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44000000013

第13章 将相治国起义首领风云人物(2)

乃颜

乃颜(?~1287年)元朝蒙古宗王。成吉思汗幼弟铁木哥斡亦斤玄孙。成吉思汗分封子弟,斡赤斤所得分民独多(一说五千户,一说与其母合得一万户),其分地在蒙古最东境,以哈剌哈河(今哈尔哈河)流域为中心,并不断向哈剌温山(今大兴安岭)以东扩展,据有辽东大部分地区。乃颜祖父塔察儿曾以东道诸王之长率先拥戴忽必烈为汗,因而特受尊崇。乃颜继其父阿木鲁为斡赤斤分地之主。他信奉基督教。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西北诸王海都、笃哇进攻按台山,元朝以重兵防御西境。乃颜见有机可乘,自恃军队众多,封土广大,谋起兵应海都,对忽必烈进行东西夹击。忽必烈得到辽东道宣慰使关于乃颜“有异志,必反”的报告,即设立东京行省于辽阳,借以镇慑诸王,控制辽东。乃颜见立行省,不自安,二十四年四月,与哈撒儿(成吉思汗弟)后王势都儿、合赤温(成吉思汗弟)后裔胜纳哈儿、哈丹秃鲁干等结盟,举兵叛乱。他企图策动岭北诸军中部分诸王一同起事,遭到失败。但在辽东,乃颜军南逼潢河(今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流域,迫使元军退至豪州(治今辽宁彰武)、懿州(今辽宁阜新东北)以西。五月,忽必烈以玉昔帖木儿领蒙古军,李庭领汉军,从上都北进,亲征乃颜。六月,乃颜退至呼伦贝尔高原的不里古都伯塔哈(在哈尔哈河与诺木尔金河交汇处的三角地带),集结重兵,与元军决战,溃败后出逃,在失烈门林(今地不详)为追兵所获,被忽必烈处死。元军继续进兵,北至海剌儿河,东逾啥剌温山,进至那兀江(嫩江)流域,追击乃颜余党。啥丹秃鲁干降,不久又叛,后逃窜高丽,至元二十八年始被平定。乃颜叛乱平定后,忽必烈即将叛王的分民、财产没收,另分与他人;又命在乃颜故地立肇州城(今黑龙江肇源西),并将其所领的部分蒙古军分置于河南、江浙、湖广、江西诸省。经过这次打击,东道诸王的势力大为削弱,受朝廷所置行省的节制。

博尔忽

博尔忽(?~1217年),又作孛罗忽勒,蒙古国大将。许兀慎氏。成吉思汗母月伦养子。以智勇著称。原附属主儿乞部,南宋庆元三年(1197年)主儿乞败亡后,被月伦收作养子,充当“那可儿”(伴当),随从铁木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并与汪古儿等同典御膳,五年(1199年),受命与博尔术等援救克烈部王罕,战败乃蛮部曲薛吾军。嘉泰三年(1203年),在合兰真沙陀中,与克烈部对垒,只身营救汗子窝阔台(太宗)于危难中。四年,以蔑儿乞首领带儿兀孙降后复叛。与沈白领右翼军追至薛凉格河(今色楞格河),讨平叛军。开禧二年(]206年)蒙古国建立时,因功封千户长,并配合博尔术同掌右翼军队。与木华黎、博尔术、赤老温并称“掇里班·曲律”(蒙古语,意为四杰),世任“怯薛”(护卫军)之长,为十大功臣之一,享有九次犯罪不罚的特权。成吉思汗十二年(1217年),征讨秃马惕部时,中伏兵死于军中。及秃马惕部平,以该部民百户赐其妻,以示抚恤。后追封淇阳王。

阿术

阿术(1227年~1281年),又作阿述。元朝大将。蒙古兀良哈氏。蒙古国开国功臣速不台之孙,都元帅兀良合台之子。

阿术以智勇著称。蒙哥汗时,随父征西南夷,平大理,破白蛮、乌蛮等诸部,降安南,皆有战功。蒙哥汗八年(1258年),随父配合蒙哥汗、忽必烈二路军围攻南宋,破辰、沅二州,直抵潭州(今长沙)。世祖忽必烈即位后,掌宿卫事。中统二年(1261年),奉命率军援涟水,退宋军。次年,从诸王拜出等征李璮,以功封征南都元帅,开府汴梁。至元元年(1264年),略地两淮。四年(1267年)起,连攻南宋重镇襄阳,樊城,筑垒堡,断宋援军,相继败宋将夏贵、范文虎、张顺、张贵援军。十年(1273年),破樊城,收降襄阳。次年、奏请大举攻宋,与伯颜、阿里海牙同掌军。同年,进荆湖行省平章政事,相继拔沙洋、新城、复州、汉阳、鄂州。十二年(1275年),又降黄、蕲、江、弛等州,继破两淮镇将张世杰、孙虎臣水军,以功官拜中书左丞相。次年,降扬州、泰州,执李庭芝、姜才等宋将,两淮悉平,以功得泰兴县二千户为食邑。在灭宋战争中以其“控制之力为多”。十七年(1280年),巡历西边,至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病卒,追封河南王。皇庆初年,元仁宗命河南行省建祠以志其功。

董文炳

董文炳(1217年~1278年),字彦明,元朝名将。

董文炳是大将董俊的长子。六岁时丧父,少年老成。1235年,以父荫任藁城令,虽年纪尚轻,但明于听断,以恩济威,为属下折服。当时正值括编户籍,凡敢隐实者诛,籍没其家,他竟使民聚口而居,减少户数,减轻了赋役负担。不久,因抵制府官索求无厌,弃官而去。

1253年秋,董文炳率部下四十六人赶赴大理从征,备尝艰辛,受到忽必烈的表彰。从此追随忽必烈,“有任使皆称旨,由是日亲贵用事”。1259年,随忽必烈中路军伐宋,他率弟文用、文忠及敢死士兵在阳逻堡抢渡长江。1260年,忽必烈即位,他受命宣慰燕南诸道,第二年擢任山东东路宣抚使。忽必烈组建侍卫亲军,他被任命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佩金虎符。1262年,参与平定李璮之乱,围困济南时招得李璮爱将田都统缒城投降;接着任山东东路经略,率亲军靖平山东乱局。后来,忽必烈剥夺世侯权力,唯董氏不予触动。

至元三年(1266年),董文炳代史氏两万户为邓州光化行军万户、河南等路统军副使,奏准始颁将校俸钱。七年,改任山东路统军副使。九年,迁枢密院判官,行院事于淮西,筑正阳两城(今安徽颍上东南、霍丘东北),夹淮相望,作捣宋腹心之势。十年,拜参知政事。这年,元军大举伐宋,他先在正阳挡住宋将夏贵的猛攻,九月自正阳南下安庆(治今安徽潜山)。十一年正月,他与伯颜在安庆会师,迫使宋守将范文虎归降,又随大军顺江而下,攻克当涂、采石。在十二年(1275年)三月打下建康(今江苏南京)后,他进驻镇江。在镇江战役中,他又大败张世杰、孙虎臣的水军,获战船七百艘,宋军力从此穷蹙。

这年十月,元军分三路进趋临安(今浙江杭州),董文炳居于左路。他下江阴(今属江苏),招张暄,顺江出海,进取澉浦,第二年(1276年)正月已占有盐官(今属浙江)。这时伯颜中军已抵临安城北,张世杰企图使宋帝逃往海上,但董文炳军绕出临安城南,堵住了宋帝的入海之路。不久,宋帝赵遣使上表投降。二月,董文炳等人进入临安城,“罢宋官府,散其诸军,封库藏,收礼乐器及诸图籍,取皇帝诸玺符上之丞相”。三月,伯颜班师,诏令董文炳留守治事,他使李璮将宋史及注记五千余册北送国史院。伯颜奏称,平宋时,怀徕安集之功,董文炳居多。七月,以董文炳为中书左丞。这时,他与阿剌罕经略浙、闽,并恪遵敕令,“所过禁士马无敢履田麦”,一路攻取台州、温州、漳州、泉州、建宁、邵武等地。泉州蒲寿庚降,他以蒲氏素主市舶,宜重其事权,解所佩金虎符相予。此事虽有专擅之罪,但事后忽必烈不仅免予追究,而且再赐他金虎符。

十四年,忽必烈在上都召见董文炳,派他到大都视事,“中书省、枢密院事无大小,咨即而行”。董文炳留其子士选在上都宿卫,本人即赴大都,但不到中书省办公,唯以平素威望抑制阿合马的专权用事。他说:“主上所托者,在根本之重,非文移之细。且吾少徇则济奸,不徇则致谗,谗行则身危,而深失付托本意。吾是以预其大政,而略其细务也。”

十五年夏,董文炳已有病,但仍加任佥书枢密院事。不久他病笃而卒。后赠平章政事,谥忠献。子士元、士选,均有事功。

董文用

董文用(1224年~1297年)字彦材,董俊第二子。十岁时父死,由长兄文炳教育成人。藁城为庄圣太后唆鲁禾帖尼汤沐邑,1250年董文用谒见太后于和林,后入忽必烈藩邸主管文书,“讲说帐中,常见许重”。

1253年,董文用与其弟文忠从忽必烈征大理,1257年,受命授皇子读经,并召遗老窦默、姚枢、李俊民、李治、魏璠等于四方。1259年随忽必烈伐宋有功。

1260年忽必烈即位后,董文用历任左右司郎中、兵部郎中与西夏中兴等路行省郎中。他主持开挖唐来、汉延、秦家等渠,垦辟中兴、西凉、甘、肃、瓜、沙等州大片水田,招徕四五万户,授田种,颁农具。当时宗王只必铁木儿属下在地方上需索无算,凌暴官府,他不畏权贵,加以遏止。

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设立司农司,董文用受命为山东东西道巡行劝农使,他走遍山东各地劝农,“五年之间,政绩为天下劝农使之最”(《元史·董文用传》)。十二年(1275年),丞相安童奏任他为工部侍郎,以代阿合马私人纥石里。安童遭谗被派往西北边境,他也受到诬陷,但忽必烈不予理问。十三年,出任为卫辉路总管,佩金虎符。适逢灭宋后所得图籍、金玉、财帛等北运繁忙,他会集旁郡立驿置法,使运事不废,又不伤民力。十六年,免官归乡,闲居读书赋诗。

至元十九年(1282年)阿合马被杀后,朝廷选用旧臣,董文用受召为兵部尚书,从此与闻大事。依照他的建议,整顿了按察司机构。转任礼部尚书,迁任翰林、集贤二院学士,知秘书监。当时中书右丞卢世荣专权,以聚敛为功,无人敢言。董文用当面责问:“牧羊者,岁尝两剪其毛,今牧人日剪其毛而献之,则主者因悦其得毛之多矣,然而羊无以避寒热,即死且尽,毛又可得哉!民财亦有限,取之以时,犹俱其伤残也。今尽刻剥无遗,犹有百姓乎!”(《元史·董文用传》)卢世荣竟不能对。

二十二年(1285年),董文用受命出任江淮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在杭州推迟修建佛塔以纾民困。第二年,他为保养民力,谏止用兵日本。二十五年,改任御史中丞,举用贤能之士胡祗遹、王恽、雷膺、荆幼纪、许楫、孔从道等十余人为按察使,徐琰、魏初为行台中丞。当时桑哥专权,他独不阿附,且向忽必烈具奏桑哥奸状。后来又迁任大司农、翰林学士承旨。二十七年,受命为皇孙授经。三十一年(1294年),忽必烈去世时,亲信的汉人旧臣,惟有董文用尚存。成宗铁穆耳即位后,常召他入帐中问事,升为资德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大德元年(1297年),董文用卒,后封赵国公,谥忠穆。

刘秉忠

刘秉忠(1216年~1274年),初名侃,字仲晦,法名子聪,自号藏春散人,1232年,刘秉忠17岁时,进邢台节度使府中做令史,即秘书。不久,因不甘于埋没在平庸乏味的文牍工作中,弃职隐居,后拜虚照禅师,出家为僧,法名“子聪”。元初大臣,博学多才,精通天文,地理和律历。忽必烈为藩王时,召入藩邸,参与机密,至元四年(1267年)受命监筑扩建燕京为中都(今北京),后称大都,因曾祖父在金代时任过邢州节度副使,家族定居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1264年忽必烈命其还俗,复刘氏姓,赐名秉忠,授光禄大夫,台胞,参领中枢省事。至元八年(1271年)请柬国号为大元,定朝仪官制。

传奇人生

刘秉忠天资颖悟,卓荦不凡。8岁就学,“日诵数百言”。13岁,因父亲刘润为蒙古都元帅府都统,刘秉忠作为质子入住于元帅府。在此,他立志为学,诗文书画与日俱进。17岁,出任邢州节度府令史。豪爽不羁且有救国救民大志的刘秉忠,不满足自己刀笔小吏的生活,随后弃官入道,隐居武安山中。后又弃道从佛,遁入空门。这期间,刘秉忠博览群书,阅读了文史、地理、数学等方面的大量书籍,极大地提高了他的认识水平,以致对天下事了如指掌。1242年,在海云禅师推荐下,刘秉忠被蒙古亲王忽必烈召见于和林。对于忽必烈的提问,刘秉忠应答如流,遂被留王府,深得宠信。从此,除1247年春曾回邢州奔父丧,后在邢州西紫金山书院讲学,总共不足两年时间,就被忽必烈召回外,他一直居于王府成为忽必烈幕府中的重要谋臣。1264年,忽必烈命其还俗,复刘姓,赐名秉忠,并授予光禄大夫,位太保,参领中书省事。1274年秋,刘秉忠在上都无疾而终,享年59岁。次年,追赠为太傅,封赵国公,元仁宗时,又被封为常山王。

刘秉忠作为一名汉族知识分子,生前备受忽必烈赏识和器重,地位十分显赫,这在严格实行民族等级制的元蒙时期是不多见的。首先是刘秉忠的释道身份。说刘秉忠是忽必烈的谋臣,但他更是一位得道的高僧。自1238年出家,到1242年入侍忽必烈幕府,再到1264年奉命拜官还俗,期间二十余年,刘秉忠始终是以一个虔诚佛教徒的身份出现。一件僧徒外衣,给了刘秉忠诸多的方便,使他超越于统治阶级内部纷争,而赢得包括忽必烈在内蒙古人的信任。其次,刘秉忠奉行的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治国之道,从根本上适应了元初社会的需要。刘秉忠出身于世家,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虽说他为道为僧,但其思想的本质和核心是传统的儒家思想。而自成吉思汗以来,蒙古诸王都兼容各种宗教,深信各教的教士能“告天”祈福。刘秉忠常把儒家思想饰以释道的外衣,这就比较容易得到元蒙统治集团的首肯。刘秉忠凿开三室,混为一家,亦释亦道亦儒亦官,是一位儒释道兼备的政治家,这就使其整个人生充满着神秘的传奇色彩。

尽心尽职

刘秉忠少怀大志,入侍忽必烈幕府后,更是尽其所能辅佐忽必烈成就帝业。

1250年夏,刘秉忠向忽必烈上万言书。当时蒙古贵族统治集团由于争夺王位酝酿着激烈的派系斗争。在万言书中,刘秉忠针对蒙古统治下中原的实际情况,就选贤任能、安民固本、设学养士、修史定历等诸多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建议。他极力强调文治的重要,建议忽必烈抓住有利时机,采用汉族封建王朝的统治方式治理占领区,迅速结束金末以来“马上治”的混乱局面,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以此巩固提高自己在蒙古诸王中的地位。刘秉忠的万言书,为忽必烈在内部复杂的矛盾斗争中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发展方略。

公元1251年,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刘秉忠力促忽必烈实施他万言书中提出的主张。在得到忽必烈支持后,他提出将试治的地点选在他的家乡邢州。当时,邢州盗贼充斥,社会混乱,民不聊生,千里萧条。刘秉忠推荐“廉平方正”的汉族知识分子张耕、刘肃等人前往治理。他们在邢州行楮币以通民货,兴铁冶以足公用,劝课农桑,设置驿馆,整顿粮仓。据说不到几个月,邢州大治,户口增加几十倍,百姓乐业,被称为乐郡,其它郡县争相效仿。治邢的成功为忽必烈日后统一全国、建立元朝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公元1271年十一月刘秉忠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义,奏建国号为“大元”,被忽必烈接受。第二年二月,忽必烈采纳刘秉忠的建议,改中都为大都,宣布在此正式建都。这表明元蒙统治下的国家不只属于蒙古一个民族,而是中原封建王朝的继续。刘秉忠参与大元初创,辅佐忽必烈的元蒙政权迅速完成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蜕变,不仅使中华文明得以传承,而且得到持续的发展。

为官之道

刘秉忠作为元朝重臣,在繁忙的政务之余不忘国家后备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他在培养人才、选用人才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和独到的见解。

刘秉忠早年曾在邢西紫金山讲学,郭守敬、王恂、张文谦、张易等都曾在此学习。后来,他们均成为著名的政治家、农学家、科学家。尤其是郭守敬、王恂等人的成才与刘秉忠的教育更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教授学生中,刘秉忠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针对每个人的特点和兴趣,加以引导,从而培养出旷世奇才。比如:王恂九岁开始学习九数,对数理之学有浓厚的兴趣,刘秉忠循循善诱,使王恂以精于算术闻名当时,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郭守敬,自幼勤奋好学,善于动脑,勤于动手,十五六岁时,就自制观天仪和计时仪器。刘秉忠抓住郭守敬这一特点,指导他学习天文、地理以及仪器制造方面的知识,使郭守敬在天文、水利、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杰出成就,成为一代科学巨匠。

在选拔人才、使用人才方面刘秉忠也有自己特有的思路。他认为,“君子所存者大,不能尽小人之事,或有一短;小人所拘者狭,不能同君子之量,或有一长。”在刘秉忠的眼中,不管是有名的饱学之士,还是无名的平民百姓,都可能是某一方面的人才。以此为标准,刘秉忠先后为朝廷举荐了张文谦、张易、姚枢、许衡、李德辉等数十人。这些人或为当时名流,或为大儒,或起自民间,都各有所长,先后成为元朝重臣。至于如何使用人才,刘秉忠在给忽必烈的上书中指出,“明君用人如大匠用材,随其巨细长短,以施规矩绳墨”。正是由于忽必烈在选人、用人方面深受刘秉忠人才观的影响,不拘一格,广揽人才,才使元朝初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均得到相应的发展。

刘秉忠在朝为官三十余年,始终以民生为本,以国家利益为上,见义勇为,积极谋事、干事,从不居功自傲。他“轻富贵如浮云,等功名于梦幻。”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一次,忽必烈赏赐刘秉忠白金千两,秉忠婉言谢绝:“我只是一个山野鄙人,非常幸运地得到皇帝您的赏识,吃喝用度都是朝廷供给,白金对我说来没有什么用处。”忽必烈对此感到非常奇怪,反问他:“难道你就没有亲朋好友?你可以把白金分给他们啊!”实在推脱不掉,刘秉忠只好将白金收下,随即就散发给亲朋好友和属下。由此可见刘秉忠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

刘秉忠所主持营建的大都城城墙,历经700余年风雨,在今北京市的北土城东路、北土城西路和蓟门桥一线的西土城路,还留有遗迹,已辟为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

木华黎

木华黎(1170年~1223年)成吉思汗麾下四杰之一。札剌儿氏。沉毅多智略。初从成吉思汗参加统一蒙古各部的战争。1206年,被任命为千户长、左翼万户长。成吉思汗对他说:“国内平定,汝等之力居多。我之与汝犹车之有辕,身之有臂也”(《元史·木华黎传》)。1211年从成吉思汗参加伐金战争,克宣德、德兴。次年,攻克云中、九原诸郡,进围抚州。金兵四十万列阵野狐岭(河北万全县境)北。木华黎说:“彼众我寡,弗致死力战,未易破也。”率敢死士冲向金兵阵地,成吉思汗指挥诸军并进,在浍河堡大败金兵,僵尸百里。1214年,奉命统诸军东征,取得辽东、辽西等地。1217年八月,诏封太师、国王,成吉思汗说:“太行之北,朕自经略,太行以南,卿其勉之。”并赐九旌大旗,谕诸将:“木华黎建此旗以出号令,如朕亲临也。”1214年~1223年,木华黎连破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后在闻喜(山西境)患病,召其弟带孙说:“我为国家助成大业,擐甲执锐垂四十年,东征西讨,无复遗恨,第恨汴京未下耳!汝其勉之。”

速不台

速不台又名速别阔台(1175年~1248年)蒙古国大将,蒙古兀良哈人。初以质子事成吉思汗,为百户。1206年,任千户长。1212年,攻金桓州时,率先攻破其城。1216年,成吉思汗遣他歼灭蔑儿乞部残余势力,1219年大军至也儿的石河与蔑儿乞人大战,全歼其众。1222年,同哲别一起率二万骑士征服阿哲儿拜占、谷儿只(格鲁吉亚),越太和岭(高加索山),败阿兰、钦察联军。次年,进入南俄,在迦勒加河败罗斯、钦察八万联军,后经由今里海、咸海之北东归。1231年,参加伐金战争。次年与托雷一起指挥三峰山战役,全歼金之精锐部队,统帅诸路大军围汴梁。1233年,金主渡河北走,追败于黄龙冈,占领汴梁,俘其后妃。1234年,攻破蔡州,金主自焚死。1235年,参加长子军西征,任副统帅,率先锋军破不里阿耳,败钦察首领八赤蛮。1240年~1241年,占领罗斯,进兵孛烈儿(波兰)、败马札儿(匈牙利),近至维也纳附近。1242年,窝阔台汗死讯传到前线,西征军东还。1246年,贵由汗即位,速不台回师土拉河。

失吉忽图忽

失吉忽图忽(1180年~1262年),大蒙古国断事官。塔塔尔部人。参与制定大札撒(《成吉思汗大法》)。1206年,成吉思汗建国后任命他为断事官,主刑法、行政。参加伐金战争及蒙古第一次西征。1234年灭金后,窝阔台汗任命他为中州断事官,设治燕京(今北京),主持治理中原地区,为中原地区的最高长官。蒙哥汗时协助忽必烈治理中原。决狱公正,办案中反复对犯人说:“不要因为恐惧而招认”,“不要害怕,说实话”(拉施特《史集》)。死于阿里布哥之乱,享年82岁。

刘国杰

刘国杰(1234年~1305年),元朝前期武将。字国宝,号刘二拔都。先世是女真人,姓乌古伦,金亡,改姓刘。父德宁,由宗王斡赤斤属人被委任管领其分地益都军民公事,因定居于益都。国杰善骑射,勇力过人,少年从军征涟、海诸城。

至元六年(1269年),任益都新军千户,随元军攻宋襄、樊。十一年,从伯颜渡江攻宋。十二年,升益都新军万户,随阿术作战淮南,因功赐名拔都(baatur,勇士)。十四年,世祖侄脱铁木儿、昔里吉等宗王叛,刘国杰为汉军都元帅,领侍卫亲军出征,与脱铁木儿等战于和林、谦河、唐五路(唐努山)、金山(阿尔泰山)等地。十九年,奉旨撤回,任征东行省左丞,筹划征日本。二十年冬,福建建宁黄华率众十万起义,他奉调参与镇压。二十三年,任湖广行省左丞,镇压了湖南李万二的起义。二十五年,詹一仔领导衡州、永州、宝庆、武冈等路人民起义,以武冈四望山为根据地,对抗官军。刘国杰领兵捕杀詹一仔,起义群众溃散。在此前后,江西行省广东道、江西道徭民在其首领“大老”领导下,不断起兵反抗。二十四年,刘国杰出兵肇庆路四会县,镇压了邓大老、刘大老领导的起义。二十五年,萧大老领贺州怀集徭民攻桂阳州,被他击败于阳山。二十六年,刘国杰出兵镇压清远阎大老、怀集萧大老、严大老、德庆金林山曾大老等领导的徭族人民,捕斩广东徭民陈大老等于道州。二十七年,他两次出兵江西吉安路龙泉县(今江西遂川),捕剿徭民于禾源寨和大井山,击杀钟大老等于南安(今江西大余)十八耒。回师永州,擒斩起义首领李末子。他因功升行省右丞。次年置行枢密院,任副使。辰州(今湖南沅陵)泊崖洞(元于此设施溶州)田万顷、楠木洞孟再师、桑木溪鲁万丑领导苗、土家等族起兵抗元,杀死辰溪县达鲁花赤,屡败元军。

至元三十一年,刘国杰奉成宗旨率诸翼万户进讨,镇压了这次起义,升为行省平章政事。左江僮族土官黄圣许,降元后任上思州知州,至元二十九年自立名号,结连安南以为外援,聚众两万,劫掠山寨,占据忠州。刘国杰领兵讨伐,元贞二年(1296),连败黄圣许于剽水口思光寨、上牙六罗、象山等地,黄圣许逃往安南。大德五年(1301),水西土官蛇节和水东雍真葛蛮土官宋隆济率领彝、苗、仡佬等族人民起义,围贵州。成宗令刘国杰征讨。六年春,进兵播州。冬,统蒙古、汉军和思州、播州苗族军分道进兵,前后四十余战,转战千余里。七年春,蛇节、宋隆济被擒,起义失败。刘国杰采取残酷镇压和拉拢各族头人的办法,用“以蛮攻蛮”的策略,多次亲自领兵镇压了各族人民的反抗,并在当地开屯田,设屯兵,置戍栅,防止再发生起义,于是“东尽交广、西亘黔中、地周湖广,四境皆有屯戍”。他在湖广二十年,为巩固元朝对各族人民的统治殚尽心力。大德九年二月卒。子脱欢,官至四川行省平章。

术赤台

术赤台,又作主儿扯歹、术彻台等。生卒年不详,蒙古国大将。兀鲁兀氏人。十大功臣之一。原为兀鲁兀部首领,依服札只剌部札木合。十三翼之战后,因不满札木合的残暴,率众归附铁木真(成吉思汗),随从参加统一蒙古各部战争,以智勇善骑射著称,深受器重,“每遇战阵,必为先锋”。其所辖兀鲁兀部军作战英勇,在战争中屡承重任,充当主力军。宋嘉泰三年(1203年),在合兰真沙陀中,率本族士兵力战,射伤克烈部首领王罕子桑昆,重挫敌军,使蒙古军摆脱困境。继充任先锋,突袭王罕驻地,击灭克烈部。四年(1204年),征乃蛮部,在纳忽山(位鄂尔浑河东土拉河西)之战中,率军奋战,使敌军望而畏退,配合诸军一举灭乃蛮部。开禧二年(1206年)蒙古国建立时,封千户长,为十大功臣之一。成吉思汗将嫔妃亦巴哈别吉赐之以示奖励。成吉思汗八年(1213年),随成吉思汗弟合撒儿主左军,大败金兵,取蓟州、平、滦及辽西诸部。窝阔台汗八年(1236年)分封时,念其功,赐其子孙德州二万户为食邑。

术赤

术赤(1184年~1225年),成吉思汗长子。成吉思汗建国后,于1207年遣术赤统帅右翼军去征服林木中百姓。后参加伐金战争和蒙古第一次西征。伐金战争中,与其兄弟察哈台、窝阔台率西路大军经由汪古部地入金境,攻破净州、丰州(今呼和浩特东白塔村)、云内(今呼和浩特托克托县东北古城)、东胜(今呼和浩特托克托县)、武州(今山西五寨县北)、朔州(今山西朔县),占金西京(大同)。蒙古军西征,到花剌子模国边城讹答剌,成吉思汗把术赤留在那里,命他攻下该城。术赤攻下讹答剌后,继续前进,征服沿途所经地区,到撒马耳罕与其父会师。参加破攻玉龙杰赤战役。后回到他在也儿的石河畔的斡尔朵(行宫)。他的封地在也儿的石河及其以西蒙古马蹄所到之处。后来,以术赤领地为基础形成金帐汗国。

王汗

王汗(?~1203年)克烈部汗。原名脱斡邻勒,金朝封他为“王”,故称“王汗”。他的父亲忽儿札忽思·布亦鲁黑汗死后,他杀帖木儿太师和布和帖木儿两个兄弟,夺取汗位。其叔古儿汗举兵攻打,迫使他逃走,投奔成吉思汗父亲耶速该,并结拜为安答(义兄弟)。也速该攻打古儿汗,赶跑了他,王汗再次即位。不久,他的另一个兄弟额儿客合剌在乃蛮部的帮助下将他推翻,夺取了汗位。耶速该再次帮助王汗,赶跑额儿客合剌,把汗位交还给了他。1189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部汗后,古儿汗再次攻打王汗,将他逼走并据其位。成吉思汗出兵赶跑古儿汗,将汗位交还给了王汗,汗位终于归他拥有。成吉思汗创业之初,拜他为父,他帮助成吉思汗消灭了篾儿乞、札木合集团、塔塔尔,为成吉思汗的创业立了功。后因惧怕成吉思汗吞并其部众,1203年春发动了合剌-合勒只惕-额列惕之战,大败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兵卒失散,只剩四千六百人。成吉思汗与追随他的那可儿同饮班朱尼河(克鲁伦河下游附近)水发誓:“使我克定大业,当与诸人同甘苦,苟渝此言,有如河水”(《元史·札巴儿火者传》)。成吉思汗为取得休养士卒的机会,遣使陈述父子两人对王汗的恩情,要求讲和。同年秋,在斡难河上游集中部队,向王汗进攻,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包围王汗驻地者只儿温都山(克鲁伦河上游南),经过三天三夜的战斗,大败其军。王汗在逃往乃蛮部途中,被乃蛮哨兵所杀。

札木合

札木合(?~1204年)札答兰部首领。铁木真(成吉思汗)幼年时的安答(义兄弟)。1170年,铁木真父亲死后,部众纷纷离去归附泰亦赤兀部首领塔儿忽台和札木合,使他成为蒙古诸部中的强势派。铁木真创业前,因与蔑儿乞部旧的怨仇,突然受到他们的袭击。他和王汗出兵帮助铁木真,大败蔑儿乞部,并与铁木真再次结拜为安答,接纳他一家共同生活。一年后,抛弃铁木真一家离去。1189年,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部汗后,遣使通报他,希望恢复原来的友谊。可是,他认为铁木真有恶意,发动了“十三翼战役”。这次战役中,铁木真蒙受损失。1201年,哈答斤、塔塔尔等十部会于犍河(今根河),共立札木合为古尔汗(大汗),并举兵攻打铁木真。两军会战于海剌儿河(今海拉尔河)支流帖尼火鲁罕,札木合失败,脱走,投奔王汗。1203年,王汗被铁木真打败,他投奔乃蛮部太阳汗。1204年,太阳汗又被铁木真打败,他逃窜到倘鲁山(今唐努山)中,被部下捕送铁木真。铁木真劝他重新结好,不从。按他请求,赐不流血而死。

兀良合台

兀良合台(1199年~1271年),元大将。速不台子。初事成吉思汗,护育汗孙蒙哥。1233年,跟随贵由东征辽东,继从拔都西征,参加征服阿速、罗斯、孛烈儿(今波兰)诸战役。贵由汗死(1249年)后,他积极参与推举蒙哥为汗的活动。1253年,蒙哥汗以其弟忽必烈总兵征服云南乌蛮(蒙古人称哈剌章,今彝族)、白蛮(蒙古人称察罕章,今白族)、鬼蛮(滇东北及黔西地区居住的乌蛮诸部,罗氏鬼国地方,蒙古人称赤秃哥儿)诸国,以兀良合台总督军事。1253年,蒙古军入云南境降附摩(今摩梭人)、么些(今纳西族)二部,遂至金沙江。兀良合台分兵攻取白蛮诸城寨,率师取龙首关,与忽必烈会合共同攻下大理城。次年,忽必烈率军北还,留下兀良合台继续征服大理国境内未附诸部。兀良合台东进,占押赤(今昆明市),俘潜逃至此的大理国王段兴智。其子阿术征赤秃哥儿、罗罗斯(四川凉山地区)等地。侵入云南的蒙古军在兀良合台指挥下,经过二年战争,平大理五城、八府、四郡,乌蛮、白蛮等三十七部。1256年,奉蒙哥汗之命率领所部,出乌蒙(云南昭通),趋泸江,破秃剌蛮三城(四川境内),在马湖江(四川境内)大败宋将张都统三万兵,夺其船二百艘,抵合州。1257年,蒙哥汗依兀良合台建议,在云南设置郡县。授他银印,加大元帅,还镇大理。十月,进攻交趾(越南),军令严肃,秋毫无犯,交趾国主降附,还军押赤城。1258年,蒙哥汗亲征宋,复命兀良合台率军北上,从云南包抄南宋。遂率万余军北上,在老苍关大败宋军六万,经贵州,于次年正月直抵潭州(长沙)城下。在宋境转战千余里,大小十三战,歼敌四十余万。1260年四月,忽必烈即位。兀良合台至上都。

忽必来

忽必来(?~1211年),又叫做虎必来。蒙古国大将。八鲁剌氏。以雄勇著称。早年与弟忽都思投靠铁木真(成吉思汗),随从参加统一蒙古各部战争。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共同拥戴铁木真为蒙古部汗,充“云都赤”(佩刀侍卫)。嘉泰二年(1202年),受命整顿军纪,对战争中违令私掠财物之阿勒坛、忽察儿等予以惩治,籍设其所掠财物。四年,充先锋,征乃蛮部,威震群敌,战功居多。开禧二年(1206年)蒙古国建立时,封千户长,并总管汗国军务。为十大功臣之一,与 者勒蔑、哲别、速不台并称“四獒”。据《史集》载,其所辖千户隶属成吉思汗第五子阔列坚。后统兵西征哈刺鲁,成吉思汗六年(1211年),迫使哈刺鲁部主阿儿思兰汗归降,并携其至怯绿连河(今克鲁伦河)行宫朝觐成吉思汗。旋卒。

拔都

拔都(1204年~1253年)金帐汗国创建者。成吉思汗孙、术赤次子。1235年,奉窝阔台汗之命率领长子军西征。先后击败钦察、阿速等部及罗斯,进入孛烈儿(今波兰)、马札儿(今匈牙利)、奥地利,逼近维也纳。时窝阔台汗死讯传来。1242年还师。他中途留在钦察草原,以术赤兀鲁思为基础建金帐汗国,又称钦察汗国。次年在伏尔加河下游建首都萨莱城。管辖地西至多瑙河,东到也儿的石河,南尽高加索。罗斯为附属国。1246年,乃马真哈敦违背窝阔台汗遗旨,立贵由为蒙古大汗。他未参加这次推举大汗的忽里勒台。1248年,他以成吉思汗家族中的最长者的身份指定托雷长子蒙哥为蒙古大汗位继承人,并遣其兄弟别儿哥和儿子撒里答帅领三万骑兵来到成吉思汗大斡尔朵,于1251年召集诸宗王参加的忽里勒台,拥立蒙哥为大汗。

旭烈兀

旭烈兀(1219年~1265年),伊利汗国的创建人。忽必烈之弟。蒙哥汗即位后,命其弟忽必烈南征,命另一个弟弟旭烈兀西征。他先后灭木剌夷国(今伊朗境内)、阿拉伯帝国,侵入叙利亚,逼近埃及,遣使至开罗谕降。1260年七月,埃及杀蒙古使者,并进兵巴勒斯坦,九月大败蒙古军,占领叙利亚全境直至幼发拉底河,蒙古军退出叙利亚。忽必烈即位后,为了取得他的支持,封为伊利汗。他在自己封地内建立伊利汗国,辖地东起阿姆河,西迄小亚西亚,北邻金帐汗国,南至印度洋,建都于帖必力失(今伊朗大不里士)。他尊重知识分子,鼓励不同学派自由争辩,并发给他们薪俸。在蔑剌合建造天文台。爱好炼金术。

杰出军事统帅

作为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有着身份血统上的天然优势,而他的一次次的辉煌战绩也证明了他无愧于杰出军事统帅的称号。他将“上帝之鞭”升向了西亚,在真主的土地上建立了蒙古人的国家,伊儿汗国尽管延续时间不长,但它的出现完全改变了西亚历史的走向。

旭烈兀是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的第五子,与著名的蒙哥、忽必烈是同母兄弟,在草原上长大的旭烈兀,从小也练就了一身功夫,而在成吉思汗对子孙的“天下土地广阔河流众多,你们尽可以各自尽情去扩大自己的领地”的鼓舞下,他也获得了很多的实践机会。18岁那年,他随堂兄拔都远征,横贯东欧大草原,一直打到了今匈牙利境内。在与匈牙利马札尔人的战争中,他与速不台分兵五路,大败马札尔军队于都宁河。这次西征对年轻的旭烈兀意义重大,使他积累了实践经验和政治资本。

自窝阔台死后,蒙古诸王公就处在权力的激烈争夺中。1248年窝阔台之子贵由死,旭烈兀联合拔都等人积极拥戴其长兄蒙哥,挫败了海迷失等人的阴谋,使蒙哥在1251年诸王公大会上夺得大汗之位。在随后蒙哥打击窝阔台系势力中,旭烈兀受命察视失烈门等人,为蒙哥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

蒙哥坐稳大汗之位后,便积极筹划进一步扩张。由于是同母兄弟,忽必烈、旭烈兀都得到积极的培植。忽必烈负责中国事务,旭烈兀则成为西征大军的统帅。1252年,怯的不花为先锋,率1.2万人先行西征。第二年,旭烈兀率主力军出发渡过阿姆河,带着蒙哥给他的“从阿姆河两岸到埃及尽头的土地都要遵循成吉思汗的习惯和法令。对于顺从你命令的人要赐予恩惠,对于顽抗的人要让他们遭受屈辱”的嘱托,从此离开了生他养他的蒙古大草原,也离开了蒙古贵族之间的勾心斗角,到一片全新的天地去开拓他的世界了。

首当其冲的,是里海以南的亦思马恩派穆斯林宗教国,这一派别是历史上有名的穆斯林“刺客派”,热衷于培养刺客刺杀敌对方的领导人。该派别曾因企图组织刺客刺杀蒙哥,而同蒙古人结下了深仇大恨。旭烈兀分三路大军进攻,自己亲率中路军,很快就攻陷了教主忽儿沙的城堡。亦思马恩派90多座城堡被毁,忽儿沙在押解途中被杀,这一伊斯兰教中颇有实力的派别从此就在历史上消失了。

接着遭殃的是巴格达的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哈里发。阿拔斯王朝因擅长同各种侵略势力周旋,保全自己至少作为穆斯林宗教领袖的地位,到这时已传了36代,历经508年。但这一次,哈里发谟斯塔辛对旭烈兀的态度十分傲慢,这使他成了末代哈里发。旭烈兀先用决梯放水淹没了哈里发的主力军和统帅,接着以一场精彩的围城战迫使哈里发弃城出降。一场历史上罕见的大屠杀展开了,数十万居民死于非命,有着500年文化积累的巴格达城遭受了浩劫,哈里发本人则被纵马踏死。

巴格达的改旗易帜使伊斯兰世界陷入了恐慌状态。但旭烈兀仍没有停下他的脚步,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叙利亚。在攻打叙利亚之前,他已接受了亚美尼亚国王和安条克国王的归诚。当时的叙利亚名义上属于埃及的阿尤布王朝,实际由国君纳昔尔统治。旭烈兀没有接受纳昔尔的求和,从1259年到1260年,他先后攻下了阿勒颇和大马士革,这些城市的穆斯林遭受了巨大的侮辱。但就在此时,一个突发事件改变了中东诸民族和教派的命运。旭烈兀获悉长兄蒙哥在中国战死,诸兄弟陷入了汗位的争夺,决定率主力东归,只留下怯的不花率领5000人留守叙利亚。

当旭烈兀回到波斯时,得知同母兄忽必烈已即大汗之位,便决定不再东归,留驻波斯。几年后,1264年,旭烈兀接受了忽必烈的册封,成为伊儿汗,他建立的国家也成为蒙古四大汗国中的伊儿汗国。但与此同时,旭烈兀也得到他在叙利亚留下的驻军全军覆没的消息。在埃及奴隶王朝优势兵力的围攻下,怯的不花终于不敌,在以少战多的情况下被俘而死,叙利亚全部落入埃及政权之手。

旭烈兀很想复仇,但新的威胁迫使他放弃了重新进军叙利亚的打算。新的威胁来自他的堂兄弟之国——金帐汗国。旭烈兀受他的母亲和妻子的影响(她们都属于基督教聂思托里安教派信徒),在西亚实行亲基督教,仇视穆斯林的政策(尽管他本人并非基督教徒,他信奉佛教,崇拜弥勒佛),引起了亲穆斯林的金帐汗别儿哥的仇视,别儿哥同埃及的苏丹拜伯尔斯结成同盟对付旭烈兀,双方还在高加索地区打了一仗。

晚年的旭烈兀致力于巩固在波斯的统治,他通过武力胁迫或联姻的手段,清除了波斯境内的割据势力,使波斯成为伊儿汗国统治的核心地区。到他的孙子合赞汗统治时期,伊儿汗国达到全盛,领土“东起阿姆河,西至地中海,北自高加索,南抵印度洋”,经济文化也欣欣向荣。伊儿汗国的统治一直延续到1388年,亡于同为成吉思汗后裔的帖木儿之手。

旭烈兀在西亚的征服活动,不但改变了该地区的政治版图,而且改变了该地区各宗教、教派的力量对比,牵连之广,遍及欧亚各地乃至非洲。伊儿汗国同元朝本部的联系,远比蒙古其他三大汗国密切,丝绸之路畅通,中国的四大发明加快了西传的速度,而回回炮、阿拉伯数字、阿拉伯历法、行省制度等也传入中国。旭烈兀显然应居世界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帝王之列。

旭烈兀在本排行榜中居其四哥忽必烈之后,并非因为他名义上是忽必烈的藩属,而是因为他只是一个征服者,国家各项制度的完善主要由他的子孙完成,而忽必烈不但是一个旧秩序的破坏者,也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新秩序的建立者。旭烈兀在本排行榜中名列第80位。

叙利亚之战

元宪宗九年(1259年)九月,元军大将旭烈兀在灭亡波斯木剌夷国和黑衣大食国之后,率军10余万进攻叙利亚,旭烈兀军分三路进攻叙利亚:怯的不花为前锋;拜住为右翼;孙扎克为左翼;旭烈兀为中军。于九月十二日,旭烈兀军从阿里刺忒前进,越过哈喀儿山,全歼曲儿忒的军队,进入底牙儿别克儿,攻取哲吉莱特城。同时,旭烈兀命其子亦失木忒等,进攻牙发斤城。旭烈兀大军进入额弗刺特河时,叙利亚大震。纳昔儿王在额弗剌特河流域部署五六万军队防守,并结营于大马士革城北不远的伯儿哲。纳昔儿王得知旭烈兀军已至哈朗,急聚将相议事,因意见不一,将相失和,纳昔儿王几乎被杀。主战将领贝巴儿思投奔埃及。此时,军心涣散。因而,纳昔儿王决定:遣其妃(鲁木算端凯库拔之女)和其子带其宝藏,同诸将之妻子赴埃及。这样,叙利亚的民心、军心、更加惶恐不安,乱作一团。纳昔儿王派怯马鲁丁乌马儿赴开罗,求救于埃及王。但是,埃及国家内乱,国无君长,无法援助。旭烈兀攻克额弗剌特河畔的华莱特(今土耳其之比雷季克)后,又乘势攻克马布格城。旋即,旭烈兀大军又连克额弗刺特河岸上的奈札姆、札八儿、哈鲁尼忽思、剌失等堡,完全扫平叙军的弗剌特河防线。

旭烈兀突破额弗剌特河防线后,向叙利亚北部重要城市阿勒颇进军,对叙利亚国实施大迂回作战。阿勒颇城由10万军队把守。阿勒颇城的戍兵同义兵,出城防御,见蒙古兵众多旋退回。翌日,旭烈兀军到达城外。守将木阿匝木突兰沙王见蒙古军来势凶猛,下令禁止出战。一部分戍兵同居民不听号令,出屯于班忽撤山(在今阿勒颇东北),向旭烈兀发起攻击,被旭烈兀击败。接着,蒙古军乘势进攻班忽撤山。班忽撤山屯军和义兵败退奔还,死伤甚重。旭烈兀进攻阿勒颇北方之阿匝思城(今叙利亚之阿札兹)。阿匝思城在蒙军压力下投降。旭烈兀来到阿勒颇城附近之后,派阿儿哲鲁木王前往谕降,木阿匝木王拒降。阿勒颇城,城壁坚固,兵械亦足。旭烈兀军先沿城掘壕,宽4肱,深5尺,壁高5肱。这一工程,一夜完成。尔后,旭烈兀军从元世祖中统一年(1260年)一月二十四日开始攻城。经7天激战,攻克阿勒颇城。俘虏10万余人。木阿匝木王也在其中。尔后,旭烈兀率军从阿勒颇城,进逼大马士革。

在攻破叙利亚国阿勒颇城后,旭烈兀乘势以大骑兵集团快速南下进攻叙利亚国都城大马士革。叙利亚纳昔儿王得知阿勒颇城失守后,急忙外逃。旭烈兀率军10余万攻克纳木鲁思城后,直趋大马士革。自纳昔儿离开大马士革后,城内更加慌乱,异密宰奴丁苏黎曼,即以宰奴哈菲齐之名召集诸绅士长开会,决定把城献给旭烈兀,以免流血。旭烈兀赐予锦袍,并命其为叙利亚的大断事官。当时,防守,大马士革城有两三万军队尚未降服。三月二十一日夜,怯的不花的部队开始围攻,并以炮进行猛烈轰击。至四月六日,以城降。怯的不花的部队进入城区后,毁其戍楼过半,并将其一切战具全部销毁。至此,历时两个月的大马士革之战,胜利结束。从此,旭烈兀亦全部占领叙利亚。

此次大战,决定了多年统治叙利亚的艾育伯王朝灭亡的命运,从而元朝已牢牢地控制了从中国到西亚,从印度到地中海的重要商道。

阿里布哥

阿里布哥(?~1266年),蒙古宗王。拖雷的幼子,与蒙哥、元世祖忽必烈及旭烈兀同为唆鲁禾帖尼所生。按照幼子继承父亲家业的蒙古风俗,阿里不哥随唆鲁禾帖尼同住,并继承她的宫帐。蒙哥八年(1258年),蒙哥大举伐宋,以阿里不哥与己子玉龙答失留守大斡耳朵,并统帅留守漠北的蒙古军。1259年,蒙哥在四川合州军前病逝。当时,忽必烈正率领东路军进攻鄂州,阿里不哥谋即汗位,遣阿蓝答儿发兵于漠北诸部,脱里赤括兵于漠南诸州。忽必烈闻讯,立即与南宋言和,迅速北返,1260年三月,在部分蒙古宗王的拥戴下,抢先即帝位于开平。阿里不哥也在留漠北诸宗王的拥戴下,即大汗位于和林(《元史》作五月,《史集》则记先于忽必烈称汗)。双方使者往来,无法取得妥协。阿里不哥分遣阿蓝答儿进军西凉府,与浑都海、哈剌不花军相合;另遣其子玉木忽儿和哈剌察儿(术赤孙、斡鲁朵子)南征。忽必烈命廉希宪、商挺抚定关中,大败阿蓝答儿军于姑臧(今甘肃山丹境);又亲自率师北征,败阿里不哥军。阿里不哥奔吉利吉思之地。忽必烈下令禁绝汉地对漠北的物资供应,阿里不哥陷入窘困,于是令阿鲁忽(察合台孙,拜答儿子)往主持察合台汗国事,征集器械粮食,以为接济,同时,命他扼守阿母河,以防旭烈兀东援忽必烈。中统二年(1261)九月,阿里不哥突袭忽必烈戍军移相哥部,逾漠而南。忽必烈急召蒙汉诸军抵敌,大战于昔木土脑儿之地,胜负难分,至冬各自撤回。次年春,阿里不哥得悉阿鲁忽叛附于忽必烈,便引军西征,败阿鲁忽,进据阿力麻里。阿鲁忽退走撒麻耳干。阿里不哥驻冬阿力麻里,大肆杀掠,又值大饥,民怨沸腾,部众离散。阿鲁忽整军来攻,阿里不哥穷蹙不支,于中统五年七月,归降忽必烈。后病死。

汪良臣

汪良臣(1231年~1281年),世显第四子。十六岁就跟随兄德臣出征(攻蜀),为偏将。1253年,德臣奉旨建利州,荐他为巩昌军元帅,领兵屯田于利州之白水(今白龙江),并守州之南为外卫,以防宋人来袭。1258年,宪宗统大军攻蜀,良臣回巩昌,掌理对南征军的资粮供应,诏命权便宜都总帅府事。

中统元年(1260年),世祖即位于开平城,弟阿里不哥也在漠北和林称汗,兄弟争位。掌管陕西政务的大臣刘太平、霍鲁怀和屯驻六盘山的蒙古军主将浑都海等都拥护阿里不哥。五月,世祖所遣陕西、四川宣抚使廉希宪至京兆(今西安),捕刘太平等下狱,并遣使传旨命浑都海入朝,浑都海不奉命,杀使者,起兵响应阿里不哥。时京兆无兵备,希宪急命良臣率秦、巩之军讨伐浑都海。良臣起初还以未得诏旨为辞推托,希宪随宜将自己所佩虎符、银印授之,称奉有密旨,命他为总帅,统领陕西汉军守备沿河一带,于是受命出兵。浑都海见京兆方面有备,率部西去,七月,与阿里不哥所遣阿兰答儿统率的军队会于甘州(今张掖),即合兵东进,并遣人策动陇、蜀诸将,来势甚猛。良臣军与诸王合丹等及蒙古官八春统率的军队会合,与敌军相拒于删丹(今山丹)。

九月,大战耀碑谷,两军对阵时,适大风扬沙,白昼晦暗,良臣乘机命军士下马持短兵冲敌阵左,绕出阵后,再溃其阵右而出,八春军则从正面攻之,大败敌军,获阿兰答儿、浑都海,解送京兆处斩。此战粉碎了阿里不哥据有关陇地区的企图,对世祖统治地位的稳固确立起了很大作用。二年,入朝于上都,世祖盛赞其战功,良臣谦称自己只是奉行统兵诸王的成算而已,益受嘉奖,诏就佩已给虎符,授巩昌路同签都总帅(授官制文见王恽《中堂事记》),军民官皆听其节制。至元元年(1264年),奉命代兄忠臣出领屯戍青居的巩昌军。青居(顺庆府)是当时东川蒙古军大本营,由巩昌总帅领本部军佐蒙古征南都元帅钦察同戍,与大获山城(阆州)元帅杨大渊、运山城(蓬州)元帅张大悦、大良城(广安)元帅蒲元圭所部军联成一片,合称东川四帅府。宋将昝万寿率战船200艘溯嘉陵江来袭青居,良臣击退之。三年,授阆、蓬、广安、顺庆等路征南都元帅,与钦察同为东川四府最高统兵官。四年九月,良臣以钧鱼城险绝难攻,奏请在逼近其地的母章德山建立城寨,以控扼钓鱼城宋军,诏从之,于是将青后巩昌军南移九十里,夹嘉陵江东西筑武群、母章德两城(今武胜南)戍之,“昼则出逻设伏,夜则画地分守”;五年三月,改母章德山城为定远城,武群山城为武胜城。出兵攻重庆,败宋将朱禩孙之军。六年,授东川副统军。八年,侄惟正顾念他多年在外领兵作战劳顿,向朝廷请求由自己代替他,于是良臣回巩昌。九年,复授为巩昌便宜都总帅,兼本路诸军奥鲁总管。

当时,元朝已占领四川三分之二地区,至元八年于成都分立行省治之。九年,四川行省也速带儿统兵征建都(今西昌地区),成都防守虚弱,签省严忠范又失于戒备,宋嘉定知府咎万寿乘机来攻,大败元军,进入成都外城,掳居民而去。忠范等省官竟弃城逃。十年,世祖以良臣熟悉四川军事政治情势,召入朝,委以蜀事,授为枢密副使、西川行枢密院事(时罢行省,复立西川行院),遣赴成都。十一年,世祖颁诏大举攻宋,西川行院亦奉旨出兵攻嘉定等地,并传诏招降嘉定安抚使咎万寿;万寿不从,益修城壕,缮甲兵,凭险坚守。十二年,良臣率军向嘉定诸山城发起猛攻,预计宋人在城外设有埋伏,事先大搜山谷,清除了伏兵,遂进围嘉定,歼灭出城逆战的宋军。五月,昝万寿遣部将奉书乞降,良臣为之保奏,请免其死,诏准之,并授签书行院事。取嘉定后,良臣与西川行院也速带儿等统兵顺流而下,招降了沿江紫云(今犍为)、叙州(今宜宾)、泸州(今泸川)诸城,进因重庆。东川行院兵亦南下合围。良臣分领本部兵攻忠州,并令部将到涪州策应,以阻断下游宋军对重庆的救授。十三年,宋合州安抚、制置副使张珏突围入重庆,加强了防守,并遣部将收复了泸州和涪州。

元军久攻重庆不克,解围而去。十四年,良臣与西川行院诸军回师攻泸州,自春至冬,经过激烈战斗,始破其城。十五年春,再次围攻重庆,张珏拒降,率兵出城抗敌,良臣与之战,被射中四箭。次日,诸将督军士猛攻,宋都统赵安开城门迎降,遂取重庆。张珏犹率兵巷战,败,乘舟遁,被元军追获。良巨入城后,禁士卒俘掠,发粟赈饥,安辑人民。不久,夔州等城皆降,元朝占领了四川全境(仅钓鱼城至次年初始降)。四月,诏令良臣率立功蒙、汉军官及降臣入觐。十六年正月,良臣奏言:“西川军官父死子继勤劳四十年,乞显加爵秩。”诏从其请。时罢东、西川行院,复立四川行省,乃授良臣为中书左丞、行四川中书省事。良臣陈奏治蜀十五事,皆被采纳。回到成都后,着手兴复遭受长期成祸严重破坏的四川地区。同年七月,四川行省罢,改授安西王相,不受。十八年夏,病卒。

汪德臣

汪德臣(1222年~1259年),字舜辅,汪世显次子,太夫人潘氏所生。因出身将门,时逢战乱,耳濡目染,尽伐我征战之事,自幼即习骑射,多有过人之处。当汪世显投降蒙古之时,他才13岁。蒙古皇子阔端不仅尝识其父,而且尝识其子,14岁时,征得汪世显同意,派遣至上都,觐见窝阔台大汗,赐名“田哥”,命随侍皇太子。后又质于阔端王府,亲受蒙古贵族的培训、影响,武事亦更娴熟,“侍太子游猎,矢无虚发”,常常受到赞许。17岁时,回到巩昌,便跟随其父出征四川,在战场上充分显示了这位青年将领的勇武和才干。1243年,汪世显病故,德臣虽是次子,但在兄弟七人之中,以文武才略出众,承其父及阔端之意,受命承袭父爵,佩虎符,统领总帅府所辖各军,时年21岁。

随父入川

这一年秋天,蒙古兵为配合东线主战场的进攻,牵制南宋在长江中上游的兵力东调,在四川重新发动攻势。汪德臣率兵入川,直抵泸州,后又撤回。1245年,蒙古增强了四川兵力,再次大举进攻,德臣再度入川,乘虚直达忠州(今忠县)、涪州(今涪陵县)一带。第二年春,因窝阔台病逝,长子贵由即汗位,权力核心发生变故,蒙军攻宋暂缓,并从部分地方撤退。乘此机会,南宋四川宣慰使、兵部侍郎余玠调集兵力与汪德臣部决战于运山。宋兵因士气高昂,战斗十分激烈,汪德臣亲自率兵在前,乘马被飞石击毙,便步行指挥冲杀,攻开外城。其三弟直臣在攻城中阵亡。德臣迅速北撤,回驻巩昌。1248年,又奉命讨伐西羌,他指挥队伍越过川北荒凉的草地,直抵松潘,将羌人击退而还。几年之间,身经百战,进攻时他总是冲杀在前,撤退时则亲自断后,勇冒锋镝,奋勇当先,成为蒙古军中很有名气的青年将领。1251年,余玠乘机重整四川防务,直达被蒙古兵占领十几年的汉中,汪德臣与邻近各军昼夜驰援,余玠闻其名而退。

1251年,经过一段政局动荡之后,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的长子蒙哥即大汗位,汪德臣赴上都觐见新君。蒙哥早已熟悉汪德臣的名字,晤谈之后,更为器重。他所奏对的意见都一一采纳,赐以章服,命其回任原职。第二年,蒙哥重振军威,再度大举攻宋,主力从长江中游突破宋军防线。同时,命汪德臣在嘉陵江上游的沔州筑新城,巩固防御疏通漕运,作为今后进攻四川的后勤供应据点。汪德臣按期完成了任务。冬初,四川战事转剧,汪德臣一路进至嘉川(今旺苍县一带),又奉命与元帅纽璘创立利州(今广元县)。利州位于嘉陵江与白水江交汇处,当剑门孔道,处川北战略要地,原城池年久失修,荒颓不堪,百姓亦多数流亡,汪德臣重新规划修城,纽璘为其报功,颇受嘉奖。同年秋,从利州出发,奉命南进直至嘉定(今乐山县),在城下扎营。宋军在半夜出城偷袭,汪德臣被迫应战,杀伤数百人后即北撤。随即进攻绵州(今绵阳县)。在云顶山,宋军夜袭营寨,汪德臣提早发觉,杀伤数千,俘虏数百,大破宋兵,乘胜进攻隆庆(剑阁),多次在夜战突袭中获胜。时蒙古都元帅太答儿被阻于剑门,汪德臣便从峡谷中间道前进解围夺回剑门险隘。回兵至马漕沟,遇宋伏兵,截断归路,便麾军力战,汪德臣亲自擒获宋将罗廷鹗,威震川北。

1253年春,蒙哥命汪德臣节制利州一带各军。这时,忽必烈(拖雷四次蒙哥之弟)正受命负责“漠南汉地”军政,率兵征讨云南。路经川北时,汪德臣晋见忽必烈,陈述了许多意见。主要是蒙古军应在四川各占领地方停止破坏农田,造楮币、给盐引、通商贩,减轻赋役,疏浚漕运屯田聚粮,强化基础。忽必烈很高兴地予以采纳。即命设立专管屯田官署,在沔州设立漕运司,大量贮备军用物资。并奏准以其兄汪忠臣总摄帅府事务,使自己得以专负“益昌进屯”之责。于是,他观察地形,在宝峰筑城,仍沿用唐初以利州为益昌的旧称,将新城称为益昌、成为川北各军事据点的中坚,由他负责以益昌为重心的屯田、防戍体系。另派他的四弟汪良臣率数千兵驻守嘉陵江以南,与益昌成犄角之势。经他规划经营,这一带开始从战争破坏中恢复了生机,周围宋军亦不敢有行动。

凯旋而还

1254年春,蜀中大旱,嘉陵江水位下降,运输颇难,军粮不济,部分蒙古将领建议弃城而走。汪德臣便将自己乘马杀掉,分饷士兵,并激励将士说:“国家以利委我视为规蜀大计,当死生以之,奈何轻弃?”遂率兵奇袭嘉川,得军粮二千余石。继而攻占阴平、彰明、宋云顶守将吕达率五千兵截击,汪德臣与其激战,生擒吕达,杀伤宋兵千余人,又获粮五千石。不久,水陆交通恢复,粮饷纷纷运至,军队屯田也获较好收成,军饷遂丰绰有余。然后招集流亡百姓,归家种田,商旅通行,利州名符其实成为巩固的战略基地。同年四月,俘获南宋提辖崔忠等,又叫他们招降了苦守将南清。降兵及家属凡愿意回家者皆发给路费,让他们回家种田,众人十分感激。汪总帅之名传于附近州郡,各山寨相继投降。五月,南宋新任四川安抚制置使余晦遣统制甘润领兵数万在紫金山筑城,汪德臣选精兵衔枚夜进,奇袭紫金山,大破宋军。第二年,又击败宋将焦远,将其押送往苦竹的粮秣全部截获。冬十月,二万宋兵及大批军粮再度增援苦竹,又被汪德臣击溃,获粮船二百余艘,凯旋而还。

1256年春,再次赴阙觐见蒙哥,赐以金帛、名马、锦衣、玉带,以示嘉奖。回蜀后,更大力经营防务,从渔关至沔,架设桥梁108座,交通条件大为改善。

1258年,忽必烈绕道吐蕃占领大理,完成了从南面包抄四川的军事部署。蒙哥则亲统大军,主力由川北深入,几路分进合击,全力伐宋。元帅纽璘与宋四川制置使蒲择之大战于成都,不利。纽璘向汪德臣求援,汪德臣派遣将士赴援纽璘,并鼓励说:“先破敌者当奏请领此城!”七月,蒙哥到达汉中后,将此事奏闻,蒙哥令暂记录在案,待统一全国后由汪德臣论功兑现。十月,蒙哥到达利州。不久,驾幸益昌。一日,与汪德臣并马立于北山,环视四周,群峰巍巍,问起这一带敌我双方的态势,赞叹道:“朕在和林,自南来者,盛称汝立利州之功,今见汝身材甚小而胆甚大,不知敌曾薄汝是城否?”汪德臣回答:“赖陛下洪福,未曾一来。”蒙哥说:“彼惮卿威名耳,特赐金带敕勒石记功。”⑤蒙哥见嘉陵江与白水江交汇处水流湍急,担心大军难以渡过,汪德臣说可以修桥。于是调集军民,数日之内即在白水江架浮桥一座,当蒙哥亲到桥头视察时,大为惊叹说:“汪总帅言不虚发!”赐白金三十斤,命刻石记功于江滨。

原南宋苦竹守将南清投降汪德臣,后来南清北上朝见大汗,他的部下杀其家属,苦竹复归于宋,蒙军再攻未克。于是蒙哥命汪德臣尽快拿下苦竹,扫除南下成都的障碍。

苦竹是川北一大险要,亦是成都屏障。三国时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守御于此,力战而死,邓艾大军逐得以迅速兵临成都。该城周围道路尽是悬崖绝壁。汪德臣受命,选定进军路线,率领人马迅速出击。他在最前面指挥开路,遇有险阻,弃马步行攀援而上,将士在后紧跟,进军极速。蒙哥远处观察后惊叹到:“人称汪总帅胆勇,果非虚誉!”进抵城下,守兵大出意料,惊慌失措,早先率兵增援的赵仲武开城投降,而宋守将杨礼却拼死拒战,蒙军奋力攻击,于当天破城,南宋在成都以北的屏障终于拆除。

四年之后,元世祖忽必烈还特别旌表他“当先皇开拓之初,负益昌进屯之责,宝峰始筑,南人不敢加兵,苦竹既平,山寨继来输款”的功绩。

汪德臣在攻克苦竹后偶染疾病,蒙哥亲率诸王前去看望,并抚慰说:“尔疾皆为我家!”亲持葡萄酒以进,又赐以玉带。汪德臣感激谢恩,并当面将上次所赐金带让给了他的同事,蒙古将领忽刺木。

魂归故里

攻克苦竹后,汪德臣派人致书南宋龙州(今江油县北)守将王德新,劝其归顺,即愿投降。汪德臣奏知,蒙哥准其投降。十一月初,蒙军进攻长宁(今剑门关以北),攻克山城鹅顶堡,知县王仲降,守将王佐被俘斩首。于是大军水陆并进,汪德臣为前锋大将,南下阆州(今阆中)大获山。蒙军派王仲前去功降守将杨大渊,被杨所杀。双方激战数日,蒙军夺取宋军水门,拒其生路,守将皆促杨大渊投降。大渊只得派其子到汪德臣帐前乞降。汪德臣准其所请。第二天,杨大渊率城中官吏将士出降。汪德臣将其引见蒙哥,“宪宗命诛之,汪田哥谏止,乃免。”杨是天水人,原为南宋阆州统制。投降后让他招降蓬州(今仪陇县南)、广安(今广安县)诸郡。数年后,升至东川都元帅,还时刻不忘汪田哥的活命之恩。

蒙哥召集诸王及各路大将,在阆州行在举行军事会议,重新部署了伐宋军事,会后,元帅纽璘一军步兵五万,战船二百艘自成都出发,连克彭(今彭山、眉县一带)、汉(今广仪县)、怀(今金堂县南)、简(今简阳县)、隆(今仁寿县)各州,并封锁重庆江口。蒙哥亲率北路军仍以汪德臣部为前锋,自阆州出发,连下运山、青居、大梁等山城,攻克相州(今南充市)、遂宁(今潼南),于年底到达南宋的军事要塞合州,并形成合围之势。

合州位于嘉陵江、宕江、涪江三江会合处。1242年,名将余玠任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全面负责四川军政,大力加强防御体系。他采纳了播州人冉璞、冉进兄弟的意见,把四川的防卫重点放在合州,并在一处“山最高,逶迤如龙蟠,故名龙多山”筑城。“山在州治东北,渡口十里至其下。其山高千仞,峰峦岌岌,耸然可观。其东南北三面据江,皆峭壁悬崖,陡然阻绝。修城之后,凿山通道,路曲之次,方可登临,其西南山稍低。”⑨明代合州进士冯衡诗句“三江送水开天堑,千嶂排方控蜀疆”确切地道出了地势之险峻,位置之重要。于此筑城,居高临下,控扼三江要塞,屏障巴蜀荆湖,随之又选形势险要处筑起了青居、大获、云顶、天生、大梁等十余城,囤兵聚粮,互相呼应,组成了以合州为中心的川中防御体系。这时,合州守将是王坚、张钰,二人智勇兼备,加上兵精粮足,城防险固,迎着暴风雨,镇定指挥,奋力坚守,使蒙古军的迅猛攻势,被遏制于此,十余万大军被死死拖在城下,达多半年之久。

1259年,蒙哥指挥大军再次猛攻钓鱼城,屡战不克,损失惨重,沿江死尸累累。蒙哥见硬攻不行,便派降将晋国宝前去劝降,被王坚严词拒绝。晋国宝于夜间偷出城门逃跑,被王坚派兵追回,押往校场斩首。王坚涕泣誓师,军心大受振奋。此年大旱,“自春至秋,半年无雨”,又兼疾病流行,蜀中六月,赤日似火,蒙哥被阻于坚城之下,一筹莫展。为了了解城内情形,他命在城外筑一高台,上建桥楼,楼上竖一桅杆,经常派人爬上杆顶观察。王坚、张钰发现后,命人抬来大炮对准桥楼方向。一日,蒙哥亲至城下,又派人爬上杆顶察看城内动静。正观望间,城内突发出一炮,连人带杆轰出百步之外,又射出鲜鱼两条,书信一封,信上写道:“尔此兵可烹鲜食饼,再守十年,亦不可得也。”蒙哥“为炮风所震”,患病军中,又急又气,无奈何,“遂班师至愁军山”,病转剧。一贯以勇力自恃的汪德臣被激怒,指挥军队日夜进攻,以图迅速破城。一夜,他率兵突袭合州城,奋勇攀云梯而上,占领了马军寨,杀死守将。激战至后半夜,忽然雷雨大作,将云梯折断,后军不继,只好退出外城。又一日,他单骑至城下搦战,正当他大呼:“王坚,我来活汝一城性命,宜早降!”时,城内轰然一炮,飞石击中头部,伤重不起,遂死于军中,时年37岁。这位著名的前锋勇将阵亡,使蒙军士气颓丧,蒙哥汗极为伤感,一面令缓缓退兵,一面为其发丧,派军随其17岁的长子汪惟正护送灵枢,千里跋涉,归葬漳县盐川祖茔。

七月初,蒙哥亦在退兵途中死去,他的死引发了蒙古最高权力中心的又一次分裂战乱,不久忽必烈坐稳大汗宝座,并建立了大元帝国,为蒙古族历史和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同类推荐
  • 胡雪岩外传--从伙计到商界巨亨(上)

    胡雪岩外传--从伙计到商界巨亨(上)

    胡雪岩(1823-1885),名光墉,字雪岩,安徽绩溪人,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传奇式的商界人物,本书介绍他的生平事迹和经营之道等。
  • 青年电影手册:100位华语导演的诞生

    青年电影手册:100位华语导演的诞生

    封面人物为贾樟柯和赵薇,2013年对于他们是难忘的一年。2013年贾樟柯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2013年赵薇以7亿票房成为中国电影史单片票房最高的女导演,并获得29届金鸡奖导演处女奖。100位华语导演,他们是最艺术的,也是最先锋的;他们是最商业的,也是最新锐的。首次聚焦华语电影导演的处女作,去聆听他们的故事,去探究他们的第一次源于什么样的渴望。第一次,也许没有经验,但是有足够的激情。他们寻找,他们探索,他们历险,100位导演,100部处女作,100种不同电影道路的开启,却又殊途同归,他们都是诞生在光影之中的追梦人。以虔诚和谦卑之心,向梦想致敬!
  • 盈盈秋水自横波:顾横波

    盈盈秋水自横波:顾横波

    全书以散文诗式的优美语言,描写了顾横波从一个青楼妓子到一品诰命夫人的成长历程,她一生三命,三个男人,三朝易帜,尽管世人对她的评价有褒有贬,争议非常,但这样一位性格鲜明、无视封建礼教、颇有争议的历史传奇女子牢牢把握住命运的方向,终获幸福,显赫和荣耀。本书是一本适合女性阅读的传记,希望您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获得爱,希望,勇敢,成长。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40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40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沈从文和他身边的人们

    沈从文和他身边的人们

    本书以沈从文的一生为经,以与之交往的人为纬,由此编织了一幅五彩缤纷、二十世纪中国文人的历史画卷。
热门推荐
  • 小细节大关键

    小细节大关键

    一个马蹄钉可以毁掉一个帝国,可见细节决定成败。但不是所有的细节,只有那些关键的细节才能决定我们的成败。本书从为人处世,人际交往,饭局应酬、工作方法等方面,多角度地揭示了许多容易被我们忽视而又至关重要的关键细节,以及把握这些关键细节需要注意的细节。
  • 邪帝狂妻艳倾天下

    邪帝狂妻艳倾天下

    凤临天下,风起云涌。淡然如她、腹黑如她、冷漠如她、强势如她VS妖孽如他、温柔如他、邪魅如他、冷酷如他。且看一帝、一王、一皇、一君追妻之路,谁能俘获美人心?她不想受伤害,只想快快乐乐、自由自在地生活,她是个逃避感情的猫咪……看最后她会不会为爱而去争取?且看文章一一道来。男主女主身心干净。结局一对一,99%宠文+1%虐文=100%爽文
  • 被你写进心坎里

    被你写进心坎里

    "不到黄河心不死,别不知好歹!”拜托,我已经深陷黄河之中了,好不好?哪儿来的心死?五年后“媳妇儿,你什么时候回来啊,你家老公饿了。”“我不饿就行了,冰箱里有饺子,你自己做,我过会儿回来。”“媳妇儿,媳妇儿……”我很果断的挂断了电话。我和他或许天生就是冤家,也正是为了妈妈的医药费,我惹上了他,从此我和他之间相互爱过,恨过……最后还是恨不及爱,都给了对方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
  • 仙侠奇缘花千骨之沧海桑田

    仙侠奇缘花千骨之沧海桑田

    如果一切重来一次。。。如果一切真的能够重来呢?在那个极北的小村庄,白子画找到转世的花千骨却是痴傻的。一个疯癫,一个痴傻,这样的结局太过凄惨。有没有一种爱,她美好却包容,她不是狭隘,不是占有,而是一种治愈,可能不轰轰烈烈,不感天动地,却潇洒自由,润物细无声。这是治愈之爱。神爱世人,让世人在她的神圣的光辉里疗伤。治愈你。。。因为爱。。。。
  • 扶摇仙神

    扶摇仙神

    扶摇山上有仙人!整个玄机圣界,没有人知道扶摇山在哪里,更没有人知道仙人是什么。唯独,那个少年知道。上古末期,仙神大战,仙道失败,神道一统宇宙修炼之法。五大神帝治世,神庙遍地,信仰不朽。后世之人虽然凭此得到巨大力量,但却无人能够超脱五大神帝,再进一步。天下思变久矣!如何变?少年手持扶摇山说道:“当合仙神两道,以为宇宙圣道!”PS:作者知道扶摇的意思。。。高中毕业了。。。但是觉得逍遥太俗,这个扶摇好听而已。谢谢大家支持。
  • 迷幻花园

    迷幻花园

    著名女作家徐小斌的小说故事奇幻,文字魅惑,独具风情。作家出版社“徐小斌小说精荟”系列涵盖了她最具代表性的长篇、中篇翱短篇小说,具有很高的阅读、收藏翱研究价德。《迷幻花园》是“徐小斌小说精荟”系列中的中篇小说集之一。精选《迷幻花园》《双鱼星座》《对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调查》《天籁》等七篇中篇小说。每篇故事都有出入意表之处,徐小斌像个巫女般为我们装扮了一个属于她自己和所有读者的“迷幻花园”。
  • 平凡一中

    平凡一中

    每想起初中的校园时光,友情、爱情是难逃不了的回忆。本书以黄小宇为主人公,书写他唯美的初中校园时光。
  • 恋爱种子

    恋爱种子

    学霸鹿莹跟转学生凌冉初次见面则是仇人相见,可经过时间的洗刷让他们重新的认识了对方……
  • 枫飞翱翔

    枫飞翱翔

    十年前,一觉醒来就想着爸爸晚上喝的酒十年后,一觉醒来就想着什么时候可以见到那个很爱很爱的人因为父亲欠的债,来到了贵族学校,结识了徐浩,凌镐翔、谢依慕等人,从而展开了多角恋。十年前,欺骗了你,十年后,你还好吗?
  • 鸿蒙圣主

    鸿蒙圣主

    鸿蒙判,混沌出,轮回现,生死争!陈玄机缘之下回到鸿蒙刚判、混沌出世的年代,获得无上至宝鸿蒙圣源树,成就大道身,续写一生鸿蒙圣主之名。有歌诀曰:时空轮回聚圣源,返本归元大道身。鸿蒙判来混沌开,梦醒玄妙混沌中。与道同生却不识,谁与争锋先登极。开天未尽五灵陨,真灵散落无尽世。五方五极镇万世,玄天妙法寻万界。五灵再现玄妙开,万化圣源自在中。玄灵山中鸿蒙殿,鸿蒙大道无上碑。圣源玄成大道法,胜在逍遥至在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