”
拜伦知道被欺负的滋味,他想为弱小的罗伯特分担痛苦。拜伦不畏强暴的勇敢精神不久便博得了全校师生的赞赏,从此再也没有欺负他的人了。罗伯特成了他的好朋友,后来还当选为英国首相。
教子方法:
在这个故事中,无论拜伦自己经历了怎样的苦难,他始终都不曾泯灭自己的同情心。同情心对于一个男孩的成长十分重要,它关系到孩子情商的发展。
同情心是分担和感受别人忧伤的一种能力,是对是非观点提供支持的一种非常关键的情感,是进行正确的道德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同情心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孩子如果没有同情心,那么就是可怕的,家长肯定会担心,孩子最终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但是孩子如果有了同情心,就能增强对别人的想法和见解的认识。
同情心可以使男孩警觉到别人的痛苦,并触动他的良心感触,使孩子变得更有人情味,更懂得宽容和怜悯,更理解别人的需要,并且愿意在别人有困难时伸出手去援助。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关注孩子的道德移情,从小培养孩子对动物、对生物、对大自然、对人类生活的善良和关爱之心,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对孩子以后的道德发展很有帮助。
道理懂得了之后,父母具体应该怎样来操作呢,当然,我们应该采取正确的方法,虽然故事中的拜伦的家庭环境从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拜伦感受别人痛苦的敏感,但毕竟这种反面的教材不值得提倡。从现实的角度出发,作为父母,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男孩的同情心。
第一,父母应该以生活中的事例培养孩子的同情心。例如看到乞讨的老人,就可以趁机教育孩子,让孩子觉得同情弱者是应该做的事情;看到受伤的小动物应当给予必要的关爱,培养孩子的博爱之心。
第二,是用积极的态度肯定孩子的同情心。
比如说,孩子非常有同情心,帮助了值得帮助的同学,就如同故事中的拜伦一样,拜伦觉得自己不能为同学做什么,但是他毫不犹豫的和朋友站在一起,和正义站在一起,和同情心站在了一起,这时候,正确的父母的做法不是说孩子傻,而应该先肯定孩子的同情心,再帮助孩子想办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父母应多给孩子讲述同情心的故事。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承受了太多的爱,怎样才能既不受到孩子的排斥,又能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同情他人呢?故事永远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故事中的内容也常常会被他们孩子们当做真实世界发生的事情一样进行看待。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可以有意识地将包含此类教育意义的故事读给孩子听,想一想,是不是有很多的故事中都有着这样的道理。
举个例子来说,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感动了无数的孩子,为什么这部作品能够打动孩子呢,因为这部作品中有着浓重的悲悯情怀,给孩子将这个故事,孩子的同情心就会自然而然的培养出来。
第四,在日常交流中注意培养。从日常生活小事入手,对孩子进行同情心的教育,从而把一时的、个别的、短暂的同情行为转化为内在的、自觉化的品质。例如在游乐场玩的时候,一个小朋友跌倒了,要及时鼓励自己的孩子去拍拍他、拉拉他。当他看到小朋友在他的安慰下不哭了,就会获得内心的成就感,进而促使他强化这种安慰行为。
最后,要提醒父母的事,如果自己的孩子没有同情心,也不要过于焦急,这种现象可以通过我们对孩子逐渐的塑造来改善,帮助孩子。因为孩子做事情多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对是非善恶往往缺乏正确的判断。只要注意从点滴小事做起,注意纠正、指出孩子心中无意识流露出的那种不良的倾向,培养正确的同情心,将不再有困难。
给父母的话
只重视孩子智力的发展、知识的学习,忽视了男孩社会行为的教育与引导,会导致孩子的不良个性,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富有同情心,则能避免形成自私、任性、冷漠等不良个性,成年后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