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29400000005

第5章 西汉长安城(4)

建章宫双凤阙遗址由于当时长安城中已布满了大型宫殿建筑,没有发展的余地。正好太初元年(前104),未央宫北阙附近的柏梁台被火烧掉,恰在此时,一个名叫勇的广东巫徒向汉武帝提出,根据广东那里的风俗,发生火灾烧毁建筑物,在此就要建造一个比原来更高大的建筑物,以用来镇压住火魔。汉武帝迷信思想严重,便以此为理由,在长安城外修筑了号称“千门万户”的建章宫。实质上这仅只是一个借口,好大喜功的性格、城内建筑的拥挤才是汉武帝修建建章宫的主要原因。

汉武帝营筑的建章宫,是一个含有很多宫室的建筑群,实际上是作为新的皇宫来修筑的,其制度虽仿造未央宫,但是在不少方面还是有了新的发展。建章宫建成以后,汉武帝在那里的活动是相当频繁的,直到元凤二年(前79),汉昭帝才把皇宫从建章宫迁回未央宫。

建章宫前殿遗址建章宫的范围,据《三辅黄图》载:“周二十余里,千门万户,在未央宫西、长安城外。”武帝为了往来方便,跨城筑有飞阁辇道,可从未央宫直至建章宫。建章宫建筑组群的外围筑有城垣。

就建章宫的布局来看,从正门圆阙、玉堂、建章前殿和天梁宫形成一条中轴线,其他宫室分布在左右,全部围以阁道。

建章宫遗址在长安城西边,即今西安市三桥镇以北的高堡子、低堡子、双凤村、太液池苗圃、柏梁村和孟庄一带。建章宫周围二十余里,四面各有一座宫门。南宫门叫阊阖门,是建章宫的正门。因为门上装饰有玉璧,所以又称为璧门。东宫门和北宫门外各有一对高二十五丈的阙楼,其上装饰有鎏金铜凤鸟,高一丈余。因此人们又称其为凤阙。其中东宫门外的双凤阙最有名。古代民歌中的“长安城西有双阙,上有双铜雀”中的“双阙”,即东宫门外的双凤阙。它位于建章宫前殿以东七百米,在今双凤村东南。双凤村就是由双凤阙而得名的。建章宫北门的阙楼叫“圆阙”,其建筑形式和规模与东宫门双凤阙相同。西汉末年,赤眉军攻占长安时,“圆阙”毁于战火之中。

建章宫遗址分布示意图建章宫的建筑是高大豪华的,有很多的超高多层建筑。譬如,南宫门之内对称分布有别风阙和井干楼。别风阙又叫凤凰阙,也称折风阙,传世的“折风阙当”文字瓦当大概就是此阙遗物。别风阙是用于辨别风向的,所以高达五十丈。井干楼与别风阙同高,二者之间有天桥相连接,在这种空中阁道上雕画有色彩缤纷的云气和珍禽异兽图案。井干楼的建造方法十分特殊,它“积木而高为楼”,好像井上的木栏,其形式有四角形或八角形。井干楼也叫凉风台。超高建筑的修建,反映出西汉时期的建筑水平是很高的,难怪考古发掘出很多汉代的多层陶楼建筑模型。

穿过别风阙和井干楼之间的天桥,就到了建章宫前殿,也叫“玉堂”。前殿为三层台,高三十丈,殿内有十二座门。屋顶之上装饰有高大的鎏金铜陵凤,下有转动的枢纽。金色的铜凤,随风转动,犹如翱翔于太空。前殿西边的广中殿,是个万人大殿堂。萧何营建未央宫时,曾经不顾汉初国困民穷的形势,修建了高大宏伟的未央前殿,并且自以为后世不会有比它更加高大宏伟的建筑了。但曾几何时,汉武帝建造的建章宫前殿已经“度比未央”,使萧何“且亡令后世有以加”的想法化为泡影。

建章宫中宫殿很多,号称“千门万户”。它们各具特色,如娑宫,规模甚大,马在宫中疾行一日才能周游一遍。诣宫中树木郁郁葱葱;天梁宫的建筑,犹如耸入云天的梁木。奇华殿中收集了四海之内的珍宝、异兽、特产,如火浣布、切玉刀、巨象、大雀(即鸵鸟)、雄狮、西域骏马等。还有一个鼓簧宫,是建章宫的乐器制作之处,位于前殿西北,太液池东南。

建章宫中最为壮观的建筑物要算神明台了。神明台高达五十丈(合今天115米),台上有个铜铸的仙人,仙人的手掌就有七围之大,至于仙人之巨大那就可想而知了。仙人手托一个直径达二十七丈的大铜盘,盘内有一巨型玉杯。因为这个大铜盘中的玉杯是用来承空中的露水,所以取名为承露盘。显然这是一个巨大的雕塑。汉武帝认为只要喝了这个盘中玉杯的露水,人就可以成仙,所以他不惜耗资亿万来营建神明台。神明台上除了承露盘之外,还设有九室,象征九天。其中有巫士百余人,他们说,在高入九天的神明台上能够和神仙通话,其实他们不仅以此欺骗人们,也欺骗自己,更欺骗想当神仙的人间皇帝汉武帝。

神明台遗址神明台一直保存了比较长的时间,魏文帝时,承露盘还在神明台上,他要把它搬走,但因铜盘过大而折断,其声传数十里之远。建章宫遗址西北部,今孟村村北有一大夯土台基,高约10米,东西52米,南北50米。它与双凤阙对称分布于建章宫前殿东西两边,正与文献记载的“左凤阙、右神明”位置一致。孟村的夯土台很可能为神明台遗址。从以上神明台、井干楼和别风阙的建筑形式和高度来看,西汉时期的建筑艺术已经很高超了,已经能够修建多层超高建筑。这一点也可以从考古发现的大量多层陶楼看得出来。

太液池相当于皇宫的后花园,在建章宫前殿西北。其遗址在今三桥镇高低堡子西北的西安太液池苗圃。《三辅黄图》云:“太液者,言其津润所及广也”。笔者曾去当地考察,现仍低于周围地区。《史记·郊祀志》云:“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像海中神山龟鱼之属”。《史记·封禅书》也云:“三神山在渤海中,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山上有诸仙人及不死药”。汉武帝为了求神祈仙,在太液池中建造了二十余丈高的渐台,又筑起了三座假山,用以象征东海中的瀛洲、蓬莱、方丈三座神山。这种“一池三山”的布局对后世园林有深远影响,并成为创作池山的一种模式。

建章宫太液池渐台遗址太液池风景秀丽。《西都赋》云:“览沧海之汤汤,扬波涛于碣石,激神岳之,览瀛洲与方壶,蓬莱起乎中央,于是灵草冬荣,神木丛生,……金石峥嵘”。涛涛湖水为水族水禽栖息繁衍创造了条件,形成了水上动物园。“始元元春二月,黄鹄下建章宫太液池中”。《汉书》卷7《昭帝纪》。封建统治者视黄鹄为吉祥,遂记于书中。“太液池边皆是雕胡、紫、绿节之类,……其间凫雏雁子,布满充积,又多紫龟、绿鳖,池边多平沙,沙上鹈鹕、鹧鸪、、鸿,动辄成群”。[晋]葛洪撰,周天游校注:《西京杂记》卷1,三秦出版社2006年。是皇帝经常游乐之地。正如《三辅黄图》云:“成帝常以秋月与赵飞燕戏于太液池,以沙棠木为舟”。

宫城之内开池,始于西汉,池的名称亦为后代沿用。太液池占地十顷。池北岸有人工雕刻的石鲸,长约3丈、高5尺。池西岸有石鳖3枚,长6尺。1973年在太液池西北侧发现一件长49米、中间最大直径1米、形如橄榄的鱼形石雕,现存陕西历史博物馆正门前水池中。此外,还有各种石雕的游龙、珍禽、异兽等。

太液池出土的石鲸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建章宫遗址首次进行了科学考古勘探与部分发掘,发现了一处建筑考究的皇室宫殿院落。

汉长安城工作队在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街道办事处东柏梁村东南约250米处,发现了命名建章宫一号建筑的遗址。经对遗址进行考古勘探,明确这处建筑遗址位于建章宫内的太液池西岸。经发掘,这处遗址面积达2420平方米,从南向北由三部分组成,即南部庭院、主体建筑与北部庭院。南部庭院部分,南北发掘长328米,东西宽2475米,根据残存方砖及铺砖泥痕迹推测,原来地面应有铺砖。北部庭院清理部分南北长约24米,东西宽约10米,出土遗物多为汉代的砖、瓦及瓦当残块,并有大量的五铢钱范残块。

这处建筑遗址的主体建筑位于整个发掘区的中部,现清理部分东西2672米,南北约73米,由南北两部分组成。南部建筑部分由5个房间和过廊等组成;北部建筑的地面铺砖,多为素面,个别为小方格纹方砖,建筑十分考究。

建章宫是汉武帝的一大杰作,代表了西汉时期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考古发掘对于搞清汉代皇家建筑的规模、形制等具有重要价值,也为认识中国古代皇宫建筑的布局和科学复原提供了可贵资料。《汉长安城建章宫遗址首次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华商报》2007年8月7日。

10.武库

汉初,萧何主持建造的皇家兵器库。位于未央宫与长乐宫之间。20世纪70年代中期已经全面考古发掘。这是唯一一座经过考古发掘的我国古代中央级的“武库”遗址。武库建筑平面为长方形,东西长710米,南北宽322米,中有一内隔墙。武库遗址有两组建筑,内隔墙以东1-4号遗址为一组建筑,内隔墙以西5-7号遗址为另一组建筑。四周修筑了高大围墙,形成一座封闭式的大院落。

武库遗址是汉长安城内重要建筑群之一,它的规模是相当大的。各遗址大体相同,均有隔墙廊道等,但由于用途不同,如放置不同类型的兵器及住房等,因此建筑形制也略有区别,如第一、七、三、四为库房遗址,二、五、六为驻兵住房遗址。第7遗址是武库遗址中最大的一个遗址,遗址规模大,有16个门,隔墙多而又宽,而且每个大房门外又有一小夯土垛,可能是守门兵站岗的地方,这些都是武器库房遗址的特点,因此建筑结构也比较复杂,特别是夯土隔墙和夯土墙垛上面发现柱础石是罕见的。

由第7遗址房内发现大量木灰和柱础石及兵器看,房内放置了大量兵器架,存放的兵器均放在架上。在第1遗址发现大量铠甲,第7遗址出现大量铁镞,这一情况反映武库各库房是分类存放武器的。由第1和第7遗址发现的武器看,以铁兵器为主,铜兵器次之,反映铁兵器代替铜兵器的情况,同时反映西汉武帝盐铁官营以后,铁兵器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武库遗址照片武库中建筑物包括兵器库和士兵兵营两种。兵器库较兵营的建筑规模大。由于建筑物用途不同,所以形制也不一样。就是同为储藏兵器的库房,由于存放兵器的种类不同,它们的结构也各具特色。如七号建筑是武库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建筑物,它位于西院南部,东西235米,南北457米。库房内有三条南北向隔墙,将其均分为四个大房间。每个房间南北对称各开两个门道,门旁有门卫用房。该库出土兵器有剑、刀、戟、矛、斧和镞等。刘庆柱、李毓芳:《汉长安城》,文物出版社2003年。

11.居住区

长安城中几十万人都住在哪里?居住在若干里坊之中。《三辅黄图》云:“长安闾里一百六十,室居栉比,门巷修直。有宣明、建阳、昌阴、尚冠、修城、黄棘、北焕、南平、大昌、戚里”。这些闾里大部分集中于城内东北部。

长安城中的大部分为宫殿区,因此居民区受到限制,而且集中分布于城中北部。关于长安城中里的情况后文中还要论述。

12.礼制建筑区

礼制建筑是都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国礼制建筑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宗教信仰。“古之大事,在祀与戎”。《墨子·明鬼》云:“昔者虞、夏、商、周三代之圣王,其始建国营都,必择国之正坛,治以为宗庙。”《礼记·曲礼》亦云:“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次之,居室为后。”宗庙之所以成为古代都城布局的中心,是因为古代社会是以宗法制为核心的,宗主要巩固其统治地位,就必须加强本宗族的团结,而宗庙正是维系这种团结的纽带。因此宗庙不仅是这种血亲关系的象征和本族人心目中的神圣殿堂,而且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象征,国家的主要活动都在此进行,宗庙自然成为统治中心之所在。

汉长安城南郊地形及礼制建筑遗址礼制建筑反映在都城建筑上就表现为:“凡帝王徙都立邑,皆先定天地社稷之位,敬恭以奉之”。《三国志》卷25《魏书·高堂隆传》。到了西汉时期,经儒家的缘饰附会,礼制建筑更臻完备,并且赋予新的含义。汉长安城当不会例外。汉长安城的礼制建筑集中在汉长安城的南郊,有宗庙、辟雍和社稷遗址等礼制建筑。

西汉的礼制建筑,由于受到儒家思想和王莽托古改制的影响,名目繁多。有所谓“明正教”的明堂,“宣教化”的辟雍,“观天象”的灵台及祭祀天帝、地、祖宗、神明的郊祀、社稷、宗庙。根据《汉书》的《郊祀志》、《王莽传》及有关史籍记载,汉长安城南郊的礼制建筑有平帝元始年间兴建的明堂、辟雍,新莽地皇元年(20)兴建的“王莽九庙”。此外,有郊祀用的泰一坛(圜丘)和社稷坛(官社、官稷)。西汉礼制建筑遗址于1956年由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发现,1957-1961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发掘后可以确定名称的有辟雍和“王莽九庙”。官社、官稷大体上也可以推定。明堂、灵台、泰一坛待考。

辟雍遗址,位于长安城安门南出大道15公里处的东侧,今西安市大土门村的北边。根据《汉书·平帝纪》应劭注、蔡邕《明堂·月令论》和《三辅黄图》的记载,对照本遗址的建筑形制和建造地点,推定为汉平帝元始四年(4)创建。平面呈“外圆内方”,方位平正。正中是中心建筑,建于圆形夯土台上。台面直径62米,高出地面03米。台上的中心建筑平面似“”字形,四面对称,每边长42米。正中是一个方形的夯土台,每边长约17米。发掘时残高15米,台面已毁。推测台面上原有高大的主体建筑(太室)。在中心台的四角,各有方形的小夯土台两个,大小相同,台面也已毁。紧邻中心台的小夯土台应是为加固中心台上的主体建筑而设的。外面四角的小夯土台应是衬托主体建筑的4个“夹室”的建筑台基。中心台的四边有4个厅堂,各长24米,应即所谓“明堂”、“总章”、“青阳”、“玄堂”。堂内两侧又各有小房间,应即所谓“左个”、“右个”。四堂前面围绕敞厅。

中心建筑的四周有围墙,呈正方形,四边各长235米,距中心建筑各96米。夯土筑造,残高015至030米,基宽18米。围墙内外侧有方形柱础石,排列有序。墙基内外有防水坡。坡下有砖砌的滴水沟。从现存的现象观察,围墙顶上应有板瓦覆盖的小坡顶。围墙每边的正中各有完全相同的一座大门,门道宽45米,长125米。门道中央有木质门槛和门框柱。门道两侧有夯土台。复原后,门道上方应有楼观式的两层门楼建筑,门楼下部应是木架构造的门阙。围墙内的四隅有曲尺形配房,每边长47米。房后紧靠围墙,房前未见门、墙的遗迹。从发掘现状推测,应是单坡顶的敞廊建筑。环绕围墙外侧有圜水沟,直径360米左右,宽约2米,深18米,沟壁砖砌。正对四门的水沟上又各有长方形小圜水沟,北边的小水沟与西来的昆明故渠相通。

有些古建筑学家根据遗址出土现状,结合古文献记载,对这组建筑的原状作了多种推测,至今未有定论。

大土门遗址平面图“王莽九庙”遗址,位于汉长安城安门和西安门南出的平行线之内。共有12座建筑,出土的石础上有“始建国”年号,还有王莽改易的地名“节砀”等题记。据《汉书·王莽传》记载,“九庙”似应包括王莽的三个远祖——帝、田和、田建,由于庙数应指常数,故以“九庙”称之。也有人认为,多出的三个是新庙,即王莽自留庙及其子孙有功德而为祖、宗者。

12座建筑形式完全相同。1-11号建筑的四周有方形大围墙,围墙每边长约1400米。12号建筑在南边大围墙外的正中,两者的围墙相距10米。每座建筑都由中心建筑、围墙、四门和曲尺形配房所组成。中心建筑和围墙的平面作方形,轮廓如“回”字形,规矩方正。1-11号建筑,大小相仿,间距相等,分三排,东西并列。北排的1-4号遗址与南排的8-11号遗址,方位一致,南北对应;中排的5-7号遗址错落于南北排之间。12号建筑的围墙与1-11号建筑的围墙无别,但12号的中心建筑比1-11号的中心建筑约大一倍,细部结构也稍有区别。中心建筑方形,每边长约55米(12号中心建筑每边长约100米),四面对称。中央为“主室”,四隅有“夹室”,平面呈“”字形。台基夯土筑造,高出周围地面。出土时,台基面上的主室、夹室建筑,已经毁没,残存少数铺草泥的台基地面,上涂朱红色。“主室”的四面各有一厅堂,内部构筑完全相同。厅堂内的右边有一“厢房”,左边有一“隔墙”。四堂之间有绕过夹室的回廊相通。4个厅堂的前面各对着3个方形土台。方台外侧有砖砌路面,正对四门。整个中心建筑还环绕着河卵石铺砌的散水。每座建筑的四周都有夯土围墙。每边长260至280米。围墙每边正中的大门和四隅的曲尺形配房,形制与辟雍一样。

官社和官稷遗址。官社遗址在“王莽九庙”围墙外西南边,现存夯土台基高43米,东西残长240米,南北宽70米。主体建筑已毁,仅存四周廊庑建筑。发掘证明,遗址始建于秦或汉初,西汉中期重修扩建,西汉末年废弃。

官稷遗址在官社的西南边,现存两重围墙,平面呈“回”字形。外围墙每边长约600米,内围墙每边长273米。内外围墙正中各有一门。门道建筑与“王莽九庙”的门道相同。未发现中心建筑,估计是未及修建而王莽政权已迅速覆灭的缘故。

大土门遗址复原鸟瞰图通过长安城南郊礼制建筑遗址群的发掘,一方面了解了西汉建筑技术,这种中心为夯土台的建筑形式、以中轴线为基础,到西汉末年已经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

13.太学

西汉的太学位于长安城以南,是我国最早的大学。出于对儒家思想宣传的需要,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命令丞相公孙弘等制定设立太学的具体计划,不久,就批准了公孙弘提出的创立博士弟子的制度并在长安城南建筑校舍,汉代太学正式诞生,汉代太学相当于后世的国立大学,是当时的最高学府。其主官叫仆射,东汉时改称祭酒。教师称为博士,学生称博士弟子员,又称弟子,也称太学生。太学刚设立时,只设五个五经博士,每人名下有十个博士弟子员,规模是很小的。因为数量很少,所以正式的博士弟子只得由太常选择“十八岁以上,仪状端正”的贵族官僚子弟充当。从地方上选送的所谓“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的青年知识分子,只能做旁听生,不受名额限制。学习一年,经过考试,能通一经以上,即可依次补官。太学成为西汉入仕做官的重要途经。

汉长安城地下通道照片后来不断扩大其规模,五经博士增至五经十四博士,太学生的数量更是一增再增,昭帝时增至百人,宣帝增至二百人,元帝时增至一千人,成帝时增至三千人。王莽辅政,为了取得广大知识分子的好感,于公元4年为太学生增筑了可容万人的校舍。太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五经,即《书》、《诗》、《礼》、《易》、《春秋》等今文经。由各经的博士按师法、家法进行传授,学生必须死记硬背。由于后来今文经越来越烦琐,“一经说至百万言”,因而真正掌握一经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皓首穷经”就是对这一情况的真实写照。

14.汉代皇宫神秘地道

考古工作者在长安城中宫殿建筑发掘过程中,发现了不少的神秘地道。长期从事汉长安城考古发掘和研究的刘庆柱先生认为:“这些地下通道多发现于后宫,有的还设有门房,以控制进出人员”,“在汉以前的古代宫殿遗址内,还没有发现过类似的建筑。”

地道是在二十年的考古发掘中逐步呈现的,这些秘密的、纵横交错的地下通道是随着发掘工作的不断深入,逐步呈现出来的。

刘庆柱先生指出:“挖掘现场没有供多人一起开挖的平台,为了避免破坏古建筑的地基,我们都是用小刷子、小铲子一点点地细抠,进展快不起来。”由于挖掘的速度很慢,最先挖到皇后居住的未央宫椒房殿地下的通道时,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只觉得那可能是通往地下储藏室的甬道。随着未央宫椒房殿挖掘的纵深和广度,通过飞机航拍,考古学家惊奇地发现,数条地下通道将未央宫内的各个屋宇连接了起来,使得未央宫的地下形成了一个互通的蛛网。这让考古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这些通道究竟是干什么用的呢?

紧接着,自1997年11月至2001年5月,考古学家在汉宫的嫔妃居住的桂宫下也发现了数条通道,近几年,考古工作者又在太后居住的长乐宫的地下也找到了纵横交错的地下通道,所有这些发现的通道,长度基本都在20米到30米之间,从地下距离地面约2米多高。

刘庆柱先生作了一个假设,形象地描述这些地下通道,假设从长乐宫太后议事的屋子里的密道口,从地面往下走4或5格楼梯,然后走上20米左右平直的甬道,再抬脚登上四五格楼梯,就能到太后的书房。

汉长安城地下通道台阶遗址 一条条通道里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如果说皇帝挖地道是出于防备政变或被行刺的安全考虑,那么,后宫嫔妃中的地道又有什么作用呢?难道秘密地道是嫔妃们偷情所用?但怎么又会有如此多的嫔妃同时做这样的事?一个个疑问困扰着考古专家。

众多戏说清朝的电视剧中,都有这样的镜头,皇帝通过秘密地道出宫微服私访,而野史上更有皇帝钻出地道寻花问柳的记载。但用这来解释汉长安城中的地道却进入了“死胡同”。汉长安城宫殿的神秘地道是将两间屋通过通道连接起来,而且仅限于各自的宫殿,并没有和别的宫殿或外界连通。

经过专家们的研究,认为这些神秘的地下通道可能和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关。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它虽无言,但却能告诉后人一些信息。根据这些密道的分布和特点,可以看出这是出于政治信息安全的需要。在西汉之前,唯我独尊的皇帝都是依靠诸侯的力量杀伐,也就是借助亲兄弟的力量来巩固政权,而到了汉代,由于皇帝年龄太小,无法处理政事,于是太后便借外戚之“势”来巩固政权,也就是依靠皇后、妃子的家族人。大将军卫青正是因为姐姐卫子夫被汉武帝选入宫中,他自己才有幸被召到建章宫当差,得到汉武帝的赏识,数次出征匈奴,平定了匈奴对汉朝的军事威胁,从而名垂青史。而之后的王莽之所以能篡权,也和他的姑姑是汉元帝的皇后有直接的关系。

西汉时期,外戚与宦官轮流执政,对西汉社会造成的重大影响。西汉时代的皇帝大多是短命的,二三十岁就驾崩,刚登基的皇帝年龄都很小,这时,皇帝只能由他母亲(即太后)操纵国家大权,太后所能依靠的只有她背后的娘家人,皇帝在成人的过程中,其不甘皇权旁落的家族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与外戚的政治角力,这就形成了所谓的二元政治,另外,不同时期皇帝依靠外戚,导致外戚政治势力崛起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

外戚的政治势力和地下通道环环相扣。政治斗争在作为政治中心的皇宫中没有一天停止过,但有一点必须注意,妇女要贤德、安心于相夫教子,后宫不得干政这在中国古代传承了几千年,所以,有这个老规矩在,借助外戚之力也就不能堂而皇之地摆上台面,这就需要避讳,所以,能隐藏秘密的地道也就必不可少。

从实际需要的角度而言,地下通道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皇宫中各种势力错综复杂,基本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为避人耳目,转移众人视线,通过地道商谈政治计划,制定政治联盟也就势在必行。因此外戚的政治势力和地下通道环环相扣,也是因为有大量的考古学界挖掘的证据来证明的,秦朝时代的太后、皇后、嫔妃居住的宫殿下,以及西汉皇帝办公的前殿(也就是太和殿)、祭祀大殿、宗庙、陵墓下都没有发现有地下通道,唯独汉代太后、皇后、嫔妃居住的宫殿下,有秘密通道,这也客观的印证了二元政治造就了秘密地下通道。

据《汉旧仪》记载:西汉长安城中有三十六座监狱,东市和西市都有自己的监狱。东市狱属京兆尹,西市狱属左冯翊。

汉长安城的平面布局符合《周礼·考工记》的基本原则,即南部为宫殿区,北部为市场、居民、手工业区,十分整齐。应该说,它第一次完整地体现了《周礼》规定的城市布局原则,开创了中国都城总体布局的新规制,为后来都城的规划设计树立了样板。这就是充分利用地理上的优势,规划出功能不同的区域,使各种地形特点都能发挥作用。尤其是广开水源,开凿完备的供水渠网,为中国都城的供水打开了新的局面。

汉长安城是中国历史上城址保存最完整的大城市,探讨它的布局特点,对解剖中国城市平面布局的规律能提供一把金钥匙。

15.西汉以后各代对汉长安城的维修和利用

东汉王朝灭亡以后,中国历史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被多个少数民族占领,处于分裂割据时期,政权就像走马灯一样。因此西汉长安城先后曾作为西晋末、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和北周的国都,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这些王朝对长安城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维修。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次是345年,后赵石苞镇守长安时,征发了十六万人维修长安未央宫。这次维修,对长安城和未央宫的保护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居长安献帝宫。西晋愍帝建兴元年(306)西奔长安亦居此。前赵刘曜光初元年(318),建光世殿、紫光殿、凌霄台等。前秦时,长安有太极前殿、东堂、西堂、前秦明光殿、露堂、云龙门等建筑。后秦有后秦西宫、永安宫等。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534),西奔长安,居之。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长安城建筑主要有:献帝宫、晋太极殿、东明阁、西华阁、光世殿、紫光殿、凌霄台、太极前殿、东堂、西堂、前秦明光殿、露堂、云龙门、后秦西宫、永安宫、孝武帝宫、乾安殿、瑶华殿、凭云观、清晖室、延寿殿、正武殿、紫极殿、麟趾殿、大武殿、大德殿、崇信殿、天德殿、崇义宫、弘圣宫等。

北朝后期、西魏和北周时期,中国北方出现了短暂的局部统一,汉长安城作为首都,见证了这一既有破坏也有建设的历史时期。西魏时期的主要宫室有乾安殿、瑶华殿、凭云观、清晖室;北周的主要宫室有延寿殿、正武殿、紫极殿、麟趾殿、大武殿、大德殿、崇信殿、天德殿、崇义宫、弘圣宫等。现遗存的部分宫殿基址在城内东北部。

隋初,仍然将汉长安城作为都城,公元583年,迁都于龙首原南边新建的大兴城,即以后著名的唐代都城长安。隋唐时,汉长安城成为了禁苑。未央宫的最后一次修葺是在唐武宗会昌元年(841),此后,随着唐王朝的衰亡,京都东移,汉长安城变成了废都

同类推荐
  • 山河英雄志

    山河英雄志

    天下郡国林立,群雄割据,为一土之利聚起兵戈,所指之地,尸血成河,白骨千里。二百余年来,呼兰人洗掠中原,游牧千里,无人能阻。如此山河,志英雄事也。
  • 孟获立志传

    孟获立志传

    梦想成为小霸王孙策的主角,不幸变成了小蛮子孟获,由此展开了号称史上最衰之穿越的悲情旅程……
  • 草包英雄

    草包英雄

    什么是英雄?怎样才能成为英雄?其实哪怕一辈子没什么丰功伟绩,只要你做出了一件让后人怀念的事来,那你就是英雄!草包英雄,一个普通人西晋末年的豪强之路……
  • 闲话三国

    闲话三国

    《李国文文集(第11卷)?随笔2:闲话三国》为李国文随笔之一。主要内容素以直面现实,关注众生,剖析人生百态为特点;近二十年来,虽沉潜于历史,但他的目光也并未脱离当下,用嬉笑怒骂、幽默冷辣的文字,表达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理解,自有一种严肃和深透。
  • 东汉末年说三国

    东汉末年说三国

    马休带着系统来到东汉末年,从一个幽州郡小校开始。冒充名将后裔,结识关张、起兵幽燕;拉拢陈宫,黑死丁原、抢占洛阳;进而霸两川,占西蜀;威逼马超,兵压五胡;一步步将渐渐式微的汉室王朝重新领向强盛;什么....做皇帝?来呀把这家伙拖出去打!还是皇帝轮流做,明年到你家,这天下让给有能力的世家子做。什么有人想搞世袭?斩白马...妄想一家为王者天下共击之!江山一统,社稷已定,当载歌载舞,以颂太平:啥,骊山崩塌!天有两日,人有两皇,秦皇宫高悬月上,如何是好!?马休:怕鸟!老兄弟们都起来,跟上面对着干!咱们也铸圣庭!
热门推荐
  • 穿越之不做王妃,我要回家

    穿越之不做王妃,我要回家

    她是一个外表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人,但是因为一次意外而不幸穿越到一个陌生的世界,在那里,她一直寻找着回去的办法,可是……他是一个王爷,却在一次偶遇看到了一个男扮女装的紫烟凝,于是派人调查,但是在不知不觉中内心有了不一样的情绪……
  • 妖孽七长老

    妖孽七长老

    第七万世纪,作为这个宇宙顶级豪门韬奋长老,欺负乃法官兼监狱长,掌管整个宇宙的所有罪犯,其母更是是世界三大宗门的外交官,绰号叫吸血鬼,原因是太抠了,韬奋神酿门七长老,一个有趣的故事,
  • 龙族争战史

    龙族争战史

    龙族的境界分为四个阶段:黄、玄、地、天,当龙族任何一人修炼到天级时,将会拥有自己的特殊能力——灵力领域,当有人突破了天级的境界后,整个龙族又将会变成怎样呢?
  • 圣甲新纪元

    圣甲新纪元

    这是一个以圣甲为力量的世界,世界上存在着一到九星的圣甲,其中数量稀少的九星圣甲拥有推山倒海之力。天空中每晚出现的六芒星被人们称为神居住的天界,世界各地都充满了许多的历史之谜和史前遗迹。遗迹中威力巨大的史前神器令七大魔王苦苦探索。主人公轩辕与七大魔王之一路西法的爱恨纠缠以及对于1000年前消失的漫长历史真相的追寻与探索;敢爱敢恨的绝世美女路西法为了不被杀而不断地杀戮,一次次与轩辕邂逅又别离;笨头笨脑的神农对梦想的执著追求以及对于集轩辕的才华与路西法的美貌与一身的紫夜的一往情深。酆都大帝与魔王撒旦复活史前神器并称霸世界的阴谋,最后的决定世界命运的圣甲大战以及十星圣甲的出现,六芒星与神的真相……
  • 器经

    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扭曲的复仇

    扭曲的复仇

    警察叔叔,就是这个人他是杀手!不好意思!我是杀手!黑夜中,犹如幽灵般的身影接二连三的发生命案!这一切,到底是谁?
  • 老师,放开我

    老师,放开我

    【耽美】高一七班的宫野向阳作为全班最怂的男生在开学的第一周成功的被体育老师铃木健一郎盯上也许是冥冥之中的注定你背弃了最爱你的人去幻想着本不该有的未来
  • 废材狂妃之腹黑四小姐

    废材狂妃之腹黑四小姐

    21世纪隐世古武传承人墨水心,身怀绝艺可驭万兽,腹黑狡诈。楚玺镜,四方圣殿的圣主,尊贵、霸气。一次意外毒发,那个胆大包天的女人把他当肉垫也就算了,还扒走他身上的圣战衣!这梁子是结大了。自此,男人追着她,不知是复仇还是守护,缘来一切早就定下了。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末日歧途

    末日歧途

    生命的终点隐藏在角落里,不知何时会露出影子,残酷的世界无法面对孤独的躲在自己的内心,我睁大双眼看着不断颤抖沾满鲜血的身躯,但我知道,它是如此脆弱,脆弱的不堪一击,嗜血的獠牙,伴随着生命一起枯萎拥有力量却不见天日,死神蜂拥而至,魔鬼也极度嚣张上帝已经救不了世界……
  • 重新定义中国营销模式

    重新定义中国营销模式

    在消费品行业,当产品品类创新、渠道创新和强势品牌推广等单一战术都已经逐渐失效的时候,打造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无懈可击的营销模式,就成了消费品行业营销的下一个竞争焦点。所谓模式,就是结构性组合。所谓营销模式,就是营销资源的结构性组合。营销模式之道,就是营销元素的重新分化与组合之道。如何利用企业手中有限的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团队等营销资源,通过将这些要素有机地分化与组合,创造出一种制胜市场、防止对手模仿的营销模式,就是企业营销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