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87000000025

第25章 对《宣德宁夏志》的考证

朱栴编纂的《宣德宁夏志》是宁夏历史上第一部志书,是宁夏方志的祖本,有很高的史料和学术价值。但令人遗憾的是,这部宁夏第一部方志在明朝后期即告失传,其内容也鲜为人知,少数馆藏书目中虽偶有提及,但注录多有讹误。20世纪80年代,吴忠礼先生在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上意外听到宁夏有一部方志在日本的消息。随后,他便请人去查询,得知原本现藏于日本国会图书馆。他又委托日本京都大学图书馆馆长、语言文学部主任、著名西夏学者西田龙雄翻拍了影印件。《宣德宁夏志》的失而复得,实为史志界的一大喜讯。对此,吴忠礼先生进行了长达5年的深入研究。他发现这部现存3.8万字、成书于明宣德年间的方志,确实出自朱栴之手。书中着重记载了元末明初60多年间宁夏地区的史实。其中许多是朱栴亲见、亲闻或亲历的资料。吴忠礼先生的《宁夏志笺证》对《宣德宁夏志》的作者、编撰时间、重刊者身份等许多相关问题都进行了考证,纠正了以往著录中的一些讹误,与其他史实进行了对照分析,对书中记载的人物和事件都寻根溯源,研究考证,指出出处,订正谬误。为此,他查阅了大量的原始资料,依据不到4万字的原书写出30多万字的《宁夏志笺证》,并将原书与笺证结成一书,从而将这部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的方志以完整、准确、实用的面貌面世。1996年,《宁夏志笺证》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引起了极大关注,国内外新闻媒体均作过报道。该著作于1998年获宁夏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2005年获自治区地方志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

朱栴是否编纂过《宣德宁夏志》,虽然《明实录》《明史·艺文志》均无记载,可宁夏旧志却对这个问题起到了补史之缺的作用。距《宣德宁夏志》编修时间仅隔70多年的《弘治宁夏新志》的主修官、宁夏巡抚王珣在序言中写道:“藩府庆靖王,问学宏深,好古博雅,创编宁夏一志。”同时,志末附刻编撰者胡汝砺的后序,回答得更为肯定:“比观宁夏旧志,乃庆先靖王所作,固无容议。”胡汝砺生长在宁夏,在他青少年读书之际,《宣德宁夏志》版行才30多年,他好学求进,博览群书,不可能不读家乡的志书。而他于弘治十三年(1500年)主笔编修《弘治宁夏新志》时,更不可能不参考前代留下的唯一乡土志书。而且此后宁夏历代修志者,不论见到《宣德宁夏志》与否,都承认它是宁夏方志之首创。如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宁夏巡抚杨应聘在新编成的《万历朔方新志》序中称宁夏地区“志凡四修”,显然系指朱栴的《宣德宁夏志》,王珣、胡汝砺的《弘治宁夏新志》,杨守礼、管律的《嘉靖宁夏新志》和罗凤翱的《万历朔方志》4部志书。直至清季纂修《乾隆宁夏府志》时,也认为《宣德宁夏志》是庆王所修。民国《朔方道志》把朱栴的《宣德宁夏志》与张金城的《乾隆宁夏府志》确定为明清时期宁夏地区的首部与末部志书。可见,宁夏第一部志书为朱栴所修的确是不容置疑的。《宣德宁夏志》的行文用语也充分证明了撰写者实系朱栴自己一人。在全志书中,凡涉及到亲王自身的记事,皆使用第一人称“予”字表示。还在《属城》《寺观》《祠庙》《公宇》等8处先后使用了“予”字。显然,这部志书应是庆靖王朱栴移驻宁夏以后,亲身搜集资料,亲手撰写的。

《宣德宁夏志》的编修年代,有关史书和《明实录》等文献均无记载,宁夏明清地方志书虽有所及,但交代简略不一,仍让后人有疑问。许多权威馆藏目录和著录都有对此书的记载,而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张维编纂的《陇右方志录》,收录有明庆王朱栴著《永乐宁夏志》,1985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也收有明朱栴纂《永乐宁夏志》3卷,并以小字注明“在日本国会图书馆”,是为孤本。两部书录都将《宁夏志》的编修时间推断为永乐年间却没有依据,固不可信。宁夏学者高树榆先生在《宁夏方志考》一文中提出过不同的见解,他依据王珣为《弘治宁夏新志》所作的序文结论,认为《永乐宁夏志》应更改为《宣德宁夏志》。高先生在得出这个结论时也没有见到过朱栴的《宣德宁夏志》,所以仅凭一段话的孤证来结论《宁夏志》的编修时间仍然是不太可靠的。后来,1986年天津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了由吴忠礼先生主编的《宁夏历代方志萃编》,大家才第一次见到了朱栴撰修的《宣德宁夏志》影印本。吴忠礼先生认为朱栴《宣德宁夏志》的稿本,是宣德三至五年间(1428~1430年)开始撰写,而基本完稿于宣德末。从朱栴的生活经历也可分析出编修时间。朱栴初到西北并无常驻之意,一心等待“内徙”,但多次请求南归的意愿最终无法实现,他只有写写诗文来抒发自己的郁闷心情。50岁以后,庆王只把自己当做一个富家翁而已,靠静下心来撰修宁夏方志消磨时光。另外从志书的行文笔法也十分明显地反映出写作的年代,凡涉及到时间的记载往往是以回顾式词语来表示。而涉及宣德年间的除宣德五年前的史事用“宣德间”,而从宣德五年开始,都记载了具体的年份。可以看出作者大约在宣德五年动笔撰写志稿的。而宣德帝在位10年,5年恰为“宣德中”,此为《宣德宁夏志》创编于宣德年间的又一证明。在地名、人名的表达,也可以反映出志书写作的时间。

朱栴创修《宣德宁夏志》于宣德中前期,《弘治宁夏新志》的《凡例》还记载了弘治时宁夏的藏书情况,不仅列出书目,对于每种图书有无版本,收藏单位都有记录。说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时《宁夏志》确实是“版行已久”了。但是现在所能见到的却是庆王九世孙朱永斋作序的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的重刻本。吴忠礼在认真研究了这个刻本以后,认为这个本子只能算是既未完稿而又未定稿的草本。不仅朱栴在世时,就是朱栴死后至少头几年也仍然没有刊行此稿。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宁夏志》如果在正统初就刻本传世,为什么《明史·艺文志》和明代公私藏书目录均不见著录?尤其是正统六年(1441年),由大学杨士奇等编成的《文渊阁书目》,距朱栴死时仅3年,对这部名人要志更没有理由缺载。唯一解释得通的是,当时这部志书并没有刊行,故未见收藏。后来,可能是朱栴的儿子们为了纪念父王,才将他未完成的《宣德宁夏志》草本刻印出来。因为是草本,虽然刻印了,主要也只是为了王府和家族收藏,可能传播范围不大,所以国内觅之者甚少,刻印该志的人,据吴忠礼先生分析,应是朱栴的庶五子安塞王朱秩炅把父王的遗稿刻印出来与文友共赏。

其二,所刊行的《宣德宁夏志》体例很不完备,既缺载舆图,又无前后序文和凡例,这是十分不正常和有违方志体例的。尤其在明代,宁夏属军旅之区,国门重防,当时所修方志却无志无图,朱栴岂能不识此理?所以吴忠礼先生认为,朱栴所撰《宣德宁夏志》并不是不识志体,而是该志尚未完成,亦未刊刻之故。

其三,《宣德宁夏志》存在着明显未经删改过的不应该出现的常识性错误,地名、人名及其他记述内容的错误都是正式定稿版行的志书不可能发生的。既然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朱秩炅已将《宣德宁夏志》重刻,为什么明末又告佚,而在清初编纂《乾隆宁夏府志》时,连这部志书的名字都说不清了呢?据《明实录》载,庆王府曾发生火灾,使志书付之一炬了,庆幸的是,福建人徐惟起收藏了这部珍贵的明万历版《宣德宁夏志》。但又不知何故,于日本明治九年(1876年),这部藏本又流失到日本,为日本帝国图书馆收藏(今日本国会图书馆)。这部孤本明版《宣德宁夏志》堪称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同类推荐
  • 秦猎

    秦猎

    统一天下的责任我担了,给六国公主幸福的活儿我接了,但是扫黄打非为什么被说成焚书坑儒,长城倒了找那个爱哭的女人去,干嘛把责任推到我身上,我穿越过来是做皇帝的,不是来当孙子的。蚩弑天、东皇太一你们两个老东西也想操控我的命运,哼哼,我命由我不由天。
  • 清朝那些事儿

    清朝那些事儿

    作者以通俗的语言讲述清朝历史,以精彩的故事演绎清朝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并对各个时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制度,做了较为生动详尽的描述。展现了一个逝去时代的缤纷史实,无论宏大抑或插琐,全都穿越时间的大幕而来,清晰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的视域中。清朝那些事儿,有辉煌,有凄惨,有温情,有血腥,有文治武功,有丧权辱国,有板上钉钉的铁案,也有难求答案的谜雾。
  • 天邪酒师

    天邪酒师

    石榴裙下死去的柳下晖,一下子穿越到了大炎,家仇壮志,选择一个人远走他乡,一个最平凡的人物,在各种不看好中,对他们纷纷打脸,从一个酒保,再到权倾天下的御赐酒师,荣誉,恩怨,情仇随之而来,美女如云,却只爱一个;小人如虎又如何,看他如何玩转一切。小人物,大精彩。本故事纯属虚构,风格较为轻松,yd,希望大家前来支持。
  • 我和女校花在荒岛

    我和女校花在荒岛

    高中同学聚会,大家一致决定坐轮船去国外旅游,中途轮船失事,在海上瓢泼三天三夜,终于漂流到一座海岸上,从此开始在荒岛上展开求生旅途。
  • 清十二帝疑案

    清十二帝疑案

    大清王朝296年江山社稷,兴衰荣辱,荡气回肠。在她如此漫长的岁月中,演绎着一个王朝的如日中天;清王朝的12位皇帝,文治武功各有千秋。在他们离去的背影中,浸染着一个帝国的沧桑日暮。那么,清朝何以统治中国长达296年?它又为何丧权辱国、走向衰亡?这个中国历史上最后的封建王朝,究竟留给后世怎样的记忆?那么,他们如何登上皇位?在那一次次登极大典的盛大、繁华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大清王朝296年江山社稷的根基——八旗制度,究竟从何而来?它何以缔造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军队,又为什么还是它,最终葬送了中国最后的王朝?
热门推荐
  • 相公,你真的死了吗?

    相公,你真的死了吗?

    晕,一觉醒来,竟然成了个寻死没死成的待嫁新娘身上,原来是因为不愿给一个‘痨病鬼’冲喜才轻生的。没法子,既然没死成那就只有嫁了,不过,这个家里怎么阴森森的?还有那个要死的病相公怎么看上去好好的,一转眼就死了?
  • 三国之子安天下

    三国之子安天下

    既不精通秦汉三国史,又无骑马安天下之勇,我只是个普通人,却在三国混出不平事,华千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却道出了历史的沉淀…后来人,定先时事!华子安,为天下狂!
  • 血仙墓

    血仙墓

    数千年前,一名修士发现了本神奇的天书《死海文书》,书中记载了一个预言和一个奇特的上古古墓位置。预言讲诉末法时代来临之时,便是永夜降临之际,无数生灵将会在这场浩劫中死去,而拯救这一切的世界本源秘密被埋藏于一座仙人慕陵之中。数千年后,预言变成了现实,末法时代降临。几名修士在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天书,发现这个秘密同时也为了解救芸芸众生。在纠集了一批实力强大的修士前去上古古墓之中,谁也没有想到,这个仙人古墓中竟然有着许许多多诡异的事情:上古悬棺,青铜巨门,生命之树……这神秘的墓主人到底是谁?难道世上真的有仙人?为什么仙人会死去并且有一处仙墓?寻找秘密的修士到底能不能找到真正的棺椁解开真正的谜题?
  • 硅时代

    硅时代

    思维是什么?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所做出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认知是什么?是记忆,是记忆对客观事物的描述,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是什么,是人脑对事物主观认知的相同点,换句话说是搜索记忆,并建立联系。而记忆是以生物电震荡的形势存储与脑域之中的,大脑是什么?碳氢化合物,既然碳氢化合物可以存储生物电,那么硅基芯片为什么不能呢?!
  • 落仙传奇

    落仙传奇

    骆丹尘,一个小小的药童,无意间毁掉了仙帝一炉生死还魂丹,被仙帝迁怒。得师父药尊求情,才得以幸存,但却要剥夺仙躯,去除仙根,贬至下界凡尘,经历生老病死。然而却发生了意外,骆丹尘意外降临九玄大陆,从此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
  • 长寿之城

    长寿之城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赴法勤工俭学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赴法勤工俭学

    70多年前的一个春日,大厦林立的黄浦江边,一艘艘巨轮不时拉响汽笛。上午11时,日本邮船因幡九号又一次开始了赴欧的航程。旅客中,有89名年轻的中国学生,神情激动而又不安。他们是首批“留法勤工俭学”的有志青年。在法国——共和主义的故乡,他们将当工人、勤工俭学,以掌握使中国获得独立、富强的技术和知识,回国后,他们要彻底推翻帝国主义。时年1919年3月17日。
  • 旷世神少之白狮

    旷世神少之白狮

    兔子般的无能,狮子般的强大;前后判若两人,却同为一体;碎骨以后,废柴已燃烧起来,死灰飞扬,飘落在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他将征服全世界。
  • 虚空的夏之恋

    虚空的夏之恋

    原来,他的每一个改变,都能轻易地让我落泪。此刻的我,眼泪早就像潮水般汹涌着,原谅我,任由悲伤流放。
  • 双子星...more

    双子星...more

    一万年前,一颗陨石落在了星球北边的银色之地上。陨石的碎片幻化成了精灵。他们没有组织没有政府,逍遥自在地在银色大地上生长、繁衍、死亡。后来,星球进入了冰川时期,银色大地与艾伦大陆之间出现了一座冰桥。精灵们顺着冰桥南下,进入了艾伦。星球逐渐变暖,冰桥消失了,大地的力量越来越雄厚,聪敏的精灵学会了利用大地的力量施放魔法。其中一部分研究黑魔法的成为了恶魔。另外一部分不屑于与恶魔为伍的精灵离开了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