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80200000018

第18章 执著地思考,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遇到问题要学会分析,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在思考中深入、透彻地了解事物的本质。活学活用,灵活变通,正视问题的存在并通过缜密、执著地思考,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记住,有100个问题,就有101个解决方法。

1.深入地思考问题,才能正确地解决问题

运用你的经验和见解进行卓有成效的思考,是找出最好的解决办法的关键。

每当遇到问题时,人们要正视问题的存在,并通过缜密的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一名男子在距离岸边大约30米的地方划着一艘小船,他虽然使劲地划,但船身就是不动。岸边一位老者看到这个情况,并且注意到船身漏得很严重,已经渐渐往下沉了。他大声喊这个划船的男子——他正忙着将水舀出船外而无暇理他。最后他只有扯开嗓门叫道:“你要是再不上岸把船补好,你就要沉下去了!”

“谢谢!”男子回答道,“不过我现在没空去补船的裂缝。”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都遇过类似的状况,使尽了全身的精力,也只能勉强浮在水面上,就像那位划船的男子一样,把舀水与划船当成了一切的重心。如果我们能花点时间,思考解决问题的根源,而不是死命地和问题的症状对抗,那么我们也不会如此疲惫不堪。不管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我们都需要通过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根源。

问题的出现就像是太阳日升夜落一般自然。在工作单位,你会遇到林林总总的问题,如果能够建立起善于解决问题的声誉,你将被视为团队的重要资产。

正视问题的存在并通过缜密的思考,我们就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通常情况下,人们需要改变的是他们看事情的角度,而不是问题本身。不要夸大问题的严重性,过度反应或是“灾难化”,不要让主导大局的力量落入问题堆里,那对你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有许多人都会犯一个严重的错误——那就是把问题归咎于人,然后把解决问题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假设你在一条船上,而船身突然裂出一条缝隙,请问这会是谁的问题呢?即使这条裂缝的确可能是别人的差错引发的,但赶紧做些调整的补救工作才是明智之举,否则这条缝隙越漏越大,所造成的后果会使你陷入尴尬的局面。

问题总是有办法可以解决的,如果你迟迟不采取行动加以补救,这个问题就会深深植根,到时候你就只能选择忍受它。

那些正视问题并认真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人,会努力逆流而上,并且把焦点放在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上。你自己就身处在这艘船上,自然应该一肩挑起责任,尽力将这艘船维持在最好的状态,不要把精神专注在船身的漏洞上,那只会让你感到害怕、愤怒、绝望或是麻木。

当我们以正确的态度看待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时,它们带来的挑战会使我们振奋、充满活力。那些问题能够让我们的思考进入新的境界,同时也能够刺激我们的心智与才能的发展。

2.看清事实才能使思考方法正确

一个人如果不看清事实而盲目思考,那他就永远也思考不出正确的结果,也无法认识到这种思考是错误的。

有关专家认为,正确的思考方法有时会受到某种力量的干扰、诱惑甚至是暂时性惩罚。但是,思考方法正确会使你避免得出错误的结论,使你避免陷入危险的误区。

无数经验告诉人们:思考方法正确的前提是看清事实。

在法律程序的领域中,有一项被称之为“证据法”的原则,这项法律的目的就是取得事实。任何法官,只要他能根据事实来做判决,他就可以把案子处理得对一切有关系的人都同样公平;如果他故意回避这项“证据法”,根据道听途说的消息来做判决或结论,他就可能冤枉无辜的人。

“证据法”根据它所使用的对象与环境而有所不同。在缺乏应知道的事实时,如果你能够假设,在你眼前的证据中,只有那些既能增进你自己的利益,但又不会对任何人造成损害的证据,才是以事实为基础的证据,你只要以这一部分证据去判断,就不会出错。

但是目前的状况是,有许多人错误地——他自己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把事情的利害关系当作事实。他们愿意做一件事,或是不愿意做一件事,唯一的原因是这件事能否满足自己的利益,而未曾考虑到这么做是否会妨碍到其他人的权益。

不管多么令人感到遗憾,这仍然是事实:今天大多数人的想法,是以利害关系为基础的。在事情对他们有利时,他们表现得很“诚实”,但当事情对他们似乎不利时,他们就会不诚实,还会为他们的不诚实找到无数的理由。

思考方法正确的人决不会如此,他会制定一套标准来指引自己,并时时遵从这套标准,不管这套标准能否立即为他带来利益,或是偶尔还会带给他不利的情况。因为他知道,到最后,实事求是的人终将达到成功人生的最高峰。

一个人最好在心理上做个准备,使自己了解,要想成为一个思考方法正确的人,就必须具备顽强坚定的性格。

在追求事实真相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借鉴他人的知识与经验,用这种途径收集事实之后,必须很小心地检查它所提供的证据,以及提供证据的人。而当证据的性质影响到提供证据的证人的利益时,我们有理由更加详细地审查这些证据,因为,这些牵动了利益的、与事实证据有关系的证人,通常会向诱惑屈服,而对证据予以掩饰。一个实事求是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依据客观条件正确地分析思考,即使有时查寻到真实的事实很困难,他也会主动去寻找,一直到找出真相来为止。这是做人的良心,也是处世的原则。

一个人如果知道他是凭着事实工作,那么,他在工作时将会产生自信心,这将使他不会踌躇或是等待。他事先就知道,他的努力将会带来什么结果。因此,他的工作效率比其他人高,成就也将胜过其他人;其他人则必须摸索前进,因为他们无法确定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否合乎事实。

人生总是如此,成功只属于前者,而与后者擦肩而过。

3.郑板桥改诗带给我们的思考

疑问是帮助人们找到科学方法的金钥匙。多一个疑问,便多一分成功的希望。

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现在有许多人,只是装进现成的知识和结论,既无疑,又不问,学习如一潭死水。这样做只能扼杀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的是问号”。俗话也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从科学发展的历史看,一些科学领域重大的发明和突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所以,要想自己走向成功之路,我们要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据说,他少年时,有一次随老师到野外游玩,路过一座小桥,发现桥下有一具女性的尸体。大家议论纷纷,这时老师赋诗一首,诗句是:“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

郑板桥听了,感到不对头,就问老师三个问题:“你如何知道这个少女是16岁?又怎知她是被风吹落小桥的?你怎么看见她三魂七魄随波逐浪翻转的?”这一问问得老师无法回答,面红耳赤。老师无奈,只得反问他:那照你的意思,诗该怎么作?郑板桥想了一下,便改了几个字,诗成了这样:“谁家女多娇,何故落小桥?青丝随浪转,粉面泛波涛。”

老师和同学们都称赞诗改得好。郑板桥敢于疑,又肯于问,这确是求学者良好的品质。所以,郑板桥自己也说:“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耳。”

我们应该培养自己善于敏锐地提出问题的能力,常常多问几个为什么。教育家陶行知就给我们开了一剂药方,来医治只学不问的毛病:“我有七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其姓与名,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如、何时、何地、何者,好像弟弟与哥哥。”

4.学会分析,把问题想透彻

把问题想透彻,既是一种很好的思维品质,也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只有想透彻了,才能找到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手段。

思考的浅尝辄止,很容易让人将解决问题的难度无限放大,最后向问题投降。一个善于解决问题的人,就如一个下棋高手:看透三步,才可落子,而绝不会像一个新手,懵懵懂懂就将棋子落下去,以致“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国内著名的希望集团的创办人刘氏兄弟,当年仅以1000元起家,几年之内,通过养鹌鹑赚到了第一桶金。正当他们准备进一步扩大鹌鹑养殖规模时,周围很多农民因为受他们的影响,纷纷开始养殖鹌鹑,结果导致产品过剩,价格大幅度下跌,很多人都亏了本,纷纷关闭养殖场或转行。

这时候,公司的决策层也开始动摇,有人提议见好就收,赶快转行。但是,刘氏兄弟却坚持做下去。他们认为,只要将规模做大,就不会亏本。因此他们不仅没有转行,而且加大了投资力度扩大了规模。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在四川新津县古家村建成了中国最大的鹌鹑养殖基地,并很快赚到了他们的第一个1000万元。

从刘氏兄弟的故事中,我们能够学到什么好的智慧?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想问题一定要想到底、想透彻。只有想透彻了,才会发现所谓“危机”只是某一方面问题的表现,不仅可以克服,而且可以“翻转一面是天堂”,变成更大的机会。

(1)找到问题的核心是什么

如果不找准问题,所有的手段,都会是无的放矢。

多年前,美国华盛顿的杰斐逊纪念堂前的石头腐蚀得很厉害,使得维护人员大伤脑筋,而且也引起了游客们的纷纷抱怨。照一般的思路,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更换石头。但这样做需要花费一大笔钱。

这时有管理人员开始不断思考:石头为什么会腐蚀?原因是维护人员过于频繁地清洁石头。

为什么需要这样频繁地清洁石头?是因为那些经常光临纪念堂的鸽子们留下了太多的粪便。

那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鸽子来这里?因为这里有大量的蜘蛛可供它们觅食。

为什么这里会有这么多的蜘蛛?因为蜘蛛是被大量的飞蛾吸引过来的。

那么,为什么这里会有大量的飞蛾?大群飞蛾是黄昏时被纪念堂的灯光吸引过来的。

通过这样不断地发问,真正的原因被找到了。之后,管理人员采取了推迟开灯时间的方法。这一来,没有了灯光,飞蛾就不会来;没有了飞蛾,就没有蜘蛛;没有了蜘蛛,就没有鸽子;没有了鸽子,就没有了粪便。

小小的一个举措,不但解决了问题,还节省了一大笔开支。

(2)“不完善”不是否定的理由

人的思维弱点之一,是容易将阶段性问题与本质性问题混淆。由于看到某一事物还不完善,就对它全部否定,结果就将是为倒脏水而泼掉了孩子。

其实,只要你看到某一问题不过是一个可以完善的问题,就不会轻易将有价值的东西放弃了。

1837年,莫尔斯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发报机,能在500米内工作。当他去找企业家投资时,受到了很多人的嘲笑,有人挖苦他说:

“电线也能传递消息,那空气也能变成面包吃了。”

当他进行了操作试验时,终于有人表示有兴趣,但了解后却对他说:

“我知道了,这是一种玩具——遗憾的是一种枯燥乏味的玩具。”

也有人意识到发报机很有价值,但当得知消息只能发送500米时,立刻就放弃了投资的想法:“500米,这也用不着发电报啊!”

电报只能发500米,在一段时期内是莫尔斯发明的“死结”。但是,这毕竟只是一个需要完善的问题。后来,莫尔斯终于通过改进发报和收报装置,并在传播线路上添加了一种能起接力作用的继电器,解决了电流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减弱的问题。最后他赢得了美国国会的支持,使得自己的宏大理想得到了彻底实现。

当火枪刚刚发明时,也曾遇到过同样的问题。

所以,对创造性事业而言,不完善不应该成为被否定的理由,而只能成为进一步完善的理由。

(3)只有想透,才会更上一层楼

把问题想透是人类最可贵的精神之一。那么,怎样才能把问题想透呢?

所谓把问题想透,就是除了想还要思考。而且,思考的意志和能力,有时比想更为重要。我们将这种不断思考的力称为思考力。这是一种思维绝对不可缺少的力,是一种穷尽一切可能的力。

曾经有人问爱因斯坦,他与普通人的区别在哪里。爱因斯坦回答说:“如果让一个普通人在一个干草垛里寻找一根针,那个人在找到一根针后就会停下来;而我则会把整个草垛掀开,把可能散落在草里的针全部找出来。”

这一表述,正是对这种思考力的生动说明。凡事只有想透了,才能掌握事物运行的规律,才能使自己在把握规律中更上一层楼。

5.有100个困难,就有101个方法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如果我们遇到了难题,就应该坚持这样的原则——找方法,坚信方法总比问题多。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此时,一部分人听之任之,另一部分人则会积极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999年,已经经历了数次创业挫折的马云,带领一批跟随自己多年的合作伙伴,从北京回到杭州,创立了阿里巴巴。虽然屡屡碰壁,但做中国最好的企业一直是他们共同的理想。

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7年后,阿里巴巴已经拥有500万中小企业会员,从2002年互联网最低谷时期盈利1元钱,到后来每天营业额100万元,再到每天利润100万元,现在阿里巴巴已经实现每天缴税100万元,成长速度惊人。用马云自己的话讲:现在,阿里巴巴拿着望远镜都找不到对手。

马云为什么这么狂?真就没有竞争对手了?

其实不然。马云解释说:并不是阿里巴巴有多么了不起,也不是马云有多了不起,很长时间以来,很多人都不看好我,不相信B2B模式能赚钱,可我们一直看好这个行业,始终没有改变。2002年,网络经济泡沫破裂,许多做B2B贸易的网站一个个相继倒下,最后只剩下了阿里巴巴。无论是互联网的冬天也好,泡沫期也好,我们都始终坚定地一路走来。有些人是晚上想试多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注定成功不了。

马云说过:每一个人都很平凡,我马云也没什么了不起,这几年被媒体到处吹捧,其实自己很难为情,我一点儿也不聪明,也没有先见之明,只是一步一步走来,刚开始创业时被4家公司骗得晕头转向,但是那些骗人的公司今天都已经不复存在。

2002年,在互联网最为网难的时候,多数企业全面收缩战线,马云并没有关闭阿里巴巴在美国、欧洲的办事处,反而继续四处参展,开拓市场。坚持到底的回报,就是阿里巴巴在海外培养了大批有实力的买家,为进出口贸易打下了基础。

可见,要想做成任何事情,应该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确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坚持到底。遇到一个问题就解决一个问题,遇到100个问题,就想101种办法。不幸的是,我们很多人都没有做到这一点,我们不会像马云那样被骗4次还坚持不懈,很多人被骗一次两次就放弃了。如果马云也那样的话,就没有阿里巴巴,没有淘宝,我们很多人也会失去在淘宝网“淘宝”的乐趣。

工作中的所有难题都是这样。有问题必然就有解决的方法,而且方法总会比问题多,哪怕只多一种。

6.多想几步,就能找到成功的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多想几步,远见卓识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价值。

人人都会思考,但在考虑问题时能够多想几步,在思考中能更深入、更透彻地了解事物的本质,这样的人却不多。

爱若和布若差不多同时受雇于一家超级市场,开始时大家都一样,从最底层干起。不久爱若受到总经理青睐,一再被提升,从领班直到部门经理。布若却像被人遗忘了一般,还在最底层混。终于有一天,布若忍无可忍,向总经理提出辞呈,并痛斥总经理狗眼看人低,辛勤工作的人不提拔,倒提升那些吹牛拍马的人。

总经理耐心地听着,他了解眼前这个小伙子,工作肯吃苦,但似乎缺少了点什么,缺什么呢?三言两语说不清楚,说清楚了他也不服,看来……他忽然有了个主意。

“布若先生,”总经理说,“您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布若很快从集市回来说,刚才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车土豆卖。

“一车大约有多少袋,多少斤?”总经理问。

布若又跑去,回来说有10袋。

“价格多少?”布若再次跑到集上。

总经理望着跑得气喘吁吁的布若说:“请休息一会吧,你可以看看爱若是怎么做的。”总经理说完叫来爱若:“爱若先生,你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爱若很快从集市回来了,汇报说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有10袋,价格适中,质量很好,他带回几个让经理看,这个农民过一会还将弄几筐西红柿上市,据他看价格还算公道,可以进一些货。这种价格的西红柿总经理可能会要,所以他不仅带回了几个西红柿作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总经理看一眼红了脸的布若,说:“请他进来。”

爱若由于比布若多想了几步,于是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请问,在思考问题时你能想到几步呢?多走几步,需要远见卓识。

奥里森·马登说:“远见告诉我们可能会得到什么东西。远见召唤我们去行动。心中有了一幅宏图,我们就从一个成就走向另一个成就,把身边的物质条件作为跳板,跳向更高、更好、更令人快慰的境界。这样,我们就拥有了无可衡量的永恒价值。”

(1)人越有远见就越有成功的潜质

深度思维能带来巨大的利益,会打开不可思议的机会之门。深度思维还能增强一个人的潜力。

深度思维使工作轻松愉快。成就令人生更有乐趣。当你努力干,把工作做好时,没有任何东西比这种感觉更愉快。它给予你成就感,它是乐趣。当那些小小的成绩为更大的目标服务时——譬如使一个深度思维成为现实,就更令人激动了。每一项任务都成了一幅更大的图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度思维能增添价值。同样,当我们的工作是实现远见的一部分时,每一项任务都具有价值。哪怕是最单调的任务也会给你满足感,因为你看到更大的目标正在实现。

深度思维其实就是预言你的将来。缺乏深度思维的人可能会被正等待着他们的未来弄得目瞪口呆。变化之风会把他们刮得满天飞。他们不知道自己会落在哪个角落,等待他们的又是什么东西。人生是个机会,这些人希望自己的机会不错。

如果你有深度思维的能力,又勤奋努力,你将来就更有可能实现你的目标。诚然,未来是无法保证的,任何人都一样。但你能大大增加成功的机会。

(2)努力克服影响深度思维的不利因素

深度思维是这样的重要,以至于我们在创造成功人生的过程中须臾也不能离开它。

但是,同样也有如下三点不利因素影响着我们思维的深度。

第一,过去的经历可以影响我们思维的深度。过去的经历比任何其他因素都更可能限制我们的远见。我们常常以过去的成败来看将来的机会。如果你的过去特别艰难、困苦、不成功,你大概得加倍努力,这样才可以看到将来的前途。

如果你认定自己不能成功,你就局限了自己的远见。要开动脑筋,要敢于有伟大的理想,试一试你的最大能力,不要关闭你自己的潜能。

第二,当前的压力会阻碍我们的思维深度。现实中,人们常会因为过分担心所受到的压力而看不清方向,忘记了自己的目标。

要知道小事和空洞的批评也能占据我们的头脑,使我们无法有远见。不要让这种情况发生在你身上。

第三,缺乏洞察力会制约我们的思维深度。洞察力对于深度思维是至关重要的。说到底,深度思维就是在人生的巨大画卷中看到、想到当前的情景与未来的前景。

如果你的洞察力不行,请试试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研究历史,研究其他民族的文化,然后在分析当前的事物时留意将来。

只有克服以上影响深度思维的不利因素,我们才可能在任何活动中无往而不胜。

7.活学活用,千万不要死读书

你应占有书本,而不能为书本所左右,被它占有。

要做到执著而正确的思考,我们就要善于活学活用,切忌死读书。书是时间的凝聚,是智慧的结晶,是一代代智者经验的沉淀。若终生与好书为伴,着迷似的汲取书中美味,就能将自己演化成一个于社会有用的人,一个自身得到完善发展的人。

如果在读书时能慎读精思,融会贯通,去粗取精,举一反三,就是将书读活了。可有的人却成了书的奴隶,这不能不令人痛惜。不顾实际、死啃书本的人,他读书越多,就会变得越痴呆,深受书之害。因此,要善于驾驭书本,居高临下地读,而不要将自己埋进书本之中,被书淹没。

要努力创造条件“行万里路”。多跑、多看、多调查研究,这就会扩大生存空间,了解丰富多彩的“外面的世界”。视野的扩大、实践知识的增加,两个领域的互补,必能激活思维,必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读万卷书”同“行万里路”有机结合起来,是成功的法则。

其实,对读书的理解程度的深浅,与读书人基础文化的高低,实践知识的积累多少,经历、见识的深浅极有关系。清代文学家张潮说得十分形象:“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因此,我们既要在书斋中攻读,也要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读活书,读自然之“书”、社会之“书”、生活之“书”,并将这些书与已有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

读活书还表现在不放弃任何时机,及时将各种知识库存起来。

一个人要放开自己的手脚,伸长自己的触须,要对什么都有新鲜感,随时随地接受新的知识。在未知世界面前,要做个有心人。要珍惜每一个学习机会,每一种能力的培养机会,哪怕是不起眼的雕虫小技,你若眼疾手快,学到了它,也许哪一年哪一天就能用得上。

南北朝北齐高祖时,有一位名叫石动桶的著名“优人”,擅长辩论,他的拿手好戏就是出一些古怪的问题,搞些恶作剧,为难那些自以为博学多才的人。

有一次,石动桶在家里闲得无聊,就到国学去观看博士辩论。当年的国学,相当于现在的社会科学院,以研究为主,顺便也培养一些人才。大约当时的国学辩论会,是可以随便旁听的。

有位博士正就“孔子弟子,达者七十二人”展开雄辩的论述,其他博士神情专注,频频点头,还不时在本子上作记录。

石动桶憋不住了,随口问道:“敢问七十二人之中,几个戴冠,几人未冠?”

这显然是一个超出经书的问题,博士不知,只得如实回答:“经书上没有记载。”

“不,不,有的,有的。”石动桶摇了摇头,以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口气说:“先生读书为何如此不求甚解?孔子弟子,戴冠者三十人,未戴冠者四十二人。”

“何以知之?”博士大惊,连忙谦虚起来。

“告诉你吧!这是《论语》上说的。你还记得《论语》上的两句话吗?‘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五六三十,六七四十二。这不明摆着的吗?怎么你连《论语》也没仔细读呢?”

博士无言以对,众人大笑不已。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关键还是要会读书。会读书,说白了,就是不要读死书,书读死了会上当,会成呆子,会越读越笨。

同类推荐
  • 做完美女人,品完美生活

    做完美女人,品完美生活

    做完美女人,是女人一辈子的修行;过完美生活,女人一辈子的梦想。作者在本书中讲述了做成功女人的12条修炼法则,教女人如何读懂自己、读懂生活,并让你在学习如何自我修炼的过程中变成日渐完美,日趋成功。优美的文字,富含哲理的故事,会让你在感受完美修炼真谛的同时享受到阅读的愉悦。
  • 在北大讲包容之道

    在北大讲包容之道

    包容的文化简单地说可分为两大块:一块是以东方文明的做人文化,一块是关于西方的做事文化。东方文化重做人,西方文化重做事。正是因为做人和做事才能成就真正的完整的人生。所以,今天,中国人要想成功卓越,那就看谁能真正将“包容”二字发扬光大。
  • 快乐工作,自在生活

    快乐工作,自在生活

    本书运用积极的入世态度,指导人们快乐地工作,更好地立足于职场;用超然物外的出世心境,使人们浮躁的心灵归于宁静。既提供了职场的经营之道,也解决了生活中的诸多难题,为人们从容地驾驭工作和生活指明了道路。
  • 成长的烦恼你怎样面对

    成长的烦恼你怎样面对

    这是一本专门帮助中学生解脱烦恼和迷茫等心理困惑的书。作者积从事心理研究及心理咨询20余年的经验和体会,通过的百个案例,以咨询的方式,对目前中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心理困境和问题,作了心悦诚服的分析和诊断,并提出了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对症办法、对策和建议。本书扩要内容来自最有代表性的心理咨询个案故事。这些故事,个个点击中学生关注的心灵热点,处处剖析中学生难解的心灵困惑,时时引导中学生成长的心灵历程。
  • 做人要方处事要圆

    做人要方处事要圆

    方,是规矩,是框架,是做人之本;圆,是圆融,是老练,是处世之道。无方,世界没有了规矩,便无约束;无圆,世界负荷太重,将不能自理。为人处世,当方则方,该圆就圆。方外有圆,圆中有方,方圆相济,社会才会和谐。失应有的方正和根本的道理。然后,用大量的篇幅,从处世、人际、爱情、家庭、职场、商场以及人的心灵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阐述方圆处世的智慧。能方能圆,才能在社会生活中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热门推荐
  • 倾城丑颜

    倾城丑颜

    南希,现代少女,属性淡然,高智商,高情商,无父无母,但好在没有极品亲戚。但是这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16岁少女,却在地球毁灭之日穿了……很久很久以后,南希后悔了,她不想穿越,她更不想遇见这个冰山。~~哭~~
  • 定位世界

    定位世界

    一个无限的弹窗,将王浩拉入那“主神”的深渊。在经过生化危机一的洗礼过后,王浩那宅男的阅历终于派上用场。且看王浩脱离“主神”,遨游万界,成仙做祖。
  • 幸福源自轻生活

    幸福源自轻生活

    《幸福源自轻生活》讲究的是一种丢掉的观念,也就是把一切简化到最简单的境界。“轻”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可以是减肥、减压、抗忧郁、排毒、清还卡账房屋贷款,更可以是“无官一身轻”的潇洒、“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逍遥。轻生活分为四个方向,轻心、轻体、轻食、轻居。这四个方向都要经历一些内心的挣扎,甚至必须要去改变自己在思考或生活上积累多年的习惯,才能展开轻生活。
  • 远逝的王朝:中国古代王朝秘史追述

    远逝的王朝:中国古代王朝秘史追述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2100多年间,许多王朝此亡彼兴,像走马灯一样,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我国历史上经历了若干个王朝,这些王朝都有着大致相似的历程,即兴盛一停滞一衰亡,当一个王朝的背影渐渐逝去,另一个王朝便悄然走来。
  • 淡然的人生不浮躁:周作人幸福的艺术

    淡然的人生不浮躁:周作人幸福的艺术

    不少人追问“幸福是什么?”在这个物质充裕、精神恍惚的时代,关于幸福的界定显得愈加迫切和重要。幸福似乎就围绕在我们身旁,简单的触手可得,平凡的招之即来,然而,试问现实中的人们,又有多少人承认自己已经领悟了幸福的真谛,得到了真正的幸福?幸福是无形的,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瞬间,它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感觉。
  • 天才权妃

    天才权妃

    佛门五年禁闭,她重返王府,锋芒毕露。太妃恶毒?巧计送你全家陪你赴黄泉。正妃伪善高高在上?撕开你的美人皮让你跌入尘埃。王爷求助?可以,一纸休书换你权倾天下。本想低调做人,谁料刚出王府,又入宫墙。那一天,她跪在他的脚下苦苦哀求,365天的强行相爱,终换得离宫的机会。离宫之时,他对她说:“朕以朕的生命,以及朕对你的爱之名,给你自由。”她重回母国,登基称帝,成为一代女皇。
  • 复姓慕容

    复姓慕容

    佛说人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道家言苦有心载。他不是修枯禅的僧侣,也不是餐风饮露的真人。不想追寻从何处来,不管去何处,此刻他在这里就够了。燕子坞只有一个慕容,姑苏也只有一个慕容复。
  • 肆事融笔端·叙事卷

    肆事融笔端·叙事卷

    本书按照内科、外科、皮肤科、妇科、儿科、五官科以及其他的顺序,分别介绍了各科病人的饮食禁忌。
  • 驾凌芜荒

    驾凌芜荒

    “人”,因为有欲望而促使他进步、因为有欲望而促使他强大、因为有欲望而促使他去侵略。当“人”强大到这土地之上再无任何“其它”能制衡他时...在某一时刻,一个人抬起头注视起了天空....
  • 缘来是谁之欢喜冤家

    缘来是谁之欢喜冤家

    无意与他相遇,出手小小的教训一下,结果一觉醒来她身处异地,成了丫鬟,而他的主子却是他,被她狠狠的修理一顿的浪荡子,两人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