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1200000001

第1章 父母要做童年的捍卫者

没有真正童年生活的人,不可能有真正幸福的未来。

钱是可以赚回来的,而孩子的快乐是用钱所买不到的,童年是不会重来的。

我曾经寄语六一儿童节,写下这样的一段话:

六一儿童节是一个邀请,邀请我们从世俗功利中挣脱出来,重返童年,因为童年生活是每个人一生中最珍贵的营养源之一。

六一儿童节是一个梦想,梦想每一个孩子都真正拥有快乐的童年,因为这是拥有健康人生的坚实基础。

六一儿童节是一个唤醒,唤醒为人父母和教师者具备教育者的资格,即现代的教育观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生活方式、平等和谐的代际关系。

六一儿童节是一个检验,检验在儿童成长中是坚守儿童本位还是成人本位,如过孩子的节日是让孩子自主和狂欢,还是任由成年人为所欲为。

六一儿童节是一个忠告,忠告天下一切关心儿童的人,赶快行动起来吧,赶快把美好的计划付诸实现吧,因为孩子的成长是一刻也不能等待的。

六一儿童节是一个祝福。祝福儿童教育成为发现儿童、解放儿童和发展儿童的教育,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让儿童获得自由和幸福。

人的一切都是从童年开始的。童年的快乐是一生快乐的源头,童年的不幸是一生不幸的开端。如果以明天的幸福为诱饵,来剥夺孩子今天的快乐,这不是骗子的行为就是无知的行为。孩子的名字不仅仅是明天,更是今天。孩子每分每秒都在生长,一刻也不能等待。因此,每一个真正有爱心的父母,都应当以捍卫童年为己任。捍卫童年是人类在新世纪最重要的理念之一。

不能不承认,童年在许多孩子的人生中早早就“举手投降”,本来应当是快乐、幸福、自由的童年时代,却变得苦闷、孤独、压抑。这是怎么回事?

这不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关键在于改变我们对教育的理解。

什么是教育呢?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什么呢?

我一直呼吁,教育的核心任务不是传播知识,而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让儿童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学会生存。一个人怎样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很重要的取决于他的童年。孩子的童年如果是快乐的、自由的,他就有无限的张力;如果他的童年是过于沉重、过于劳累的,他就会厌倦学习、厌倦生活甚至厌倦人生,他就封闭了,没有开放,没有发展。我们要允许孩子在童年有一段呆呆的、梦幻般的、爱玩的、胡说八道的时光。因为,童年本来就是那个样子的。

爱孩子,就来捍卫孩子的童年,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玩是儿童的权利。

曾经有一位老先生对我说:“我是孩子的爷爷,我现在跟我儿子的矛盾很大,我儿子把孙子搞得太紧张了,给孙子请了四个家教,上七八个班,孙子每天晚上十一点前别想睡觉。连双休日都安排得满满的。我说这么做孩子肯定受不了。我儿子却说我落伍了,说这是竞争,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位老先生很无奈。

这的确是我们十分不愿意看到的现实。许多父母生怕孩子在童年时代就落后于人,所以早早为孩子规划人生。于是,童年就被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特长班挤占,童年时代的梦想就被父母想要在孩子身上实现的各种计划无情地替代。孩子的童年已经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童年。

其实快乐、幸福、自由是童年的真谛。童年时代具有特别意义,很多奇思妙想的萌芽都来自宝贵的不可替代与重复的童年时光。在一个人的童年,吃什么、穿什么往往不那么重要,而玩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有一对父母很有意思,他们和那些整天把孩子关在屋里做功课的父母不一样,他们对孩子有一个规定:星期天一天都不许做功课,只许玩!也许一些父母会觉得奇怪:这样不耽误孩子的学习吗?

他们的孩子也的确争气,成绩在班里总是名列前茅。奥妙在哪呢?

这对“有意思”的父母对大家说:“首先,玩是孩子的权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不让孩子玩,实在太残酷,也剥夺了孩子正当的权利。而且,父母也很难做到完全控制孩子的玩。稍稍管松一点,他就会偷偷去玩,如果管严了,他就上课玩,做作业的时候玩,甚至躺在被窝里玩。第三,星期天让孩子玩一天,孩子就会自己主动在星期天之前把作业全部写完,这样第二天他才能痛痛快快地玩;他星期天玩够了,星期一上课的时候也不再想别的了,就踏踏实实学习了。”

这对父母之所以“有意思”就在于知道玩是儿童的权利,同时又能够“老谋深算”地给予孩子玩的机会。

2001年10月,在第一届全国京剧戏迷票友大奖赛中,一个叫刘小源的4岁女娃娃唱的一段《大雪飘》,征服了观众、评委。担当大赛评委的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赵景勃教授在点评时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于是给了一个超常规的评语:“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评了。她简直就是一个小人精!今后戏剧界可以考虑设个神童奖。”最终,刘小源获得金奖,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票友。从此,一个4岁的孩子,凭借一出《大雪飘》红遍大江南北,成了“名人”,成了破“纪录”的小明星。

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呢?

刘小源的父母都是京剧票友,爸爸唱小生,妈妈唱梅派青衣。两个人经常在家里唱念做打。也许是耳濡目染的原因,刘小源从小就对京剧表现出独特的兴趣。好玩好动的小源爱模仿。她经常扯起床单披在身上,然后做出各种造型,让妈妈猜是京剧里的哪个人物,一会儿是《霸王别姬》里的虞姬,一会儿是《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在大人眼里这是学习,但在孩子眼里却仅仅是好玩。就是在玩中刘小源学会了许多京剧唱段。

儿童的世界有其独特的规律,遵循了这一规律,教育就成功;违背了这一规律,教育就失败。在儿童眼里,一切都是游戏,刘小源唱京剧就是如同在玩游戏,游戏就是她心中重要的工作。所以,父母应当了解和认识儿童,尊重和理解儿童的世界,不能以成年人的思维揣度孩子甚至束缚训练孩子,剥夺孩子玩的权利。

然而,有的父母并不真正认可“玩是儿童的权利”这一观念,并且常常限制孩子的玩。也有的父母即便允许孩子玩,也总是把玩的意义建构在学习的基础上,当他们认为某种“玩”对学习有益的时候,就允许孩子玩,而当他们认为某种活动对学习没有什么好处的时候,就以“影响学习”为理由,限制孩子的选择。正是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孩子们看电视、玩游戏等纯娱乐的活动被严格禁止,而读书、学奥数、弹钢琴等活动则得到了父母的鼓励,因为在成年人看来,这些活动是“有利于学习的”。

玩是儿童的天性,玩是儿童的权利,就像儿童要吃饭穿衣一样。玩作为儿童的不可剥夺的权利,是因为玩是儿童成长的需要,剥夺儿童玩的权利有损儿童的身心健康。我们可以看一看,如今的儿童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已经失去了童心,正在变为成人实现一些想法的工具。玩其实也是儿童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儿童了解这个世界用他自己的方式,在玩中感受着这个世界,我们不能用成人认识世界的方式取代儿童认识世界的方式。

著名作家严文井先生在接受我的采访时说:所有小动物都没有学校,它们的本领怎么学来的呢?从玩中学来的。玩中有许多技能,技能关系到生存。如猴子爱跳着玩,从很高的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上,跳过去就是生,跳不过去就是死。你说,这玩中的技能重不重要?这玩是不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学习呢?

当然,父母作为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有义务对孩子的一些行为进行教育和帮助。在玩这方面,父母的主要责任不是限制和管教,而应该是指导、帮助与合作。怎样指导和帮助孩子去玩,让孩子好好玩,玩得好呢?我的教育建议是:

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孩子爱玩的东西大多和他的兴趣、爱好是一致的。父母若想了解孩子在玩什么,可以先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并且经常和孩子谈谈他们的兴趣爱好,这样您就可以了解孩子爱玩什么,想玩什么了。只有先了解孩子,才能真正帮助孩子。

陪孩子一起玩。当您真正接受了“玩是儿童的权利”这一观念,您就会陪孩子一起玩了。在玩中不要教训孩子,不要总想给孩子增加智力内容,玩就是玩。您也不要总是说孩子笨,不要用功利的眼光看待玩。

在玩中帮助孩子。孩子毕竟还是需要指导的,当您和孩子一起游戏的时候,可以帮助孩子,如在对待输赢的心态上,在自信、细心、耐心等方面,都是可以培养的。

经常鼓励孩子外出和别的朋友一起玩。父母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而且孩子也需要外出接触更多的同伴和更宽广的世界。所以,父母要经常鼓励孩子到外面和大家一起玩。在玩中,孩子不仅放松身心、增长智力,还学会与他人交往、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等。

给孩子一些玩的规则。让孩子拥有玩的权利,并不等于放纵孩子玩的内容或方法。您可以和孩子谈一谈,告诉孩子您内心的担忧,告诉孩子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有些东西可以玩,有些东西最好不玩,有些东西根本就不能玩。告诉孩子规则是必须遵守的。

相关链接:

《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缔约国认识到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生活的权利,缔约国应尊重并促进儿童充分参加文化活动和艺术生活的权利,并应鼓励提供从事文化、艺术、娱乐和休闲活动的适当和均等的机会。

童言无忌。

一次朋友聚会时,有位父亲带着儿子一起参加。他的儿子刚上小学不久,是个“人来疯”,人越多话越多。结果,他居然当众绘声绘色地讲起了父母的性生活,并且讲得栩栩如生,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那位父亲如坐针毡,使劲用眼睛瞪儿子,可儿子反倒来劲。最终,这位父亲什么也没有说,只是苦笑。

当时在场的我十分感动,这位父亲对待儿子的“犯上”是宽容的。而这种宽容是难能可贵的。

有一次,我在河南讲课的时候,对父母说要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应该让他们童言无忌。课后,一位年轻的母亲找我说:“怎么能让孩子童言无忌呢?”她对我说,她的儿子6岁,上小学一年级。上课时,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想想看,人的身体哪儿是对称的?”小朋友一听乐了,纷纷举手,说了眼睛、鼻孔、眉毛、耳朵、手、脚等等。她的儿子坐在后排,手举得特别高,老师让他说。她的儿子腾地站起来,大声说:“老师,人的两个屁股是对称的,男孩的两个小蛋蛋是对称的,我妈妈的……”老师大怒,吼道:“你坐下!”同时,狠狠地瞪他一眼,不知他还要说什么呢。

下课后,老师马上找了男孩的母亲,说了发生的事,激动地说:“你可得好好管管儿子,不得了啊!”这位母亲一听急了,马上找儿子训话,说:“儿子,你上课怎么能说这些呢?”儿子听不懂妈妈的话,答:“哼,他们都不知道,我才知道呢!”

这位母亲急得不知所措:“您说,我儿子6岁就这么乱七八糟,长大了会不会变成流氓啊?”我说:“6岁的孩子不会产生你所担心的问题。我们不能用成年人的思维揣度孩子,更不能用道德的甚至政治的标准评价儿童的某些言行。其实,你们应该表扬孩子观察得很准确,童言无忌才能健康成长。”

还有一次,我到湖北某地讲课。讲完了课吃中午饭,坐在我对面的女老师老想说话,可又欲言又止,最后终于向我提了问题。

她小心地说:“孙教授,你讲课的时候说过,孩子从小要与父母分床睡觉,独立睡觉对孩子的心理、生理发育都有好处。可我的孩子都九岁了,非要跟着我睡觉,手还非要放在某个位置。我跟他讲了很多次道理都不行。我先生有点不高兴了,就找儿子谈话:‘儿子,你都九岁了,是男子汉了,男子汉应该自己睡觉。’我儿子眼睛突然一亮,指着爸爸说:‘你更是男子汉,更应该自己睡觉了。’他爸爸一听急了,说:‘你懂什么,这是我老婆!’儿子想了想说:‘那我现在跟你老婆睡觉,将来你跟我老婆睡觉……’他爸一听急了,这不是乱伦吗?非要揍孩子。这可怎么办呢?”

大家冷静想一想,这个孩子有问题吗?其实孩子天真无邪。孩子说的这些话表明了儿童的一种推理方式,我把它叫做“顶针式”推理:你怎么说过来的,我怎么说过去。孩子的见解有时候跟大人完全不同。所以我们很容易冤枉孩子。

我的女儿八九岁的时候,也常常说出一些让人紧张的话,至今难以忘却。

一次,家里来了两个女记者采访。吃饭时,女儿突然想起什么,问道:“爸爸,流产是怎么回事?”那两个女记者很年轻,一听这话有些不好意思,只好低头吃饭。我也不明白女儿怎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想了想,说:“流产嘛就是一件本来挺有希望的事,变得没有希望了。”女儿听了,连连点头说:“哦,就这么回事呀。”于是,餐桌上的尴尬无影无踪了。

其实,我本可以更科学一些详细地解释,因为两个年轻姑娘的神态紧张,便采取了艺术的讲法。总之一个原则,成年人不宜把孩子复杂化,更不能以道德判断或成人标准评价孩子的言行,因为那可能冤枉孩子。

还有一次去外公家。女儿见老外公满头银发,问我:“爸爸,外公多大年纪了?”我说:“80岁了。”女儿一脸惊讶,脱口而出:“80岁?这不快死了吗?”在场的亲戚都吓了一跳。我冲女儿摆摆手,低声说:“不说这个,说这个外公难过,好吗?”女儿点点头,看看大家的表情,心里可能觉得怪怪的,好在外公耳朵背,根本听不见。我替女儿向亲戚解释道:“孩子看电视看讣告多了,这个70、那个80,所以一听80就叫了起来,不懂得成人社会的禁忌习惯。”

或许得益于我们的宽松习惯,女儿在家里畅所欲言,并形成了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好习惯。在校对她的《成长悟语》一书时,她说日本的“横滨市”应为“横浜市”。我一听就否定道:“横滨,多么有名的城市,谁不知道叫横滨呢?怎么可能叫横浜呢?”可是,女儿硬是坚持己见,还搬出日文的旅游词典,证明自己的正确。在事实面前,我不得不对女儿刮目相看。

由于儿童的社会化程度较低,分不清讲话应该注意场合与分寸,常常胡说八道。因此,有些父母见孩子一张嘴,就立即训斥:“闭嘴!你一张嘴我就知道你要说什么。”这样做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也可能打击了孩子表达个人见解的欲望。很多孩子现在不知道说什么话,怎么说话,当他想问一些问题的时候,不敢问;当他有了和别人不同的想法时,不敢表达;当他观察到了一些奇异的现象的时候,不敢说。孩子在成年人的教育下,已经变得不会讲话,他们说的是老师、父母想说的话,还可能出现一种“失语”现象,既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与大脑,更不相信自己的语言,而是会说一些“标准”的话,成为一个克隆人。这样的孩子,自然没有独立思考的可能。而现代社会,我们最需要的是有头脑、有独特见解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才会有创造性、独立性,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了孩子的进步与成长,我们提倡童言无忌。孩子在童年时期有一段“胡说八道”的时光,这使他的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激活,也有助于孩子从小培养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如何让孩子童言无忌,准确表达自己所思所想,找回孩子们自己的语言?我的教育建议是:

经常和孩子探讨问题,鼓励他们大胆发表想法,允许“胡说八道”。有些孩子失语严重,是因为他们不敢在父母面前“胡说”。如果哪些话说得不合适,就会被父母臭骂一顿,这样孩子还敢说话吗?自然是闭嘴为妙。所以,成年人最好和孩子平等相处,宽容孩子的“狂妄”。

做孩子的律师。由于父母和子女的价值观不同,一些父母总想做孩子的法官,总想发现孩子生活中的问题,判孩子一个错。但实际上,只简单地评判孩子的是与非,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使他们觉得父母总是对自己不放心,总在寻找机会收拾自己。如果孩子存在这样的情绪,您想他们还愿意听父母的话吗?您还能了解到他们的所思所想吗?所以,较好的办法是要做孩子的法官之前先做律师,当您想批评孩子的时候,不妨先在心里为孩子辩护。

认真回答孩子的提问。尽可能给孩子一个科学的答复。如果自己实在不知道,也不要敷衍孩子,要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一次提问,可以与孩子一起寻找答案。

孩子有独特的想法,要及时鼓励和肯定。细心的父母不妨把孩子的奇思妙想记录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关键词:

顶针式推理:孩子的一种思维推理方式,你怎么说过来,我怎么说过去。如父亲说:“儿子,就是因为你不听话,所以老爸头上长了白头发。”儿子说:“那么你小时候比我更不听话。爷爷的头发都全白了。”

像保护孩子眼睛一样保护孩子的创造精神。

我相信,谁听了下面的故事都难以忘记,因为它不但独特,而且耐人思索。

这个故事是原国家总督学柳斌先生讲的。当时,我就坐在他的身边,听他讲自己的亲身经历,感觉格外深切。

一天,柳斌先生到北京光明小学考察工作,临时决定听听四年级的课。

四年级某班正在上语文课。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正在讲第17课《麻雀》。这是俄罗斯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一篇作品,大意是:

一个猎人带着猎狗走在森林中,发现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从树上掉了下来。猎狗想吃掉小麻雀,却突然飞来一只老麻雀,一边发出凄厉的叫声,一边用身子掩护着小麻雀,并最终吓退了猎狗……

讲完了课文,女教师微笑着启发同学们:

“你们想想看,这只老麻雀的行为表现了什么精神呢?”

“表现了伟大的母爱!”

一些同学脱口答道。这是课文的标准答案,书上写得明明白白。

可是,一个男生却提出了几乎无人想到的问题:

“你们怎么知道这只老麻雀是母的呢?”

大家一愣,旋即爆发出一片笑声,似乎在嘲笑他思维的怪异。那个男生并不为之所动,坚持说:

“课文中没有任何文字说明这是一只母麻雀,怎么就归到母爱了呢?为什么不可能是父爱呢?”

这时,大家不笑了,将目光集中在教师身上。这位年轻的女老师兴奋地点点头,说:

“这位同学独立思考,发现了一个大问题。我们应当把答案改为:这只老麻雀的行为表现了伟大的亲子之爱!”

全班一片热烈的掌声。

柳斌先生曾当过江西省副省长,又当过国家教委副主任,长期致力于推进素质教育。这次,应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之邀,出席素质教育研究实践基地的授牌仪式,心中感慨多多。他讲这个小小的故事,或许是为了唤起教育工作者的思考:怎样对待学生的创新精神?

这位小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是值得敬佩的。他非凡的勇气向人们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许多标准答案并不标准,而突破某些所谓的标准答案,正是创新的起点。

假若,今天的某个青少年问:“树上的苹果为什么往地下掉呢?为什么不往天上飞呢?”我们会怎么看他?也许,很多人会认为此人弱智。可是,饮誉世界的科学家牛顿,当年不就是提出了同样看似弱智的问题,才有了震惊人类的重大发现吗?

这也是一个十分经典的故事:

有个孩子的母亲,因为孩子把她刚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拆卸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枪毙了。”接着,这位老师进一步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表现,您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有动手机会。”“那我现在该怎么办呢?”母亲感到有些后悔。

“补救的方法还是有的,”老师接着说,“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修表铺就成了课堂,修表匠就成了先生,你的孩子就成了学生,修表费成了学费,孩子的好奇心就可以得到满足的。”

这个故事发生在半个多世纪以前,故事中的那个老师,就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陶行知先生是一个非常崇尚创造精神的人,在他一生的教育生涯中,特别重视对孩子创造性的培养。他的教育思想中一个极其可贵的观点,就是他的创造教育观。他提倡“教学做合一”,以做为中心、为目的,而且倡导“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提出了“一切为创造,创造为改善生活,提高生活”的号召。就连他名字也打上了“做”的烙印。陶行知先生的原名叫陶文俊,又改名为陶知行,后改名为陶行知。

陶行知先生深知孩子们是具有创造力的。一次,他到南通去推广“小先生”的做法,写了一篇演讲词,其中有一段:“读了书,不教人;什么人,不是人。”演讲结束后,一个小孩子告诉陶行知,诗中的“不是人”改为“木头人”更好。陶行知当即赞扬了小孩子的说法,因为“不是人”三个字不具体,桌子、椅子都不是人,而“木头人”则给人一个具体的形象。所以,他经常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号召学校和民众尊重孩子们的创造力。他认为,父母们限制孩子做这做那,动辄打骂孩子,实际上是在摧残儿童的创造力。

社会非常需要富有创造力的人。在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光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抓住机会,迎接挑战,必须具备创造力,能够想他人不能想的事,做他人不能做的事,这样才能拥有一定的实力。现代学者们有这样一种观点:当今社会将淘汰一种“文盲”,他们并非目不识丁,其中一部分可能还有很高的学历,但他们的能力封闭在被灌输的知识领域当中,不会进行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父母们希望孩子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但学到知识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运用。怎样才能把知识运用得更好?是按部就班、因循守旧,还是去创造更新更好的生活?回答当然是后者。所以,创造精神就像是一双巨大的翅膀,孩子学到的知识能够运用得好,全依赖这双翅膀帮助它腾飞。

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德国作家、理论家卢多尔夫?维恩巴尔格也认为,创造才是教育的最高范畴,只有呼唤出学生内心深处的创造潜能,才是国家与人类进步的根本前提。他在著名的演讲《知识、教育与人生》中说:“人不光是一面镜子,用来折射创造、解释创造,他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拥有天赋的权利和力量,在现有的世界中抢占一席之地。他应该以这种创造活动去维护和巩固这种地位,牢牢立足于现在,去从事反映其短暂一生的创造……”而父母们的责任,正是最大限度地开发、保护孩子的创造精神。

要保护孩子的创造精神,我的教育建议是: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鼓励孩子相信自己的眼睛。有的父母爱把自己当成权威,说一不二,要求孩子必须听自己的或听老师的,这样做使孩子失去了独立思考问题的主动性。父母应给孩子表达想法的机会,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

保护和开发孩子的潜能,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感官在一个人的创造能力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父母们可以经常和孩子做一些培养观察力的游戏,如让孩子在10秒钟内观察一个曲线图,然后画下来;或让孩子去摸黑布袋里的几何模型,然后让孩子凭着手的感觉说出几何体的形状;您还可以给孩子买一个望远镜或放大镜,让孩子观察周围或远处的物体。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个性。创造性是和人的独立性、个性分不开的,一个没有个性、处处依赖别人的人是难以产生创造欲望的。所以,父母们要在这方面多注意,可以经常让孩子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衣服、头饰,鼓励孩子与众不同,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经常对孩子所做的事情给予赞扬、指导,使孩子对自己充满自信。

引导孩子收集、处理各种信息。会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人更容易发挥其创造性。父母可以经常和孩子谈各种有趣的事情,告诉孩子获取信息的各种办法,并告诫孩子注意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

培养孩子的想像力。想像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从小培养。父母要多鼓励孩子去想像,要鼓励孩子“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经常和孩子做一些加减游戏,如问问孩子把一种东西加在另外一种东西上会变成什么。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

著名作家冰心在91岁的时候接受了我一个半小时的采访,老人有句话说得很好:“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

2005年4月2日是童话大师安徒生诞辰200周年,我到过他的家乡丹麦奥登塞,兴致勃勃地读完了他的自传《真爱让我如此幸福》。安徒生为什么会成为一个童话大师?

安徒生小时候是一个善良的孩子。老师要惩罚一个顽皮的学生,让他站在桌子上,这个往日里总是欺负别人的孩子一下子变得很难过和无助,但是安徒生比他还难过,看着他就哭起来了。老师问他为什么哭,他说那个同学太难过了,把他给放了吧。连老师都被感动了。

安徒生小时候像个女孩子,说话细声细气的,老受欺负。但是他特别爱幻想,发现蚂蚁、老鼠在饥饿中,他居然把自己吃的东西省下来去喂它们。

安徒生是鞋匠和洗衣工的儿子,家境很贫寒。他父亲虽然是个鞋匠,但是酷爱文学,经常读书给儿子听,全家人专门有朗读时间,安徒生总是听得如醉如痴。

那时候上学不那么正规,家里也没有给他安排什么事,安徒生经常一个人发呆,父亲就教他做木偶玩。安徒生迷上了玩木偶,经常一个人玩木偶戏、编故事。

所以他的文学的种子就是在这样自由而温馨的环境里生长的。14岁时安徒生有了强烈的写作的欲望,离开了家乡,到首都寻求发展机会,几年之后开始发表作品,后来写了大量的作品,最终取得了成功。

安徒生很幸运,他获得了自然、宽松的环境,因而得到了属于他自己的发展。

而现在的孩子要想上好中学,似乎外语、奥数等特长一样都不能少。越来越多的儿童被无情地打磨成一台台学习机器。这种打磨也许是父母无意识的行为,但对儿童的成长却存在着致命的打击。正如南京大学风笑天教授所言:“当今的独生子女,他们生存的社会环境与以往的时代是不同的,他们面临着属于这个时代的诱惑或困惑:激烈的竞争、贫富差距、单亲家庭、电脑网络等等,这样的问题是我们过去所没有碰到的。”这样的环境使父母给予孩子的教育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会给孩子更多的照顾、限制和压力,使得许多孩子表示:我们有着物质富足却精神孤单的童年。

回想一下,我对我的女儿冉冉就是一种宽松的教育,重在兴趣的培养,女儿从小到大几乎没拿什么证书,但她同样健康成长。

记得1995年,女儿临近小学毕业时,老师通知学生父母去学校开会,内容是毕业考前动员。现实明摆着:想让孩子将来上大学吗?那就要让孩子上重点中学,可上重点不容易,前三名才有希望。一个班50多个学生,考前三名谈何容易?那就准备钱吧,当时的行情好像是区重点中学5万元,市重点中学8万元。不过,考分太低了,5万、8万也不行!可是,花了高额学费,进了重点中学的门,学生又是怎样的心理感受呢?会不会如坐针毡四面楚歌?

果然,女儿表示不愿去重点中学活受罪。一个不到13岁的小女孩发出了愤怒的声音。中国的教育怎么啦?九年义务教育不是国民素质教育吗?不是合格教育和成功教育吗?怎么成了选拔淘汰教育?我的心在颤抖。

不久,女儿提出要求报考非重点的月坛中学。这是一所全北京招生的日语特色学校,提前招生和录取。

妻立即反对。她认为学日语太窄,将来发展空间受限制,还是主张女儿力争进入重点中学。

我的观点是:第一,将有关信息告诉女儿,然后,尊重女儿自己的选择;第二,发挥优势,先生存而后发展。

结果是女儿轻松考入了月坛中学,免去了升初中的大考之苦,也免去了升高中的考试压力。

女儿在月坛中学6年,总体看来是轻松愉快的,成绩处于良好状态。4次接待日本人来家民宿,两次赴日本民宿,并作了中日中小学生勤苦状况对比研究,出版了18万字个人作品集《成长悟语》(2001年华艺出版社出版)。试想,一个中学生取得如此的成绩,难道还不是成功的吗?

坦率地说,女儿的学习成绩并不优异,有些科目还挺弱,但我认为女儿已经努力了,是个好学生。自然,她也惶惑过、懒惰过、叛逆过,但对一个青春期少女来说,这些不都很正常吗?我不怎么在意女儿的考试分数和名次,尽力缓解她在考试期间的紧张心理。

有一天晚上,我和妻请女儿去看芭蕾舞剧《天鹅湖》。正在读初二的女儿一听,马上拒绝,说:“我不去,明天考物理呢!”

我拍拍女儿的背,说:“看《天鹅湖》比考物理收获大。再说,学物理也不差一个晚上,考什么样算什么样嘛。”

女儿终于去了剧场,可在大幕拉开之前,手里还紧紧攥着物理书。那天看演出,李鹏总理坐在我们的后几排。我真想对他说,看看今天的学生吧,这样的教育不改革怎么行?

久而久之,女儿习惯了将自己绑在书本上,而将其他的事视为与己无关的事。

一天晚饭后,我叫女儿刷碗,她马上叫了起来:

“你叫我刷碗,我考不上大学怎么办?”

我说:“考不上大学可以,不刷碗不行!”

当然,这句话含有玩笑成分,但也含有严肃的道理,即人不能变为学习机器,也不能将学习视为可以排他的特权,而应当过正常人的生活,履行正常人的责任。

进入高三以来,学生们已进入夜以继日的拼搏时期。女儿能否进一流或二流大学难以预料,但睡眠已经减少到每天五六个小时了,让我这个做父亲的很是心疼,可劝又无效,心里真不是滋味。

偶尔,女儿早晨实在起不来了,对我说:“老爸,我太累了。今天的课不太重要,我想休息一天。”

我马上答应,说:“睡吧。对于一个严重缺觉的人来说,睡眠比学习重要。我给你请假。”

可能会有人指责我惯孩子,怎么能纵容孩子逃学呢?但是,我会这样做下去。请想一想吧,当一个人严重睡眠不足,不仅不可能学习好,而且可能发生精神崩溃,谁来对孩子的健康负责呢?在任何时候,人都是最宝贵的。我们既要为孩子的重要考试着想,更要对其一生着想!

女儿后来顺利考上复旦大学,并且实现了她的记者梦。自2010年起,她被任命为中国新闻社驻日本记者。这或许也从某种角度证明了我的教育方式与宽松的家庭教育氛围是成功的。我希望每位父母都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自然、宽松的环境。我的教育建议是:

不要把孩子当成“附属品”。父母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人”来看待,做事经常考虑孩子的想法和意见,遇事和子女商量、沟通。在民主的环境里长大,孩子会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

让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路。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应该是孩子人生的方向盘,当子女面临着一些选择的时候,父母就要站在孩子的背后,关注他们,支持他们,给他们把握一个大方向,而不是非要孩子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做。

经常品味一下自己的童年。在神圣的爱的名义下,父母们总是不忘自己的责任,但却往往因此而忘记了自己的童年,忘记了孩子也是需要童年的。我们曾经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童年,现在的孩子也是一样的。

培养孩子不可急功近利。

我发现,现在有些父母培养孩子的目的变得很功利。鼓励玩,父母就老想让孩子玩那些“有利于学习”的;提倡孩子培养读书习惯,父母就特别希望孩子们多看教学参考书;鼓励孩子多交朋友,父母们就总让孩子们只跟学习好的孩子一起玩……

中国的教育出了什么毛病呢?全国的父母没有在一起开过会,但是很多的父母都会说一句共同的话:“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国民共识啊!我们今天的教育是不是变得太功利了?

父母对培养孩子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可以用一句话形象地表达:“孩子,好好学,你不好好学习,将来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就找不到好对象,你将来怎么生活啊……”

试想,孩子们如果每天被这样的话语包围着,会有多大压力呀!

在许多发达国家,学生很容易进入大学,因为高等教育发达,而我们国家大学的毛入学率相对较低,这是由我们国家的国情决定的。也就是说,无论父母如何高期望,无论孩子如何拼搏,如果只以考进名牌大学为成功的标准,那么享受“成功”果实的将只会是少数的家庭,而另外绝大多数的家庭注定要成为失败者。

从另外一个角度想,成功的路千条万条,成功的标准千个万个,父母何必对孩子苦苦相逼呢?如果父母尊重孩子的选择,给孩子一些回旋的余地,把功利的心态放下,也许父母们将发现,其实孩子生存得很好。

对女儿的学习成绩,我们从不过分苛求。我曾提到女儿考试不及格的事实,既然孩子已经不及格了,那就接受事实,千万不要再给孩子过多的压力,父母在这时要给孩子提供的只能是帮助。我的女儿上学都是由她自己选择学校。她升中学的时候,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日语学校;考大学的时候,选择了自己想去的复旦大学。事实证明,她的选择很不错。她在日语学校六年,日语学得非常好,还经常参与中日交流,这是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她才会花更多的心思,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其中。她大学毕业后自己选择了一家很有挑战性、很适合她发展的新闻媒体,干得很不错。我很为她骄傲。

我女儿对学习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她在进行中日少年勤苦状况对比调查之后,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中国中小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勤苦态度,既让人欣慰,也让人担忧,因为学习时间过长,并不一定是好事。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求知最重要最稳定的内在动力是认知需要,即自觉自愿地学,充满愉快与成功体验地学。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强烈的认知需要,才能真正做到终身学习,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因此,只有将学习压力变成学习动力,将升学考试的需要变为认知需要,中国中小学生勤苦学习才会成为真正的优势。

是的,如何变孩子的学习压力为学习动力,重要的就是尊重孩子的兴趣与选择。对于父母,最好不要代替孩子们作决定,急功近利的心态会让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始终处于“不满足”的状态,孩子永远保持着达不到父母要求的“悬空”姿势,异常辛苦。

孩子们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孩子在一起玩、一起笑,那种声音真是花开的声音,真是自然的、纯真的、发自心灵的声音。但是我们的父母就未必有这样的心态。很多父母站在窗前看着孩子玩,看着看着心里着急起来了,就知道玩,学习怎么办,心态马上改变了。照这样下去,父母只会要求孩子不停地学习,孩子们的童年也就到了被摧毁的边缘。

培养孩子不要急功近利,我的教育建议是:

给孩子适当的期望。如果父母们对孩子的期望不能和实际情况相符合,则很容易使自己陷入一种焦虑的状态里。所以,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设定期望值。

三分教七分等。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教育的特点是三分教七分等。学习要循序渐进,不可一日千里,对孩子的要求不能过高,最重要的是打好基础。

给孩子留出发展的余地。父母可以给孩子提出一些要求,但同时也要告诉孩子,人生必然有挫折和失败,只要努力了就是好孩子,不必要求孩子“志在必得”。

重要的是教会孩子生存之道。在整个人生中,幸福才是最重要的。父母应该把实现这个目标当作自己的主要责任,给孩子一些为幸福生存锻炼的机会,比如,在课余时间让孩子们去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孩子们与同伴交往,在交往中学会合作等等。这些生存的能力比学习成绩更重要,也更有可能通向幸福之门。

同类推荐
  • 打开智慧的天窗——卡尔·威特教育法

    打开智慧的天窗——卡尔·威特教育法

    本书吸收了卡尔·威特“天才教育法”的精髓,结合卡尔·威特对小卡尔·威特的真实教育经历,详细地为大家介绍了培养天才孩子的秘诀。
  • 有助宝宝需求的87个信息

    有助宝宝需求的87个信息

    你的宝宝是否总是很烦躁,爱哭闹,而且总是要人一直抱着他?你的宝宝是否很顽固,武断又非常苛求——是个十足的麻烦人物?最受欢迎的育儿专家刘长江为你量身打造了《有助宝宝需求的87个信息》。在《有助宝宝需求的87个信息》中,你将会发现许多父母的亲身经历,并告诉你他们如何在这场与高需求宝宝的“角力”中成功地教养他们,使之成为你所期望的宝宝。凭借着和自己高需求宝宝相处的经验,作者不但非常了解你所面对的难处,同时告诉你如何以亲子依附的养育方式,将这些挑战扭转为对你和宝宝都有利的益处。他们让你清楚地看见,尽管起步维艰,这些宝宝仍然会发展出敏感、自信、信赖和其他各种正面的特质。
  • 0-1岁婴儿营养食谱

    0-1岁婴儿营养食谱

    本书针对不同月龄婴幼儿生理特点,系统地介绍了成长发育期婴幼儿食谱的制作方法和营养搭配知识,科学地解决了婴幼儿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等营养进食的问题。
  • 如何说,青春期女孩才会听如何听,青春期女孩才会说

    如何说,青春期女孩才会听如何听,青春期女孩才会说

    阅读本书,父母会更了解青春期女孩,从而有效消除与青春期女孩之间的隔阂,轻松做到“把女儿的话听进去,把想对女儿说的话说出来”,让女孩安全度过青春期,健康、快乐地成长。
  • 康熙教子

    康熙教子

    本书将康熙皇帝教子理念的精华,与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家教案例结合起来,分为五篇,其内容包括:治学态度、读书方法、道德修养、完善性格、待人处世等篇。
热门推荐
  • 第一女废柴:妃战天下

    第一女废柴:妃战天下

    一代药尊苏陌岚被人陷害,重生成为废材,脸有胎记,天生废材而且还身中剧毒,群狼虎视眈眈,她一人独战天下,为了自己也为了复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赦免之日

    赦免之日

    本书作者为奥斯卡金奖外语片《入殓师》导演泷田洋二郎重金签约作者,被称为“中国的东野圭吾”!以罪孽洗清罪孽,用死亡救赎死亡。41年,7条人命,9段匪夷所思局中套局的连环故事。当末日终于来临,设局者能否得到赦免?
  • 主兄弟战争之囚笼

    主兄弟战争之囚笼

    呐,姐姐,一直一直留在我身边好不好?我…我的世界只有你了啊…所以…不要走…如果,姐姐真的要离开我的话,那我只能采取一些特殊手段了呢~金丝雀只有在笼子才能唱出最美妙的歌,那么,是不是只有把你锁在我身边,你才是只属于我一个人的呢?所以你们这群男人想干嘛?我都说了我只喜欢我姐姐你们要干嘛?mmp!我说mmp!(主《兄弟战争》,副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动漫!这是一个无限穿越少女来到兄弟战争世界结果发现之前所有撩过的男人都跑过来了的故事!女主三观不正请慎入!作者高中狗更新奇慢但决不弃坑!请尽情催更!bg还是gg都是可能的哦~)
  • 无限恐怖之圣人与修真

    无限恐怖之圣人与修真

    恐怖的轮回已经结束,这到底意味着结束,还是一轮新的开始。不停在死亡边缘徘徊的轮回小队,他们又将面对如何的强大的对手。圣人与修真者他们到底何去何从?
  • 才艺塑造篇

    才艺塑造篇

    全书分为学习才艺的目的和选择;才艺选择与培养原则;怎样发现孩子有无绘画发展潜力;怎样发现孩子有无美术发展潜力;怎样发现孩子的思维能力等内容。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夜月明珠

    夜月明珠

    什么是真正的武学修养?无物,无形。什么是真正的敌人?没有敌人。只有我,我才是王者。
  • 三国之一世称雄

    三国之一世称雄

    现代大学生刘琦穿越成为汉末刘琦,跟随父亲携带圣旨去往荆襄赴任,开始了一段全新的三国征程。还会重蹈覆辙,被曹操、刘备、孙权三雄在赤壁之战后,瓜分荆州吗?刘琦强烈的表示,绝对不会,因为他拥有千古召唤系统,历史上的智士猛将任我召唤。曹操有典韦和许褚两大保镖,不怕我有秦琼、尉迟恭两大猛将,看谁能更胜一筹!刘备有五虎上将在手,不惧我有李存孝、罗士信、史万岁、高昂、斛律光五将,看最后谁能技高一筹!孙权有江东四大都督,哈哈,我的阵容更加豪华,四大军神:李靖、郭子仪、卫青、霍去病,看看谁更厉害。看刘琦带领千古雄杰,中兴汉室,大战群雄,实现千秋帝业!
  • 仙侠情缘:长绝

    仙侠情缘:长绝

    …后唐末年,妖孽作祟,更有叛国者石敬瑭勾结契丹人覆灭后唐,,小公主李青钰险中逃脱,却惨遭国破家亡。青钰为报国仇家恨,毅然决然的踏上了一条艰难重重的路,饱受苦楚。这一路遇到了性格豪爽的白熹,神秘的狐仙九尾,还有热情的长宫洛卿,大方的苏隐,待她如宾的骨迦言亦,以及她爱却不能相守的独孤朔,七人渐渐衍生了复杂的感情,最后与之相爱相杀。待你长发及腰,你我一起,看彼岸花开可好
  • 修炼校园恋情

    修炼校园恋情

    “嘿嘿......”林子良阴险地笑着,让洛可可不禁打了一个寒颤,总感觉自己这个小白兔掉进林子良这个没天良的大灰狼手里了?呜呜呜......泪奔
  • 祀义篇

    祀义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