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18400000012

第12章 宁锦再胜

明军在宁锦建立的防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辽西军事防御系统。先是,明朝在辽东陆路设镇、路、卫、所、堡防御体系。明朝辽东都司共设有两个镇,辽河以东为辽阳镇,辽河以西为广宁镇。明失陷辽阳镇和广宁镇之后,其陆路防御体系被后金军打破。明朝为阻遏后金军南犯,需在关外辽西走廊建立一道从山海关、经宁远、到锦州的防御系统,这就是关宁锦防线。关宁锦防线分为南北两段:南段,从山海关到宁远,约200里;北段,从宁远经松山、锦州至大凌河,也约200里。关宁锦防线是以山海关为后盾总枢、宁远为中坚关城、锦州为先锋要塞,诸城堡台成为联防据点的串珠式防线。早在宁远之战以前,当时的明辽东经略高第主动撤离锦州、右屯、大凌河、小凌河、松山、杏山、塔山、连山等城堡,使得关宁锦防线的北段即宁远到锦州的防线未能巩固,且遭破坏。幸好袁崇焕坚守宁远,取得宁远大捷,保住了关宁锦防线南段的关宁防线。袁崇焕在取得宁远大捷后,奏报旨准,集中力量,建立关宁锦防线的北段——宁远到锦州的防线,防御后金进攻。

宁远保卫战取得重大胜利后,功臣袁崇焕、满桂等人都受到了加官晋爵的奖励。天启六年二月初二,袁崇焕晋升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正四品),驻守宁远,全权负责关外军务。到三月初九,又兼任辽东巡抚,山海关军务一并纳入其管辖范围。满桂、赵率教晋升为总兵。袁崇焕的家人、点炮手罗立也升为把总。

在这段时期中,皇太极进攻朝鲜,打了几个胜仗后,朝鲜投降,订立了对后金十分有利的和约,每年从朝鲜得到粮食、金钱和物品的供应。皇太极本来提出三个条件:割地、擒毛文龙、派兵一万助攻中国。朝鲜对这三个条件无法接纳,但在经济上尽量满足后金的要求。同时在此后的明清战争中,朝鲜改守中立,使后金去了后顾之忧。

在皇太极对朝鲜用兵之时,袁崇焕则加紧修筑锦州、中左、大凌河三城的防御工事,派水师去支援皮岛的毛文龙,另派赵率教、朱梅等九员将领率兵九千,进兵三岔河,牵制后金军,作朝鲜的声援。但朝鲜不久就和后金订了城下之盟,赵率教等领兵而回,并未和后金接触。

皇太极无法和明朝达成和议,却见袁崇焕修筑城堡的工作进行得十分积极,时间越久,今后的进攻就会更加困难,于是决定“以战求和”,对宁远发动攻击。

天启七年即天聪元年(1627)五月初六,后金天聪汗皇太极,以“明人于锦州、大凌河、小凌河筑城屯田”,没有议和诚意为借口,亲率数万军队,谒堂子,出沈阳,举兵向西,进攻宁(远)锦(州)。

袁崇焕得到后金兵已过辽河的哨报后,立即部署:满桂移驻前屯,孙祖寿移驻山海关,黑云龙移驻一片石。锦州防务:以副总兵左辅统金国奇为左翼,以副总兵朱梅为右翼,平辽总兵赵率教居中调度,贾胜领奇兵东西策应,镇守太监纪用驻锦州。其他相关事宜,做了相应安排。

初九,皇太极率兵到达广宁的旧边,命贝勒德格类、济尔哈朗、阿济格、岳讬、萨哈廉、豪格率护军精骑为前队,攻城诸将率绵甲军等携云梯、挨牌诸器械为后队,亲自同大贝勒代善、二大贝勒阿敏、三大贝勒莽古尔泰率领大军居中,八旗三队,鱼贯而行。后金军行进,分为前、中、后三队;作战,则列为左、中、右三路。初十日,皇太极至广宁。后金军士捉获明军哨卒,经讯问得知:右屯卫以百人防守,小凌河、大凌河虽修城未竣也有兵驻防,锦州城修缮已毕、马步卒3万人。皇太极命乘夜进军,轻取右屯卫城,直奔大凌河城。

十一日,后金军由纵向的前、中、后三队,调整为横向的左、中、右三路——皇太极亲自率两黄旗和两白旗兵为中路,直趋大凌河城;大贝勒代善、二大贝勒阿敏,贝勒硕讬及总兵官、固山额真等,率两红旗和镶蓝旗兵为右翼,直趋锦州城;三大贝勒莽古尔泰率正蓝旗兵为左翼,直取右屯卫。中路皇太极军逼近大凌河城,时城工未竣,守城兵撤往锦州。左翼莽古尔泰军逼近右屯卫,时城工也未竣,守军逃遁,奔向锦州。后金军轻取大凌河、右屯卫两城后,三路大军,会师锦州,距城一里,四面扎营。

锦州激战后金兵进抵锦州城外,四面扎营布兵,将锦州城严密包围。时明太监纪用、总兵赵率教驻锦州,负责筑城、守城。当后金兵将至时,左辅等人,撤入锦州,凭城固守,准备抵抗。沿边小堡,也都撤兵,归并大城,坚壁清野,合力御敌。

锦州城,即广宁中屯卫城,位于小凌河与哈喇河之间,北依红螺山,南临辽东湾,地处险要,势踞形胜,为明关宁锦防线的前锋要塞。先是,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指挥曹奉修筑。城周围五里一百二十步,高二丈五尺。成化十二年(1476),都指挥王锴增广南北四十五丈、东西九十五丈。弘治十七年(1504),参将胡忠、备御管升并城南关,周围六里一十三步,形式若盘,俗称之盘城。池深一丈二尺,宽三丈五尺,周围七里五百七十三步。城门为四:东宁远,南永安,西广顺,北镇北。天启七年(1627)春,袁崇焕遣官督班军缮竣锦州城。锦州城由内监纪用和总兵赵率教驻守,总兵左辅、副总兵朱梅为左、右翼,统兵三万,凭城御敌。时“总兵赵率教惩浑河、沈阳之事,不纳溃兵”。后金将收降台堡降卒两千纵还锦州,但赵率教坚拒降卒不许进城。

十二日,纪太监和赵总兵派官到后金军大营,商谈议和。先是,明军对后金来犯,备中有虞。所谓备,就是缮城整军,治械储粮;所谓虞,就是夏季敌军来犯,出乎预料。辽东巡抚袁崇焕在锦州被围九天之前,疏称:“无奈夹河沮洳,夏水方积,未可深入,而夷且聚兵以俟也;水潦既退,禾稼将登,况锦州诸城一筑,又东虏之必争。”即认为后金必定来攻,但约在秋稼登场、水潦退后的秋冬季。后金军突然围城,明朝辽军准备不足。所以,纪太监和赵总兵遣官往皇太极大营议和,拖延时间,以待援兵。

纪用和赵率教派出守备一员、千总一员,缒城而下,到后金大营,谈判讲和。皇太极冀望锦州不战而降,轻取胜利,便以礼接待来使。皇太极对锦州来使强硬地表示:“尔欲降则降,欲战则战!”并给纪用、赵率教写了回书,称:“或以城降,或以礼议和。”信带回后,迟不见复。皇太极下令攻城,锦州激战,终于爆发。

同日中午,开始锦州攻守激战。此战,明总兵赵率教奏报:后金军“分兵两路,抬拽车梯、挨牌,马步轮番,交攻西、北二面。太府纪用同职及总兵左辅、副总兵朱梅,躬披甲胄,亲冒矢石,力督各营将领,并力射打。炮火矢石,交下如雨。自辰至戌,打死夷尸,填塞满道。至亥时,奴兵拖尸,赴班军采办窑,(以)木烧毁,退兵五里,西南下营”。《清太宗实录》记载:“午刻,攻锦州城西隅。垂克,明三面守城兵来援,火炮、矢石齐下。我军遂退五里而营。遣官调取沈阳兵。”皇太极初战失利,派人到沈阳调兵增援。

是日,后金军攻城不下,受到重大的损失,后退五里结营。城里与城外,议和与兵锋,尔来我往,交替进行。

十三日凌晨,后金以骑兵围城,环城而行,却不敢靠近城垣。皇太极三次派遣使者到城下说降,都被赵率教拒之城外。赵率教站立城上,对城下的后金使者说:“城可攻,不可说也!”皇太极得报后,传令攻城。后金兵攻城,增加伤亡,别无所获。皇太极再发劝降书,用箭射到城里,连射数封信,城里无反响。

十五日,皇太极“遣使至明锦州太监纪用处,往返议和者三”。太监纪用亦遣使随往,提出后金派使臣到城中面议。皇太极命绥占、刘兴治往议,但锦州城闭门不纳。

十六日,明太监纪用遣守备一员、千总一员,又到皇太极帐下,言“昨因夜晦,未便开城延入,今日可于日间来议”。皇太极或求和心切,并等待援兵,再遣前二人,随明使臣,回锦州城,但明军仍闭城不纳。且赵率教凭城堞高喊:“汝若退兵,我国自有赏赉!”又令二使臣随同绥占、刘兴治赴皇太极大营。

皇太极令明使者带回书曰:“若尔果勇猛,何不出城决战,乃如野獾入穴,藏匿首尾,狂嗥自得,以为莫能谁何!不知猎人锹镢一加,如探囊中物耳。想尔闻有援兵之信,故出此矜夸之言。夫援兵之来,岂唯尔等知之,我亦闻之矣。我今驻军于此,岂仅为围此一城?正欲俟尔国救援兵众齐集,我可聚而歼之,不烦再举耳!今与尔约,尔出千人,我以十人敌之,我与尔凭轼而观,孰胜孰负,须臾可决。尔若自审力不能支,则当弃城而去,城内人民,我悉纵还,不戮一人;不然,则悉出所有金币、牲畜,饷我军士,我即敛兵以退。”

天聪汗皇太极此书,意在激纪太监和赵总兵,派军出城野战,以决雌雄;打消他们等待援兵解围的希望;进而劝其弃城而去;抑或罄城中财物给后金,还报之以解围撤军。城中纪太监、赵总兵,断然予以拒绝。

同日,明辽东巡抚袁崇焕派人送给纪用、赵率教的书信被后金兵截获,内称“调集水师援兵六七万,将至山海关,蓟州、宣府兵亦至前屯,沙河、中后所兵俱至宁远。各处蒙古兵,已至台楼山”云云。此信,当是袁崇焕的诓骗信,皇太极却信以为真。

十七日,皇太极收缩对锦州城的包围,聚兵于城西二里处结营,以防明朝来援的军兵。

十八日,天聪汗急不可耐,“命系书于矢,射入锦州城中”。皇太极再次劝降。锦州城中的纪太监和赵总兵,对其劝降,不予理睬。

十九日至二十四日,后金军继续围城。

二十五日,后金固山额真博尔晋侍卫、固山额真图尔格副将,率援兵从沈阳来到锦州行营,以增强攻城的兵力。

至二十六日,后金军已围城15日。其间:以军事手段攻城,不克;以政治手段议和,不议;诱其出城野战,不出;布局奇兵打援,不获。时值初暑,后金官兵,暴露荒野,粮料奇缺,人马疲惫士气低落。

二十七日,后金军分兵为两部:一部继续留驻锦州,在锦州城外凿三道濠,加以包围;另一部由皇太极率领官兵数万,往攻宁远。此前,袁崇焕军同皇太极军相遇激战。

出援交锋“锦州危困,势在必援”。这是因为,若锦州失陷,则宁远困危,关门动摇,京师震惊。因而,后金围困锦州,明朝必调援兵。后金也在盘算,集中兵力围攻锦州,明兵必来救援,诱其野战争锋,发挥骑射长技,一举歼灭明军。袁崇焕也头脑清醒:不发援兵,锦州危机;如发援兵,“正堕其计”。明军援锦,易中敌计,失恃坚城,恐遭包围。

辽东巡抚袁崇焕既要固守宁远,又要出援锦州。首先是固守宁远,他提出:“坚壁固垒,避锐击惰,相机堵剿。”兵部尚书王之臣批准他的方略,下令“关外四城各当坚壁,断不可越信(地)而远援”。其次是出援解围。因锦州安危,系宁远存亡。兵部认为,“为今之计,急以解围为主,而解围之计,专以责成大帅为主”。天启帝把“援锦之役”责成满桂、尤世禄、祖大寿三将负责,其余坚守信地。但是,总督蓟辽、兵部尚书阎鸣泰题奏:“今天下以榆关为安危,榆关以宁远为安危,宁远又依抚臣为安危,抚臣必不可离宁远一步。而解围之役,宜专责成大帅。”此奏,得旨:“宁抚还在镇,居中调度,以为后劲。”就是说,朝廷为着确保宁远,不允许袁崇焕亲自率领援兵,前往救援;而令满桂、尤世禄、祖大寿等率军一万,驰援锦州。

先是,十六日,明山海总兵满桂率援兵往锦州,过连山,到笊篱(zhào lí)山,同后金护卫运粮的偏师相遇。《清太宗实录》记载:“三大贝勒莽古尔泰,贝勒济尔哈朗、阿济格、岳讬、萨哈廉、豪格率偏师,往卫塔山运粮”,与明军相遇。后金军由六位贝勒率领,是一支战斗力很强的骑兵。明兵不敢前行,徐缓后退;后金兵则紧跟,谨慎随进。八旗军后续部队赶到,即分作两翼,夹围明军。《三朝辽事实录》记载:明军在笊篱山被围,“奋勇力战,虏死甚众”。满桂、尤世禄奋勇而前,内外夹攻,拼力冲杀,突破包围。两军交锋,各有死伤。双方互存戒心,战斗很快结束。明援军回到宁远,后金军回到塔山。明军援锦州,有实有虚。后者,袁崇焕计诓皇太极便是一例。同日,《清太宗实录》记载:后金捕捉宁远信使,截获袁崇焕给纪太监、赵总兵的“密信”。信称:“调集水师援兵六七万,将至山海;蓟州、宣府兵亦至前屯;沙河、中后所兵俱至宁远;各处蒙古兵已至台楼山,我不时进兵”云云。皇太极信以为真,即收缩围锦兵力,聚集于城西,以防明援师。

十九日,袁崇焕派出奇兵,进逼扰敌。他说:“且宁远四城,为山海藩篱,若宁远不固,则山海必震,此天下安危所系,故不敢撤四城之守卒而远救,只发奇兵逼之。”袁崇焕设奇兵四支援锦:一是,募死士200人,令其直冲敌营;二是,募川、浙死卒,带铳炮夜惊敌营;三是,令傅以昭率舟师东出而抄敌后;四是,令王喇嘛往谕蒙古贵英恰等从北入援,牵制敌人。以上诸措施,均未见实效。

后金皇太极见诱明援军野战不成,锦州攻城不下,派使劝和不降,便向西移师,攻打宁远城。

宁远激战二十七日,早晨,天聪汗皇太极率大贝勒代善、二大贝勒阿敏、三大贝勒莽古尔泰和贝勒济尔哈朗、阿济格、萨哈廉等八旗官兵,往攻宁远。

时宁远城内,辽东巡抚袁崇焕偕内镇太监驻守,督率将士,登陴严防。袁崇焕指挥明军撤进壕内,总兵孙祖寿、副将许定国率军在西面,满桂令副将祖大寿、尤世威等率军在东面,余在四周,分守信地,整备火器,准备迎战。城外,布列车营,前掘深壕,作为屏障,明兵都撤到濠内侧安营。以“副将祖大寿为主帅,统辖各将,分派信地,相机战守”。满桂率援军也在城外助守。宁远城坚、池深、炮精、械利,诚谓“宁城三万五千人,人人精而器器实”。袁崇焕此次固守宁远,除“凭坚城以用大炮”外,还布兵列阵城外,同后金骑兵争锋。他先遣车营都司李春华,率领车营步兵1200人,掘濠以车为营,列火器为守御。

二十八日黎明,后金兵出现在宁远城北岗,于灰山、窟窿山、首山、连山、南海,分为九营,形成对宁远包围态势。皇太极率诸贝勒巡视阵前,说:“其地逼近城垣,难以尽力纵击,欲稍后退,以观明兵动静。”于是,后金军后撤,退到山冈背侧。他的意图是,引诱明兵趁他们后撤时发起冲锋,使之离开自己的阵地,给后金兵创造驰骑纵击的机会,以便全歼城外明兵,但明兵坚垒不动。

明辽军与后金军在宁远城,展开激烈的攻守战。袁崇焕列重兵,阵城外,背依城墙,迎击强敌。总兵满桂、副将尤世威和祖大寿等率精锐之师,出城东二里结营,背倚城垣,排列枪炮,士气高涨,严阵以待。皇太极见满桂军逼近城垣,难以驰骋纵击,便命军队退依山冈,以观察明军动向。天聪汗皇太极欲驰进掩击,贝勒阿济格也欲进战;大贝勒代善、二大贝勒阿敏、三大贝勒莽古尔泰“皆以距城近不可攻”为由,“劝上勿进”。天聪汗皇太极对于三位大贝勒的谏止,怒道:昔皇考太祖攻宁远,不克;今我攻锦州,又未克。似此野战之兵,尚不能胜,其何以张我国威耶!

言毕,皇太极亲率贝勒阿济格与诸将、侍卫、护军等,向明军驰疾进击,冲车阵,攻步卒。诸贝勒不及披甲戴胄,仓促而从。明总兵满桂、副将尤世威率军迎战,短兵相接,颇有杀伤。明辽军与后金军两支骑兵,在宁远城外展开激战,矢镞纷飞,马颈相交。明总兵满桂身中数箭,坐骑被创,尤世威的坐骑也被射伤;后金贝勒济尔哈朗、萨哈廉及瓦克达俱受伤。两军士卒,各有死伤。明辽军给后金军以杀伤,后金军予明车营以重创。

明军骑兵战于城下,炮兵则战于城上。袁崇焕亲临城堞指挥,“凭堞大呼”,激励将士,并命从城上以“红夷大炮”、“木龙虎炮”、“灭虏炮”等火器,齐力攻打。参将彭簪古以红夷大炮击碎八旗军营大帐房一座,其他大炮则将“东山坡上奴贼大营打开”。明军车营马步官兵,不畏强敌,安营如堵,且“鳞次前进,相机攻剿”。激战之中,后金兵死于炮火之中,明官兵倒于刀箭之下,横尸城外,尸填壕堑。至午,皇太极以其三员骁将“受伤,退兵,至双树堡驻营”。

从早晨到中午,明兵死战不退,后金军伤亡重大。明太监监军刘应坤奏报称:“打死贼夷,约有数千,尸横满地”。后金档案记载:“瞬间攻破其营阵,而尽杀之。”后金贝勒济尔哈朗、大贝勒代善第三子萨哈廉和第四子瓦克达俱受重伤,游击觉罗拜山、备御巴希等被射死。蒙古正白旗牛录额真博博图等也战死。后金军死伤甚多,尸填壕堑。

宁远比锦州,城池更坚深,兵马更精壮,火炮更猛烈,指挥更高明,尤其是有袁崇焕坐镇指挥,满桂、祖大寿、尤世威等猛将在城外搏击。后金兵无法靠近城池,甚至没有攻到城下。

经过宁远激战,皇太极亲见袁巡抚麾下炮猛兵勇,八旗官兵伤亡惨重,命令停止进攻,撤退到双树铺。后金将死者尸体,也运到这里焚烧。

二十九日,后金天聪汗皇太极率军撤离宁远,退向锦州。

宁远城攻守战,皇太极攻城而不克;袁崇焕守城而全城——这就是明朝与后金宁远激战的结论。

皇太极攻宁远不克,又转攻锦州。

二十九日,皇太极率军撤离双树堡。翌日,到锦州城下。

先是二十八日,当后金兵在宁远城下激战之时,锦州的明兵趁后金军主力西进、势单力弱之机,突然大开城门,蜂拥冲杀出来,攻向后金大营,予敌一定杀伤。稍获初胜之后,迅即撤退回城。后锦州战报送到皇太极手里,他感到宁、锦前后、腹背受敌,不得不迅速从宁远撤军。

至此,皇太极回到锦州城外,命官兵向城举炮、鸣角,跃马而前。又令军士大噪三次,才入营。以后数日,后金军继续围困锦州城。白天,以万骑往来,断城出入;夜晚,则遍举薪火,示警干扰。

六月初三,皇太极见劝降无效,准备向锦州城发起进攻。后金军列八旗梯牌,陈火器攻具,相视四周形势,以备明日激战。

初四,凌晨,天聪汗皇太极设大营于城东南二里的教场,命数万官兵攻打锦州城南隅,卯刻进兵,辰刻攻城,顶冒挨牌,蜂拥以战。其他三面,列军佯攻,牵制明兵。明军从城上用火炮、火罐与矢石下击,后金军死伤众多。后金兵冒死运车梯,强渡城濠。濠深且宽,不得渡过,拥挤濠外,遭炮轰击,纷纷倒毙,尸积如山。皇太极无视军兵惨死,力督攻城,必欲夺城。至午,后金兵伤亡,更倍于午前。明军凭借坚城深壕,从城上发射火器,后金兵无法靠近城墙。傍晚,经过一天激战,皇太极见明军凭依高城深堑,施放强大火力,气候炎热,士气低落,攻城不下,遂命撤军回营。

锦州城外激战,后金军的损失,明总兵赵率教疏报:此役后金兵伤亡“不下两三千”。明镇守太监纪用奏报:“初四日,奴贼数万,蜂拥以战。我兵用火炮、火罐与矢石,打死奴贼数千,中伤数千,败回贼营,大放悲声。”

初五日,凌晨,天聪汗皇太极开始从锦州撤军。经小凌河城,拆毁明军工事。初六日,至大凌河城,毁坏城墙,然后东去。皇太极的父汗努尔哈赤在《清太祖武皇帝实录》中曾留下遗训:“至于攻城,当观其势,势可下,则令兵攻之,否则勿攻。倘攻之不拔而回,反辱名矣!”皇太极背负“辱名”之痛,于十二日回到沈阳。

初六日,辽东巡抚袁崇焕上《锦州报捷疏》言:仰仗天威,退敌解围,恭纾圣虑事:准总兵官赵率教飞报前事,切照五月十一日,锦州四面被围,大战三次三捷;小战二十五日,无日不战,且克。初四日,敌复益兵攻城,内用西洋巨石炮、火炮、火弹与矢石,损伤城外士卒无算。随至是夜五鼓,撤兵东行。尚在小凌河扎营,留精兵收后。太府纪与职等,发精兵防哨外。是役也,若非仗皇上天威,司礼监庙谟,令内镇纪与职,率同前锋总兵左辅、副总兵朱梅等,扼守锦州要地,安可以出奇制胜!今果解围挫锋,实内镇纪苦心鏖战,阁部秘筹,督、抚、部、道数年鼓舞将士,安能保守六年弃遗之瑕城,一月乌合之兵众,获此奇捷也。为此理合飞报等因到臣。臣看得敌来此一番,乘东江方胜之威,已机上视我宁与锦。孰知皇上中兴之伟烈,师出以律,厂臣帷幄嘉谟,诸臣人人敢死。大小数十战,解围而去。诚数十年未有之武功也!

宁锦之战,后金军攻城,明辽军坚守,凡二十五日,宁远与锦州,以全城而结局。明人谓之“宁锦大捷”,载入中国战争史册。

天启七年五月,皇太极亲率两黄旗、两白旗精兵,进攻辽西诸城堡,攻陷明方大凌河、小凌河两个要塞,随即进攻宁远的外围要塞锦州。

五月十一,皇太极所率大军攻抵锦州,四面合围。这时守锦州的是赵率教,他和监军太监纪用守城,派人去与皇太极议和,那自是缓兵之计,以待救兵。皇太极不中计,攻城愈急。

袁崇焕派遣祖大寿和尤世禄带了四千精兵,绕到后金军后路去包抄,又派水师去攻东路作为牵制。这时天热,海上不结冰,水师用得着了。

赵率教是陕西人,这人的人品本来很低。努尔哈赤攻辽阳时,赵率教是主帅,袁应泰的中军(参谋长)。袁应泰是不懂军事的文官,赵率教却没有尽到他做主帅的责任,因此,这个战役指挥得一塌糊涂。后金攻破辽阳,袁应泰殉难,赵率教却偷偷逃走了,论法当斩,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竟然能够得以幸免,想来是贿赂了上官。后来王化贞大败,关外各城都成为无人管的地方,赵率教申请戴罪立功,带领了家丁前去接收前屯卫,但到达时发觉已被蒙古人占住,他便不敢再进。努尔哈赤攻宁远,赵率教在前屯卫,距离很近,自己不亲去赴援,后来宁远大捷,他却想分功,以致给满桂痛骂,酿成了很大风波。

赵率教和满桂发生冲突的时候,袁崇焕是相当的支持他。赵率教感恩图报,又得袁崇焕时时勉以忠义,到锦州大战时,他突然之间像变了一个人。他和前锋总兵左辅、副总兵朱梅等率兵奋勇死战,和皇太极部下的精兵大战3场,胜了3场,小战25场,也是每战都胜。从五月十一打到六月初四,24天之中,无日不战,战况的激烈,不下于当年宁远大战。六月初四那天,皇太极增兵猛攻。锦州城中放西洋大炮,又放火炮、火弹和矢石,后金受创极重。攻到天明时,皇太极见支持不住了,只得退兵,退到小凌河扎营,等候各路兵马集中整编。

赵率教转怯为勇,自见敌潜逃到拼死守城,自畏缩不前到激战24日,到后来更在保卫北京之役中血战阵亡,终于在历史上与满桂齐名,成为当时的两大良将。他这个重大转变,非常突出地证明了袁崇焕的领导才能。

从宁远大捷到锦宁大捷,一共只有了16个月的时间,在这短短的16个月中,袁崇焕抢修关宁锦防线,以议和之名与皇太极周旋,争取时日备战,并最终以正面出击的形式大胜后金军队,取得又一次的胜利,大大挫败了后金的士气,同时又提升了明朝军队的信心。在明金交锋史上,这样的胜利实在是少见,可见袁崇焕实在是明末难得的军事奇才,功不可没。

同类推荐
  • 唐太宗

    唐太宗

    本书以唐太宗为中心,采用人物传记的形式,描述了唐太宗的一生,再现了唐朝的建立、巩固、发展、繁荣的历史画面。除给唐太宗本人作详尽的传记外,还给与他相关的人作传记。其中有唐太宗的父母、兄弟、姐妹、后妃、子女及王侯、将相等,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了唐太宗复杂鲜明的思想、性格、情感和作风。本书依据正史,撷取趣闻轶事,既真实可信,又富有可读性,是了解唐朝历史的便捷途径。
  • 齐白石从木匠到画家的故事

    齐白石从木匠到画家的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 人生:中国首部商业领袖集体传记

    人生:中国首部商业领袖集体传记

    本书记录了这个时代一些领先的人做过什么、正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他们当中有地产界的风云人物黄怒波、任志强、潘石屹,互联网领域...
  • 狮语者

    狮语者

    从一个爱护动物的小男孩,到跨越了人类与猛兽鸿沟的男人,理查森已经担负起更多责任。亲眼目睹人们猎狮取乐之后,理查德拍摄了《危险伙伴》、《白狮》等影片,希望人们能对这些大猫给予更多关注和保护。因为“我不信巫术,但我相信,每个人,每个动物,每个灵魂,都有一个围绕他们的光环。”
  •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下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下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发明始祖。缪尔·莫尔斯、威廉·汤姆孙、阿尔弗莱德·诺贝尔、威廉·亨利·柏琴、乔治·威斯汀豪斯、亚历山大·贝尔、托马斯·爱迪生、卡茂林·昂尼斯、鲁道夫·狄塞尔、亚·斯·波波夫等人物。
热门推荐
  • 不打不骂穷养男孩

    不打不骂穷养男孩

    “穷养”的男孩,从小就能养成吃苦耐劳的作风,从容面对各种困境。“穷养”的男孩,不会轻易被生活中的挫折打倒,始终斗志昂扬。“穷养”的男孩,懂得自我约束,不易被外界的诱惑所引诱。“穷养”的男孩,更懂得责任的内涵,敢于担当。本书的最大特色,就是针对穷养男孩问题,提出了更具实用性、科学性的教育方法,如个性、能力、习惯等多方面。
  • 弑神引

    弑神引

    一个被人推出家族的男孩,在山林中无意间被卷入一场异兽的战场中、他的命运会是什么、等待他的会是什么样的生活........
  • 情非得已之重生

    情非得已之重生

    上世纪四十年代,上海,日寇汪伪,群魔肆虐,风雨如磐,暗黑如墨。李汉铭,倜傥潇洒,机智勇敢;罗百灵,貌若天仙,聪慧绝伦。二人是恋人,却又是敌人,既要时时提防对方,还要处处相互保护。在矛盾险恶之中,两人同生共死,历经危难------
  • 原野幻想:骷髅鬼王日记

    原野幻想:骷髅鬼王日记

    我曾是亡国之际最后倒下的大将。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骷髅,胸腔里还挂着死前的六把钧刀。很久以后,我成为那里的王。那时,我的力量就像我金库里贮藏的财宝一样,却被一位白翼天使打败。后来,也就是现在,我莫名其妙地成为了一名魔法学院的普通学生。白天是普通人,晚上却又化作白骨之躯,力量也会复原。经历三世的我发现,这是我15岁待过的地方……
  • 圣诞传说

    圣诞传说

    还无法反应过来,一个小小的身影已经朝他逼近。原本应该躺在床上的小孩,正揉着睡眼靠近他。”可恶!”骷髅SANTA发动“死”,黑色能量逐渐从体内涌出,聚集在掌上。终于形成一定程度的体积,骷髅SANTA马上将那能量朝小孩投去。
  • 老庄哲学里的经典人生

    老庄哲学里的经典人生

    本书从做人的角度全新解读老庄,书中的故事与哲理双双吸引人。本书观点独特,文字脱俗,实是同类书的样板。
  • EXO之甜蜜爱情

    EXO之甜蜜爱情

    讲了EXO和12个女孩们相遇后发生了爱情
  • 偷吻99次:傲娇萌妻拐回家

    偷吻99次:傲娇萌妻拐回家

    一向自信活泼的平凡女孩路小爱,正期盼着与初恋男友严明修的浪漫婚礼,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却打碎了原本美好的一切,男友失踪,她因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昏迷了,当她再次醒来准备重新开始的时候,一个和严明修拥有同一张脸的男人突然闯入了她的生活,把她的生活全都搅乱了,把她曝光在聚光灯下,她还阴差阳错的成了他黎天明的未婚妻,这到底是爱情还是阴谋?失踪的严明修是否还能回来?
  • 鹭灵传奇

    鹭灵传奇

    紫云山,武学圣地,有师徒三人。师父是武学至尊,师兄是武学奇才,唯独一个丫头片子,论资质,可谓朽木一尊,论心智,可谓顽石一枚。然而再笨的女子一遇到爱情,也可立马化身女超人。她为了心上人只身闯天下,却阴差阳错卷入了灵国、越国、乌兰国之间的权利斗争。凭着绝美的外貌、“二”姐的智慧,她既是白王的梦中情人,又是玄王的未婚之妃,更是三大公主的眼中钉,肉中刺!更搞笑的是,她在武林至宝的争夺中踩着狗屎运“一鸣惊人”,武林正道誓要铲除妖女,为民除害!而邪门妖道却视其为千年不遇之奇才!爱她之人狠爱狠爱,恨她之人绝不留情!新欢旧爱为了她要杀伐征战,挚友情敌为了她要一决雌雄!一时间搅得天下大乱……
  • 叶落玄黄

    叶落玄黄

    高考完了,失落了;曾经的梦,被唤醒;未来的路,尤未定···从现代走向远古,迎着昔日的风,踏着鲜血的路,红颜娇美,缘分难留,一步步的巅峰,一剑剑的从容,雕刻出一个古朴少年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