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模棱两可的模糊话就是一种好方法。这种方法是用一种含义不确定的模糊语言,不让对方精确地把握答语的含义,增强了语言在谈话中的适应性、灵活性和生动性。
在谈话中常常会遇到我们不好回答又不得不回答的问题。一旦失言,就会把问题弄得糟糕而不可收场,但只要在冷静中巧妙周旋,一定会摆脱困境。
运用模棱两可的模糊话就是一种好方法。这种方法是用一种含义不确定的模糊语言,不让对方精确地把握答语的含义,增强了语言在谈话中的适应性、灵活性和生动性。
例如,有一艘豪华客轮满载游客,即将到达旅游胜地的时候,客轮突然慢慢地停了下来。原来好事多磨,谁也没料到,客轮出了问题。团队成员见客轮迟迟不能起航,急于想到达旅游区的游客心情开始浮躁起来,围着他们的领队,追问客轮何时能够起航,何时能够顺利地到达,有的则进行责问,更有甚者开始骂人,情绪激动可见一斑。这时候,他们的领队则镇定自若,面带微笑,不停地向大家打招呼:“请大家别急。客轮只是出了点小问题,不费事的,技术员们正在做检查,一会儿就好,客轮马上就可以起航,马上就可以起航!为了大家的人身安全,请大家再耐心等待一会儿,再耐心等待一会儿!”她不断地进行重复,游客们的情绪终于慢慢平静下来。
在这里,他们的领队,针对游客的既急于到达旅游区又要一路平安的心理,面对游客的盘问与责备,没有急躁,也没有给出确切的答复,却用一连串的“一会儿”、“马上”等并没有确指的词语给出承诺。然而正是这一模糊语言的运用,使游客们中途平静地滞留了近一个小时,巧用模糊语言抚慰了游客们不平静的心。
试想,如果他们的领队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给出明确的时间答复,或者说时间短一些,如“十分钟之后,就可起航”。但是,如果十分钟之后,客轮仍然不能起航,就会把自己推向矛盾的境地,到时再作解释,游客们也不能相信,到那时,怨声再起,更难平复。或者说时间长一些,也只会增加游客们的怨气,于事无补。当然,更不能面对游客的盘问,不给任何的解释。
含糊法可分为宽泛式含糊法和回避式含糊法:
1.宽泛式含糊法
宽泛式含糊法,是用含义宽泛、富有弹性的语言传递主要信息的方法。例如,现代文学大师钱钟书先生,是个自甘寂寞的人:居家耕读,闭门谢客,最怕被人宣传,尤其不愿在报刊、电视中扬名露面。他的《围城》再版以后,又被拍成了电视剧,在国内外引起轰动。不少新闻机构的记者,都想约见他、采访他,均被钱老执意谢绝了。一天,一位英国女士,好不容易打通了钱老家的电话,恳请让她登门拜见。钱老一再婉言谢绝没有效果,他就妙语惊人地对这位英国女士说:“你只需知道鸡蛋好吃就可以了,何必一定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洋女士只好放弃了采访打算。
钱先生的回话,首句语义明确,后面一句虽是借喻,但从语言效果上看,却达到了“一石三鸟”的奇效:其一,是语义宽泛、富有弹性的模糊语言,给听话人以寻思悟理的伸缩余地;其二,与外宾女士交流,不宜直接明拒,采用宽泛含蓄的语言,尤显得有礼有节;其三,更反映了钱先生超脱盛名之累、自比母鸡的这种谦逊淳朴的人格之美。一言既出,不仅无懈可击,且又引人领悟话语中的深意,令人格外敬仰钱老的大家风范。
2.回避式含糊法
回避式含糊法,是根据某种场合的需要,巧妙地避开确指性内容的方法。
在涉外接待活动中,每当与外宾交谈遇到“难点”时就应巧妙回避转移。例如:
一个美国客人在韶山毛泽东故居参观之后,中午在一家个体户饭店吃饭,老板娘一手正宗的湘菜,使这位美国客人吃得非常满意。他在付钱时,看到老板娘家境富裕,他突然提出如下问题:“老板娘,如果你的老同乡毛泽东还在,会允许你开店吗?”
这是明知故问,其中含意不言自明。这时,老板娘略一寻思,就作出回答:“没有毛主席他老人家,我早就饿死了,还能开什么店啊!”然后她接着说,“如今,邓小平接了班,党的富民政策好,日子越过越美好!”
显然,美国客人意在用老板娘的回答,来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功绩,乃因其中隐含一个必然的判断:毛泽东决不会允许你开店,那么你也富不了,因而,毛泽东应该是被否定的。而老板娘的答话,以回避正题的模糊法,反而作出令人折服的回答,既不轻慢美国客人,又维护了毛主席的威望,赞扬了当时的富民政策。由此,反映了韶山人民的心声:“毛主席让我们站起来,邓小平让我们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