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体变化
这个月的前半个月还没有受胎,受胎是在这个月的中旬前后才完成的,这时,大部分人没有怀孕自觉症状。但也因人而异。有的人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浑身无力、发烧或发冷。也有的人出现睡不醒等症状。子宫也与怀孕前没有什么两样,大小仍旧如鸡蛋般大小。
子宫变化
怀孕后与怀孕前相比,母体生理特征会发生很大变化,而子宫的变化是最明显的。在怀孕前子宫只有小鸭梨大,重50克,体积约7厘米×45厘米×35厘米。到足月妊娠时,子宫重1000克,增加了20倍,可容纳胎儿、羊水等5000毫升内容物,足月子宫长35厘米,宽25厘米,厚22厘米左右。子宫随着胎儿增长的需要而增大,妊娠3个月(停经13周),在耻骨上2~3横指处可摸到子宫底部;妊娠4个月(停经17周),子宫底部位于脐与耻骨的中间;妊娠5个月(妊娠21周),子宫底部平脐,这时从外观可见腹部隆起;妊娠31周,子宫底部在脐与胸骨剑突之间;足月时,子宫底在剑突下2~3横指;当胎儿头入骨盆后,子宫底可降低。
为了保护胎儿能顺利分娩,分娩时宫缩要强有力,以避免产后出血。子宫是全身惟一拥有三层肌肉的器官,为了减少分娩时子宫的阻力,自妊娠中期始,子宫颈的组织内口逐渐上延成为子宫下段,为分娩做好准备。
呼吸功能变化
子宫在妊娠期间体积变大,宫底上升,使隔肌也随之上升约4厘米,整个胸廓向四周扩展。妊娠晚期随着子宫增大而腹压增加,使腿肌活动的幅度减少,胸廓活动相应增加,即以胸式呼吸为主,以保持气体充分交换。
孕妇呼吸次数是恒定不变的,但每次吸入及呼出的量有所增加,每分钟通气量平均增加3升,由非孕时的8升增为足月时的11升,以适应孕妇因耗氧量增加而对氧的需求,保障胎儿、胎盘需氧的供应,呼气时可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有利于胎儿血中二氧化碳向母血扩散、排出。
血液循环系统变化
母体的血液循环是胎儿一切生理需要得到满足的保证。
从妊娠6周起,母体血容量开始增多,孕32~34周达高峰,比怀孕前增加35%,平均血容量在1400毫升左右。其中血浆约占1100毫升,红细胞约占300毫升,血液变得稀释,血红蛋白由未孕时的130克/升下降为110克/升,血清内蛋白量也有所下降。
为了减少分娩时出血,妊娠期凝血因子多有增加,其中纤维蛋白原比怀孕前增加50%。
怀孕时由于子宫增大使隔肌上升,心脏向上、外、前移位。随妊娠周数的增加,心肌变得更肥厚,其重量及体积也略有增加,心率每分钟平均增加10~15次,产后6周才恢复。
心搏量(每次心脏排出血量)及每分钟心排血量在妊娠32~34周达高峰,分别比未孕时增加30%~40%,一直维持至分娩。心排血量的增加对维持胎儿生长甚为重要,如孕妇患心脏病,心脏排血量减少,致子宫血流量不足,这种情况下,早产或低体重儿的发生率极高,严重影响着新生儿的生命健康。
生理心理变化
早期妊娠阶段主要生理变化是闭经,在停经6周左右出现头晕、爱睡觉、恶心、厌食、流酸水和呕吐等早孕反应。此时查尿妊娠试验呈阳性。子宫体积略有增加,硬度降低,盆腔充血,小腹可能略感不适,乳头出现色素沉着。妊娠反应的程度彼此不同,尤其是心理因素,两者是相互影响的。如不想要孩子,突然发现怀孕了,精神紧张、烦躁、多虑都会加重妊娠反应,此期心理特点主要是紧张,担心胎儿是否会畸形或胎儿的性别,还担心呕吐、吃不进去食物是否会影响胎儿发育等。实际上,这种心理是完全不必要的,只有保证合理的饮食、适度的锻炼和良好的心境才是惟一的可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