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炸机是指对地面目标和水上目标进行轰炸的飞机。它按照载弹量分为重型轰炸机(10吨以上)、中型轰炸机(5吨~10吨)、轻型轰炸机(3吨~5吨),按照航程可分为远程轰炸机(8000千米以上)、中程轰炸机(3000千米~8000千米)、近程轰炸机(3000千米以下),按照作战任务分为战略轰炸机和战术轰炸机两种。
空中堡垒——B-17轰炸机
性能数据(B-17D型)
机长:22.7米
翼展:31.7米
最大航程:2900千米
最大平飞速度:440千米/时
最大升限:10600米
最大载弹量:8吨
武器系统:13挺12.7毫米机枪
强力武器
B-17轰炸机是美国波音公司在二战期间生产的重型轰炸机,它有A、B、C、D、E、F、G等多种型号,到二战结束停产前,各型共生产了12000架以上。在二战中它以超远的航程、惊人的载弹量、不俗的飞行速度闻名于世。
1943年1月14日的卡萨布兰卡会议上,美英两国决定对德国实行战略轰炸,其中美军第8航空队的B-17重型轰炸机主要负责在白天精确轰炸德国重要军事设施。1943年1月27日,美第8航空队55架B-17“飞行堡垒”轰炸机从英国苏格兰蒲若斯威克基地出发,对德国濒临大西洋沿岸的比赫尔姆斯港口实施轰炸。从此,该航空队开始了对德国本土的白天轰炸。作为美军第8航空总队的主力轰炸机型,B-17远程重型轰炸机承担了大部分危险的白天轰炸任务。B-17轰炸机由美国波音公司制造,具有航程远、载弹量大、装甲坚固、自卫能力强、轰炸精确度高的优点,尤其是它骇人的强大火力,更是让其他轰炸机望尘莫及。它装有13挺12.7毫米重型机关机,在空中扫射时织成一张足以撕碎任何对手的火网,是任何型号德军的战斗机都不愿意面对的强大对手,当不得不面对它时,也是极度地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最让地面上的德军胆战心惊的是它高达8吨的载弹量,轰炸时重磅炸弹急速落下如大雨倾盆,B-17轰炸机作战半径更是达到了3000千米,从位于英国或北非的基地起飞,B-17轰炸机的航程可覆盖整个欧洲,德国本土更不在话下。
盟军空袭初期,由于缺乏有效的攻击战术和精确的高空瞄准装备,对德国空袭只造成了微小的损害。虽然战果不大,但已让德国的领导人大为恐慌、惊恐万状。B-17远程轰炸机成了德军的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德国飞机工厂开足马力,加快生产用于截击盟军轰炸机的战斗机,以对抗来自盟军空中的威胁。在苏联战场上的部分战斗机也被迫调回防护力量薄弱的德国本土。德国战斗机的月产量快速增加,1943年6月超过了1000架,比1942年翻了一番。德军新的本土防空航空团很快组建完毕,总计有11个航空团,共450架战斗机。
德国本土防空力量的日益加强,使孤军深入敌后,缺乏远程战斗机掩护的美第8航空队在袭击敌方目标时所遭到的损失急剧上升。1943年10月14日,美轰炸机群在轰炸德国史威因芙特轴承厂时,参加任务的375架B-17“空中堡垒”就有60架被德军击落,近百架受伤,这是对德空袭以来美空军遭受的最大损失。基于这种情况,美军第8航空队在护航的远程战斗机到来之前,无奈地暂停了对德国境内目标的空袭。
战略轰炸
空袭之初,尽管美军第8航空队在对德轰炸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战损率高达9%,但也取得了巨大的战果。德国原有的轰炸机生产计划被迫中断,再也无力向盟国方面进行战略反攻轰炸;由于东线战场德军战斗机大批撤走,苏联空军从此夺得制空权,苏德战场形势向苏方倾斜,处境艰难的德国陆军缺乏必要的空中支援,不得不由战略进攻转入防守,德国人在战场上的优势彻底丧失。B-17的对德战略轰炸,使被牢牢地牵制在了本土防空方面的德国空军无暇他顾,有力支援了各方的对德作战,成了德国空军遭受挫败的开始,也是盟军1944年取得空中绝对优势的转折点。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蛰伏后,美军第8航空队的飞行员迎来了扬眉吐气的日子。安装有辅助油箱、续航距离可达850千米的P-38“闪电”和P-51“野马”式远程战斗机陆续装备美军。有这些远程战斗机的全程掩护,美军对德国的空袭重新恢复了。1944年2月23日起,为彻底摧毁德军的防空力量,美国空军第8轰炸机航空队、第15战斗机航空队首次联合出击,发动了为期一周的“奥纽明特大空袭”,针对德国飞机制造中心展开狂轰滥炸。第8航空队累计出动3300架次,第15航空队战斗机共有712架次护航。德国的飞机制造业遭到灭顶之灾。空袭中,德军防空战斗机频频升空拼死抵抗,击落美军轰炸机137架,但自身也付出了惨重代价,多架战斗机被击落,数名王牌飞行员丧生,战斗力锐减,曾经称霸一时的德国空军从此一蹶不振。美国空军由于有国内强大的飞机制造业做后盾,在极短时间内就使所有损失得到了补充,并很快就超过了原来的装备水平,双方的空中力量对比变得更加悬殊。
1944年6月初,盟军动用了5000多艘舰船和1万多架飞机,近300万人部队的庞大兵力,向德军防守的濒临英吉利海峡的法国诺曼底地区进发。盟军的一艘艘登陆艇载着荷枪实弹的战士冲向诺曼底海滩,摩肩接踵,气势如潮,舰船数量之多如过江之鲫。成群的飞机在空中掠过,战斗机身形轻灵,似雨燕争飞,轰炸机躯体庞大,如雕掠长空。在盟军抢滩登陆前,上千架B-17轰炸机泰山压顶般率先飞临诺曼底德军防御阵地的上空,对其实施火力压制。一时间,德军阵地上空马达轰鸣,炸弹爆炸声、机枪扫射声交织爆响,不绝于耳。硝烟四起,炸得德军阵地血肉横飞,一片狼藉。德军魂飞魄散,纷纷四散奔逃。有“大西洋堡垒”之称的德军防御阵地最终易手,诺曼底登陆取得了圆满成功。从此,盟军在欧洲大陆势如破竹,德军节节败退,直至彻底覆灭。
越洋之星——B-25中型轰炸机
性能数据(B-25J型)
机长:16.13米
翼展:20.6米
最大航程:2100千米
最大平飞速度:438千米/时
武器系统:18挺12.7毫米机枪
计划出笼
二战期间,在太平洋战场的上空活跃着大批的美国B-25中型轰炸机,它凭借良好的性能和对日军作战中出色的表现,成为一代名机。为纪念美国空军的奠基人,一战中美国指挥官威廉·米切尔,B-25中型轰炸机又被称为“米切尔”。B-25轰炸机作为一种陆基轰炸机,不但性能出众、易于维护,还能执行多种任务。B-25轰炸机的用途广泛到令人瞠目结舌,最突出的例子莫过于其搭乘航空母舰“空袭东京”这一次了。
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之后,立即向广阔的太平洋地区发动了猖狂的进攻,一路势如破竹,兵锋所指,守卫菲律宾、关岛、香港、英属马来亚、新加坡和东印度群岛等重要地区的盟军无不望风而降,盟国间弥漫着浓重的失败主义气息。为重振美军声势,美国总统罗斯福指示军方尝试轰炸日本本土。接到指示的美国海军舰队司令欧内斯特·金上将清醒地意识到,完成这次任务将会是困难重重的。首先,日本在其所侵占的外围海岛上驻有大量守军,建立了严密的第一防御体系;第二,日军在外海500海里附近常有伪造成渔船的监视哨,美军舰队的行踪随时都有可能暴露;第三,美军航母上的舰载轰炸机航程短、载弹量小,无力单独执行任务;而美国在太平洋上的空军基地大多丧失,路基轰炸机航程也无法覆盖日本本土。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将陆基轰炸机装上航母,给日本人来一次突然袭击。
于是,一个更为冒险大胆的计划接着被制订出来,那便是派遣一支由航母和护航舰组成的特混舰队,运送陆基轰炸机从航母上起飞做单程飞行,对日本本土实施战略轰炸,轰炸完毕后直飞中国境内机场降落,空袭的首选目标被确定为东京。当时可供海军选择的机种有B-26和B-25两种轰炸机,最后,B-25以超群的短距起降性能被选中来完成这一重任。1942年2月3日,改装后的两架B-25B型在“大黄蜂”号航母的甲板上试飞成功,日本遭到空袭的日子不远了。
4月2日,天气晴朗,满载着16架B-25轰炸机的“大黄蜂”号航空母舰在“维森斯”号重巡洋舰和“纳什维尔”号轻巡洋舰等6艘舰只簇拥下,鸣着汽笛浩浩荡荡地从雄伟壮观的金门大桥下驶过。舰队一路向西北方向进发,穿过北太平洋的大风带,于14日在中途岛和阿留申群岛之间的预定地点和“企业”号航母战斗群会合,统一组成特混舰队,在哈尔西中将的率领下,舰队劈波斩浪全速向日本方向驶去。“大黄蜂”号航母搭载的16架轰炸机中的13架将负责轰炸东京,余下的3架则分别飞赴名古屋、大阪和神户,每架飞机均载弹4枚共900多千克。特混舰队的任务是把他们送到距离日本列岛以西600海里远的地方,待轰炸机起飞后返航。指挥这支轰炸机大队的是大名鼎鼎的航空专家兼飞行员吉米·杜立特中校,他曾几次驾机创造飞行速度世界纪录。
目标东京
4月17日,特混舰队已闯入日本岛链防线的第一层,随时都可能被敌军发现,哈尔西命令舰队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全体成员严阵以待。下午,“大黄蜂”号上的空勤人员对B-25轰炸机进行最后的检查,随后起重机把一颗颗重磅炸弹装入轰炸机的弹舱内,炸弹的外壳写满了各种各样的句子:“火烧东京!但不是毁灭世界!”“日本佬,来尝尝炸弹的味道!”4月18日早上7时,在距日本本州岛较远海面上执行巡逻任务的日本第23号“日东丸”号渔船,发现了美国的特混舰队。护航巡洋舰冲上前,大口径的舰炮只轻轻一下,便击沉了这艘小型木质哨艇。此时舰队离原定起飞点还有100海里,目标已经暴露怎么办?不得不起飞了,果断的哈尔西将军下令出击。杜立特驾驶B-25轰炸机第一个滑入跑道,飞机轮胎在甲板上摩擦出一溜白烟,快速滑出甲板,机身猛地向下一沉,随即机头被向上拉起,在空中转了个弯,向西北方飞去,其他的飞机也跟着依次起飞驶离甲板,机头昂起向高空飞去,越飞越远。不一会儿,最后一架飞机也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此时,时针刚刚指向8点1刻。
成功命中
10点钟,杜立特驾驶的B-25飞机已抵达日本沿海,透过挡风玻璃,可以清楚地看到海岸线。远远地望去,日本列岛显得十分宁静,大地一片葱绿。在此之前,领航员海尔特发现一架日军巡逻机,日机飞行员看样子也发现了他们,但幸运的是最后把它给甩掉了。海尔特不断提醒着杜立特调整航线,轰炸机机翼下巨大的引擎发出了一浪高过一浪的轰鸣,沿着海岸线折向北,朝着东京方向飞去。正午12点,东京港出现在轰炸机的下方。港湾里热热闹闹地挤满了各种各样的船只,还不时有大船喷着黑烟驶离岸边。B-25轰炸机的出现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毕竟这是在战争时期,飞机在头上盘旋早已司空见惯,今天这架唯一有些不同的是看起来个头更大、叫得更欢,也更让人心烦罢了。不一会儿,杜立特驾驶的轰炸机抵达东京市区上空,机腹下部的弹舱门被机械师熟练地打开,清新的空气呼的一下子灌满了整个机舱,所有人的精神为之一振。“投弹!”随着杜立特浑厚圆润的声音,重磅炸弹扭着笨重的身躯迎风向下滑落,其余的飞机紧跟着在低空盘旋,一颗颗、一串串炸弹直坠地面,原本熙熙攘攘的街道突然陷入一片混乱,慌不择路的人们像误入了风箱中的老鼠,不知所措地来回奔跑。地面上不断有火光闪现,间或有建筑物在腾起的烟尘中轰然崩塌,团团黑烟,直冲云霄,不一会儿,大半个东京都笼罩在一片迷蒙的烟气中。整个轰炸进行得非常顺利,一直到轰炸结束也没有看见一架日军飞机。
杜立特率领着B-25轰炸机群转弯南飞,留下一片狼藉,在目瞪口呆的日本人的注视下飞得无影无踪。轰炸机群沿海岸线飞离日本本土,然后一路向西,目的地是靠近中国东南沿海的南昌和丽水机场等地,可惜的是没有一架飞机在这次行动中幸存。其中的4架因燃料不足在海面上迫降,部分机组乘员弃机逃生;1架迫降在苏联的海参崴,人员后被送回美国;其余的飞机降落在中国境内,在中国军民的帮助下,包括杜立特本人在内的大多数机组成员都成功逃脱了日本人的魔爪,安全返回美国,成为中美两国人民友谊的见证。
足以青史留名的B-25轰炸机在轰炸完东京并没有就此退出战场,根据太平洋战争的需要,它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装,依然在对日作战中捷报频传。1942年推出的B-25G型,在机头上加装了75毫米口径的M4加农炮,是有史以来飞机中使用的口径最大的火炮。在1943年的新不列颠和俾斯麦海等的战役中,这种75毫米火炮对付运输船和登陆艇等移动迅速的小型船只非常有效。战争的残酷性在B-25强击机的使用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俾斯麦海战中,B-25向装满士兵的日本运兵船疯狂扫射,在运兵船被击沉、日本士兵爬上救生艇后,机头上机关枪仍然不住向逃命的士兵射击,鲜血染红了海水,俾斯麦海顿成人类屠场。1944年装有18挺12.7毫米的机枪最终型号B-25J推出,主要用于完成轰炸任务,其强大的火力令日军“零”式战斗机闻风丧胆。B-25还可用于类似鱼雷“跳跃”式的投弹攻击。飞机在低空投弹后,炸弹在水面上跳跃着袭向敌舰,命中率高,杀伤力强。
B-25除美国空军大量装备外,美国海军也购进了一大批,用于对抗日本的侵略。另外美国政府还通过《租借法案》,为英国、苏联、澳大利亚等国也提供了数量可观的B-25轰炸机。各型B-25轰炸机共生产了9800余架,为美国双发飞机之最。
超级空中堡垒——B-29轰炸机
性能数据
机长:30.18米
翼展:43.05米
最大载弹量:10吨
最大速度:576千米
超级堡垒
B-29重型轰炸机绰号“超级空中堡垒”,它无论航程、载弹量,还是自卫火力,都是二战中最恐怖的一员,堪称“轰炸机之王”。1940年,波音公司开始研制B-29重型轰炸机,1943年9月起批量生产。1944年6月抵达印度基地,先后空袭日军盘踞的泰国曼谷和日本九州岛等地。塞班岛和关岛被美军占领后,B-29轰炸机又移师太平洋基地。1944年8月,美军夺取了位于太平洋西侧的马里亚纳群岛,然后,在位于其南部的提安尼岛上修建了大型的军用机场,隶属于美空军第20联队的数百架B-29超级空中堡垒重型轰炸机随即被部署到那里,美国空军的B-29轰炸机的直线航程已可覆盖大部分日本国土,而最新型的汽油集束燃烧弹也开始装备B-29轰炸机,这是一种可以在距地面100米的空中自动引爆,内有数十枚触发引信燃烧子弹的新型燃烧弹,其威力惊人。
1945年3月10日0时15分,由279架B-29飞机组成的轰炸机群抵达东京上町区,轰鸣的马达声打破了夜空的宁静。出击命令一下,两架B-29便率先高速掠低空突袭,噼里啪啦地向地面扔出了一连串汽油集束燃烧弹,烈焰随之腾空而起,东京上町区马上出现了两处长条状的火龙。就在爆炸发生前的不久,东京开始刮起了大风,火借风势熊熊燃烧,爆炸声、风声、惨叫声、哭喊声响成了一片……一切才刚刚开始。在两架先导机投弹指明目标后,空中的轰炸机群开始一队接着一队地轮番向低空倾泻着炸弹,B-29每一次飞过,都在身后留下一行行燃烧的火焰。成千上万颗燃烧弹挟带着恐怖的呼啸声直冲地面,几架掠过低空的B-29飞机甚至直接向地面播撒着燃烧弹,散发着浓烟的长长的火舌舔灼着一切可以燃烧的物体。熊熊的火光映红了夜空,繁星黯然失色。
空袭总共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两千吨的重磅炸弹很快就耗尽了,最后返航的B-29飞机的驾驶员们透过舷窗再看了一眼空袭之后的东京,滚滚的浓烟笼罩了东京上空。坐在飞机中甚至隐约可以嗅到强烈刺鼻的焦臭味。担任现场指挥的托马斯·鲍尔斯准将惊喜地向里迈报告了战果:“东京已成一片火海,估计燃烧面积可达十余平方千米。”接到战报的里迈兴奋地对下属说道:“我们这次已经对那个罪恶的国家实施了有力的惩罚!”战斗结束后,经过统计,损失了14架B-29轰炸机,其中只有一架可以确认为日军炮火击落。东京消防车、救护队紧急出动,顶着浓烟和烈焰搜寻着幸存者。幸存下来的人们一夜无眠。天终于又亮了,往年的3月10日,身处东京的人们都要载歌载舞欢庆“军人节”,这年的“军人节”却是以一次无比凄惨的景象揭幕,原本繁华的东部闹市区消失了,将近25%的建筑——26.7万幢建筑物被夷为平地,16平方千米的市区已化为一片焦土,满目的残垣断壁。据日本首都警视厅统计,共计有83783人死亡,40918受伤,另外还有一百多万人无家可归。这一数字超过了后来广岛遭原子弹轰炸时当场死亡的人数,而这仅仅是一夜之间的事情。
再接再厉
日本人的梦魇还没有结束。3月11日后的一星期内,满载集束燃烧弹的B-29重型轰炸机又分别轰炸了名古屋、大阪、神户、横滨和歌山等重要工业城市,并把它们化为一片废墟。进入4月份后,已饱受美机轰炸之苦的东京反复遭受猛烈轰炸。东京的百姓们几乎每天都能听到防空警报那凄厉的叫声,每当警报响起时,原本热闹的街道、繁忙的工厂马上归于寂静,惊慌失措的人们都四散奔逃,地下的防空洞掩蔽所里挤满了脸上挂满恐怖的人们,东京已成人间地狱。厌战的情绪开始四处蔓延,人们开始不顾政府的禁令逃往农村和郊区,原本人口众多的东京城变得冷清起来,工厂开始短缺工人,军需品的生产陷于停顿,繁忙的工作场面也不复再现,东京的工厂为躲避空袭开始隐蔽、疏散、搬迁。以日本的航空制造业为例,飞机制造工业被迫疏散,飞机机体和发动机大量减产,新型战斗机研发进度被延缓。据统计,B-29的空袭导致约一百家日本的飞机制造厂被迫疏散。
在历时15个月对日空袭中,B-29飞机编队对日本进行了380多次空袭,先后对日本多个城市实施了轰炸。1945年8月6日、9日,由B-29轰炸机搭载的原子弹相继投向了广岛和长崎,庞大的蘑菇云,数十万人瞬间死去。8月15日,走投无路的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在二战立下了赫赫战功的B-29“超级空中堡垒”重型轰炸机拥有多项世界之最,它载弹量为10吨,航程为6000千米,最大升限10000米,最大飞行速度为576千米/时,不愧为整个二战期间最杰出的重型轰炸机。战后,美国鉴于主要由B-29重型轰炸机组成的第20航空队在战争期间发挥的巨大作用,组建了独立于美国陆军和海军之外的空军部队,B-29重型轰炸机为美国空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怪啸死神——斯图卡轰炸机
性能数据(Ju-87型D型)
机长:11.5米
翼展:13.8米
最大起飞重量:6600千克
最大速度:410千米/时
武器系统:2挺7.92毫米机枪
可携带两颗500千克航空炸弹
俯冲为王
斯图卡俯冲轰炸机(Ju-87)是由德国容克公司研制的一种俯冲轰炸机,它也是二战中德军“闪电战术”中重要的空中武器。在二战中,斯图卡与坦克配合作战,是德军实施快速突破的重要手段。像秃鹰一样的斯图卡轰炸机遮天蔽日,带着凄厉的呼啸和狰狞的死神气息而来,是战场上最为常见的景象。由于空军具有反应快速、纵深打击的能力,因此空军的发展被希特勒放在首位,在极短的时间里多种型号的战斗机、轰炸机和其他辅助飞机同时投入开发设计。考虑到在战争中需要精确轰炸,提高作战效率,1934年德国空军决定研制一种俯冲轰炸机,几家飞机公司投入设计,由空军技术部最后决定采用何种方案,最终,空军轰炸机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德国一战时期的王牌飞行员乌迪特最终决定采用对地攻击能力出众的斯图卡轰炸机。为了打击对方的士气,容克公司的设计人员别出心裁地在斯图卡的机头冷却进气口装了一个空气驱动的发声装置,使它在俯冲时会发出类似空袭警报般的凄厉的尖啸声。这种摄人心魄的怪啸,在炸弹还没落地爆炸之前,已经对地面的人员造成极大的心理冲击,加强了打击效果。
战场表现
斯图卡最早扬威成名是在二战全面开始前夕的西班牙内战。西班牙内战为各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武器实验场。德国许多新装备的武器都在那里接受了实战的检验,其中也包括了斯图卡A1型。在这场战争中,斯图卡成了屠杀西班牙人民的帮凶。1939年9月1日,德军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在接下来的西欧战役中,斯图卡出尽了风头,在随后的轰炸荷兰兵营,摧毁比利时坚固堡垒,粉碎法国坦克部队的反冲击,扫射敦刻尔克海滩上等待撤退的英国远征军等一系列战役中更是所向披靡,斯图卡以它特有的凄厉呼啸飞翔于欧洲大陆,粉碎一切敢于阻挡德军前进的障碍,成为德军闪电战纵横欧洲战场的急先锋。
斯图卡还是一个令对方军队提起就胆战心惊的名字。除了轰炸交通枢纽、军用设施等固定目标外,斯图卡轰炸机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为德国的装甲部队提供近距离的火力支援。为了确保能够得到及时的空中支援,德军每个坦克师都配备有专门的空军联络员,一旦遇到地面上顽强的抵抗,立即呼唤空中支援,大批斯图卡轰炸机随之而到,以准确的轰炸方式,对对手的坚固防御阵地进行毁灭性的打击,迅速瓦解对方的防御,可以说斯图卡就是德军装甲部队的“远程火炮”。这是德军“闪电战”构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德军装甲部队无须配备重型火炮,而以斯图卡代之,这样德军就可以不必携带大量笨重的重型火炮,大大提高了突击的速度。由于有斯图卡开道,德军坦克才能以令所有军事评论家瞠目结舌的速度快速推进。斯图卡也由此名声大震,成为德军闪电战的王牌。
1941年年底,不可一世的德军终于在莫斯科城下尝到了苏联军民正义的铁拳,丢下30多万具尸体,狼狈后撤200多千米。德军随后把联系苏联腹地的内河航运中心和铁路枢纽、重要的坦克和火炮生产基地斯大林格勒定为新的战略目标。斯图卡轰炸机又一次充当了急先锋的角色,配合坦克狂飙般地卷向斯大林格勒。在向斯大林格勒挺进的途中,曾在一个无名小镇发生了一场惨烈的战斗。浩浩荡荡的德军装甲部队在尘土飞扬中旁若无人地向前推进,不料在一个小镇外遭遇到一支红军小分队的顽强抵抗。德军数次进攻都被英勇的红军战士击退,损兵折将的德军无可奈何地使出了最后的法宝,紧急召唤空中火力的支援。于是十余架斯图卡马上飞临小镇上空,怪啸着俯冲轰炸,一时间苏军阵地上火光冲天,弹片横飞。斯图卡彻底地摧毁了苏军的防御阵地,连天的怪啸瓦解了残存苏军的斗志,在大部分红军士兵阵亡之后,剩下的苏军且战且退撤到镇内,但斯图卡穷追不舍,继续对镇内狂轰滥炸,最终攻占了苏军的阵地,斯图卡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惨淡收场
不过,斯图卡这个播撒灾难和死亡的魔鬼也有遭到报应的时候。在1940年夏季的不列颠空战中,斯图卡同样充当轰炸英国南部的主力之一。但此时缺少己方战斗机的护航(作为德军战斗机主力的Bf-109因航程所限,无法提供全程保护),斯图卡失去了往日的威风。因为自身防御火力的不足,在英军战斗机的攻击下,斯图卡损失惨重,不久就不再出现于伦敦上空。另外,一部分斯图卡战斗机还被移交给意大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等国空军使用,并出现了加装副油箱以增大航程的Ju-87R型。只要德军掌握了战场的制空权,斯图卡仍可一显身手。随着大不列颠空战中的惨败,斯图卡轰炸机火力弱、防御差的弱点暴露无遗。本来德军是准备以Ju-187作为Ju-87的后继机,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投入生产。在整个二战期间,斯图卡始终是德军有效的战术支援武器,实为同类机种中的经典代表。
同温层堡垒——B-52轰炸机
性能数据(B-52H型)
生产商:美国波音公司
最大平飞速度:1010千米/时
最大航程:16100千米
最大载弹量:27200千克
武器系统:1门20毫米机炮
可携带B-61核弹、“鱼叉”反舰导弹、AGM-86B巡航导弹、“小牛”空地导弹及其他常规炸弹。
载弹为王
B-52轰炸机是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装备的一种远程战略轰炸机,它从1955年开始服役,先后发展出了A、B、C、D、E、F、G、H共8种型号,总产量达到了744架。即便是在隐身战机横行的今天,这位服役数十年的“老兵”仍然以超长的服役寿命,超大的载弹量和超远的航程捍卫着自己“超级武器平台”的声誉,没有任何一种军用飞机能具有和这个庞然大物相同的影响力。
美国人对于战略轰炸机这种“大家伙”的喜爱程度只能用痴迷来形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人正是依靠着B-17、B-25、B-29这样的重型轰炸机一点点“榨干”了德日两国的战争潜能。冷战的铁幕拉开后,美国空军相信战略轰炸机能够解决一切问题,他们要求生产一种航程在10000千米以上,最大升限超过12000米,最大飞行速度在1000千米/时左右,可以携带两枚百万吨级核武器到达苏联任何地点的战略轰炸机。最终,有着丰富轰炸机研制经验的波音公司接过了这个“烫手的山芋”。经过7年的辛苦研制,波音公司在1955年将第一批B-52轰炸机交付给了美国空军。因为B-52的最大升限正处在地球的同温层,所以它获得了“同温层堡垒”的绰号。在此后的50多年中,这架可以飞行的堡垒成为美国空军永远的骄傲。
作为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战略轰炸机,B-52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庞大的机体和恐怖的载弹量。以最新的B-52H型为例,它的机翼长49.1米,翼展达到了56.4米,最大起飞重量更是达到了220吨。为了确保这个巨兽具有良好的飞行性能,波音公司为它安装了8台马力强劲的涡轮式发动机,正是它们让B-52成为世界上飞得最快的轰炸机之一。B-52的载弹量自然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它一次就可以携带将近30吨的弹药,是F-15E“攻击鹰”的4倍,B-2“幽灵”轰炸机的1.5倍,仅次于B-1B“枪骑兵”轰炸机34吨的载弹量。
地毯轰炸
B-52对机载武器并不“挑剔”,它可以搭载美国现役的所有常规炸弹、精确制导炸弹、巡航导弹和核炸弹。特别是它可以携带20枚射程达到2500千米的AGM-86B巡航导弹在距离攻击目标2000千米的地方上开火,对敌方进行常规精确打击或战略核打击。有人曾开玩笑说,冷战中苏联是用庞大的地地战略导弹顶着美国人的腰眼,而美国则用B-52轰炸机时刻指着苏联人的脑袋。这个笑话形象地说明了苏联对B-52的忌惮,也正是这种忌惮让苏联人连续研制了多种具备高空高速性能的战斗机来对付B-52,甚至还专门组建了西方国家所没有的国土防空军来对抗B-52领衔的美国轰炸机部队。一种武器能得到敌对一方如此的待遇,也算是一种最有价值的肯定吧。
B-52轰炸机参加的第一场战争就是1966年的越南战争,它被改装成常规轰炸机,用来轰炸著名的“胡志明小道”。在8年时间里,它一共出击了13万架次,投下了超过250万吨的炸弹,占美军总投弹量的一半左右。按照美军司令威斯特摩兰的原话:“我们的火力就在B-52的弹舱内。”除了具体的杀伤效果,B-52对敌方士气的打击也是无可估量的。当成群的B-52呼啸而来,将整舱的炸弹连续地投下,密集的弹着点仿佛在大地上卷起了一张地毯,这也就是所谓“地毯式轰炸”的起源。在阿富汗的持久自由行动中,那些经历过“地毯”洗礼的塔利班士兵一提到B-52,就会激动得反复喊叫着“那个杀人的大盒子,那个杀人的大盒子”。B-52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它是强大而高效的空中武器平台,没有任何飞机能取代它的地位。
银色枪骑兵——B-1B战略轰炸机
性能数据
生产商:美国罗克韦尔公司
最大平飞速度:1300千米/时
最大航程:12000千米
最大载弹量:34000千克
武器系统:可携带AGM-86B巡航导弹及各种常规炸弹、核炸弹骑兵出世B-1B“枪骑兵”是美国空军在20世纪80年代装备的一种超音速战略轰炸机,它和B-52“同温层堡垒”、B-2“幽灵”同为美国战略空军的核心力量,它们共同组成了美国空中战略打击的“三驾马车”。作为世界上载弹量最大的轰炸机,B-1B的实战经历并不逊色于“传奇老兵”B-52和“高科技之王”B-2,它凭借自己超强的低空突防能力一直排在世界战略轰炸机前五名之列。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战略轰炸机部队成为美国军事力量的核心,驾驶战略轰炸机驰骋疆场成了美军飞行员最向往的事情。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战略导弹技术的发展,永远枕戈待旦的战略轰炸机开始受到众人的质疑。为了“少花钱,多办事”,美国空军改进了老式的B-52轰炸机,赋予了它战区外发射巡航导弹的能力,并秘密地开始了隐身轰炸机的研究计划。而处在这两者夹缝之中的B-1B既无强大的隐身性能,又不能携带远程巡航导弹,一下子变成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角色,险些被空军除名。可由于隐身轰炸机的研制过程太过漫长,美国军方觉得装备一种具有低空突防能力的战略轰炸机也是一件好事,这才让B-1B最终得以出世。
三件法宝
和以往的战略轰炸机相比,B-1B的3件法宝分别是超音速飞行能力、超低空的突破方式和美军第一的载弹量。为了让笨重的轰炸机能具备超音速飞行的能力,B-1B装备了4台普惠公司生产的F101发动机,它们负责为这位“骑兵”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持。此外,B-1B还采用了和F-14类似的可变后掠翼和翼身融合技术。当它起飞时,后掠翼向前偏转,帮助战机获得最大的升力;当它高速飞行时,后掠翼向后偏转,帮助战机减小阻力,提高飞行速度。通过这样的“双重努力”,B-1B的最大平飞速度达到了1810千米/时,这在轰炸机中是非常罕见的。
除了高速飞行外,B-1B还有一手低空突破的“绝活”。它能够在复杂地区以离地60米的超低空实现高速飞行,敌方的雷达很难在这样的高度发现它的踪迹。这种能力来自B-1B先进的地形跟踪雷达,它可以提前掌握前方2.5平方千米范围内的所有地形,既保证了飞行的安全,又节省了飞行员的精力。B-1B拥有3个机内武器舱和6个外挂点,最大载弹量达到了惊人的34吨,它一次可以携带84枚227千克的MK82航空炸弹或24枚JDMA联合攻击弹药,相当于美军在二战中使用的B-29轰炸机载弹量的3倍多。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B-1B表现得不温不火,远没有享受到“明星武器”应有的出镜率。然而就像一位驾驶B-1B的飞行员所说的:“B-1B不是一种具有优先开火权的武器,你很难在开战当天就见到它的身影,它的重要性会随着战争的进行逐渐地显示出来。”在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中,美国空军一共只出动了6架B-1B,却投下了占总投弹量20%的炸弹;在2001年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持久自由行动中,美军出动了8架B-1B就完成了总投弹任务的40%。到了伊拉克战争时,B-1B和JDMA联合攻击弹药更是成为对地打击的主角。通过这样一次次高效率的出击,B-1B证明了自己在未来的数十年内,仍是美国空军速度最快,低空突防能力最强的战略轰炸机。
神秘幽灵——B-2隐形轰炸机
性能数据(B-2A型)
生产商:美国诺思罗普公司
最大平飞速度:920千米/时
最大航程:9330千米~12200千米最大载弹量:22680千克武器系统:可携带16枚AGM-129巡航导弹或80枚227千克的MK82型炸弹、16枚JDMA联合攻击弹药幽灵现世它是一种颠覆了军用飞机传统外形设计的飞机,它是第一种拥有“全球到达”和“全球摧毁”能力的飞机。它出众的隐身能力让雷达无所适从,它高昂的价格让人叹为观止,它就是有史以来科技含量最高的远程轰炸机——B-2“幽灵”。
B-2的研制工作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此时的美苏正处在全面对抗之中,苏联战略火箭军的机动洲际导弹成为美国人挥之不去的噩梦。为了能突破苏联严密的防空网,摧毁那些直指美国的洲际导弹发射架,美国空军提出研制一种具备超强隐身性能的战略轰炸机,并将其命名为“ATB计划”。一番争夺之后,诺思罗普公司获得了研制合同。在接下来的数年中,军方对整个研究过程采取了异常严密的保密措施:职业军人对厂房进行24小时全程监控,所有关键岗位上的工人必须定期接受测谎仪的测试,所有管理人员和他们的直系亲属必须为美国籍,所有生产原材料都在夜间用卡车运抵,甚至连权限极大的美国国会也只有8名议员隐约知道计划的概况。在这样严格的保密措施之下,B-2彻底地与外界“绝缘”。直到1988年美国空军公开了一张B-2的手绘图,人们这才知道“幽灵”的存在。当年11月22日,“千呼万唤始出来”的B-2终于与公众见面,独特的外形和神秘的性能让它立刻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在此后的数年中,美国空军陆续接收了21架B-2,它们分别装备于美国空军作战司令部下辖的第53、第57、第509轰炸机大队。
隐身秘技
作为世界上唯一一种现役的隐身轰炸机,B-2最特殊的技能就是悄无声息的隐身能力。用美国人的话说,B-2不用像B-52那样在战区外发射巡航导弹,也不用像B-1B那样低空突防,攻击完毕后再高速逃离。它只是安静地抵达战区,再安静地离开。这并不是开玩笑,一架老式的B-52轰炸机的雷达截面为1000平方米,一架B-1B轰炸机为1平方米,而B-2的雷达截面只有0.1平方米,几乎和天空中的一只飞鸟相当。再配合上它超低的红外特征,B-2的攻击足以让地面的防空武器防不胜防。
B-2之所以能具有如此强大的隐身性能,主要得益于它的气动布局、发动机超低的红外特征和机表的吸波材料。B-2采取了超常规的飞翼式气动布局,即只有机翼和机身,没有传统的水平尾翼与垂直尾翼。它将所有的武器都收入到了机腹的武器弹仓中,整架飞机的外形变得光滑顺畅,如同一只展翅欲飞的蝙蝠,大大减小了雷达反射面积。B-2的4台通用F188型发动机的进气口和喷射口都被放到了机翼上方,地面的红外探测装置就无法捕捉到它的红外特征。B-2的机身上还被涂抹了一层特殊的材料,可以降低雷达波的反射和飞机的热辐射。正是在这些隐身技术的共同作用下,B-2变成了难以捕捉的“空中幽灵”。
除了隐身性能之外,B-2轰炸机12200千米的超远航程和22.6吨的超大载弹量也同样算得上出色。它能够使用美国空军所有现役的机载炸弹,标准的配弹模式包括80枚227千克的MK82常规炸弹或16枚激光制导的JDMA联合攻击弹药,甚至是16枚加装了核弹头的AGM-129巡航导弹。按照美军的计算,两架B-2轰炸机,4名机组人员就可以完成过去由16架战斗机、16架对地攻击机、4架电子干扰机和7架加油机的组合编队才能完成的轰炸任务。当然,高效的B-2也有一个大缺点,它的单机价格高达22亿美元,这样的价格足够一些国家装备一个联队的第三代战斗机了,大概也只有美国才养得起这样的“高技术武器”。
尽管B-2很早就装备了美国空军,但它一直没有参加过实战。这主要是因为B-2太过昂贵,美国军方担心它万一被击落,会让美国在损失金钱和面子的同时,还丢失绝密的隐形技术。然而到了1999年,B-2终于还是参加了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此后它又陆陆续续地参加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在成功摧毁目标的同时,从未被对方侦测到它的踪迹。
北极棕熊——图-95战略轰炸机
性能数据
设计者:苏联图列波夫飞机设计局
最大平飞速度:815千米/时
最大航程:14000千米
最大载弹量:25000千克
武器系统:可携带16枚AS-19巡航导弹,或其他常规炸弹、核导弹棕熊出没在冷战期间,苏联和美国都在大力发展陆基、海基和空基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力量。然而因为传统和技术的原因,苏联在战略轰炸机方面一直落后于美国。为了弥补这种“遗憾”,苏联军方在20世纪50年代要求图列波夫设计局研制一种航程超过8000千米,载弹量不低于11吨的战略轰炸机。经过数年的努力,编号为图-95的轰炸机在1954年研制成功,北约称之为“熊”式轰炸机。图-95的机身和美国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非常相似,以至于美国人称其为“山寨版的B-29”。其实图-95在技术上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比如它没有采用B-52那样的喷气发动机,而是装备了4台涡轮螺旋桨发动机,这样的设计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更加安全,也更加省油。此外,图-95还装备了轰炸机中少见的自卫武器——两门23毫米机炮。虽然性能优异,但图-95的乘坐舒适性却延续了苏制武器的传统,驾驶舱过于狭窄且噪声奇大。据说一位进入过图-95机舱的美国轰炸机飞行员就曾对苏联同行惊呼:“见鬼,你们怎么能在这么个地方待上20个小时?”
熊威犹在
凭借着14000千米的航程和接近音速的飞行速度,图-95在冷战的高峰时期给西方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特别是它可以携带5000万吨级的热核武器,然后再穿越北极攻击美国本土的所有重要城市,它所扮演的角色和美国人用来威慑苏联的B-52轰炸机出奇地相似。当时每周都会有一个双机编队的图-95从苏联本土起飞,然后经过格陵兰和冰岛,穿过北大西洋,再沿着美国东海岸的公海上空飞往古巴。每次美国空军都极为“配合”地派出F-15战斗机将其“礼送出境”,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冷战结束。2000年7月,俄罗斯空军的图-95再次进驻了西伯利亚的空军基地,再次向西方发出了“熊出没,请注意”的信号。接下来的几年中,图-95频繁地和西方国家的战斗机“亲密接触”。其中最微妙的一次是在2008年2月,一架图-95在美国“尼米兹”号航空母舰的上空3000米处盘旋,美国人紧急出动了4架F/A-18才驱赶走了窥探的“棕熊”。尽管已经服役超过了50年,图-95的战略威慑能力并没有随着岁月而减弱,它仍然是让人恐惧的致命武器。
奔腾的逆火——图-26战略轰炸机
性能数据
翼展:34.3米(全展开)
23.4 米(全后掠)
机长:39.6米
机高:10.18米
空重:52000千克
最大速度:2000千米/时
升限:15240米
最大航程:9000千米
武器系统:2门23毫米机炮
可携带2枚AS-4“厨房”导弹或者3枚AS-6导弹,以及其他核弹和常规炸弹图-26“逆火”轰炸机是由苏联图列波夫飞机设计局研制的一种中程轰炸机,它是苏联第一种航程较远的超音速轰炸机。作为苏联核打击力量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图-26轰炸机可以从苏联起飞攻击除葡萄牙和挪威以外的所有欧洲国家。如果经过空中加油,它还可以在从苏联北部机场直接攻击美国本土,然后再飞回国内。
图-26“逆火”轰炸机经过不断改进,先后发展了A、B、C三种型号。其中大量装备苏联海空军部队的是“逆火”B型,该型比A型翼展加大,性能也有所提高,只是拆除了空中加油设备。“逆火”的最新改进型“逆火”C型加装了推力更大的发动机,一般作战航程也从5100千米增加到6800千米,提高了30%。图-26轰炸机刚一出世就遇到了麻烦。在苏联和美国进行的战略武器裁军谈判中,美方认为图-26是战略轰炸机,应该予以裁减。而苏联则坚持认为图-26不过是老式轰炸机的改进型,除非美国人相应地削减“战斧”巡航导弹的数量,否则绝对不会减缓图-26的部署。最终苏联获得胜利,图-26被归入中程轰炸机的范围内。
袖珍轰炸机——“幻影”IV战略轰炸机性能数据翼展:11.85米机长:23.5米机高:5.65米空重:14500千克最大速度:960千米/时升限:20000米最大航程:3700千米武器系统:可携带16颗454千克炸弹或一颗5万吨TNT当量的核弹,最大载弹量6400千克“幻影”I V轰炸机是由法国达索公司研制的一种专门用于核打击任务的轰炸机。法国空军的“幻影”IV和海军的“可畏”导弹核潜艇、陆军的“普吕东”中程导弹一起构成了法国三位一体的核威慑力量,其中“幻影”IV更是承担了第一波的核打击任务。冷战结束后,“幻影”IV陆续退役,目前只有几架被改装成侦察机的“幻影”IV还在飞行。
“幻影”IV轰炸机可以说凝聚了当时法国航空业的精华,在此前法国从来没有生产过如此先进的武器。法国为了立足于国内和加快研制速度不得不在现有技术上进行改进,直接按“幻影”III战斗机放大来设计“幻影”IV轰炸机。尽管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出世的“幻影”IV还是达到了同期美苏先进轰炸机的水平,成为法国人心中永远的骄傲。在冷战时期,“幻影”IV轰炸机是作为遏止苏联地面进攻的重要武器存在的。由于当时北约在地面力量上处于劣势,一旦开战,苏联的坦克可能在一星期内就冲到法国里昂。按照法国国防部的计划,只要这种情况出现,“幻影”IV轰炸机会立刻起飞,经过一次空中加油后,直接向苏联的列宁格勒发起核攻击。幸运的是,这所有的一切都只存在于计划书中。
飞扬的海盗旗——图-160轰炸机
性能数据
设计者:苏联图列波夫飞机设计局
机长:54.1米
机高:13.1米
翼展:55.7米(全展开)
最大平飞速度:2370千米/时
最大航程:12300千米
最大载弹量:40000千克
图-160“海盗旗”是苏联空军在20世纪80年代装备的一种远程战略轰炸机,它和图-95“熊”式轰炸机并称为苏联空军的“绝代双骄”。作为世界上自重最大,飞行速度最快的轰炸机,图-160有几个经典的绰号。苏联飞行员因为它曲线优美,机体外又涂抹有一层白色的涂装,昵称它为“白天鹅”。因为它的气动布局酷似美国的B-1B轰炸机,所以西方的武器评论家尖刻地称它为“红色B-1B”。北约因为它所带来的巨大威胁,嫉恨地称它为“BlackJack”,这个名字指的可不是西方人常玩的21点,而是指那位传奇海盗杰克船长,所以中国人将其翻译成了现在的“海盗旗”。
图-160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轰炸机,除了翼展略小于B-52外,它54.1米的机长和13.1米的机高都创下了当今的世界纪录。同时图-160的载弹量和最大起飞重量分别达到了40吨和275吨,这都是轰炸机中NO。1的性能指标。更令人惊奇的是,体积如此庞大的图-160在平飞时的最大飞行速度居然达到了2370千米/时,这比一些第三代战斗机的速度都快。试想一下,一架航程比B-1B大45%,载弹量多17%的轰炸机居然飞得比战斗机还快,也就难怪美国人将图-160和“白杨”地地导弹、“台风”核潜艇列为“三大可以威胁美国的战略武器”。
对于驾驶图-9 5的飞行员来说,图-160上的生活简直就是天堂一般,因为飞机上设了一个专门的乘员休息区,飞行员有了一个可以方便的马桶和一个可以加热食物的厨房,这就解决了飞行员执行长时间任务时最头疼的两大问题。苏联解体前,苏联空军一共装备了19架图-160,它们都隶属于驻扎在乌克兰的第184轰炸机旅。苏联解体后,这些“白天鹅”成了乌克兰空军的“镇山之宝”。后来为了偿还对俄罗斯的债务,乌克兰将其中的8架交还给了俄罗斯空军,这也让西方媒体惊呼“海盗旗再次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