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6800000059

第59章 内迁大宁都司——始料未及的遗患 (1)

朱棣夺取皇位对明朝政治的影响是深刻的,它同时也给明朝的北部边防留下隐患。为了夺取和巩固皇权,朱棣借助边防力量,使之调头向南,塞王的内迁、北京的经营都是为着巩固统治和对付国内的反对势力。朱棣的地位巩固了,北部边防却空虚了。随着国内秩序的稳定,朱棣把重点转移到控制四夷的宏伟事业上来,为的是做一个超迈千古的盖世雄王。然而,他的蒙古政策,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北部边防困扰了明朝近两百年。

明朝弘治年间的兵部尚书马文升说:

太祖高皇帝平一四海之后,以西北边境与胡虏密迩,虑为边患,故于甘州设立陕西行都司,宁夏设立五卫所,大同设立山西行都司,宣府设立万金都司,古营州设立大宁都司,于辽东古襄平设立辽东都司,各统属卫如臂指之相使,气脉之相属,以捍卫夷虏,又分封肃、庆、代、谷、宁、辽六王于甘州、宁夏、大同、宣府、大宁、辽东,凡百军马俱听节制,以藩屏王室。若有寇贼侵犯,就命各王挂印充总兵征剿,各边初无总兵镇守巡抚官之设,彼时胡虏远遁,边方宁谧。

朱棣的即位,打破了北部边防的这一格局。

朱棣以一隅之兵争天下,必须先安定后方,巩固地盘,并需要扩大自己的力量。安定后方,有两点十分重要,一是号称“善谋”、实力仅次于燕王的宁王朱权不要做梗;二是鞑靼诸部不要乘机捣乱,如果能争取他们加入自己的营垒则更好。《明史》说:

成祖从燕王起靖难,患宁王蹑其后,自永平攻大宁,入之。谋胁宁王,因厚赂三卫,说之来,成祖行,宁王饯诸郊,三卫从,一呼皆起,遂拥宁王西入关。成祖复选其三千人为奇兵作战。天下既定,徙宁王南昌,徙行都司于保定,遂尽割大宁地畀三卫,以偿前劳。

这里讲燕王“靖难”之后做了三件事:徙宁王南昌,徙行都司保定,割大宁之地。朱棣不惜削弱北部边防以夺取和巩固皇位,这样的代价实在是太沉重。

关于“尽割大宁之地畀三卫”,明人的记载是很多的。然而《实录》、《明会典》等官书并无记载。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说:“靖难兵之起,三卫夷人从战有功,故畀之(大宁之地),国史不书,莫可考焉。” 兹举私史数例:

郑晓:《皇明四夷考》:

靖难初,首劫大宁兵及召兀良哈诸酋率部落从行有功,遂以大宁畀三卫,宁王移封南昌,徙行都司于保定为大宁都司。今三卫岁二贡,贡卫百人。

王世贞:《弇州史料前集》卷十八三卫志:

文皇从燕起靖难,使使以赂请,而兀良哈以骑来从战有功,……文皇帝乃移王与其军内地,而以其地畀兀良哈等,使仍为三卫,其官都督至指挥千百户有差,约以为外藩,岁给牛具、种、布帛、酒食良厚。

严从简:《殊域周咨录》卷二十三:

靖难兵起,……尽拔大宁诸军及兀良哈三卫胡骑,挟宁王入松亭关,趣援北平。永乐元年敕谕兀良哈部落曰:……今仍旧制。设大宁、福余、朵颜三卫,俾尔等统处军民,镇守边境……乃废大宁镇,空其地给赏三卫夷人,每岁朝贡以为东北外藩。

朱鹭:《建文书法拟》上:

建文元年十月,靖难兵以宁王权及大宁诸军、兀良哈三卫胡骑入松亭关,趣援北平,大宁空。(大宁既破……从官稍稍入城,阴结诸胡并思归之士,濒行宁王饯送郊外,伏兵拥宁王去,遂诏诸胡及护卫官校,皆从宁府毕发,而城为之空。其后,大宁弃与朵颜诸虏,而行都司迁保定。)

屠叔方:《建文朝野汇编》:

燕王靖难初,兀良哈骑兵先鞑靼来助,遂弃大宁故地与之,以内边为界。

谈迁:《国榷》卷十七:

义旗初建,首下大宁,简兀良哈三千骑为奇兵,立三千营,不忘其德,尽捐大宁地予之,割雄镇以资伏莽。

此外,还有相当多的文章奏议均同此说。

在蒙古方面,记载此事的则有《蒙古黄金史纲》。

朱风、贾敬颜译:《蒙古黄金史纲》:

永乐皇帝统帅自己少数护卫与山阳之六千兀者人 ,水滨之三万女真人又黑城的汉人整兵来伐洪武皇帝之孙建文皇帝,捺银印于颈而废逐之。于是……永乐皇帝为君……号曰永乐大明。以拥立之功而赐与六千兀者人以三百大都。

这段话虽未确指以大宁地畀兀良哈之事,但却有力地证明靖难时朱棣与兀良哈之间有过一笔政治交易。

日本和田清先生对以大宁畀三卫的说法表示怀疑。他认为此说是由于人们对建文帝的同情而将事实演义了。他说“三卫远在北方的根据地,它既没有被成祖收买的可能,也没有胁从宁王的可能”。“成祖不但没有得到三卫的援助,反而曾为制驭三卫费尽心机”。而且成祖还说过“今灭此残虏,惟守开平、兴和、宁夏、甘肃、大宁、辽东,则边境可以永远无事矣”这样的话。成祖弃大宁,有“徐图他策”的打算。只因为他的死,重置大宁的志愿才未得实现。

类似的说法在明朝时便已出现,或为和田清之说所本。陈仁锡在《皇明世法录》中说:

论曰:三卫地界宣、辽,为蓟门之肩背,自大宁失而宣辽隔绝,昔人有血脉雍滞,肩背拘孪之恨,岂不信哉!世多以文皇畀虏为口实,爰考永乐、宣德有剿捕之诏,有宣捷之敕,除恶务本,曷尝不廑门庭之诚乎?且文皇帝尝语大学士金幼孜曰:今守开平、兴和、大宁,边境可幸无事。当日无弃大宁之意甚明。大宁弃斯开平难守,开平弃斯古北可虑,胡马云扰,谁阶之厉?初以三卫侦虏,亦略仿汉倚乌桓伺匈奴。或谓喜处之可因以为间,虽藩离失而耳目在,计非全拙。乃市赏无艺,至为东西虏攘臂挂藉,譬养鹰而绦绁去手,又如之奈何!

尽管陈仁锡做了这样一番辩护,但仍不能否认大宁失于朱棣之手:“兀良哈从征有功,文庙嘉其绩,秩以都督,宠以三卫,于是徙镇入于蓟南,而畀其地。” 即以“养鹰而绦绁去手”而喻之,其中也不无批评之意,至少得以“不慎”、“决策失误”归咎之吧!劳堪则将大宁的丢失,归于朱棣等过分相信兀良哈的“诚款”所致,“永乐宣德之间,但知兀良哈之诚款,开平之艰远,东胜之丁口不立,甘心弃土,略不顾惜,非往事之恨乎?” 明朝灭亡后,顾炎武曾到北京一带考察山川利病,他同样认为大宁是由于靖难而放弃。

不管怎样,朱棣无法逃脱丢弃大宁的责任。

朱棣以塞王起家,对拥兵守塞的诸王的力量有深刻的认识,因而对之十分戒备。除燕王外,塞上之王以宁王朱权的势力最大。同燕王一样,宁王也有争夺皇位的野心。朱棣做了皇帝,宁王就成了最危险的人物。宁王要求徙封内地,正中朱棣下怀。但宁王请苏州、钱塘皆不获准,终于徙封南昌。《太宗实录》载:

永乐元年二月己未,以大宁兵革之后,民物凋耗,改封宁王府于南昌。

三月壬午,改北平行都指挥使司为大宁都指挥使司,隶后军都督府,设保定左、右、中、前、后五卫,隶大宁都司,调营所左屯卫于顺义,右屯卫于蓟州,中屯卫于平峪,前屯卫于香河,后屯卫于三河。设左、右、中、前、后五所,仍隶大宁都司。

如果不是有意放弃大宁,在内徙宁王之后完全可以保留原大宁都司卫所以戍守之,大宁都司迁于北京城南之保定,其卫所亦散置于北京周围而于原大宁之地却完全不设防,显然是故意放弃大宁。与内徙宁王弃守大宁的同时,朱棣对兀良哈三卫则恩宠有加:

永乐元年五月乙未,敕兀良哈三卫官军(按:三卫既已归附,且从战有功,故称官军),人等曰:朕嗣位之初,已尝诏喻尔众,……但有来朝者,悉授以官,俾仍居本地,岁时贡献,经商贸易,一从所便。前阿哥歹、那海帖木儿、纳哈出来寇广宁,守臣擒送至京。朕矜其远人,且各有父母妻子之思,曲宥其死,就令尚都等送还并谕尔知之。

不仅授官互市,而且为寇者亦曲宥之。固然,朱棣怀柔远人的政策是一贯的,问题在于,为什么明知兀良哈之不可靠,却还要从大宁撤防呢?朱棣第三次北征,以兀良哈“党逆”,曾回师击之,为什么不因而恢复在大宁的防御设置呢?和田氏说:朱棣“出师未捷而崩于榆木川,重置大宁之志未得酬现”。我想,以朱棣“五出漠北,三犁虏庭”之威,以南征交阯、远出外洋之盛,是完全有能力恢复大宁的,不必临死再为之嗟叹。他可以远出漠北,边防线大大向北推移,因此用不着在大宁再设防,大概可以说朱棣就根本没有“重置大宁之志”!

进而放眼看去,无论是明人陈仁锡等,还是日本人和田清氏,都忽略了一个前提,即朱棣是以普天下之主自居的。他自认为四海一家,无分内外,兀良哈与任何异族异类一样都是他的臣民,对于那些殊方远夷朱棣尚可不分彼此,厚往薄来,对于有功靖难的兀良哈格外眷顾就十分自然了。朱棣自己并不认为是放弃了大宁,因而也便无须有“重置大宁之志”。问题在于,朱棣的这一四海一家的宏伟构想,在国力强盛、君主有为之时尚可维持一定局面,而一旦国力削弱,主暗臣庸,非只“天下一家”不可能实现,就连近在咫尺的边陲之地也难于控制了。历史事实已经证明朱棣好大喜功,大而无当反不及朱元璋的稳扎稳打来得可靠。

在蒙古地区脱离中原政权的控制时期,大宁是明朝边防的战略要地。顾炎武说:“大宁居遵化之北一百里,沿山海以逮独石,一墙之外皆其地。独石、山海离京师皆七百里,与大宁正相等。国初建谷、宁、辽三王,与代朔若运雉,以屏藩东北,其为计深矣!” 其时,大宁与宣府、辽东并列为第一道防线,朱元璋又命徐达西自古北,东至山海修关隘一道,为第二道防线。因此,控制大宁,对于制驭兀良哈、女真,遏止鞑靼东进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经营大宁,朱元璋曾花费一番苦心。洪武二十年,为了对付纳哈出,朱元璋下令筑大宁、宽河、会州,富国四城,并驻兵防守,随之,设大宁都指挥使司及大宁中、左、右三卫,并以木榆、会州、新城等卫隶之。 洪武二十四年,宁王就藩大宁,又增置卫所十余处。朱元璋甚至在大宁卫设立儒学,教授武官子弟,设教授训导,“仍选识达达字者教习达达书” ,并“颁经书,以广文教” 。这些,在朱棣下令拔大宁于保定后,全被取消了,大宁“遂为空城” 。朱元璋的心血,被朱棣做皇帝的野心和大而无当的规划淹没了。

兀良哈三卫设于洪武二十二年,而“久之皆叛去” 。靖难之役后,朱棣虽加意拢络,“欲使受国恩,永为外藩,共享太平之盛” 。但兀良哈三卫“当成祖之世已烦驾驭” ,不时剽掠边地屯堡,甚至与本雅失里合谋寇边 。因此,放大宁虽贻患后世,但永乐年间就已显出祸端。

大宁之弃,使辽东到宣府的防御线被切断了。而且,大宁既弃,开原逼塞不可居,不得不将韩王朱松改封平凉 。再加上东胜诸卫迁于内地,开平迁于独石,北边第一道防线完全崩溃,只有靠近北京的第二道防线可守。自是“诸夷列我险阻,闯我门庭,要我官员,残我吏民”, “畿辅之间骚然多事矣” 。永乐以后的边患,不少与兀良哈有关,加之国都迁于北京,其威胁益显严重。后人对此批评甚多!

正统己巳,嘉靖庚戌,诸敌犯内,皆从此(指大宁)至,则(兀良哈)阳顺阴逆,亦卧榻鼾睡故也。

泰宁、福余常与东虏合,而朵颜常与西虏合。弱则乞赏,强则要挟。少则鼠窃狗偷,众则称兵入犯。或联姻于西虏而藉其势,或乡导于东虏而假其声……使我蓟边疲于奔命,此贼寔为之耳。

明朝许多有识之士,看到这种局面潜伏着更大的危险,有练兵振武之谋,有恢复大宁之议。大学士丘浚指出:“京师东北藩离单薄之甚,异时卒有外患,未必不出于此。” 明末东北边警频仍,完全证明了丘浚的这一预见。

此外,在内迁辽王的同时,朱棣又将谷王从宣府、辽王从广宁内迁。塞王内迁,固然解除了诸王对皇位可能构成的威胁,但也大大削弱了北边的防卫力量。这样,就形成了国都靠近前线,天子坐镇守边的局面。尽管朱棣雄心勃勃,长驱远驾,扬威塞外,但留给后世的却是北部边防退缩的格局。

同类推荐
  • 一代天娇成吉思汗(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一代天娇成吉思汗(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蒙古开国君主,著名军事统帅。名铁木真,姓孛儿只斤,乞颜氏,蒙古人,庙号太祖。成吉思汗生于蒙古贵族世家。约在1170年,其父也速该被塔塔儿人毒死,也速该的遗孀月伦领着铁木真和他的几个弟弟度过数年艰难生活。少年时期的艰险经历,培养了铁木真坚毅勇敢的素质。蒙古部主忽都剌汗死后,蒙古部众大都在札木合控制之下,铁木真投靠札木合,随他游牧。铁木真笼络人心,招览人马,最后脱离札木合,建立自己的斡鲁朵。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军事家(3)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军事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忠武定国:韩世忠

    忠武定国:韩世忠

    本书介绍了韩世忠一生传奇经历,还介绍了宋朝内忧外患的形势,岳飞、刘锜等将领的抗金斗争。具体包括动荡年代、青年韩世忠、女真崛起、靖康之耻、名将岳飞等内容。
  • 流浪的权杖——晋文公传

    流浪的权杖——晋文公传

    晋文公,姓姬名重耳,与周王室同宗,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晋献公之子,因其父晋献公宠爱骊姬,便废太子申生,立骊姬之子为嗣,重耳(晋文公)也遭到骊姬之乱的迫害,在其舅舅狐偃、好友赵衰等一班文武贤才的护送下离开了晋国,并流亡国外19年,在其流亡期间先后到达过狄、齐、曹、宋、郑、楚、秦等国,受到狄、齐、楚、秦等国的礼待。这期间,他先后与狄国公主季隗、齐国郡主齐姜相遇,并与她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继而结为夫妻。在流亡的19年里,晋文公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也了解了各国的风土人情,丰富了政治经验,为他后来称霸诸侯创造了条件。本书为你一一阐述了晋文公的传奇传奇一生。
  • 永远的关公

    永远的关公

    历史,是人类的历史。能够证明人类伟大的,是历史上那些最优秀的人。茫茫人海,人海茫茫。天地生人,多的是渺小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都不过是白驹过隙,有几人能溅起一些生命的浪花?有几人能留下一点点生命的痕迹?天地生人,无非是仁善奸恶,在人生的舞台上,都会有充分的表演,有几人能留下一些不朽的业绩?或著书惊日短,或舞剑伴星稀,或学成经天纬地之才,或练就吞云吐雾之艺,或壮志凌空,风云际会,或趁风扬沙,铤而走险,或成得大功,或行得大恶,也不过过眼烟云,有几人能留下万世的声名?
热门推荐
  • 心酸史奇葩同学太邪恶

    心酸史奇葩同学太邪恶

    “欸!那边那只骚狐狸,过来陪小爷玩玩!”十三岁的笙铃儿没事就喜欢调戏她的前桌,“靠!你特么说谁骚狐狸呢!”十二岁的校草严胡利是个花心大美男,他最讨厌来自笙铃儿的调戏!他一个校草居然被校花——女汉子校花调戏!!!他不服!!!笙筱汐神助攻笙铃儿,毛杰涛始终被坑。于是,一段“铁四角”的神奇故事发生在校园里......
  • 跟帝王学处世

    跟帝王学处世

    做事先做人;正人先正已;近百个生动感人的处世故事;破解帝王处世之道------要想成大事得学会处世;本书收录了10位开明帝王从政前后的为人处世、修身、齐家的生动故事,读来引人入胜,融思想性、故事性、可读性于一体,具有借鉴意义。做人、做事,是每个人一生都要遇到的问题,如何处世?如何为人?如何修身?如何治家?都可以在本书所写的每位帝王的故事中找到答案。
  • 孤独星球之不羁的自己

    孤独星球之不羁的自己

    男生妹妹,和我如果爱上了一个人,会发生什么事呢?我就像一个满身刺的刺猬,一旦发现你敌人就会竖起身上的刺保护自己。你是被我伤的最重的一个人。而你却一根一根帮我把刺拔掉,替我作为了下一只刺猬可我们都忘记了,深海下的刺猬是不能呼吸的。呵,这世界上又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 法爷的自我修养

    法爷的自我修养

    艾萨克·牛顿,傅戈蓝国传奇大魔法师,精通防护、塑能、咒法系魔法,后皈依光明神教,爵士,皇家魔法协会会长,决斗达人。和莱布尼兹共享了创造大裂解术的荣誉,塑能系魔法理论的奠基人,提出了魔法惯性原理、魔法控制原理和魔法对冲原理。孩子,拿好这本五年施法三年模拟,别以为穿越了就能躲开我!吊打战士,欺负牧师,鄙视术士,这不过是法爷的自我修养而已!世界观部分参考DND,还有部分克苏鲁,也有一些托尔金。
  • 故人笔录

    故人笔录

    我本嚣张,奈何天不怜我,一场失败的情感,不但葬送了我仙尊的身份,还埋葬了我的心与魂。无奈被逐出三山碧落,我游走在人界那些惊悚与罪恶之间。一日,我想记录下这些过往,避免它日我魂归黄土后,无人知晓我的苦衷。也许,我只是不甘寂寞的人,希望你们能耐心看完我的前半生。
  • 爱情之醉

    爱情之醉

    曾被爱情伤过的学渣级王坤,又级狠学霸。在新同学吴萌萌转到6班后,经历一系列事情后了解王坤的情伤后,决定帮助王坤。爱情犹如醉生梦死之般。而他们有相识到相认到相爱又如何。
  • 捕猎之魂

    捕猎之魂

    再繁华的都市,也会有阴暗的一面。人类的情感波动,具有不可想象的力量。宿者,便是这不可思议力量的集合体。依附于人类的某种感情之上,化为实体,存于人间可其中难免有不应存在的存在。与之相对,捕猎者的使命就是处理那些不应存在的异类。于是在夜幕下,一场场捕猎开始了、(本书的风格偏向于微致郁,请观看后期章节时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 最强全能高手

    最强全能高手

    天降智能戒指,开启了一段丰富多彩的辉煌人生!斗恶少!踩纨绔!玩暧昧!拥众美!我非正人君子!我本花心暧昧!有血腥,有暧昧,有暴力,有感动……(简介写不出吸引人的地方!点进去看几章!喜不喜欢一目了然)
  • 先生你好酷

    先生你好酷

    [花雨授权]靠近他,便感到那冰宫中的冷沉幅射,她这次的任务真是很棘手啊!身为“天堂”生前契约公司的一员,她的任务就是改变他不苟言笑的性格?她是阳光吧?否则为什么愈是接近她,他身上的说结便开始融化了呢?
  • 天虚行走

    天虚行走

    问茫茫天虚,谁人驻足?看浩荡轮回,谁主沉浮?一颗散发微光的珠子让他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