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80000000012

第12章 要赏识孩子,不要训导孩子

受到赏识是每一个人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被爱是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的源泉。

——铃木镇一

孩子是为赏识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和所有成年人一样,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望是得到别人的赏识。

铃木镇一的朋友,教育家田中一郎在谈到自己小时候是如何渴望赏识的时候,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我家兄弟姐妹三个。哥哥是长子,妹妹是老幺。惟独我排行老二,为次子,好像是次要的儿子,不被父母重视。

有时父母开玩笑说我是马路上捡来的,我还将信将疑。马路上哪位年长的妇女多看我一眼,我马上浮想联翩,她会不会是我妈妈?

长期得不到关注,就会形成“赏识饥饿”。为了得到赏识我想尽办法,但往往并不奏效,最后我使出了绝招。

一天放学回家的路上,我有意和小伙伴们打闹,结果把脚摔坏了,这样就不得不卧床休息,父母工作再忙,生活条件再艰苦,也会下上一碗鸡蛋挂面,拿出几块苏打饼干,母亲坐在我的床边,摸着我的手,问寒问暖。那个感觉,伤脚再疼,我也认了。

不少父母只知给孩子身体上的照顾,却很少注意到孩子自尊心的发展。吃饭、穿衣、身体健康只是孩子有形生命的需要,而内心世界的满足和愉悦是所有孩子无形生命的需求,是一种高级需求。

可是,我们有的家长却忽视了孩子的无形生命,不知道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是什么。他们认为,只要在物质生活上对孩子尽量满足,吃的、穿的、住的、玩的,都是最好的,对孩子来说,就足够了。这也正是他们苦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为孩子做了那么多,孩子却并不领情的原因。

铃木镇一指出:赏识是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爱是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的源泉。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之一是得到赏识,用普通人的话讲就是渴望被关注、被重视、被看得起。人的生理生命需要蛋白质、需要脂肪,而最不可缺乏的营养却是常常被人们忽视的阳光、空气和水。人的精神生命需要数学、需要历史……而最不可缺少的营养却是赏识、被看得起。赏识是精神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

田中一郎主张要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和诱导,他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却是不大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而不喜欢听恶言。如果家长总是用消极的办法来对待孩子,其结果,小孩子改过的少,而怨恨父母的多,即使不怨恨父母,至少也要有一点不喜欢父母了。”

这一观点为现代心理学所证实。

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孩子的年龄越小,越需要外界的鼓励。

小学阶段的孩子,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大多是依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得来的。也就是说,这时他们尚未形成对自己的稳定的评价。外界的批评或表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和行为。

许多父母却不愿把表扬、赞赏带给孩子。他们以为,只有“严厉”才会对孩子起作用。他们甚至可能把“严格”理解为态度生硬甚至对孩子进行责骂、训斥,把严格与鼓励、赞赏截然对立起来。这就犯了简单化、片面化的错误,没有认识到表扬、赞赏的独特魅力。

在目前情况下,在学校里受到老师表扬和赞赏的,只有少数、固定的几个学生。难道其他的学生就没有优点,不需要表扬和鼓励吗?在这方面,学校教师固然有需要改进的方面,但客观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他们。可是,作为父母,总不能等待老师转变观念以后再来对孩子进行表扬吧?

父母在孩子的眼里是巨大的、无所不能的,具有神乎其神的本领。孩子需要极大的勇气在“巨人”堆中成长起来,变成与大人一样的“无所不能”,这是一个多么神奇而又艰难的人生历程啊!

试想想,如果成人也处于同样的境地,与无所不能的巨人生活在一起,他们自己也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有足够的勇气去开辟自己的领域吗?孩子们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要求自己尽快成长,掌握技能,来战胜自己的微小和不足,他们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称职的家庭成员,他们需要父母的鼓励来树立自己的信心与勇气。但是他们这种想获得成人的承认,找到自己位置的努力,常常要遭到成人们的无情打击。

就孩子的无形生命而言,他们仿佛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将赏识当成一种生命需要,是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是符合现代心理学关于人性需求层次的原则的。

——铃木镇一

赞美与鼓励的魔力

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同样的两只小狗,一只让它在呵护、鼓励、赞扬中长大;另一只则整天遭受冷落、责打,让它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后来有一天让它们同时遇到一只狼,那只受冷落的狗吓得瑟缩成一团,而那只被鼓励、赞扬的狗则奋力反抗,高亢地大叫,终于吓退了狼。

动物尚且如此,更何况有灵性的孩子呢?!

日本教育家正弘知茂曾说:“不是聪明的孩子被夸奖,而是夸奖使孩子更聪明。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场合,可以无中生有,小题大做,无限夸张,以唤起孩子的自信心。”

事实也是这样,一个人只要被称赞,心里一高兴,干劲一来,就可以发挥出超乎平常的能力。反过来说,一个人的努力和成绩不能得到应有的赞赏,也就是说当“报酬”不存在时,就激不起努力的兴趣,也就不可能爆发出超凡的能力。这是人类心理的一面,也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

孩子的心理尚未成熟,他们在完成某项活动后的“成功的喜悦”只是一种自我认识,与其在活动中达到的实际水平并无直接关系,而与家长、老师、同学等“重要人物”对其的评价密切相关,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家长如若给予了表扬性的评价,孩子就会体验到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

许多儿童教育家们都十分强调鼓励的作用,认为这是最重要的成长因素。离开鼓励,孩子就不能生存。但遗憾的是在生活中,家长往往不重视鼓励,他们更关心的是怎样“对付”孩子的不“规范”行为,根本不考虑孩子的行为究竟是表现了怎样的心态,应如何“对付”这些导致不“规范”行为的原因。这种不对症下药的作法,往往是导致鼓励法失败的原因。有些家长甚至干脆认为只有惩罚才能有效地纠正孩子的不“规范”行为,这样就更谈不上鼓励了。

有些家长甚至并不明白什么是鼓励,甚至以为鼓励就是说好听的,表扬一下。其实鼓励就是给孩子一个机会锻炼及表现自己的能力,向自己证明他是环境中的一个有效分子,他的行为可以给自己和别人带来积极的影响。铃木镇一要求父母们在鼓励的作用下,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潜力,不断发展各种能力,成为生活中的成功者。

鼓励可以是非常简单的。如:给孩子一个拥抱,使他们感到一些安慰。孩子们常常喜欢哭哭啼啼,有时愁眉苦脸,或不高兴地嘟嘟囔囔,什么似乎都不能使他转阴为晴。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往往感到十分恼火,甚至要打孩子几下,认为这样可以制止孩子的无理取闹,减少他没完没了的不满足行为。其实我们可以试一试给孩子一点温暖,例如:将孩子抱到怀中,对孩子讲他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孩子,我们多么喜欢他等等,孩子多数会停止哭泣,直到一切转变为正常状态。这里的关键是要明白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他哭闹可能是需要得到父母的注意,所以我们温情的表示会使他们安静下来。家长应学会掌握时机,寓教于乐。一般来讲实施鼓励最有效的时机是在一段冷却期后,特别是当孩子的目的是显示权威和报复时。因此,在争端突起时,冷静撤离是非常有效的办法。如果局势不允许走开或没有一个机会冷静下来,起码友好地表示自己的感情与意图,而不是急于说出伤人的批评话及谴责。例如可以对孩子讲:“我现在很生气,你最好走开,不然我可能会打你。”孩子听说大人要打他,一定会飞快地跑开,双方可以在情绪稳定矛盾冲突冷却后解决问题。

要鼓励孩子应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点,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铃木镇一介绍说:

森田爱子太太因为儿子森田村树在学校经常闯祸而深感失望。在老师讲课时故意打断讲话,每次这样做都要造50个句子。老师惩罚村树,而他又不肯屈服,常常拒绝造句,这样惹得老师加倍要求造句数字。爱子太太害怕孩子变得不可救药,开始嘲笑他,希望能激发他的自尊心而努力学习。这样孩子在学校和家里都受到了惩罚,给村树很大的打击。村树渐渐失去信心,再也不想有好的表现了,于是整天我行我素,毫不在乎,一付任何批评表扬都无关紧要的样子。爱子太太非常着急,最后要求与老师面谈,共同探讨教子的方式方法。爱子太太问老师村树的坏行为在他的总体表现中占多大比例,老师说:大约15%。爱子太太十分惊讶,因为15%的坏行为和85%的好行为相比起来数字悬殊,坏行为却得到了更多的注意和张扬,正是这15%的坏行为给孩子留下一个坏名声,使得村树对自己丧失信心。

这个例子是带有普遍性的。我们常常为了孩子在某些方面的不足,穷追猛打,期望他改变,致使大家的注意力都对准了孩子的坏的方面,双方都丧失了信心。只有当我们对孩子有信心时,才能有效地鼓励孩子,而只有在孩子对自身有信心时,他们才能无障碍地接受鼓励。

种子需要阳光,孩子需要赏识

铃木镇一指出:赏识犹如孩子的营养剂。只要双亲对孩子充满信心,并且嘴边经常挂着一些由衷的赏识与赞美之词,便可使丧失信心的孩子恢复自信;使学坏了的儿童悬崖勒马;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

日本京都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林上高德曾使用一种测量疲劳程度的能量测定仪,做过一个有趣的测试。当他对疲倦的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时,能量测定仪上的指数急速上升;相反,当斥责孩子时,指数便会突然下降。

虽然关于激励效应的生理发生机制,至今尚未见到明确的研究结果(有人假设可能与激活情绪中枢杏核激素的分泌有关,导致整个机体的活动水平提高),但事实早已证明了激励效应的存在。

爱知县长坂市的象棋高手银川次郎之所以14岁便被选入专业队,并在美国进行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首先是他从5岁开始跟父亲学棋,与其间不断接受着父亲的激励有直接关系;还有位因出生时难产窒息缺氧,致使患有脑性瘫痪,不仅全身肌肉痉挛,肢体变形,而且因舌头痉挛,说话困难,吐字不清的东京青年坂成铁军,只因为有着父、母亲的激励和帮助,从6岁起读书识字,10年如一日,每天在室内靠在铁架子里,用双手困难地拉住拴在门框上的塑料环以练习引体向上,终于学会了穿衣吃饭、读书写字、使用电脑,他还创办了为日本残疾人提供咨询服务的“爱康新区康复中心”。

通过上面几个例子可以看出:日本的一些家长在赏识和激励孩子上并不比美国家长差。

大家都知道,居里夫妇在提炼化学元素的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因此获得了英国伦敦皇家学会的最高荣誉——戴维奖章。这是一枚刻有居里夫妇两人名字的金质奖章,极为珍贵。居里夫妇非常赏识自己的孩子,把它作为一份特殊的礼物赠给了年仅6岁的女儿,女儿一直珍藏着这份非同寻常的礼物,并把它作为激励自己为科学事业而献身的一股动力。后来,居里夫妇的女儿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有一位艺术素质很高的学生考东京音乐学院时意外落榜,这使他感到非常懊恼和沮丧。家长不知如何是好,便向铃木镇一请教办法,铃木镇一告诉他们,需要对孩子给予激励教育。后来,家长在铃木镇一的启发下,写了这样一句话压在孩子的书桌玻璃板下面:“卓越人才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贝多芬”。这张字条使那个学生震动很大。从此,他把贝多芬的这句名言当作座右铭,继续发奋学习,第二年终于如愿以偿,取得了成功。

铃木镇一强调:赏识是一种心态,一种教育者的精神状态。赏识教育是源于对孩子的爱,发现并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造就父母、教育自身的赏识心态,落实到孩子与父母健康互动、幸福成长的教育。

学会赏识,击中了现行家庭教育中常见的弊端——抱怨。

抱怨教育的特点是,为了让孩子聪明,老说孩子笨;为了让孩子快,老说孩子慢;为了让孩子仔细,老说孩子粗心……总是揪住孩子的缺点不放,“小题大做”、“无限夸张”,让负面情绪恶性循环,让孩子在“我不行”、“我是坏孩子”的心态中归于失败。赏识教育恰恰相反,希望孩子朝哪方面发展,就在哪方面抓住孩子的优点不放。

赏识不仅是教育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它更是一种教育者的思维方式、信念以及心态。观念方法的力量是有限的,而一旦你把赏识升级为思维方式、信念和心态,教育就会呈现出不可思议的成果。

当我们有一个赏识的心态,我们就能更积极更正面地看待生活、看待人和事物;当我们有一个赏识的心态,我们就能使自己不被生活的那些挫折、痛苦和不如意捆住,而有一份超然的享受能力。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因此而帮助孩子实现健康的互动关系,给家庭、学校、社会造就和谐的氛围;我们还可以因此与大自然的一切美好共存,享受天地人的大和谐。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孩子最怕什么?研究结果表明:孩子不是怕苦,也不是怕物质生活条件差,而是怕丢面子、失面子。

许多父母将教育孩子当成一件苦差事。他们常说:“再熬两年,等孩子上幼儿园就好了。”“等孩子都上了学,我就苦出头了。”

铃木镇一告诫父母们:如果我们用赏识的心态去教育孩子,把孩子当成天使去培养、关爱、欣赏,看着他们一天天成长起来,我们的心中就会满是愉悦,就会觉得生活是如此快乐。

少数孩子无能的真正原因

铃木镇一一直坚持不变的准则是:培养孩子的内心是教育他们的第一步,而且他也反复强调,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孩子面对生活、挑战自我的能力,并不仅仅是让他们学会某种技能。任何一个合格的人都应该具备这种最基本的素质,如果缺乏这一点,他们就不可能有所成就,生活也不可能有幸福可言。

人类教育的一大悲哀是,有的父母自身就具有某些缺陷,因此教育孩子时经常将一些错误的想法和不健康的习惯带给他们,最后,使孩子形成了不健全的心理。铃木镇一说过这样一件事:

原本是三个孩子的父亲,同时是个悲观主义者,他对家庭和事业都抱着悲观的态度,觉得前途一片黑暗。他总是认为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东西都毫无意义,因此他每日游手好闲,根本没有心思工作。作为一个父亲,他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原木的子女们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他们会有怎样的前途根本不难想像。

当然,原木的二儿子现在还只有两岁,小女儿也刚出生不久,目前还不能肯定他们是否受到了父亲悲观思想的影响。不过,原木的大儿子已经6岁,从他身上我们很容易看出这种不良情绪的影响。或许有人认为,一个6岁的孩子如何能够理解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的区别呢?话虽然没错,孩子的确无法明白这些深刻抽象的东西,但父亲的影响千真万确地存在着。原木的大儿子叫有直,尽管他已经6岁了,但是性格非常怯懦,完全不具备最基本、最起码的自理能力。衣服不会穿,鞋带不会系,就连吃饭也不会,必须要母亲喂才行。

铃木镇一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原木教育孩子的情形:

母亲对儿子说:“有直,你已经6岁了,应该学会自己吃饭才行啊。这些都是很简单的。”

有直答应了一声——“嗯”,然后用双手捧起碗,接着他就愣愣地停住了。因为他的双手捧着碗,不知道如何去拿刀叉。

原木看见有直的样子愣头愣脑的,觉得很丢脸,立刻当着我的面开始训斥儿子:“你可真笨!”父亲突如其来的大声呵斥把有直吓呆了,手上的碗也随之滑到地上摔得粉碎。

有直的母亲马上站起来收拾,原木依然大声地责骂孩子,有直则呆在一边大哭起来。

事后,铃木镇一向原木询问,为什么要大声责骂孩子?他的答案简直出乎铃木镇一的意料:“唉,我这个儿子看来是个天生的笨蛋,以后也别指望他有什么前途。”

铃木镇一规劝原木:“原木君,你不要这么说,小孩子有缺点是正常现象。”

原木依然唉声叹气:“铃木君,我知道小孩子都有缺点,可是,你看我这个儿子天生就笨,我看不出有什么指望。”

“人的一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尤其对孩子来说是这样,所以,你可不能现在就对孩子下定论啊。只要他能够接受正确的教导,我想应该能学到很多东西。”“就算学会又能如何呢?人的一生不就是这么一辈子嘛,我连自己的事都不想管,哪里还有空管那些多余事,干吗要那么费心?”原木说的这些话毫无责任感。

“原木君,你怎么如此悲观呢?要知道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很美好,你不应该有这样的想法。另外,你的这些想法会给孩子带来直接的、不良的影响。”铃木镇一说。

原木满不在乎看了铃木镇一一眼,但这种表情无法掩饰他内心的空虚。尽管他不再说话,但铃木镇一从他的眼神里看到了有直“蠢笨”的原由。

当铃木镇一听说6岁的有直还没有学会自己吃饭的消息时,确实感到万分吃惊,还以为大家的传言是真的——有直是个低能儿。但现在铃木镇一知道了,造成有直现在这种状况的原因就是他那个不称职的父亲,他应该担负起全部责任。

我们可以想像,原木一定会用严厉的责骂来对待有直的第一次尝试自己吃饭的行为。悲观主义的原木一定会说:“你一定会摔破碗,你真是个笨蛋。”虽然原木仅仅是在怪罪儿子的笨拙,但实际上,他在不知不觉中流露出了可怕的暗示:“你真没用,你一定学不会自己吃饭。”在一个刚刚开始学习生活的孩子看来,这种暗示无疑是个晴天霹雳,孩子的人生已经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致命的一击。

另外,原木总是在不经意中灌输给儿子一些悲观主义态度,因为这种精神就是原木的人生观。当孩子一次次地渴望新尝试时,却总是得到这种无情的打击,那么久而久之,孩子又怎么会有一个好前途呢?也许,原木对儿子的判断没有错。但是,就算将来的有直在生活中成为一个失败者,那么,应该受到谴责的人不应该是他本人,而是原木。道理很明显,因为原木的错误教育从一开始就给儿子的未来播下了失败的种子。

根据铃木镇一得到的信息,原木除了是个悲观主义者之外,还是一个无能的人。他完全不具备将工作做好的能力,而且不愿意用心工作,不用心工作又造成了他缺乏完成工作的能力,就这样,原木逐渐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他的悲观心理使他逐渐丧失了工作能力。铃木镇一担心有直的命运,也担心这两代人会出现同样的悲剧。因为他父亲原木的“危险之舟”已经带上了他,现在的“蠢笨”完全可能成为他日后变成悲观主义者的原因,接着就是越来越无能。

责备孩子做错事不如鼓励孩子做好事

铃木镇一指出:孩子做错事,父母的反映大多是责备。其实,与其责备孩子把事做糟了,倒不如培养孩子把事做好的能力。而责备并不能使孩子增长这种能力。

如果总责备孩子,任何孩子都会产生反抗的心理。正如能力法则所确定的那样,若给孩子以反复的刺激,就会使孩子逐渐形成“反抗”的能力。对孩子越是一味地责备,其反抗心理就越强,最终还是以屈服于孩子而告终。

有人对铃木镇一说:“请教给我好的责备方法。”他回答说:“我没有那种好方法。”又有人说:“现在孩子不听话,难道不责备就算好吗?”他又回答说:“即使不听话,也不能责备,要真心实意地、正确地培养孩子的能力。”

责备当然也是从爱孩子的角度出发的,父母为了责备往往采用令人可怕的脸、声音或表情动作。不妨用摄像机把它录下来,自己亲眼看一看会有何种感觉呢?大概心情是不舒畅的吧。同样也会使我们明白责备会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

如果孩子感到恐惧可怕,即使怎样责备和说教他也都听不进去了。尽管孩子停止做坏事,那也是因为他讨厌再次经受以前那种可怕的体验,并不表明他懂得了“这件事不能做”的道理。

因此,铃木镇一经常向父母们强调:大人责备孩子时,多多少少会感情冲动,气血上升,这样就会缺乏冷静头脑和客观的判断力。首要的应该是人人要以宽大胸怀和极大的热忱去培养孩子的能力。

孩子有许多幻想,其中隐藏着实现的可能性。为实现孩子发展的可能性,大人对孩子决不能指责。指责会打消孩子向往的欲望,就会剥夺孩子发展的可能性。

有的父母听到孩子唱歌调子拿不准时,就说:“你的调子怎么拿不准呀?”孩子听了这番话该怎么想呢?也许他会认为:“我连音都发不准,还能唱好歌吗?”

我们能从学生的父母和老师那里听到许多这种指责的话:

“像你这样的笨蛋,什么也搞不成。”

“仅这点成绩,你还想当医生,真是自不量力,白日做梦!”

有许多家长和老师满不在乎地说出这些不该说的话,甚至想通过刺激疗法使孩子面对现实,但孩子却不懂得这种意图。

责备与打击只能害了孩子

铃木镇一一贯主张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否则过分的放纵只会毁了孩子。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铃木镇一所说的严格要求并不是无视孩子的感受,并不代表着没有人情味。今天,为了让孩子有一个美好的前途,为了使他们取得优异的成绩,许多父母和教师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采用了过激甚至粗暴的方式。

针对这种情况,铃木镇一经常提醒望子成龙的父母们:过犹不及,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合情合理,不能仅从自己的立场看问题,应该多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多多考虑他们的感受。

孩子的确容易犯错误,但这只说明他们还不成熟,还欠缺许多有待培养的能力。倘若对他们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那么教育就可能变得轻松起来。但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在孩子犯错误时不是骂就是打。其实,这种方式不但不能使孩子改正缺点,反而会使他们的才能渐渐消失。

有一位母亲曾对铃木镇一说:“我的儿子太不像话了,以前,如果不打不骂,他就不改正缺点,现在可倒好,无论你怎样打他骂他都一点用也没有,我看他真是无可救药了。”

这位母亲的话引起了铃木镇一的深思,难道这个小孩子真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人了吗?一个小孩子真能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吗?

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正是家长一味地打骂和责备孩子,从而导致父母与孩子都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父母对自己的教育失去信心,孩子对自己的成长能力失去信心。与此同时,伴随着这种双方丧失信心后所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并且,这种逆反心理一旦形成,教育就会出现许多阻碍。

铃木镇一曾描述过表扬在教育孩子之中所发挥的作用,就是要说明用冷静的态度和宽容的心去对待孩子是何等的重要。

有很多事例可以证明,要让孩子做一件事时,是通过责备的办法还是通过表扬的办法,二者在孩子身上所产生的效果完全不同。

“处于反抗期的孩子,是最难对付的。”这是我们常常能够从父母口中听到的一句口头禅。这句话正确吗?从表面上看,它似乎说明了一个事实。然而,这句话中大有毛病。为什么要“对付”孩子呢?之所以用“对付”这个词,完全是因为父母所持的态度不正确。

铃木镇一认为,人生从来就不存在什么反抗期。那么,孩子的这一“反抗期”从何而来呢?道理很简单,年幼的孩子具有极为旺盛的生命力,当这种生命力得不到正确的指导时,它就以“反抗”、“叛逆”的方式渲泻出来。换言之,“反抗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于父母的教育不得法而在不知不觉间亲手培植起来的。

到底是什么不正确的方法培养了孩子的“反抗”心理呢?很显然,正是频繁的责备与打骂。父母们总是当着孩子的面对他们抱怨不休,同时又用通过赞扬别人的孩子来进一步打击自己的孩子。在这种责备和打击下,任何一个孩子都会产生反抗的心理,任何一个孩子都会采取“逆反”的方式与家长的权威和武断相抗。

正如能力法则所讲的那样,如果给孩子实施反复的刺激,他就会在某一方面产生相应的能力。与此同理,逆反的产生也是同样的,假如家长总是将过多的责备施加到孩子头上,那么他也会产生一种对抗责备的能力。这一点在医学上表现得非常明显。我们都知道,如果经常使用某些药物,细菌就会迅速地产生抗药性,不久之后这种药物便会对细菌完全不起作用。教育孩子也是这样的,频繁地责备孩子,他也会产生“抗药性”,你的责备越重,他的“抗药性”也会不断升级,直到最后就像那种过多服用的药对细菌没有任何效果一样,你在孩子面前也将会陷入完全无计可施的境地。

有的父母曾这样问铃木镇一:“铃木先生,我的孩子现在一点儿也不听话,难道不能责备他吗?难道就让他捣蛋下去吗?”

对此,他的回答是肯定的——即使孩子不听话,也决不能责备。我们应该做的是用自己的爱心和温情去正确地教育和引导孩子,要用恰当的方式充分培养他们的能力。当然,这需要每一位做父母的人都要首先培养好自己的耐性。要知道,教育和培养孩子并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一种长时间的行为。

一位叫皓田的广一先生在听了铃木镇一的观点后表示出极大的不满和不以为然,他认为铃木镇一的观点太理想化。他说,孩子都是些小捣蛋,仅仅给他们讲道理是完全行不通的,必须用打骂的强制手段才能将他们制服。可是,据铃木镇一所知,他的孩子平素调皮透顶,既不用心读书也不能尊重他人,只会我行我素地成天在外面玩。

但是,皓田先生并没有从中得到某种教训或启发,反而认为是打骂孩子的程度还不够。对于这样的父亲,铃木镇一还能多说些什么呢?他说:

有一天,我去拜访皓田先生,正好碰到他在责骂孩子。只见表情可怕,动作也极为夸张。即使是我,也被他的那副凶巴巴的模样震慑住了。

正是不想看到他面对孩子的那种粗暴态度,我当即离开了他的家,终止了这一次拜访。

可以想像,作为一个外人、一个成年人、一个来访者的身份,都对他的态度感到心情不畅,何况一个长年累月生活在他的这种粗暴阴影中的小孩子呢?

皓田先生的做法不仅令铃木镇一讨厌,同样更会令孩子讨厌,甚至还会感到恐惧。

铃木镇一强调:一个弱小的孩子在感到恐惧的时候,恐怕对他一切的教育都不会再产生一丁点儿作用。在这时,无论怎样的责备与说教都不会对他有丝毫的益处。

即使这种压力使孩子有时会停止做坏事,但这也是短暂的,治标不治本的,他只是为了逃避这种可怕的责备,并不是表明他真正理解了其中的道理。

对待孩子的教育,父母首先要以爱心和热情去努力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用责备和打击逼迫他们“听话”。因为在威逼下成长的孩子只能变成懦弱、虚伪的人。

同类推荐
  • 创意与责任

    创意与责任

    本书力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进行自上而下的演绎和自下而上的概括,从而为中国电视发展、创新的历史轨迹作一阶段性的梳理与描述,为中国电视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其品质与境界提供一些思考与探索。
  • 传媒治理论:社会风险治理视角下的传媒功能研究

    传媒治理论:社会风险治理视角下的传媒功能研究

    本书借鉴传播学、社会学、政治学的相关知识,从传媒与社会治理的关系即传媒治理与治理传媒角度,特别是就传媒如何参与社会治理进行了具体探讨。本书包括社会风险语境概说、传媒参与社会风险治理的可行性、传媒参与社会风险治理、传媒与其他社会治理主体、治理传媒五个部分内容,并联系中国媒介现实列举了大量报道个案以及详细的案例分析。
  • 社会组织治理的公共政策研究

    社会组织治理的公共政策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组织迅速发展,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得到高度重视。本书采用制度主义的方法,专门对社会组织的相关政策进行了梳理,考察我国的社会组织的具体状况,从而为社会组织的治理提供参考。本书首先讲述了社会组织总体的发展与现状,而后对正式社会组织、草根社会组织、网络社会组织的相关政策法规进行了梳理。
  • 悦读MOOK(第十五卷)

    悦读MOOK(第十五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北大成功学习法

    北大成功学习法

    俗话说:“龙生九种,各种有别。”其实人的性格更是千姿百态的。有的人沉静,有的人热烈;有的人喜欢饶舌,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刚强勇敢,历飞翔艰难而不屈不挠,有的人则软弱懦怯,一遇挫折便灰心丧气;有的人脾气暴躁,点火就着,随时可能和人吵架;有的人却慢条斯里,火烧眉毛也不着急。诸如此类的差异,都是人们不同性格表现。心理学家认为,性格是人的个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好坏优劣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生活、事业、家庭和健康的质量,尤其是在现代这样迅速、开放、多变的时代潮流中,拥有坚韧、开朗、豁达等等受人欢迎的性格,无疑会给你的成功之旅助一臂之力,添虎翼雄风。
热门推荐
  • 黑执事:契约

    黑执事:契约

    主人公艾莉斯汀,莫名看了一次黑执事遇到了夏佐这个搞笑幽默的恶魔执事,总之是现实版穿越,(虽然听起来怪怪的...)但大概就是这样,简介完毕..
  • 来世丹青

    来世丹青

    你怕不怕被颠覆?都说人活着就是为争一口气,那么,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那口气是谁给的呢?是自己吗?来吧,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吧。(绝属原创,如有雷同,纯属偶然)
  • 已畦琐语

    已畦琐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异世重生之废材九小姐

    异世重生之废材九小姐

    她以为他们只是缘分深罢了,却不知,只是早已安排好的命运。前世他们含恨而终,始终不得瞑目,这一世,他们再次相遇,本以为会一生欢乐,却不知,命运早已决定.......
  • 重生之青云女仙

    重生之青云女仙

    青云门小师妹俞玄真天赋秉异,道心坚定,在末法时代的地球,强渡天仙劫,不幸陨落,重生到一片适合修真的新天地。渡劫成功了?失败了?看她在新世界运用地球的修仙绝学,拍飞当地修真土著,建立门派,成为一代掌门,兴青云正道,扬华夏道统神威。鸿钧老祖保佑,三清在上,各种邪道还不赶紧改邪归正!各种妖怪还不赶紧跪下喊主人!各种魔头还不赶紧乖乖找个地方窝着去!本书求爽,拒虐。。。打造完美女主。。。
  • 秋之祭典

    秋之祭典

    当现实太过残酷,就想逃避!也许沉迷于虚幻可以忘却一时的烦恼,但总归会回到现实!人生百年,能有多少的记忆值得珍藏?努力过,奋斗过,挣扎过,开心过,痛苦过……不管精彩与平凡,不管风光与惨淡,记忆里的东西就是人生!感谢中国作者素材库免费封面支持ZZSCK.COM
  • A Gentleman of France

    A Gentleman of Fran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废柴七小姐:绝世倾城妃

    废柴七小姐:绝世倾城妃

    她是踏过鬼门关的恶魔,不再动心,重生黎家废柴七小姐。却不想,在这个异世,遇到真心待她的朋友,遇到真心爱她的他!一步步过来,身世之谜揭开,大仇也报,她笑望着他。待她睥睨天下,终不是孤身一人。【1v1,男女主身心干净,可甜可宠可虐】
  • 化外

    化外

    大汉安庆元年,王朝临屯郡发生一件怪事。临屯郡是王朝的内陆州郡,郡内丘陵多山,少有水泽。就是这少有水泽之地,这一天却破天荒地发生了龙吸水的奇异景象。“看清楚了吗?里面好像有生命气息。”“很清楚。只是有一团真气包裹,不知是何物种,也不知来自何处,去往何方。”
  • 绝武破天

    绝武破天

    藏经阁小童,身患玄阳绝脉,偶得秘籍,悟阴阳,修灵体,夺造化之功!武极巅峰,破天道!我命由我不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