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92600000010

第10章 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索的学校科普教育模式研究初探

大兴区第二中学 孙健

课题名称: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索的科普教育模式研究

课题负责人:孙健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

研究时段:2002年8月—2005年8月

内容提要:

学校在科普科技教育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多年来学校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大多数教师和家长视科普教育为“异类”,对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甚至持反对态度,科普教育更无法进入课堂教学领域。然而,在信息技术已经引入学校的21世纪,互联网的信息资源运用于教学,逐步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教师的知识传授者角色将日益淡化,学生也将更多地自主学习,为此,课题组通过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索的学校科普教育模式研究活动,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素质方面提出了全新的培养模式,将新课改中的研究性学习、信息与网络技术有机地整合到科普科技教育活动中去,取得了显著效果。

关键词:科普教育 科技活动 网络资源 自主探索

课题组成员:郭宇 张月英 宋丽红 张颖 马丽 庞朝辉 周继国 杨凤娟 戴明彬 韩自荣

一、问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是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事关经济振兴、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全局。要努力发挥教育在科普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结合中小学教育改革,多形式、多渠道地为青少年提供科普活动阵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三个方面看,我国中小学进行科学技术普及教育,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国民素质塑造工程,而且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多年来学校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大多数教师和家长视科普教育为“异类”,对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甚至持反对态度,科普教育更无法进入课堂教学领域。课题组成员检索了近三年的中小学教育类和科普教育期刊所载相关文章80多篇,访问互联网110多个网页或站点,关于学校如何开展科普教育、科普教育在学校开展的具体模式的研究资料甚少。在信息技术已经引入学校的2l世纪,互联网的信息资源运用于教学,会逐步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教师的知识传授者角色将日益淡化,学生也将更多地自主学习。在此情形下,政府研究机构、科技团体、大学等开发的各种科普教育资源借助互联网方便地进入学校,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也会更加科普化。如何尽快地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吸取、筛选和鉴别网络科普信息,并将学生自己感兴趣的科普知识转化为科技活动,来提高学生自身的科学素质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已经成为2l世纪学校科普教育的全新课题。由此得出,“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索的学校科普教育模式研究”将有利于在校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创新素质的培养。

二、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索的科普教育模式的构建

1.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及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及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协作活动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也就是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的对象。建构主义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教师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环境要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本课题恰恰强调的就是学生的“自主探索、自主学习”。

(2)主体教育理论:学生是人、是主体,以学生为主体是一种教育理念,其理论的基本内涵是:学生是教育的惟一主体,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主体教育的特点:一是主体性,这一教育过程中,教师始终都把学生视为活生生的主体,尊重他们的地位,相对学生主体来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客体的地位,他们帮助学生主体获得发展的外部因素(条件),而绝不能代替学生去获取发展,学生是发展的惟一内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强调主体教育,非但没有抹杀教师的作用,反而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有效性。二是发展性,由主体教育即“发展学生个性”的内涵来看,发展性也应是它的一个根本特点,在发展中,学生的主体性表现两种水平,已有发展水平和待推进的发展。按照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主体教育必须走在发展的前头,不要消极地适应已有的发展水平,而要积极占领最近发展区,把它引向待推进的发展水平。三是独立性,所谓的独立性就是主体教育在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过程中,必须按照规律办学,必须顾及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特点,并遵循个性发展的规律。

(3)网络教育理论:网络教育具有交互性强、资源丰富、不受时空限制和以学为主四大优势。网络社会可以称作“第三自然”,从人类生活空间的角度,网络社会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生活空间形态,互联网将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三空间”:

“第一自然”:纯粹的自然界。

“第二自然”:人性化的自然(即现实社会)。

“第三自然”:区别于现实社会的“虚拟社会”。

网络教育理论和本质上的四大优势:

其一,网络教育的魅力之一在于其后台的海量资源库,通过远程科技和教学信息,隶属于一所学校的学生可以接受来自各种科研教学机构的信息;但是资源实际上大量闲置,未被使用的资源与废弃无异。

其二,网络非实时的交流既可以避免教师与学生直面的某种尴尬,也可以避免学生对提问的顾虑和担心。

其三,网络使学生可以自己决定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学习,避免了传统教育时空的限制。

其四,网络环境更容易实现学习信息的先导性,使学习者站在了现代科技知识的前沿。

以信息网络传播为核心的“网络社会”有其自身典型的社会特征,现代教育中的学校教育与网络教育存在新型关系与矛盾:“金字塔”型的等级教育与“完全平等”的开放式教育,“筛选制度”与“兴趣选择”,“年龄段教育”与“跨年龄段教育”,时空限制与跨时空等等。

2.模式构架

3.由网络支持下的科技活动升华为研究性学习课程

课题组将学校传统的科技教育活动与研究性学习有机地紧密结合,依托网络资源,构建了以科技活动为载体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实践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进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研究性学习”课程与学科课程存在本质区别:学科课程主要基于学科的逻辑体系而开发,掌握必要的本学科的间接经验是学科课程的直接目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则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它以获取关于探究学习的直接经验、发展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直接目的,以个性健全发展为根本。

在科技教育活动设计中逐步认识到:科技活动是以科技知识为载体,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科之间的融合性,以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为价值取向,以开发广大学生的创造力为目标的教育活动。科技活动的实质是:遵循人类科技活动的规律、学校教育的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组织学生学习、体验和参与研究探索、技术改造、创造发明,像科学家与发明家一样从事科学技术活动。基于科技活动的含义、实质,中学阶段从事科技教育活动的关键点在于:指导学生亲身参与科技实践,让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究、主动创造发明,在科技活动中培养自己的科技素质。

三、在行动中逐步践行科技活动模式

为探索科技教育在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的作用,寻找科技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形成一定的实践,课题组创办了全校性的科技活动俱乐部,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发挥想像、动手实践活动的舞台。从科技教育活动的探索性、实践性和培养学生能力特征几方面来看,科技活动完全可以和研究性学习相“嫁接”,研究性学习课程在中学“课程计划”的落实,使科技教育活动由原来的“游击队”改编为“正规军”了,科技教育活动的实践经验也成为学校研究性课程开发的启动性“动力”。

“构建以科技活动为载体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研究”是课题研究初期确立的,当时针对新课程计划中开设研究性学习必修课,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都无从下手,这门课既无大纲又无教材,通过理论与间接经验的学习,学校上下均认为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较好手段,为此成立了以主管教学副校长挂帅、理化生教师为成员的研究小组。研究小组通过理论学习,认真分析学校的科技教育活动优势,决定由生物教研组牵头成立“开展网络科普科技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项目组,目标就是寻找以科技活动为载体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研究性学习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和信息的收集处理等能力作为培养目标,这一点也正是传统教师所需提高的关键点,实现了研究性学习的辅导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研究性学习课程同步发展的需要。课题组的工作:一是对参加科普科技活动的学生进行网络知识培训,二是引导学生自主利用网络资源设计小型的研究课题开展研究型学习,三是借助每年的爱科学月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使学生有成就感。所以我们每年都聘请多位科技教育专家为课题组师生辅导讲座,如:课题组聘请朝阳教科院戴长河老师为课题组教师辅导研究方法。

(一)创建科普科技活动俱乐部

科技俱乐部是科技活动小组的常设机构,每年都成立若干个科技活动小组(主要来自非毕业班,参与的学生每年占全校30%),主要对学生进行关注身边科学研究项目的培训,辅导撰写选题论证报告。8月份启动经过筛选的8~10个研究项目,进行研究方案的设计、资料的查询和研究方案的实施。学生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试验数据。如:《兴城广场绿化用水调查分析及治理建议》中,项目组对灌溉浪费水的测量。《农村发展有机生态农业的调查分析报告》中的蔬菜栽培实验等,做到有照片、有原始数据、有理论支持、有实验创新。辅导教师与学生认真分析和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9月份重点辅导学生如何进行实验分析和撰写研究报告,撰写出高质量的报告。10月份研究项目进行多次交流、修改研究报告,师生面对面交流达40课时以上,辅导教师工作总量达65课时。每次活动均有活动记录,小组有严格的纪律要求,科技小组不仅重视项目研究的最终结果,更重视在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创新的实践精神。吴瑶、秦莹等同学提出大兴开发区“花园式”绿化美化的设想,展现了十四五岁青少年的审美和创新。初中部郝文静同学自己编制的绿地水蒸发量测量计算公式充分体现了她对物理课本内容理解的深刻性、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灵活性。课题组每年12月份举办“大兴二中学生科普科技论坛”,一方面为学生展示特长搭建舞台,另一方面以论坛方式来扩大科技俱乐部成果的影响力,提高科技活动的参与率。总之,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和活跃的思维,研究成果完全出自学生的自主活动。从科技项目的选择、确定,资料的收集、分析,报告的撰写、答辩到成果的整理、展示等,整个研究过程都是学生自己去操作,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这正是研究性学习所提倡的观点。

科技活动与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对比:

科技活动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主要在以下学科中开展活动:

生物学科: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调查生物工程制品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观察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收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资料,收集有关生态农业的信息,根据当地农业生产情况,设计一个农业生态系统;通过调查,对社区的生态系统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物理学科:调查家用电器的发展带来的安全问题,研究用电量与电路负荷的矛盾、雷电通过电磁感应对计算机等电器的破坏等问题,讨论电冰箱的工作原理,氟利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化学学科:调查市场补钙保健品的种类、钙的存在形式和钙元素的含量;调查本地区燃料的种类、性能、发热量、价格以及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合理使用的建议;调查常用电池的种类、使用范围、性能价格比以及电池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了解回收电池的意义和价值。

地理学科:观测月相,记录并总结月相的变化规律,尝试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找两幅或两幅以上不同时期的家乡地图,看地理要素的变化,结合该区域面积、人口等统计资料,分析变化的特点和原因;了解家乡种植结构的变化,为学校设计一个绿化方案。

数学学科:分析说明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数学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学生对于垃圾处理问题、绿化用水浪费问题,绿化与美化的协调性、生态农业、土壤污染、农药安全使用等问题的研究,充分说明当他们在学习上得到自主权后,体现出一种与时代相互呼应的学习价值取向,也说明教育改革思想的先导性是符合学习者需求的。从活动的过程来看,学生始终是“主体”,如:“大兴工业开发区绿化美化设计分析”这一项目的研究,小组三位同学从选定题目到访谈专家、实地测量、资料查询、规划图纸设计等环节均为独立完成,学生获得了亲身参与实践的体验,也学会了分享与合作,培养了自己独立思考、灵活应变的能力,在美化设计中体现出了创新意识。在研究的方法上,科技活动小组用到了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调查法等,体现出科技活动中的研究性特征。科技活动成果所呈现的形式,则由科技小论文、研究报告、设计模型、设计图纸或方案等模式组成,体现出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多样性和开放性特征。从获取科技活动资料的来源上看,学生借助了大量的网络资源来支持自己的课题研究,如理论支持来源于大学或科研机构的网站,数据对比引自相关网站等。

(二)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及网络,开设“网络科普”选修课

全球互联网技术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信息技术更加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成为当前实现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

1.多媒体网络下科技活动的模式与策略

为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课题组教师于2003年开设了“网络科普”选修课,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及网络,构建新型的教育平台,使它成为学生动手创新的舞台。每期学员上网时间2小时/周,上课时间为每周四下午选修课上课时间,学生报名的积极性非常高。在课程开设的最初阶段,我们就确定了课程的目标:通过网络环境学习科普知识,锻炼自己的自主探索能力,选择自己的研究课题,参加多项科技竞赛活动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活动中,课题组教师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的优势,把科学知识的特点与信息技术优势进行整合,通过运用多媒体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运用网络拓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展开学生想像的翅膀,从而达到培养科学实践的意识以及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教育目标。课程的开设深受学生的欢迎,参加选修课的学生都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人人创设了自己的科技研究课题。因此“网络科普选修课”成为我校最早开设的选修课,为全校性开设学科选修课奠定了基础。

2.组织学生“虚拟创造”活动

针对中小学生思维活跃,想像力丰富,好玩、好奇、好动的天性,为了使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创造个性的发展,也为了展开学生的奇思妙想,真正地投身到探索科学奥秘的领域中,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在开设选修课的同时,课题组还承担了学校“虚拟创造”活动的辅导工作。课题组教师将“虚拟创造”活动结合到选修课的课程中去,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这项活动。

大兴区校外办举办的“虚拟创造”活动竞赛每年的活动内容都不断更新,富有时代感,都是围绕着社会热点问题设定活动主题,课题组将这项活动有机地结合到选修课的学习中去。2003年的“虚拟创造”活动有两个主题:初中组的主题是“我理想中的青少年活动中心”;高中组的主题是“假如没有了耕地,如何解决粮食问题”。2004年的主题有两个:“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和“2050年的交通工具”。

以2003年的《假如没有了耕地,如何解决粮食问题》课题为例,在活动开始的阶段,让学生在选修课上各抒己见,在查阅了相关网络资料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展开自己的想像力,提出设计方案。对于入选大兴区现场赛的方案,还指导小作者利用选修课学习的软件知识制作多媒体演示课件,辅助方案说明。“虚拟创造”活动强调学生进行丰富的想像,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强调学生亲自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通过活动给学生一个展示的空间。

3.在实践中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自从开设了“网络科普”选修课后,课题组带领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网络科技活动。不论是上选修课,还是进行科技活动,都努力地探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教育的方式、方法和途径,积极采取各种教育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使学生不仅学习了大量的科普知识,而且更好地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提高了他们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在科技活动中得到了施展和发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在研究中反思与升华

(一)以成果促学校科普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了学校科普科技活动的四个层级,学生来自班级的科普科技活动爱好者,学生活动组织方为学校科普科技活动俱乐部,学校科研室负责指导教师的培训和组织工作,研究组成员来自全校理化生三科青年教师。

(2)课题组经过两年的研究,参与基于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索的科普科技活动学生中,区级以上获奖总数达200多人次,教师有15人次获区级以上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课题组教师发表或获奖论文8篇,研究课范例获奖10节以上,课题组负责人在区级校外课外教育大会作专题报告一次,在市级金鹏科技论坛展示会上报告一次。2004年大兴区爱科学研讨会在我校召开现场会,加大了我校课题研究的知名度。在大兴区科技活动总结会上,我校宋校长作大会发言,介绍了我校两年来开展科普科技活动的成果。

(3)在活动中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网络科普的引领下,学校成功举办科技论坛活动、虚拟创造汇报会、网络科普课成果交流会,课题组2003年期末为高一全体学生辅导研究性学习导论和选题论证报告的撰写,学生选题上交率达95%,研究课题涉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参加科技小组的同学可根据指导教师的辅导方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专题,让学生从选题到研究方案的设计再到研究方案的实施等方面自主地去寻找并提出问题,辅导教师注重的是组织与管理、辅导与答疑、培养个性心理品质。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在活动中得以提高。

(4)在研究中教师的课题研究水平得到提高,由于基于网络环境的学生自主探索科普教育研究倡导学生自主,教师辅导与管理为辅,在学生的专题性研究中需求助教师规范的科研方法指导,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的科研规范意识和能力,学生的网络化学习水平也带动了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拓展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在研究中教师专业化得以发展,课题组教师更是率先成为真正意义的研究型教师。

(5)制作了大兴二中学生科普网站,为学生的网络学习搭建了信息化平台,学生可借助校内局域网交流学习信息,共享研究成果,也为课题研究的继续发展积累了实践性的材料。

(6)“虚拟创造”活动领先全区。“虚拟创造”科技小组被评为2003年和2004年两个年度大兴区“优秀科技小组”,有20余项学生学习成果,参与的学生总数达200多人次。获奖人数占参与活动总数的1/3.通过参加活动,我们不仅获得了荣誉,而且使我们师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得到了一定的升华,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想像力都有所提高。

(二)基于网络的科普科技活动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1.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科技活动的实施过程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但这一问题的解决书本几乎没有或很少有现成的资料,所需要的各种数据资料、事实事例,都要靠学生自己在网上或图书馆去寻找、查阅、选择、摘录和分析,然后依据收集的信息形成假设并进行验证。事实上,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是极为有利的。在各种信息不断增加的今天,尤其如此。

2.人际交往能力

交往能力总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较之其他课程,科技活动可以为学生的社会交往提供充分的机会和广阔的背景,如:科技小组到图书馆、科研院所进行资料查询、专家访谈,到大专院校实验室做试验等,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师生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交流机会增多,学生逐步学会与人沟通、合作的技巧,交往能力也随之提高,课题组开办的科普科技论坛专题研讨会,将学生的研究成果共享化,不仅激励了参与学生的自信心,还使学生的科普科技研究信息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3.管理能力

由于科技活动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任务的完成并非一人之功,凡两人以上都会涉及组织和管理问题,怎样协调工作关系、人际关系,人事关系,怎样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都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分工与合作的密切配合显得尤为重要。活动机会愈多,活动水平就愈高,活动内容也愈丰富,此种经验愈丰富,管理能力终会得以形成和发展。

4.创新实践能力

由于课题研究始终倡导网络科普转化成实践的原则,将科普与科技活动整合,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加强,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教师在实施研究性课程中的角色转变

着眼点从教育的主体转移到教育实施的主体,在课程理论上看,研究性学习应该称作研究性课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实施以科技活动为载体的研究性课程。我们认为教师角色要从以下几方面得以转换:

1.由“传递者”转为“启发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权威,是控制课堂的主宰,教学的成功与否要看学生能考多少分数,即有多少知识“灌输”给了学生。教师充当的是知识的“传递者”的角色。新课程改革后,许多知识需要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主动实践、体验和探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和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去重新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这过程中体验和领悟,探究和发现,把握和发展,教师充当的是知识的“启发者”的角色,在学习活动中起引导者的作用,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是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合作者,是学习水平的诊断者。

2.从“被动接受”转向“自主开发”

以前教师都是采用由国家教育权力机构组织专家研究设计的课程,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消费者。新课程改革后,课程可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其中校本课程主要由教师根据自身的专长、爱好和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和学校的实际进行开发,如:开设科技专项研究小组。所以,教师不但是课程的实施者、消费者,同时也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

3.从“传教”转为“研发”

在以往的教学中,长期实行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教材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教教科书”而不是“用教科书教”,“教书”已成了一种技艺,“教师”也就成了掌握一门技术的技术人员——“教书匠”。新课程改革后,对教育的要求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从“教育方法”时代进入“教育内容”时代,教师不仅是一个课程的使用者,同时还是一个课程的开发者。这表明,在新课程中,要求教师既是一个教育、教学的实践者,同时又是一个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4.“点评价”转为“过程评价”

在以往的教育中,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强调学生成绩的好坏与功能的高低,往往以某一次考试的成绩来判定学生的优劣,着眼点在于教育的最终结果,简单化地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一锤定音”并以此来评定学生的优劣。新课程改革后,对学生的评定着眼于学生学习的态度、过程和方法以及个人的特长,以发展的、立体的层面来评价一个学生,采用多元化评价,淡化一次性评价。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张扬个性,发挥特长,教师采用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四)课题研究活动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同步提升

课题研究中的“虚拟创造”活动强调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像,强调让学生实践,强调用事实来说话,强调科学的严谨性,另外还十分注重科学实践中人文精神的体现。人文精神实际上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它强调机会平等,公平竞争;强调相互尊重与互相合作的重要性。在活动中学生通过交流、研讨,学会了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学会了虚心聆听别人的意见,在学科学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做人。

在“虚拟创造”活动中,学生被看作是一个个真正的研究者和探索者,学生需要充分发挥合理的想像,大胆提出自己的创意方案,设计出方案所需的模型,并制作出来。最后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将创意表达出来,并且还要准备回答其他人提出的各种问题。在研讨中,丰富完善自己的创意方案,使它真正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设想。科技活动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发挥想像力与创造力的空间。它贴近当前的实际生活,对学生有吸引力,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同类推荐
  •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汤姆叔叔的小屋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汤姆叔叔的小屋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中学理科课程资源-结识科学能源

    中学理科课程资源-结识科学能源

    追溯数理化的演变历程,对话最新颖权威的方法,探索最成功的课程教学,感受最前沿的科技动态,理科教育的全程解码,数理化的直面写真。
  • 凶禽猛兽的风采

    凶禽猛兽的风采

    动物凶猛不仅仅表现为为进攻的杀伤力大,更主要的是这种动物无所畏惧,敢于进攻。如草原上的狮子,狼群,森林里的老虎,海洋中的鲨鱼等等。在天空中翱翔的鸟类也有很凶猛的一面,如鹰、雕、鸢、鹫、鸮、隼等猛禽,嘴强大呈钩状,翼大善飞,脚强而有力,趾有锐利勾爪,性情凶猛,捕食其他鸟类和鼠、兔、蛇等,或食动物腐尸。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一蓓根的五亿法郎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一蓓根的五亿法郎

    本书由凡尔纳的两部作品组成,即《蓓根的五亿法郎》和《天边灯塔》。1878年,流亡中的巴夏尔·格鲁塞用安德烈·洛里这个名字寄给赫泽尔一部名为《朗日沃尔的遗产》的小说。赫泽尔要求儒勒·凡尔纳负责重写这部小说,这就有了现在的《培根的五亿法郎》。
  •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音乐故事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音乐故事

    快乐阅读,陶冶心灵,这对于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能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的蓝天。
热门推荐
  • 鬼谷子纵横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鬼谷子纵横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过目不忘的记忆法

    过目不忘的记忆法

    《过目不忘的记忆法》通过讲解和生动的举例,对记忆的原理进行了详细解读,使读者可以快速了解记忆的种类,判断出自己的记忆类型、记忆等级,本书中,作者抛开繁杂深奥的理论,利用生活小故事层层激活你的大脑,带你突破记忆力极限,检测记忆训练效果,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 神之魂初

    神之魂初

    一切的终结是一切的终结,一切的终结又会是一切的开始,现在,让我讲述一个关于万物之终结的故事。
  • 欲火焚城

    欲火焚城

    这么多年我逃避着掩饰着,假装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淡定,假装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三十岁了,假装着整天在用全部的精力在忙着大事,假装着对异性不怎么关注!但现在就这么一个普通的名字,非常简单的三个汉字组合,就无端地让我凭空生出如此多地纷乱情愫来,可见我他妈这么多年真的是装的。哪怕只是出于一种动物的、原始的交配需求,我不得不承认,在我乌云密布的风声鹤唳的不堪重负的心底,始终掩耳盗铃地潜滋暗长着对异性的迫切渴求。
  • 魂之千羽夜

    魂之千羽夜

    他拥有强大的御魔魂力,但知魂体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废魂——羽毛。明明好像都没有什么用,却被破格录取进入了千羽夜宫就读,走上了一条随时会失去性命的御魔师之路。她是他的青梅竹马,吵吵闹闹地陪他一路长大,对他很是不客气的欺负,又对他极其依赖和信任。她不是冷漠的女孩,只是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他在异灵界一路经历了生死困难。她是璃络界被追杀的失忆公主,身上背负着复仇的命运,但为了他决定抛开一切,公主什么的才不重要。他身边还有和他生死与共的好友兄弟们,人生之路有他们的相陪,什么魔物苦难都不是问题。为了保护想要保护的人,他必须让自己变得更强。(ps:新人一枚,好多都不懂,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才艺男假期大爆发

    才艺男假期大爆发

    这个假期不要觉得很无聊,可能每日的天气会逐渐的升高,太阳每一天都会烦躁。那也阻挡不了如同潮水一般涌来的爱情。没有春天的天真烂漫,也和初夏的小情绪吻别,期盼秋风习习却不要伤感,这就是炎热的暑假。告别安静学习却烦躁学不进去的校园,毕业了,再也没有办法坐在树下乘凉;再也没有办法和小伙伴们在一起追逐打闹;再也没有可以起外号的老师们了。这个假期不会再因为补习班而忙碌,但是却突兀的显得空虚。其实,与紧张的时光相比,这种松弛更让人怀念。童年那种无拘无束在这种短促的假期中,可以尽情释放童真,尽管会考虑花销开支,那是因为成熟的表现。每一个假期,都会是一段成熟的经历,不被别人所看到。默默的成长。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个假期,你好。
  • 异世为妖:神偷小狐狸

    异世为妖:神偷小狐狸

    做个飞机都能被劈死一睁眼发现世界变大了,哦,应该是她变小了。不对!这是什么情况(゜ロ゜)!为毛她变成了狐狸?不要啊她要做人啊!看一只神偷狐狸如何骗吃骗喝哦不对是努力修炼站上世界巅峰
  • 我的古代生活我做主

    我的古代生活我做主

    在回国后的第二天,一场车祸送我到了紫月国,成了紫月国的五公主,什么?随便捡一个狗也是妖兽;什么?和亲,本公主亲自出马,看我不把他打得满地找牙,敢打本公主的主意;没错,我就是看上你了,你别想逃,在本公主回来前你给我好好呆着,不准给我出去泡美女。
  • 气色中的生死经

    气色中的生死经

    气色中的生死经是一部全面解读汪宏《望诊遵经》的图书。本书根据原文进行译解,通俗易懂,并根据文中内容增加了相关图解,增强了可读性。
  • 末世之白夜

    末世之白夜

    身居异能行走在炮火与硝烟中的中国籍雇佣兵,完成一次爆破任务之后,回国度假。本以为可以度过一个美好的假期,却没想到病毒爆发,电影里才有的场景出现在现实世界里,男主角到底怎么才能在末日里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