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32600000016

第16章 功夫影帝待价而沽 失之交臂终成憾事

有“功夫影帝”之称的好莱坞华裔影星李小龙回香港谋求发展待价而沽,却没有让邵逸夫看中,失之交臂;“嘉禾”趁隙而入与李小龙签约开拍《唐山大兄》风靡海内外,《精武门》再创神话,《猛龙过江》同样是大行其道,六叔“大跌眼镜”!李小龙英年早逝,“邵氏”开拍《李小龙与我》,日本人却不喜欢丁佩。“新艺城”后来居上,“邵氏”与“嘉禾”才化干戈为玉帛共同出击。

1970年,正当方逸华加盟“邵氏”、郑文怀另立“嘉禾”之时,一位从大洋彼岸好莱坞影城失意而来的华裔演员,携妻带女,到香港度假来了——此人就是后来被电影票誉为“功夫影帝”的李小龙。

李小龙是粤剧名伶李海泉的儿子。1940年11月27日出生于美国旧金山唐人街的中华医院。其母亲名叫格丽丝·李,是香港已故殷商何金堂之女。她的中文名字叫何金棠。何金棠自幼生活在上海,19岁那年来香港,遇到了在港演出的李海泉,两人就一见钟情,结为伉俪。

“二战”期间,李海泉为避战乱,带着妻子万里迢迢到了美国。当儿子李小龙在医院出生时,他还在九千里外的纽约,正在中国城演出。

李小龙在兄弟中排行第四,因出生于在旧金山,所以他的第一个名字就叫李炫金。这是他母亲何金棠的“杰作”。而华人医院的护士小姐当时为了登记方便,又给他取了个美国“洋名字”——布鲁斯·李(Burce Lee)。“李小龙”这个名字是他后来回到香港做童星时,漫画家袁步云给他取的艺名。

李小龙从小就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当他还是襁褓中的婴儿时,就曾在好莱坞的《金门女》一片中,饰一名“东方婴儿”而被“搬”上了银幕。

6岁时,他已经是一名“童星”,在《人之初》一片中饰一名6岁的小男孩。这应该是李小龙真正涉足影坛的第一部电影,是他的“处女作”。当时,童年时代的他曾先后在二十多部影片中饰演过童角。尽管如此,李小龙离他后来的电影职业演员的距离还很远很远。

由于出生的环境和从小受到的教育,让李小龙从小喜欢惹事生非。十八岁那年他便去了美国,1961年秋季进入华盛顿州立大学,学的专业是哲学。在校期间,他就在附近租了一间地下室作为他的武馆,招收学员传授中国功夫——因他在去美国之前,曾拜武林高手、“咏春拳”的一代宗师叶问,学过神出鬼没的“咏春拳”。在他的“弟子”当中,有许多慕名而来的女大学生,既富有浪漫的情调,且长得光彩照人。有的甚至公开向他求爱。但是,李小龙最后还是娶了一位貌不惊人的美国姑娘莲达为妻。

1964年8月,李小龙带着妻子莲达移居洛杉矶。当时,他的中国功夫,在美国几乎是打遍天下无敌手。他曾参加过全美的“空手道大赛”,却以“咏春拳”击败了蝉联三届的美国空手道冠军。1964年冬季的“长堤国际空手道大赛”,成了李小龙开始进入电影界的契机——他被好莱坞看中了。结果在《陈查礼》一片中饰演的“长子”这一角色却不尽人意。后来他被安排到《青蜂侠》剧组。

在这部电视剧中,李小龙扮演的是“青蜂侠”的助手“加藤”。这部电视剧播出后没有引起轰动,但李小龙的精湛的演技,特别是他的中国功夫却获得了观众的青睐。这时,李小龙的武功大有长进。他经过几年的潜心钻研,博采众家之长,始创了一种独一无二的“跆拳道”。在一次搏斗时,他一气之下,一脚把一位重82公斤的大汉踢到了二十米外的游泳池中。从此,李小龙的武功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了。

后来,李小龙又在美国演过一部《盲探神犬》。他自己想拍《功夫》一片,结果却遭到了冷遇。好莱坞的大门并没有为他开启,于是,他只有离开美国,到香港来发展。

李小龙毕竟是靠自己的实力,打入好莱坞的为数不多的华裔演员之一。当时能在好莱坞站住脚的华裔演员只有卢燕、成龙、陈冲等几位。其中应该算卢燕(Lisa Lu)的成就最大。1956年卢燕移居洛杉矶,并进入加利福尼亚州巴莎迪那戏剧学院表演系深造。1958年,卢燕从巴莎迪那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毕业时演出的话剧《八月茶室》大获成功,从此开始在好莱坞的银幕上亮相。初登银幕,卢燕即与金像奖大导演弗兰克 保塞尼奇合作《飞虎娇娃》。1960年,她因与詹姆斯 史都华合演《山路》一片而名噪海内外,成为美国着名华裔影星,也是“奥斯卡奖”评委之一。

1975年她又应“邵氏公司”邵逸夫和导演李翰祥的邀请,在香港拍摄了“邵氏”名片《十四女英豪》和《倾城倾国》等影片。《十四女英豪》为她赢得了第十一届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而《倾城倾国》为她赢得了继《董夫人》之后的第二个金马奖“影后”的头衔。

1987年她在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末代皇帝》中扮演的“慈禧太后”,她在《瀛台泣血》中再度出演慈禧并夺得了亚洲电影奖。在王颖执导的演绎海外华裔家庭伦理观念的影片《喜福会》中,她同样奉献了精彩的演出。

1988年,卢燕作为唯一的东方人出任美国奥斯卡奖评委,又接受了洛杉矶市长颁发的美籍亚太裔“杰出表演艺术奖。前不久,巴莎迪纳影艺学院向她颁赠年度”杰出妇女奖,以表彰她在促进东西方电影交流方面所做的贡献。2000年,卢燕荣获联合国协会(UNA)“国际和平文化奖。美国优秀影视作品《音乐之声》、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在中国的引进都是由卢燕牵线搭桥的。她还应美国国务院之聘,担任”美国之音的特约记者,专门报道中美文化交流活动。

可是,当时的李小龙就没有卢燕那么幸运了。

尽管他是靠自己的实力打入好莱坞,而且是只通过几年的时间就了成功,这在当时香港娱乐界简直是一个神话。但是,好莱坞却没有给他以更多的机会让他进一步得到发展。

不过,当时李小龙一回到香港,却受到了香港娱乐界特别是电影界的热烈欢迎,让他大出风头。谁知李小龙并不想在香港从影,度假后他又回到洛杉矶去了。李小龙回到美国之后,好莱坞活依然对他既不轻视,也不重用,于是他很失望,感到前途茫然。

这时,由于《盲探神犬》的播出,香港开始出现“李小龙热”,很多制片商都希望他能来香港拍片,片约像雪片一样飞往洛杉矶。但是李小龙却提出了一大堆非常苛刻的条件,结果令人望而止步。

不过,真正有意想跟李小龙合作的只有邵逸夫的“邵氏公司”一家。李小龙也了解“邵氏公司”。知道“邵氏”是香港影业界的老大,财大气粗,历史悠久,在香港有广泛的院线和市场,在南洋又有庞大的发行网络。因此,他也准备为“邵氏”效力,塑造一个真正的中国硬汉的的形象,不再去演那些“烂仔”之类的二三流角色。于是,他便通过导演罗维的太太刘亮华牵线,准备与“邵氏”的老板邵逸夫谈一谈。但是,最后并没有同邵逸夫谈成——原因是罗维这时已经是“嘉禾公司”的人了。

此后,李小龙又托薛家燕的母亲,把自己的资料交给《金电视》的主编黄夏,再转交给“邵氏公司”的导演许国,并向“邵氏公司”提出了自己的条件。

当时李小龙的“条件”既苛刻又简单:

一是每部片酬一万美元,拍摄的时间限期不得超过六十天;二是一定要有他满意的剧本,否则不干。

这些条件交到邵逸夫手中之后,他立即召集他的新“班底”进行蹉商研究。当时出席这次会议的有“邵氏公司”制片部主任袁秋枫、编剧部主任董千里、宣传部主任陈铜民、策划部经理易文等人。这些人都是郑文怀离开“邵氏”后,邵逸夫新组建的一班人马。列席参加这次蹉商研究会议的还有一位“盟友”,他就是《香港影画》主编朱旭华。另外“邵氏”的编剧兼导演许国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在会上,许国向邵逸夫介绍了李小龙的情况,并转述了李小龙的要求。

邵逸夫一听,不由得哈哈大笑地说:

“这个李小龙一定疯了,这是什么条件,简直是漫天要价”。

参加会议的人,也都认为这种条件太苛刻了。这里是香港,不是美国,不是好莱坞。公司不能因为李小龙一个人而开这个先例。他应该随乡入俗嘛。

邵逸夫当场就说:“袁秋枫,你就给这个李小龙写封信,告诉他,我们的片酬是每部三千到九千之间。不过拍摄的时间不能由他限制,他应该知道,他仅仅只是一名演员。至于剧本的好坏,也不能由他一人说了算。他有兴趣就面谈,没有兴趣就拉倒。”

李小龙收到这封信后,自然是一盆冷水当头淋下。他气愤地说:

“这些人实在不懂电影,更不懂一个名演员的价值。”

然而,“邵氏公司”的会议内幕很快就被“嘉禾公司”掌握了,这是邵逸夫没有想到的。郑文怀得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即开始行动,他要想办法争取这个李小龙加盟他的“嘉禾”。就像当年“邵氏”和“嘉禾”两家公司明争暗斗时一样,双方都有一些“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所以,当时公司之间的这种“情报战”也很激烈,后来更是愈演愈烈。

当年,《银色世界》杂志的总编辑刘亚佛对此有一段生动的描述。

刘亚佛说:“邵逸夫上午召开的高级职员紧急会议,不到中午,郑文怀和何冠昌就知道内容了。高级职员中”有鬼“邵逸夫当然很伤心,但又无可奈何!倒戈者当中,甚至有贴身的”机要秘书。

“由于人才缺乏,竟然有些人脚踩两只船,白天在”邵氏“上班,晚上到”嘉禾打工,只瞒住邵逸夫和方逸华以及邵氏家族中人。

“当时的”邵氏“明星,还出了个新招,就是去”嘉禾“见见郑文怀,利用记者拍照见报。于是,方逸华必定召见,提出好条件挽留。”

——可见,当时的竞争,无论是市场竞争还是人才竞争都是相当激烈的。

本来郑文怀是不敢打李小龙的主意的,一是他公司创业伊始,本钱不足;二是认为邵逸夫对李小龙一定是志在必得,不会松手的。所以,他不想同“邵氏”的关系上雪上加霜,因为一个李小龙而把关系插得太僵。他们公司暂时还有个王羽,可以挡一阵子。

现在听说李小龙已无意去“邵氏”了,便立采取“亲善”的政策去拉拢李小龙。他知道李小龙的脾气是吃软不吃硬,想在香港发展,又放不下“好莱坞明星”的架子。如果投其所好,上门去“三顾茅庐”,也许一切就会迎刃而解。可是他自己又公务缠身,不能放下老板架子,纡尊降贵,亲自去美国。如果是打个电话过去,李小龙一定不买账。最后,郑文怀就立即指派罗维的太太刘亮华,找到李小龙力争把这件事“搞掂”。刘亮华这时也在美国,她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去“拉”郑佩佩。因郑佩佩脱离“邵氏”后就到美国结婚去了,郑文怀试图让刘亮华拉郑佩佩加入“嘉禾”。

刘亮华便辗转来到好莱坞拜访李小龙。

这是李小龙接待的第一位远涉重洋、前来诚聘他的港台制片商,他心理自然感到很舒服,便热情地接待了刘亮华,并把这位导演太太介绍给他的妻子莲达、母亲何金棠,还有儿子李国豪。刘亮华能说会道,又有女人的那种细心和世故,一下子就同李小龙一家都相处得很熟。

说了一些客套话之后,刘亮华便恰到好处地转到正题上来。她不是真的来李小龙做客人,她是重任在肩作“说客”来了。当谈到了“嘉禾”的老板郑文怀和郑文怀从“邵氏公司”分离出去的情况时,李小龙似乎可以理解,他说:

“他们都是香港影界的顶尖人物,论才华谁也不比谁差,干吗要一辈子屈着腰做人家马仔?”

李小龙的这番话,含蓄地对郑文怀流露出一种赞赏之情。刘亮华一听,心中便有底了,便趁这种火候提出了“嘉禾”的条件。她说,“嘉禾”给李小龙的片酬是每部7500元美金,至于其它的要求,他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去满足。

说到这种份上,李小龙这时再也不好意思与刘亮华讨价还价了。这种片酬,按照好莱坞的标准是很低的,但按照香港的标准却是很高了,尤其是对“嘉禾”这样的小公司来说,李小龙认为他们是付了血本的。不过,李小龙没有马上同刘亮华签约,原因是他还没有看剧本,这也是他的条件之一。

当时,他只是口头答应了为“嘉禾公司”拍两部影片,但一定要有他认为可以的剧本。

刘亮华回香港后不久,她去好莱坞“拜访”李小龙的事虽然是在暗中进行,但不久便大白于天下。这时郑文怀的确紧张了一阵子,他担心邵逸夫这时会来插一杠子,这样,李小龙能否同他合作就难说了。因为,李小龙的那些话,仅仅是没有任何法律效力的“口头协议”。

但是,邵逸夫并没有这样做,他不想参加这种“逐李”的游戏。他认为这样一来,会把这个本来就很傲气的李小龙捧到天上去。再说,他“邵氏”并不是没有人才,这么强大的演员队伍,难道就缺他一个李小龙不成。

——就是这样想法,让邵逸夫后来后悔莫及。

不久,“嘉禾公司”为李小龙量身定制的电影剧本通过航空快件飞到了李小龙的手中——这就是后来轰动一时的《唐山大兄》。

这个剧本是由罗维和倪匡联手炮制的。倪匡拉出了初稿,罗维从导演的角度进行了电影技巧方面的处理。倪匡是香港武侠小说名家,李小龙平时喜欢读武侠小说,对倪匡的大名自然不陌生。尤其是看了剧本之后,更感兴趣,认为这就是自己所喜爱的人物和故事。于是,他马上给郑文怀回话,答应担任该片中的主角并同意签约。

《唐山大兄》一片是在泰国拍摄。

1971年七月一个酷热的日子,李小龙飞往了曼谷,赶到了外景地。《唐山大兄按计划开拍了。这时,也正是“嘉禾”和“邵氏”为《独臂刀》一片闹上法庭后,“邵氏”在第一个回合中败下阵来的日子。

《唐山大兄》一片真的满足了李小龙的要求,只用了六十天就拍完了。导演是“嘉禾”门下的罗维。封镜后,李小龙去了一趟美国。1971年10月,李小龙带着妻子莲达飞赴香港,出席《唐山大兄》的首映式。这一夜,可心说是李小龙一生中最辉煌的一夜。他在美国多年的失意和屈辱,都在这一夜观众的狂潮之中一扫而光。《唐山大兄》上映不到三个星期,就大破港产片纪录。在香港一地上映,就赚得350万港币。而在这之前,港产片票房收入最高纪录的保持者是《仙乐飘飘处处闻》一片,当时在九个星期内卖出了230万港币。

李小龙是在《唐山大兄》一片中,第一次恢复使用他童年时的艺名“李小龙”。后来的华语片商,在发行李小龙在美国拍摄的电影电视时,也一律也把“布鲁斯·李”改为“李小龙”。

该片不仅在香港走俏,在台湾、澳门、新加坡等国语片市场,也同样是一路畅通,打破当地的票房纪录。

就连在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功夫非常陌生的罗马、贝鲁特、悉尼、布尼诺斯艾利斯等许多外国大都市,《唐山大兄》一片也受到热烈的欢迎。

一位美国娱乐记者在一篇报道中赞道——

“这部影片是李小龙从影以来最好的一部动作片。这是人类出现在胶卷上最卓越的一次。我认为可和克林伊·威特、史蒂夫·迈昆或《007号情报员》的影片比美。”

《唐山大兄》如此之走俏和李小龙如此之成功,真是让邵逸夫“大跌眼镜”。这种效果,真是他始料未及的。然而,更让他“大跌眼镜”的事还在后头——

继《唐山大兄》之后,李小龙又为“嘉禾”主演了《精武门》一片。编剧仍然是倪匡和罗维。该片的打斗场面比《唐山大兄》更为精彩、激烈,并且第一次在影片中展示了李小龙的绝技——“双节棍”,第一次完美地体现了李小龙个人的风格。

《精武门》一片的上映,更是盛况空前。最初两个星期的票房收入就达到了400万港币,比《唐山大兄》19天的收入还高出五十多万。香港报纸在显著的位置用大标题报道了这一新闻。有记者说:“这些影迷们简直就是疯了!”

《精武门》的盛况及时地波及到海外——在新加坡上映时,门票时时告罄,影院常常挂出“满座”的牌子。炒票的“黄牛党”大发其财,把15元一张的电影票炒到27元一张。首场放映之后,致使成千上万的影迷涌向电影院,造成了严重的交通阻塞。弄得当局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宣布《精武门》停映一星期,等重新布局后再上映。这在新加坡,简直是史无前例的破天荒。

在菲律宾,《精武门》连续上映六个月,久盛不衰,打破了当地所有影片的纪录,让发行商争相竟购港产片版权。结果也弄得菲律宾当局颁布了限制进口影片的新政策,以保护本国的电影制片商的利益。

在美国,所有唐人街的影院都在上映《精武门》,就是在白人居住区也同样受到空前的欢迎。《精武门》和《唐山大兄》两部影片,在美国一口气就创下了600万美元的票房收入。

就连在日本,《精武门》一片也是大行其道——尽管这是一部反日情绪很浓的影片,影片中几位参演的日本空手道高手,无一不是中国人李小龙手下的败将。但日本人却照看不误,大受欢迎。

《精武门》上市后如此之震动,实在让邵逸夫感到遗憾。此时,他不得不从内心佩服郑文怀当时的眼光和决策。

李小龙与“嘉禾”合拍了两部影片后,同“嘉禾公司”的合同已满。李小龙虽然有意想再为“嘉禾公司”拍几部片子,但由于多种原因而告吹。后来“嘉禾公司”拍摄《冷面虎》一片,李小龙就没有参演。“嘉禾”只是聘请了这时已经去了台湾的著名武星王羽担纲主演。

后来,李小龙和“嘉禾公司”“合股”,拍摄了他再次引起轰动的第三部影片——《猛龙过江》。但是在拍这部影片时,李小龙拒绝和罗维合作,由他本人自导自演,并且取得了成功。

《猛龙过江》一片上映后,同样是大行其道。也许当时谁都没有预料到,凡是李小龙主演的影片,都是一部比一部走俏,一部比一部卖座。这实在是一个无法预测的神话。

1973年7月20日晚,年仅32岁的李小龙不幸英年早逝。当晚,他是从香港影星丁佩小姐的闺房,被直接送往伊莉白医院抢救的。结果抢救无效,一代巨星从此殒落。李小龙生前死后,一直绯闻不断。这时,“邵氏公司”似乎看到了某种商机,便心血来潮,利用李小龙与丁佩的暖昧关第,拍了一部《李小龙与我》的影片到日本去卖钱,并派员亲自陪同丁佩到日本去宣传,结果效果不佳。因为日本影迷喜欢的不是丁佩,而是喜欢与李小龙关系密切的苗可秀。

事后才算是让邵逸夫醒悟过来了。

总之,气走了李小龙,实在是“邵氏公司”一大憾事。“嘉禾公司”正是及时地抓住了李小龙这棵摇钱树,才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使之在后来的日子里,能进一步与“邵氏”抗衡,并屡战上风。关于这样的事例是很多的。

比如,被“邵氏”捧红了的许冠文,在主演《大军阀》出名之后,有一天,他拿着《鬼马双星》的剧本去找邵逸夫说:

“六叔,你出资三十万元,我们合资拍这部戏,利润平分,我保险赚钱。”

可是邵逸夫不以为然,不仅不同意投资,还说剧本写得太差,不拍!后来许冠文找到郑文怀,与“嘉禾”合作。结果《鬼马双星》一鸣惊人,在香港创下了票房收入830万元的“神话”,让“嘉禾”白白捡了个便宜。

又有一次,“邵氏”的导演胡金铨,因为拍了个《大醉侠》出了名,但他觉得自己的《大醉侠》不如张彻的《独臂刀》卖座,就又写了个剧本,去找邵逸夫商量拍片,想“将功补过”。

邵逸夫并没有很认真地看这个剧本,只是随便翻了一下,见只有三十六场戏,就对胡金铨说:“金铨,一个三十六场戏的剧本,怎么可以拍成一部叫座的电影呢?日本人写的剧本,起码是一百几十场戏。你拿回去重写吧!”

胡金铨一气之下,跑到台湾自己组建了一家“联邦影业公司”,把这个三十六场的剧本,拍成了一部《龙门客栈》,结果在台湾卖了个满堂红。这一回又让邵逸夫“大跌眼镜”。

这时,他想到胡金铨同自己公司的合约还没到期,于是又打官司。胡金铨没有办法,只好忍气吞声地将《龙门客栈》在香港的版权卖给“邵氏”,收回了16万元。而《龙门客栈》在香港一上映,第一次的票房收入就是200万元,第二次又卖了一百多万元,加起来突破了四百万元,超过了“邵氏出品”最卖座的纪录。

所以,这种变幻莫测的电影业,实在是令人无法捉摸,结果让“邵氏公司”几次“大意失荆州”。幸好他们已经有了根基,可以经得起这种折腾,要是一些刚刚起步的小公司,恐怕早就关门大吉了。

让“邵氏公司”的老板邵逸夫在这几年连连“大跌眼镜”的原因,主要是在这几年当中,郑文怀的“嘉禾公司”同邵逸夫的“邵氏公司”竞争得太激烈了,其程度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让邵逸夫在商机的把握和公司的决策上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顾虑,结果作出了许多不冷静的选择。

不过中国有句老话,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八十年代以后,由于香港影坛上一家“新艺城”影业公司的出现,又让“邵氏”和“嘉禾”之间又意外地化干戈为玉帛。他们不但结束了旷日持久的争斗,反而携手并肩,联手出击,共同对付这个新的对手。

“新艺城”公司是1980年成立的,由黄百鸣、麦嘉、石天三人组成“铁三角”,致力于拍家庭喜剧。这种“剧种”,在当时的香港可谓“新潮一族”,因此,“新艺城”也尤如香港影坛上的一匹黑马,异军突起,锐不可挡,一时竟成为“邵氏”和“嘉禾”共同的“敌人”。

“新艺城”公司刚成立时,并没有引起香港影坛的注意。直到成立了一年以后的1981年,在台湾颁发“金马奖”时,邵逸夫在台上宣读“最佳影片提名”的名单时,竟然把《鬼马智多星》的出品公司“新艺城”三个字,错念成了“艺城”影业公司。可见当时“新艺城”公司的地位和知名度。

但是,后来还不到一年的时间,“新艺城”就后来居上。他们拍摄的每一部影片,票房值价都是直线飚升。不过,只有到了“新艺城”拍制的《最佳拍档》在香港引起轰动时,才让“邵氏”和“嘉禾”真正感到了新的威胁正在来临。这时的“新艺城”,也的确大有凌驾“邵氏”、“嘉禾”之上,成为香港影坛新霸主的势头。

仅以1983年香港“十大最卖座港产电影排行榜”为例。

在这排行榜上的10部影片中,“新艺城”就占了5部,分别是《最佳拍档》、《大显神通》、《难兄难弟》、《小生别怕》、《我爱夜来香》。而“嘉禾公司”仅有《摩登保镖》和《蜀山》两部。最叫人心寒的是影坛霸主“邵氏公司”,竟然榜上无名,剃了个光头。

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时,“邵氏”和“嘉禾”眼看形势不妙,就只有化敌为友,冰释前嫌;并且携手合作,试图以联合的方式瓦解“新艺城”。

“邵氏”和“嘉禾”后来曾一度合作,联合拍制了一批大制作。如在1988年出品的影片《七小福》,就是“邵氏”和“嘉禾”的合拍片。

不过,“邵氏”和“嘉禾”企图联合起来,共同遏制“新艺城”的策略最终并没有成功。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一点,还是邵逸夫曾一再强调过的“社会现实。”——时代进化,潮流更新。随着风气时尚的改变了,观众欣赏口味的转移,自然要求电影市场出现新的表现形式和新的内容。这同样是一条不以制片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而“新艺城”所体现出来的这种风格和套路,正是迎合了这种新的时尚和潮流。所以,人为的扼杀只是一种一厢情愿的徒劳。

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邵逸夫又把目标瞄准了国际际市场,开始同国外的电影界合作了。1975邵逸夫宣布投资6000万港元购买詹姆斯 克莱尔(James Clavell)的畅销小说《大班》(Taipan)的版权(并非陈冲主演的那部),并宣布于1976年在“邵氏影城”开拍。

1978年,邵逸夫在好莱坞投资1600万美元,参与拍摄好莱坞巨片《地球浩劫》(Meteor,1979),主演者有好莱坞著名影星肖恩 康纳利(Sean Connery)、妮妲莉活(Natalie Wood)、亨利方达(Henry Fonda)等人。

1982年,邵逸夫还投资了由尼史葛(Ridley Scott)导演,哈里森 福特(Harrison Ford)主演的科幻经典《2020》(《银翼杀手》——Blade Runner)。

其实远在二十世纪50年代末期,邵氏便与日本开始合作拍片,制作的影片在亚洲大部分地区皆有市场。待到1973年,罗烈主演的《天下第一拳》更打入美国电影市场,票房跻身当年全球十大卖座影片第九位,深得西方观众喜爱。邵逸夫尝此甜头,才真正激起进军世界影坛的雄心。同年,邵氏公司与英国咸马公司合拍恐怖片《七金尸》;

但是到了八九十年代,无论是拍摄面向国际市场大制作,或者是直接投资拍摄好莱坞大片,“邵氏公司”都下足血本,意图打开国际市场。可惜事与愿违,1976年的《大班》几无反响;《地球浩劫》票房平平;《银翼杀手》纵然如今倍受推崇,当年却是票房、口碑皆差;总之,这几部大制作的商业失利,最终令邵逸夫对进军国际心灰意冷。相比之下,倒是邵氏受低成本的《天下第一拳》意外卖埠的启发,不断向欧美市场输出大量功夫片,获得了相当丰厚的利润,亦因此在国外拥有了一大批如昆汀 塔伦蒂诺那样的忠实影迷。

因此,到八十年代后期,“邵氏”的兴趣也在开始转移。随着电视机的逐渐普及,电视事业的逐步兴起,这时,老板邵逸夫也和当年他的二哥邵村人一样,准备投身新兴的“电视业”,慢慢地淡出影坛。这也应该是一个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到了这时,一是影片的制作经费已今非昔比,大大地超出了六七十年代的制作成本。即使票房价值再大,除去投资,也所剩无几,只是空热闹了一番。有人作了一个比较——在六十年代的香港,投资100万元的影片,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大制作”了;然而到了七十年代,100万元的投资成本,也就只能算得是邵逸夫经常说的“湿湿碎”了。

1967年,“邵氏公司”公布了一份普通影片的制作成本和支出的情况,各项资料显示如下——

电影生产总成本:八十万至九十万元

各项总支出为:

演员:百分之三十

人事与物资(包括导演、剧本、摄影师、场地、布景、胶片等):百分之五十

冲洗(配音、剪接等):百分之十

宣传:百分之十

假设票房总收入超过一百万,分账方式如下:

娱乐税:百分之八点五

发行:百分之十一

宣传:百分之十五

戏院主(与片主以五五或六四分账)是百分之三十

从这份资料就可以看出,一部影片的票房收入只有破了一百万元,制片公司大约才有三十万元的盈利。如果低于一百万元的票房收入,那就只能是持平或者是赔钱。由于“邵氏公司”本身有自己的“邵氏影城”这样的片场,又有自己的专门放映影院,这种“产供销”一条龙的作业,是可以省下几项开支的。但是即便如此,公司在每一部影片上所能获得的利润,也就只有六七十万元。不过,要想每部影片的票房收入都能破百万元大关,这就谈何容易了。

到了七十年代以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东南亚各国都一致行动,开始实行抵制外来电影的政策,以保证本国电影业的发展。香港毕竟是弹丸之地,大部分票房收入主要还是靠来自海外的收入。如此一来,海外的财路就断了。

所以,这就是邵逸夫在八十年代以后,准备改弦更张的原因。

然而,就在邵逸夫还没有淡出影坛之前,“邵氏公司”又创造了一段震撼香港影坛的辉煌。原因就是大导演李翰祥重返“邵氏”,《大军阀》一片再度轰动。几近沉寂的香港影坛,又迎来了一场新的热闹。

同类推荐
  • 狮语者

    狮语者

    从一个爱护动物的小男孩,到跨越了人类与猛兽鸿沟的男人,理查森已经担负起更多责任。亲眼目睹人们猎狮取乐之后,理查德拍摄了《危险伙伴》、《白狮》等影片,希望人们能对这些大猫给予更多关注和保护。因为“我不信巫术,但我相信,每个人,每个动物,每个灵魂,都有一个围绕他们的光环。”
  • 名人传记丛书——普利策

    名人传记丛书——普利策

    他出生在匈牙利一个小镇,17岁时偷渡到美国参军。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当上了记者,并创办了《圣路易斯快邮报》和《纽约世界报》等报纸,被誉为“报业大王”。本书生动而详实地讲述了普利策从一个联军士兵到报业大王的传奇人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普利策非凡的勇气、崇高的信念、创新的思想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 八福客栈

    八福客栈

    她是一个四处给人帮工的女佣。她是一个不被任何教会组织认可的志愿传教者。1930年,28岁的她只身来到中国内陆山区小县城——山西省阳城县。在那里她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最值得回忆的岁月。她加入了中国籍,成为地道的山西农妇。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中,她无私无畏地救助战争伤员、帮助流离失所的难民、收养无家可归的孤儿。她还利用自己的身份,刺探日军情报;她也利用自己对山区地形的熟悉,帮助中国军民狠狠地打击闯入家园的日本侵略者。她曾护送一百多个孤儿历尽艰辛,翻越杳无人迹的大山,从日本鬼子的占领区,成功抵达抗战后方。她的事迹经《时代》周刊广为传播,被认为是影响美国人看待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人物之一。
  • 民国范儿

    民国范儿

    本书特为撷取了五位民国著名人物,分别为一怪杰、一先驱、一情僧、一干才、一丈夫,他们生于天地间,杂然赋流形,或作黄钟雷鸣,为后世所感佩;或气韵流动,摇曳在历史的风景里。五种人生,展现了形神迥异的五种民国风范。
  • 果敢刚毅:司马炎

    果敢刚毅:司马炎

    司马炎在位25年,结束三国时期国家的动乱状态,复兴了西晋的经济。他是继秦皇、汉祖、光武帝之后第四位统一全国的皇帝,他在位的太康年间全国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本书将为您再现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让您更深刻地了解晋朝历史、了解果敢刚毅的晋武帝司马炎。
热门推荐
  • 小乡长的动物世界

    小乡长的动物世界

    待业小农民偶然获取灵气,从此听到了整个世界的声音。当选村长之后,更是把一个偏僻落后的回龙村,建设成为了一个童话王国般的世外桃源!
  • 包装的幸福

    包装的幸福

    法国相遇暗自结下缘分。他们相遇初始水火不容,争吵大闹。他们逐渐相识了解对方,追忆过去。他们尝试相知对方内心,爱情的种子悄然萌发。不平凡的他们却想过着平凡宜人的生活,岁月静好。艺术源于生活,他们的人生像是电影般,曲折蜿蜒,有快乐,有悲伤,有幸福美满,有痛失的遗憾。他们绽放在盛夏的沐浴阳光里,感受盛夏带来的泡沫幻影......人总是喜欢用一些虚伪的颜料来遮掩住自己丑陋的面孔。ps:由于种种原因,本书原名《盛夏的泡沫》,多次改动给诸多读者带来不便,望谅解包含,请多多支持!(微博:冥月瑾汐Writer热烈欢型粉我~)
  • 万古绝道

    万古绝道

    少年名轩辕,从山中来,右手轩辕剑,左手崆峒印,左跟龙,右根凤,上跟貔貅,下骑麒麟,战天,战地,战人。破天地之轮回,成为一代至尊
  • 激荡的青春

    激荡的青春

    一个从小就被欺负到大的男孩,到了高中时崛起了。以前他是懦夫,现在他是王者。
  • 异世之冒牌三十六计

    异世之冒牌三十六计

    魔法与斗气只是自保的手段。头脑才是关键!!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玩转世界——孙武阴谋始于推断,推断始于观察——孙武
  • 古神知凉

    古神知凉

    她是地河之灵,修身千年,物满化形。在没有白昼只有流萤的地河之畔遇见他是最美好的传说,彼岸花海的风吹了一阵又一阵,撩动的是谁的心,谁的情。她忘掉记忆,却忘不掉心上的那点朱砂,命中注定的缘分即便相离,却又在生身的故里相遇,上次守他千年,这次又是谁等谁的命?彼岸花海的情动,到忘川的知凉花开,渡了一个又一个,何时才轮到知凉。命中缘亦是命中的劫,缘起劫生,不是天劫却堪比天劫。
  • 黑人老公

    黑人老公

    “不要回去多罗泰,你还没有告诉我我们的关系。。”艾丽儿哭喊着跑过马路。“我们没有任何关系!”多罗泰的心在滴血,我不想等你再次爱上我,再等着你为我死去,你是我老婆,就算再来一百次,我也只爱你。。
  • 狗血引发的穿越

    狗血引发的穿越

    一盆狗血引来的意外,使我与钟馗妹子才生了纠葛,从而引起了一系列荒诞,搞笑的故事……
  • 心有道则成尊

    心有道则成尊

    皇天不负有心人踏破草鞋无觅处宗门天才多如牛毛在这个竞争激励天才泛泛的时代看弱小的主角如何脱颖而出直至巅峰
  • 矜罗幕

    矜罗幕

    如果你并不爱我为何要娶我为妻?如果做不出决定,那么我帮你做决定,你什么都不需要做,只要休了我就可以,从此以后,你依然是富甲天下的司徒离殇,我依然是那个身中剧毒的沈那迦。我的爱人,你知道吗?我冷然的眼神和决绝的表情全是因为你的爱和你对我的欺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