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24300000003

第3章 棍棒教育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民主的、文明的时代,然而在家庭教育领域,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的家庭专制式教育方式仍然在一些家庭存在,“棍棒教育”便是最突出的一种。

“不打不成才”、“棍棒出孝子”,这种错误的观念仍被一些无知父母视为“经典”,因而不少孩子在父母的棍棒打压下,奋进的热情和才智过早地“夭折”,这种与赏识激励教育理念背道而驰的“棍棒”教育,着着实实地毁了孩子的一生。

“你用暴力对待孩子,那么你在孩子心里播下的只能是仇恨的种子,等他长大了,他就会感到社会的不公,就会愤怒,就要反抗”。哈佛大学的爱德华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棍棒教育的危害:“棍棒”式的打骂教育必须休也,做合格的家长,做聪明的父母,必须放下手中的“棍棒”。

1.棍棒教育:与父母初衷背道而驰的畸形教育

自古以来,我国的家庭教育就奉行“不打不成才”的训诫,这句话之所以能延续至今,是因为仍有不少家长认为它是有一定道理的。把“打”作为一种教育孩子和惩罚孩子的手段,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观点来讲,其积极作用有限而消极作用则很大。

如果说,打能够使孩子改正错误的话,那也只是因为惧怕。是孩子被迫而违心地改正,而不是因认识到错误,自己认为需要改正。因此,家长即使是为了教训孩子,使他有些惧怕,棍棒也不可多用。打两三下,作为警告也就够了。这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响鼓不用重锤敲。反之,打多了,打惯了,把孩子打疲了。那么,孩子对打也就不会有所惧怕了。一旦一个孩子对打不再惧怕,那棍棒就只能起相反的作用了。

但是,遗憾的是,不少父母却执迷不悟,坚持非要给孩子一些厉害。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我不信我就打不怕你!”于是越打越厉害,一次一次地加码。他们总以为儿子不怕是因为打轻了。打重了,孩子就一定老实了。至于最后丧失理智,不知轻重,把孩子一棍子打伤或打死的事也不少见,这样的悲剧希望做父母要记取。

在美国,倘若发生家长奴役孩子的事,马上就会被邻居报警而遭受惩罚。因为在他们心目中,家事也并非完全是私事,尤其是人权的保障绝不是一件无足挂齿的“私事”。而在我们这里,责骂和惩处孩子似乎完全属于私事,多数人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表现出一种残忍的“无可奈何”态度。

一旦滥用打罚,既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动不动就打,不讲道理!”“武断!横蛮!”不但使孩子不再愿意与父母亲近,而且打多了,只会使父母子女之间在感情上产生隔阂,严重的甚至对抗、对骂和对打。

一味地打孩子,而不对孩子进行说理教育是永远达不到让孩子改过的目的的。而孩子不读书、不愿读书,父母是完全可以通过引导、启发和激励来纠正的。因此说,父母最好别把打作为一种手段,而改用启发的方式激发起孩子读书的欲望、要求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孩子有孩子的自尊心,有孩子的独立人格和意志。因此,要改正孩子的错误,必须是孩子自己有所悔悟,有改过自新的要求和愿望。

2.棍棒教育只会打掉孩子的热情和才智

孩子天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热情,这是孩子求知和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源头。有些父母不仅不懂得正确引导和呵护孩子的创造热情,反而认为孩子是“不务正业”,“无理取闹”,甚至采用“棍棒”式教育将孩子的好奇和想法一棒子闷死,殊不知这样只会打掉孩子的热情和才智,甚至毁了孩子的一生。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请看下面一位学生的自述:

一天,爸爸上班去了,将手表遗忘在客厅的茶几上。那是一块镀金的手表,是妈妈送给爸爸的生日礼物。我好奇地拿起来左瞧右瞧,发现里面有一根针在“嘀嘀哒哒”地走动着。它为什么会走动呢?它“肚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呢?我很想知道里面的奥秘。

我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小工具箱,里面有锤子、扳手、改锥等工具,我不知道用什么工具才能将这块手表打开,拿扳手试了试,不行,又用改锥试了试,还是不行。我拿起锤子敲了敲表壳,没想到表壳一下就裂开了,露出了表盘上的针,我很高兴。我想做一个试验:将针拿下来,看还会不会有那种“嘀嘀哒哒”的响声。整个上午,我都陶醉在拆表的快乐里。

中午,爸爸下班回家,一眼就看到了摊开在茶几上被我拆得七零八落的手表,他气得脸色煞白地冲过来,一把将我从沙发上拎起来重重地摔在地上,然后顺手抓起一根皮带,一边骂着“败家子”,一边狠狠地抽打我,我疼得哇哇大叫,抱着头在地上乱滚。他一直到打累了才罢手。

那时,我已疼得连哭的劲儿都没有了,我奄奄一息地趴在地上,背、手臂、臀部、腿像被按在火里烧一样地疼。爸爸扔下皮带声色俱厉地说“记住,以后再敢乱动东西,小心我砍断你的手。”

过了一会儿,妈妈回来了,见我遍体鳞伤,她惊呆了。得知我是因为拆表挨了打,她也开始责骂我,她一边给我身上涂紫药水一边告诫说:“以后不要乱动家里的东西,再乱动,你爸爸会打死你的。”

那天晚上,我睡在床上无论侧身还是平躺,浑身上下都火辣辣地疼,一直到下半夜才好不容易睡着。迷迷糊糊中,我梦见父亲恶狠狠地拿着一根鞭子在背后追我,我拼命地跑啊跑啊,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跑到了悬崖边,再也无路可走了,脚下是黑乎乎的看不到底的深渊。我吓得大汗淋淋地从噩梦中惊醒。

这个可怕的情景后来曾反复出现在我梦中,每一次我都吓得大喊大叫地从梦中惊醒。

那是我受到的最严厉的一次惩罚。我知道了惩罚的滋味,也知道了如果干了父母不高兴的事会受到怎样的惩罚。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更深地加重了我的这种恐惧。

有天晚上我在灯下做作业时,台灯突然不亮了。妈妈过来看了看,说是灯泡坏了,她拿来一个新灯泡换上了,并随手将坏了的灯泡扔在垃圾桶里。我心想,灯泡刚才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不亮了呢?我做着作业,心里却一直在想着这个问题。做完作业,我悄悄在垃圾桶里找出了那只坏了的灯泡,我将它放在灯下仔细观察,发现是里面的钨丝断了。如果将断了的钨丝重新接上,这只灯泡还会不会亮呢?如果能亮,就不用买新灯泡了。

带着好奇和疑问,我拿着那只废灯泡左看右看,希望找到一个能打开灯泡的方法,结果一无所获。后来,我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在灯泡表面打一个孔。记得有一次曾在电视里看过制作玻璃器皿的过程,在一定的温度下,玻璃会软化,在软化的玻璃上钻一个孔是可以做到的。我为自己的这个设想兴奋不已,恨不得马上就进行试验。

我沉醉在自己的设想里,丝毫没发现父亲进了房间。他见我没睡觉,手里把玩着那只废灯泡,很不高兴地说:“一只废灯泡有什么好看的,快睡觉!”

我激动地举着那只灯泡。对他说:“爸,我想了一个办法,说不定能把这个灯泡修好。”

“什么,你能修灯泡?别白日做梦了。”他将嘴角朝一边扯了扯,一副不相信的样子。

我兴奋地告诉他说:“只要在灯泡上打个孔,将里面的钨丝重新接上就行,我已经想出了打孔的办法。”

爸爸的眉头拧成了一座山,他说:“不要尽想一些不着边际的事好不好,把心思放到学习上,学习成绩好才是最重要的。”说着,他从我手里夺过那只废灯泡,重重地扔进了垃圾桶。我听见了玻璃碎裂的声音。

从那以后,我对家里的东西不敢碰不敢摸,我不敢有好奇,不敢问“为什么”,我成了一个循规蹈矩、听话的“乖孩子”。

当记忆之门被那只镀金的手表撞开后,我突然明白了我为什么会对机械类的东西本能地反感,为什么只要一接触到齿轮、轴、传动、力这些字眼,我的眼睛就会条件反射似的躲开,为什么只要碰到能联想起这些字眼的概念、题目,我就会有一种莫名的烦躁和恐惧。3岁那年的那次严厉的惩罚,已在我心里留下了永远也无法抚平的伤痛,表面看起来,这个伤痛似乎沉睡着,其实它无时无刻不在我的身上出现,只是我自己一直未意识到罢了。

我的循规蹈矩,畏缩不前;我思想的懒惰,想像力的贫乏;我的动手能力差这些显而易见的缺点,无一不是那个伤痛留下的阴影和后遗症。

父母对我一直寄托着很高的期望,他们希望我成才,希望我出人头地,可是他们却在无意间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当我很小的时候,当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的时候,他们简单粗暴地关闭了几乎所有的通向这个世界的“窗户”,在不自觉中扼杀了我的好奇心。当一个人对周围的一切缺乏好奇心时,他怎么可能会有想像力?!

跟同龄人相比,我常常觉得自己很笨、很没本事,并因此而自卑。我不知道自己今后将如何在社会立足。除了学习,我没有任何爱好和特长。对此,我父母并不以为然,拿他们的话说:“素质有什么用,高考看的是分数不是你的素质。”

他们的话也许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心里仍然很恐慌,因为我知道素质对于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有多重要。这个道理我也是最近才明白的,越是明白这个道理我就越为自己的未来忧虑。

这种忧虑一直困扰着我,甚至影响到了我的学习成绩,我已经上高一了,我对自己的未来缺少信心,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

这位学生的自述在某杂志刊登出来后,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并由此引发了一场讨论,参与讨论的有学生,也有家长和老师。在那些讨论稿中,一位教师讲述的一个故事更让人深思,这位老师说:

有一次,她在国外一所幼儿园参观时,看到一个孩子用绿色笔画了一个大大的圆东西。她问孩子:“你画的是什么?”孩子回答:“太阳。”

她正想纠正孩子的错误,告诉他太阳不是绿色的,太阳应该是金黄色的,孩子的老师走过来了,她看了一眼孩子的画,赞赏地说:“嗯,不错,画得好极了!”然后摸了摸孩子的头就走开了。

她百思不得其解,那孩子明明画错了,老师为什么不纠正他,反而肯定他、表扬他,这不是误人子弟吗?

事后她问那位老师:“他用绿颜色画太阳,你怎么不纠正呢?”那位老师诧异地看了她一眼,说:“我为什么要纠正他呢?也许那是孩子心里的太阳。”

是啊,孩子的创新求异难免伴随着幼稚和犯错误。这使得一部分成年人常常产生错觉,并会在言语上、行动上,不自觉地压抑甚至扼杀孩子创造的萌芽,对他们的异想天开或一笑置之或随意地加以嘲笑。其实孩子不断“犯错”的过程,就是不断改正错误、完善想像的过程,作为家长或者老师,不应拿着剪子按照自己的判断标准去修剪,更不能以粗暴打骂方式去训斥孩子,而应该多给孩子创造“犯错”的条件和机会,当他们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冒出来后,要及时浇水、上肥、给足阳光,让它茁壮成长。

儿童心理学专家指出:凡是因好奇心而受到奖励的孩子,都愿意继续进行某种试验和探索,这既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又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创造往往萌发于对某一事件或现象的好奇。对于孩子来说,好奇既是天性也是一种十分可贵的心理素质。因为好奇,孩子就会有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在探索活动中丰富和积累知识经验,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3.指责与斥骂:悬在父母嘴上的无情利剑

有不少家长,将对孩子的指责与斥骂视为家常便饭,殊不知,这样做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请看下面一个案例:

“从小到大,父亲似乎就没表扬过我,在他眼里,我似乎就是一堆垃圾,是一堆臭狗屎。他总是千方百计地打击我,嘲讽我,鄙视我,总是将我贬得一钱不值,什么“猪脑子”、“脑积水”、“白痴”、“呆瓜”,他最爱说的口头禅就是“不知我哪辈子造了孽,生出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将祖宗八代的脸都给丢尽了”。

最令人气愤的是,即使我学习成绩有进步,即使我考得好,他也从没说过表扬我的话,他知道了只会说:“有什么了不起的,谁谁谁的成绩就比你好,谁谁谁就比你有出息。”

刚上小学时,我非常想当少先队干部,因为当上少先队干部就可以戴几道杠,我觉得戴上那个白底红杠的牌牌很自豪很神气。可是一二年级的时候我学习成绩平平,每次选少先队干部都没有我。为了戴上几道杠,我决心好好学习。我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经常抢着打扫教室卫生。三年级上学期,我被同学们选为少先队小队委,戴上了一道杠。

戴上一道杠的那天,我又兴奋又激动,放学铃一响,我就迫不及待地背上书包冲出教室,一口气跑回家。我要将当上少先队干部的喜讯尽快告诉爸爸妈妈,尤其是爸爸,平时他老批评、指责我,总认为我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听到这个消息,他一定会很高兴,一定会为我骄傲。

爸爸正在厨房做饭,我喜滋滋地指着手臂上的一道杠说:“爸,我当上了小队委。”

他抬头看了我一眼,又看了看我手臂上的一道杠,嘴角朝下一撇说:“不就是个小队委吗,有什么好炫耀的,有本事当个大队委给我看看。”

顿时,我就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我耷拉着脑袋,闷闷不乐地回到自己房间,“一道杠”在我眼里也一下失去了光彩。

这样的打击总在发生。打上小学,我数学成绩就一直不大好,但也不是很差,每次考试总徘徊在六七十分左右。爸爸每次拿到成绩单总要大骂我一通:“我看你就是个猪脑子,这么容易的题都做错了,还有脸吃饭!我要是你,撞墙死了算了……”

上初中后,为了证明我不是猪脑子,我暗暗在数学上下功夫,上课认真听讲,碰上不会做的题就向老师或同学请教,我还向同学借了一本数学训练题集,有空就做做那上面的题。

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我数学破天荒地第一次考了80分,连老师都在班上表扬了我,说我有进步。可是回到家里,父亲不但没表扬我,反而怀疑我的成绩,怀疑我抄袭了别人的答案。他指着数学卷子不相信地问:“这些题都是你自己做出来的?你没抄别人的?”

我说:“是我自己做的,没抄别人的。”

他继续用怀疑的眼光打量着我,显然不相信我说的是真的。我很委屈,便对他说:“你要是不相信,可以打电话去问老师。”

他还真的当着我的面马上拨通了数学老师的电话,我想他当时肯定已经认定了我是作弊,打电话只不过是“捉贼拿赃”罢了。

我听见他在问老师:“关琰的成绩是不是抄来的……”

当时我就觉得血直往头上涌,心里又气愤又委屈:凭什么怀疑我的考试成绩,就因为原来没考过这么高的分吗?为什么总用老眼光看我,为什么看不到我的进步?

从老师那里证实我没作弊后,按理说他应该给我道歉,即使不道歉也该说几句鼓励的话吧,你猜他放下电话后说什么?

“凭你这猪脑子还能拿80分?一定是题目出得太容易了。”

如果他不是我爸,当时我真想冲上去狠狠地给他两拳或者将他掀翻在地上。

从小到大,他对我不是嘲讽就是挖苦。可是他却不知道,每次他打击我、挖苦我的时候,每个字都像刀子一样在刺着我的心,我的心常常被他刺得鲜血淋淋,他让我觉得自己很傻、很笨、事事不如人,他让我变得自卑和自暴自弃,认为反正就这样了,即使再努力,也不会有人赏识我、肯定我。他让我一直生活在失败感中,不但丧失了自信,也失去了自尊。他对我不是抱怨就是训斥,他从来就没对我满意过,在他眼里,我是一个给他丢尽了脸的、不争气的儿子……”

一位对父亲“深恶痛绝”的学生如此倾诉了自己的心声,这不能不使人心寒。当然没有哪个家长会不爱孩子,但这种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使不少父母走入误区,他们以为拿一些话刺激孩子,就会令孩子知耻而后勇。他们以为不拿一些话刺激孩子,孩子就不知道努力,或者有了点进步就会骄傲自满,忘乎所以。所以,他们对孩子吝于说出鼓励的话、表扬的话,即使心里为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高兴,也不轻易表露出来。他们从不当面表示出对孩子的欣赏。一个从不被人欣赏的孩子,一定是自卑的。一个屡屡遭到否定的孩子,一定是缺少自信的。

美国教育专家杰克·坎菲尔德曾在美国孩子中作过一项调查,他发现,孩子们每得到12个消极的评价,才能得到一个肯定的评价。而父母们责骂的方式有:

难听的字眼——傻瓜、骗子、不中用的东西。

侮辱——你简直是个饭桶!垃圾!废物!

非难——让你不要做,你还是要做,真是不可救药!

压制——不要强词夺理,我不会听你的狡辩!

强迫——我说不行就不行!

威胁——你再不学好,我们就不理你了!你就给我滚出去!

央求——我求你不要再这样做了,行吧?

贿赂——只要你听话,我就给你买一辆自行车。或者,只要你考到100分,我就奖励你100元。

挖苦——洗碗,你就打烂碗;真能干,将来还要成大事哩!

上述诸种责骂,也是一些中国父母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当父母们恨铁不成钢地抱怨和唠叨时,他们也许并没想到,这些“刀子嘴,豆腐心”的话会给孩子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会在孩子心里留下难以摆脱的阴影。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肯定的评价,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价值得到承认,孩子也不例外,来自老师和父母的肯定、赞扬和鼓励不但会增强他们的自信,而且能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去追求新的成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4.怒骂责打的教育会严重摧残孩子的身心健康

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就责骂孩子,甚至体罚孩子,这实在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家长以为这种方式可以最直接、最有效地纠正孩子的错误,但实际上却往往事与愿违。

家长满腔愤怒地面对孩子,使处于认知阶段的孩子无形吸收了家长很多不良言行,使孩子也容易仿效家长的言行。

怒骂孩子,尤其当孩子尚年幼的时候,他们并不能真正理解那些严厉的言词。当你骂孩子“你是笨猪”时,孩子便认为自己是笨猪,这是很能影响孩子的心态和健康成长的。对孩子责骂的话说出去了,犹如泼出去的水,再难收回,它对孩子已经产生了负面影响。

家长应该认识到,孩子犯了错误,责骂是无济无事的,应该帮助他找出犯错误的原因,并使他意识到错误的危害,并用极大的耐心帮助他纠正错误。

有这样一位知识分子,从事教育工作,生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都非常活泼可爱。可是这位知识分子父亲有一个致命弱点,老是固执地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能成才。稍不如意,就打骂训斥子女。斥责他们这不好,那不好,智商低下。结果弄得孩子丧失自信心,学习得过且过,不再努力。而父亲心中早就铁定了:孩子反正不是那块料,也懒得去管他们的学习,放任自流。结果可想而知,两个孩子天天在父亲的咒骂中生活,稚嫩的心灵之花终于在斥骂恐吓中凋零。长大后,他们一无所能,成了庸才。而父亲甚至沾沾自喜地认为,我早就讲过,这两个家伙没用,成不了才,果然如此吧!

把一切责任都归于孩子,这是多么可悲的事啊。家长希望孩子守规矩,教师喜欢听话的学生,稍有超规越矩不是斥骂恐吓就是体罚责打。但是,对待孩子过分地强调规矩,会限制孩子的独立发展。人生和社会的许多困难和难题,不是靠守规矩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探索敢闯,需要独立思考,才能解决和找到答案。

循规蹈矩往往掩盖着孩子的不良性格因素。如自卑、怯懦、无能等。当然,我们在这里对某些反常规的思想和做法进行肯定,并不是提倡孩子们去调皮捣蛋,或干坏事。对孩子的行为要做具体的理性分析。然后,或批评教育或正确引导。不要一味地体罚、恐吓和斥骂。

许多家长在“孩子不打不成器”的思想引导下,用严厉的打骂教育孩子。那么,用这种方法真能使孩子变乖吗?结论恰恰相反。根据一项权威的问卷调查显示,有7%的父母认为打骂是管教孩子的最佳方式,有40%的父母觉得打骂之后,孩子的表现还是一样。有经验的父母发现,打骂一开始的确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可是长久以后,孩子并没有变得比较好,而是更坏。

有的家长理智一些,他们认为,孩子总归要打,但头打不得,打屁股没事。事实上,屁股打坏了,皮下血肿,神经受损,甚至会殃及内脏(如腰部肾脏)。要知道孩子的身体是非常娇嫩的,又怎能经得起大人的板子和拳头。

所以,恐吓和体罚责打孩子是一种愚笨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不但效果不佳,而且使遭受责打的孩子身心受到十分严重的伤害。

5.敬告父母:放下木棒,用欣赏的态度去激励孩子

老挨打的孩子会从怕变为不怕,因为经常承受打击,他皮肉的耐受力已经锻炼得很强了。既然他做出会被打的错误行为,表明他已经在身体和心灵上做好了挨打的准备。既然打无用,又何必用孩子蔑视的打的方式呢?

当孩子一错再错,实在让人不可忍受,单靠批评已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做家长的该怎么办?该不该打孩子呢?家长应该马上冷静下来考虑两个问题:即家长本身有什么责任?为什么不能和孩子用语言来沟通?

即使一定要选择打的方式,那么也要师出有名,打必有得。没有十分的把握,还不如沉默。

所以说,父母对待犯错的孩子,应慎重考虑使用体罚,因为只要你和孩子使用对话的方式进行责备和批评,这个阶段还算是“人民内部矛盾”,而一旦出了拳头,问题的性质就基本转化成“敌我矛盾”了。在这种情况下,你教育孩子的目的和意义随着拳头的挥舞而烟消云散了,随着拳头的频繁出击,孩子对您的敌视和蔑视也就越多。实际上,打是沟通受到阻碍后迫不得已而采取的一种身体语言,是语言教导无力的表现,因为理讲不通,做不好思想工作,只有通过肉体的刺激来使孩子长记性。说得不客气点,打实际就是无能的表现。

父母应该认识到,处理或惩罚孩子过失的意义,不是针对事件的结果,而是针对事件发生的原因和态度。批评、惩罚的根本目的是让孩子思考事件的本身,而不是如何避免、减轻惩罚。孩子对可能被惩罚的方式、轻重等考虑的越多,就越不关心事情和错误本身,他们从事情和错误本身吸取的教训和经验越少!

所以,父母要尽量避免惩罚孩子,而应该从正面教育入手,用赏识和激励去浇灌孩子的心灵。正所谓“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因此,对孩子的过错应正面积极引导,提出改正建议而不是斥责打骂。

父母应采取平等的方式与孩子对话,允许孩子发表不同观点。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给予肯定评价,并协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父母应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及发展的需要,对其合理的要求要表示支持并给予适当的满足。

父母要通过与孩子的交流来表达对他们的爱与关怀,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感状态,并给予积极的疏导。不断鼓励孩子所取得的进步与成绩,以培养他们的能力与自信心。还要尊重并支持孩子正确的思想观点,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精神。父母要与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积极参与孩子的日常活动。父母的言行举止要让孩子体验到家庭的温暖与和谐。

同类推荐
  • 好方法培养出最出色的女孩

    好方法培养出最出色的女孩

    《好方法培养出最出色的女孩》共分15章,分别从美德、学习、性格、交际、修养、气质、关念、能力等方面为父母设置了一套立体式的教育方案,并通过大量的实例全方位地给家长提出了很多指导性的建议。帮助家长在教育女孩时发挥孩子的优势特征,培养出最出色的女孩。如何把怯弱的小丫头培养成充满自信、有个性的阳光女孩?如何把脆弱、爱哭的“玻璃美人”培养成敢于直面挫折的坚强女孩?如何让害羞、内向的女孩变得善于交际?……这一切都是父母关心的问题,而《好方法培养出最出色的女孩》一书将全面解答家长心中的困惑。
  • 生个聪明小宝宝

    生个聪明小宝宝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解答了诸如怀孕的最佳年龄、孕妇日常生活的注意问题、不能使用的药物等问题。
  • 孩子的潜能是这样挖掘出来的

    孩子的潜能是这样挖掘出来的

    《孩子的潜能是这样挖掘出来的》分为上、中、下三篇,包括纠正教育观念上的误区、换一种态度跟孩子沟通、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手段等九章内容。《孩子的潜能是这样挖掘出来的》由方州编写。
  • 父母新知:让孩子学会交朋友

    父母新知:让孩子学会交朋友

    家庭教育畅销书《我家小孩有人缘》的姊妹篇。本书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着手,帮助家长分析孩子的问题,用一些实用的心理学小技巧、小训练,帮助孩子学会交朋友,形成友谊观。为了让家长好懂易学,本书用案例、讲方法,帮助家长用有针对性的办法,培养孩子的友谊观。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缺少与兄弟姐妹相处的机会。因此,对于现在的父母,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学会交朋友,如何帮助自己的孩子在与同伴交往中学会理解和忍让,并获得社会交往能力,这是相当重要的教养环节。
  • 1~3岁宝宝早教十大关健

    1~3岁宝宝早教十大关健

    本书为父母们介绍了1-3岁宝宝早教的关键,包括对孩子的新奇念头要给予称赞和鼓励;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智力发育的第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注意力,是学习的必要条件等。
热门推荐
  • 苍穹葬魄

    苍穹葬魄

    世道万物,皆有魂魄,在魄源大陆上流传着修仙之道,魄诀功法、剑阵丹药、魂器珍宝应有尽有,儒道佛侠帝兽六道纷争,千年轮回,群雄逐鹿,许姓少年背负命运独自开始属于自己的苍云征途!修仙意义,仅是守护挚爱之人,若是天道不公,吾便葬灭苍穹!
  • 陆判

    陆判

    滇地阴鬼、生魂引路、永王行宫、摩罗翻生、云湖天池……!持三尺剑,丈量世间公正。行人间路,取舍生死蹉跎。我遵从人的本性,我渴望自由,无所拘束。我来自幽府,我是陆判。主人公从一个平凡简单的少年变成了一个跳出三界外不在五形中的奇异怪物。幸得眷顾,走上漫漫复仇路,艰辛坎坷中历经最奇异的天地和事件。渐渐迷失中寻得本性!(其实,这就是一个人变成怪物,寻找人性,爱我所爱,恨我所恨的故事)
  • 若尘不归土

    若尘不归土

    人生百年之后将归于何方?她不过想尘归尘、土归土,但故事恰恰是从她离开人世的那一刻重新开始。过去不记得,不重要!此身困顿,不重要!前途未知,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告诉她为什么变成了他!她再怎么忘记前尘、四大皆空也非常介意自己为何变成男儿身!好吧,介意也没用的情况下他开始探寻这个不同于人世的奇怪世界,一次次的阴差阳错他终于回到那个他注定回去的地方——亡灵之都,却不知道一切才刚刚步入正题···
  • 古今译经图纪

    古今译经图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无终之夜

    无终之夜

    他和她从小就认识,他是她心中的一个结,算得上是青梅竹马了,她本以为他们会一辈子生活在这个制度奇怪的地方,然后过完自己‘平淡无奇’的一生,但是‘天不尽人意’非要让自己穿越,穿越就算了,为什么自己还会遇见他,想起以前的日子只要他和她在一起,就会遇见倒霉的事要多倒霉就有多倒霉,第一回:自己还是婴儿的时候,和他在一起自己摔下了床。第二回:自己好不容易训练回来了,又被自己的亲生母亲丢给了他,结果还没有接住,看了看上面依然笑的人畜无害的母亲,她想了想这不是亲妈,应该是后妈才对。于是她对他的态度越来越冷。第三回:在她五岁生日的宴会上,他来找她,她就穿越了,等等,没有他什么事,自己好像错了,但为什么还能见到他,于是她思前想后觉得自己还是认命吧!等回到自己一起的世界时。。。。。等等不应该是这样的。一曲曲萦绕在耳旁,一件件往事在回忆。偌大的房间,黑夜降临,谁又在哭泣。天使与恶魔,午夜。。。。谁在哭泣?
  • 剑侠奇情录

    剑侠奇情录

    新婚还未拜堂,新郎横死。以后,小新娘又于其徒孙产生了千古奇情,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有悲欢,有离合;一系列的腥风血雨,描绘出一个侠义江湖……
  • 少年与猫艳

    少年与猫艳

    少年原来有个好听的名字-冥冬,家室富可敌国,等等,这些和我没关系,我想着门多干嘛?敲敲自己脑袋瓜,上学去!本人是A商学院高二A班的木卿棉,有四个死党【静.然.茜.鱼】,都是损友诶!叮铃铃--!--上学快迟到了,狂奔去教学楼ing汗--!--更多剧情点开看看啦~喜欢的话动动你的小手指,戳开读读吧!
  • 诡尸悚闻

    诡尸悚闻

    一份几大家族间的共同协定,一段骇人听闻的诡异传说,一脉不为人知的赶尸秘术,创造了一段步步惊心的诡事。欲望滋生恐惧,恐惧源自内心地阴暗,欲望愈是在心里躁动不安,恐惧就愈是深刻!
  • 冷美人

    冷美人

    她的出世,是福,还是祸。他的现身,是为她而来,还是为除她而去。那风华绝代的脸庞,那银发银眸的倾城。一朝倾心换来的是伤,还是许诺的一世情长。现世家族的冷落,嘲讽,暗害,却没人跟她说只言片语,慢慢探索的背后到底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缘起缘乱,乱世终将因她而平复,她是妖?是仙?她到底是谁,伤害她的一个不留,讽刺她的要她永世开不了口。她从不是善良之辈,当真相揭开,却是这样的可笑,身处乱世,强肉强食,她,平复了这个乱世,他,她到底该何去何从。她,到底为谁生?时间齿轮的无情转动,他们的命运齿轮是切合还是碰撞的粉碎。
  • 我的第一本音乐胎教书

    我的第一本音乐胎教书

    音乐胎教是什么?有选择性、针对性进行系统的音乐活动产生的艺术审美感知,作用于孕妇与胎儿的神经系统,以达到孕产保健、促进胎儿大脑健康发育的目标。音乐胎教不仅是“音乐活动”,更是一种生活态度,让您的孩子更快乐、积极、向上、无畏、善良……知妈堂音乐胎教是基于美国著名音乐心理学家布鲁西亚音乐治疗体系,结合德国慕尼黑音乐学院音乐治疗研究室的研究成果创新而成的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家庭的音乐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