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999年,在我国辽宁省北票市的四合屯和张家沟陆续发现了6种带毛的恐龙:中华龙鸟、北票龙(见120页)、中华鸟龙、始祖鸟(见34页)、尾羽龙、和小盗龙。这些带毛恐龙的发现,说明羽毛已经不是鸟类独有的特征,羽毛最早长在恐龙身上,为鸟类起源于恐龙增加了证据。
中华龙鸟
中华龙鸟又叫“中华鸟龙”。拉丁文的含义是“来自中国的像鸟的恐龙”。中华龙鸟长1.3米,未成年个体长79厘米。它拥有一个大的头颅,形体大小与鸡相似。嘴里有锐利的牙齿,说明它是一只活跃的掠食者。中华龙鸟前肢短小,后肢长而粗壮。尾巴特别长,由58节尾椎骨组成。中华龙鸟是世界上第一个保存有丝状皮肤衍生物的恐龙,是一种介于恐龙与鸟类之间的过渡型生物,可能代表了鸟类起源和演化的祖先类型。
中国鸟龙
中国鸟龙长约1米,大小像鹰,看起来非常凶猛。有尖锐的牙齿,还有长而弯曲的巨爪,以小型哺乳动物和小的蜥蜴为食。在它身上也有毛状的皮肤衍生物,与中华龙鸟相似。
尾羽龙
尾羽龙最初被译成尾羽鸟,但它实际上是带毛的恐龙,所以叫尾羽龙更确切。它手指的指式和胸椎骨的数目等与鸟类相似,但头骨的特征却较为接近兽脚类恐龙。目前已发现两种尾羽龙,即邹氏尾羽龙和董氏尾羽龙。尾羽龙长70~90厘米,头又短又高,牙齿已经退化,靠胃石帮助消化,颈椎数目较多,说明它们是吃植物的恐龙。其后肢较长,第一脚趾已退化,第四脚趾相对缩短,这样的肢体构造有利于它们快速奔跑。其前肢上长着一排羽毛,尾巴上长着一束扇形的尾羽,尾巴上的羽毛能使尾巴运动自如。
小盗龙
小盗龙是世界上已知体形最娇小的兽脚类恐龙。它体长不足1米,是目前发现的第六种长着羽毛的恐龙。古生物学家根据小盗龙后肢的特征推测,它可能习惯于在树上栖息,而且可以在林间自由地滑翔。小盗龙的发现,有力地支持了鸟类飞行的“树栖起源”假说,也显示出“鸟类起源于恐龙”假说和“鸟类飞行的树栖起源”假说之间,其实并不互相矛盾或对立。
羽毛
这些长着羽毛的恐龙身上的羽毛大致可以分为长羽毛和短绒羽两种,长羽毛分布在它们的前肢、掌部和尾部,而短绒羽则覆盖着它们的躯干。中国鸟龙和北票龙身上的皮肤衍生物与鸟类的羽毛是同源的构造,还没有羽枝和羽轴,代表着羽毛演化的初级阶段,而始祖鸟和尾羽龙的皮肤衍生物则是真正的羽毛,已有羽枝和羽轴,但它们不会飞行,因为羽片是对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