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57600000003

第3章 不忍之祸和能忍之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生活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它是充满了坎坷的。生活一旦出现问题,大多数人开始时不是一筹莫展,把自己搞得焦头烂额,就是硬往前撞,哪管它三七二十一,死了也悲壮。这固然表明一个人的勇气和自信,但往往会适得其反,事情会扯不清理更乱。而毫无价值的牺牲,最终受害的是自己。我们每逢遇到类似的难题时,完全应该忍。

遇到窘境时低一低头,不代表我们没有骨气,韬光养晦,忍一时之震是为了日后更加有力地出手一击。

中国人是最能够“忍”的民族之一;由“忍”这个字,就能看到造字者对忍的态度。综观历史,有很多可以借鉴的镜子,许多伟人都有超人的忍耐力。如周文王曾忍食子之痛、孙膑曾忍断足之苦、韩信曾忍胯下之屈、勾践曾忍尝粪之辱……正因为他们能忍,日后才能雪耻复仇,成不朽的伟业,可知忍这个字有多么重要。

所以说,受辱时唯一的办法是忽视它;不能忽视它就忍受它;如果忍受它也不可能,那么我们就只能忍受辱了。

不能忍的情形常常是不得不更加忍。因为你不忍,结果祸事发生,于是自己也就不得不再雪上加霜,情况更糟不得不更去忍。这是非常可悲的情形,人生常常因此更加悲惨,命运因之更加坎坷。

在人生路上,不忍之祸常常有这么几种情况,我们应小心应付。

1.聪明反被聪明误

从古至今,“聪明”皆为世人所向往。历朝历代,堪称聪明的人数不胜数。聪明者若善用之,上可安邦定国,下可家和事兴;若用之不善,轻则有邻里失和,败家之虞,重则有丧命妄国之忧。熟悉《三国演义》的人大多知道曹操手下有位掌库主簿杨修,乃是朝廷太尉杨彪之子,字德祖,博学,聪明,且有能言善辩的好口才。本应成为国家之栋梁,安邦之良臣,可惜却误投生性多疑的曹操门下,并数犯曹操禁忌,终招大祸。

有一次,曹操命工匠造了一座后花园,工程完工后,曹操去验收,所行之处,皆令他满意。这时,正好走到了一园门处,曹操停步看了一会儿之后,只取笔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便拂袖而去。众工匠面面相觑,惶惶不安地议论着,不知曹丞相此举是何意,于是请来了杨修。杨修一见此景·,便笑着对大伙儿说:“诸位不必惊慌,丞相是嫌此门太大了,你们只需将此门改造一番即无忧矣。”众工匠素来知道杨修聪明过人,虽不晓其理,却也按照杨修所提供的尺寸星夜改建完毕,重新请曹操检视。曹操见园门已按自己的意图改好,颇觉诧异,便问工匠们是谁的主意。众工匠不知改对与否,只好照实回复曹操:竺是杨主簿的意思。“于是曹操便令人叫来了杨修,问他为何要这样改,杨修回答道:·”这是按丞相的意思修改的。门上书写一个‘活’字,就是‘阔’字。丞相的意思不就是嫌园门阔了吗?曹操听罢,口中连连称赞杨修的聪明机智,但心中却有些妒意。

此时,祸根已然埋下,而杨修还蒙在鼓里呢?

又有一次,有人为曹操送来了一盒塞北的酥糖,曹操品尝了之后,觉得味道不错,准备让大家分享,但喜打哑谜的曹操却卖了一个关子:只在盒盖上写了“一合酥”三字便扬长而去。众人正不知其意之时,杨修正好进来,看见曹操写的三个字后,便无所顾忌地取酥糖来吃,还笑嘻嘻地对大家说:“你们快来吃,不然就没有了。”大家见到杨修的举动大惊失色,有人忙出声劝阻:“这是丞相爱吃的东西,怎敢乱动?”杨修却说:“丞相明明让我们‘一人一口酥’嘛,怎敢违背丞相的好意?”众人一听,才明白盒上“一合酥”之意,便也竞相吃了起来。曹操返回后问及众人是谁的主意,众人不敢隐瞒,据实而答,曹操哈哈大笑,并说:“知我者杨修也。”可心中对杨修由妒生恨,不可遏制。

堪称聪明的杨修此时却未觉察出曹操的意图,实在是可悲的。

这一次征战途中,曹操兵马路经蓝田蔡邕庄,因与蔡邕素来性情投合,虽蔡邕已故,但忆及旧事,曹操仍带了100多位随从到庄上去。在厅堂上,曹操看见墙上有一幅碑文图轴,仔细阅读后又见其旁有“黄绢幼妇外孙裔臼”八个大字,不知何意,问众人,众人亦都不解。这时杨修回答他已知其意。曹操令杨修不要说出,他要自己思考一下。众人出庄上马而行。一路上,曹操苦苦思之,一言下发,众人也不敢出声。大约走出了三里地时,曹操忽然要杨修说出那八个字的含意,想是已经悟出其意。于是,杨修便说道:“这八个字是一句隐语。‘黄绢’就是有颜色的丝织物,丝傍色字,乃‘绝’字;‘幼妇’就是年少的女子,女傍少字,乃‘妙’字;‘外孙’就是女儿的儿子,女傍子字,乃‘好’字;‘裔臼’就是盛放辛辣之物的器皿,受傍辛宇,乃‘锌’字(今作‘辞’字),四字连起来,便是‘绝妙好辞’,是盛赞那篇碑文之词。”曹操听完杨修的解释,非常惊异,自己的才思竞比杨修要慢三里地之遥;曹操见众人全在赞叹羡慕杨修的才识,口中虽也不断颂扬,心中妒火却已连连升级,欲除去杨修之意业已萌发。

可怜杨修还沉浸在自己的聪明之中,浑然不觉死神的阴影已开始笼罩在他的头顶,曹操有一子名曹植,善赋诗作对,因喜爱杨修的才能,故而经常邀杨修到府中谈经论典,杨修也拟定二些曹操可能会问的问题及答案叫曹植熟记于心,因此曹植常能博得曹操的嘉许。日久,其兄曹丕见曹操有立曹植为太苎之意,便约朝歌长吴质秘密入府商议对策。因害怕被人发觉,不得不将吴质藏于装丝绢布匹的筐中带入府内。但此事被杨修知道了,就直接告诉了曹操。曹操派人去探察,不曾想吴质叫曹丕第二日再装真正的绢帛入府,不仅蒙蔽了曹操,更引起了曹操对杨修的不满与厌恶,认为是杨修故意诬陷、中伤曹丕。

此时死神的阴影愈来愈浓了,杨修却还是一副恃才傲物之态,不知忍一忍。

曹操领兵与蜀军对阵,不料大败,直至斜谷界口方才安营扎寨。屯兵多时的曹操此时欲进不能,欲退又恐被人耻笑,正烦恼间有下属夏侯惇问今夜口令,便随口答曰:“鸡肋”。待口令传出后,杨修却开始叫手下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做归程的准备了。不一会儿,全军将士俱知晓,也跟着开始收拾行装。

当夜曹操因心绪不宁无法安睡,便独自一人悄然巡视营寨,见夏侯惇手下的军士全在收拾行囊,大惊失色。急唤夏侯惇入帐询问缘由。夏侯惇不敢隐瞒,据实回答了曹操,说是杨主簿已先预知了丞相欲归之意。曹操又召杨修来询问,杨修说:“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丞相今夜以‘鸡肋’做口令,分明就是说现在的境况如同鸡肋般,进不能胜,退又恐人耻笑,在此屯兵僵持,还不如趁早班师回朝。相信丞相不久必踏上归程,故而令军士们早做准备,以免临行时慌乱。”曹操听罢大怒,一是恼杨修又猜中了自己的心事,二是恼杨修如此一来让自己没了面子,无法下台,遂新仇旧恨一起算,借“扰乱军心”之名将杨修斩首示众,亦除掉了心中的一块心病。

可怜杨修年方34岁便成为刀下枉死者,实乃可悲?可叹!

究其因,皆由其为人恃才放旷,不知善用聪明,反为聪明所累才招来杀身之祸。

杨修之死令人扼腕,可作为现代人的我们,难道不能从中得到些启示?非也。聪明虽大多先天注定,伹如何运用自己的聪慧才智,则是靠后天的经历悟性与审时度势。曹操虽文能吟诗作赋,武能行兵布阵,上马厮杀,可惜生性多疑,嘴里惜才爱才,骨子里却是妒贤嫉能之辈,此非良禽所栖之木,良臣所侍之主也。

古语有云:帆只扬五分,船便安;水只注五分,器便稳。

从杨修之死中我们不难悟出:过于锋芒毕露,不知谦逊者终将自取其咎。

可惜的是,杨修虽堪称聪明人,却未明白“枪打出头鸟”的道理落得英年早逝的下场。只是不知道,临死前的杨修可否顿悟?

另外,一代名将——淮阴侯韩信,不论是带兵作战还是军事谋略方面的才能皆在其主刘邦之上,勇冠三军,威震四野,本应福至九族,荫及子孙,只可惜聪明人却未明匿釆之道,不仅以勇略震主·,更以功劳谋权谋利,终招致诛灭三族之灾,酿成自己的人生悲剧。试想,韩信若能将“雪忿不若忍耻之为高”贯彻落实至终,又岂会到此地步?

韩信与杨修离我们都已太过久远,历史的长河中却仍然还闪耀着他们的光辉,他们的功过是非早已有人评说。

◆忍者火花:

历史的记录是给我们以警示,让后来的“聪明人”不要再重蹈覆辙,留下新的遗憾和悔恨。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实在数不胜数。尹不见那些有着八分或十分的才能与聪慧的人,往往会十二分的表露出来,他们精力充沛,热情高涨,锐气逼人,白视颇高。常常不留余地的待人处世,锋芒毕露间却处处碰壁而归,在人生之途屡屡受聪明人何以反被聪明所误,实值得才华出众者深思。

2.相煎太急

公元前562年,陈顼被文帝封为安成王,辅佐文帝。4年后,文帝患病,由此一病不起,于是其子伯宗年仅15岁便继位为皇帝,因其年少不更事,陈顼便总揽了朝中大权。

权倾朝野的陈顼已是代行天子之职,却不满足臣子之名,欲君临天下,终于在光大三年将皇帝废黜为临海郡王,送还藩邸,自己嗣位登上皇位,是为宣帝。

陈顼称帝后,其子陈叔宝为皇太子。到太建十四年(582年)时,已是53岁的宣帝积劳成疾,卧病在床,虽经百药千方仍未见起色,反是愈加严重了。易篑之际,宣帝下诏:“皇太子叔宝继体正嫡,年业韶茂,篡统洪基,社稷有主。”在这遗诏之下,陈后主继位本应是顺理成章之事,孰料却发生肘腋,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皇帝之位对人实有莫大的诱惑力。宣帝共有儿子42人,其中有3人早夭,8人未及封王,后主已立为太子外,剩余的30人均有封爵,于是人人觊觎王位,欲得之而心甘。

陈后主有位异母的兄弟叔陵,被封为始兴王,其篡位之心最切。

此人本是个心术不正,怙恶不悛的藩王,早在任湘州刺史时,使将征伐所得中饱私囊,不肯赏赐部下广分一毫;对待百姓亦是赏罚不明,常将轻罪重判,或者数年不加审理;挖坟掘墓、折人骸骨、夺人妻女之事屡见不鲜,令世人为之胆战心惊。更甚者,当他的生母彭氏去世时,叔陵竟掘故太傅谢安之墓以葬其母,为世人所共愤,却怒不敢言。

在宣帝病势沉重之时,叔陵便已起杀兄自立之心,命典药吏为他磨淬了一把药刀,准备找机会刺杀陈后主,未果。当得到宣帝驾崩的消息后,叔陵更是急不可待,担心后主一旦宣诏继位自己的梦想就将破灭了。于是准备进宫的叔陵急呼手下人取剑给他,手下人不知何意,便取平日所佩的木剑递给他,叔陵见状大怒,竟来不及回身取真剑,弃掉木剑后将淬药刀揣入怀中,就匆匆忙忙地进宫去了。

这次进宫的人除了叔陵外,还有陈后主的生母柳氏、乳母吴氏以及另一位异母兄弟长沙王叔坚等。

进得宫来;叔陵未拜亡父,却乘陈后主正俯伏在地失声痛哭,伤心欲绝毫无防范之际,抽出淬药的刀就恶狠狠地朝着后主的颈项砍去,猝不及防的后主顿时血流如注。众人大惊,皇太后柳氏冲上前去救护后主,也被叔陵砍了数刀,乳母慌乱之中情急生智,从身后抱住了叔陵的双肘,一时间叔陵手中之刀未能再次砍向陈后主,可陈后主的衣服还在叔陵的手中。长沙王叔坚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夺下了叔陵手中的淬药的刀,并用衣袖将他绑在了殿柱上。

在乳母及长沙王的帮助下,后主挣脱了叔陵的挟持,被扶往后殿。叔坚缚住了叔陵后,准备让后主发落,便向后殿寻去。叔陵趁机挣脱了束缚,逃回了自己的府中。然后立即放出牢中囚徒充当兵士,并以金钱笼络百姓,妄图起兵造反。最后只募得千余人马的叔陵固守在婴城,负隅顽抗,终不敌陈军,被大将陈智深、王飞禽所杀,一场祸乱终被平定。陈后主方在太极殿即位称帝。

名位之争导致兄弟反目,叔陵为官不仁、为弟不恭,多行不义必自毙,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

为争权势不念君臣、父子之情者古已有之,为贪钱财不念手足之隋者亦是大有人在,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终将得到应有的惩罚。-

清朝嘉庆年间,江西南昌有一对同父异母的兄弟:哥哥邓世麒,弟弟邓世麟,父亲早亡,哥哥邓世麒便担负起了继母与比他小十多岁的弟弟的生活。

邓世麒在湖北武昌经商,生意不错,便将赚到的钱寄回家中供弟弟读书和母子俩人的生活之需。自己却长年在外,无暇分身回家。后来便在武昌成了家,可惜妻子病故了,也没有留下一子半女。孤身一人的邓世麒没有再娶,只是不断地寄钱回家。

弟弟邓世麟在哥哥的资助下考中了秀才,又娶妻生于,日子过得很富裕。哥哥见弟弟已长大成人,便要他将自己寄回的钱在家广置田产屋肆,以便落叶归根时有经济来源和落脚之地。

一晃20多年过去了,邓世麒已是快60岁的人了,一次生意失利,再加上年老体弱,自己身边又没有一个人照顾,便萌生了回南昌老家安度晚年的念头。

待他回得家来,不料却吃了个闭,门羹。原来是他那同父异母的兄弟见他年纪老了,生意又亏了本,觉得是个包袱,便闭门不纳。邓世麒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关怀备至的弟弟竟是如此的忘恩负义,与之理论,反被弟弟一口咬定家中的一切财产均是自己经商所得,哥哥虽在外经商,却从未寄回过半文钱。伤心气极的邓世麒迫不得已只好将之告到官府,孰料南昌县知县在审理时,看见田地房产的契约是邓世麟的名字,便判定哥哥邓世麒败诉了。

含冤莫辩的邓世麒在无可奈何之际只好将自己回家时带着的少许积蓄拿出来,准备回武昌重整旗鼓,解脱困境。不曾想运气不好,在自已经商几十年的武昌又栽了个跟头,生意再次失利。邓世麒万念俱灰,跳进了江水中想了此残生。

命不该绝的邓世麒恍恍惚惚醒转时,已躺在了一打鱼老翁的船工。老渔翁救了他。当老渔翁问他为何这把年纪了还要轻生时,邓世麒不由悲从中来,将自己的遭遇说与了老翁听。

老渔翁也为之愤慨不平,说:“那你为何不去官府告他?”

“我告过了,在南昌县。可是我那狼心狗肺的弟弟早有预谋,所有的契约上全是写的他的名字,铁证如山,我根本投有办法打赢官司的。”邓世麒说完又不免伤心的痛哭起来。

思来想去,老渔翁建议邓世麒到湖广总督衙门外去拦轿喊冤,并对他说:“我们这里的张总督最痛恨的就是不仁不义之人已为好几件冤案平了反,杀了一些恶霸,你去他那里告状,或许能行。”

邓世麒听从了老渔翁的建议,请人写好了一张状纸后,便来到了总督衙门外等候。一直等了三天,到第四天时才见总督出来,于是不顾一切地走到街心跪下,头顶冤状大喊:“冤枉啊!请总督大人为小民申冤!”

当时的总督姓张名百龄字菊溪,进士出身,听到喊声后,叫人带将过来,问了几句便收下状纸,让邓世麒回去等候传讯。

张百龄看完状纸不禁拍案而起,立即提笔写下“欺兄霸产,天理难容”八个字,连夜派人送往武昌知府程治平处,要求迅速查办,三日内回报。

程治平不敢怠慢,立即传来邓世麒详细询问。

这件不属自己辖区内的案子使程治平大伤脑筋,只好如实回报张百龄。

面对这件棘手的案子,张百龄沉吟了一会,问程治平:“你近来办了什么大案没有?”得知破获了一起江洋大盗案之后,心生一计,便对程治平说:“你回去找其中一位罪情较轻而坦白态度又较好的人,只要让他招认没有追回的赃物是存放在江西南昌邓世麟家中,就可以将‘斩立决’改为‘斩监候’,再将供状送到我这里来。”

程治平依言行事。张百龄马上办好一份公文:“南昌邓世麟系盗伙之一,坐地分赃,理应捉拿来武昌,一并处理。”让手下送往两江总督衙门。

邓世麟就这样被带到了武昌,在张百龄的巧妙安排之下,为辨明自己不是盗伙之一,只好如实说出家中所有财产均是其兄在外经商寄钱回来置办的。当他具结画押后,张百龄传来了邓世麒,他一见哥哥上堂后方知自己中了计,可已悔之晚矣。满脸羞愧的他只得听从张百龄的发落。

最后,邓世麟虽免予追究参加盗伙坐地分赃之罪,但却被革去了秀才资格,另重责四十大板,所有家中田产房屋,悉数归还邓世麒。

为一贪念,邓世麟不仅置年老体弱的兄长于不顾,还阴谋设计霸占对自己疼爱有加的兄长的财产,实乃天理难容,人情难容,何异于禽兽?最终,只是一世的骂名与自己良心的谴责。

正如曹操的两个儿子,弟弟曹植对其兄曹丕所作的一首五言诗中说的那样:“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即使是亲同手足,相互间也必须要学会忍,忍权势之贪,忍财帛之贪,忍名分之贪,方是做人的根本。否则,如禽兽,又何言自然界之精灵?又何言主宰万物?何言祥瑞之气?

3.骄兵必败

三国时,刘备手下五虎将之一的关羽,素以智勇双全,忠义刚直,为人所敬仰,可惜仍有自满骄傲之时,亢失荆州,走麦城。

东吴孙权为讨回荆州,早巳思之久矣。当时正由名满天下的勇将关云长镇守荆州,而东吴镇守陆口的守将吕蒙却劝吴侯孙权夺回荆州,并请命图之。

可当吕蒙回到驻地陆口时,因得知沿江上下均备有烽火台,荆州军马也早有准备时,一时无计可施,只得托病不出,并使人回报孙权。孙权信以为真,心中颇为烦恼。这时,手下陆逊却道出了吕蒙诈病之因。由此,陆逊被东吴孙权派往陆口探视吕蒙。

陆逊来到陆口与吕蒙相见,为吕蒙出谋划策,夺取荆州。他对吕蒙说:“云长倚恃英雄,肩料无敌,所虑者惟将军耳。将军乘此机会,托疾辞职,以陆口之任让之他人,使他人卑辞赞美关公,以骄其心,彼必尽撒荆州之兵,以向樊城。若荆州无备,用一旅之师出奇计以袭之,则荆州在掌握之中矣。”吕蒙听后大喜,便依计而行。

最后,由虽无远名却颇有计谋的陆逊替代了吕蒙成为陆口守将。陆逊一到守地,便命人备了一份厚礼带着一封言辞极其卑谦的书信来拜见关羽,关羽见了书信后不觉间就中了陆逊之计,认为荆州无危撤走了大半荆蚶之兵赴樊城听调。

至此,关羽的自满与轻敌便为自己埋下了灾祸的根源。

于是,陆逊遣兵将扮作白衣商贾骗过了烽火台上的守军,将之尽悉擒住,吴国大军长驱直入逼近荆州。荆州由此失守,此一事件也成为蜀汉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一代英杰只因一时的骄傲自满,便落得如此结局。可悲矣!可叹矣!

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正相持于官渡,原是袁术手下部将的孙策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战,此时已占据了江东的一大片土地。尚未满足的孙策见曹、袁二人分身乏术,便有心挥师渡江北上,乘机袭击曹操的老巢许昌,扩充自己的地盘。

曹操闻讯后深感忧虑,若放弃目前兴师征讨袁绍的大好时机,来日势必需耗费更多更大的财力、物力、精力,颇为得不偿失,但如果让能征善战、素有“小霸王”之称的孙策乘虚攻占了自己的根基之地许昌,则亦将动摇自己根本,必将大失元气。

进退维谷的曹操为此举棋不定,寝食难安。

这时,曹操的一举一动尽人身边谋士郭嘉的眼中,他已洞悉曹操的心思。只见郭嘉站出来替曹操分析道:“孙策虽削平了江东五郡,占据了不小的地方,死在他手上的江东豪杰也不少。只不过是他身边有几位被他笼络住了愿为他拼死效力之人。但孙策素来为人张狂,有其致命的弱点,处事不稳重,又没有太多戒心,故而眼下虽拥有10万兵众,亦如一个在旷野中行走的独行者,不足虑也。另因他攻城掠地,兼并群雄,其仇家可谓多矣,故我料定孙策必死于匹夫之手。”

曹操听罢方解心中所虑,坚定了平定袁绍的决心-,不曾班师回救许昌。

孙策也正如郭嘉所言,平日为人处事不知隐忍自己的猖狂之心,猖狂之态,以至引起手下人的怨恨,终于令自己在行兵北上的前夕被昔日吴郡太守许贡的食客刺杀身亡,导致功败垂成,遗恨而终。

待听得孙策已亡,曹操心中大安,已无后顾之忧的他更是信心百倍地与袁绍鏖战于官渡。

可惜此时的曹军粮草已近决绝,不能久持,甚为危急,而袁绍却因乌巢屯有粮车可与曹操打持久战。若袁绍能听从谋士许攸此时的建议,乘曹军粮草不继,分兵攻其老巢许昌,则曹操回天乏术,只有束手就擒。·但生性多疑的袁绍却未从之,反疑许攸乃曹操的奸细,逼得许攸重投故友曹操。袁绍由此失却一次灭曹的大好时机。

再说那袁绍,自被曹操派人劫去一次粮草之后,始听从部下审配之言,派兵把守粮草重地乌巢,但所派之人大将淳于琼却是一性刚烈且好酒之辈,虽领了2万人马屯守乌巢,却终日与手下诸将聚饮,根本未将守护粮草之职放在心上。袁绍因用人不当,已为官渡之战的失败埋下祸根。

而曹操却对投奔而来的许攸礼让有加,待为上宾,并依许攸之计亲率人偷袭乌巢,一把火将袁绍赖以生存的粮草烧得精光。袁绍自恃兵多将强,未把人少势弱的曹操放在跟中,疏忽大意,不知用兵之要,骄傲白大又听谗惑乱,不信忠言,终招兵败急急如丧家之犬逃窜而去。胜负由此逆转。

骄傲乃涉世为人之大忌,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若存一分骄傲之心,必招祸患。如果不能忍一忍,终有一天会招来祸端,那时悔之晚矣。

故而《王阳明全集》中有这样的话:“今人病痛,大抵只是傲。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傲则自高自是,不肯屈下人。故为子而傲必不能孝,为弟而傲必不能悌,为臣而傲必不能忠。”

一个人涉身处世若不能看到别人的长处,轻视别人,则会骄傲自大,傲慢无礼,自以为是,而这些正是失败、死亡到来的前兆。古人对此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在《动忍百箴》中就曾这样写道:“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谴其咎。诸侯骄人则失其国,大夫骄人则失其家。魏侯受田子方之教,不敢以富贵而自备。盖恶终之衅,兆于骄夸;死亡之期,定与骄奢。先哲之言,如不听何!昔贾思伯倾身礼士,客怪其谦。答以四字,骄至便衰。斯言有味,噫,可不忍欤!”

此言对于如今生活在浮躁、骄矜之气盛行的社会中的现代人来说,尤为有用。

让我们再来看看因骄傲轻敌而导致失败的故事吧。

辽重熙十七年正月,辽主派出的人来到西夏祭奠刚刚亡故的西夏王赵元吴,顺带查看其国力如何。使者在不露声色之中私下打听到西夏新主谅祚年幼,军政大权早落入王太后及其亲信的掌握之中,而且这位使者还带回一条消息说西夏国中的各位大将之间有隔阂,不能友好的相处,辽主耶律宗真便认为这是自己扩大版图的大好时机,于是迅速调动手下的军队准备袭击西夏国。

萧惠是辽国的一位老将,身经百战,为辽国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可惜的是年纪渐高的萧惠也日渐轻慢起来。这一次辽主人侵西夏国任命萧惠为南路大军统帅,战船、粮船无数,浩浩荡荡绵延百里,很是雄壮。

萧惠带领辽军来到了西夏境内,令他惊异的是沿途竟未见西夏兵的踪影。疑惑之中派出小股士兵前去侦察。但轻敌心急的他未等士兵回报,便不顾属下将士的劝阻命令大军继续前进。

在他的心目中,认为刚继位不满20岁的西夏王谅祚不足为惧,加之大权又在一个女人的手中,自己率辽国大军压境而来,西夏只是瓮中之鳖,手到擒来而已,西夏哪有反抗之心,反抗之力。

于是继续前进的辽国大军的战马全都用来运载粮草和士兵们的铠甲、武器,骑兵也全如步兵般步行前进,根本没有了防卫能力。

萧惠就这样犯下了致命的错误:骄傲、轻敌。

本以为西夏国的执政者会去迎战率领中路大军的辽主耶律宗真,而没有时间来顾及自己这支部队。孰料渡河后未遇上西夏兵的中路军已经班师回国,萧惠却毫不知情,还一个劲儿的催促着部队向着西夏国纵深处急进。

一日,萧惠所领大军已近贺兰山下,看看天色将晚,萧惠下令部队扎营休息。突然,有名外出侦察的骑兵慌慌张张地回来了,向萧惠报告说:“前方有西夏国的大军正向我们逼近!”萧惠听完不但没有立即做出相应的准备,反而怒斥侦骑谎报军情,要将之斩首。

西夏军的前锋骑兵已逼近辽军,马蹄声、鼓声、呐喊声已由远及近声声可闻。辽军匆忙之中应战实是不堪一击,萧惠更是连铠甲也没来得及穿上就夺路面逃。幸得身边有几位勇士冒死护卫着他冲出重围,方免被虏获之虞。

西夏军此役以少胜多,一击成功,大获全胜。而自恃声势浩荡,人马众多的辽国老将萧惠却因轻敌冒进,没有准确地掌握敌情,判断敌情,所以等待他的只能是失败。

骄傲是个人修养的大敌,有了骄心便不可能忍,不可能听进他人的忠言,不能躬身自省,不能摆脱俗情,消除物累。

4.祸从口出

因口而招惹来灾祸的原因,一是贪吃喝,因一时的美味没有品尝到,以致产生争执,影响彼此的关系,为自己埋下灾祸的种子,甚而会由此引出仇恨,导致身死或国亡;二是“言多必失”,滔滔不绝的讲话自然会牵涉到对诸多事物的看法、见解,对他人的好恶、爱憎等,从而暴露出许多的问题,不是被人抓住把柄,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就是被人传话时曲解其意,增加不必要的误解、隔阂,徒添烦恼。

故而早有古人指出:“恂恂,便便,侃侃,訇訇,忠信笃敬,盍信诸神;讷为君子,寡为吉人。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口三五之门,祸由此而来。《书》有起羞之戒,《诗》有出言之侮,天有卷舌之星,人有缄口之铭。白珪之玷尚可磨,斯言之玷不可为。齿颊一动,千驷莫追。”

恂恂,诚实不欺;便便,明白流畅而善辩;侃侃,刚强正直;訇旬,和颜悦色而爽直。古人认为做人就应该忠诚老实,行事必须忠厚严肃,谦恭,始终如一。只有这样才能全身利事,保护自己于人世之中。

南北朝时晋国有位大将贺若敦,多次荣立战功,便不甘心屈居同僚之下,总想做大将军,·当见到同僚晋升时,他心中便颇不服气,久而久之,抱怨、愤恨之情就溢于言辞之后来,当他又一次打了胜仗,凯旋而归时,自以为立了大功必定会得到封赏,晋升,孰料事与愿违,非但没有加官晋爵,反而丢掉了原有的官职。这次,贺若敦再也忍不住心中的不满与失望,将怨气、愤怒全撒向了传令吏。

传令吏为此很不高兴,便报告给了晋公宇文护。晋公听后大为光火,于是下令让已被贬为中州刺史的贺若敦自尽。死到临头的贺若敦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嘴为自己招来了大祸。贺若敦为了让儿子记住自己的教训,临死前拿起锥子刺破了儿子贺若弼的舌头。可是,自己的性命却再也救不回来了。

日子如流水般逝去。贺若敦的儿子贺若弼又做到了隋朝的右领大将军。

几十年的时间冲淡了父亲的遗训,贺若弼忘记了锥舌之痛,常常为自己没有当上宰相而怨言不断。他开始犯与父亲贺若敦相同的错误:忍不下别人的职位高于自己的现实。

历史在重演。当原本职位在贺若弼之下的杨素被晋升为尚书右仆射,而他仍为将军时,他也像其父一样大发怨言,无法隐忍心中的不满情绪。

贺若弼为此被捕下狱,也遭到了隋文帝的责备:“你这人有三大过:一是嫉妒心;二是自以为是,以为别人不是;三是目无长官,随口胡说。”不久,隋文帝念他有功,没有深究,也就把他放了出来。

被放出来后的贺若弼却没有吸取父亲与自己这次的教讽。

不思悔改,又到处宣扬自己与太子杨勇之间的关系,以此来抬高自己的身价。

不知觉中,贺若弼一步步地将自己推向了死地。

不久,杨广取代失势的杨勇成为了皇太子,贺若弼自然也失去了炫耀的本钱与仰仗的靠山。

这时,隋文帝再次召来贺若弼,责问他平日不满宰相高颖、杨素,言外之意是不是认为皇帝也是废物?贺若弼承认自己是说过高颖、杨素不适做宰相的话。朝中的许多公卿大臣见贺若弼被问罪,受过气的或怕受株连的均纷纷揭发他过去说过的那些不利于朝廷的话,声称其罪已当死,要求处罚他,以解往日之恨或借此摆脱干系。

墙倒众人推,此时的贺若弼再无往日的盛气,也不再攻击别人,只求隋文帝能留他一条性命。后来,虽保得性命,却被贬为庶人了。

像贺氏父子这样不假思索地大发怨言,想求荣华富贵却反使其如过眼云烟般从自己手中溜走,后悔已是不及。

世人当谨记;言多必失。

美国的一家公司准备同日本的一家公司进行技术合作,为此两家公司为了各自的利益开始谈判。

第一次谈判开始了。美国公司有备而来,谈判代表们手中的各项技术数据及材料非常齐全,于是便滔滔不绝地发表着本公司的意见,大有压倒对方,令日本公司臣服之势。谁知日本公司的代表们却与美国公司代表们的态度刚好相反,一个个不发一言,只顾倾听美国代表们的意见并不停地仔细地记录着。待到美国公司的代表们说了大半天,想起问日本公司代表们的意见时,日本公司的代表全都一副混沌迷惘的神情,只是不断反反复复地以“对不起,我们还没弄明白”,“对不起,我们还没做好准备”,“技术数据事前没有拿到”,“请让我们再回去准备一下吧”等话来搪塞美国公司的代表们。

于是,第一次谈判根本未进入实际性的交锋便不明不白的结束了。

几个月以后,第二次谈判又开始了。美国公司派出的仍然是上次的那个谈判团,而日本公司则以前次的代表们不称职为由全都撤换,另派了一支代表团前来。令美国代表们惊异的是,这次的日本谈判团同上次的一模一样,对自己公司所提的一切问题与要求全都模糊不清,最后仍以准备不足,需要再回去研究为名结束了这次谈判。

又过了几个月,日本公可又以同样的理由将第二次谈判的代表们更换。如前次一样,更换后的日本代表以不知上次谈判结果为由,让美国公司的代表们第三次重复谈判内容,但最后又如第一、二次谈判一样,回避了实质上的交锋。

美国公司老板无法忍受日本公可如出一辙的三次谈判方式,认为是日本公司没有合作的诚意,是轻视本公司的技术与基础。可是,不甘心放弃的美国公司只好向日本公司下最后的通牒,做最后的一次努力:半年后进行第四次合作谈判,若日本公司仍然如前,则将取消两国公司的这项合作计划。

美国公司的代表们在三个回合的谈判中,一直在滔滔不绝地说着本公司的计划与意见,所有的情报也已暴露无遗,可对对手的情况却是一无所知。可惜他们尚未意识到这点。

第三次谈判失败后,美国公司认为要半年之后才会进行第四次谈判,便解散了谈判团,封存了所有的技术资料,以逸待劳地坚持着至少半年后才会进行的最后一次谈判。

几天后,当美国公司述沉浸在对日本公司无能的嘲笑之中时,却意外地迎来了日本代表团。惊愕之中的美国公司只好匆匆忙忙地将原来的谈判团成员召集起来仓促应战。

结果不难想像。美国公司代表们一次次地“多言”,使本公司的一切意图早已落人了精明的日本人的手中,日方针对美方的意图一鼓作气制定出了相当精细的方案,将明显偏于自己的协议书交由美方代表签字。

美方在这次合作中因代表的“多言”而失去了许多的利益,只是,待他们如梦方醒时,大势已去,悔之晚矣。

嘴的主要功能除了用来说话以外,就是吃暍了。因以“多言”会惹祸,贪吃亦可招灾,轻则吃亏上当,重则丧命辱国,不可不慎也。

古人言:“饮食,人之大欲。未得饮食之正者,以饥渴之害于口腹。人能无以口腹为心害,则可以立身而远辱。”

宋、郑两国交战,一次宋国大将华元为犒赏士兵,就杀了一些羊。可是在分给士兵们吃时,不小心将自己的车夫羊斟遗忘了,于是车夫羊斟便认为华元看不起他、轻视他,由此怀恨在心。等到交战时,车夫羊斟为发泄心中的怨气,就对华元说:“以前吃羊时,都是由你做主;今天则是由我做主了。”说完驾着车进入了郑国军队中,让郑军捕获了华元,宋国也因此被打败了。作为大将的华元固然有其疏漏之处,但羊斟仅仅因为没有得羊羹就置国家利益于不顾,伺机报仇泄恨,实乃小人行径,小人胸襟也。

宣公四年,郑灵公得到楚国进献的两只龟,正当厨师在收拾龟的时候,被刚进宫的子家和子公看见,两人相视而笑。

原来,在他们准备进宫见灵公前,子公的食指动了一下,他便对于家说:“只要我的食指哪天动了,哪天就有美味吃。”子家本不信,刚才那一幕落入眼中,始信。灵公见二人神情有些古怪,问其原因,子家就告诉了他。

郑灵公听子家说完后,觉得好玩,有心想逗弄一下子公。于是,等到吃龟的时候,灵公却不让子公吃。一下子,子公就被激怒了,认为这是灵公在侮辱自己,便不管不顾地强行用手指沾了一点汤来尝。郑灵公见此很生气,觉得子公胆子太大了,简直是在犯上,就想将子公杀掉。

然而,早有杀君之心的子公却先下手为强,以此为借口联合子家杀了郑灵公。由此导致一位君王的倒下、一个国家的灭亡,可谓因口不忍而招致的最大、最严重的祸患了。

故而《食箴》中曾有:“羊羹不及,华元受其谋;龟羹不均,子家受其祸。”之语,讲的就是上面的事情。

民以食为天。食本是生存的基本条件,可人活一世,却并非只为吃喝而来。

5.色字头上也是刀

孔子曰:“食色,性也。”大可不必因噎废食,谈色色变,但也不能因此而恣意纵情,贪恋美色甚或荒淫无度,沉溺其中。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王侯将相的前程断送在了声色之中,甚至葬送自己乃至一家老小的性命。

战国时期,春申君是楚园的贵族,曾在楚考烈王即位时任令尹。

考烈王没有子嗣,春申君为此大感忧虑,为防止传嗣剑纷,他便四处寻找有生育能力的美女献给楚王·,可依然未能如愿。

这时,春申君门下来了一位食客,名叫李园,赵国人。李园是位很有野心的人,听说了楚王在四处纳妃之事,便盘算着将妹妹进献给考烈王,自己则做着日后当上国舅的美梦。谁知来到楚国方知楚王不能生育,若自己的妹妹长期不生,那凭借国舅身份安享荣华亦将成为泡影。苦思良久之后,李园就打上了春申君的主意。

来到春申君门下不久,李园谎称回家探亲,向春申君请了假之后却并未真的回家,只是为了向春申君推出其妹所使的一个迂回计策而已。李园在超过假期几天后才姗姗归来。待春申君问他时,他回答是因为接待齐国的使节才耽误了回来的时间。春申君很诧异,问道:“齐国的使节找你做什么?”李园说:“齐王听说了舍妹的姿色不错,便派使节来征聘。”春申君不知是计,还问李园答应了齐王没有,李园自然回答说没有。春申君的好奇心被引了出来,提出想见见李园的妹妹·,让他再回去把他的妹妹接来。李园见春申君已开始上钩,心中狂喜,便又假装回家一次,在外面待了几天就带着早巳同自己一起来到了楚国的妹妹与春申君见面。

春申君一见李园的妹妹,就被果然有几分姿色的她迷住,便留下做了自己的妾。

李园第一步计划已经实现,可他的目标并非春申君,而是楚考烈王,春申君只不过是他手中的一个棋子,一块跳板而已。

李园继续等待着。不久,他的妹妹有了春申君的骨肉,于是李园的阴谋又向前延展了一步。

此时的李园朝着自己的终极目标迈进了。他指使自己的妹妹向春申君进言:“现在的楚王无子嗣,待百年之后,王位必然只能传与楚王的兄弟,如今你握有重权,得罪楚王兄弟的地方也很多,不管是谁继位,作为前朝重臣的你必将被贬,甚或招来杀身之祸,如今我已怀有你的孩子,知道我的人也不多,不如趁现在楚王还很信任你时,将我献给楚王,待我腹中的孩子生下来时也就成了楚王的儿子,继承王位也就是必然之中的事。到那时,你作为新楚王的父亲,荣华富贵不仅比现在还多,也不用再担心考烈王的兄弟们加害于你了。”春申君听了这席枕边之语,想想颇有道理,不觉飘飘然起来,哪里还会去深究此事是否是李园兄妹的阴谋诡计了。

春申君当即按照李园妹妹的意思行事,单独给了她一间房子,让其独居,并着意让人知晓,随后便向考烈王进献。楚王对春申君深信不疑,认为他非常的忠心,也就像前几次一样高兴地将李园的妹妹纳入了后宫。

李园的阴谋一次次得逞,春申君却对日益临近的死亡的阴影毫无察觉,仍在做着太上皇的美梦。

不久,李园的妹妹生下一个儿子,立即就被立为了太子,自己也登上了王后的位置,李园也因此得到楚王的宠信,成了楚国的大臣。

煞费苦心的李园终于达到了进入楚国上层社会的目的,有了控制楚国大权的机会,此时的他怎肯功亏一篑,让春申君坐享其成?于是,这位了解事实真相,又是未来楚王亲生父亲的春申君便成了绊脚石,被李园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一日不除,如芒在身,食不知味,睡不安寝。

杀人灭口已是势在必行,只是一贯小心谨慎的李园还不会贸然行事,他还在等待时机,一如当初。

机会终于来了。楚考烈王病故,李园抢在春申君入宫奔丧之前进了宫,安排自己平日蓄养的死党埋伏在宫城门口等候,毫无防范的春申君刚进宫门就被李园的手下刺死,割下头抛出了宫城外,全家老小亦被斩草除根,枉死于李园的手中。

名列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春申君就这样毁在了一个美貌女子的手中,杀身之祸皆因不知忍美色,不体察甜言蜜语背后的阴谋所致,虽咎由白取,却也令人扼腕。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喜怒哀惧恶爱欲虽是人类弗学而能的天性,但我们却不能为此而放纵无度,不加节制。

自古因贪恋女色而害人害己,祸国殃民者大有人在,前面的春申君即是一例,下面不妨再举几例,希望使今人警醒,引以为戒。

夏朝的君主桀对自己的宠妃妹喜可谓是言听计从,不惜用尽财力、人力建造琼宫瑶台来取悦妹喜,渐渐地朝政荒废,民心涣散,给了汤以可乘之机,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沉溺于女色的桀肆意胡为的结果虽得了一时之欢,却导致了国家的灭亡,真是得不偿失呀。

唐玄宗为了取悦杨贵妃,不惜派人专程从南方马不停蹄地运来贵妃爱吃的新鲜荔枝。有诗为证:“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弟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导致唐都长安陷落。“开元盛世”就在妃子的笑声中日渐衰败,因玄宗迷恋美色而走向了末日。

历史在前进,时空在转换,可色字头上的那把刀依然锋利无比,所向披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研制了一种性能优越的新型坦克——十九型坦克,这属于军事机密的设计图纸藏得非常隐蔽,令欲夺之而后快的德国情报机关颇伤脑筋。当德国情报机关终于得知这份图纸藏在法军统帅部高级机要官莫尔根将军家的绝密金库中后,便派出了素有“谍海女王”之称的玛塔哈丽执行窃取任务。

接到命令时的玛塔·哈丽正在法国的巴黎,这位世界间谍史上堪称最出色的女间谍是荷兰人与爪哇人的混血儿,有着天生的丽质,绝伦的美貌,在巴黎是有名的大舞星。玛塔·哈丽开始拟定自己的行动计划了,凭借舞星的名声,她巧妙地邀请了莫尔根将军来参加自己精心筹备的一次家庭舞会,并趁机名正言顺的认识了莫尔根将军。

似乎男人们总是难以拒绝女人的美丽与热情,作为法军统帅部高级机要官的莫尔根也未能例外。当哈丽主动借故拜访了莫尔根将军两三次后,他便坠人了情网,与哈丽如胶似漆般难舍难分了。莫尔根将军根本不知道美人已抛下了香饵,自己也不知不觉间含进了嘴里。面对大舞星的垂青,作为一名军人的莫尔根失去了应有的警惕与理智,受宠若惊地迷惑在美人的石榴裙中,答应了哈丽提出的到自己家中来同居的要求。

莫尔根将军就这样一步步地走进了玛塔·哈丽设下的圈套中,犹未自知。

理所当然成为了莫尔根将军家中女主人的玛塔·哈丽便借着贤妻的身份热心地打扫起这失去女主人多年的房子来,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分外仔细。

莫尔根将军见着焕然一新的家时,还以为自己鸿运当头,不仅找到了爱情,还找到一位贤内助,欣喜之余的他根本就没有发觉这些现象的背后所潜藏着出阴谋:哈丽打扫房间是假,寻找秘密保险柜是真。

不愧为“谍海女王”的称号,玛塔·哈丽很快便找到了密库;只是一时还解不开上面的密码,无法窃取设计图。

正在为密码烦恼的哈丽此时又接到了柏林要求她在24小时送出情报的命令,同时告诉了她,密码可能是六位数的消息。

时间已非常紧迫,苦思良久的玛塔·哈丽只好在酒中放人大量安眠药令莫尔根昏睡过去,自己再乘机去试开密码锁。一次次的失败让哈丽几乎绝望了,颓然地坐在地上望着对面的墙发呆。突然,面对墙上挂着的一只钟引起了这位女谍王的注意:老式挂钟的指针没动。训练有素的哈丽思维立即活跃起来,9时35分15秒不正是21、35、15吗?正好六位数。·孤注一掷的哈丽再次转动密码锁,锁应声而开,她成功了。英国十九型坦克设计图资料被哈丽用微型照相机拍下后当晚便送了出去,完成了这次任务。可怜的莫尔根将军却还蒙在鼓里,还沉浸在爱情之中。

玛塔·哈丽抓住男人的弱点,充分利用自己的美貌诱惑莫尔根,使莫尔根如一只羔羊般任由自己牵着鼻子走,由此为间谍史上写下了绝妙的一笔。

美色,是玛塔·哈丽的武器,也是对莫尔根将军的一个美丽的陷阱。

这一个个深刻的教训来自于人性的弱点,来自于不能忍诱惑,忍贪念,终于毁掉了自身的修养,疏远了自己从事的事业,损人又不利己,到头来只落得个人财两空,竹篮打水一场空,枉自叹息而已。

人们常说:忍字头上一把刀。而色字头上的那把刀,也是把杀人不见血的刀,是历久弥坚的一把刀,是需要以才智、理智、修养、品质时时提防的一把刀。

在相同不利的情况下,相反有些人采取了比较聪明的方法:那就是忍,并且他们也因之获得了命运的转机,重新赢得了人生。这就是忍之福。

能够忍的人常是意志力坚韧的人,他们以各自的智慧为自己的人生赢得了忍之福。这也有好几种情况。

6.扑满以完全

“扑满”,是人们小时候用来存钱的容器,大多是用泥烧制而成的。它有一个小孔,只能放进,却不能取出。当里面装满钱币的时候,必须将它打碎。

想来人是不希望自己遭此噩运的,但是否效法“扑满”,以腹内空空,脑内空空就能保全自身完好无损呢?非也,跻身纷繁尘世,只有领先自己的言行遵循“愚”、“让”、“怯”、“谦”的教诲方可避祸趋福。

几千年的文明古国,能遵循“愚”、“让”、怯“、”让来避祸趋福者亦是俯首皆拾。

就让我们进入历史吧。王羲之小时候便因其聪颖,有悟性而颇得其伯父王敦喜爱,常常跟随在王敦身边,被看作是王家下一代人中的佼佼者。

王家当时是东晋著名的家族,王敦掌管着东晋的兵马大权,官至大将军。可是这位位极人臣,享尽荣华富贵的王敦却还不满足,总想一尝做皇帝的滋味。王敦手下有位叫钱风的谋士也是一位野心家,不断地为王敦出谋划策,鼓动王敦篡位,自己可趁机成为开国元勋,捞权揽势,实现梦想。两人一拍即合,遂结为知己。

每一次王羲之到王敦府中都会待上好几天,给他安排的卧室就紧靠着客厅。这一次,刚入夏不久,王羲之又来到了伯父的府中,仍然住在老地方。

一天早晨,小小的王羲之尚未起床,钱风便急匆匆地进王府找王敦。王敦也是刚起床不久,知道钱风来后就立即与他在客厅里见面,这一次,他们将贴身的奴仆都打发了出去,两人关起门在客厅中谈起了密谋造反的事。

两人叽叽咕咕小声地谈了一阵,可能是钱风带来的消息有些不好,神情紧张的王敦站起来皱着眉在屋中走来走去,一抬眼间,王敦猛地透过窗户看见王羲之的蚊帐在动,才想起自己的侄儿这几天在府中,此时正在床上睡觉。这一发现令王敦大惊失色,虽然王羲之还只有十一二岁,可聪慧过人,万一被他听到了刚才的谈话,一不小心传了出去,那还不是死路一条哟。于是急忙去与钱风商量。

钱风便怂恿王敦杀掉王羲之,并说:“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大将军如果不当机立断,万一计划泄漏出去,我们可能就要死无葬身之地了。”泥,当他歪歪倒倒地向朱元璋告辞时,朱元璋见他醉态十足,衣冠不整,不由关切说道:“看你披头散发,语无伦次的样子,十足像个醉鬼。”喝醉了酒的郭德成有些控制不住,摸着自己的头,脱口而出“皇上,我最讨厌这头发,若是把它剃成光头,那才舒服呢。”朱元璋一听脸便沉了下来。原来朱元璋曾做过和尚,最忌讳别人说“光”、“僧”等字,他刚想发怒,却见郭德成还在自顾自的傻说着,便忍了下来,想到可能是郭德成酒后失言,于是打算等郭德戒清醒后再算账。

郭德成就这样侥幸地捡回了一条命。

当第二天酒醒后,郭德成忆起了这件事,吓得冷汗直流,如热锅上蚂蚁般不知所措。去解释,又怕惹上“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皇上更加嫉恨;不解释,话已出口,错已铸成,说不定就会赔上自己甚至一家老小的性命,那就实在是太不值得了。

最后,生性豁达的郭德成终于想出了一个保全身家性命的办法。

几天以后,郭德成虽然还是旧性不改,狂放不羁的继续喝酒,但他真的将自己的头发剃光,而且还穿上了袈裟,与木鱼青灯为伴了。

此举实乃无奈之策,以实践自己的酒后之言来打消了朱元璋的疑虑,避免了一场杀身之祸。

郭德成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舍弃手中的富贵,舍弃权势,方能避过这一劫难。事实证明,他的这一“失”实是一“得”,失去荣华,得的却是自己的一条命!以后,朱元璋将原来的许多大将功臣们均以不同的借口杀掉,郭德成却因此得免。

一“愚”,“一让”,使郭德成避祸趋福、因祸得福了,商场如官场。商人如能采取孔子的“富有诲,守之以谦”的态度来处世待人,则同样能为自己消灾免祸。

明朝时,在苏州城中有间当铺老板龙翁,平日里谨守着“和气生财”的教条做生意,故而他家的生意蛮不错。

这天,已是近年关的腊月二十九了,龙翁正在盘账,忽然听见伙计在柜台上与人争吵,便急忙走了出来。吵架的是一位同街的街坊李老头,龙翁不似别的老板那样盛气凌人,相反先是将自己的伙计责备了一顿,然后又向李老头赔不是。

伙计很委屈,向老板诉苦:“东家,这个李老头前些时候来当了衣服,今天他要取回衣服说是过年要穿,可是又不还典金,还破口大骂,不听我解释,怎么是我的错呢?”

龙翁听完后让伙计先去干别的活,自己则亲自去请李老头坐下,说了一些非常恳切、体谅的话后便让伙计取来几件冬天御寒必不可少衣服,让李老头带回去。

奇怪的是,这位李老头不仅不感激龙翁,连招呼也没打就提着衣服急匆匆地走了出去。

龙翁也没放在心中,送走李老头后转身进屋继续盘账去了。

第二天清早起来,龙翁便听说李老头昨夜在另一间当铺里死了。那家当铺老板有口难辩,被死者亲属纠缠着打了好几年的官司,老板只好花了一大笔钱才将事情摆平,可已被拖得精疲力竭,生意也大受影响。

后来,才知道是李老头因家中物品典当一空,还有累累负债,走投无路的他便想出了以死来讹诈他人,于是宙己服毒后,先来到龙翁的当铺中滋事,可龙翁二直礼让有加,谦和忍让,使他没能讹诈成功。于是只好趁毒性未发作时赶紧出来另选一家。

众人都称赞龙翁有先见之明,从而避过了一场灾祸。可龙翁回答说,自己并不知道李老头会以死讹诈,只是觉得一个人若是在无理取闹时,肯定会有所依恃。

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忍让,便可避免许多大灾祸。

学会忍让,自可让我们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有了成就、得了权势和地位的人大多会受到别人的猜忌,于是总喜欢避讳,将自己的短处掩盖起来,可唐朝名将郭子仪却反其道而行之。

郭子仪是唐朝中期的杰出将领,因战绩显赫被封为汾阳王,王府建在长安的亲仁里,几乎占了亲仁里的四分之一,家中有30m人进进出出。就是这样一个豪华、显赫的府邸,作为一家之主的郭子仪却没有让它警卫森严,而是敞开府门,任人进出,自无禁忌。

一天,郭子仪手下的一名将官因调任外地特来辞行,由于知道郭府不需通报便径直走进了内宅。刚巧,身为王爷的郭子仪正在为夫人和一爱女梳妆打扮帮忙,一会儿端水,—会儿递手巾,一会儿拿镜子,其乐融融的景象令人羡慕。本来若是在寻常百姓家便也不以为奇,可这在王府中就让人觉得痖是奴仆们做的事。

这位将官回去便将此事当作稀奇事一样讲给了自己的家人听。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地传遍了整个京城,大家在茶余饭后谈论着,当作笑话般。

宽大仁厚的郭子仪没将此事放在心上,可他的儿子们却觉得有失体面。于是相约找到父亲,要他关上大门;像别的王府一样不准闲杂人等随便出入,并说:“父亲,普天下的人都因您功业显赫而尊敬您,您也应该自己尊敬自己,不要让人随便进出王府内宅,就是商朝的伊尹、汉朝的霍光也没有像您这样做呀!”

郭子仪听完儿子们的诉说不禁哈哈大笑起来,让跪着的儿子们起身后便收敛了笑容说:“孩子们,我这样做不是图慕虚名,而是为了保住我们的身家性命啊!”

此话让孩子们一头雾水,忙问其缘由。

郭子仪长叹了一声,语重心长地说:“我如今爵封汾阳王,作为人臣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往前走,再没有更大的富贵可求。你们现在还太年轻,只看到我们郭家的显要声势,却不知这显赫背后已是危机四伏。月盈则亏,盛极而衰,按理我应急流勇退才是万全之策,可如今朝廷要用我,皇上怎么会让我解甲归田,退隐山林?再者,我们郭家上上下下有10m余口人,到哪儿去找能容纳这么多人的隐居地?在这进退两难的境况中,如果我再将府门紧闭,与外界隔阂,如果与我有仇怨的人诬告我们对朝廷不忠,则必然会引起皇上的猜忌,若再有妒贤嫉能之辈添油加醋,落井下石,则我们郭家一门九族就性命不保,死无葬身之地了。”

儿子们这才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再也不提关闭大门的事了。

身为四朝重臣的郭子仪可谓是功高盖世,可他却明白“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的道理,并身体力行,方能全身而终,荫及子孙,泽被后代。

不争一时之荣辱,不争一事之胜负,郭子仪明白产生灾祸的原因,知道该如何消灾免福,并善于忍受恩宠与幸运,实在是智者之忍呀。

7.厚积薄发

中国文化讲究厚重的积淀,轻巧、诡道,虽然在军政谋略中推崇诡道,奇计,但其莫不是从“正”中演化而来。正如此,在众多教益人的典籍中,也透出此种思想,总教人辛勤治学,励精图治。大凡功成名就之人,都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精神,最主要的还有“正心、诚意、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厚积薄发讲的也就是这个道理,看似轻松自如的言语行动却来自于深厚的积淀。

文明的进程,科学的发展以及世界文化的交流为我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名车美食、世界风光,豪宅美女休闲娱乐的方式多得不胜枚举,无一不在吸引着我们,除了部分人借着父辈的荫庇轻易获取以外,更多的则要靠自己去努力打拼。为着那些美好的生活,我们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然而却有许多人不是一步一步向上,而是投机取巧,沽名钓誉以求暂时风光,也有的人不思进取,坐吃山空,饮下悲哀与懊悔。

艰辛的打拼是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这里面有对社会的贡献,也有自身名利的收获,打拼的过程是不断学习、求取进步的过程。现代教学体系大致分为小学、中学、大学,少则需10余年,多则要花20年。当人们借着所学获得某项大奖或成为老板时,应该不会忘记那一段漫长的苦学日子,也得承认不是那段“厚积”那来这“薄发”呢。

我们可以在媒体上或生活中看到,某位画家熟练地挥动画笔,佳作很快跃然纸上;某位作家坐于一隅,美文顷刻间流泻;某位巨商前往谈判,很快就满载而归……于是大发感慨,殊不知在这些背后的艰苦付出,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

当别人在欣赏世界杯时,他们在灯下苦读;当别人觥斛交错时,他们在苦思冥想。他们的成功不是投机而来,而是历经积淀的“正”道,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厚积是求取各类知识与经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但要忍受各类休闲娱乐的诱惑,甚至还要忍受许多饥饿和寒冷以及亲人离别之苦。宋朝太傅胡翼之早年在泰山攻读;一去就是十年,收到家信若看邮“家中平安”内容即不复读下去了。在这一过程中,有时还要忍受皮肉之苦。因而有人说:号罢了,罢了,这样辛苦我还是马上就去做生意了。“我们又来浅谈做生意吧。市场调查是第一步,你要从事某一行业对此行的资讯不可不查,于是,市民调查,图书查询,产品调查,一大堆问题说法摆在你面前,然后是办公地址的选择,资金、管理、客户。你没有掌握这些知识经验多半是”凶多吉少,于是又打退堂鼓,这时我就要反间:你究竟想做什么?即使不创业,也要生存,你的知识技能能否适应社会呢?即使能,也是暂时的,一切都在发展,一切都在进步,你驻足不前,必被淘汰出局,那么同样要去不断学习,同样去忍受辛苦。

厚积,是苦乐之忍,人生有苦有乐,先苦是为了后甜。厚积需要既能忍苦又能忍乐的精神。既要忍受求取知识、技巧,获取经验的辛苦,又要忍得吃喝玩乐的诱惑。你谨记这两个字就会感到学无止境,因此也就在现实中从严要求自己不会为一时之成就疏懒自己。如果一位画家功成名就之后就放下画笔去钻研理论或从此赋闲,以后他就不可能画出佳作,至多是一教师或理论家;一位作家不再笔耕,不再探索和思考,那他也就写不出什么感人的作品了,厚积是不能停止的。

厚积的目的是为了展现自己,如果不展现自己就失去了意义。西汉名臣王章早年求仕长安,曾贫病交加,难以忍受,甚至面对妻子痛哭流溅其妻指责、劝慰他在逆境中要倍加努力,才华才能展现出来。于是王章咬牙忍受一切困苦,终被重用。事实如此,许多人经过数年艰辛努力终无所获便改弦易辙或彻底放弃,如果彻底放弃则前面所有的努力等于白费,改弦易辙还有少许用处。许多人都知道现代电话的专利权属于贝尔,而贝尔之前有格求爱迪生、雷斯等数名科学家有优先专利权,其中雷斯距贝尔的成果仅差一个螺钉的方向问题,如果他继续研究,定能发现把间歇电流转换为等幅电流的问题,即把一个螺钉转动四分之一周。天啊,如此小小的止步却让雷斯失掉了专利权,如果他再忍受一下。那么贝尔就不可能成为全球的电话大王。因此厚积还要能忍受失败的痛苦。

厚积薄发讲究执著,不执著就会去重蹈雷斯的覆辙。某人经营甲家公司多年,稍有成效时又马上与人合伙开了另一家公司,受大环境影响,甲公司的效益远远低于新公司,受利益影响他便关闭了已有相当基础的甲公司全身心经营新公司。孰料情势转移,甲公司所经营项目极为火暴,而新公司则陷于泥潭之中,当他再想经营甲公司时已无昔日基础,只能嵯叹再三。

厚积是一种基础,有了坚实的基础便可上可下,可左可右,可大可小,有了这一基础之后就要小心呵护,不可因贪图一时之利而放弃,凡事应能忍受诱惑,应按自己的实力与目标前进,所有的应变灵活性应建立在自己的基础之上。厚积包含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指自身学业资历的修炼,软件则指社会关系及资本。你要忍得流言、白眼、误解去广交朋友,忍得清苦去攒集资本……厚积还是接受广博知识的过程,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从别人、媒体或书中获取于已有利的知识,要做好这一过程,须能忍骄狂之气,然后不耻下问;能忍虚骄之气,然后去芜存菁的吸取养分;能忍大苦,能吃亏,然后孜孜以求……待得羽翼丰满,振翅高飞,一举成名天下闻。

8.从长计议

世间有许多事都不能如人愿,就像一个有才能的人不可能总是得志,但也不会一生都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墨子·尚贤士》也曾说:“官无常贵,而民无常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纵观历史上许多著名卧物,因能忍、善忍而终得以成大事者为数实在不少,像辅佐周武王灭商,人称姜太公的姜仁即是典型的一例。

说起姜太公,大家都比较熟悉,是商末周初人。原为贵族的家道已中落,年轻时的姜尚只是一介贫民了,而且为了维持生计的他还不得不去做一些小生意。经商的姜尚可谓霉运当头,无论是卖肉,还是贩酒,都破了产,连老婆也离他而去。不过,年轻的姜尚并未因此而颓废沮丧,甘于平庸,相反,每日得为衣食奔波的他胸怀大志,坚持不懈地阅览群书,研究、探寻治国兴邦之法,以期有朝一日能施展自己的才华与抱负。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姜尚已是黑发变白发,却仍报国无门,此时的商朝在纣王的统治下,已经日暮西山,逐渐呈现出了灭亡的景象。姜尚不愿以自己的才能去帮助荒淫无道的商纣王继续残害百姓,他要等待,等待一位仁义、圣明之君,于是这一等便是几十年。

商朝的暴虐腐败令民众百姓们怨声载道,苦不堪言,这时的周国却因以仁义治国,国泰民安,国家日益强大起来,已是人心所向,四方诸侯纷纷相投而来。

已至垂暮之年的姜尚仍壮心不已,得知周王在广招贤士仁人,便离开商都朝歌来到了西周境内的潘溪,每日垂钓,以待时机。

求贤若渴的周文王早就听说过姜尚的声名,得知其在潘溪,便赶来与之相见。这一见就谈得很是投机,均有相见恨晚之意。周文王于是亲自将姜尚扶上车,并立即拜为了太师。

至此,姜尚方如鱼得水般地找到了用武之地,悉心尽力的辅佐着周文王,终于使“天下三分,其三归周”。不久后,残暴的商纣王迎来了自己的末日,也是商朝的末日,代替他的则是周王朝。

周王朝的建立,姜尚功不可没,而姜尚之所以能够辅佐周文王,靠的全是他的那股坚定的意志,超人的勇气和智慧,忍受几十年的艰苦生活,以长远的目光看待自己目前的处境,以平常之心待之;忍受几十年怀才不遇,无处施展抱负的痛苦和磨难,不坠青云之志,不随波逐流,不助纣为虐,方能成就此番大业,名垂青史,万古流芳。

忍受清寂、贫困的生活,忍受富贵荣华的诱惑,用一生的时间来等待良禽栖息的高枝,良臣所仕的明主,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但唯如此,方显出贤士君子的真本色。许多人在逆境中总是能不折不挠地奋争,在顺境中却因贪一时之欢畅或蝇头小利迷失了自己。特别是几个人共同创业,逆境中相扶相携,使之渐成基业,但当基业在迅速膨胀之时,忍不住自己的贪欲,或贪名、或贪利、或贪独自发展,而演出分家的悲剧。

要创建事业,须胸怀全局,不可因小事损大事,因局部误整体,这又要求追求者应能忍受意见分歧。

20世纪50年代,丰田集团的销售一直由“销售之神”神谷正太郎独立经营,集团是完全分离的两个公司,虽然这样,神谷也使丰田进入了国际市场,但在国际性竞争中,这种分散财力、物力、人力的管理模式阻碍了公司发展,丰田英二提出了合并的建议,但遭拒绝。

1967年,丰田英二就任丰田工业公司社长时再度建议,仍被神谷拒绝,因为他将销售公司看作是自己的领地,不容别人插手,如果强行合并则会引起内讧,于是丰田英二放弃了这一计划,也忍下了不平之气,努力工作,把本职工作干好,这一等又是13年,直至神谷去世,方才将此项计划付诸现实。如此正确、有利企业发展的计划被神谷拒绝,丰田英二未施高压政策,与其长远目光是分不开的,如果强行实施,势必引起神谷的全力反对,从而影响全球的销量,导致管道不畅,还会失去神谷的支持与合作。因此,忍让是正途,这是丰田英二从长计议的有力体现。

不论是经营企业还是经营人生都要有高远的目标,时时事事都围绕其服务,这样,便不会为细枝末节所干扰,不会走上“旁门左道”,也就能忍让许多能忍让、不能忍让的事,达到既定目标。

有了从长计议的思想,忍让便能“更上一层楼”。

9.光明磊落

一个人生活在这世上,若能不存私心,不挟私念,正直、诚恳地待人,公正、严明的处事,则自会福星高照,当灾祸降临时。化险为夷。但作为一名决策者时,更重要的是应该忍住猜忌之心,不偏听偏信,行事待人皆需光明磊落,冷静的思考、分析明辨是非曲直,方可灭小人的威风和邪恶之气。

汉昭帝继位时还是一位只会撒娇、贪玩的孩童,于是汉武帝在去世时将昭帝托付给了朝中大臣霍光、上宫桀和桑弘羊等人。又因霍光官至大将军、大司马,是几人之中地位最高的,故而朝廷大权均在霍光的手中。

为此,霍光招来了上官桀、桑弘羊以及昭帝的姐姐盖长公主的嫉妒,再加上霍光因为一心为国,忠心下二的辅佐着小皇帝,将国家治理得国泰民安,声誉不断的提高,更使得那些嫉妒他的人恨得牙痒痒,勾结了昭帝的哥哥(想当皇帝却没有当上的燕王刘旦),密谋设计除掉霍光。

一晃时间就过了好几年,汉昭帝已经14岁了,桑弘羊等人终于抓住了一个机会:趁霍光休假之时,派人充燕王刘旦的使者拿着一封伪造的书信去见昭帝。信中说:“身为大将军的霍光在检阅御林军时摆的是皇上专用的仪仗,吃的是皇上才能享用的饭菜,而且未经皇上的批准,便擅自增调武官封大将军府,其耀武扬威,独断专行实乃目无法度,根本未将皇上您放在眼里!臣担心霍光图谋不轨,犯上作乱,对皇上、对社会不利。因此臣愿辞去王位,到宫中来保卫皇上的安全。”,此时如果昭帝有一丝丝的猜忌之心,霍光则将大难临头了。上官桀、桑弘羊等人早巳做好了一切准备,只要昭帝有一点动静,就会逮捕霍光。

可是,一直等到霍光休完假来上朝了昭帝也没有什么动作。但霍光却在上朝前听说了这件事,就没有上殿只等昭帝的发落。昭帝在殿前没有见着霍光便叫人去请。霍光只得摘掉自己的帽子向皇上请罪。谁知昭帝却让他戴好帽子并说:“大将军没有罪,我知道那封信是别人诬陷的。”众大臣均十分的纳闷,皇上没做任何调查,没问任何人,又怎知那封信是假的呢?昭帝见众人疑惑的神情,便开口解释道:“大将军检阅御林军以及增调校尉都是最近的事,在不到10·天的时间里,远在北方的燕王怎么可能知道?再说了,将军要耍阴谋也用不着校尉。故而这件事是有人在捣鬼,如果你们不信,只需去问问送信人还在不在就行了。”果然,当左右去找那位送信之人时,送信人早巳不见了踪影。

桑弘羊等人怕事情暴露,连忙劝住要下令捉拿送信人的汉昭帝,不必追究这件事情了。从此,年轻的汉昭帝对霍光更加信赖。

不久后,上官桀、桑弘羊等人又设计准备刺杀霍光,但阴谋尚未实施,就被已发觉他们图谋不轨的汉昭帝和霍光治了罪,杀了头,刘旦与盖长公主见大势已去也跟着自杀了。

霍光身正不怕影子斜,以坦荡、光明的胸襟和言行获得了昭帝的尊敬和百姓的爱戴;年轻的汉昭帝也没有凭一封捏造的信件就无端猜忌、怀疑忠心耿耿的大将军,反而凭借清醒的头脑和冷静的分析判别是非,发现真正图谋不轨,有私欲的一帮人,并在必要时刻果断做出决定,消除了一场内乱,稳定了社稷。

相反,上官桀、桑弘羊一帮人因不能忍受别人的权势高于自己,阴谋策划的结果却导致自己身败名裂,为求更多的荣华富贵反倒亲手葬送了已有的荣华富贵、高官厚禄,真是得不偿失,只落得让人耻笑、唾弃的下场。

人一生中总有遭遇挫折,被人误解的时候,但只要能心底无私、不争一时一事之短长,则自然可以处之泰然,心境如春天般温暖,忍受无端的怀疑与打击,待到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之时,自可消除自己的不平之境。

西晋初期,晋武帝司马炎派手下一位著名的将领石苞带兵镇守与吴国比邻的淮南,不久石苞便因勤奋工作,廉洁奉公在淮南地区的百姓中享有了极高的声誉与威望。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在淮北担任监军的王琛早就看不起出身寒门的石苞,又见石苞的政绩不错,心生嫉妒的他便以一首童谣中有“宝宫的大马将变驴,被大石头压着不抬送”的话怀疑石苞就是童谣中的“石头”,于是密奏晋武帝司马炎:“石苞与吴国暗中勾结,恐有危害朝廷之举。”事也凑巧,在王琛密奏之前,有位风水先生也对晋武帝说过:-东南方将有大兵造反,两件事合到了一起,晋武帝便真的相信了王琛的话,开始怀疑石苞了。

此时的石苞丝毫不知朝廷已对他有了戒心。当他得知邻近的吴国又想举兵进犯晋国时,为防御敌人,保卫国土、百姓,便亲自指挥士兵们封锁水路,加筑工事。不料晋武帝却以为是石苞要背叛自己而采取的行动,更加深了对石苞的怀疑。

于是,晋武帝一边发布文告说:号石苞修筑工事,封锁水路,是干扰和劳累民众的行为,应将他的职务罢免。一边又派太尉司马望带着大部队前去讨伐石苞。

石苞此时仍然不知王琛对他的诬告,也不知武帝对他的怀疑。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消除朝廷对自己的误会,石苞得知太尉大军前来,便独自一人赤手空拳地徒步来到城外等候处置。

石苞的行为引起了晋武帝的警醒:若石苞真有反叛之心,又怎肯亲自出城来接受处置呢?何况并未见有吴国的一兵一卒来帮助他,且城内百姓仍然安居乐业,对石苞的敬重也未减分毫,没有只言片语的愤懑之辞。说不定是自己错怪石苞了。

就这样,石苞凭着自己光明磊落的心胸,冷静地处理突然降临的灾祸,不但打消了武帝的猜疑,并且还受到了朝廷的嘉奖。

脚正不怕鞋歪。对待无妄之灾不但要勇于忍受,更要善于忍受,而且还应积极地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冷静、妥善地处理,方能化险为夷,转祸为福。

如果人们每日沉溺于流言蜚语之中,那么你的情绪会坏到影响你的正常学习和工作。要不听这些流言蜚语,就不要去做伤天害理之事,正己身求功名,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唯有如此才不易跌倒。别人不猜疑你,你也不猜疑别人,便省出大量时光治学、奋斗,精力不被无端耗散,自可有所成;你不非难人,别人也少非难你,又省却许多麻烦;光明磊落要人忍却猜忌、贪欲之念,如此方能成大事,胸襟坦荡,光明磊落谈吐间白浩旷不已,所行之事自是大手笔。为何?心态使然。

10.与人为善

为人处世应遵循的十条基本原则就是要与人为善。只有习惯与人为善之人,方能不为小节而气愤填胸,方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孟子曾说:“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它是一种德性的陶冶,一种崇高的道德修养,是君子之道德。

过于看重利益之人,只知索取而不知奉献之人是不可能有长久的良好人缘的,也是不会有长久的稳固的成就的。

为人处世,须懂得《诗经·大雅,抑》中所讲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道理。对人以善为之,人也会以善对我,这可从《红楼梦》中素以贪婪、毒辣闻名的王熙风因偶然一次“无心插柳”之善行,才为自己的女儿巧姐寻得一条避祸兔灾劫后余生之路中得到印证。

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小奸小恶也好,大奸大恶也罢,只要有了向善之心,从善之行,就能够“苦海虽无边,回头便是岸”、终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善恶只在一念间,进一步为恶,退一步则善。

与人为善者需随和但不可违,更不能同流合污。人性不能太盛,太盛者则只是可敬而不可亲,敬亦是无可奈何之举,更遑论与之亲善、与之交往。

与人为善者能与他人相处融洽,得饶人处且饶人。

齐国有位宰相孟尝君;其声望不止在国内很高,就是其他国家的人也很钦佩他、敬仰他。

作为一名有声望的宰相,孟尝君门下自然有许多的食客,他也十分乐意与这些食客们交往,大家相处得很好,盂尝君亦能在与食客们的交往中学到许多的东西,得到许多的教益。

可是,在这些食客中,有一位却与孟尝君的妾有私情。有人将这件事告诉了孟尝君,并对他说:“身为人家的食客,与主人的侍妾私通本就不该,更何况您是一国之宰相,若传将出去,定会有损您的声名与威望,您应该将他处死。”谁料盂尝君听完后却未发怒,而是很淡然地说道:“喜爱美人乃是人之常情,以后不要再提这件事了。”

此事就这样在盂尝君的冷处理中过去了。

一年后,那位食客仍在盂尝君的门下未曾离去,一天,孟尝君便召来了那位食客,对他说:“你在我门下已经有一段不短的时间了,到如今还没有一个适当的职位给你,我觉得心中非常的不安,目前,我与卫国国君的交情不错,或许那里有适合的职位给你,我给你准备了车马银两,你现在就到卫国去做官吧。”

卫王对盂尝君推荐来的这位食客非常赏识,予以了重用。

不久后,齐、卫两国的关系紧张起来了,卫王有意与各国联合攻打齐国。那位食客于是对卫王说:“大王,臣有幸能来到卫国,为卫国效力,全是因为齐国宰相孟尝君的宽容,不计较臣的过错,向大王您推荐臣之故。臣听说卫、齐两国的先王曾有盟约,后世子孙们不得彼此攻伐,要世代友好下去。如今大王您却有联合其他国家去攻打齐国的念头,臣认为这不仅有违两国先王的盟约,也辜负了孟尝君的情谊。臣以为,应该取消这项攻打齐国的计划,若大王您执意要去,臣愿死在大王的面前。”

一场杀戮,一次灾祸就因盂尝君以善待人的君子行径而得以善终,卫王佩服盂尝君的雅量修养与这位食客的仁义,终于打消了与齐国宣战的念头。

不以小恶为意,不因无关痛痒的小事而锱铢必较,心存善念,以宽容的胸怀体谅他人,终会“善有善报”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是与人为善之要意,与俗语中的“君子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同理,反过来,当我们与人为善之时,以宽宏大度之心对待他人,或许会在不经意中“无心插柳柳成荫”,受惠之人将心比心自会“投桃报李”,回报于你。

战国时,卫国汉阳的一个珠宝商家出生了一位男婴,取名吕不韦。吕不韦长大成人后继承父业,往来于各国之间经营珠宝,后来到了韩国成为阳翟的一名巨富。

秦昭王四十二年(公元前5年)时,吕不韦在经商途中与秦国公子异人相识于赵国都城邯郸。异人是秦国国君昭王的孙子,而其父是已被确立为太子的安国君,其母夏姬为侧室·,已不得安国君的宠爱。异人在20多个兄弟中排行中间,极不引人注目,此时是作为人质待在赵国的。

颇有生意头脑的吕不韦依据生意经上“人弃我取”的原则,认为异人将是有用之人,可以成为一个进行政治投机的对象,只要能重塑异人形象,巩固他的地位,则奇货可居也。

吕不韦与父亲商量此事,他问父亲:“耕田可以得到几倍的利?”“十倍。”“经营珠宝玉器呢?”“百倍。”吕不韦再问道:“若帮助立一国之主,能获多少利?”“无数的利。”

犹如服了一枚定心丸的吕不韦这才以坚定的口吻对父亲说:“既然努力耕作还不能保证衣食丰足,而帮助立一位国君得到的却是无穷的好处,且能荫及子孙,何乐而不为?父亲,现在我已决定帮助秦国公于异人了。”

说做就做,吕不韦开始了他的计划。

首先,他来到了异人住处,以相互间的利益说服了异人,使异人同意与自己配合完成这项计划。吕不韦拿出五百黄金,让异人广结朋友,自己又带了五百黄金和一些奇珍异宝到咸阳讨好安国君宠幸的华阳夫人,让这位没有儿子的夫子收异人为儿子。

一套说辞,几番鼓励,吕不韦又以切身利益说动了华阳夫人。

事情进展得非常顺利,不久,异人就被安国君立为继承人,并依华阳夫人之意改名子楚。

吕不韦又将自己养的一位已有身孕的歌舞姬送给子楚,子楚将之立为正夫人,秦昭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产下一子取名政,他便是后来的秦始皇,实为吕不韦之子。

秦昭王五十六年,秦王驾崩,安国君继位,称秦孝文王;子楚成为太子。

孝文王登基刚三天便死了,于是秦庄襄王子楚继位他履行了当初与吕不韦的契约,任吕不韦为丞相,封文信侯,拥有河南十万户食邑。

蠃政在三年后因父皇驾崩而即位为王,吕不韦则被奉为相国,号称仲父。

吕不韦由此已是位极人臣,纵横政坛,实现了当初的“获无数利”的愿望。

从一名普通的商人,一跃而成为秦国两朝丞相,跻身权力顶峰,完成其“三级跳”,不能不谓之为奇迹。细究其因,关键就在于他能“与人为善”,抓住时机“投之以桃”,终得“报之以李”的结局。虽然,吕不韦“与人为善”是有其私欲,但其方法达到的客观效果却是不容否定的。

为官者,若能与人为善,自可以少却许多仕途之荆棘,飞来之横祸。

为商者,若能与人为善,自可少些灾祸隐患,八面玲珑中财源滚滚来。

为学者,若能与人为善,自可广交天下宾朋,遍识世间饱学之士,虚心转圆中得些教益。

为民者,若能与人为善,自可邻里和睦,修身齐家,云心鹤意中俗世亦仙境。

与人为善,不可“利”字当头,亲钱权,疏贫寒3亦不能虎头蛇尾,善始不善终。否则以前千辛万苦所做的一切均会付诸东流。

与人为善者须有其原则,不能是“农夫与蛇”之善念、善行,亦不可有巧诈之举,否则,“蛇”不念其善终伤人,巧诈不掩终自毁。

到头来,只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赔了夫人又折兵,知得不偿失时,已悔之晚矣。

◆忍者火花:

同类推荐
  • 激励奋进的学习故事

    激励奋进的学习故事

    许多人都曾为学习烦恼过、失落过,甚至流下过泪水。也有许多人曾经叩问:学习真的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吗?学习真的就是为了无穷无尽的考试,毫无快乐可言吗?读过这本书,你会发现,学习不只是校园里的鸟语书香、黑板上无穷尽的公式定理,或是试卷上的喜悦或悲伤,而有着太多太丰富的内涵和意义。人的一生都离不开学习,学习,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绝境中,学习催人积极奋进;困顿中,学习使人豁然开朗;人生起伏中,学习给了我们无穷的勇气和力量!
  • 社交的艺术

    社交的艺术

    成功的社交应是众人畅所欲言,各自都表现出最佳的才能,做出最精彩的表演,最忌一个人唱独角戏,大家当听众。为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寻找能引起大家最广泛共鸣的内容。有共同的感受,彼此间才可各抒己见,互相交流看法,气氛才会热烈。所以,一定要把活动的内容同参加者的好恶、最关心的话题、最擅长的拿手好戏等因素联系起来,以免出现冷场。
  • 摩根给孩子一生的忠告

    摩根给孩子一生的忠告

    约翰·皮尔庞特·摩根是“华尔街的拿破仑”,他曾两度使美国经济起死回生。他有一句至理名言:“有攀升,就有下跌;有过热,就有疲软。”1935年以前的老一代摩根财团是世界上最可畏的金融机构之一。它由美国银行家乔治·皮博迪于1838年创办于伦敦,后由摩根家族继承过来,迁至纽约后名声鹊起。本书记录了他生平的至理名言,这些至理名言绝对称得上是年轻人和孩子成长的绝佳指导。
  • 立足本职

    立足本职

    本书阐述了“善于规划职业路径的人将走向成功”这样一个主旨。就像去一个地方需要事先画好地图一样,职业生涯规划勾勒的是职业发展的路径,出色的职业规划将带领我们走上成功之路。
  • 世界最具启迪性的名言格言(1)

    世界最具启迪性的名言格言(1)

    《世界最具启迪性的名言格言(1)》是《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系列之一,包括: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世界最具故事性的中篇小说等。
热门推荐
  • 战皇霸天

    战皇霸天

    高冷总裁因突发善心救下路人,得到一份绝密文件,却因此陷入外军追杀。危难之际将车开入悬崖。我手里的就是我的,谁也不能夺走,哪怕是死。
  • 不懂PowerPoint就当不好经理

    不懂PowerPoint就当不好经理

    经理人如何用PowerPoint,来规划部门的发展,如何用PowerPoint来表达自己的经营主张?本书为各类经理人提供了从入门到提高,从原理到实战的一系列知识,相信本书将让演示文稿为经理人的管理效能加分!
  • 傲娇舞娘:握着神笔闯天下

    傲娇舞娘:握着神笔闯天下

    天才画家误遭穿越,化身天才舞娘,成功拐走一只腹黑大灰狼。那一夜。她在上,霸气的说:“男人,记住我的名字,还有,我做你的姿势。”他妖治迷人一笑:“你做我?不是我做你吗?”说着,他翻身而上,重掌为王。
  • 盛世绝宠:本王看上你了

    盛世绝宠:本王看上你了

    “南宫暮雪!我说过,你是我上官宸夜的女人,绝不可能会让你靠近别的男人!”他恍如黑夜里的恶魔,漆黑的世界,都由他主宰。她没有回答,只是面无表情地看着他。这一行为,让他更加生气。吻住她的唇,在她的嘴里肆无忌惮的蹂躏着……
  • 重生:校花高手

    重生:校花高手

    杨林说:“重生,别人有钱,有女人,为什我则是保镖“
  • 霸世仙穹

    霸世仙穹

    天才弟子苟雄被女友叛变,勾结外门大师兄所杀害,被熊妖残魂救活,得到无上至宝虚无宝鼎,接受逆天的使命,从此一飞冲天!傲视诸天九界,斩遍一切罪恶,霸世九天仙穹!
  • 你逃不出命中注定

    你逃不出命中注定

    生活在贵族学校中人气永不掉前三的三位王子。东方宸:拥有着帅气的外表,以及学习、家世、能力无人匹敌红,因为他那自身发出的寒气让人更加想要了解与接近,所以让万千女生追捧,人气从涨不降。皇甫允玥:一双摄人心魂的凤眸,让女生都羡慕的美貌,身边拥有着数不胜数的女性朋友,却绝不会付出真心,典型的花花公子,千万不要爱上他。南宫沐:如风一般温文尔雅的男生,众女生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温柔与善良是他的代名词,让人会情不自禁的爱上他。知道珍贝贝的出现在他们心中搅起一层层的涟漪,从此校园生活将会不再平静!!
  • 帝国的新生

    帝国的新生

    文明与野蛮不可并存那么是野蛮踏破文明还是光明照耀黑暗且看一无名小卒引领历史潮流。重振皇汉荣光。
  • 血红尘之赤天绝

    血红尘之赤天绝

    九重天中赤血渡劫成为上神,却开始了一段我追我跑的人生之旅。“玄夜,你是我的人,休想跑。”
  • 破天一梦

    破天一梦

    人生只不过是我们死之前的一点回忆。能否改变人生,不是从回忆里去改,而是从现在去改变。决定你未来命运的不是过去做过什么,而是你现在正在做什么。摆脱宿命的安排,挣脱命运的枷锁,打破这一切的双手长在我们自己身上。天尊轮回,一个懵懂少年入踏入修仙路,不求长生,只为真我,寻找前世爱妻,解开前世之谜,打破今世枷锁,成就今世威名,改变天地法则,重塑未来。一步步成长为天地至尊回归真我。当站在修炼之巅,蓦然回首,才懂得,上天注定的是一个结果而不是过程,由你做主的那部分是上天赋予你的权力,但最终谁也改变不了那个结果,人生只是一个自我认识,追求真我的过程,一场我们自己主宰的梦而已…………更多精彩请持续关注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