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势造英雄,英雄识时势。然而,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让很多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人们迷茫、困惑。如何才能从容不迫地安身立业,修养心性,使自己的事业达到巅峰,使自己的人生跨入更高的境界呢?领悟与修习方圆处世智慧的真谛与精髓,当是明智的人生选择。
“方”,是指方方正正,有棱有角,这是做人之本;“圆”,是指灵活机变,世故圆融,这是处世之道,是妥妥当当处世的锦囊。
无论是在商界、官场,还是在情场、职场,掌握“方圆”的技能与窍门,才能无往不胜,所向披靡。深谙方圆之道,便能面对生活的考验而泰然自若,在处世中左右逢源,在竞争中不输他人。
“方”是做人之本;“圆”是处世之道。只有内方外圆才是为人处世之最高境界。
古人讲,天圆地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可见,方圆处世的略谋乃是则天法地的大智慧,顺应了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的大规律。
方、圆是中国文化中常见的一对概念,其含义因讨论的对象以及论述的层次、角度不同而有所区别。一般地说,“圆”有动态、整体、圆满、灵活性等含义,“方”则相对地具有静态、部分、规则、原则性等含义。
从动、静的角度讲,圆为动;方为静。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动地静,并由此引申出圆动方静的含义。《易经》研究中讨论六十四卦,有“方图”和“圆图”,方图和圆图结合起来,就可以用来分析和解决时间和空间上的各种问题。
从整体与部分的角度讲,圆为整体,为事物的全部可能性、多样性;方为个体,为事物的某一方面、某一局部。所有的“方”结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圆”。
从体和用的角度讲,圆为事物的体,即本质,是抽象的,混一的;方为事物的用,即现象和应用,是具体的,分化的。
从灵活与原则的角度讲,圆为灵活性,为随机应变,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为原则性,为坚守一定之规,为以不变应万变。
古人说:“智欲圆而行欲方”,意思是说人的智慧要圆融无碍。不仅要看到事物静止的、不变的一面,还要看到事物运动的、发展的一面;不仅要看到各个不同事物的个性和局部的状况,还要看到事物的整体和共性;不仅要看到事物的具体现象,还要看到事物的本质;不仅能够坚守原则,以不变应万变,而且要有高度的灵活性,具体分析此时、此地、此人的情况,以求得最佳的解决方式。这是从“智圆”的角度来讲。
从行为上讲,人的智慧虽然应圆融无碍,但在具体的作为上却不能模棱两可。也就是说,做人必须遵守一定的法度和规则,以便立足于社会之中。这就是“行欲方”的含义。所以说,方是做人的脊梁。
人生其实处于一场“方”与“圆”的辩证运动之中,该方时则须方,该圆时则须圆,方圆互生互变不穷。
“方”,方方正正,有棱有角,指一个人做人做事有自己的主张和原则,不被人所左右。“圆”,圆滑世故,指一个人做人做事机动圆融,八面玲珑,永远让人琢磨不透。
外圆内方之人,有忍的精神,有让的胸怀,有糊涂的智慧,有疯傻的清醒,有脸上挂着笑的哭,有表面看是错的对……
商界有巨富,官场有首脑,世外有高人。他们的成功要诀就是精通了何时何事可“方”,何时何事可“圆”的为人处世技巧。
“方”是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做人的脊梁。人仅仅依靠“方”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圆”的包裹,无论是在商界、官场,还是交友、爱情、求职等等,都需要掌握“方圆”的技巧,才能无往不胜。
“圆”是处世之道,是妥妥当当处世的锦囊。现实生活中,在学校成绩一流的,进入社会却成了打工的;在学校成绩二流的,进入社会却当了老板。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成绩一流的同学过分专心于专业知识,忽略了做人的“圆”;而成绩二流甚至三流的同学却在与人交往中掌握了处世的原则。正如卡耐基所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依靠专业技术,而85%却要依靠人际交往、有效说话等软科学本领。”
有方无圆,则性情太刚。太刚则易折,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愤世嫉俗,牢骚满腹,自命不凡却又处处碰壁;遇挫折缺少变通,很容易自暴自弃,将自己推向极端。有圆无方,则谓之太柔。太柔之人缺筋骨,乏魄力,少大志,在生活中难以有大作为。所以方圆相生才是为人处世之本。
总之,人生在世,只要运用“方圆”之道,必能无往不胜,所向披靡;无论是趋进,还是退止,都能泰然自若,不为世俗的眼光和评论所左右。
人生不能没有方,但不可太迂;人生不能没有圆,但不可太滑。如何“方”有度,“圆”有限,完全“存乎一心”。
真正的“方圆”人是大智慧与大容忍的结合体,有勇猛斗士的武力,有沉静蕴慧的平和。真正的“方圆”人能承受大喜悦与大悲哀的突然发难。真正的“方圆”人,行动时干练、迅捷,不为感情所左右;退避时,能审时度势,全身而退,而且能抓住最佳机会东山再起。真正的“方圆”人,没有失败,只有沉默,是面对挫折与逆境时积蓄力量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