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退为进,才能积蓄力量,看准目标。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只进不退,一味钻牛角尖,你会迷失方向,走进死胡同。
从整体而言,中国的传统文化主流是儒家文化,而儒家文化的处世观、价值观都是以“仁爱”为核心主体的,这套处世理论符合中国相对平稳的农业经济状况,对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方圆处世术集中体现了儒家文化处世理论的精髓。它有方有圆,圆的形式,方的内涵;它有柔有刚,柔的外形,刚的内容。
人是一种社会性很强的动物,人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一种社会行为,所以,人的活动也就必然要受到社会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制约。这就注定了人的活动不能完全按照个人的意愿进行,那些不顾客观条件限制一意孤行的人,注定是要失败的。
既然人们的活动要受到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有头脑的人在实施各种行为之前,就必定要衡量自身和社会所具有的各种条件,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三思而后行”。在确定了行动目标,制定了行动计划之后,就要坚定不移地按既定方针办,这是要办成一件事情所应具有的基本条件。
在按既定方针进行努力的同时,还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随时改变计划,不能一味地追求冒进,也就是说,在不断前进的时候,要懂得“退”。这时的“退”不是要行为者停止不前,更不是倒退灰心,而是为了更好地“进”。正所谓“以退为进”。
列宁曾写过一篇文章,名字叫《退一步,进两步》,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看田径运动员在进行比赛时,往往是向后退一步,看准目标,然后猛然向前,这就是以“退”为“进”。“退”是为了集聚力量,为更好地“进”带来爆发力,这是一种自然行为的例子。在从事社会活动中,就更应该知道,“当进则进,当退则退”,要做大事,做大人物,就决不能像象棋中的过河小卒那样,只知进,不知退。那样做看似勇敢,实际上永远只是匹夫之勇。
方圆处世术反对单纯为了追求安逸的隐匿,主张为了养精蓄锐、静候时机的隐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