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29200000012

第12章 我的父亲,我们的父亲

稍长的脸颊,红而薄的嘴唇,额头突出,鼻梁高挺,嗓音低沉,眼长且有神,尖下巴,身长一点七零米……这一形象实际拥有者,是我的父亲:从农历一九四六年三月十四日开始,在南太行村庄,他的双脚在泥土深陷,身影掠过每一株草木和岩石——手指短粗,指甲含满黑泥。三十岁时萌生皱纹;四十岁后逐年加深……五十岁到现在,一直被一种名叫十二指肠溃疡疾病所困扰,他的疼痛不为人知(时常捂着肚子呻吟出声),一如他迄今为止六十三年的农民生活(稔稼穑,精荆编;粗木工,善牧放)。他内心情绪极少流露(抑或是因为我们的忽略和漠视)。他迄今为止的人生历程模糊不堪,与南太行乃至全世界以耕种为生的农民毫无二致(以身体的劳累和疼痛,甚至出卖尊严获取生存所需)。

他的名字简单而灵性:小方,官讳恩付(承袭族规)。他的经历简单得就像一条直线,所有的喜怒哀乐按部就班,毫不离奇。他的生命和身体像是一枚贴地而行的草芥,在南太行的村庄及其周边方圆五十公里的地方,连滚带爬,嗤嗤啦啦滑行。时常会被尖利的石头划伤,被自己的镰刀割出鲜血。

在我很小的时候,时常见不到他的身影,据说在远地修水库。九岁那年春天,父亲背着行囊回到家里,不久又承包了村里的羊群。放羊是一门手艺,也不算是一门手艺。但村里的男人大都放不了,或者放不好。五月,麦子持续变黄,蝴蝶在麦芒上翩翩起舞,布谷鸟叫声从幽深的椿树林传来。学校放假,父亲把经年的羊铲冲我递来。母亲在一边看着,眼睛很柔。父亲叹了口气,转过头,蹲在磨石前使劲磨镰刀。我知道我逃不掉,只好噘着嘴巴,低着脑袋,像父亲那样,从村庄走到羊群面前,一声呼叫,头羊率先站起身,抖抖鬃毛,朝着山坡迈开四蹄。悦耳的铃声敲打着四边的岩石和蒿草,仍还毒烈的阳光在浅薄的流水上溅起一道道白光。

羊群逶迤,像是移动的黑色卵石。这时候,父亲和母亲已经到了麦地,俯身刈割。先是看到羊群,再探身看到我。父亲直了身子,朝我喊:站在羊群上边!母亲也提着一把镰刀,朝我大喊:别去陡地方!我听见了,但没吭声。俯身抓起一块小石头,狠狠丢向羊群——依照父母叮嘱,我在山坡上与羊只们赛跑,看谁先爬到高处——秋天,北风骤起,树叶摇黄,白露像是均匀的一层盐粒。气温从枯草根部升起。羊们似乎也嗅到了枯败和艰难的气息,看到一片庄稼或者一层发黄的落叶,就疯狂奔去。我制止不了,一屁股坐在地上号哭。

父亲听到了,扔下头,沿着层叠的堤堰、光滑的茅草和绿色的苔藓,气喘吁吁冲进羊群,嘴里不停呼号,挥动手中的枝条。羊们像是顺从的臣民,看了一眼父亲。扭头走出庄稼地。父亲转过身来,走到我面前,一把抱起我,替我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再一伸手,不知从哪摸出一只苹果,或一把红丢丢的酸枣——最稀罕算是山楂和葡萄了。

冬天,母羊在山坡分娩,疼痛的叫喊与我听到的人的生产没有两样。雪粒砸断头发的时候——父亲手里提着几只小羊羔,咩咩的叫声把村庄外围浓郁的白雾和黑夜敲得格外清脆。带着一身羊腥味回到家里,吃过晚饭,父亲就又打着灯笼,回到羊群中间。

父亲时常坐在门槛上吃饭,粗大手指握着细筷子,黑色的手掌端着洁白的瓷碗。他一次次把碗里的东西拨进嘴巴——不管是汤的还是稠的,都重复这一动作——吃面条时,稀溜溜地发出声音,吃馒头时会吧嗒吧嗒嘴唇。起身送碗筷时,总是先哎呀一声——好像腰很疼,一只手按住后胯,再慢慢把弓一样的身子拉直——坐在门槛上抽烟,摊开几张破报纸,一条条撕开,再抓了旱烟叶子,均匀撒上一层,卷起来,噗地一声,划着火柴。

那烟雾从嘴唇上升到房檐,再转一个弯儿,越过我们家青石房顶,在阴霾或湛蓝的天空化为乌有。几年后,村里没了羊只——它们分别被各自的主人取命卖肉,或者活着卖给另外一些人。农闲时节,父亲去附近林场扛木头,扛一根两块钱。直线路程不过五华里,而其中的沟壑纵横交错,上上下下,似乎是一张张弯弓。

父亲从茂密的林地,扛一根或两根木头。新伐的松树松脂外溢。父亲一步步,从这边的山岭到另一座山岭,下到沟底之后,再爬上山岭。我去看他的时候,他还在远处,我跑过去,想帮他。父亲说:你这么小怎么能扛动呢?我只好跟在父亲身后,看他越来越弯的身子,颤悠悠的木头,脖颈里的汗水和汗水浸湿的衣衫。

吃饭时,父亲拿了好多麻花,找了一只大碗,给我盛了油腻腻的面片蛋花汤。父子俩坐在洋槐树的荫凉下,四片嘴唇油光发亮。吃完了,父亲躺在蚂蚁横穿的草叶上,美美伸了一个懒腰。交错的双手放在后脑之下。我也学父亲躺下来——从树叶的空隙我们看到高远的天空,以及天空中游弋的白云。偶尔的燕雀嗖地一声,从我们鼻尖飞过。

林场的木头扛没了。父亲又有了新活计,到外村给别人家盖房子。每天早上,父亲带了泥铲子和小锤子,沿着门前小路,消失在峰峦深处。有一天,我发现,父亲左手腕上忽然多了一块亮晶晶的东西。我看了几次,父亲似乎注意到了。取下给我,我端详了一会儿,套在自己腕上。我翻过来倒过去看,除了表链有些长,表盘太大之外,我都喜欢。

几天后,几乎每个同学腕上都亮了起来,在我眼前和内心闪动。我想到了父亲那块手表。当晚回到家里,就朝母亲要。母亲说小孩子戴啥手表呢?睡下之后,辗转好一阵子,开始做梦——亮晶晶的手表,在我手腕上闪着明净的光亮。那么多的同学都把脑袋扭过来——早上,我看看手腕,觉得沮丧,再看看父亲。他已准备出发。我想说出愿望,但又张不开口。父亲扭身出门,噗噗的脚步声渐去渐远。我一骨碌爬起来,胡乱套上衣服,背了书包,沿着父亲的脚迹,匆匆追去。出了一身热汗,父亲遥遥在望,我继续狂追。距离父亲两百米时,忽然难为情起来。

父亲站在原地等我。清晨的凉风吹落草芥上的露水,核桃树叶和白杨树叶不停拍打手掌。山鸡倏地挣脱草丛。我始终低着脑袋,跟随父亲脚尖,一声不吭走。快到学校了,父亲停下来,从手腕取下手表,递给我。我抿着嘴唇,眨巴眨巴眼睛,看看父亲,再看看手表。

四十岁以后,父亲俨然进入了老年。冬天的大雪把南太行村庄山野笼罩其中,野狼嚎声彻夜不息。黑夜的灰色颗粒还悬挂在门楣上,父亲起床,抓起铁锤、钢钎和洋镐,吱吱呀呀踩着大雪。不一会儿,石头与钢铁的鸣声就沿着曲折的河谷跌宕开来。母亲双手捉钢钎,父亲抡锤——再一些日子,大小不一的石头,通过架子车和父母亲的肩头、后背,进入我们家新辟的房基地。

月亮照耀的夜晚,寒风在夜枭的叫声中变得凄厉和幽深——父亲、母亲和我,一人一个木头架子,一人一次背一块比身体还要重的石头。汗水在夜风中沸腾,石头在暗夜移动。我累,哭。父亲母亲谁也不说一句话。我只好咬着牙齿,跟在他们身后,使尽所有的力气。

一九八八年正月十八,父亲完成了石头的搬运工作。吃完饺子,叮叮当当的声音蔓延开来。到二月,我们家的新房子耸立起来。它远离村庄,在南太行阳光照得最多的一处山坳,一边是流水,两边是山岭,门前是成片的田地。田地之外是大河谷,河谷一侧是战备公路。公路再向南,是连绵无际的松林,形状奇特的山峰。站在院子里,张目远眺,有一种胸襟乘风,青山入怀的开阔之感。

父亲嗨呀一声,屁股重重坐在光滑的石头上,像疲累至极,如释重负。伸出左手,像抚摸茅草一样摸了一下胡须,然后掏出撕开的报纸和旱烟,一丝不苟卷了一支,点着,深深吸了一口,含了大约三秒钟。然后,才从鼻孔和嘴巴一起吐出。我觉得,那一口烟,是父亲在我们新房子当中点燃的第一把人间烟火。

父亲似乎想起什么,转身抓了头,向岭后走。不一会儿,父亲一手提头,一手捧着一把湿润的泥土,泥土上,摇晃着一棵刚冒芽的椿树苗。走到院子,父亲放下树苗,抡起头,刨开新鲜泥土,将树苗放进去,扶正,双脚踩踩,又舀了一桶水,哗啦啦倒进树坑。

几个月后,这棵树便和周边的茅草、庄稼和枣树、板栗树、杨树、洋槐树一起长出绿叶,在夏日炽烈的阳光下,打出一小片妖娆绿荫。时常有花大姐和知了飞来,趴在上面唱歌,抑或不停抖翅。这时候,新房子浇了黄泥,装了门窗,我们一家告别了吵闹的村庄,在偏僻一隅,在时间当中,接续由来已久的乡村生活。

父亲又开始出外打工——有几次去得更远,烧砖或者给别人修房子,再或修马路和桥梁。每次回来,父亲都会带些吃的。再拉开一层一层的衣衫,取出一叠纸币,冲母亲嗯一声。母亲通常会问,这是多少?父亲有时会说出一个详细数字,有时会让母亲自己数数。然后扭了脸庞,看别的地方。

父亲时常去爷爷奶奶家。奶奶会拿出一些稀缺的食物。父亲闷着头吃。盲眼的爷爷坐在一侧,吧嗒吧嗒抽烟。父亲吃东西的样子像是一个可怜的饥饿的孩子,津津有味,心无旁骛。吃完,还要将碎渣捡拾一遍。下地回来时,父亲坐在一个堂哥家门口,和堂哥堂嫂唠家常,开玩笑。脸上皱纹一次次舒大规模展,呵呵笑出声。而在我们家,父亲几乎没有笑容,嘴角紧绷。不是苦大仇深就是郁郁寡欢——而更多的时间,父亲的生活一如既往,不是出去打工挣钱就是在家及四野忙碌。冬天,和母亲一起到山上割了紫荆,晾干后,再一趟趟背回来,垛在院子里。

融化的积雪,屋檐的滴水在地面砸出泥坑。父亲抓一把荆条,分四次拼成梅花状,用脚踩住,再一根根转圈编,编成圆状,直径达四十厘米后,把四角折起来——几个小时,一只花篓子就已成型。一只可卖一块五,再后来是两块五毛钱。再后来,花篓子没人要了,冬天,父亲就编荆苤子,有人收购,大批量送到附近煤矿和铁矿。

父亲粗通木工,简单的桌椅板凳乃至农具家什都可以随手拈来。家里的大小柜子和凳子,梯子和木桶,都出自父亲之手——有些年,父亲会被人请去编荆篮子和挎篮——在南太行村庄,种地挑粪,打板栗、核桃和柿子,甚或倒垃圾、串亲戚都离不开这些家具。

父亲这些手艺,自然可以贴补家用,但都极为繁琐且容易伤到皮肉,粗糙的体力活,向来不被人看重——倒是理发,倒引来不少乡亲。这时候,父亲才像是一个手艺人,用一把剪刀和推子,在别人的头顶上往来驰骋——但父亲理发向来免费。所以,母亲给他购置的推子用到生锈之后,便成为了委婉拒绝他人的理由。

父亲是喜欢给别人理发的——他会和那些一起光着屁股长大的同龄人说话,甚至开很荤的玩笑。父亲边理发边笑,额头的皱纹一下子被风吹去,粗大的手指灵活得像是弹钢琴——我想,这时候,父亲是快乐的,而且是他一年甚至一生中最罕见的快乐——而母亲却将他唯一的快乐剥夺了。我知道父亲的郁闷和不满,但父亲从不爆发。懊恼甚至生气时,会乖张地说几句,然后闭了嘴巴,任母亲的唠叨在耳边跌宕。

十八岁那年,我暂时离开他们。每一次回家,母亲就老一圈儿,父亲更不例外——老是每一个人的必然,但他们老得速度之快,令我猝不及防。每次我都给父亲带几条香烟,还有一些肉食及奶制品——母亲看到了,就说:抽烟没好处,给他带那个干啥?

我知道抽烟对人身体的危害性——我想,父亲几乎没有任何嗜好,喝酒打牌滋事生非甚至会相好,都没他的份。惟一的乐趣就是抽烟——每天都有卷烟装在兜里,夹在手指,就是最大的满足——如果将这一嗜好也去掉……我的想法或许迎合了父亲,使得父亲获得了欢乐和满足。

二〇〇〇年后,每次和妻子一起回去,除了香烟,总要给父亲买和煮爱吃的肉类——母亲自小素食,锅不沾腥,好荤食的父亲自然屈从。我们回去,父亲可以满足一下口福——二〇〇六年春节,我强行敬了父亲一杯酒。父亲皱着眉头,满脸痛苦咽下去,摇摇脑袋,说再也不喝了——那时,父亲的胃就开始发炎和溃疡了,陪他去医院几次,都是十二指肠溃疡,买一些药物回来,父亲不间断地吃。

以药为生的父亲,似乎没人注意到药物的效果,我打电话回去,总要问问父亲的胃。通常是母亲代答:好了,或者说药管用。父亲接到电话,叫我一声名字,就把电话递给母亲。我知道父亲木讷少言的性格,每次都想和他多说几句话,但他似乎也不爱说那些家长里短。

这时候,弟弟也结婚了,早我一年——到现在,也没和父母分开生活。父亲忙完了地里的活计,还要出外打工。当我发现自己进入三十岁时,父亲也开始奔六十了——而父亲仍旧要出去,修路或盖房子。我向母亲说了好多次。母亲说,现在俺还能动弹,不愿拖累恁都(你们)。我说五千块钱就够你们俩一年花了。母亲叹息了一声,摇着花白的头发,说,房子还没翻盖,你弟孩子要上学,现在两个闺女,还得要一个小子……我听了,一顿茫然。

父亲坐在一边,头发还没白,只是更加瘦削了,整个脸庞像是一把磨利了的刀锋。

父亲愿意我们在家,但从来不说。每次要走,父亲、母亲和弟弟提了我们的行包,或抱着孩子,送我们上车。父亲看着,弓着腰挥手,站在路边,一直朝车辆看,直到看不见。每次回来,父亲站在院子里,呵呵笑,看着我们一一进门。然后坐在椅子上,听我们说话,吃喜欢的东西。

有几次,不知因为什么事情,父亲发脾气,拧着眉头,弓着腰,快速挥动手臂,脸色涨红,粗大的声音像是从门缝挤进的寒风——我听到了,劝他不要一说话就瞪眼睛,呵斥人,尽量柔和、轻缓些。父亲听了,语气变得和蔼了许多。我时常想:我们这一家人是这世上最紧密的一群,是一个患难与共的自然国度——爱是最高政治,责任是兼顾城墙,义务是不竭水源,亲情是阳光,爱情是苗圃。

而父亲,就是巍峨堂皇的宫殿,四处伸展的建筑和道路,都因他宽阔和伸展——我们长时间忽略他,他的身体的疾病和疼痛、内心和趣味……二〇〇年夏天,弟弟说,父亲肚子疼,瘦得不像样子。走路拖着腿。妻子汇去一些钱,到医院检查,结果说胃、肝及肾等未见异常。可父亲还很疼,脸白得像涂了一层石膏粉,继而发黄,比菊花还黄。又去另一家医院,检查结果是幽门处重度糜烂,要做手术。

妻子乘飞机赶回,到另外一家医院做了胃镜,提取了胃液——弟弟在电话中哽咽,好长时间说不出话。我似乎知道了什么,涕泣出声,躺在床上泪流满面。儿子趴在怀里说,爸爸你怎么了?一边用六岁的手掌,替我擦掉眼泪。

几天后,我赶了回去——父亲躺在病床上,身体蜷缩,像一个孩子。看到我,叫我名字。我坐在父亲面前,抓住他的手——粗大的手掌,指甲缝里仍旧嵌满黑泥,暴起堵塞血管像是一串串蚯蚓。脸瘦得更像刀锋,夹杂着白须的胡子硬扎扎的。额头的皱纹像是水面上的波纹——眼睛红红,瞳仁有些发黄。我低了脑袋,摩挲着他的手掌,嘴巴咧了几次,想哭,可又忍住。

妻子告诉我,父亲胃里肿瘤已经破裂,淋巴和肝、肠道都有,脏器粘连在一起。医生不主张手术。即使打开,也只能再缝上。以父亲的身体状况,刀口难以愈合。弟弟说,来医院那天,从另一家医院取了报告单,赶到找好床位的医院——父亲吃了一些喜欢的甜蛋糕,趔趄了一下。弟弟和妻子去搀扶,父亲说没事。刚坐下,就扑到在地。眼睛紧闭,牙关紧咬。若不是距离医院只有五分钟——妻子说:父亲吐了一脸盆淤血,吐得她和弟弟满身都是。等父亲苏醒过来,输了一千毫升的血,才慢慢好转起来。弟弟说,要不然,咱爹恐怕那时候就没了!我听着,咬着牙齿。我突然想狠狠发泄一下,或者冲着漆黑的夜晚的城市嚎叫几声。

黑夜,静滴的液体,不瞌睡的父亲,看着白色的天花板。母亲蜷缩在病床一侧,铺了一面破纸箱子。医院的黑夜静得可怕,眼神迷离的父亲就像是一个无助的孩子,眼眶红红,嘴唇干裂。我和妻子打了水来,给他洗脚,洗脸,擦了手掌和身体——父亲乖得真的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

午夜,我听到了哭泣,是母亲的——我没说话,看着她,在白炽灯下,两个生养我的人俨然是两个孩子——我知道母亲为什么哭,也第一次听到她为父亲而哭——我把父亲的手掌放下来,拿了纸巾,给母亲擦泪。母亲接过去,自己擦,然后起身,站在父亲病床前。

天光放亮,医院嘈杂,查房的医生,就诊的患者……进来和出去的……生命和亡灵。妻子拿了CT片,主治医生片子夹在显示屏上,一处处指给我看:彩色底片,清晰内脏,肿瘤的形状及感染部位——妻子还悄声告诉我:父亲左胸第三根肋骨陈旧性骨折——我询问了弟弟和母亲,他们猜测,大概是前三年冬天,弟弟盖厨房时,父亲从数米高山坡摔下所致。

父亲这一折断已久的肋骨,足以让我们终生羞耻——放弃手术,是一个痛苦的抉择——医生说,再住下去也没用,只能维持。我看了看妻子,打电话征求母亲意见——回到病房,父亲在哭,瘦得只剩下骨头的身体不断蜷动着,眼泪流进了耳朵,鼻涕像是两只蠕动的虫子。

几天后,父亲神色好了起来,脸庞有了血色,也稍微胖了点。精神尤其振奋,每天输液时,吃一些饼干,我嫌太硬,给他买了月饼、奶糖、八宝粥和蛋糕。父亲好像没吃过这些东西,总是很忘情,好几次滚针,鼓了好几个包。扎好后,父亲仍旧像孩子一样,坐着、躺着吃——不停地吃。

我们陪父亲去了附近新开发的旅游区——父亲说他二十多年前来过这些地方——我们为他照相和录像,搀扶着他,在人来人往的景区——回程路上,我忽然觉得,这些都毫无意义,对于一个病入膏肓而浑然不知的老人而言,这时候的“好”是虚假的,甚至做作得不可原谅。

趁父亲输液的时候,妻子和小姨妈买回送老衣,放在父亲轻易看不到的地方。我找了木匠,在曾祖母房子里做棺椁——和妻子去到那座早已废弃的老房子里,木匠叮叮当当干活,厚厚的土板刮得白净如镜——我抚摸了一下,扬起脑袋,攥紧拳头,使劲砸下去。

我和妻子暂别父亲那天,一夜没睡,早上四点钟给父亲扎上输液针管。告别时,父亲忽然大声叫我和妻子的名字,说,我不能送你们了啊!声音特别的大,尾音尤其长——在我记忆中,这是父亲平生说给我们第一句话客套话,我和妻子跑过去,抱住父亲的头脸和手臂。

现在,又一个多月过去了,父亲的病仍在持续,而我和我们却还在千里之外,每天的电话,都急切想听到父亲的声音。私下询问母亲和弟弟父亲今天的精神如何。深夜躺在床上,想起父亲……无可治愈的疾病,腹部胀满,肋骨生疼。我想,在自己这三十多年的人生历程当中,最失败的就是没有照顾好自己的父亲——我只是注重了对父亲性格喜好的某种迁就,但却没有真正走进父亲的心,用更为柔软贴切的形式,让父亲快乐。

六十三岁的父亲,原本迟一些时间患病,可以与我们同在这个世界生活更长一段时间——虽说死亡是一种习惯,而对于父亲,却极其残酷和不公平。

父亲的这种病,是南太行乡村农人惯常的疾病,共同的杀手——我想,父亲于我而言,是这个家中最雄厚的一面墙壁和一面石碑,只要他在,人世的风就不会吹倒我的脊背……我想我们总有一天会失去的,抑或是父亲厌倦了我们及这个世界、持续一生的苦难和农民生活——尽管他至今蒙在鼓里,以我们虚假的谎言,用痊愈的期望对抗肿瘤。

很多朋友通过我对父亲表示问候和关心——让我代替买些父亲爱吃的东西,有的让我节省一些费用……有时候,我幼稚且认真想:我的父亲会是很多人的父亲吗?他是不是可能还是与我同龄的所有人的父亲呢?或许这话说得太大,但“我”的父亲又何尝不是“我们”的父亲呢?我何尝不是另一个“你”和“你们”呢?你和你们,他和他们,又何尝不是我的父亲和我呢?

父亲面容一再在眼前闪现,在电脑上看到,猛然心惊——他的眼光和表情似乎变得凌厉了些。他张嘴微笑的神态时常让我想起故去多年的爷爷奶奶,还有从未谋面的曾祖父曾祖母,乃至曾祖父的父亲——在二十世纪后半叶,父亲与南太行乃至全世界的耕种者一样,用劳作的方式对抗苦难,在苦难中用身体作为最大的工具和赌注——大炼钢铁、吃树皮和观音土、在洪水和地震中侥幸逃得性命……人民公社、改革开放……他只是一个用力气换取生活报酬的人。

现在,肿瘤占据了他的身体,人世间的药物和技术,都无法抵抗和消除他的疾病——父亲的身体成为了肿瘤的母体和巢穴,它们在剥夺,用不停胀大的贪婪,榨干这一个人在俗世之间所有的习惯、欲望和本能。

这似乎就是我的父亲,我们的父亲,一个农民,病痛中人——除了会写自己的名字,熟练计算自家田地亩数之外,他对这个世界的诸多本质和表象一无所知,也不做深究——除了我们和我们这个家庭,整个世界都与他无关——中秋节,我在巴丹吉林沙漠看到的月亮出奇大,又出奇低,似乎就在人和树木的头顶。

坐在月光下,忽然想为父亲提前写一个墓志铭,这似乎有些忤逆,如果父亲看到,也许不会原谅我,也许会笑一笑——“在这里躺倒的这个人是我们的父亲/他累了,他在阳光和五谷之下/他是大地的亲人/南太行每一株草木都与他有过美好的纠葛/人世间的尘埃与云朵/必将从这里经过/他在这里静静回忆苦难和美德/他在这里必将得到永恒的福乐/——只有开始,永不止绝。”

同类推荐
  • 佳辞妙对(中华美德)

    佳辞妙对(中华美德)

    中华美德的形成和发展历经五千年,内容博大而精深。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重德行、贵礼仪。自古以来,中华传统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动力。青少年时期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以后的道德观的树立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从青少年时期就要给他们正确的引导,使之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
  • 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

    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

    每个人都有一颗年轻而伤感的心。在遇见自己的另一半前我们总会在生活的小道上漫步前行。有错过的时候。有疼过的时候。一路上总会有许许多多的陌生人在自己的生命中稍作停留,然后他们最终都慢慢的消失了。甚至此生不会再见。后来当我们再想起这些人的时候,仿佛在回忆另一个人的故事一般。本书讲述成长、爱情。既有青涩懵懂的初恋、缱绻缠绵的相守、恋恋不舍的执着,也有蓦然回首的惊诧,此去经年的追忆,道尽了相思情,离别苦。每一篇文字都充满暖意,却又带着一丝明媚的忧伤,将爱情路上的点点滴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 心灵的圣殿

    心灵的圣殿

    更为可贵的是,兰溪的散文充满悲悯情怀,对地球、对弱势群体充满怜悯与关爱。如《慈悲天使》《有爱就有了一切》《牺牲的爱》《为孩子祈祷》等作品,无不深切呼唤真情,讴歌无私的大爱。人情的冷漠、灵魂的堕落、道德的沦丧令人忧虑。兰溪作品,大多以净化心灵、提升精神境界、唤起人类的良知为己任,如《飘自天堂的甘露》《高尚的灵魂》《精神之美》等,深刻揭示出心灵深处的内省和忏悔,对人类生活终极目标进行了深入的关注与思索。她忠告人们:一个挑担人,上了船后,只管把担子放到船上,否则仍自己担着,岂不是自寻烦恼、自找苦吃?领悟了生命的全部欢乐和痛苦的奥秘,去呼应生命大气磅礴的抒情,一种博大的爱将使你的生命充满清新空气。
  • 鏖兵地中海

    鏖兵地中海

    德军数百架轰炸机对马耳他塔卡利机场实施了猛烈轰炸,该机场因此成为有史以来第一次遭到“地毯式”轰炸的地方。
  • 一路林红

    一路林红

    以文情并茂的短故事,带领读者遍访欧亚美洋非五大洲。以企业高管的眼光和文学的情怀,细腻温婉、诙谐幽默的笔触,诠释中西方文化。以充满哲思、怡情怡景的人生感悟,编制成绚丽多彩、姹紫嫣红的人生大片。《一路林红》是作者路琳根据她多年在世界各地的游历,用足迹和心情写就的作品。文中记述了在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上与一件红风衣的奇缘;在夏威夷海滩与英俊飞行员偶遇,并再次巧遇飞越基拉韦厄火山;在北海道雪域邂逅一只野红狐而那红狐却温顺地在她身边坐下对眸……
热门推荐
  • 曲律

    曲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逸飞探案之死亡之旅

    逸飞探案之死亡之旅

    如今是高中生的逸飞已经成为了叱诧校园的风云人物,并享有“校园侦探高手”的美誉。《死亡之旅》即为逸飞在他的高中时期所遇到的一段曲折而离奇的故事...又有一具尸体出现了,在面临着凶手极大的挑战时,逸飞到底是选择放弃还是选择勇敢的面对?真凶究竟会是谁?他又是如何找出真凶的呢?在这里将会呈现给你们一个推理的天堂、悬疑的世界......
  • 傲世雪莲:倾城绝色

    傲世雪莲:倾城绝色

    封印!一届天才变废材?转修,解封!女主重登世界巅峰!
  • 地府梦想师

    地府梦想师

    后台有多大,权利就有多大。应届大学生云麟,毕业半年一直没有找到工作,某一天忽然梦到他早已逝世多年的爷爷为他介绍了一份来自地府的工作。推销地府梦想,引诱人家客户。云麟靠着得自地府的恐怖背后力量,游走于显贵名流、富商巨贾、明星学者之间,打脸权贵,泡妞绝色,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你问我为什么永远这么嚣张狂妄?很简单,因为我背后站的是我强大的靠山——天庭地府!”他如此说……
  • 异能骄女

    异能骄女

    顾小希相貌普通,家境普通,就连梦想都格外的简单,她经历了一场致命的车祸却没有死亡,她发现她有了异能,能看到隐藏在石头深处的翡翠时,冥冥之中,便注定了她以后的生活会精彩纷呈,而随着体内紫葫芦的升级,顾小希发现:自己现在拥有的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凌动九方

    凌动九方

    凌重,界王的得意弟子,九方世界巨擎,年纪轻轻俯视冥冥众生。多么了不起的成就,却因为兄弟的背叛走向毁灭。侥幸重生,像个乞丐活了十六年。忍了十六年,终有一天重回修途。不是要证明有多了不起,只想告诉那些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神,他失去的东西一定要亲手拿回来。他叫凌重,他将再以血肉之躯,凌动九方!
  • 三戏花痴女

    三戏花痴女

    老妈是出了名的势利眼,让我读这所大学唯一的原因——找个有钱人当男朋友。天,她也不想想,她的女儿我,除了一双长得还比较水灵的眼睛外,不管是脸蛋还是身材,都是极为普通。说好听点是普通,说难听点就是别人看到我,不被吓跑,就要谢天谢地了。
  • 重生之恶魔之子

    重生之恶魔之子

    穿越而来以为可以将前世的恩怨斩断奈何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连穿越之后自己的身世都让人不得安宁一切都是那么的匪夷所思
  • 世界著名赏花胜地

    世界著名赏花胜地

    花儿种类繁多、千姿百态,但总有那么一种花,会令你怦然心动,会让你爱不释手。每一个人,都有自己钟爱的花,每一种花,都有适合它们生长的土地。本书将会去世界上最著名的一些赏花胜地,在玫瑰花的城市嬉戏,在樱花的国家驻足,让我们从此徜徉在这些花的世界,流连,忘返……
  • 超级系统之拯救炮灰计划

    超级系统之拯救炮灰计划

    女主光环,呵呵,玛丽苏?小白花?白莲花?绿茶婊?【入坑者请自带避雷针,不带的后果,作者君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