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91000000031

第31章 村野崛起儿科专家,医名传扬甬江两岸

儿科,历史上称为少小、小方脉、幼科等。医者认为,小儿脉微难见,诊察时又多惊啼,靠脉诊难以辨证;小儿骨气未成,形声未正,悲啼喜笑,变态无常,靠望诊了解病情有困难;小儿不能言语,有言语也难以取信,凭问诊了解病情更难;小儿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用药稍有不当,就可以使病情复杂化。

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为唐末宋初的《颅囟经》,主要是论述小儿脉法及惊、痫、癫、疳、痢、火丹等疾病的诊治。

历史上,鄞地境内的儿科疾病,除了麻疹、天花、惊风、疳积“麻痘惊疳”四大证之外,常见的还有疮、伤风、咳嗽、吐泻、虫癖、腮腺炎等等。民间习惯于把痘、疹、瘄等疾病归入儿科就诊范围,或将痘科、痘瘄科、痘疹科等视同儿科。

鄞地从事儿科专业的医生不少,负盛名者也多。远的不说,明清以来,入志存史或有医著传世的儿科名医有应诗洽、陈氏、仇廷权、赵贞观、蔡继周、应统枚、胡绍全、卢铣、邵诚基、范洪宿、金竹亭、董丙辉、陈季桐、李莼舫、李镜清、陈奕山、沈望桥、李张冬英、吴晓山等几十人之多。应诗洽著有《幼科易简集》,被人誉为“明代钱仲阳”(钱仲阳,宋代人,著《小儿药证直诀》,世称儿科之圣);陈氏擅长小儿按摩术,并撰《小儿按摩经》《针灸大成》;赵贞观有《痘疹论》刊行与世……

更有世代在鄞地从事儿科专业,子承父业、不离不弃,理论上独树一帜,临证有自家绝活的。源自清乾隆年间(1736~1796)的金氏儿科,至道光(1821~1850)末的金竹亭,已历4代,其子金文英、金瑞棠也传其业;李氏小儿针科,至清末民国初从业的李张冬英,已经是第7代……两个世纪过去,至今依然代代传承,依然出类拔萃的当数董氏儿科。

董氏儿科的发祥地在鄞县南乡,与奉化白杜毗邻的董家跳(今属鄞州区姜山镇)。

这是一块古老的土地。虽然,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居住,但在奉化白杜成为鄞县治的秦(公元前221)至隋开皇九年(589),约800年间,其地始终是旷野中的小村。其后800年,依然名不见经传,直至元末明初。

该地三面临江(奉化江支流),江的对面阡陌纵横,尽头是天台山余脉如屏风一般连绵起伏,西北面为广袤大地。

明洪武年间(1368~1398),董氏先祖自陕西陇山迁入,因其地可远眺几十里外孤峰插云、状似天鹅展翅的金峨山,故而起名“董家眺”。

不过,民间另有一说。说早在董氏迁入之前,此地就由范、戴、周三姓人氏居住,董氏男“跳”入范家为女婿之后发了家,其中有被誉为“董百万”的,还曾做过官,遂改“眺”为“跳”。

《宁波市鄞州区地名志》说,改“眺”为“跳”是因为村落迁移,时间在清同治年间(1862~1875)。

更有人质疑,范、戴、周三姓人氏居住时,也应该有村名,应该不会叫董家跳吧……

众说纷纭。

清嘉庆三年(1798),董氏儿科的创始人董云岩出生在这块土地上。自然,这是毫无异议的。

据董幼祺、董继业所著的《董氏儿科·家学渊源》介绍:“云岩系出名宗,代传望族,为人刚方,秉性孝友,治田尽职,兼以酿酒,并能治病,惠及乡里。”

光绪二年(1876),董云岩去世,享年78岁。

董云岩之子名丙辉,生卒年月无确考。《董氏儿科·家学渊源》介绍:“董丙辉……家谱记载,品重儒林,名誉乡里,早能勤学,壮年兼医,得范公之要术,长桑授灵异之方,扁鹊妙药,因之不但善治内妇,更专儿科,在当地及周边颇有名望,每日求诊者络绎不断,为董氏儿科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在董丙辉这一代,儿科特色已经显现。

经推测,董丙辉的壮年当在咸丰与同治年间(1851~1875)。那时候,以董氏为大姓,经数百年繁衍生息的董家跳,已经居住了数百户人家,千余名男女老少,与散落在村子周围田野上的几十户一簇、百来户一堆的小村相比,俨然大镇。一条沿河小街,南北延伸,约百余米光景。街的两旁有布店、米店、药店、酒店、百货店、杂货店、水果店、南北货店、鲜咸货店等等,还开设有客栈、学校、私人医寓、牙科诊所、庙宇祠堂等等,若逢集市贸易的日子,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分外热闹。

在这沿河的小街上,有董丙辉的医寓。有时,董云岩也过去坐一坐堂,为人切脉诊病,开处方治病。

晚清时期的董家跳,读书人不多,成为医生的更少。然而,人们生病的不少,治病防病能力也远不能与现今相比。但是,由于不良传统习俗的影响,因病及时就医的远不如因病去寺庙烧香拜佛祈求菩萨保佑的多。而且,当时的董家跳,除了董丙辉这一家,还有其他人的诊所、药店的坐堂医和每逢集市贸易日子出现的外来“赶市医生”。所以仅仅在医寓里坐堂等候病人上门,是难以养家糊口的,而且行医的范围、接触的病种也显得狭窄,有碍于临证技术的提高。因而,董丙辉也同其他的医生那样——去“赶市”。那时候的鄞地医生,绝大多数有“赶市”的经历。

“赶市”也就是“赶集”,是鄞地民间的习惯性用语,因为鄞人通行将举办集市贸易的日子称为“市日”。旧时,鄞地的一些较大的人群集居地都有“市日”,大多间隔一至四天举办一次,或早晨或傍晚,持续时间为半天或一两个小时不等,且有“大市”与“小市”的区别。“大市”的“市日”持续期相对长,有时能延续至午后。还有被称为“露水市”的,即持续时间特别短,在天刚刚亮太阳还未露脸,刚好看得清称杆上的称花时,“市日”就开始了,太阳一露脸,“市日”也就结束了,“赶市”的各自散去。

鄞地医生“赶市”的形式各不相同,有步行的、骑马的,也有雇用脚划船的;内容却基本相似,不是去约定的药店坐堂,就是进受聘的当地诊所、医寓主诊,替人切脉诊病开处方,很少好似“打街拳”那样,在街头设摊卖药兼治病的。通过“赶市”,医术高超的,很快医名远扬,不管在自己的医寓、诊所临证,还是去别人的药店、诊所坐堂主诊,总会有人上门就诊、慕名求医,自然而然地,或有人邀请,或自行拓展,一步一步远离家乡,直至在宁波三江口(城里)悬壶挂牌。再迈出一步,也就是跨入了上海大码头。医术逊人一筹,病人信任度低的,通过这样的“赶市”,养家糊口也就不成问题了。当然,医术高超但没有去宁波三江口行医的也有,城里的医生来农村“赶市”的也有。

董丙辉“赶市”起先是步行,后来家里养了一匹马。他常去“赶市”的地方为奉化的白杜、西坞、方桥等处,由于那时候甬上农村,没有一个地方是天天举办集市贸易的,因而也就是今天去白杜,明天去西坞或方桥,有时也去周边的胡家坟、蔡郎桥、走马塘或者姜山、甲村、横溪等地。

董丙辉的孙子董廷瑶在《我的一生》中说:“先祖丙辉公是中医,业务不振,家境穷困。”

不过,据传说,因为董丙辉慷慨,不吝啬,且乐善好施,为人有口皆碑。平时,与街坊邻居相处,总是温和恭顺,绝不斤斤计较;对待病人,总是和颜悦色,知晓是贫病者,给予义务诊视,有时还助以药资。

“医者有仁心,才能有仁术……”

这是董丙辉传授医术时,告诫儿子的话。

董丙辉的儿子董水樵,字乾增,号质仙,清咸丰七年(1857)出生,为董氏儿科第三代传人。堂名“四勿轩”,户名“隆盛房”。

《董氏儿科·家学渊源》也说道:“董水樵……家谱记述:志在岐轩,功深灵素,橘井之深,杏林之精,芳名远播。”

董水樵的医术,最初来自于父亲董丙辉。其后,曾离开董家跳,去本县儿科前辈石霖汝处深造,因能勤学苦研,深得石霖汝喜爱而竭尽传授。“三年业就,悬壶家乡,中年以后,医名渐噪,收入因此较丰,积资宽裕,购置田地,已成小康之家了”。

董水樵学有渊源,凡经典医籍与各名家的临床经验无不精度熟思,尤其对叶天士衷心折服。他认为,叶天士的学说不但弥补了前人之不足,而且用药清灵,临证每多师法。时人评说,董水樵的儿科诊疗水平已到出神入化程度,只要察看一下小儿食指关节纹即能知道该小儿所得之病。

董水樵精儿科,也精内妇方脉,行医30余年,屡屡治愈其他医生所久治不愈的疑难杂症。被誉为当代儿科泰斗的董廷瑶,在他的《董氏儿科经验简介》中,对其父的评价是“处方用药,崇古而不泥古;应温则温,应凉则凉,不惑于一家之见而墨守成规”。

在当时,董水樵是甬地城乡皆知的儿科医生,奉化不消说,即使宁波城区、慈城、嵊县等地也常有人慕名来求医。特别是中年之后,村中的河道、村前的奉化江支流上随处可见求诊者的船只,董家跳这个村名,也因董水樵而渐见响亮。

民国《鄞县通志·文献志》第294页说:“董水樵,以儿科名其学,受其父丙辉而加精研,察食指关纹即能知所受病,方宗叶天士。”

如同其父董丙辉,董水樵为人也有口皆碑。对待病人如同亲人,尤其是对董家跳本村病人,无论亲疏,免费诊治,遇到贫病患者,就慷慨解囊馈赠药资。

与其父相比较,董水樵的医术更全面,小儿科特色更鲜明,对“痘疹惊疳”小儿病四大要证,诊疗如神。

痘,指天花,鄞地民间称“麻皮”,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旧时常有发病,现今已被消灭。天花之所以称“痘”,与发病时体征似豆有关。东汉时称虏疮,隋称宛豆疮,唐称天行发斑疮,宋称豆疮,明清及之后称天痘、天行痘、痘疮、痘疹、豌豆疮、登痘疮、百岁疮、痧痘等等。之所以改称天花,据说源自陈黯,宋陶岳的《五代史补》说“陈黯,东瓯人。才思敏速。时年十三,袖卷谒本郡牧,时面上有斑疮新愈,其痕炳然,牧戏之曰:‘藻才而花貌,何不咏歌?’黯应声曰:‘玳瑁宁堪比,班犀讵可加。天嫌未端正,敷面与装花。’”这样的诗,郡牧自然赞叹不已。其事成为美谈,广泛颂扬,以致将痘、麻皮等改称为“天花”。

对于天花的诊治,董水樵有独到之处。

董水樵认为“痘之将发,类似伤寒,壮热惜寒,身痛头疼,唇红脸赤,呵欠惊惕,卧则不安。若耳后起红筋,中指、鼻尖、耳、尻骨冷,颈项有核起者,名曰‘痘彩’,此皆出痘之先兆”。董水樵不但熟悉痘症与身体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而且深谙痘症之顺逆。譬如顺者,一日如麻,二日如粟,三日如豆,四日要出齐,五日要圆浑,六日要起浆,七日要浆足,八日要老浆,九日要回头,十一二日要渐渐收落痂。如果出现“壮热目赤,神倦烦躁,昏狂谵语,不思饮食,衄血便血,喉痛舌黑,惊惕呕恶,鼻燥唇裂,音哑痰呜,喜饮吐蛔,蚊迹蚤斑,面色焦枯”等症状,则为危逆。

察看舌苔,是董水樵的诊痘绝活:舌红活尖薄为佳,白腻苔毒重,黄腻苔亦重,黑苔极重,焦裂危急。

“先辨虚实,审寒热,识预后,因人因证而施治”,这是董水樵的治痘之法。如有一叶姓小儿,5岁,痘见3日就诊,见“痘点繁红,身发壮热,腮红脸赤,舌绛苔黄,毛焦色枯,燥渴欲饮,睡卧不宁,小泄赤满涩”,董水樵认为“此血分热盛也”,应用“凉血解毒汤主之”,遂给予“归尾二钱、大生地四钱、杜叙花钱半、丹皮三钱、赤芍二钱、桔梗八分、木通钱半、大腹皮三钱、连翘三钱、川芎八分、荆芥一钱”,遂愈。

“凉血解毒汤”为董氏儿科的家方,治血热痘疹非常有效。主要是凉血行血,被同道推崇为痘科之神方。

疹,指麻疹,鄞地民间称“瘄子”,是旧时小儿中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旧时甬上民间,视麻疹发病为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一生未得麻疹反被引为奇事。

对于麻疹的诊断,董水樵认为“早”是关键。早,能为及时治疗与护理赢得时间,若“面红腮赤,咳嗽喷嚏,鼻流清涕,目溟汪汪,呵欠喜睡,或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视其牙龈之色,较平常为红,其上间见白色细小乳头状点”,则可以作为依据,诊断为麻疹。

对于麻疹的处理,董水樵首重透发。常用药为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当归、紫草等,“一方面为毒邪打开出路,另一方面帮助解毒发挥更大的作用,且凉血活血、通瘀行滞而不碍于气分”,对于疹淡不明或色暗形紫,或素体不足,以及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血运有阻而疹发不透的,董水樵在透剂中常参用上述的药物二三味,屡获显效。

麻疹治疗上的注意点是“透发时机,必须掌握”,董水樵认为,“从见点起三天内应当及时作出合理的透发……如果该透不透,或透不得法,或不该透而继续用透,反会发生相反的后果……疹宜通泄,故大便通畅者为顺,即泄泻几次亦属无妨。惟二便不利者,斯诚凶候。故大忌滥用止泻药物……初期鼻血,亦属佳兆,犹如伤寒之红汗,乃邪气散越之征也……须分三焦处治,在上焦者宜轻,辛凉淡渗以泄气分;中焦宜平,苦寒以润燥,甘寒以生津;下焦宜重,咸苦为主;若热毒下注而成痢者,取苦寒坚阴燥湿可也。以痧为经腑之病,切忌温燥补涩”。

惊,指小儿惊风,有急、慢惊之分。

对于急惊,董水樵觉得,自古以来名目最为繁多、众说纷纭,唯有明喻嘉言(1585~1664,《寓意草》《尚论篇》和《医门法律》作者)的叙述较为详细,清陈飞霞(1736~1795,《幼幼集成》作者)阐述最为明晰,其病机之初即小儿伤寒化温、化热之三阳症。“以小儿体脆神怯,不耐外感,一有高热,多致惊搐;虽有四征八候之殊,要皆外淫所侵而起;设或不先祛邪,遂投金石重镇,脑麝开窍,是舍本逐末,引寇入室,贻患非浅。治惊之法,不必拘于惊之名目,当求其致病之由,而权其制胜之策”。治疗上,针对不同病因,以钱氏泻青丸、葛根芩连汤、承气汤、白虎汤和紫雪丹等为常用之剂。如有一杨姓女,13岁,因高热不退,神志昏乱,狂妄燥热,手足抽搐,诊得两脉数实,舌苔黄腻,便结5天,而矢气频传,有汗而泄长……就诊于董水樵,3次见效,经调理病愈。

对于慢惊,董水樵说:“治此症宜注意于未成之先,使惊不自成;至其既成,定须温法,惟治之较难矣。昔钱氏谓‘慢惊为无阳之证,因脾土虚甚,而阳不能以胜阴,是为阴盛阳虚之候也’。是以既无风可逐,又无痰可驱,但以温补脾胃,斯为得耳。”是为董水樵治慢惊的宝贵经验,为后世医家所推崇。

疳,指疳积,是旧时5岁以下小儿的常见病证。

“疳积之症,起于脾胃之失调。盖谷入于胃,赖脾运化,使水谷之精微,变为气血,灌溉诸藏,营养一身,因而有‘水谷素强者无病,水谷减少者则病,水去谷亡者则死’等提法……”这是董水樵的说法。董水樵认为,在小儿断乳之后,小儿见食即爱,不择粗细,不知满足,导致脾气郁而不舒,而作为父母的还以为胃口好,给予鼓励或增加,因而脾气更郁,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致湿停而脾胃俱病,因之中焦不能取汁化赤而为血,血虚湿聚,致腹满肢瘦疳症成焉”;“疳必由积而成,但积必由脾胃虚弱所致,故虚为积之本,积反为虚之标也”。

依据上述理论,自从董水樵这一代起,董氏儿科的治疳之法,不离于脾胃,消补兼施。

对于小儿杂病的诊治,董水樵也有高深造诣。

婴儿口舌病,多见于初生婴儿,绝大多数父母不了解此病,即使是医生大多数也不在意。其主要症状为多啼多哭,日夜不安,不能吮乳。作为母亲,往往越哭越给以哺乳,结果又导致消化不良造成积聚泄泻等病症。

如果有这一类病儿就医,董水樵必察口舌。如果确实属于本症,必然手到病除。对于本病的诊断与治疗,董水樵自撰有几则口诀,用以教诲弟子门人。譬如“口有马牙板牙症,更兼鹅口与七星,重舌木舌同板舌,刺渣出血即安宁”,每一句口诀都有简明扼要的解释。

口有马牙板牙症:牙床坚硬,色白如脆骨者,是板牙。其上有白点如粟米者,名曰马牙。板牙刺出血,马牙挑出白点,用清液丹(元明粉三钱、冰片五分、青黛一钱,为末,少许,搽患处)涂之即安。

更兼鹅口与七星:满口白屑,如鹅之口,名曰鹅口,用软棉裹指蘸薄荷汤拭去。口颚上有七星如米粞一带者,用针挑出白点,涂清液丹即安。

重舌木舌同板舌:舌下有小舌,名曰重舌;满口渐大,名曰木舌;板舌老,如板不能旋动,名曰同板舌。以上三症,俱在舌下刺出恶血,涂以清液丹即愈。

刺渣出血即安宁:牙症刺出白点,舌症刺出恶血,服降火汤(木通八分、黄连五分、生甘草五分、荆芥八分、枳壳八分、陈皮八分)。

……

董水樵有子女八人,两个儿子,六个女儿。长子,因患急性痢疾,11岁夭折,唯幼子承业,即董廷瑶。其弟子为张芝光、陈宗炎、董德标,均有医名。

同类推荐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中国古代爱国名人4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中国古代爱国名人4

    公孙丹是北海王国有名望的世族大家,朝中有人,州郡有势。董宣到任北海相后,因不明底细,误用公孙丹为五官椽(郡中武官)。一次,公孙丹家中造房子,请了一名卜卦的算命先生预测吉凶。哪知算命先生胡说八道并煞有其事地说:“以情理推来,住这所房子是要死人的。”没想到这一句胡言乱语却诱发了公孙丹的歹念:既要死人,何不找个“替死鬼”呢!于是,这个恶霸公然指使他的儿子杀死过路人,并把尸体放在新屋之内,以求消灾避祸。消息报到董宣那儿,他为之震怒,立即派人查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断然决定收捕公孙丹父子,枭首示众,以平民愤,乡里的百姓无不称快。
  • 中国古代皇帝传

    中国古代皇帝传

    中国的皇帝,不管是雄才大略的“英主”,也不管是一辈子嘴边流着哈拉子的白痴;不管是草菅人命的暴君;也不管是弱如绵羊的傀儡,当他们一坐上“龙椅”,他们就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头子”,是“万乘之尊”,“家天下”的封建格局就决定了他们具有生杀予夺的至高无上权力!本书从秦始皇起,至溥仪止,涵括中国的全部皇帝的传记。每个皇帝独立成传,每篇既带有浓厚的传记色彩,也不乏神奇的趣闻、生动的细节。而每传(主要是大传)前的一段议论性文字,即是编撰者力求用现代人的眼光审视历史,以新的价值观念评判历史人物之所为,相信对读者是有所裨益的。
  • 一个国民党女兵的日记

    一个国民党女兵的日记

    一本尘封了60年的泛黄日记,揭开一个17岁少女残酷的青春史诗,讲述一个78岁国民党老军人埋藏了半个多世纪的秘密。主人公安琪从17岁开始加入国民党加入国民党文艺团——政工社,并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1948年2月到1948年12月的个人遭遇。这是一个时代的存亡印记,更是反映那个时代变迁的珍贵资料。翻开本书,您将从一个国民党女兵的日记回看当年“天下无敌”的国民党“王牌军”如何走向最终覆灭?并见证新的人民共和国如何一步步走向胜利。
  • 浴血功臣录:中国古代开国功臣秘事追叙

    浴血功臣录:中国古代开国功臣秘事追叙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乱世中的“英雄”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为统治者开辟了新的王朝。开国功臣的人生在被封侯拜相后到达了鼎盛。皇帝赋予了功臣权力,同样也是皇帝,终结了功臣的性命。开国功臣大都经历了“两重天”的人生考验。建国前他们被统治者视为左膀右臂,珍爱有加,建国后他们被统治者视为心头大患,欲除之而后快。“可与他同患难,难与他共欢乐”这句话道出了两千多年来开国皇帝的共同心态。开国功臣在功高震主的忧患下,或者如韩信般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或者如李靖般高风亮节,功成身退。他们都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只求苟全性命,安敢复望富贵?当我们回眸历史时,应当知道和记住这一群叱咤风云的开国功臣的真实命运与结局。
  • 郭沫若的青少年时代

    郭沫若的青少年时代

    郭沫若的少年时期,生活在“从封建社会向资本制度转换的时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阵痛,塑造着一个叛逆的性格;时代大潮的激荡,则玉成了一个弄潮儿的辉煌。郭沫若在文学、历史学、古文字学、书法艺术等领域都成就斐然。他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卓越超群的文化伟人。
热门推荐
  • 进击的活死人

    进击的活死人

    活死人吃活人,它们撕裂,它们进击,它们要把人类赶尽杀绝。我阳烈一生没做错任何事,为什么别人得到的能力是控制?是强化?是强悍的大爆破。而我却是要猥琐的吃丧尸TAT,我不服,我要变强,就是吃我也要让所有幸存者赞美,让所有丧尸被我踩在脚下!!!
  • 灵魂巫妖

    灵魂巫妖

    穿越,却成了一名巫妖?灵魂到底是依附于肉体的存在还是独立的容器?谁说灵魂不能化成实质?难道灵魂就不能抵抗强大的攻击?就先写到这里吧o(╯□╰)o!想写个好点的简介还真麻烦,本书并非DND小说~新人新书:请各位走过的,路过的,打酱油的朋友多多推荐收藏~愿大家喜欢的,看过的,有意见的朋友多多发表看法~本书貌似有些慢热,请各位耐心观看!
  • 爆宠

    爆宠

    一场雨林中的乱情,全身重伤的她被无情的凌辱而怀有身孕,但也让她从低贱的奴隶成为镜帝国的王妃。大婚之夜,她怀有身孕照样逃婚,带着他的孩子逃之夭夭。失身又如何,怀孕又如何,毁容又如何,是奴隶又如何,她照样翻云覆雨,俯视苍穹,成就一方霸业,让整个大陆最杰出的几个男人为她争得头破血流,而自己拈花淡笑,独自妖娆!
  • 明的诡故事

    明的诡故事

    没一个细微的事件背后都有一个秘密,楼上的脚步,莫名的球状物落地声,洋娃娃,,,
  • 丑妃当道

    丑妃当道

    她生下来就必须是他的妃。他长大后却不愿履行父母之命。个中原因种种,但都逃不过一个情字,一个怨字,一个权字!当意外与重生,同样的面目,截然不同的人生交错,她又将会在这个世界里演绎出怎样的传奇?
  • 一只萌凤鸣翠柳

    一只萌凤鸣翠柳

    凤天,一个让人神魔三界为她掏心掏肺的女子。胡绯第一次见着小凤的时候,她还不会说话,哭得像个小鸽子,惹人怜爱,从此瞒着天地视为掌中宝,奈何神妖疏途。龙族的太子御向来清心寡欲,却也想着法子为她好,甚至忍痛,亲手把她送进别人的怀里。小凤仰着天真的小脸:“谈情说爱难道不是两个人的事?哪来引得这么多人这些个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豪门小姐

    豪门小姐

    严府三小姐新婚那天,一层层地往身上套着裤子,每套一层,都用一条结实的带子把裤腰扎紧,打上死结......
  • 绣花毒后

    绣花毒后

    什么!她只不过是喊一句“菠萝菠萝蜜”就魂穿了?还穿到一个走三步喘百下大字不识的皇后身上?听说皇后是被蜈蚣吓死的。可在一次后宫嫔妃,文武大臣集聚的宴席上,是谁居心叵测在她盘里放一只蜈蚣?想吓她还太早了吧,筷子一夹,吩咐太监:“这是上好的中药,别浪费了,快收起来。”
  • 索吻成瘾:丫头,你是我的甜心

    索吻成瘾:丫头,你是我的甜心

    初见之时,恍如隔世。机场上的行李箱不见事件成为他们的第一次相遇。她不懂爱,也不期待爱,却在他的攻陷中彻底沉沦,也在感情中伤痕累累。再见之时,恍若隔日。她金小络彻底的蜕变,发誓让所有伤害过她的人付出惨痛的代价。“少主,今天学校有人给金小姐送情书。”某男淡淡的说,“把情书烧了,由她处置。”“少主,寒澈被金小姐打伤了。”某男眉梢一挑,“给寒澈疗伤,伤好了由着金小姐处置。”“少主,金小姐不是普通人,是帝都的宫主!”某男依旧淡淡的说,“哦?看来我的女人很厉害,不容小觑,是我的福气。”“少主,金小姐她认识您的前女友唐偲偲。逼着和您分手!”某男终于不再继续淡定,“她真的回来了?我该置她于何地?”
  • 史上第一逆袭之刘邦心路历程

    史上第一逆袭之刘邦心路历程

    “刘季,休跑----”,项羽身着铠甲战袍,手持长戟骑着乌驹马追着我,我用余光斜视感觉他的兵刃就快抵住我的屁股,身边黑白无常拿着锁链等着索命,而我只能跑,骑着马跑或坐着车跑,心急如焚丧家之犬的跑,跑慢了随时就进了鬼门关。这一幕是我一生的梦魇,每每把我从梦中惊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