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还是一名步兵团的下士,在部队担任通信员。他作战勇敢,视死如归,常常穿越枪林弹雨,为部队传递信息。而他与别的士兵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喜欢读书,几乎到了手不释卷的地步。
打仗就会死人,战争永远是残酷的,身处前线,谁也不敢保证自己能活着见到明天的太阳。因此,在战斗的间隙,大多数士兵不是去妓院寻欢,就是抽烟酗酒,以此寻求刺激,而他的业余时间都用来看书。1915年冬天,一个下着大雨的傍晚,当战友们都躲在营房里取暖时,他却披上雨衣,踩着泥泞的小路,跑到营地附近的一个小镇上,去找书店买书。他嗜书如命,有时甚至趴在战壕里看书,任凭子弹从头顶飞过。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已成为军队统帅,但是读书的习惯从未改变。他平时涉猎极广,天文地理、政治军事、文学宗教等等,几乎无所不包。他读书极认真,喜欢边读边作笔记、写眉批,还总结出一套高效的读书方法。他一生到底读过多少书,永远无法统计,仅私人藏书就超过1万册。即使后来战事发展不利,他被迫躲进地下堡垒时,还随身带着80本书,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拜伦说:“一滴水可以引发千万人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可以改变人。”爱屋及乌,人们喜爱书,自然而然也对读书人产生好感。博览群书,温文尔雅,知书达礼,这些美好的词汇,表达出我们对读书人最直观的印象。古往今来,全世界的读书人都受到尊敬,但是前面提到的这位是个例外——因为他是希特勒。
希特勒爱书如命,同时杀人如麻,他酷爱藏书,又烧书无数。1945年,二战结束前夕,绝望的希特勒自杀身亡,其大部分私人藏书被美军和苏联红军带走,渐渐流散世界各地。根据这些遗留下来的藏书资料,美国传记作家赖贝克写出了《希特勒的私人藏书》一书,为我们揭开了这个大独裁者鲜为人知的一面。
网上流行一句话:“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有可能是唐僧;长翅膀的不一定是天使,有可能是鸟人。”不全是调侃,读书人不见得就是斯文人,也可能是大坏蛋。识人处世,看一个人,如果光从一个方面着眼,很可能就会看走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