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弼时长到5岁时,父亲任裕道应聘到作民小学教书。任裕道一生以教书为业,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未中,后在大兴新学热潮中曾就读湘阴师范速成班。毕业后先是在族中办“求志学堂”,教授族中子弟及附近乡亲们的子弟,1909年来到作民小学任教。作民小学离唐家桥的家约10公里左右,往返不方便,父亲就住在学校里。由于女儿培月的降生,为了减轻妻子的家务负担,任裕道就把儿子任弼时带在身边,同住在作民小学,教书之余,也指导孩子读书,启发教育。两年后,任弼时便正式在作民小学上学。他朝夕在父亲督促和辅导下,勤奋读书,孜孜不倦,作民小学授给他的修业证书上写道:“学生任培国本学年总平均分数八十四分一厘七毫,列入最优等。”
1914年春节过后,任裕道应聘到序贤小学教书,序贤小学是任氏家族办的,有一部分校产,师资、设备都比较好。任裕道因此辞去作民小学的教职,转到序贤小学任教。当序贤小学的师生,排成队,站在新教室前,欢迎新来的教师任裕道时,跟在教师身后的还有10岁的任弼时,他持着作民小学的肄业证书,插入序贤小学的三年级学习。依然和在作民小学一样,任弼时随父亲住在序贤小学,只有在学校放假时,才回唐家桥家里去和母亲及妹妹团聚。
任弼时兴趣非常广泛,他喜欢绘画,小学毕业时,他曾照着照片描摹了一张父亲的头像;20世纪20年代在莫斯科留学,列宁逝世时他描绘过列宁的头像;30年代在武汉做地下工作时他曾开过画馆、以画像师为职业掩护;40年代在延安,他将毛泽东、斯大林的素描肖像画在自己工作笔记本的扉页上……绘画,成了他终身的一种爱好。在学习绘画的同时,父亲又教他雕刻,教他读报,渐渐地他养成了读报的习惯。实际上,任家是书香世家,家族读书氛围颇具传统。任弼时从小耳濡目染,通过读报,他受到了当时先进知识分子传播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序贤小学,任弼时开始树立勤劳、自立、爱国御侮等思想,这在大量保存下来的任弼时在校时期的作文中已得到充分体现。
1913年,9岁学童任弼时在族学序贤小学作文开篇《试述诸生入学之志》中写道:“凡人之生,无论士农工商,必各有其志,或为士、或为农、或为商是也。若夫为士者必宜发愤,然后达其目的。”这篇作文是任弼时小学所作命题作文的一篇,其间反映的思想是中华民族自强精神的传统教育内容的灌输的结果,也是一个不满10岁学童思想认识的实录。
1914年末,任弼时写了一篇《民生在勤》的作文,文中写道:
“凡人必求职业。职业者,士、农、工、商、兵是也。皆随吾心之所欲也。欲为士,必宜发愤求学,广谋知识,以著书立说;为农,必宜勤劳树艺,以望收获之利;为工,必宜勤劳造货,以供世用;为商,必宜勤劳运转,以保本国利源不使外溢;为兵,必宜时常熟练,以御外防内也。或曰民之生计不专在是。我国前日所用之军装、衣服亦渐渐而佳。均用本国之货以挽回利权,则民生何至日艰矣!吾曰:是也,此即民生在勤也。此即栾武述楚君之语矣。”
文章的意思就是说:人生在世,职业可以自由选择,但是无论从事何种工作,必须以勤劳为根本。想做知识分子,必须勤劳学习;做农民,必须勤于耕作;做工人,必须勤于制造;从军,必须经常练兵……只有这样,各行各业人员才能实现各自的目标,学人能够著书立说,农人可望有大的收获,工人的产品可供给人们使用,军队可以抵御外敌、防止内乱。各行各业都勤奋,国货充斥,商业发达,社会才能够一天天进步,才能够使本国的利源不致外流,而挽回国家的利权。
由一个10岁的孩童来讲“民生”问题,肯定会显得有些稚嫩,不可能提出十分系统的理论,而且他的解决人民生计艰难的办法是“勤”的观点也不能说是全面的。但是,他能认识到国家利润与资源的外流是人民生计艰难的原因,这一点,确实更蕴含着民族自强的思想。
此后不久任弼时又写了一篇《自立》的文章,文中比较明确地将一人自立之意义与国家存亡联系起来。他写道:
“人之生也,当有益于世。欲有益于世,所贵者莫如自立。自立之道不可倚赖他人,若倚赖他人即非自立。”
“农夫播种五谷,吾得而食之;工人做器具吾得而用之,建筑屋宇吾得而居之。我享其成,即宜自立,以图报称。若一家能自立,则保一家。由家而县,由县而省,由省而国。固世界之人皆以自立为要。”
“吾国四万万同胞,欲保国家,非自立不可。吾人年幼之时不尤宜自振乎!”
在此,少年任弼时认“自立”为人生必循之生活原则,否则不能“有益于世”。他把“自立”的思想从对个人的作用推及家庭,并由此排开至县、至省、至国,最终归结到我国全体同胞“欲保国家非自立不可”,反映了任弼时自幼就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
1915年春,面对20世纪帝国主义的经济势力如狼似虎般地侵入我国,洋货充斥,国家利权外流的时局,任弼时写了一篇《拟御侮之策》的作文,文中写道:
“万物相处不能无争,能自卫者则能生存。观禽兽之属:鸟之嘴、牛之角、蛤之壳,皆能御侮之具也。而人亦然,聚人成家,聚家成省,合省成国,必有所以自卫者。国家设有陆军、海军,即卫国者也。然后必熟练。”
“今者,日本欲夺我土地、财产,我国不让,将有一血战。惜吾国缺少兵炮,然吾国地广物博胜于日本数十倍,人人若有卫国之心,即有御侮之策也。”
“说者谓:吾国若一日不买日货,则彼受一日之影响;若一岁不买日货,则彼有匮乏之虞。此策也,吾亦以为然。”
任弼时的家乡汨罗所属的岳阳市是较早的开埠城市之一。1899年9月6日,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分别向英、俄、德、法、日、意等国提出关于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的照会。实质就是要中国向包括美国在内的一切帝国主义国家都开放,使美国可以插足其他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分享侵略利益。“门户开放”政策为帝国主义强化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举纲张目。在美、英、日等列强贪得无厌的压迫下,清政府和湖南地方当局被迫于1899年11月13日将岳州开辟为商埠。岳州“门户开放”以后,资本主义经济侵略日益加剧,大量洋货倾销于岳州周围广大农村。任弼时从上小学起,所使用的学习用品就已经是日本货了。因此,少年弼时认为爱国御侮首先就要抵制日货。作文中,任弼时已经意识到,随着日货的大量倾销,经济侵略之后将是领土霸占,对此,任弼时写道:“日本欲夺我土地”,“我国不让,将有一血战”。然而,此时的他决不会预料到22年后,自己竟然以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的身份,战斗在山西抗战前线,成为领导中华民族优秀子孙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坚强战士。
在序贤小学,任弼时还写了《爱国说》、《合群说》、《说图画》、《说日记之益》、《说洁净之益》、《说阅报之益》、《说运动之益》、《说勤学》、《戒纷争》等大量优秀作文,表明了少年任弼时强烈的民族自强心、拳拳爱国心,以及他崇尚运动、礼让,讲求卫生、健康,善于学习、勤于学习的优良品德。
值得一提的是,任弼时少年时即对日记之益处认识深刻,但参加革命后严酷的城市地下斗争和艰苦的戎马转战,使他没有条件坚持书写日记。直到1936年,任弼时与贺龙等率红二方面军胜利完成长征到达陕北,从此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他才又开始写日记,一直坚持了15年。他记下了一本又一本工作笔记,这些笔记记载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创业的岁月,再现着他们的风采,成为后人学习研究党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