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到我国投资、建厂、进行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外商也愈来愈多,我国许多企业和商务人员与海外客商打交道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了解与熟悉涉外礼仪知识也就愈益迫切。涉外商务礼仪就是在对外经济交往工作中,对外宾表示尊重、友好的各种礼节、仪式及惯用形式,它是国内商务礼仪的延伸。作为一个商务工作者,不论其职位高低,在涉外交往中,他们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也代表着所在单位的形象,甚至代表整个国家的形象。因此与外商交往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符合涉外礼仪规范。
在涉外商务活动中,每个商务人员的言谈、举止、仪容、服饰等,不仅反映其文化修养、道德水准和精神面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及社会风尚。因此,每个涉外商务人员都应自觉地遵守涉外商务工作准则,做好涉外商务接待工作,注意与外商交往的礼节。
一、涉外商务礼仪的原则
涉外商务活动,也应遵守涉外工作的一般准则;接待外商应热情友好,不卑不亢,谦虚谨慎,落落大方。
(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涉外商务活动,都要遵循一定的涉外礼仪规范,体现我国的对外政策。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涉外活动中,都要贯彻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不卑不亢,不强加于人,待人接物热情周到,举止文雅。
在涉外商务交往中,既要维护本国的尊严,以自己的言行去维护自己国家的形象、声誉,又要尊重他国的尊严。不论国家大小、肤色、种族、文化习俗有何差异,都要平等相待,以礼相待。作为我国的涉外商务人员,要牢固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努力做好各项外贸工作,决不能做出任何有失国格的事情。
涉外商务人员还要尊重个人人格,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尊严,丧失自己的人格或蔑视他人的人格,都是不应该的。
(二)热情友好,注意分寸
在涉外商务往来中,对外商既要热情友好,诚心诚意为其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帮助和照顾,又要讲究分寸,内外有别,严格遵守外事纪律,严守国家的机密和商业秘密,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在海外客商面前,切忌表现自己和信口开河。办理进出口业务,要严格把关,警惕国际贸易诈骗。
(三)尚礼好客,注重实效
在涉外商务活动中,为了表示对海外客商的尊重与友好,对他们的迎送、会见、会谈、宴请、参观访问以及生活接待等,都应掌握适当的礼仪规格。有时候,还应注意把这些活动安排得更亲切一些,以示相互关系的亲近友好。但商界人士交往的礼遇规格,不但同“官方代表”有所区别,而且还应按照交往对象的不同情况,以“从简求实”不事铺张的精神,做出恰如其分的安排,体现地方和民间的特色。如地方和单位对外商的宴请,应多注意地方风味,切忌追求豪华和糜费;介绍情况,宜着重介绍本地方、本单位的特点,少说一般性的套话;赠礼,应多考虑送地方特产,勿一味追求价格的昂贵。这样才有助于互相学习借鉴及经济信息上的互补,达到较好的实际效果。
(四)维护形象,信守约定
在涉外交往中,每个从事涉外商务的工作人员都应按照规范的、得体的方式塑造和维护自己的形象,十分注意自己的仪表举止、谈吐表情、服饰及待人接物等,这也是尊人与自尊的需要。信誉也是形象,失信于人会自损形象。在涉外商务交往中守信重诺,言行一致,这也是涉外商务交往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坚持“信守约定”,就必须做到:许诺必须谨慎;一旦约定,务必守时践约;万一由于不可抗力因素造成己方失约,应及时说明,郑重致歉,并按照规定或惯例主动承担后果。
(五)爱护环境,讲究文明
爱护环境,就是要对人类所赖以栖息的环境,自觉地加以珍惜和保护。这在国外是评判一个人文明程度高低的标准之一;在国内,爱护公物、保护环境也是全体社会成员应遵守的社会公德之一。保护环境,不仅要遵守生态环境道德,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珍惜土地,改善环境;而且要在行动上珍爱动植物生灵,爱护公物,节约资源,植绿护绿,抵制污染,包括不乱扔废弃物品、不随地吐痰、不在非吸烟区吸烟,不任意制造噪声等。
(六)礼仪安排,多样灵活
在涉外商务活动的礼仪安排上,应具有更多的灵活性。涉外商务活动固定的礼仪程序较少,机动余地较大,便于因地、因时、因事、因人而异开展活动。在活动方式上,不必拘泥于常规俗套,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简便的方式。除迎送、会谈、宴会等一般方式外,还可以采用座谈、研讨、茶叙、打球、下棋、舞会、共同出游、音乐欣赏、小型演出、小型展览等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
二、涉外商务接待礼仪
在国际商务活动中,迎来送往是一项重要内容,有时甚至构成对外贸易和商务谈判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涉外接待同样要坚持身份对等和礼宾秩序的原则,以热情的态度,文明的礼节,做好接待工作。
(一)坚持身份对等讲究礼宾秩序
1.注意身份对等
身份对等,是商务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其基本含义,是指我方作为主人,在接待客户、内外客商时,要根据对方的身份,同时兼顾对方来访的性质以及双方之间的关系,安排接待的规格,以便使来宾得到与其身份相称的礼遇,从而促进双方关系的稳定、融洽与发展。
根据身份对等的原则,我方出面迎送来宾的主要人员应与来宾的身份大体相当。若我方与来宾身份对等的人员身体不适、或忙于他事难以脱身或不在本地,因而不能亲自出面迎送来宾时,应委派其副手或与其身份相近的人员出面接待,并在适当的时刻向来宾作出令人信服的说明和解释,以表示我方的诚意。
同样,我方人员在与来宾进行礼节性会晤或举行正式谈判时,也必须使我方到场的人数与来宾的人数基本上相等。另外,我方在为来宾安排宴请活动或为其准备食宿时,亦应尽量使之在档次、规格各方面与来宾的身份相称,并符合客人们的生活习惯,体现东道主对客人的关心与照顾。在接待外商时,更应注意这一点。
在商务往来中贯彻身份对等的原则,是为了更好地确定宾主双方都能够接受、都能够感到满意的接待标准,也是为了充分地表达东道主对来宾的尊重与敬意。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有的企业为强调自己对宾主双方特殊关系的重视和对于来宾的敬重,特意打破常规,提高对来宾的接待规格,也是可行的,但不宜多用。
2.讲究礼宾秩序
礼宾秩序所要解决的是多边商务活动中的位次和顺序的排列问题。在正式的商务活动中,礼宾秩序可参考下列四种方法:(1)按照来宾身份与职务的高低顺序排列。如接待几个来自不同方面的代表团时,确定礼宾秩序的主要依据是各代表团团长职务的高低。(2)按照来宾的姓氏笔画排列。在国内的商务活动中,如果双方或多方关系是对等的,可按参与者的姓名或所在单位名称的汉字笔画多少和笔顺先后排列。(3)按有关国家或企业名称的英文字母的先后顺序排列。在涉外活动中,则一般应将参加者的组织或个人按英文或其他语言的字母顺序进行排列。具体方法如下:先按第一个字母进行排列。当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则依第二个字母的先后顺序排列;当第二个字母相同时,则依第三个字母的先后顺序,以此类推。但每次只能选一种语种的字母顺序排列。(4)按照有关各方正式通知东道主自己决定参加此项活动的先后顺序,或正式抵达活动地的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二)涉外接待的基本程序
1.迎客准备与接站
迎接海外客商,首先要了解客人的背景。如客人的人数、姓名、性别、身份、称呼、宗教信仰与禁忌及到达时间等。以便根据客人的身份和工作性质,确定迎送的规格与礼遇。
其次是要安排好住宿。最好在对方尚未出发之前,先问清客商对住宿有何要求。如对方是初次来华对我国的情形较为生疏,那么最好代为预订在国外闻名的宾馆、饭店。如果在客商到达之前,预先将花束或花篮送至客房,给客商一个意外的惊喜,是一种很得体的做法。但赠送花束或花篮只能限于夫妇同来,或者只有女性的场合。假如对方是男性,送花则是一种失礼的行为。假如客商是夫妇同来,送花的人也必须是夫妇联名。假如对方只有女性,送花的人也只能用太太的名字。送花时还要注意花的品种、数量与颜色方面的宜忌,稍有疏忽,就会弄巧成拙。
第三,关于是否要到机场或车站迎接的问题。如果对方是重要的客商或者是初次来华,或者对方事先要求我方迎接,那当然要前往迎接。除此之外,一般不需到机场和车站迎接,这样是不算失礼的。因为欧美客商大都习惯于旅行,对行进的路线、地点等问题早有计划安排,也有较丰富的经验,他们一般会坐出租车直奔旅行社的。
如到机场迎接客人,应遵循“别让对方等待”的原则,必须提前10~20分钟抵达。前往迎接的人员以安排和对方身份对等的人,带领翻译和几位适当的员工即可。如果要迎接的客人素未谋面,一定要事先了解其外貌特征,并准备接机或接站标志牌(特别隆重的可用横幅),用中英文书写“欢迎××先生(小姐、女士)”及本组织的名称,字迹力求端正、美观。这样,客人在众目注视之下向你走来,会有一种满足感。
2.介绍与行礼
接到客人后,应说一些“欢迎您,××”、“欢迎光临××地”、“一路辛苦了”之类的问候语,并由我方接待翻译人员,将前往欢迎的人员按其身份依次一一介绍给客商,亦可由我方中身份最高者或熟悉客商的人员出面介绍。有的国家(如日本)的客人习惯于以交换名片来介绍自己的姓名和身份,如果双方是初次见面,应首先将自己的名片递给对方,使对方一目了然,也是一种有效的介绍方式。
双方见面相互介绍后,按国际惯例,一般行握手礼,此时应注意握手的顺序,并注意再次点头致意。
行握手礼后,客商由于国籍、习俗的不同,可能还要对我方再行不同的拥抱礼、亲吻礼、鞠躬礼、吻手礼等,我方均应作相应表示,不可推卸或表现勉强(但外方行拥抱礼时,我方女士可例外)。如安排献花,必须采用鲜花,扎成礼品花束,并注意保持花束的整洁和鲜艳,但不要送菊花、杜鹃花、石竹花、黄色花朵。
3.陪车与下榻
客商抵达,从机场到下榻地或访问结束,由住地到机场,一般都要安排迎送人员陪同乘车,有的安排主人陪车。主人陪车,应请主宾坐在主人右侧,随员坐在司机旁边,若是主人亲自驾车,主宾则坐在司机右侧座位上。
关于车的前排与后排,我国和亚洲许多国家习惯以后排右边的坐位为上,主人陪同客人坐于轿车后排,以示敬意;然而欧美有些国家却把前排视为上座,他们认为前排坐位视野开阔,便于观察景致,把客人安排在后排则被视为“失礼”。可因人而宜。
宾主上车后,主人应通过交谈来活跃车内气氛,主要话题是本地风土人情、人文景观等,也可介绍沿路景色。
迎接人员在接待外商的过程中,应该始终面带微笑,不要故作矜持,一语不发。
依照惯例,为外商提供的下榻之处,应是条件优越、设备完备的涉外饭店。迎送人员应陪至客房。
客人抵达住地后,可向客人提供本地地图和“旅游指南”,向客人介绍餐厅用膳时间和主要的接待日程安排。但日程安排不宜过满,以便客人安排私人活动或回访等。
送别时依据迎接规格确定规模方式,主要迎接人员应参加送别活动。送别人员应准时到场,迟到或匆匆赶到都是很不礼貌的。
三、与外商交往的礼节
涉外商务交往与合作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要使这种交往与合作能顺利进行,就必须遵循与外商交往的礼节。
(一)日常交往的礼节
与外商日常交往中的礼节主要有如下几项:
1.遵守时间,不得失约
时间是一种最特殊、最稀有的资源。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要以一个人对时间的重视程度来衡量这个人。”在现代,时间是效率、是速度、是生命、是金钱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而守约,则是人们公共交往中最起码的道德行为规范。守约即是信誉,信誉即是资产。外国有句谚语:“宁可丢掉钱袋,也别违约食言。”当然,守时守约并不等于“越早越好”,而是要按预定时间准时到达。一般说,拜会、会见、会谈等活动应正点准时到达;参加招待会、宴会,可正点到达或迟两三分钟;参加会议或出席文艺晚会,应提前到达,以便按时或提前入座;参加沙龙、舞会可迟到几分钟;参加商务谈判,更应准时,晚到几分钟,别人就不跟你谈了。所以,在现代社会,守时守约,既是文明礼貌的重要表现,也是快节奏工作的需要。越是工业发达的国家,越注意守时。但在墨西哥人看来,比双方约定的时间晚到一刻钟到半小时,恰恰是一种待人的礼貌。在中南美洲和一些中东国家,预约也都是大概时间。
2.尊老爱幼,女士优先
无论中外,尊敬老人,爱护儿童,关照女士,这是世界各国都遵循的基本礼仪。女士优先的原则,它起源于中世纪的骑士风度,现在已发展成为国际社会人际交往中常见的礼貌原则。尊重和照顾老人与妇女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是有教养的体现。在公共场合,让老人、妇女先行,并主动予以照顾;出入大门,主动帮助开门、关门。对同行的老人、妇女,男子应帮着提拿重物;同桌用餐,两旁若有老人或妇女,男子应主动照顾,帮助他们入离坐位。拜访时,应先向女主人致意,告别时,先向女主人道谢。
西方社会奉行女士优先,并非出于同情、怜悯弱者,而是将妇女视为“人类的母亲”。其实,尊重就是最大的“优先”,也是个人有修养的表现。
3.谈吐文雅,举止得体。
与外商谈话时态度要诚恳、自然、大方,语气要和蔼亲切,表达准确得体。谈话内容要注意选择,事先要有准备。自己讲话时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不要滔滔不绝,旁若无人。当外商在讲话时,要耐心聆听,目光要注视对方,不要轻易地打断别人的发言。如外商提到一些不便谈论的问题,不要轻易表态,可伺机转移话题。与外商交谈聊天,也要遵守国际惯例,尊重个人隐私,不谈年龄、婚否、收入、经历、住址、习惯、宗教信仰与政治见解,不谈对其他人的看法。谈话手势不要过多、过大,谈话表示亲近感的距离以120厘米左右为宜。为了取悦对方,应把膝盖、脚尖自然地朝向对方。
在涉外商务场合,一定要举止大方、端庄稳重、表情自然、态度和蔼,站立时要直,坐时要端正,走路脚步要轻,不可慌张奔跑,两人行走不要搭肩,多人行走不要排成队形。公共场所要保持安静,不要故意喧哗。
4.讲究卫生,注意仪表
涉外商务人员要养成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洗头、洗澡、换衣服,防止身体产生异味。接待外商前更要刷牙、梳头、修面。服装应经常保持清洁整齐,经常换洗。女士应注意适当化妆。参加涉外商务活动之前,不吃葱蒜韭菜萝卜等辛辣、有特殊气味的食品。
5.尊重各国风俗习惯
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由于其不同的历史、文化、宗教等原因,均有各自特殊的风俗习惯和礼节,在涉外商务活动中应特别予以尊重和理解。如天主教徒忌讳“13”这个数字。伊斯兰教徒不吃猪肉,也忌谈猪,在斋月里日出之后、日落之前不能吃喝。佛教信徒,不能随便用手抚摸小孩子的头部等。对于他们的宗教信仰和习俗,都应予以尊重而不妄加非议。
(二)赠礼送花的礼节
1.国外馈赠礼品的习俗
在涉外商务活动中,适宜的馈赠,是礼仪的体现,友谊的象征。因此,选择适当时机,针对不同对象,选择不同礼品馈赠,便成为一门敏感性、寓意性都很强的艺术。
(1)注意礼品的选择。选择和馈赠礼品,应本着少而精、少而特和尊重有关国家民族习惯的原则,注意礼品的纪念性、民族性、针对性、差异性。就是说,送礼不在礼物本身价钱的贵贱,而要事先了解外宾的性格、爱好、修养,以及所在国的习俗等,因人而异,“投其所好”。从景泰蓝、木雕、瓷器、真丝制品、中国字画,到中国人司空见惯的风筝、二胡、竹笛、剪纸、筷子、图章、茶叶,再到中国民族音乐的CD或具有特别意义的书籍等,都适于作为向外宾赠礼的选择。当然,选择礼品,要针对受礼人所在国的习俗,注意与礼品品种、色彩、图案、形状、数目、包装等方面的禁忌。
(2)讲究礼品包装。国外非常讲究礼品的包装,很一般的礼品也包装得非常漂亮。因此,购买礼品(包括装在盒子里的礼品)后一定要用彩色包装纸另外包装,然后用丝带系成漂亮的蝴蝶结(日本除外)或梅花结。但在信基督教国家中,礼品包装应避免把彩带结成十字叉状。
(3)利用恰当时机。赠送礼品还要注意时机和场合。一般情况下,法国和阿拉伯国家都有初交不送礼的习惯。此外英国人多在晚餐或看完戏之后乘兴赠送礼品。日本人和中国人一样不习惯当着送礼人的面打开礼物,只道一声“谢谢”;但欧美许多国家的人喜欢在送礼人面前打开礼品,仔细欣赏并赞叹一番。一般应邀赴家宴,都应当给主人带些小礼品,如鲜花、高级巧克力等。
(4)留意馈赠禁忌。在涉外商务活动中,本着对等平衡、礼遇适度和尊重习俗的原则,应禁止赠送下列物品:一不送现金、信用卡和有价证券;二不送天然珠宝、贵金属饰物及其制品;三不送药品、补品和保健品;四不送广告性、宣传性物品;五不送受赠对象忌讳的物品(包括一些礼品色彩、图案、数目及其寓意有悖受赠者的民族、宗教禁忌等);六不送易引起异性误会的物品;七不送动、植物活体和珍稀动物为原材料制作的物品;八不送有悖社会道德的物品;九不送涉及国家和商业机密的物品。
2.送花献花的宜与忌
在现代社交生活中,送花日益盛行。涉外商务活动也不例外。鲜花绚丽多彩,千姿百态,富有吸引人的魅力。世界各国的民情风俗虽各有不同,但爱花则是一致的。鲜花是一切美好感情的依托,是良好祝愿的代表,是希望与美好未来的象征。把送花、献花作为涉外接待时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高雅脱俗,极受欢迎。
但送花献花也有忌讳,如我国人民对菊花喜爱至深,但在法国、意大利、比利时、阿根廷则视菊花为妖花,或称“葬礼之花”。杜鹃花,在我国南方叫映山红,陕北叫山丹丹,是一种受人喜爱的鲜花,但在国外有的却把它视为“廉价之花”。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我国及印度、泰国和埃及,有“花中君子”、“碧波仙子”的美誉,而在日本则属忌送之花,因为在日本它是专门用于祭奠的。花朵呈钟状的铃兰,在西方也是忌讳之花,因为将它送给友人意味着绝交。西方人尤忌讳白百合花和白山楂花,因为它们被视为厄运的征兆和死亡的象征。为了稳妥起见,在迎送外宾时,最好是送献外宾所在国的国花及相应的辅花。送花时,花束的大小应视场面的大小及宾主之间的关系,但花枝的数量一般以单数(“13”除外)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