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63900000011

第11章 自然村和连队

一 自然村

火石泉镇所属已定名的有13个自然村,均用汉语新命名。1984年,各自然村在地名普查命名前和命名后,人们一般称驻地单位名称,几乎不叫驻地地名。

(一)北头堡

一连原在现址以南与二堡乡五大队相邻,后来般迁新驻地,该地原无地名,属拱拜尔万地区范围,在1976年地名调查时,因地址在头堡以北,距头堡火车站较近,故命名为北头堡。

(二)冰草滩

二连是1962年创建的连队,当时的地名叫冰草滩,但无人叫过,一直称单位名称,1983年地名普查时仍使用“冰草滩”为该地地名。此地名是根据该地区地形为冲积扇台地,而且有一种生长较多的植物——冰草而得名。

(三)红柳滩

三连是团场创建最早的农业连队之一,于1953年在该地区开荒造田,屯垦创业。红柳滩是根据当时该地区生长的红柳多而得名。以后,九连、机耕二队创建后,驻地也在红柳滩。

(四)桑树泉

四连于1953年在该地屯垦,当时地名称为桑树泉,是根据当地有桑树和有一眼泉水而取名。

(五)小鱼池

五连是由建场初期的运输队、养畜队演变而来。该地原地名无人叫过,1983年,地名普查时根据当地有一口20亩的鱼池为特征取名小鱼池。酒花连1982年创建于此地,以后酒花连编制撤消并入五连,居民多向南搬迁300米。

(六)甘草湖

六连驻地,原无人居住,1953年,在该地开荒建连时并无地名,一直称单位名称。1976年地名调查时,以该地甘草生长较多且旺盛,像一片湖,故取名为甘草湖。

(七)桃树园

八连是由原一队、园艺队演变而来。该地名是根据当地长有桃树这一特征而取名为桃树园。1999年取消八连编制,将原八连并入十连,称十连,但居民仍住该地。2002年1月,又将十连改称八连,两地居民仍各住原地。

(八)高堡

十连是由原副业队、水利队演变而来。1976年,副业队由高烟筒搬迁到此地,改为水利队。1992年12月,水利队改称十连,1999年八连并入十连,仍称十连。因该地位于场部以西一条比较高的戈壁梁上,故而取名称为高堡。

(九)高烟筒(废村)

1959年,副业队在此挖硝、挖碱,以前地方上在此建有一座烧碱的高烟筒,后来人们就一直称此地名为高烟筒。1976年,副业队迁至高堡改称水利队后,高烟筒住有水利队少量放牧人员。后来,这些放牧人员回高堡后,就再无人居住。

(十)高沙包

1967年10月,十二连的前身哈管处工程大队二队调到红星二场驻场部,不久迁至果树园,一年后与四连驻地互换。该地原无地名,于1976年地名调查时,根据该地地形为隆起的圆形大沙包而取名为高沙包。1975年在该地建有变电所一座。

(十一)果树园

水管所驻地,这里原无地名,1953年红星二渠建成放水后,农五师红星二渠水管所进驻该地,后红星二渠交红星二场接管,在此地成立农业试验站,地名就称驻地单位名称,为试验站。1977年试验站改为水管所。该地是1976年地名调查时,根据当地的特产苹果而取名为果树园。

(十二)北戈壁

园艺三连的前身是园林队,该队驻地原无人居住,也无地名,是一片戈壁滩,1960年开垦此地后,因该地地处场区以北的戈壁,故一直称为北戈壁。2000年园林队更名为园艺三连。

(十三)小苇湖(废村)

原十连驻地,在场部(七连)以南3公里。1983年在此组建十连连队,因当地地势较低,是一片沼泽地,生长着茂盛的芦苇,根据这一特征,故该地取名为小苇湖。1986年后,十连并入七连,该地无人居住。

二 农业连队

截至2001年,全场共有农业连队16个。

(一)一连

一连位于场部西北9公里,驻地北头堡,北与二堡镇七村交界,西南与五村毗邻。

一连创建于1960年3月。虽然部队在屯戍初期的编制有一连(一队),但奉上级命令,多次因调整建制被调走。1956年3月5日,原在团部从事机关营房基建工作的十三团一连,因调整建制,调到吐鲁番艾丁湖新组建的十四团参加开荒造田。1957年2月,农场机构整编,在桃树园(现十连)成立一队。1959年8月3日,红星二农场一队又被调往军马场。1960年3月,农场成立一、二、五队,组成作业站(营级单位),站长陈国文,副站长廖光烈,副政治指导员刘俊明。1960年7月,作业站撤点,作业站一队调到二堡乡五大队旁现一连连址西南,改称五队,连长刘海棠,政治指导员田文祥,职工100人左右,从事开荒造田。1966年10月16日改称二连。1986年1月,农场将原二连改为一连,此后,一连番号未更改。

2001年,全连职工86人,其中大田承包工人73人;连队管理人员6人,其他人员7人,大田承包职工中有临时工23人。年末耕地面积(含家庭农场小片地)3891亩。2001年种植棉花3626亩,小麦265亩。当年产皮棉392.988吨,单产108.38公斤,粮食102.62吨,单产387.2公斤。年末牲畜存栏1182头(只),其中猪52头,大牲畜(驴、牛)30头,羊1100只,家禽615只。全年肉类总产量12吨,禽蛋总产量1.3吨,羊毛总产量1200公斤。水果总产量9吨。全连个体户拥有大小拖拉机8台。

2001年,全连实现总产值3619873.88元,法定利润742000元,盈利额791018.78元,完成净利润454550.77元。上缴费用(管理费、财务费)340981.88元。在岗职工工资总额709261.83元,职工人均收入8247.23元。

(二)二连

二连驻地冰草滩,位于场部西北,直线距离8公里,与二堡镇八村接壤。

二连的前身是基建队,成立于1961年10月,地点在果树园(试验站),队长王殿臣,指导员李宝山(人员由各连队抽调组成)。基建队组建初期,职工仍住在果树园,并在现二连连部西南挖地窝子,一边挖好一边住进去。1962年开始在西一支渠地区开荒治碱。1970年12月28日,基建队改为八连。1986年1月,原八连更名为二连。

2001年末,二连总人口380人,从业人数129人,在册职工89人。

2001年末,全连可耕地面积(播种)5239亩,其中小片地为808亩。棉花播种面积4868亩,产皮棉519.23吨,其中全民面积4320亩,产皮棉471.613吨,单产皮棉109.17公斤。年末畜禽存栏数828头(只),其中猪10头,大牲畜15头(含1头奶牛),羊403只,家禽400只。拥有小型拖拉机1台,载重汽车1辆。

2001年,全连农业总产值4626329元(按现行价计算。如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则为2841711元),销售收入4206109元,利润总额659705元。在岗职工工资665495.01元,职工人均收入7477.47元,全队人均收入1751.30元。

(三)三连

三连驻地红柳滩,位于场部西北部,直线距离6.5公里,北与二堡镇七村交界,西与二连交界,东接机二队、九连。

三连创建于1953年,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军十六师四十七团三连。1953年3月,红星二渠竣工后,三连首先在东一斗、二斗、四斗开荒造田,190余人拉开了红星二场军垦第一犁。当年种植水稻、高粱、小麦、玉米等作物。三连创建近50年,连队名称从未更改,驻地从未搬迁。

三连一直是个红旗单位,就像红星二场的缩影,50年来,三连赢得了许多全国、自治区、兵团、师(局)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年年都是农场的先进单位。三连也是人才辈出的地方,先后涌现出一大批团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科技人才、劳模和先进人物。1962年,红星二场三队被评为兵团五好标兵连队,方孟金班、王兰亭班均被评为兵团“一级小麦丰产班组”。1963年,三连薛兴玉获兵团二级劳模称号,并于1964年、1965年、1978年三次进京受到中央领导人的接见。1963年,三连再次评为兵团“五好连队”。

2001年末,三连总户数230户,总人口643人,职工112人,离休6人,退休职工64人。耕地面积5400亩(全社会),其中全民耕地面积4805亩,种植棉花4640亩,皮棉单产115公斤,总产554553公斤;种植小麦65亩,单产392.4公斤;种植油料等100亩。总产值5060000元,盈利额1380713.21元,上缴费用380000元,上缴利润1002000元,人均收入1246元,职工人均收入7743.37元。

(四)四连

四连驻地桑树泉,位于场部以北5公里,兰新铁路以南1.5公里,西与三连、九连相接,东与十二连隔路相邻。

四连创建于1953年,由四十七团机炮连、五连演变而来,1954年秋迁至高沙包(十二连)处,地点在四连东三斗高包处,住地窝子,当时称作五连。1955年原四连调走后,1956年2月17日,五连改为四连。1972年,四连迁到现驻地桑树泉。

四连先后涌现出了十六师劳动模范寇振海,兵团先进生产者(1975年)、全国“三八”红旗手(1978)王志勤等劳模先进人物。

2001年末,四连总户数155户,总人口474人,职工数78人,离退休职工84人。耕地面积3224亩,其中种植棉花3096亩,皮棉单产108公斤,总产354479公斤。总产值3180836.94元,盈利额326407.61元。人均收入1322.16元,职工人均收入8826.85元。畜肉、禽蛋、羊毛产量分别为1100公斤、680公斤、780公斤。桑树泉(四连)居民点面积88.2亩,居民饮用自来水。居民拥有移动电话5部,程控电话71部,拥有摩托车30辆,大小拖拉机10台套,客货车3辆。

(五)五连

五连驻地小鱼池,位于场部以北1.2公里。

五连的前身是十六师四十七团养畜队,1955年运输队撤消成立养畜队,运输队部分人员并入养畜队,地点在现粮棉加工厂办公室处,主要养猪、奶牛、羊、马等,1956年迁至小鱼池(现脱水厂以北),1971年养畜队更名为五连。

五连先后涌现出了兵团一级劳模杨万余(1957),兵团“十二面红旗标兵”(1960)、兵团二级劳模王焕兰(1960)、自治区“三八”红旗手高桂英等一批先进人物。五连居民点2000年被兵团、哈管局授予“安全文明小区”称号,五连还被兵团命名为“小康连队”。

2001年底,五连总人口359人,职工人数72人,农业一线承包职工59人,离退休人员103人。耕地面积2814亩,其中全民大田面积2564亩,家庭农场250亩;全连播种面积2517亩,大田棉花播种面积2279亩,家庭农场种植棉花238亩、葡萄12亩。皮棉单产128.9公斤,总产293656.4公斤。实现农业总产值3129000元(不含家庭农场),完成利润总额363847.23元,超缴利润74847.23元,职工人均收入10904.89元,全年人均工资14045.20元。果园面积47.2亩,水果产量18.5吨。年末畜禽存栏数:大牲畜19头,其中奶牛10头,年产奶45000公斤,羊465只,家禽2400只,拥有各种拖拉机14台套,载重汽车1辆。

(六)六连

六连驻地甘草湖,位于场部以东,直线距离5.4公里,东接火箭农场,北临哈密市园林场。

六连的前身是四十七团二连,1953年在五连东十一斗至东十四斗(鸡鸭场)开荒造田,1954年,二连迁至东二支渠,后又迁至东三支渠,1955年迁至甘草湖,与原六连相邻。1956年3月,原六连调走,只留下一个班20人,并入二连。1959年6月,二连(队)改名为六连,以后六连名称和驻地均未改变。

六连职工陈创华和杜玉坦因开发家庭农场成果突出,分别于1989年、1997年荣获兵团“屯垦戍边劳动奖章”;范新宝于1996年荣获“红星劳动奖章”。2001年,六连总人口340人,其中职工53人,离退休人员48人,农业承包人数58人,干部6人。耕地面积3094亩(不含家农),种植棉花3094亩,总产430100公斤,单产139.01公斤。总产值3546000元,盈利额390000元,上缴费用267000元,上缴利润390000元,全队人均收入985.78元,职工人均收入7225.03元。

(七)七连

七连位于场部以南与场部同驻火石泉镇,处于配水渠地区,地势相对较低,海拔761米。

七连的前身是二队,创建于1960年3月,地点在北戈壁原公路以北,称为农业二队,是1960年3月第一作业站成立时创建的3个连队之一。当时二队干部职工148人,政治指导员徐大香,副队长赵明绪、吕小典;主要任务是挖支渠、打斗渠,开荒造田;住地窝子、帐篷。开荒面积1200亩,当年播种棉花108亩,糜子190余亩。到7月份,因作物生长情况不好(碱害、缺水),颗粒无收,7月底二队又从北戈壁搬往养畜队(小鱼池、现五连),主要任务是打砖坯、建窑烧砖,建“现代化猪场”。8月至9月底,砖坯打了12万多块,窑也建好了,天气也变了,10月1日早上霜冻将一部分砖坯冻坏,建猪场的计划流产。1960年10月22日,二队从养畜队搬至配水渠开荒造田,干部仍是原班子,职工100余人。1961年主要任务是挖排碱沟、打斗渠、平地、治碱、管理苜蓿。经过40余年的发展,七连成为农场屯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977年5月,七连李宗才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团委授予“学雷锋先进个人”称号。1993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授予李万和“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9~2000年,哈管局计生委授予七连“合格连队”称号,兵团计划生育协会授予七连“合格协会”称号。2001年,七连获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集体称号。七连多次被哈管局、农场评为先进单位,有多人次获局、场荣誉称号。七连也是个出人才的地方,涌现出张德松之子张卫国、陈子红之子陈美、陈拉等一批高科技人才。

2001年,七连总户数160户,总人口495人,职工93人(其中干部7人,勤杂4人),离退休人员85人。拥有国土面积4111.65亩,农田保护区面积4032.6亩。棉花种植面积3614亩(大田面积3439亩),皮棉单产120.7公斤(大田114.36公斤),总产436196.9公斤。总产值4140702.73元(现行价),利润总额583281.48元,法定利润491000元。全连人均收入1833.89元,职工人均收入9555.53元。年末畜禽存栏头(只)数:牛13头(奶牛2头)、猪25头、羊430只,家禽1100只;主要畜产品产量:肉类4.28吨、牛奶2.7吨、羊毛430公斤、禽蛋5300公斤。居民点占地面积34981平方米,房屋553间共15020.48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30.34平方米。七连庭院经济在全场较突出,有19户拥有21座蔬菜温室大棚,面积为48亩。

(八)九连

九连位于场部西北,直线距离6.5公里,驻地红柳滩,与三连、机二队、四连相邻。

九连是由原生产队创建的。1962年,有五六十人从巴里坤焦炭厂调到二场红柳滩开荒造田,并成立生产队。该队治理出的碱地由三连种植,后来开垦的耕地又交机耕队妇女排耕种。1967年生产队调往天山修五道沟水库,水库定向爆破失败下马后回原驻地。1976年生产队改名基建队,主要任务仍是开荒造田,垦出的荒地由机耕队耕种。1986年,基建队改为第二联户农场,以农业生产为主。1990年第二联户农场又更名为九连,直至2002年1月撤消九连建制,将原九连并入三连。2001年末,九连总人口206人,职工45人,耕地面积1520亩,全部种植棉花,皮棉单产120.2公斤,总产182644.7公斤。总产值1618934.02元,利润179499.65元,法定利润154000元,超缴利润25499.65元。全连人均收入1588.07元,职工人均收入7269.81元。

(九)十连

十连位于场部以西2.5~5公里,驻地高堡、桃树园。

十连是原副业队、一队演变而来的。1957年农场有一个班在桃树园地区开荒造田,利用三连排碱沟流下来的水治碱,当时人员只有18人,主要是年老体弱人员,先后归三连、养畜队管辖。1965年果树园(试验站)成立一队,1966年迁至桃树园,一队改为一连,1986年一连更名为第一联户农场,1990年第一联户农场改称八连,1999年取消八连编制,将原八连并入十连,称十连,仍有居民住桃树园。

1959年,成立副业队,在高烟筒(场部西南4公里)挖芒硝、土碱,1976年副业队迁至高堡改称水利队,主要担负打井、自制涵管等水利建设任务,还养有骆驼(73峰)等牲畜,高烟筒留有少数放牧人员,后无人居住。1992年12月15日,水利队改名为十连,从事水利建设和农业生产,1999年八连并入十连,至2002年1月,十连又改名为八连。

2001年末,十连总人口344人,职工77人,离休4人,退休职工46人。耕地面积3048亩,其中大田面积(全民)2548亩,家庭农场260亩,小片地240亩,实播面积2144.46亩,均种植棉花,皮棉总产224吨,单产104.46公斤。实现社会总产值1990000元。

(十)十一连

十一连位于场部中心,办公地点原场机关办公室,驻地火石泉镇。

十一连是由原副业队、化工连(厂)演变而来的。1959年,在高烟筒成立副业队,主要从事挖芒硝、挖土碱,在场部磨面、加工粮油,后分开成立化工一连、化工二连、化工三连,6月,又分别改为工业一队、工业二队、工业三队,由工业大队管辖,并成立化工厂。1961年,合并成立工业队,副业队分离出来主要磨面榨油。1964年,副业队(磨面)合并归机耕队管理,工业队改称副业队。1966年,副业队改名为九连,地点仍在高烟筒,主要任务是挖硝。1970年,演出队在现七连开办的化工连建制撤销合并给九连。同时,撤销高烟筒化工连(厂)建制,抽调部分人员搬到场部新建九连,其地点在现场部职教中心以东大仓库处,主要生产硫化碱。1981年,新建硫化碱大炉一座。1983年8月,九连改为化工连。1986年1月,改为化工厂。1995年化工厂更名为碱厂,习惯上仍称化工厂。一年后因种种原因停产。职工逐渐转产,支援农业生产或支援工业企业加工生产。1997年部分职工在碱厂地区开荒治碱,逐步发展农业生产。1999年,组建十一连,将化工厂(碱厂)原农业开发部分的人员分离划入十一连。至2002年1月,十一连建制撤销并入七连。

2001年末,十一连总人口374人,从业人员70人,职工人数64人,其中32人分别承包土地治碱和种植棉花;离休5人,退休101人。耕地面积835亩,播种棉花189亩,实现总产值128536.76元,利润-146222.14元。职工收入来源主要靠支援工农业生产的劳动报酬。

(十一)十二连

十二连驻地高沙包,位于场部以北3.5公里。

十二连是由哈管处工程大队二队演变而来。1967年10月,哈管处工程大队二队调到红星二场编为十二连,驻场部;11月迁至果树园(试验站),从事房屋建筑工作。1968年10月,迁至高沙包,与四连驻地互换,四连迁至果树园。为减轻十二连女职工劳动强度,农场从四连划分3个条田给十二连女职工种地。1984年,十二连改名工程队,仍从事房屋建筑、水利建筑(修桥、铺渠)、农业生产。1997年,十二连分成2个建制单位,原十二连工程建筑部分人员分离出来,成立工程队(后更名为建安五分公司),剩余农业生产部分仍称为十二连。至2002年1月,十二连建制撤销,并入五连。

2001年末,十二连总人口202人,职工46人,从业人员70人,退休人员26人。耕地面积1512亩,其中播种棉花1447亩,皮棉总产161.9吨,皮棉单产111.89公斤。总产值1243513.39元,利润总额76225.3元,法定利润6.4万元,超缴12225.2元,全连人均收入3099元,职工人均收入6340.17元。

(十二)园林场(林业工作站)

园林场于2000年9月24日组建,办公地点在场部以东3公里、原碱厂办公楼内。下辖园艺一连、园艺二连、园艺三连、青年民兵连。

园林场由林管站演变而来。1984年,农场成立林管站,在场部机关仿苏式的办公室办公,主要负责红星二场的林木培育、定植、管理、采伐等事项。为加强对园林工作的领导,加快林园发展,1991年,场林管站改为林业工作站。2000年组建园林场,林业工作站并入园林场,由园林场履行其职能。办公地点由场部搬迁至原碱厂办公楼。2001年,红星二场成立青年民兵连,为非独立核算单位,主要工作是管理幼龄葡萄,属园林场管辖,与园林场在碱厂办公楼内合署办公。

2001年末,园林场总人口116人(不含下属园艺连队人口),职工92人。葡萄定植面积4500.9亩,其中已挂果葡萄面积1536.5亩,总产商品果鲜葡萄1570余吨。实现利润477570.88元。全场人均收入2120元,职工人均收入8360元。

2002年1月25日,农场撤销园林场,恢复林业工作站,由林业工作站履行其职能,并将青年民兵连合并到园艺二连,将原水管所的果园及农田人员分离出来并入园艺三连。2月21日,农场组建园艺四连,将园艺二连成龄葡萄、部分幼龄葡萄及五连部分条田划拨给园艺四连。林业工作站下辖园艺一、二、三、四连。

(十三)园艺一连

园艺一连位于场部东南,直线距离9.4公里,路程13公里,创建于1996年3月。

1996年1月20日,农场成立开荒指挥部,组织两个专业开荒队负责六连地区和碱厂地区的土地开发。六连以南地区的开发区称第一开发区,碱厂东南的开发区称第二开发区。1996年3月,第一开发区动工,办公场所设在开发点,只有6间砖木结构平房,职工住地窝子,主要从事开荒造田,治碱。1999年1月,第一开发区更名为园艺一连,属园林场管辖。

2001年末,园艺一连总户数79户,总人口291人,其中职工85人,家属78人。连队土地已开垦耕地定植面积1650.5亩,治碱面积2000亩。植树造林面积580亩,居民占地面积60亩,砖混结构房屋30幢共4320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14.8平方米。职工收入主要来自套种棉花、西瓜等作物收入和幼林扶管工资,年末人均收入3907元,职工人均收13376元。

(十四)园艺二连

园艺二连创建于1998年6月,当时称为第二开发区,办公及居民点设在开发点的地窝子里。1999年1月,第二开发区改为园艺二连,并将原五连园艺部分人员分离划归园艺二连。

2001年,园艺二连居民点北迁到火箭农场至红星二场主干道南侧。

2001年底,园艺二连总人口648人,职工243人,葡萄面积2853.9亩,其中挂果面积555.4亩;开荒上水治碱面积3700亩,竣工867.8亩。2001年总产值2616300元(葡萄2500400元,棉花115800元),完成利润465800元,职工人均收入8983.28元。

(十五)园艺三连

园艺三连位于场部西北10公里(直线距离),驻地北戈壁,处于兰新铁路和312国道之间、红星二渠总干渠下游以东。

园艺三连创建于1960年3月,在头堡以东2公里,兰新铁路以北100米处。当时称为北戈壁,属试验站管辖,只有一个班15人左右,从事开荒造田,当时只有160亩耕地,主要种植高粱、西瓜等。1972年盐队部分人员到北戈壁建房、开荒。1973年开始种植果树。1977年与盐队分离,成立园林队,约有600亩耕地。1999年1月,园林队更名为园艺三连。

2001年底,园艺三连总人口156人,职工57人,园林总面积834.5亩,其中葡萄450.6亩,红枣227亩,梨园156.9亩。当年实现总产值929692.79元,利润91795.68元,全连人均收入4106.99元,职工人均收入11240.19元。

(十六)青年民兵连

2001年3月6日,农场面向社会招聘35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以大中专生为主)的60余人组建青年民兵连,聘任刘东林为连长,白贵福任政治指导员、党支部书记,邹奎任副连长,另选聘1名政工员。将园艺二连中北二斗幼龄葡萄地300亩划给青年民兵连集体管理,全体人员按月发固定工资,经济核算挂靠到园林场,并与园林场一同在原化工厂办公楼内合署办公。2002年1月25日,农场将青年民兵连建制撤销,合并到园艺二连。

同类推荐
  • 3分钟读懂一个经济学常识

    3分钟读懂一个经济学常识

    以浅显的语言普及经济学常识,以轻松的笔墨回答经济学问题,是本书的编写宗旨。本书将经济学划分为商品、市场、金融、消费、投资、职场、民生、三农以及世界经济,分门别类总结归纳了生活中各个方面遇到的经济学常识及规律。在本书中每篇内容之后,还附着一个经济学小常识。这些小常识基本囊括了经济学中常见的规律、定理、定律、效应、法则等。每天读一篇内容,每天读一个小常识,能帮助广大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并应用经济学。其实,经济学并不像远远挂在天边的星辰,可望而不可即;经济学也并不是复杂的理论,高深的原理以及抽象的数学符号。在本书里,经济学仅仅是和我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不可分离的、妙趣横生的事实。
  • 谁撬动了银川经济

    谁撬动了银川经济

    九尺之台,起于垒土,任何一段辉煌的背后,都有血汗、泪水、艰辛和失败。《谁撬动了银川经济》是一部着眼经济、落笔人生、弘扬创业、宣传励志的书籍,它可以见证企业家们从一个专业的经济工作者向宣传思想工作者转变的心路转折,但更为重要的,是它同时“撬动”了企业家们对宣传思想工作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初衷和工作理念。
  • 产业集群与西部农村城镇化

    产业集群与西部农村城镇化

    推进,其目的在于缩小城乡差距,使农民、农村分享中国现代化的成果,而积极推进农村工业化、现代化和城镇化,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必经之路。
  • 商人活用孙子兵法

    商人活用孙子兵法

    本书将古代智慧与现代商业经营紧密结合,以全新的解读方式,通过精辟的活用解析与经典的经营案例,多层次、多角度阐述了现代商战的策略与技巧,堪称商界有识之士赢得商战竞争的智慧之源。
  • 美元大势

    美元大势

    金融危机后,美国的救助计划点燃了美国债务的火药桶,高通胀、隐性债务……美国正朝着另一个经济危机——高通胀和美元贬值前进!《美元大势》揭开了美国政府过失的面纱,告诉读者美国经济现在究竟处于什么境地:联邦债务正呈复利增长,而比官方债务的数字还要大得多的隐性债务,让事态发展变得更加棘手。
热门推荐
  • 星暴传奇

    星暴传奇

    即使在未来科技发达的世界中,也还存有很多未知的事物,一个神秘男人曾经到达了一个未知的神秘区域,这个区域财产富饶,黄金遍地,宝石成河,但是去过这个地方的人都没回来过.直到有一天.......
  • 泛红

    泛红

    他这个男人,帅气,多金,但是没谈过恋爱。我这个女人,平凡,没钱,也是没谈过恋爱。喂,苏先生,你不表白吗?嗯,李姑娘,爱我吧!
  • 很想说句ILOVEYOU

    很想说句ILOVEYOU

    她只想平平淡淡的就这样过完学校生活,无奈,她是校园里有名的才女。一次意外,遇上了学霸,也让她付出来血的代价;一次偶遇,好喽,直接被人叫花痴。从此以后,她总是无条件的“偶遇”这位学霸大人:晨跑遇见他,去食堂吃饭遇见他,就连去个图书馆都还能遇见他!直到她真的喜欢上了他,想要告诉他时,却亲眼见到他在操场上宠溺的抱着另一个人。“毫无预兆的想你,是我不可告人的秘密。”——赵默默“你是我独一无二的风景。”——李安晟
  • 妃扬跋扈:天价妖妻

    妃扬跋扈:天价妖妻

    早有传言“妖瞳现世,天下皆乱”。和亲,将错位的爱恋,变得更加难堪。梦醒时分,换来的不止是一碗红花,还有锥心刺骨的背叛。是谁,为她印证了“天下皆乱”的传言?却不知,倾尽天下,乱世繁华的背后,不止是无尽的哀歌。这场爱恨情仇,究竟是错的太多,还是爱的太晚?一朝穿越,妖孽重生,血眸再现。他说:以天之价,换你怀中挚爱,你可会将她让与我?他说:若你能放下她,本王将天下拱手相让又何妨?且看,飞扬跋扈的妖女,如何演绎不同的人生……
  • 霸道王爷:独宠废材医妃

    霸道王爷:独宠废材医妃

    饕餮纵横,玄阶修行。这个魔幻的大陆笼罩一层神秘的气息,一位自称天才的傻子为了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世界为她所令,虚空为她所控,这位倍受欺压的废材究竟如何逆天而行呢?拭目以待吧!
  • TFboys之爱的足迹

    TFboys之爱的足迹

    "这一生,我愿追随着你的足迹,陪着你一生一世,不离不弃.就像我们与粉丝们的约定一样,你若不离,我便不弃!"
  • 校草管家万万岁

    校草管家万万岁

    当11岁的夜樱雪遇见了13岁姬书洛,从此便踏上了被欺负被奴役的艰苦生涯。明明他是她的管家,为啥她被管得像个孙子?!夜樱雪始终百思不得其解。“姬书洛,我才是主人!你欺人太甚!”樱雪悲愤的控诉道。一旁的狗狗也汪汪汪叫着表示同意。某人轻轻一笑,无形的眼刀飞过来,一人一狗瞬间偃旗息鼓。“樱雪,那你来管我吧,期限是一辈子!”“才不要,你又不付工资。”夜樱雪嗤之以鼻。
  • 等你爱我,地老天荒

    等你爱我,地老天荒

    他们明明是青梅竹马,可那个小丫头为何不爱他?得知她玩了网游,他仍追随她的脚步。她却在那个世界里爱上别人,最后转身离开。可他还在,等她回头,等你爱我,是我的地老天荒。
  • 冷酷男友我回来了

    冷酷男友我回来了

    两年前,他冷酷的说,像你种又丑又平凡的的丑女,我只是跟你玩玩罢了,她伤心欲绝,两年后,她涅槃归来,只为复仇。。。。。。
  • 极致,倾城的霓裳

    极致,倾城的霓裳

    她是妖娆宫宫主,是不可一世的第一杀手,落入绝情宫宫主之手,她不甘,在梦中愤愤不平的说,寒泠晗,敢封印本宫,敢让本宫做女佣,做苦力,冲破封印后,本宫要扒了你的皮,抽了你的筋,喝了你的血!打打闹闹间,情根已然种下了。她用她的心脏救活了他,她濒临生死边缘,他却对她不管不顾,甚至嘲笑她。她九死一生,时隔两年,满怀期待的回来见他,看到的却是他和另一个女人的订婚典礼,听着他嘲笑的话语,心一点一点的碎掉。一切已了然,不过都是她自作多情罢了。她临死前对他的最后一句话:“寒泠晗,下辈子我不要再爱上你了。”终于他抱着她的尸首,痛苦悔恨恨涌上心头,他泪流成河,一切都是他自作自受,他不应该去报仇的,但后悔已经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