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1800000016

第16章 娃娃兵和胡子兵 (1)

秦俑坑里面的这支部队,是否真的属于秦始皇时期,还存在着以下诸多的疑问。比如:俑坑武士俑的平均身高达到1.88米,是不折不扣的大个子兵,他们膀大腰粗的身驱,证明了俑坑那些车舆宽度只有1.0米~1.2米的车,不可能是必须容纳三名武士的“战车”。而与此相反的是,俑坑之中竟然出现了一些个子矮小的“娃娃兵”和一大批体态痴呆的大龄“胡子兵”!根据陕西省考古所和秦俑考古队正式公布的《兵马俑一号坑发掘报告》上的材料来看:俑坑中的47号袍俑,身高只有1.66米;而86号袍俑的身高仅为1.68米;175号袍俑的身高仅为1.70米。

俑坑出土的陶俑,除了极个别形象年轻之外,其余大部分武士都是蓄着各种胡须的老年“胡子兵”,他们的体态臃肿,神情痴呆,毫无一点“朝气蓬勃”的生机可言。秦俑馆著名考古学家王玉清先生,在1984年第1期《文物》杂志上发表的《秦俑面形和表情》一文中,具体地列出29个陶俑的面部形象资料,其中只有3个陶俑属于年轻人,其余26人(占89%)均属年长者或年老者,当中有体胖者,也有干瘦者。根据曹者祉、孙秉根先生所著《中国古代俑》一书所提供的有关资料看,在秦俑坑一号坑里面,有许多俑“胡子已经下垂,年纪当在五十岁以上”。

周秦时期军队的兵员,有募兵和征兵两种方式。什么是“募兵”呢?“募兵”是从各地的志愿者当中,按照严格的选兵标准,招募而来的常备兵和职业兵。士兵招募进来之后,还要经过正规、系统地军事技能训练,成为军队中的“练士、练卒”,这是当时军队之中,担负着野战、卫戍任务的主体部分。另一种就是“征兵”,它指的是一种带有强制性质的义务兵役制度。这种兵员,平时可在原籍地务工、务农,一旦进入战时,则根据不同战场形势,由当局依法临时征召入伍。《秦简》中,那种需要由士兵自带服装入伍的,甚至要不断由农家寄送服装的,就属这种类型。

当然,遇有紧急的军事需要时,选择士兵的身高和年龄的尺度条件,也就不十分严格了。比如,在秦赵长平之战中,秦昭王就曾经下令,征召身高只有七尺(1.62米)的小个子以及年龄63岁的老头子,开赴山西的上党战场,与赵军进行大决战。但是,这毕竟是一种不正常的应急性的临时措施,不应该视为正规部队兵员的年龄和身高的标准。因为大家都非常清楚:军队兵员的年龄越是偏大,其战斗力就越要随着下降;而士兵的个子越矮,其体能、耐力、速度,就越要受到限制。秦国和其他诸侯六国一样,对于正规军队的骑手、步卒、车士,一直都是有严格的选用标准的。

《吕氏春秋·简选》记载:“选练角材,欲其精也。”所谓“角材”,是指有进行拼搏、较量、角逐技能的人,秦军在选用士兵时,掌握的标准和条件是非常严格的。在《荀子·议兵》里面,对战国时期魏、秦两国军人具备的素质,作了一番对比和分析,它说:“魏氏之武卒,(先)以度(合适身材)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遇秦之锐士。”意思就是:齐国士兵,难敌魏国武卒;而魏国武卒,要去与秦国“锐士”相比,那就要逊色得多了!

历代一般军人的身高,也是有一定的标准的。从《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诸军效用》中的有关记载看,南宋正规军的士兵,分为胜捷、吐浑、雄威三个等级。宋元的度量衡:1尺等于31.2厘米。“胜捷”军士身高为5.65宋尺,折合为现代1.77米;“吐浑”为5.55宋尺,折合为1.74米;“雄威”为5.45宋尺,折合为1.70米。春秋战国时期,对车兵、骑兵的要求很高,《六韬》中有军队“选车士之法,取年四十以下,长七尺五寸以上;选骑士之法,取年四十以下,七尺五寸以上”的明确记载。当前一些部门招聘“保安”,也都将身高在1.70米以上作为一条必要条件。

俑坑里面身着铠甲、手执兵器的俑,无疑是一种军人的形象,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有众多的不着任何军服、不见有任何作战器械的老年俑,说他们也是军人的形象,是没有多大依据的。有穿老百姓衣服的人,排列在队伍之中,说明这只是一支杂牌军,与担任作战任务的野战军,应该是有很大区别的。不是军人的军人与真正的军人混合编制,只能说是一支临时拼凑起来的非正规部队。在秦军的历史上,只有在秦昭王时期,有临时征召身高1.62米以上、年龄63岁以下的民众入伍的正式记载,所以将它作为认定俑坑属于秦昭王时期的依据之一,不能说是没有道理的。

林剑鸣先生在《秦俑效应和秦文化的整合》一文中说:秦俑头部塑造,有的眼睛特别突出,有的嘴巴特别大,有的腿粗如鼓。至于人体比例,有臂及腰者,有短颈压肩者,有窄胸猿臂者。一个军事队列之中,出现身高不等的情况时,应按身高尺寸,由低到高或者由高到低,作有序排列才对。林先生说:陶俑的排列次序和身高,显出极不合理的状况,既违反了军阵整齐排列的基本原则,也不符合高低逐个渐增的战法要求。俑坑武士形象所反映的情调和气氛,或曰主题思想,除了极少数可称得上“乐观”、“昂扬”外,绝大多数都表现为情绪低沉、精神忧郁、情调暗淡。

王学理先生在《秦俑专题研究》一书上,也说“秦俑造型的缺陷有:结构松懈,不合人体比例关系;有些俑的形象相当丑陋,几近于猥琐;有的俑身躯如柴、四肢僵直、嘴歪眼斜;有的俑毫无表情,平板得有些木然、神不守舍;有不少俑带有几分轻愁、隐忧、讥诮、憨笑等,这种复杂多样的表情,都为阵列要求及勇武精神所不容。”应该说,用这么多不堪入目的形象,去作为秦始皇这位当朝皇帝的陪葬品,无疑是一种“犯上”的行为,但如果换成一个已经失去往日威严的墓主人,此人生前又受到很多非议或者忌恨,出现一些非正常形象的陪葬俑,倒是极有可能发生的。

无盔无盾怎能冲锋陷阵?

最不能让人理解的是,在一个号称象征秦始皇率领千军万马,南征北战,攻灭六国的军事队伍中,竟然见不到任何一个头戴护盔和手持盾牌的武士。在双方展开激烈拼死冲杀的战场上,为什么没有见到一个头盔,没有发现一副护身盾牌?秦俑馆的考古学家们,自始至终都没有做出一种令人信服的解答。头盔是战争中或者特殊行业中的一种护头器材,它在不同时代,采用石片、皮革、金属等材料加工而成,目的是防止头部受伤。盾是一种手持的,随时移动不同位置,以阻挡外人、外力来袭的护体器材。盔和盾,直到今天仍然在公安、防暴、消防等部门广泛地使用。

袁仲一先生在《秦俑坑是始皇陵陪葬坑》的文章中,是这样回答人们的提问的:“不穿甲的俑,位于军阵的前锋,担任前锋的武士,要能‘踰高绝远’、‘轻足善走’,因此必须轻装。俑坑武士没有盔和盾,正是勇于公战精神的体现”。张占民、何欣云先生在《秦俑坑年代考辨》中也说:“《史记》已明文记载,秦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虎贲之士,跿跔科头,贯颐备戟者,至不可胜计。《集解》曰,‘科头,谓不着兜鍪入敌’。秦俑不戴胄,正是秦虎贲之士真实形象的写照。”说来说去,归结为一点就是,历史上的秦军是以一种“公战”精神,顶住敌方弓矢的。

袁仲一先生《秦俑学研究·代序》一文说:“因为前锋和阵表的士兵要求轻足善走,行动快捷,所以装备要轻。例如一号坑东端的前锋部分的204名士兵,只3人有甲,其余均轻装。”这是考古学家为秦俑不存在“盔、盾”而提出的第二个理由,意思是:战斗在最前面的204名士兵,除去3人之外,其余201人,为了“轻足善走、行动快捷”,必须使自己轻装上阵,如果在头上戴着“盔”,手上拿着“盾”,那就不能行动自如了,那就不能充当突击队了。这大概就是所谓“赴汤蹈火、视死如归”的公战精神、精神战法、精神决定一切观点的一种最新表白吧!

由于俑坑中没有发现“盔和盾”,就一口咬定秦军从来没有使用过“盔和盾”,并将这种说法载入军史之中,是一件很不恰当的事情。因为,各地出土的秦墓文物中,证明秦军应该是有“盔和盾”的。秦陵考古队队长段清波先生,在《秦俑》一书中就说过:“秦始皇陵园石胄——修复起来的石胄,由74片石片组成,重3168克,石胄的发现,改变了人们认为秦军作战时不戴头盔的认识。” 秦俑馆考古学家党士学先生,在1994年第6期《文物》杂志的一篇题为《试论秦陵一号铜车马》的文章中说道:“一号铜车除配有弩、矢箙之外,在车右内侧还插有铜盾一面。”

同类推荐
  • 听黄仁宇讲中国大历史

    听黄仁宇讲中国大历史

    黄仁宇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其出版的《万历十五年》等著作畅销海内外,在国内拥有极大的追随者,其独特的“大历史观”思想为许多历史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启发了无数读者。黄仁宇先生的书并非生涩难懂的学术著作,也并不是胡编乱造的野史集成,而是而是写给大多数中国人看的,其观点角度独特,时代感强,非常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但因为他的著作大多是外文写作,而后翻译成中文,难免有些段落和句子略显生涩。
  • 最强之岛

    最强之岛

    又是穿越~。。。。。呃,这只是其一,最悲催的是我还流落到了一座岛屿上,难道就因为我也叫鲁滨逊~???
  • 最伟大的王①统领欧洲兵团

    最伟大的王①统领欧洲兵团

    欧洲的文明,起源于一场又一场的战争,古老的罗马帝国,强大的土耳其王国,崛起的德意志与普鲁士,激情浪漫的法兰西,每一个国家的传奇下都有一个帝王征战沙场的故事,他们曾经是独裁者,是君主,是无比荣耀的皇帝,他们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王。
  • 项羽重生计

    项羽重生计

    遗恨江东应未消,芳魂零乱任风飘;八千子弟同归汉,不负思君是楚腰。望夫独泪盼君回,愿君常伴妾身旁;天下惧君妾身伴,奈何天下纷乱君独战;聚多离少忆君情,独奏楚歌心戚戚,我欲赠玉为君续,一世情缘解相思
  • 白金帝国:英国皇室

    白金帝国:英国皇室

    韩炯、姜静所著的英国皇室选择欧洲和亚洲具有典型性的几个皇室家族作为主要故事,以历史文献资料为素材,并通过对相关资料的系统挖掘、整理,以家族历史为主要剧情,以皇族重要人物为主角,由历史学家担当编剧和导演,来表演几出皇族历史剧。
热门推荐
  • 命徒

    命徒

    他,是一个战斗当成艺术的人;他,是一生生活在无尽追杀与追杀的人;他,是命徒,叫做萧夕。亡命天涯的他从来不会在一地地方逗留,除了他的故乡龙城之外,为了身边人,他决定反抗命运,掌控命运。他就是命徒,掌控命运之徒。
  • 穿越之妈咪带我闯江湖

    穿越之妈咪带我闯江湖

    十年前,一场穿越时空,让江美美找到了真爱,但是无奈命运弄人,自己却又被迫离开爱人,回到现代。十年后,还是穿越时空,但却不是江美美一个,还附带一个拖油瓶儿子,寻找爱人的同时,这对宝贝却把江湖搞了个天翻地覆。十年前,莫御辰爱上了美丽可爱的现代女人。十年后,痛失爱人的他创立了势力强大的组织冷情山庄,却也想不到被一个九岁孩子搞得无可奈何。守候十年的爱情,如何再重圆,古灵精怪的天才儿童,如何玩转江湖。自由一番妙趣。
  • 谁说正妻胜过妃子

    谁说正妻胜过妃子

    她,龙蓄虹,本是贵族出身,一位才女,却遭到继母和表姐的迫害。一天,她被逐出家门,寒风瑟瑟,她冻得晕倒在了雪地上。“把她带回去。”“以后她就是我的女人。“南城王叶掣冥救了她,并且还很宠她。直到有一天,一个名叫魏浅的女人加入了她的生活,从此,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世上最无敌夫妻

    世上最无敌夫妻

    男的强女更强看废材怎么搭上巅峰一对无敌夫妻档
  • 魔妃不准逃

    魔妃不准逃

    一魔妃因为任性,不想嫁人,而自杀,重生到新世界,认识一个渣男,可没多久就被魔君大人知道了,派了很多人来请她回去,可她就是不从,直到她知道那渣男的种种“罪行”才没有理由再在这个世界生活,随他们离开,其中还带了一个铁板搭档。看小魔妃如何应对重重困难。
  • 冷面校草拽拽冷酷未婚妻

    冷面校草拽拽冷酷未婚妻

    这是一本男女主人公从小一起长大算是青梅竹马,欢迎加入冷面校草读者群,群号码:541128616喜欢这本小说的读者都可以加入读者群。
  • 劫掠天地

    劫掠天地

    吞天妖术,天帝血脉。你们说我成不了仙,那我就将所有的仙踩在脚下。地窟灵根、万物根源,夺灵之术、天地道印,地龙之脉、千山大阵……一个神秘的荒古大地,展现不一样的修士世界。
  • 大赵风云

    大赵风云

    李白醉酒之后被漏电的路灯电线意外的带回古代,这是一个历史选择的十字路口。
  • 罪恶文献

    罪恶文献

    深渊的剃刀已被释放,绯红的新月从天而降。昔日的哀伤无法遗忘,罪恶的王冠加冕为王。
  • 冷杀手的幸福生活

    冷杀手的幸福生活

    李成是一个杀手,是从血杀特种部队出来的一位刺客,因工作需要给茶氏集团老总的孙女茶小仙做了保镖;之后就和茶小仙一起混在富豪圈里,帮着茶小仙排除了各种难关。李成:“美女,我不是故意的!”茶小仙:“臭抢劫的!”李成:“我抢劫什么了?”茶小仙:“你抢劫了我的初吻!”······小九的第一本小说,写得不好,请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