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交①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
孟子曰:“然。”
“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如何则可?”
曰:“奚有于是?亦为之而已矣。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雏②,则为无力人矣;今曰举百钧,则为有力人矣。然则举乌获③之任,是亦为乌获而已矣。夫人岂以不胜为患哉?弗为耳。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
曰:“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④,愿留而受业于门。”
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子归而求之,有余师。”
①曹交:人名,生平不详。②一匹雏:一只小鸡。③乌获:人名,传说是古代的一个大力士。④假馆:借客舍,意为找一个住处。
曹交问道:“人人都能成为尧、舜,有这说法吗?”
孟子说:“有的。”
曹交又问:“我听说文王身长十尺,汤身长九尺,我曹交有九尺四寸多高,只知道吃饭罢了,怎样才可以成为尧、舜呢?”
孟子说:“这有什么难的呢?只要去做就行了。假如有一个人不能提起一只小鸡,那么他就可能是个没有力气的人;假如说他能举起三千斤的东西,那么他就是一个很有力气的人。这样的话,那么只要举到乌获举过的力量,那么他就可以成为乌获了。一个人可担心的,难道在于不能胜任吗?在于不去做罢了。慢慢地跟在长者后面走,叫作悌;快步抢在长者前面走,叫作不悌。慢慢走,难道是一个人不能做到的吗?不去做罢了。尧、舜之道,孝和悌而已。如果你穿尧所穿的衣服,说尧所说的话,做尧所做的事,这样也就成为尧了。如果你穿桀所穿的衣服,说桀所说的话,做桀所做的事,这样就变成桀了。”
曹交说:“我能见到邹君,可以向他借个住处,愿意留下来在您门下学习。”
孟子说:“尧、舜之道就像大陆一样,并不是难懂的,就怕人们不去寻找罢了。你回去寻找吧,会发现有许多老师的。”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皆①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②,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①皆:都。朱熹注本无“皆”字。②乡道:向往道德。乡,同“向”,向往、追求。
孟子说:“当今侍奉国君的人都说,‘我能为国君扩张土地,充实府库’。现在所谓好臣子,正是古代所称为民贼的人。国君不向往道德,不立志行仁,而想使他富有财宝,这等于使夏桀富有财宝。还说‘我能为国君邀约盟国,每战必胜’。现在所谓好臣子,正是古代所称为民贼的人,国君不向往道德,不立志行仁,却想替他竭力打仗,这等于辅助夏桀。沿着此路走下去,而不改变当代恶风劣俗,即便把整个天下都归他,他连一天也不能安居。”
白圭曰:“丹之治水①也愈于禹。”
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②。今吾子以邻国为壑③。水逆行谓之洚水,洚④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①丹之治水:白圭治水的方法,据《韩非子·喻老篇》记载,主要在于筑堤塞穴,所以孟子要指责他“以邻国为壑”。②壑(hè):本义为沟壑,这里扩大指受水处。③以邻国为壑:据《韩非子·喻老》篇说,白圭治水注重修筑和保护堤防,致使水无出路,流入邻国。④洚(jiàng):大水泛滥。
白圭说:“我治水的方法胜过大禹。”
孟子说:“你错啦。大禹治水,是顺应水性,所以大禹把四海当作蓄水场所。现在你却是把邻国当作蓄水场所。倒流泛滥的水叫洚水,洚水就是洪水,是仁人最讨厌的。你错啦!”
孟子曰:“君子不亮①,恶乎执②?”
①亮:同“谅”,诚信。②恶(wū):疑问词,怎、哪、岂。
孟子说:“君子如不讲诚实信用,怎能坚持操守呢?”
鲁欲使乐正子为政。孟子曰:“吾闻之,喜而不寐。”
公孙丑曰:“乐正子强乎?”
曰:“否。”
“有知虑乎?”
曰:“否。”
“多闻识乎?”
曰:“否。”
“然则奚为喜而不寐?”
曰:“其为人也好善。”
“好善足乎?”
曰:“好善优于天下,而况鲁国乎?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将轻千里而来告之以善;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訑訑①,予既已知之矣。’訑訑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士止于千里之外,则谗谄面谀之人至矣。与谗谄面谀之人居,国欲治,可得乎?”
①訑訑(yí):骄傲自满的样子。
鲁国想让乐正子管理国家政事。孟子说:“我听了这消息,高兴得睡不着。”
公孙子问:“乐正子刚强吗?”
答道:“不。”
“有智慧谋略吗?”
答道:“不。”
“见多识广吗?”
答道:“不。”
公孙丑于是说:“既然这样,先生为什么高兴得睡不着呢?”
答道:“他这个人啊,爱听好意见。”
“爱听好意见就够了吗?”
答道:“能够听从好的意见,治理天下就不费力了,何况治理一个鲁国呢?假如能够纳谏如流,那么天下的人都会愿意不远千里来进言;如果不喜欢听从好的意见,那么人们就会模仿他的腔调说:‘唔唔,我早就知道了。’那种骄傲自满的样子早把别人拒绝在千里之外了。士人千里之外止步不来,那么喜欢进谗言和阿谀献媚的人就会凑到跟前来了。同这帮人混在一起,想治理好国家,可能吗?”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①,胶鬲②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③举于士,孙叔敖④举于海,百里奚⑤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⑥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⑦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①傅说(yuè):传说是商代一位贤人,因罪服刑,在傅险筑墙后被商王武丁访求到而提拔为相。版筑:古代筑墙的方法,用两版相夹,填入泥土,用杵捣实,拆版后即成土墙。②胶鬲:传说是商纣王的臣,他怎么被提拔、被谁提拔,已不见于记载。③管夷吾:即管仲。原是齐国公子纠的家臣,纠与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争夺君位,失败后逃至鲁国而遭杀,管仲也被鲁人囚禁押回齐国。后由鲍叔牙推荐,被桓公提拔为相。④孙叔敖:楚国隐士,后被楚庄王提拔为令尹。⑤百里奚:见本书《万章上》第九章注。⑥拂:违背、不顺。⑦拂(bì):通“弼”,辅佐。
孟子说:“舜兴起于田野,傅说提拔于筑墙的苦役,胶鬲从鱼盐贩子中提拔出来,管夷吾从狱官手中提拔出来,孙叔敖从海边的隐居生活中提拔出来,百里奚从买卖场所提拔出来。所以上天如果想将某个重担压在某个人的身上,就一定会让他的心志受到困苦,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让他品尝到饥饿,让他的身子受到困乏,使他每做一事都受干扰、被打乱,以此来使他心理受震动、性格变坚韧,增加他所缺少的才能。一个人常有过失,才能改正心志;遭困苦,思虑被阻塞,才能发奋有为;表露在脸色上,抒发在言语中,才能使人了解。在国内,没有秉持法律的臣属和辅佐君主的大臣,国外没有势均力敌的国家和外患,一个国家就会灭亡。这样才能明白在忧患中获得生存,在安乐中遭到毁灭的道理。”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①。”
①予不屑……而已矣:朱熹注:“屑,洁也。不以其人为洁而拒绝之,所谓不屑之教诲也。其人若能感此,退自修省,则是亦我教诲之也。”
孟子说:“教育也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我不肯对他进行教诲让他羞退自惭而奋发,这也算是一种教育的方式。”
名家赏析
孟子一向反对战争,他认为靠军事力量取胜的是“霸道”,只有靠政治主张和仁义道德取胜的才是真正的“王道”。
从此处可见,孟子之所以深恶痛绝那些自诩能够富国强兵的“今之所谓良臣”,是以“君不乡道,不志于仁”为前提。换句话说,那些人的富国强兵手段都是和仁义道德相对立的。
且吟且悟
文中说到大禹治水是顺应水性,重在疏导;白圭治水却高筑堤防,重在堵塞。显然,大禹的方法更为有效一些。而白圭把水堵塞后流向邻国是一种“以邻为壑”的做法。
联想一下现实,“以邻为壑”的做法随处可见。好比,一家人把自家装修得非常豪华,十分干净,然而却把垃圾堆放在共用的楼道里。总的来说,“以邻为壑”是一种损人利己的行为。
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应该摒弃“以邻为壑”的手段,选择“以邻为友”的相处方式。这样,生活才会和谐美好。
拓展延伸
上古时期,大禹率领民众,与洪水斗争。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最终战胜自然。从大禹治水的故事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大禹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