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55800000072

第72章 无精神的官场

——司马光评梁武帝任免萧宏(臣光曰79)

临川王萧宏是梁武帝萧衍的弟弟,兄弟中排行第六,萧衍称他老六,可见兄弟感情。

天监六年(506),梁朝进攻北魏,萧宏百万之众却兵溃洛口(安徽洛涧入淮处)。只身乘小船济江,夜至白石垒,呼喊要入城。临汝侯渊猷登城对他说:“百万之师,一朝鸟散,国之存亡,未可知也。恐奸人乘间为变,城不可夜开。”尽管萧衍没有治他败军之罪,但萧宏却深以此为耻,怨言常形于口。我想起了刘义康。

果不其然。“都下每有窃发”,都打着萧宏的旗号。有人想行刺萧衍,也让萧宏顶缸。萧衍泣谓萧宏说:“我的能力胜过你百倍,代齐建梁,犹恐不堪,你又能成何大事呢﹖我非不能做汉文帝(谓诛淮南厉王刘长也),念汝愚耳。”萧宏顿首称无之。

萧宏在后院修了一溜房子,平时都是铁将军把门,就是家人也搞不清楚里面到底藏了什么宝贝。秘探怀疑是私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密以闻”。萧衍不悦。过了几天,找个借口去萧宏家喝酒。半醉后,萧衍说要看看他的居住环境,起身径往后院走。萧宏立时脸公煞白,萧衍越发怀疑。待一一打开库房来看,却是成堆的钱。每百万钱聚为一堆,用黄榜作标志,千万钱为一库。总计三十余间,见钱三亿余万。尚有其他几间库房,储满布绢丝绵漆蜜等杂货,但见满库,不知有多少。

萧衍释疑为喜,哈哈大笑,说:“阿六,你真会做家。”于是继续喝酒至深夜,举烛而还。从此不再疑心萧宏。

天监十七年(518),萧宏坦护杀人的小舅子吴法寿,萧衍让他把人交出来,即日伏辜。萧宏因涉嫌窝藏罪犯,被有司弹劾。萧衍撤免了他的一切职务,但依然没有查办。

天监十七年(518)五月底,萧宏免官个把月后,重新得到起用,旋迁司徒。

司马光“臣光曰”第79篇说,萧宏为将则覆败三军,为臣则涉嫌谋反,萧衍免其死罪也就可以了。却又起用为三公,于兄弟之情来说,确是够情义,然置王法于何地呢?

王法旨在正纲纪,这不必细论了。萧衍一味姑息的结果,萧宏果真起了篡逆之心。萧宏与侄女永兴公主通奸,计划杀死梁武帝,立永兴公主为皇后。永兴公主是梁武帝的女儿,奇丑无比,又好淫。她丈夫气不过,告到老丈人那。萧衍用如意狠揍女儿,以致如意都打碎了。永兴公主自是越发对老爹没好感,巴不得萧衍早死,省得管她。然事情败露,永兴公主、萧宏先后惊惧而死。

梁武帝是自信太过,因而行政失之过宽。他认为有能力控制得了从北魏南奔的侯景,就如有能力节制萧宏一样。不想最后还真成了苻坚。候景起兵,梁武帝饿死台城。

或曰,司马光说“王者之法果安在哉”,笑话,古时会有王法吗?还不是以皇帝的意志为转移,他要怎样,谁还敢不怎么样。西汉的杜周曾说:“三尺(法)安在哉,前主所是疏为令,后主所是定为法。”这话是有理。但萧衍也说,“爱(萧)宏者兄弟私亲,免宏者王者正法。”

纵观几千年历史,有私情,但也有王法。王法是士大夫在朝廷上拼了死命也要力争的,所以有抬着棺材进谏。而但凡为人,私情岂能免?美国总统组阁,不也要任用亲信,他就能保证亲信都清如水?

杜周的话是特指一时的现象,并不能代表几千年的历史大势。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大势,当如钱穆所说:“国史进程,每于和平中得伸展,昧者不察,遂妄疑中国历来政制,惟有专制黑暗,不悟政制后面,别自有一种理性精神为之指导也。”

此一种理性精神,钱穆认为是“考试”与“铨选”,为维持中国历代政府纲纪之两大骨干。全国政事付之官吏,而官吏之选拔与任用,则一惟礼部之考试与吏部之铨选是问。此二者,皆有客观之法规,为公开的准绳,有皇帝(王室代表)所不能摇,宰相(政府首领)所不能动者。

司马光就无数次讲到“选贤与能”的重要性,直接关系王朝盛衰。这个大势不懂,徒然横生妄议,跳着脚来咒骂自己的历史,仿佛祖宗都死光了,他宁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这跟不讲理的泼妇有什么两样,而且相当无情无义。

钱先生在《国史大纲·引论》中接着说:“晚清革命派,以民权宪法为推翻满清政府之一种宣传,固有效矣。若遂认此为中国历史真相,谓自秦以来,中国惟有专制黑暗,若谓‘民无权,国无法’者已二千年之久,则显为不情不实之谈。民国以来,所谓民选代议之新制度,终以不切国情,一时未能切实推行。而历古相传‘考试’与‘铨选’之制度,为维持政府纪纲之两大骨干者,乃亦随专制黑暗之恶名而俱灭。于是一切官场之腐败混乱,胥乘而起,至今为厉。此不明国史真相,妄肆破坏,轻言改革所应食之恶果也。”

钱穆堪称近世史学第一大家,因为有史识,且有良知。

附:臣光曰79:宏为将则覆三军,为臣则涉大逆,高祖贷其死罪可矣。数旬之间,还为三公,于兄弟之恩诚厚矣,王者之法果安在哉。(《通鉴》卷148)

龙兴之地

——司马光评北魏孝明帝责难李崇(臣光曰80)

北魏初期,为防御柔然,拱卫京都平城(山西大同),在平城以北自西而东设置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个军事重镇,取代州郡。镇将全由鲜卑贵族担任,镇兵也多为鲜卑人。他们地位较高,不但仕途升迁不受影响,且还享有免除赋税的特权,所以即使高门大族也乐意守边。

但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政治重心南移,北方镇务逐渐松弛,六镇将士的地位随之下降。由此而引发了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

一是镇将不受重视,升职困难,而留在京师的族人却可以轻易得手上品清官。镇将镇兵心生不满,找各种借口逃离,无心守边。

二是北魏政府因此制定更为严厉的边兵政策,严禁镇民浮游在外,少年不得外出从师,长者不得外出游宦。于是仕途无望的他们,转而捞一把,贪污受贿成风,边民切齿。

梁武帝普通四年(523)二月,柔然因为连年旱灾也吃不上饭,求援于魏,未得满足,遂于四月入境剽掠。怀荒镇民本来就生活不易,再加上柔然的抢劫,生计越发艰难。不得己向镇将武卫将军于景请求赈济,却遭到拒绝,于是怒而杀死于景。不久,沃野镇民、匈奴人破六韩拔陵聚众反魏,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邻近诸镇纷起响应,史称“六镇起义”。

战前,尚书令李崇曾建议改镇为州,安抚民心。孝明帝不听。普通五年(524)五月,在与群臣研究形势的时候,孝明帝还李崇责备说:六镇边民作乱,全都是你那骚主意起的头,念你贵戚重望,不追究你的责任,带罪立功去吧。李崇说,我都七十多了,还是另选高明吧。不许。

李崇是北魏文成帝的小舅子,而文成帝是孝文帝的祖父,孝文帝是孝明帝的祖父。

司马光“臣光曰”第80篇说:如果北魏能按照李崇所建议的去做,定能消除祸乱于未发,制敌取胜于无形。魏孝明帝既不能采纳他的建议,祸乱产生之后,不但没有半点愧谢之言,反而归罪于李崇。如此不明智的君主,怎么可以与他谋事呢。《诗经》云:“听到美言则应该有所反应,闻诵诗书之声,则应如饮醇酒般陶醉,现在非但良言不用,反疑我为悖逆。”说的正是魏孝明帝其人了。

且不论李崇的建议是否真能“销祸于未萌,制胜于无形”,单就孝明帝的话来说,“寻(李)崇此表,开镇户非冀之心,致有今日之患。”实在昏头昏脑之甚,对大局全无了解。梁普通五年(524)七月,广阳王元深上书论六镇起义的原因,也谈到六镇的二大弊端,孝明帝却看都不看。以致一惯力主忠诚的司马光,都觉得这样的君王不值得辅佐。由此来看,不见得司马光就主张愚忠。

“君子有道则仕,无道则隐。”什么是道,什么是无道?《周易·系辞》讲,一阴一阳之谓道。朱熹解释说:“阴阳是气,不是道,所以为阴阳者乃道也”。政治之道是君明臣直,刑赏分明。魏明帝正言听不进去,或者说其智不足以支持他听懂话里的深远意义,就是无道。无道只能乱了朝纲。隐非君子之所欲也,于无道之世,有力无处使,也是没得办法。谭嗣同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他是死于新生。那么,所谓“隐”,则如“惊蜇”了。

要这么说,就一路看他坏下去吗?历史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正如日月寒暑,哪去找支点挠动地球呢?当坏的时候,就让他坏下去,于坏中方能孕育新生。这不能成为反对“君主制”的理由。有一种观点认为,恰是以道德自律而不是以制度来制约领导人,才出现这样的结果。问题是,希特勒也是民选,陈水扁也是民选。对正确的意见听不进去,古今中外,谁也没办法。

北魏最后还是接受了李崇的建议,梁普通五年(524)八月,决定改镇为州,诸州镇军籍,非有罪配隶者,皆免为民(北魏当时将流放犯和死囚发边充戍,称为“府户”)。同时,派黄门侍郎郦道元为大使,前往抚慰六镇。但为时已晚,当时乱局已成,郦道元未能成行——郦道元即是《水经注》的作者。

尽管后来也得暂时性的胜利。梁普通六年(525),与柔然合作,击败起义军,破六韩拔陵下落不明。北魏将被俘义军和六镇居民20万人分徙于冀、定、瀛三州(治今河北冀州、定州、河间)安置。但接下来的局面完全失控。梁普通六年(525)八月,柔玄镇民杜洛周在上谷起义,十月,荆郢诸蛮起义。普通七年(526)正月,五原降户鲜于修礼起义,怀朔镇将葛荣响应。

北魏被搞得焦头烂额,财政严重困难,竟然向国民透支未来六年的赋税,连乡下人进城赶集,每人都得按人头交一钱。于是而出现东、西魏,距六镇起义才十一年。

这里有个有趣的现象,可以做饭后的谈资。

孝文帝汉化政策,其进步意义不必细说,但他不该将北魏龙兴之地置于风雨之下。从这个角度说,守旧派的激烈反对,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六镇起义,就直接促成了北魏的土崩瓦解。

春秋之强秦在西北兴起,它首先也是占领了周朝龙兴的岐山之地。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占领了原周朝在陕西的领地,而后才一路向东。

而另一方面,史上的异族入主中原,也都成功地控制住发家的根据地,作为进退的根本。比如元朝,在朱元璋的攻势下,最后跑回老家塞外,给明朝造成了很大的危胁,直接促成朱棣迁都北京。清朝一直把关外掌握在手心里,不许胡乱开发,养得肥肥的。末帝溥仪就溜了回去,意图光复。但已不是那个时势了,日本人早他一步控制了那里。

附:臣光曰80:李崇之表,乃所以销祸于未萌,制胜于无形。魏肃宗既不能用,及乱生之后,曾无愧谢之言,乃更以为崇罪,彼不明之君,乌可与谋哉。诗云:“听言则对,诵言如醉,匪用其良,覆俾我悖。”其是之谓矣。(《通鉴》卷150)

同类推荐
  • 自创系统战历史

    自创系统战历史

    穿越成张角的儿子,难不成打算做反派?幸好还有自创武将系统在身,不过为什么我造一次武将系统就会爆五个历史人物啊!!!还限定我只能收五个历史人物啊。管他那么多了,来一个我杀一个,诸葛亮很厉害比的过空白组合吗?李元霸很强?十六娘让她看看什么叫力气,项羽很霸道?那是我义兄,左边一个管毅右边一个刚子,身前一个夏侯龙,背后一个祸魔,这天下是谁的就让我们来战一战吧!!!《新人写书更新不稳定,不喜欢求不喷》
  • 戎马丹心

    戎马丹心

    造物弄人,军人刘子坚在退伍途中遭遇车祸,救十人之后力竭而死。善恶有报,刘子坚重生于东汉末年延禧九年,从而开启了争霸之路。戎马丹心,好男儿生逢乱世当执三尺长剑,建立万世功勋。
  • 风烟传说

    风烟传说

    人生几番变幻,乱世又见风烟。茫茫人海,滚滚红尘,一人,一马,一剑,行于苍茫天地间。斩断仇恨的锁链,揭开尘封的历史,开启辉煌的篇章,书写不朽的传奇。
  • 0223读者报岁月

    0223读者报岁月

    城市记忆;档案解密;国家历史;军旅时光;年代;奇谈;人世百态;人物轶事;社会万象;新知奥秘;知青频道。
  • 夜帝

    夜帝

    夜国长安,不见东宁。少年白发,帝业如画。
热门推荐
  • 祁连英杰传

    祁连英杰传

    天地袅袅,日月耀耀。一情可长久,两心共相映。他用意念,通过重重磨难;他用行动,证明邪不胜正;他用痴心,赢得少女倾慕;他用执念,改变整个世界。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本书系统地研究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主要内容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清晰地勾画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线索;第二部分,全面论述了构成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基本框架的五大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发展;第三部分,系统分析了提高发展对外开放水平和处理好对内经济关系的一系列问题。
  • 四镇略迹

    四镇略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仙之主

    仙之主

    圈养万物是为神,屠戮苍生是为魔。成神?化魔?
  • 是否只是昨天

    是否只是昨天

    帅气的千千,高冷的千千。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会有怎样的火花呢?一起来看吧!
  • 星悦幽梦

    星悦幽梦

    魔界欲前往凡间偷取了七星珠,若魔界得到此珠子将引起一场腥风血雨。天帝派星兰和天悦前往凡间,务必在魔界之前夺回此珠。暗恋月族天悦多年的星族星兰,一起来到了凡间,展开了一段奇幻的旅程。
  • 翘课威龙

    翘课威龙

    兵王回归都市后的爆笑学习!一段关于翘课的故事!
  • 凤倾江山

    凤倾江山

    她是不受宠的将门少女,他是东阳国的“无能”皇子,当两人的面具除去,当是怎样的惊才绝艳?七年征战,换来的是怎样的结局?烟笼永安,永安城内,戏院里又吟唱着怎样的传奇?
  • 胡雪岩的成功密码

    胡雪岩的成功密码

    《胡雪岩成功密码》内容简介:胡雪岩以“仁”“义”二字作为经商的核心,深谙钱财的真正价值。他广交朋友,善于随机应变,精明而决不投机取巧,使其生意蒸蒸日上;他富而不忘本,怀着一颗仁厚之心,开办胡庆余堂,以图济世救人;他经商不忘忧国,协助左宗棠西征,维护了祖国领土的完整;在救亡图强的洋务运动中,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 风水葬天

    风水葬天

    天地鸿蒙,宇宙初开。诞生第一批神魔,以及三千圣灵......然,万古以来,人族从来不是天之骄子,从来不是食物链的最顶端,面对神族,魔族,以及大千万族。白夜,一名普通的人族,踩踏在鲜血之上,行走在尸体之旁,引领人族,最终站立在宇宙之巅。挡我道者,无论神、魔、人、妖、亦或是万族,唯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