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99500000003

第3章 监军关外

然而一心渴望着立功封疆的袁崇焕,对兵部这一远离前线的职务仍觉不合心意。面对山海关危急的形势,明朝廷有的主张改派能将抵抗,收复失地;更多的人是面面相觑,拿不出主意来,积极请缨的袁崇焕反倒没动声色。他虽然在北上之前已对如何抗击后金形成了自己的方案,但是,那终究是纸上谈兵。山海关内外到底是什么样子?后金军的战斗力究竟如何?他还没有亲眼见过。按自己的方案能否击退敌军,也没有把握。为了确实做到知己知彼,他决心深入前线进行调查研究。为了能够成行,他乘朝廷上下乱哄哄之机,既不跟同事们打招呼,也没有向家里人关照一声,独自骑上一匹马,悄悄出了北京城,向山海关飞驰而去。一路上,他认真地考察了关内外的地形、地势和明、金两军的行营、布阵,并和许多曾经和后金作过战的明军将士进行了详细的交谈,了解到了许多情况。经过此番调查,袁崇焕对战胜后金已经胸有成竹了。

新上任的兵部袁主事忽然不见了,连其家人也不知去向,一连数天杳无音信,使大家十分惊讶。正当人们猜疑不定之时,袁崇焕回到了北京。他立即向明熹宗报告了当时关外的形势,然后毛遂自荐说:“只要给我足够的兵马钱粮,我一个人就能把关外的御敌责任承担起来。”在明军连告败绩,满朝文武正因广宁之败而一筹莫展、谈虎色变,惟恐榆关难保的时候,袁崇焕挺身而出。袁崇焕的这番言行确实需要有非凡的胆识和勇气。了解袁崇焕的称赞他才堪重任,怀疑袁崇焕也落得顺水推舟。

天启二年(1622年)二月,兵部给事中蔡思允上疏曰:“山海一关,只有残兵五万,皆敝衣垢面,一带城垣,低薄塌记。溃卒、难民聚集此如斗之城,互煽互惊,立见乌合兽散之势。”为了整顿榆关防务,他说:“访得原任辽东兵备阎鸣泰、新升兵部主事袁崇焕,皆饶有才略,宜勒令分任榆关。”但是,昏庸的明熹宗还是不愿重用袁崇焕,只是授了他一个山东按察司佥事(军事巡查官),山海监军。

从偏僻八闽之区的七品知县,未经两个月,即升为五品佥事,这一提拔实属破格,但更令袁崇焕兴奋的是,他那马革裹尸、燕然勒名的壮志能够得以实现了。他在《擢佥事监军奏方略疏》中,对朝廷保证道:“誓不以身蒙速进之耻”,“不但巩山海,即已失之封疆,行将复之。”他说:“谋定而战,臣有微长也。”

在做了佥事监军以后,袁崇焕上疏陈奏方略,请征调军队,重新组织抗金力量。朝廷就发出20万两银子,令他招募散兵。临出发前,他特地去拜见了自己敬佩的现“乞罢”在京候审的前辽东经略熊廷弼,向他请教辽东边防形势和作战方略。见面之初,熊廷弼问他此去用何办法去对付金人,袁崇焕回答到:“我主张守而后战。”熊廷弼欢喜得跳了起来,认为和自己“坚守渐逼”的主张不谋而合,就替他画了详细的军用地图,把辽东到宣府的要隘都画了出来,并且注明戍宁的先后及注意事项。两人情投意合,相见恨晚,二人商讨军情直至深夜,袁崇焕才辞别出来。谁知这一别竟成了两位英雄的永别。此番长谈,也更增加了袁崇焕对自己既定方略的信心。

熊廷弼和袁崇焕一个主张“坚守渐逼”,一个主张“守而后战”,都在战略思想上强调一个“守”字,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那么,为什么那个时代明朝要在战略上采取守势呢?因为当时除了战争的正义性在明朝这方面以外,其余在决定战争胜负的诸种因素方面,后金都占着一定的优势。具体地说,明朝虽大实弱,后金虽小实强。在集中作战的兵力、部队的战斗力量、正常的指挥关系、必要的财力支援等方面,明军都处于不利地位。加上明朝政治腐败、经济衰敝等不利因素,这就决定了明朝在一定时期内只能采取守势,不能采取攻势,这一点至关重要。这是熊廷弼、袁崇焕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对双方力量对比有清醒认识,做到知己知彼;同时又经过深思熟虑,认真总结过去多次丧师失地的血的教训之后,得出的正确结论。在此以前,或者以后,凡是违反这一战略思想,贸然发动进攻,希图速胜的无不遭到惨败。因此,这种战略防御思想是当时惟一正确的战争指导思想。袁崇焕出关以前在熊廷弼的帮助下,确立了并坚信这种指导思想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为后来取得宁锦保卫战的胜利打下基础。

以后不久,熊廷弼就遭到逮捕。过了半年,到天启二年八月,被魏忠贤等一意诬害而被冤杀,首级竟被传送到沿边的九个军区示众。当时,袁崇焕已经到了关外,看到他的遗容,见他须眉欲动,面色如生,不觉想起他往日的音容笑貌和深情厚谊,感到悲怆欲绝。就在深夜背人私祭、失声痛哭。又写下《哭熊经略二首》,回忆这次会面的经历,赞颂熊的文才武略,斥责阉党的滔天罪行,语多愤激,极为沉痛。如:

记得相逢一笑迎,亲承指授夜谈兵。

才兼文武无余子,功到雄奇即罪名!

……

太息弓藏狗又烹,狐悲兔死最关情。

家贫罄尽身难赎,“贿赂公行”杀有名!

天启二年(1622年)二月,袁崇焕走向边关,开始了戎马生涯。这时,他39岁。

袁崇焕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弃文从武,担任边防重任。这一重任,别人避之惟恐不及,他却主动承担,这是要冒极大的风险有极大的勇气的。因为战争中到处都有危险,更何况当时形势紧张,危险既来自刀光剑影的前线,也来自剑拔弩张的后方;既有对外的军事斗志,又有对内的政治斗争。两种斗争,交错在一起,形势就更加险恶。本来,按明代的法律,凡是贪赃枉法或封疆失事都要受到严厉的惩罚,常常遭到杀身之祸。而自万历中期以后,朝廷党争愈演愈烈,斗争双方往往不择手段。贪赃纳贿和封疆失事当然也可以作为党争的工具,其后果之严重可想而知。熊廷弼后来被列入“封疆重案”,又被栽赃17万,罪及妻子,一家都成为党争的牺牲品就是明证。袁崇焕偏偏在这危险关头主动请缨,慨然承担边防重任,而且出关之前还不避嫌疑,不怕卷入在熊廷弼革职听勘之时前去访问,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这就非要有极大的勇气不可。勇气来源于一个人的责任心和正义感,是一种高尚的情操。袁崇焕为了维护民族尊严,清雪国家耻辱,甘冒杀身之祸和身败名裂之险,决不放弃自己对国家、民族应尽的责任。这种但求有利于国,不顾不利于自身的大无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非常值得钦佩的。清代爱国政治家林则徐曾说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这两句话,袁崇焕在200多年以前就已经做到了。

“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都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热血满腔、浑身是胆的袁崇焕万里从戎,正是寻找绝美的风景、绝壮的音乐、高尚的生活。为此,他乐于攀登奇险,弹奏悲歌,作出牺牲。这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在人生道路上作出的庄严抉择。确实,一个人的生命可以燃烧,也可以腐朽。袁崇焕不愿求安保位,不甘老死于户牖之下,决心献身于神圣的边防事业,使自己的生命燃烧起来,发出应有的光辉。于是跃马横刀、驰驱出塞、屡历艰危、出生入死,写下了生命史上辉煌壮丽的篇章。

天启二年二月,袁崇焕到职以后,起初驻守在山海关内,受巡视边疆的兵部尚书张鹤鸣节制。三月以后,受新任辽东经略王在晋的领导。王在晋是一个不知军事、怯敌惧败,却又刚愎自用的家伙。王在晋命他移驻中前所,做参将周守廉、游击左辅的监军,并且管理前屯卫的事务。袁崇焕一出关就烧了三把火,公开声明:我不惜命,深得王在晋的倚重。第一把火:由于军令不严,一部分兵士酝酿结阵而逃,王在晋令袁崇焕查问,他亲自追截,立斩数人乃定。第二把火:袁崇焕传·25·当时明军仅驻榆关,前屯卫城屯不完,居舍未备,甲仗全无,粮草不继,十分艰难。王在晋令袁崇焕赴前屯卫安置辽东失业的难民。袁崇焕奉令之后当夜出发,在荆棘丛生、虎豹出没的荒野里徒步前行,直到四更时才进城,将士没有不佩服他的胆量的。他还主动要求领兵镇守前屯卫。第三把火:天启二年(1622年)八月,蒙古察哈尔部首领就款,阎鸣泰与袁崇焕受命出关歃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王在晋对袁崇焕的评价是:其人有魄力、有大志,胸怀坦白,心地光明,迥迥出群。提请任命他做宁(远)前(屯卫)兵备佥事。但是王在晋缺乏军事上的远见,袁崇焕对于他只求守关、不图恢复疆土的这位上级却十分不以为然,二人意见不合。特别是在八里铺加筑一道关城的问题上,双方发生了争执。原来在广宁失败以后,如何巩固边防,防止金兵进一步骚扰,是当时朝野一致关心的问题,曾经反复争论。大体上有守关内和守关外的两种主张。负辽东直接军事责任的王在晋主张守关内。他深恐关外守不住,会因此获罪,命之难保,就主张缩短防线,放弃关外,在靠近山海关的八里铺加筑一重关城,设置重兵驻守,并美其名曰:“重关设险,卫山海以卫京师。”这是一种消极退避、单纯防御的主张。袁崇焕和另外一些下级军官坚决反对此种做法。他们主张:“捍关外以守关内”,并且主张守离山海关较远的宁远。原因如下:(一)疆土不可随便放弃。(二)守卫宁远进可以据广宁,退也不失为山海关的屏障,守住宁远,就保住了通往山海关的咽喉。从宁远一带的地形来看,北面是山,南面为海,宽不过40里,可以使用伏兵袭击敌人。如果敌人攻宁远不下,越过宁远前进,那么在山海关到宁远的狭长地带中很容易被切断归路。敌人如果胆敢直抵关门,那么,前有坚城,后有劲兵,更容易被消灭。与此同时,宁远可以和它以南20里海中的觉华岛互为犄角。敌人攻宁远就可以用岛上的兵袭击敌人的后方三岔河一带,以为牵制。宁远所需的军需品,也可以由海道运到觉华岛,把觉华岛作为一个补给基地。岛上的水师又可以和山东、辽东沿海一带通声气,一有机会就可互相配合袭击敌人。这是水陆联合、可攻可守的作战方略。在当时明朝水师占优势的情况下,此种布防十分有道理。同时,宁远距离十三山不过200里,还可以就近把前次战役失败后逃到十三山的难民十万人救将出来,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可是王在晋不同意袁崇焕的这种主张。因为此事关系到明边防得失之大要,袁崇焕在几次力争不得以后,就向东林党魁首叶向高申述,并自告奋勇,表示情愿去守宁远。叶向高一时不能自己作出决定——这不能凭想当然做决定。这时同为阁臣的孙承宗自请巡边,亲往裁决。

孙承宗,字稚绳,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考中进士。天启初曾充当熹宗的讲官。广宁溃败后,擢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孙承宗亲自勘察了关外的山川关隘,认为宁远的形势是包山阻海,“天设重关,以护神京,必不可不守”,驳斥了筑镇八里铺的种种理由,接着,孙承宗召集众将讨论战守:“阎鸣泰主觉华(今菊花岛),崇焕主宁远(今兴城);在晋及张应吾、邢慎言持不可。”在意见纷纭的情况下,他宣布休会,后经勘察,下令以袁崇焕守宁远的建议为决议。袁崇焕的正确主张初步得到了采纳。

当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王化贞在广宁失败之后,义州大侠招集明朝溃散的兵士、难民十万人闭城坚守,誓死不肯投降后金。他又令毕麻子兄弟率领一部分人在十三山扎营结寨。后来毕麻子合并了杨三的部下,派勇士陈无民入关求救说:“十万义民忍死待救。”王在晋置之不理。袁崇焕请求自带5000人驻所宁远,以壮十三山的声威气势,并请另派勇将前往救援。袁崇焕认为对于这些义民决不能坐视不救,而且把他们救出来安置在宁远和觉华岛,挑选精壮者编成军队,其余的教他们屯田放牧,足以增强抵抗后金的力量,将来可以进一步向锦州推进。相反,如果坐视义民之危难而不予以援救,这十万人被金兵掳走,势必会增强敌方的力量。袁崇焕的这一主张,得到了孙承宗的赞同。孙承宗同蓟辽总督王象乾商议此事,王象乾认为山海关的明军士气很低,恐怕不能够前去,打算另派军队前往。孙承宗就把这个计划告诉了王在晋,结果胆小怕事的王在晋不敢这样做。他在表面上虽然也上疏请救,然而实际上却未有丝毫的行动。结果大好战机错过,九月里,十三山被金兵攻破,只有极少一部分6000人冒雨逃出,投入明朝兵营,被收编入军中,其余义民悉数为金兵所掳。

七月,孙承宗回到北京,上疏力言“在晋不足任”。同时荐举“崇焕英发、贴实,绰有担当。(并)自愿为大将,臣取其志,尚欲练其气,遂罢八里铺筑城之议”。自此,熹宗批准孙承宗“以原官(兵部尚书)督理辽东、蓟镇、天津、登莱等处军务”。八月,王在晋去任;九月初三,孙承宗到职。原任山石道的阎鸣泰升任辽东巡抚。因孙承宗亲眼所见袁崇焕在自己“行边”期间力图勇救十三山难民的事迹,于其深夜疾行奔广宁前屯卫之事亦有耳闻,所以,“承宗镇门关,益倚崇焕”。袁崇焕改任山石道,驻守宁远,承宗格外信用。从而,袁崇焕就独主一方,有了放松手脚、施展才略的用武之所。

在孙承宗的领导下,袁崇焕充分地发挥了才能。《明史》记载他这时“内抚军民,外饬守备,劳绩大著”。孙承宗还以前辈身份对他进行教导。有一次袁崇焕查核军伍,发现了有人以空名支饷,未报经上级批准,就把一个军校斩首。孙承宗责他道:“监军能擅自杀人吗?”袁崇焕顿首谢罪。天启三年(1623年),孙承宗派袁崇焕与副将满桂驻守宁远,以贯彻守宁远以保卫山海关的计划。

不久,张凤翼代阎鸣泰为辽东巡抚,又主张放弃关外专守关内,和孙承宗意见不合。九月中,孙承宗召集将士商讨到底该守何处。许多人都主张守关内。袁崇焕力排众议,仍坚决主张守宁远。孙承宗听取了他的意见,毅然地说道:“我除此以外没有别的办法报国了!”就命袁崇焕和满桂一起守卫宁远,并且重筑宁远城。

宁远东边靠渤海,西边是山岭地带,形势险要。起初,孙承宗派游击祖大寿筑宁远城。祖大寿认为明政府不会真正远守关外,因此只筑了十分之一,而且城墙筑得非常单薄,不合要求。因此孙承宗欲斩祖大寿,袁崇焕力救方免,祖大寿遂成为袁崇焕最得力的心腹之一。袁崇焕着眼于百年大计,制定了筑城的规格:城高三丈二尺,墙基宽三丈,墙顶宽二丈四尺,城墙顶上的护身垛高六尺,城周九里一百二十步。他亲自担任筑城总指挥,令祖大寿和高见、贺谦等将领分别督工,认真修筑。经过广大军民一年的艰苦劳动,宁远城按照袁崇焕的标准全部竣工。自此,宁远城就成为关外的一个军事重镇。这时,袁崇焕的父亲去世了,按当时的习俗,父丧应卸任回家守孝三年。但是,为了抗金大业,他断然夺情留任,誓与宁远共存亡。袁崇焕长期驻守在宁远城,他勤于职守,身先士卒,关心部下疾苦,与士卒同甘共苦,迅速在将士们心中建立了很高的威望,人人都愿意在他的领导下勤奋地工作。不久,宁远城就商旅云集,流民来归,成为辽河以西一个最富裕的地方,也是在金人统治下的辽东人民向往的一片乐土。这座由袁崇焕倡议并努力建筑、经营起来的宁远城,一直到后来宁前总兵、大汉奸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前,始终屹立在边防前哨,是山海关的有力保障。因此,宁远城的修筑可算是袁崇焕对辽东边防的一个重大贡献,也清楚地证明了袁崇焕军事上的真知灼见。和袁崇焕同时代的黄尊素(东林名士,黄宗羲之父)在所著《说略》中说:“宁远在山海关以外,孤悬于蒙古与后金之间,袁崇焕毫无惧意,筑城凿濠,屹然成为重镇。他曾写信给当局说:‘我在宁远,北京可以高枕而卧了。’”从这段话中,可见黄尊素对袁崇焕的推崇,也可以看出袁崇焕坚守宁远以捍卫关内的坚强信念。

但是,这时朝廷上还有不少人对坚守宁远缺乏信心。于是孙承宗在天启四年(1624年)二月上疏奏陈边防大计,力言宁远可战可守,是为必争必据之地,请求朝廷不要被一般大臣的错误意见所动摇。他曾比较袁崇焕和张凤翼说:“我愿意任用袁崇焕,因为他竭力尽心,急公好义;而不愿意任用那个逃避危难的大富翁,闭门念经的胆小鬼。”可见孙承宗对袁崇焕是十分器重的。后来,孙承宗又认为袁崇焕应辞去山石道,专任宁前事务,才能有所作为,于是改任袁崇焕为宁前道。

宁远城筑好后,为了进一步巩固辽河以西的防务,并继续东进收复失土,袁崇焕准备向锦州推进,建立起一个宁锦防线。就在天启四年九月,同总兵马世龙等率领水陆马步军112万人东巡广宁。这是明军经过两年操练,业已众志成城的一次战略行动,深入到明金双方都没有占领的空白地区进行巡视,虽然未与后金交锋,但锻炼了军队的胆气,摸清了大凌河、三岔河(今辽河)、以及海州(今海城)、盖州(今盖县)一带的水陆机宜,兵马虚实,为恢复辽西乃至辽东失地作了很好的准备。东巡期间,袁崇焕不辞劳苦,不畏艰险,布置边防,成绩卓著,又连续被提升为兵备副使和山东右参政(明代辽东归山东管辖)。

东巡之时,他一路观察形势,策划如何作战、如何防守。东巡归来之后,正式向孙承宗建议重建锦州、各屯诸城。到天启五年(1625年)夏天完成种种准备以后,他就派遣将领分头占领锦州、松山、杏山以及大小凌河一带诸战略要地,修缮城郭,准备固守,练兵屯粮。这样一来,又继宁远之后,向前推进200里,天启初年的失地已尽数收复,宁远反成为后方了。

自从天启二年袁崇焕出关,到此时为止,在三年多的时间内,由于袁崇焕保卫关外以守关内的正确主张被采纳,以及后来积极赞助孙承宗规划守备,计前后收复失地400里,修复城堡数10座,练兵11万人,裁减淘汰老弱兵校7000余人,省经费68万,建立了东营、水营。造铠甲、器械、弓矢、炮石等用具数十万,开屯田5000顷,岁入15万。于是东北形势大为巩固,财政负担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关内外人心开始安定下来。

袁崇焕此时充满了积极进取、乐观顽强的精神,其心情亦十分舒畅。从他的《边雨》一诗中可见:

风斜雨急阵云平,想为军中洗甲兵。

万帐关心衣暗湿,一时昂首马齐鸣。

防人薄我晨传剑,避水移山夜拔营。

颇幸屯田今岁熟,先期十日早收成。

在这一段时间里,后金因为忙于加强对辽河以东的统治,也因为明军无懈可击,几年之内,按兵不攻,明金双方,形成对峙局面。一直到天启五年(1625年)十月,孙承宗被魏忠贤排挤去位,辽东形势才发生新的变化。

同类推荐
  • 寒冰的篝火:同时代人回忆茨维塔耶娃

    寒冰的篝火:同时代人回忆茨维塔耶娃

    茨娃女儿、妹妹、马克·斯洛宁、利季娅等人回忆茨维塔耶娃,茨娃两极化的性格,对待朋友和生活的态度,临死前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茨维塔耶娃之死……在书中得到立体的呈现。这些回忆是相关传记写作时常援引的资料。
  • 普希金

    普希金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是十九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诗人,俄罗斯文学的鼻祖。他出身贵族家庭,从小爱到良好的文学教养。在皇村中学学习时,受到当时爱国思潮和进步思想的影响,结交了一些未来的十二月党人(俄国的贵族革命家)为朋友。毕业后到彼得堡进外交部任职。在此期间写出了《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政治抒情诗,歌颂自由、进步,反对封建农奴制,挟击暴君专制,表现了开明贵族的理想,对当时的革命者曾产生过巨大影响。
  • 莫扎特

    莫扎特

    莫扎特是一位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他从3岁时就涉足乐坛,年仅六岁的“神童”就被带进维也纳的美泉宫,为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演奏钢琴。莫扎特小小的年纪,就随父亲跑遍了欧洲。后来莫扎特就在萨尔茨堡主教的手下担任乐师,期间他多次造访意大利。意大利之行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莫扎特为什么那样受到人们的酷爱,是因为莫扎特像萧伯纳所说他的文雅犹如路易十四宫廷这文雅呢,还是因为莫扎特像贝多芬所说,是大师中的大师,是一个为作曲家所欣赏的作曲家,而远远不是流行的作曲家?关于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本书正以故事的形式奉献到读者的面前。
  • 朱元璋

    朱元璋

    活剥人皮,挑断脚筋、剁手指、砍脚、断手、钩肠、割生殖器……一幕幕令人毛骨悚然的行为,竟然出自一个丑奇无比的放牛娃,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之手。本书对朱元璋的创业、勤政、惩贪、嗜杀和他颇富离奇怪诞的一生,作了全面生动而活灵活现的介绍,力图告诉读者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朱元璋。本书为传记,描写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从其出身贫寒,少年为地主放羊至参加农民起义后,成为“洪武”皇帝并采取一系列安民政策,揭示了其伟岸的一生。本书对朱元璋的创业、勤政、惩贪、嗜杀和他颇富离奇怪诞的一生,作了全面生动而又活灵活现的介绍,力图告诉读者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地朱元璋。
  • 雄才伟略的政治家(3)

    雄才伟略的政治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热门推荐
  • 网游之次元佣兵

    网游之次元佣兵

    艳遇来了,城墙也挡不住,冷不悔因为一时没控制住,压在一个漂亮MM身上,‘啪!’“呜呜……流氓……你还不起来啊!”女孩满脸通红,带着哽咽骂道。可冷不悔却双手不规矩地按在高高耸起的山峰上,并趴在MM身上一动不动!那女孩更不干了,被一个陌生男人压在身下算什么事嘛,姿势还那么不雅,这要是让人看到……!两个人的纠葛就此这里开始,未来的命运又会怎样……?一切都在《网游之次元佣兵当中,等待您的发掘!
  • 大学论·情感体验论

    大学论·情感体验论

    本书为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俞世伟教授的《大学论》系列丛书之一。为此套丛书的撰写,我们和众多专家学者一起合作研讨,在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在问题解决中发展智慧,在实践反思中提升思想。最后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之后,决定把原生态的实践经验和反复思考之后形成的理性认识整合汇聚成著作出版。
  • 逆天商途

    逆天商途

    岁月渐朽怒未平,同舟回眸心难明。敢将天地论斤两,怯算不出一个情。香闺老,故人亭,轮回辗转为哪般?九霄天雷葬不死,幽冥河畔浣红菱。“我是一个商人,请叫我魏东家!”一个胸无大志,只想成为一个商人的平凡人物,却让这个世界的顶尖存在记住了他的名字,畏惧他的存在。付出代价,你就能得到你需要的,不要叫我神,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商人。不公平?这个世界有公平吗?我的交易规则就是公平。
  • 截仙小神猴

    截仙小神猴

    北大高材生楚焱因染上了淋巴癌不幸去世。却灵魂穿越至洪荒,附身与一只灵猴身上。拜师阐教,被人以“畜生”拒之门外。入雅笙谷,被人以“朋友”招待欢迎。出三月山,过丹江水,踏南际山,游蓬莱岛...三界任我游...
  • 剑海浮沉

    剑海浮沉

    武侠世家弟子在武林中闯荡,从怯弱到坚毅,期间经历了情感纠葛与家族阴谋,从无忧无虑的少年到肩负重任的大侠,他用自己的眼睛看尽世间百态。
  • 七相

    七相

    扭曲从灰色里走出闪耀之地升起七座高塔染血的大魔背负虚空真相开始成为幻觉
  • 龙舞枫情

    龙舞枫情

    [花雨授权]她是世上最能干的下属,他是世上最体恤的上司。神啊,为什么突然将他们的关系变得如此暧昧呢?不声不响炸了重要的堂口。背叛,多么严重的问题!不行了,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咦?怎么又被捉到了?这下怎么办?
  • 守护甜心之恨与爱的滋生

    守护甜心之恨与爱的滋生

    恨的是你,为何我爱的也是你?恨你是因为你把我当成棋子,爱是因为我真的无可救药的喜欢上了你。我不怨你,我怨我自己,那天为何要倒在大树下,那年为何要转到圣夜学校,那年为何要爱上一个不信任我的人。如果没有这些,我还是那个火辣酷毙,内心深处软弱的幸福快乐的小姑娘!
  • 最强之兵器

    最强之兵器

    军事斗争中包含有各种杀伤力、破坏力的器械装置为之兵器。兵器可用来杀人,可用来救人,用发取决于使用者。那么最强之兵器又是什么
  • 大小姐的妖孽兵王

    大小姐的妖孽兵王

    秦天曾经是狼牙特战队的一员,现在却是某大小姐的贴身保镖。为了保护大小姐,秦天不得不重新走进校园,一次次意外的遭遇,使得警花,校花,商业奇花,杀手之花蜂拥而至,面对这么多花,秦天也感到举步维艰?而各大势力的猛烈袭杀,使得秦天承担起护花使者的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