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6800000044

第44章 养士择贤听谏纳言 (2)

至于“保民如赤子”,朱棣又做得怎样呢?

朱棣声称爱民、恤民,在这方面言论甚多。朱棣所设想的是一幅理想的图画。和谐、安宁、殷富、礼让。的确,在永乐二十二年间,朱棣也做了大量安养生民的事。朱棣本人于政事极为勤奋。他每天“四鼓以兴,衣冠静坐”,“思四方之事,缓急之宜”,上午有早朝,下午有晚朝,外朝事处理完毕,还要处理宫中之事,“闲暇则取经史览阅,未尝敢自暇逸” 。他说:“朕主天下,欲周知民情,……凡书奏关民休戚者,虽小事必闻,朕听之不厌也。” 他曾令人将中外官员的姓名书写在武英殿南廊,闲暇观之,以熟悉政情。 如此勤政在明代帝王中是少见的。

同时,朱棣本人也是比较节俭的。他曾说:“内库所贮,皆天财,待赏有功,虽朕不敢妄费。” 永乐十二年,一次百官奏事毕,朱棣退朝坐在右顺门,“所服里衣袖敝垢,纳而复出”。有侍臣称赞他的贤德,他说:“朕虽日十新衣未尝无。但自念当惜福,故每汗濯更进。” 明人称颂朱棣“爱惜下民,屡蠲租赋,犹嗜俭朴,不喜纷华” 不为无据。

由于朱棣君臣的经营,永乐初年受战争破坏的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力量日渐增强。然而,众所周知,朱棣好大喜功,永乐一朝不断有所兴作:征安南、下西洋、讨蒙古、迁都北京,未一刻暂息。这与“毋殚其财,毋疲其力”的宣言真是大异其趣。朱棣曾说过:“民不失其养,虽劳之鲜怨,民失其养,虽休之不德。” 以朱棣之所为,百姓征战劳作不止,焉能不失其养,又焉能不怨。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湖广布政使司左参政黄泽上言,切中永乐行政之弊:“向也,南征北讨,出师连年,辎重牛马,耗散巨万,又江北困于营造,江南疲于转输”,其结果只能是“丁男疲力役,妇女困于耕耘;富者怨征敛之繁,贫者罹冻馁之苦” 。永乐末年,民生情况已经十分不妙。暴发于山东的唐赛儿之乱,便是百姓对朱棣怨怼的真实反映。

其三,说到养士择贤,听言纳谏。

朱棣即位后,标榜偃武修文,他遵重儒学,重视科举,注意人才的培养。在朱棣身边总是聚集着一批文士,明代的内阁制度也因而开始形成。

文献中记载着许多朱棣爱惜、养育人才的故事。永乐二年,状元曾等人受命为翰林院庶吉士。庶吉士是由进士文学优等者及善书者为之, 是仕途中的重要阶梯。后,朱棣又命侍读学士解缙选才资英敏者就读文渊阁,曾等二十八人入选。庶吉士周忱落选,他上言自谏少年愿学,朱棣十分高兴,增周忱共为二十九名。司礼监月给笔墨纸张,光禄寺给朝暮馔,礼部月给膏烛钞每人三锭,工部择近第宅居之。朱棣常常至学馆面试之。 就学者五日一休沐,必使内臣随行,并派给校尉驺从,可谓优礼之至了。后来其中的不少人树有政绩留名后世。永乐年间还开了举人入监读书之例。由于进士所取有限,不少举人落第。朱棣命翰林院录其优者,俾入学以俟后科并给予教谕之俸。 也是养成人才之一途。

但并不是所有人才都能在永乐年间有所施展。即如后来声名赫赫的学士杨荣、金幼孜、黄淮等也仅以五品秩入直文渊阁。 说是参与密勿,其实也很难影响决策。

朱棣喜书画,善书的沈度兄弟、善画的王绂等都被他罗致在身边。这些看似优游尊贵的文人学士并不是都十分得意,一些人常有鸟入樊笼之感。如王绂诗有:

纵有好奇者,相看为玩弄。

孰知野鸟苦,只悦公子容。

这样的句子,确道出了朱棣身边的一些文人学士的心境。他们不过是供装饰用的花瓶笼鸟而已。

朱棣标榜谦己纳谏.但其刚愎自用,很少听取别人的意见。军国大事多由一人独断。即如发五十万大军出塞亲征蒙古这样的大事,也难得令臣下赞一辞。永乐八年北征,车驾次凌霄峰,朱棣问侍臣胡广等曰;“诸将此来,不闻进一言,何也?”胡广以奉承之语回答道:“成算在上,星火之辉何能上裨日月?” 这固然可以看出诸将态度不积极,但也可以看出朱棣与群臣的关系。史学家谈迁在评论这次北征时说:“诸元侯锐士,徒知凛畏,谋议畜肭。” 宁远侯何福从征,仅以“数违节度”,畏罪自杀,“功冠交南”的英国公张辅,亟调从征,既不令抗锋,也不令逐北,仅以之俾督运。“天子自将,不欲诸臣分其功也”。 既如此,诸臣何敢谏言?

经过两次北征,仍未达到朱棣预想的目的。永乐十九年,朱棣再次提出北征的问题,遭到了群臣的反对。兵部尚书方宾力言军兴费乏。户部尚书夏原吉说:“比年师出无功,军马储蓄十丧八九,灾费迭作,内外俱疲。”朱棣大怒,方宾惧而自杀,夏原吉下狱,并籍其家。朱棣一意孤行,又连续发动了永乐二十年、二十一年、二十二年三次北征。结果,无功而还。第五次北征,朱棣回到榆木川,大病不起,方叹“夏原吉爱我”,岂不晚矣!

最后,朱棣声称为治一本道德,明刑以弼教,他不断申明礼制,旌表节妇孝子,又命儒生辑《孝顺事实》、《为善阴骘》以颁赐天下。朱棣本人则装得极为仁慈,甚至虚伪到把自己打扮成连小虫子都不愿伤害。永乐五年五月己巳这一天,朱棣来到灵谷寺,驻骅中庭:“有青虫着上衣,以手拂置地,余命中官取置树间,曰:‘此虽微物,皆有生理,毋轻伤之。’” 而朱棣之所为,却多有可议之处。其最为人所不齿者,殆为对建文诸臣的杀戮。

大凡开国君主,总有点流氓无赖气。大概这正是他们能够蔑视礼法、无所顾忌地横冲直撞的一个原因吧?你看,楚汉相争中,项羽要烹杀刘邦的父亲,刘邦嬉皮笑脸地要“分我一杯羹” 。起初,刘邦轻视儒生,有儒生拜见他,他竟夺过儒生的帽子往里面撤尿。 同样,朱元璋在羽翼丰满时,便指使人将他拥戴借重已久的小明王沉于江水 。即位后专杀立威,对于可能对自己构成威胁的绝不留情。

朱棣身为藩王,带兵夺位,也需要有向神圣礼法挑战的精神。这个近乎开国之君的皇帝,也不免带点流氓无赖气。朱棣还有一个近在身边的榜样,正是其父朱元璋。胡适尝说:“成祖生于明太祖起兵之后八年(1360年),眼见太祖的流氓手段,故他的行为最像他老子。” 朱棣同他的老子一样,不仅有流氓手段,也是个残忍嗜杀的暴君。不论是政治上的反对派,还是宫中得罪他的柔弱女子,他都诛杀无异。从带领“靖难”之师打入南京起,朱棣便开始了对政治反对派的残酷镇压和屠杀。永乐元年(1403年),朱棣宣布:“朕赖天地宗社之灵,父皇母后之佑以有天下。凡更改父皇之成宪,浊乱天下之奸恶,悉就诛僇。其余文武官仍用无疑。升赏斥罚,从至公而已……今敢有妄分彼此,怀疑怨谤,不安职事者,事发族灭。” 朱棣对政治反对派的镇压,不仅是残酷的,也是空前野蛮的、卑鄙的。起初,他所公布的“奸党”名单,不过“左班文臣”齐泰、黄子澄等二十九人 ,而实际被迫害、遭杀戮的人数字难于统计。如前面的引文所显示,他的杀戮是伴随着政治宣传的,无非是使自己做皇帝合法化。处处标榜自己是嫡出,标榜自己维护、遵守太祖朱元璋的成宪。

朱棣打入南京,朱允炆或死或遁,下落不明,朱棣打算借重号称“读书种子”的著名文士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他们之间进行了一场辩论。朱棣说:“我法周公辅成王耳。”方孝孺质问道:“成王安在?”朱棣说:“伊自焚死。”方孝孺说:“何不立成王之子?”朱棣回答:“国赖长君。”方孝孺说:“何不立成王之弟?”朱棣辞穷,说:“此朕家事耳!先生毋过劳苦。”干脆说朱家的天下,朱家子孙坐,你管不着。当然,我们并不能以君主宗法制的礼法定是非。不过,从这对话中不是可以看出朱棣的无赖相吗?朱棣命人强授方孝孺笔札,说:“诏天下,非先生不可。”方孝孺说:“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朱棣见方孝孺不为所用,便以诛九族相威胁。方孝孺说:“便十族奈何!”于是酿出了一场杀十族的惨祸。朱棣命人“以刀抉其口两旁至两耳”,并将其投入狱中,接着便大肆搜捕他的门生以成“十族”。“每收一人辄示孝孺”,在精神上折磨他。

朱棣所开创的亘古未有的杀十族的酷刑,使“坐死者八百七十三人,摘戍绝徼者不可胜计”。其他,如对兵部尚书铁铉,“割其耳鼻”,其肉,纳铉口中,令啖之”,还问他“甘否”。铁铉说:“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至死犹喃喃骂不绝。”户部侍郎卓敬不屈,临刑,神色自若,也被灭三族。礼部尚书陈迪不屈,朱棣把他的儿子捉来杀掉,并割其鼻舌,强塞给陈迪吃。陈迪“唾,益指斥”,终于被凌迟死,宗族遣戍者一百八十余人。刑部尚书暴昭不屈,朱棣命人“先去其齿,次断手足”,暴昭“骂声犹不绝,至断颈乃死”。左佥都御史景清,因刺杀朱棣不成,被“抉其齿,且抉且骂,含血噀御袍。乃命剥其皮,草椟之。”“碎磔其骨肉”。右副都御史练子宁,被逮语不逊,朱棣“命断其舌,磔死,宗族弃世者一百五十一人,又九族亲家之被抄没戍远方者又数百人” 。其他不一而足。这些人的死,不仅是出于对封建礼法对建文帝殉节,更重要的,他们是出于拥护建文帝的宽仁之政,从而反对朱棣“恢复祖宗旧制”的政治立场。对此,前文已有论述。

最野蛮的,莫过于朱棣对这些殉难者家属的处置了,且不说他下令在郡县穷治建文“奸党”,以致“疏族远亲莫不连染”的所谓“瓜蔓抄”,即从一段朱棣口诏的实录,便足以看出他的流氓嘴脸。

永乐元年正月,校尉刘通等赍帖为奸恶事:“一将刑科引犯人张乌子等男妇六口,又引犯人杨文等男妇五百五十一名。”奉钦依“连日解到的都是练家的亲。前日那一起还有不识气的,在城外不肯进来,嗔怪催他,又打那长解”。锦衣卫把这厮都拿去,同刑科审。亲近的拣出来,便凌迟了,远亲的尽发去四散充军。若远亲的不肯把亲近的说出来,也都凌迟了。”

二月,解到邹公瑾等男妇四百四十八名口。同年十二月十二日教坊司题:“有奸恶卓敬女杨奴,牛景先次妻刘氏,合无照前例;谢升父旺年七十四,男唆儿年二十。”俱奉钦依“发金齿卫充军,妻韩氏送淇国公处转营奸宿。茅大芳并男顺童、道寿,幼男文生,俱典刑”。“妻张氏发教坊司病故”。左韶舞安政等官奏,奉钦依:“著锦衣卫分付上元县,抬去门外,著狗吃了。”

同类推荐
  • 伽利略

    伽利略

    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Galilei,1564~1642),1564年2月25日出生于意大利的比萨。伽利略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力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
  • 言畅心品

    言畅心品

    翻开《言畅心品》,第一篇“畅言视界”,里面充满了“生命的意义在于探索与发现,企业的生命莫不如此”、“人生在世,需能在出世与入世之间行走自如”之类深刻的警句和段落。关于时代进步与企业发展,关于企业家成长,关于为人之道与经营理念,关于时局与历史,关于文学与艺术,关于情感与宗教,它们如此沉重,而言畅却如此轻盈。第二篇“言畅诗书画”,我见到了作为诗人的全晓畅。关于诗,关于诗人,关于女诗人,话题太大,一言难尽。似乎我们的时代,诗人已经消失了,消失在日渐稀薄的空气和斑谰的时光之中,了无痕迹……
  • 乱世奇女子

    乱世奇女子

    本书从女人的角度,在历史的空间里,在民国的背景下,在高官豪族的背后,慢慢拓展出女性的生活空间,还原那个社会女性的生活原貌,描摹政治风云下的爱情激流。
  • 乔·吉拉德:世界最伟大推销员的致胜秘诀

    乔·吉拉德:世界最伟大推销员的致胜秘诀

    本书主要介绍了3个闻名世界的最伟大的推销员:世界顶级售车大师——乔·吉拉德、世界级的保险推销之神——原一平以及世界一流售房、训练大师——汤姆·霍普金斯。《乔·吉拉德》除了简短介绍了他们的身世之外,还详细介绍了他们在推销过程中不断累积下来的宝贵经验。
  • 生命之催化乐章:石油化学家闵恩泽

    生命之催化乐章:石油化学家闵恩泽

    奠基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以知识报效国家,一生成果难数,开发生物柴油推动绿色化工,凭贡献乐享人生。
热门推荐
  • 特工丫鬟

    特工丫鬟

    她一直认为爱情是一种奢侈品,她是一个特工亦是一个偷,有幸在执行任务时被搭档放鸽子而跌落悬崖,穿越到一个未知的朝代,开始了一段丫鬟的旅途,一个是富可敌国的高富帅,一个是掌管身杀大权的王者,一个是单纯的被母亲保护过分的童话王子,她站在三岔路口,何去何从,如果她都喜欢,那么她到底爱的是哪一个,是命运将她带到这个世界,还是命中的那个谁吸引着她,她沦陷了他的温柔,他游走在她的明亮眼眸,他们最后真的能静看细水长流嘛,还是各自天涯海角。【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弯兜直塘

    弯兜直塘

    梅雨滂沱,黑漆漆的田野伸手不见五指。雨珠儿伴着呼呼的东北风一阵紧一阵,到处是一片哗哗的水声:不只是雨点打在禾苗上的沙沙声,还有大沟小沟中流水急急奔向河浜的嘈杂声,连平时很安静的童家浜也激起了一阵阵涨水的拍浪声。
  • 荆楚长剑

    荆楚长剑

    一失足成千古恨,他因误杀人命遭到两班人马追杀,逃跑途中被土匪截去。要活命必须抗争,他夺下大头领,有了一席之地。一场土匪与保安团和国民军之间的争斗从此拉开序幕。他们之间恩恩怨怨,丝丝缕缕,勾心斗角,激烈的争夺都在本书内。
  • 丘比特日记:你好烦

    丘比特日记:你好烦

    “对于爱情,我到底要不要等待?”本丘比特蔑视一眼,“切!摆在你面前还不要,你还想等什么?!”我一把将她推进了爱情小河,找到与她牵着红线的另一个Ta。“爱情这东西,最烦就是明明在你眼前,还说找不到!”本丘比特双手抱胸(不是那个抱胸!)潇洒离去!
  • 枫神泪

    枫神泪

    心无痕、月无影,残阳依旧;泪如丝、魂已悲,莫叹世人愁。恃梦坠影、思念依旧,寂寞空无人;千杯酒、解清愁,独醉自梦中。他刚出生没多久父母被人设计杀害,侥幸之下他被管家抱走,可最后还是遇险,管家身首异处,而他被扔他下了悬崖。或许是造化弄人吧,他没有死反被一头雪狼所救,雪狼把他当成亲生孩子一样哺育,在他4岁那年雪狼死了,而他却阴差阳错的被一个路过的修道者遇上带回宗门…从此开始了他的修道之路,他靠着自己的毅力与坚持,越过千难万险,历经各种磨难,渡红尘,破生死,破天门入仙界,踏天而行,所过之处万物跪拜……最终走出了一条独属于自己的路......
  • 迦南荣光

    迦南荣光

    这是《溶源》前传。这只是个短篇,讲述黄金时代之后,关于黑铁时代的故事。……长生种有长生种的光荣,短生种有短生种的光荣。长生种的光荣是永恒,短生种的光荣是自由、公平、正义、理想……可惜是短生种。
  • 暗皇

    暗皇

    死寂的黑夜,白骨镂成的王座。苍白的手紧握着滴血的长剑,沙哑的声音在吟哦:这里,我是主宰!!!
  • 伤寒直格

    伤寒直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宇宙

    大宇宙

    千万年后,意外中获得不死血传承的龙笑天,从零开始的传奇之旅。集校园、都市、黑道、修真、武侠、监狱。讲诉的是一个修真遗失的时代的修真、修仙、修神、修圣的故事。校花、白领丽人、警花、极品少妇等无处不在。
  • 招商局与中国金融业

    招商局与中国金融业

    招商局的历史,就是中国近现代民族金融业的历史。140年前,诞生于“洋务运动”中的轮船招商局在内外阻力中翻开了中国金融业新的一页。今天,沿承百年血脉的招商局集团已经成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企业之一。在近一个半世纪里,招商局一直扮演着中国金融业引路者的角色。从唐廷枢自设保险招商局,盛宣怀创办中国近代第一家银行,到袁庚打响“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炮”,再到平安保险拉开中国保险业海外引资的序幕……招商局不断用“第一次”引领着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招商局与中国金融业》通过记录招商局自清末至今的发展历程,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金融业发展的独特视角。《招商局与中国金融业》由王玉德、郑清、付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