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41200000010

第10章 饮食

“食者,民之本也”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之一。“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礼仪制度和风俗习尚都是从饮食生活开始的。中国是文明古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饮食的功能十分广泛,祭先礼神,期友会亲,报上励下,安邦睦邻,养性健身等等重要事项,都离不开饮食活动。换言之,通过饮食活动,可以调节人与神、人与祖、人与人、人与自然、身体与心性等诸种复杂关系,使之达到和谐。因此,要了解周秦汉唐的社会文明,不可不考察当时的饮食活动。

一、周代饮食

西周饮食周人重视饮食。《尚书·洪范》讲国家政务,将“食”列为“八政”之首;《周礼》记载周代官制,将食官统归“天官”之列,视之为最重要的一类官职;周代的礼仪制度,更是与饮食密不可分。

天子贵居至尊之位,饮食最为丰盛,这是周代所创下的定制。周天子的饮馔分饭、饮、膳、馐、珍、酱六大类。实际饮馔品名很多。

在烹调方面,周代已有了比较成熟的调味理论,确立了常用的调料品种。商代采用的调味品主要是盐和梅,取咸酸两味为主味。到了周代,调味除用盐梅外,又采用了一些新味型的原料,而且有了比较严格的配伍法则。烹饪不同的肴馔,使用不同的调料;烹饪同一肴馔,还要根据季节变化改用别的调料。

周代是礼治国家,依据周礼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食礼则是周礼的核心内容之一。周代的饮食礼俗,经过后来儒家的精心整理,比较完整地保存在《周礼》《仪礼》和《礼记》的一些篇章中。周代对客食之礼、待客之礼、侍食之礼、丧食之礼、宴饮之礼、进食之礼等,都有十分具体的规定。以宴饮之礼为例,《三礼》中详细记载着各种筵宴的礼仪,宴饮之礼已相当规范化。周代贵族的宴饮场面,在《诗经》多有描写,如《小雅·宾之初筵》中,诗人通过艺术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宴饮之礼的具体仪节。这类宴射的场面,在东周铜器刻纹图案上也有具体描绘。

在饮酒方面,西周中期以后,酒禁放宽,饮酒之风渐盛,但在饮用上作了许多严格的礼仪规定,节制饮酒行为。

东周饮食东周时期的饮食活动,在继承西周饮食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新的文化因素,饮食生活丰富多彩。

贵族的饮食活动,礼仪化的色彩依然浓厚,在客食、待客、侍食、丧食、宴饮、进食等方面,基本上遵循着周礼所规定的仪节,注重饮食之礼。这种饮食礼仪化的现象,在春秋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

东周的饮食用器有较大变化。西周时期贵族的饮食用器主要是青铜器,东周时代,青铜器开始衰落,漆器普遍流行开来。到了战国,漆器工艺发展到前所未有的繁盛时期。漆器已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属于饮食用器的有耳杯、豆、樽、盘、壶、卮、盂、鼎、匕、食具箱和酒具箱等,还有奁、盒、匣、?、案、几、俎等相关器物。漆器制作得非常精美,造型精巧,漆色鲜丽,纹饰丰富,透出一种秀逸之美。多姿多彩的漆器,给饮食生活带来了清新的气息。

在菜肴的烹制上,人们更注重滋味,对五味调和非常讲究,战国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编纂的杂家著作《吕氏春秋》,有许多关于饮食的论述,其中的《本味》篇专讲饮食的滋味调和:“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剂)甚微,皆有自起。”菜肴必须用五味调和,放调料的先后次序和剂量多少很有讲究,不可马虎。烹调是一门艺术,其精妙之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食以体政”的思想观念在东周时代得到了充分发挥。一些思想家和政治家熟谙烹饪之道,常常用烹饪喻说安邦治国,由平常的烹饪原理演绎出深刻的政治哲理。思想深邃的哲人老子,有“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名言,认为治国与烹饪的原理是一样的。春秋晋国的师旷,以“五味”比喻齐桓公称霸与大臣的关系,“管仲善断割之,隰朋善煎熬之,宾须无善齐和之”,将这些善于治国的功臣比喻为厨艺高超的烹饪大师,说理透彻。

东周时代兴起的诸子百家,对包含问题多有论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食理论。在诸子百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墨家和儒家的饮食理论。不贪食味之美,不求烹调之精,将饮食生活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是墨家饮食理论的基本特色。儒家的饮食理论注重礼仪礼教,讲究饮食的艺术和卫生。儒家的饮食思想与观念为后世所继承和发展,成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核心,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

二、秦汉饮食

饮食习尚的变化秦汉时代,随着大一统局面的形成,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财富的积累,思想观念的更新,饮食习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成稿于西汉中晚期的《盐铁论·散不足》,是一篇地方贤良列述世风不古诸现象的文字记录,其中多处讲到了古今饮食的不同。

如,古时人们注意保护和合理利用食物资料,取之有度,食之有时,现在则不然,富人随意猎取雏鸟幼兽,沉迷于酒食,追求奇味珍肴;古人的饮食比较简单,日常食用谷物杂粮,招待客人才有少许肉食。后来,在举行乡饮酒礼和婚礼时,饭菜能略微丰盛一些。现在的民间宴饮场面阔绰,饭桌上摆满了酒肉,美味佳肴应有尽有;古时候庶人粗茶淡饭,在举行乡饮酒和祭祀时才有酒肉,即使是诸侯和贵族,也不得无故宰杀牲畜食用。现在屠宰牲畜不受限制,乡间屠户杀猪宰羊,相聚野外摆摊卖肉,乡民纷纷前往,用粮食换取肉食;古时候不卖熟食,市场上一般不买卖食品。后来虽然有了肉铺酒店,也不过卖少量的酒肉食品而已。现在的市场上,饮食店铺随处可见,供应各种美味佳肴,人们穿梭其间,大饱口福。

“今宾昏酒食,接连相因,折醒什半,弃事相随,虑无乏日。”当时一般人家结婚,大办酒食,参加婚宴的人开怀畅饮,半数醉倒席间。有的人甚至放弃了正当的营生,流连忘返于酒席之间。“今俗因人之丧以求酒食”。本应节食致哀的丧葬活动,也成了人们贪求酒食的场合。

由以上记述可知,秦汉时代的饮食习尚与先秦时期大不相同,饮食活动的礼仪化色彩已很淡薄。人们摆脱了传统礼俗的约束,不再恪守饮食有度的古训,追求享受,随心所欲,饮食生活空前丰富,奢侈之风日盛。

主食秦汉时代以五谷杂粮为主,辅之以蔬菜和肉类,传统的饮食结构已经确立。

作为主食的五谷为黍、粟、麦、菽、稻。黍是类似小米的谷物,还包括糜、稷,其间的区别在于是否有黏性。粟即谷子,去壳后称小米,是北方地区最早种植和食用的谷物之一。麦是秦汉时代食用最普遍的谷物,品种有大麦、小麦、春麦、青稞等。菽是豆类作物的总称,有大豆、小豆、胡豆等不同的品种。稻主要种植于江南地区,有籼稻、粳稻、糯稻等品种。麦和稻是当时最主要的食粮,北方以食麦为主,南方以食稻米为主,南北主食的区别和特点在秦汉时代已经形成,这是由南北不同的自然条件和作物种植状况所决定的。在日常饮食生活中,人们杂食五谷,如西汉郡官吏戍卒的饮食,“谷类吃的是米、麦、黍、稷、粳麦、癹麦、糜、発?、黄米、豆、胡麻等类”,所食谷物既多且杂。

以五谷为原料,经过加工,可以制作出多种花色的饭食。以北方地区主食之一的麦为例,就可加工制作成麦饼、麦饭、麦粥等食品。

麦饼最迟在秦末汉初就已出现,据《三辅旧事》记载,汉高祖刘邦的家乡丰、沛一带就有“卖饼商人”。汉代制作麦饼,有蒸、烤、煮三种方法。蒸饼类似于现在的馒头。烤饼类似于今日的烧饼。有一种“以胡麻著其上”的烤饼,谓之“胡饼”,是从西域传入的。煮食的麦饼大致有两种,将较厚的死面蒸饼掰碎放入汤中煮而食之,称为“煮饼”;另一种是将和好的面揪成面片或做成面条,称为“汤饼”或“水引饼”。

麦饭是将麦粒蒸熟或煮熟后晒干而成的食品,亦称“睰”或“糗”。麦饭能够保存较长时间而不坏,食用方便,常被用作长途旅行者的干粮。麦饭制作简单,质地粗糙,多为平民百姓所食。

麦粥是用麦合皮煮成的粥,在汉代也称麦饭。麦粥易炊煮,软粘易消化,解饥解渴,是秦汉时期北方人家经常食用的饭食,尤为老人和妇孺所喜食。

副食秦汉时期的副食有蔬菜和肉食品两大类。蔬菜的品种很多,据文献记载,当时人们经常食用的蔬菜主要有葵、芹菜、芋头、葱、韭、蒜、芜菁、芥菜、笋、藕、萝卜、菠菜、瓠等。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蔬菜是必不可少的副食品,可增加营养和调剂口味,在饥馑之年,“园菜果?助米粮”,以菜代粮,弥补主食的不足。

肉食品的种类也很丰富。据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遣策记载,墓中随葬的肉食品有牛、马、羊、豕、狗、鸡、鹿、兔、雉、雁、凫、鹤、斑鸠、鹌鹑、雀、鲫、鲂、鲤、癿、皀等。就其种类而言,既有家畜家禽,也有野生动物,还有水产品。这只是汉初长沙国丞相皁侯利仓家族享用的肉食,秦汉时期肉食品的种类远不止这些。在众多的肉类中,猪肉和狗肉似乎是人们最喜欢吃的。在各地汉墓出土的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上,常常有表现当时饮食生活的庖厨图,画面中宰猪屠狗的场面最为常见。

在副食品的加工制作方面,秦汉人掌握了多种烹调方法,烹制的菜肴五花八门。据马王堆汉墓遣策和古文献记载,当时的烹饪技法主要有脍、炙、煎、熬、濯、蒸等。

脍,即细切生肉或生鱼。此法由来已久,《诗·小雅·六月》就有“脍鲤”的记载,马王堆汉墓遣策中也记有牛脍、鹿脍、鱼脍。现在日本人喜食生鱼片的习惯,当是我国古代食脍的遗风。

炙,就是将肉放在火上烧烤。烤肉在汉代颇为盛行,汉墓壁画、画像石上每每绘有烤肉的场景,马王堆汉墓遣策记有牛炙、牛胁炙、牛乘炙、犬胁炙、犬肝炙、豕炙、鹿炙、鸡炙等。

煎、熬二法相似,都是将食物放入釜中加水烧煮,区别在于汤汁的多少。自先秦以来,人们喜欢将肉做成肉汤而食,称之为“羹”。见于马王堆汉墓遣策就有牛白羹、鹿肉鲍鱼笋白羹、鹿肉芋白羹、小菽鹿胁白羹、鸡瓠菜白羹、鲫白羹、鲜皅藕鲍白羹等。这些名目繁多的羹汤就是用煎熬的方法烧煮而成的。

濯,将食物放入热油或沸水中,炸熟或煮熟。

蒸,将食物放入甑中,利用水蒸气炊熟食物。此法常用于蒸鱼,如蒸鳅、蒸鲍等。

烹调菜肴离不开调料。秦汉时调料已很丰富,常用的有盐、酱、醋、酒、糖、蜜、豉、葱、姜、蒜、韭、桂皮、花椒、茱萸、葵、藿等。

在汉代的副食中,豆腐是特别值得一提的。相传豆腐是由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宋代朱熹在诗中自注“世传豆腐本为淮南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说:“豆腐之法,始于淮南王刘安。”考古资料证明,汉代人确已掌握了制作豆腐的技术。在河南密县打虎亭发掘的1号汉墓画像石的庖厨图中,就有做豆腐的画面,表现的是豆腐作坊中制作豆腐的主要工艺流程,有浸豆、磨豆、滤浆、点浆、榨水等过程。该墓的年代为东汉晚期,说明制作豆腐的工艺至迟于汉末已在中原地区得到普及,被作为日常的饮食活动表现在画像石上。豆腐的发明在饮食生活史上值得大书一笔,这种营养丰富的副食品受到世人普遍喜爱,豆腐盛行古今,有“国菜”之称。

饮酒秦汉时代饮酒之风盛行,社会各阶层普遍嗜酒。汉高祖刘邦秦末为泗水亭长时,“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时饮醉卧”;临终前御驾还乡省亲,“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汉初重臣曹参为相,“日夜饮醇酒”,并纵容和鼓励下属饮酒。在两汉的高官中,饮酒海量者不乏其人。如韩延寿“计饮酒石余”;一些温文尔雅的文人学士,也加入了嗜酒者的行列。不仅男子好饮,妇女也有贪杯者。如更始帝刘玄的韩夫人“尤嗜酒”,常与刘玄对饮,每当臣下入庭奏事,搅扰了酒兴,韩夫人就大发雷霆,“起,抵破书案”,因酒兴未尽竟当众拍破了书案,这位韩夫人称得上是嗜酒如命的酒徒。

民间的饮酒之风也很盛行,酒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婚丧嫁娶,生男育女,亲朋聚会,节日庆典,祭天祭祖等等,酒水都是必不可少的,真可谓“有礼之会,无酒不行”。

秦汉酒风之盛得到了考古资料的印证。各地出土的汉墓画像砖、画像石及壁画,画面多取材于现实生活,有不少是以宴饮为题材的,描绘了当时“酒流犹多,群庶崇饮”的场景。人们生前嗜酒,死后也以酒随葬。本书第一章讲酝酒业时所述考古发现的26公斤西汉美酒,即出土于西安市北郊枣园一座大型的西汉早期墓葬之中。

由于酒的需求量很大,酿酒业有长足发展。当时,皇室、显贵及富豪之家均有制曲酿酒的作坊,产酒以供自饮。民间还有大量的酿酒作坊,自酿自卖,不少作坊因此而致富,有的甚至成为“富比千乘之家”的巨富。汉代的酒品类繁多,名称五花八门,酒名各有来由。以原料命名的,如稻酒、黍酒、秫酒、米酒、葡萄酒、甘蔗酒等;以添加配料命名的,如椒酒、柏酒、桂酒、兰英酒、菊酒等;以酿造季节和酒的色味命名的,如春醴、春酒、冬酿、秋酿、黄酒、白酒、金浆醪、甘酒、香酒等;以产地命名的,如宣城醪、苍梧酒、中山冬酿、皉绿、皊白、白薄等。

三、唐代饮食

胡食胡食的流行,是唐代饮食的一大特点。

“胡食”的称谓始于汉代,主要是指域外的食品,包括边远地区一些少数民族的食品。汉唐的胡食,主要来自西域。在航海业未充分发展起来以前,西北地区的陆路是中西交往的主要通道,即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之后,大量的域外之物沿着这条通道进入内陆,包括各种瓜果菜蔬,有的被冠以“胡”字,如胡瓜、胡麻、胡桃、胡豆、胡椒等。与这些物产同时传入内地的,还有域外的饮食方式和烹饪技法,出现了与传统饮食风格不同的胡食。这类异域情调的饮食,在汉代已受到权贵阶层的青睐。汉灵帝刘宏贪求珍奇异味,对“胡食狄器”特别嗜好,喜吃胡人饭食,有“胡食天子”之称。

大唐帝国极为开放,中外文化交流盛况空前。唐人欣赏外来文化,“女为胡服学胡妆,使进胡音务胡乐”,衣食住行崇尚西域风习。《旧唐书·舆服志》记载,开元以来,“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富贵人家的肴馔多以胡食为主。胡食备受青睐,成为唐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流行的胡食,主要有胡饼、烧饼、皌皍、皏皐等。

与胡食一起传入的还有胡酒。传统的中国酒是以谷物为原料酿造的,西域的胡酒则是以果品为原料酿制的。胡酒汉代已有,但都是西域献来的贡品,内地尚未掌握其酿造技术。胡酒稀少而珍贵,只有帝王权贵才能享用。唐代流行的胡酒主要有高昌葡萄酒、波斯三勒浆和龙膏酒等。

一些入唐经商的域外商人还在内地开起了酒店。在唐都长安城的闹市区,就有不少胡商开办的酒店,唐人称之为“酒家胡”,酒家胡中的女侍者,多从西域招来,唐人称之为“胡姬”。大诗人李白也是酒家胡的常客,其《前有樽酒行》诗云:“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美貌的胡姬笑口常开,以舞劝酒,浪漫的异国情调令酒客乐而忘返,一醉方休!

饮酒唐代的酿酒长足发展,酒的名目繁多。据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记载,唐代的名酒,有郢州的富水酒,乌程的若下酒,荥阳的土窟春酒,富平的石冻春酒,剑南的烧春酒,河东的乾和葡萄酒,岭南的灵溪酒和博罗酒,宣城的九酝酒,浔阳的湓水酒,京城长安的西市腔酒等。

唐人饮酒,讲究情趣,把酒斟酌之间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酒诗和酒令,是唐代酒文化园地中的两朵奇葩。

唐代文人特别嗜好饮酒,或孤影独酌,或邀朋聚饮,以酒消愁,借酒发挥,留下了许多以酒为题材的诗文。杜甫是一位好饮的酒客。在杜甫流传至今的诗篇中,酒诗就有三百余首,约占其诗篇的五分之一。诗人白居易亦嗜好饮酒,自称“醉尹”“醉吟先生”。他有一篇《酒功赞》,认为酒可使人“转忧为乐”,超凡脱俗。白居易所写的酒诗多达九百余首。

在唐代文坛众多的酒仙、酒客中,李白是最著名的一位,他一生嗜酒,写下了许多寄托情怀的酒诗,其中不少传诵千古的名篇佳句。吟诵一代文豪李白的酒诗,可以领略到唐代文人饮酒的情怀和志趣。

酒令是饮酒活动中极富趣味的游戏劝酒方式。酒令用于行酒,是以聚饮者共同认可的各种方式决出彼此的胜负,最后由胜者罚负者饮酒。古代的酒令有许多种类,大致可分为筹令、雅令、骰令、通令四个体系。

酒令的起源,与古代的投壶之戏有关。“酒令”一词出现于汉代,酒令作为一个专有名称,特指劝酒游戏活动,则是从唐代开始的。《唐国史补》卷下云:“古之饮酒,有杯盘狼藉,扬觯绝缨之说,甚则甚矣,然未有言其法者。国朝麟德中,壁州刺史邓宏庆始创平、索、看、精四字令,至李稍云而大备,自上及下,以为宜然。大抵有律令,有头盘,有抛打,盖工于举场,而盛于使幕。”可见唐代的酒令已有不少花样,后世流行的四大类酒令在唐代均已出现。江苏丹阳曾出土过一套唐代的酒令筹实物,令筹上刻写的令辞均采自《论语》。可以认为,中国酒文化传统的酒令体系是在唐代形成的。

饮茶饮茶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古人饮茶特别讲究,其精髓在于“品”,品茶的色、香、味、形,解渴则在其次。饮茶的全过程,既是一门精深的学问,也是一项高雅的艺术,由解渴式的饮茶升华为艺术性的茶道,是在唐代完成的。

茶这种植物,古代称为荼、茗、皒等,唐代以前没有“茶”字。将其名称定写为“茶”,是从唐代开始的。不过,食茶和饮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取材于先秦,成书于汉代的《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字书,其中就有对茶的可靠记述。汉代饮茶已成风尚,茶在当时已是日常的重要饮料,并已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广为流通。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之风颇盛,嗜茶者甚众。以茶代酒,用茶待客,已是习见的平常之事。总的说来,隋唐以前的饮茶,属于解渴式的粗放饮法,不很讲究茶艺,尚未形成茶道,也没有“茶”这个字。

进入唐代,茶事大盛。“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人之所资,远近同俗。既祛渴乏,难舍斯须,田闾之间,嗜好尤切”,饮茶之风空前。生活在唐代中期的陆羽,撰茶学巨著《茶经》,将饮茶带入全新的意境,茶道随之形成。《茶经》集中唐以前茶学之大成,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百科全书,影响深广,陆羽因此而被后世奉为茶神、茶圣。

唐代产茶的地区很广,各地都有品质优良的名茶。《唐国史补》卷下记述了今江、浙、湘、川、闽等省所产名茶20余种。陆羽在《茶经》中,将主要产茶区分为五大片,即山南、淮南、浙西、浙东、剑南;对同一地区不同地点所产的茶进行了评价,如山南以峡州茶为上,淮南以光州茶为上,浙西以湖州茶为上,浙东以越州茶为上,剑南以彭州茶为上。按品质高低,品评出各地所产茶叶的质量,在饮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有助于优质名茶的选育和推广,也是从粗放式饮茶过渡到精致品饮的标志。

中国古代的茶道,在唐代已形成完整的体系,采茶、制茶、煎茶、饮茶都有明显的规范。以饮茶过程中的各种用具为例,《茶经》制定了二十四种茶具,这些各有用途的茶具不可或缺,为品饮者所必备。唐代茶具实物屡有出土,最重要的发现是在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茶具。法门寺茶具均为银器,品种较为齐全,有碾茶、罗茶用的茶碾、茶罗,烘茶用的笼子,煎煮茶汤用的风炉、皔、火皕、茶匙、则、熟盂,点茶用的汤瓶、调达子,贮茶贮盐用的盒、簋、盐台,饮茶用的茶托、茶杯等。其中多数器具属于《茶经》所述二十四种茶具之列,应是遵循陆羽设计的茶具规范制作的。茶具的繁多和规范,体现了茶道的繁缛和严谨。

唐人煎茶十分注意水的选用。《茶经》中说,煎茶用山水最好,其次是江水,井水最次,陆羽等人还对全国各地的水质进行系统地品评,排出高下等次。据唐人张又新《煎茶水记》记载,与陆羽大致同时的刘伯刍,“为学精博,颇有风鉴”,他品评天下名水,将宜于煎茶者分为七个等级:“扬子江南零水,第一;无锡惠山寺水,第二;苏州虎丘寺石水,第三;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四;扬州大明寺水,第五;吴松江水,第六;淮水,第七。”

唐代煎茶,是把茶末放在水釜中烹煮,其关键在于煎水。陆羽总结出了煎水过程中水从初沸到全沸时的“三沸”之法,唐人认为,从釜中盛出的第一杯茶水味道最美,三沸之后便不值得品味,只可用来解渴。

随着茶道的形成,唐人饮茶进入了新的境界,茶宴、茶室、茶肆等应运而生。茶宴即以茶宴请宾客,又称茶会、汤社、茗社等。以茶待客古已有之,到唐代正式出现了茶宴。唐代的茶宴有多种形式,或盛宴款待众多宾客,或好友数人小聚品茗谈心。大型茶宴以在顾渚山举办的最为有名。顾渚山位于湖州和常州的交界处,湖州产紫笋茶,常州产阳羡茶,都是作为贡品进献皇帝的,对茶的品质要求极高。每逢早春造茶时,两州太守都要到顾渚山来监制,并邀请许多社会名流共同品评和审定,这样就形成了每年一度的茶宴。茶肆,又称茶坊、茶屋、茶摊、茶铺、茶馆等等。茶肆唐代已有,称为“茗铺”。《封氏闻见记》说,当时北方的饮茶之风甚盛,“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颇多”,城市一般“多开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北方尚且如此,作为茶叶生产地的南方,茶肆的繁荣景况可想而知。

食疗提倡合理饮食,以食当药,是中国古代医学的一大传统。在先秦以来的许多古代文献中,都有关于食疗方面的记述。到了唐代,出现了专门研究食疗的学者和著作。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少时因病学医,毕生致力于医学研究,并博涉经史百家学术,兼通佛典。他总结唐代以前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结合自己的医学实践,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被后人尊奉为药王。两部著作都有专章论述食疗食治,对古代食疗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千金要方》全书三十卷,其中第二十六卷专论食治,后来又被称为《千金食治》,记录了孙思邈的食疗理论和实践。《千金食治》分果实、菜蔬、谷米、鸟兽等篇,果实篇记果实类二十九种,菜蔬篇记蔬菜野菜五十八种,谷米篇记谷类食物及谷物酿造品二十七种,鸟兽篇记述包括虫鱼在内的动物和乳品四十种。上述各篇详细叙述了各种食物的性味、药理和功能,从食疗和养生的角度品评食物。

《千金翼方》是《千金要方》的姊妹篇,是为补《千金要方》

的不足而作的,两书宗旨相同,内容相近。《千金翼方》中谈到了饮食方面的一些禁忌,提出了一些与饮食有关的健身和养生之术。

孟诜,写出了中国第一部食疗学专著《补养方》,此书后来由孟诜的弟子张鼎作了一些增补,改名《食疗本草》,收载食疗方剂二百二十七个。这部著作汇集了大量的药用食品,在每种食物品名下均注明性味、服食方法及宜忌等,对有些食物多食或偏食可能招致的疾患一一说明。敦煌藏经洞曾发现其残卷,编号为斯76.《食疗本草》的内容更加丰富,食疗理论更加完善,以食治病祛疾的针对性更强,食疗的方法更加多样和具体,是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食疗学专著。

大约从唐代后期开始,一些食疗著作已不满足于探讨单味食物的治疗保健作用,开始了复合方剂的研制,以药入食,以药当餐,改用药为用餐。药与膳的结合,将古代食疗学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代表性著作是生活在唐代末年的蜀地名医昝殷的《食医心鉴》。介绍相关的食疗方剂,先说明疗效,再列举食物和药物名称与用量,并说明制作和服食方法。

食疗学的形成和发展,是饮食文化升华的重要标志,它表明人们的饮食已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味觉,已开始注重饮食的保健、治病和防病的功能,反映了饮食生活质量的明显提高。

同类推荐
  • 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

    本书不仅是一个反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伟大实践、弘扬时代精神的好书,而且是以长篇报告文学形式描绘声绘色精神文明的一次壮举,是一件带有开阳意义的工作。正当全党全国人民以饱满的热情、扎实的工作,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的时候,解放军文艺出版社重点推出这部报告文学,具有特殊的意义。可以相信,它的面世将支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充分发挥出激励人、鼓舞人、鞭策人的积极的作用。
  • 文摘小说精品——爱情卷

    文摘小说精品——爱情卷

    百篇美文,百种人生态度,蕴涵了大师们感悟自然,体验人生的情愫。阅读本书,流连于名家名作中,体味亲人的爱,朋友的关怀,使干涸的心灵得以滋润,枯萎的生命得以激越。共赏隽永不朽的作品,透过名家笔触,感受唯美。翻开本书的那一瞬间将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享受阅读之乐、感知之乐、人生之乐。所选文章篇篇脍炙人口,堪称人类语言文字之杰作。
  •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一)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一)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古绘诗经名物

    古绘诗经名物

    纵使你被生活逼迫,于无限重复中奔忙;纵使你无暇感慨,甚至不曾为眼前的现实而驻足;纵使你匆匆追求,前方依旧茫然却不敢停下脚步,有种美足以感染你,挤出片刻时光,享受沉淀千年的感动——这就是《诗经》赋予生活的意义。《古绘诗经名物》汲取《诗经》极致之美,辅以古代日本学者渊在宽特为《诗经》所作的百余幅古画。让这些首次面世的古画为您呈现出诗文真实、完整的意境,带您穿越千年,体验图文带来不可抗拒的感动。
  • 寻找属于我的翅膀

    寻找属于我的翅膀

    本书作者通过对学习、生活的感悟,用细腻、真切的描写手法,表现了作者对理想、人生的执着追求和对友谊、亲情的无限眷恋,点缀出了小作者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十五岁绚灿人生。
热门推荐
  • 调教完美先生

    调教完美先生

    她,是高高在上的千金大小姐,刁蛮,任性。为了夺回自己的青梅竹马,不顾家人反对,毅然的来到他的公司上班。为的,只是破坏他和女朋友之间的关系。他,是领导器重的青年才俊,内向、稳重。本来平静的生活却因为她的出现而变得备受折磨。而,面对她的百般欺负,他一直都是默默忍受。从不抱怨。是谁先为爱情的种子添上的新土,又是谁先浇下了那至关重要的第一杯生命之水,让它可以生根发芽,开始成长……
  • 五根天决

    五根天决

    本故事全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时间:二零一六年,四月十四号。
  • 那些消失了的季节

    那些消失了的季节

    青春像一张白纸,对于纸上将会出现的五彩斑斓充满好奇和向往,可是白纸又是那么轻易的就被褶皱,永远回不到最初的模样。我们的青春,都有那么一个爱的人,我们的青春,或许终将被错过!
  • 变——生活中的变术

    变——生活中的变术

    本书从成功学的角度,结合古今中外典型的变化理论和日常生活中著名人士的多变经历和成功经验,阐述了人生成败与应对变化的辨证关系。介绍了善用变化的一些有用策略和实战技巧,让大家在汲取别人经验中发现变化商机,把握变化趋势,赢得变化优势。穷则变,变则通。谨把此书献给所有不安于现状的人。
  • 妃从天降:王爷,来床咚

    妃从天降:王爷,来床咚

    墨筱筱看着眼前怒火冲天的男人,表示要被自己蠢哭了“我……只是不小心的……”某男怒极反笑“不小心?那你说说你不小心做了什么”墨筱筱欲哭无泪“不小心砸了你……不小心把不该看的看了,不该摸得摸了……”墨筱筱声音越来越小,“那你说怎么办?”又不是故意的,某男拎起她“怎么办?肉偿!”
  • 迷云重重

    迷云重重

    传说中使人富可敌国的神秘秘籍身在何处?众多的王公贵族、英雄豪杰、江湖路人你死我活的争夺到底是为哪般?神秘的府宅里到底藏有什么重大的秘密?神秘与诡异的故事为什么会一个接一个的发生?神秘的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将带你进入一个非一般的梦幻世界,欲罢不能……
  • 天庭之三界传说

    天庭之三界传说

    一个人,一柄剑,一颗不甘屈服的心。曾梦想着仗剑走天涯,奈何天不能遂我愿,视苍生如刍狗;地不能承我志,化沧海与桑田。这一生,颠沛过,流离过,失落过,疯狂过,既然退无可退,为何还要退?天地苍生,唯一逆尔!
  • 公主复仇史

    公主复仇史

    她,本是位天真可爱的小公主。可是,一次复仇,使她成为了无情的复仇公主。但是,在复仇时又遇上了自己的真命天子,她的复仇之路有会怎样???
  • 再战九重天

    再战九重天

    一朝身死入凡间往昔辉煌似云烟若得来生志不灭再上九重吾为天一代绝世强者辰傲天意外身死,重生在一个十五岁的孱弱少年身上,他发誓要再上九天,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 虐爱美丽的传说

    虐爱美丽的传说

    当夜汐幽认为自己抓住一生的幸福时,上天却给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这是一个爱与被爱、权利与欲望、相守与背叛的故事。“君哥哥,阿幽这辈子最对不起的便是你,只望下世再相聚。”“云弋,我有多爱你就有多恨你,从此以后,我会让你从我的生命里彻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