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某一户姓吴的蚕农,精于植桑养蚕,夏初时夫妇俩忙着扎簇上蚕。一天有个秀才模样的人路过吴家蚕舍,见蚕在簇上吐丝绕茧,感到有趣,联想到自身穿的缎衫绸褂,遂脱口吟出:
蚕作茧,茧抽丝,织就绫罗绸缎;
上联说出之后,却一时续不成对边,不免苦思。哪知正在蚕舍左侧书房写文章的村童吴济听到了,眼珠几转,注视着手中的毛笔,高兴地朗吟道:
兔生毫,毫扎笔,写出锦绣文章。
那人听了,大声赞道:“妙对,妙对!”还以为续对之人是位博学老儒,待他进书房一看,竟是个七八岁的村童,不由得惊服其才,便和吴济攀谈起来,久久不肯离去。
吴济9岁那年过春节,父亲叫他写副春联。吴济走到自己的小书斋,远望门前小山,提笔写道:
移门欲就山当枕
补屋常愁雨湿书
人们看了这副春联,都说吴济人小志大,不可限量。自此吴济神才之名远近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