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智慧比宝石的价值还高;也有的人说,智慧的价值胜于世上已开采的全部黄金。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能好好地利用就能够成就大事。智商的发挥对于分析纷繁复杂的事实,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毕矮是一位足智多谋的人。一天,他的一个在县衙中管事的朋友,请他到县衙门去一趟,原来是刚刚上任不久的黄知县的大印不翼而飞了。
知县怀疑是狱吏胡某偷的。此人生性贪财,常徇私枉法。为此知县对他进行过斥责,故而胡某对知县心怀不满,为了报复,胡某与掌印的人交了朋友,并趁此人外出之机,盗走了大印。
案发后,知县将贴心的部下叫来商议,都觉得很棘手,因为胡某没有留下任何证据。若是将他抓起来,他必定矢口否认;逼得过急,他就会把大印丢掉,那时也无法证明他有罪。这样不仅大印找不回来,而且丢印的责任还须知县承担,轻则罢官,重则定罪。但如果把胡某请来,好言相劝,胡某也不可能承认是自己所为。因为他深知知县执法严明,对作案人切齿痛恨。为此,知县和部下们绞尽脑汁,冥思苦想,但还是无计可施。最后,只好把号称智多星的毕矮请来帮忙。
毕矮听说黄知县是个清廉的官员,于是他满口答应全力帮忙。毕矮沉思片刻后,对愁眉不展的知县说道:“大人不必再担心了,依我之计,你明日起开始称病,三日内不见客,不升堂,不批文。三天后,我自有良策拿回县印。”知县听了满心欢喜,连连致谢。
第三天夜里,县衙突然起火,全城为之震动。知县令所有的衙役前来救火,一时间,锣鼓喧天,人声鼎沸,胡某也应召而来。他匆匆赶来后,知县马上把他叫来说:“救火者人多手杂,我将亲临指挥,你不必同去。现在本县将县印托付于你,望你妥为保管,若安然无恙,即是救火之功。”
说完,知县飞快离去。胡某情急之下也没有多想,顺手就把官印盒接了过来。这时他忽然发现,盒子没有上锁,顿时恍然大悟,原来中计了。他不禁脸上发麻,心中暗暗叫苦,一旦他把盒子交还知县,就得当众打开,如果里面的官印不见了,那县官就必然咬定是他偷走了。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胡某只得带印盒溜回家中,把他偷走的大印重新放进盒子里。大火在当夜被扑灭了。第二天,知县召集所有的衙役,要对他们奖赏,胡某也捧着官印忐忑不安地来了。知县当场打开了盒子,只见大印完好无损地放置在其中,知县一见暗暗佩服毕矮的高明,但表面上他却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也给了胡某一份赏钱。
毕矮的办法真是让人佩服,此计的关键在于明知对方的谬误,却不当面戳穿,而是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他尝一下自己的谬误带来的苦果,从而改误归正。
再看下面这个故事:
李靖在当岐州刺史的时候,有个人为了讨好皇帝,控告他有野心,要聚兵造反。唐高祖得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命令一个御史前去调查,并告诉御史:“如果李靖真的要阴谋造反,可以当场处死。”这个御史知道李靖奉公守法、体贴百姓,不可能图谋造反。说他要造反,肯定是诬告、陷害。可是,怎么才能把这件事弄个真假分明呢?
御史思前虑后,想出了个办法。他请求和那个控告人一块去办这个案子,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御史领了圣旨,和那个控告人一起,直奔岐州。走了几百里地,管行李的随从向御史报告,控告人原来写的状子丢了。御史大为恼火,用鞭子狠狠抽打那个随从。随从惊恐万状,只顾磕头求饶,很是凄惨。
看着随从那个可怜的样子,御史不忍心再打了,叹了口气,对那个控告人说:“李靖谋反事实很清楚,我们奉旨去查办,谁曾想到,随从把状子丢了,这是要掉脑袋的。我们俩办不成此事,也有和李靖勾结的嫌疑,会受到严厉的惩罚。”那个控告人一听,觉得有些不妙,问御史怎么办才好。
御史又摇头又叹气,表示事情非常棘手,踌躇了半天,说:“要想我们都不受连累,救随从一命,我看只有一个办法,你再重新写一张状子,权当没有丢,我们还是照常去查办。”那个控告人也觉得再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就重新写了一张状子,给了御史。
控告人哪里知道,这是御史和随从定的一计。状子并没有丢,它就在御史的衣袖里。避开控告人把原状子拿出来和重新写的状子一对照,发现内容很不相同。御史立即返回京城,向皇帝报告了这个情况。皇帝一时闹不清这里面有什么文章。御史说:“如果李靖造反真有其事,控告人不管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也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的状子应该是一致的,现在出入很大,有些甚至是牛头不对马嘴,说明是控告人凭空捏造的。”皇帝立即对控告人进行审讯。果然是控告人捏造事实,进行诬陷。皇帝把那个控告人判为诬告陷害罪,杀了。
罪犯被绳之以法,这也是公道所在,但是我们想想,在这个案子的破案过程中,聪明才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当今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如果没有智慧就会到处碰壁。我们只有随时注意给自己充电,提升自身智慧与价值,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