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68400000003

第3章 蓄谋已久的侵略(3)

对比一下双方的实力,就可以看到波法两国总共有相当于一百三十个师,而德国只有九十八个师,其中三十六个师实际上既没有受过训练,也没有经过编制。在“受过训练的士兵”人数上,波法两国比德国更要大得多。这一人数悬殊所以能够抵销,是因为波法两国的总数虽比德国大,但是两国相隔很远,德国地位居中,把波法两国的总兵力就一分为二了。波法这两个伙伴,德国能够攻击其中较弱的一个,而法国如果要为盟邦解围的话,就必须向德国早有准备的防守力量发动进攻。

即使如此,从数量上计算,波兰的部队(四十八个现役师)也多得足以抵挡向他们发动进攻的突击部队。此外,波兰大约还有六个已经动员的后备师,但是,赶不及投入战斗,战争就已经结束了。

就表面来看,法国似乎大占优势,足以在西欧打垮德军,杀向来因河。法国竟没有这样做,使德国将领既诧异又宽慰。因为大多数德国将领还是往往按照1918年的情况来考虑问题的,他们和英国人一样,高估了法国陆军的力量。

如果比较仔细地调查一番,对于固有的不利条件、对于1939年第一次付诸实施的战争新技术有比较清楚的了解,那末,对于波兰能否守得住、法国能否比较顺利地援助波兰,就会有大不相同的看法。从这一现代观点来看,即使在事前,也是无法改变局势的。

丘吉尔在大战回忆录中谈到波兰崩溃时说:

装甲车辆可以抵挡炮火轰击,也可以一天推进一百英里,这一新的事实究竟能引起什么后果,法英两国人都不真正理解。

这句话,如果是针对法英两国的大部分高级军政人员而言,那是不能再正确了。但是,装甲车辆这两种新的潜力,首先是英国的一小批先进军事思想家设想出来,并不断公开说明的。

丘吉尔在回忆录第二卷中讲到1940年法国崩溃时,虽然有所保留,但还是坦白交代了以下一段著名的话:

由于很多年没有接触官方情报,我并不理解从上次大战以来动用大批快速重型装甲部队进行袭击所引起的剧烈变革。这一点我虽然知道,但竟然没有改变内心深处的信念。

这番话,出诸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大力提倡使用坦克的人物之口,是值得注意的。这样交代值得尊敬,就是在于坦率。但是,丘吉尔担任财政大臣一直到1929年,而世界上第一支实验装甲部队,是1927年在索尔兹伯里平原建立,以试验高速坦克战论者鼓吹了多年的新理论的。他完全熟悉他们的思想,也曾视察过实验部队的活动,在其后若干年中还一直有所接触。

对这一新的作战思想缺乏理解,官方对这一作战思想力加抵制,这两种情况,在法国比英国更为严重。而波兰又比法国严重。法波两军在1939年遭到失败,法军在1940年又一次遭到更为惨重的失败,其根源就是对这一新的作战思想缺乏理解。

波兰的主导军事思想是陈旧的,部队的组织型式也很陈旧。既没有装甲师也没有摩托化师,旧式的队伍非常缺乏反坦克炮和高射炮。此外,波兰的首脑仍然迷信大批骑兵的价值,说来可悲,他们竟然相信骑兵有可能打冲锋。在这一点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们的思想落后了八十年,因为早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已经表明用骑兵打冲锋毫无用处——尽管重视骑兵的军人对这一教训还是闭起眼睛不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所有军队都保持大量骑兵,好象缘木求鱼般地但愿有机会一试,这实在是那场非机动化战争中的天大笑话。

另一方面,法国虽有现代化部队的许多要素,但是没有把这些要素组织起来,编成一支现代化部队,因为领导层的军事思想落后了二十年。法国失败后出现了种种传说,然而,事实恰恰与此相反,战争刚爆发那时,法国的坦克比德国造的坦克多,许多坦克都比德国坦克大,装甲也更厚,只是速度较慢而已。可是,法国最高统帅部仍用1918年的老眼光看待坦克,或则看作步兵的良好工具,或则看成补充骑兵的侦察部队。这种老式的想法把他们迷住了,所以,他们不象德国人,迟迟不把坦克编成装甲师,依然打算把坦克大材小用。

由于陆军缺乏空军的掩护和支援,法国在新型地面部队中的弱点就更为突出,波兰尤其如此。就波兰而言,这多少是因为缺乏制造坦克的物资,但是,法国却没有这

种借口。波法两国都先是着重建立庞大的陆军,其次才来应付空军的需要,因为在军事预算的分配上,将领的意见是起左右作用的;将领自然往往支持他们所熟悉的军种。他们远远没有认识到,现在地面部队要起作用,就要有充分的空军掩护。

波法两军所以崩溃,追其原因,可以说是领导层自满得要命。就法国来说,滋长这种自满情绪的,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二是他们的伙伴总是拜倒在他们自以为优越的军事知识面前。就波兰来说,养成这种自满情绪的,是1920年他们打败过俄国。两国将领长期以来对他们的军队和军事技术都得意得盛气凌人。只可以说,象戴高乐上校的一些法国年轻军人,才对英国所宣扬的坦克战新思想大有兴趣。可是,法国高级将领对这套英国产的“理论”却不大注意,这同新派德国将领研究这套新思想的精神恰成鲜明对照。

即使如此,德国陆军还远远不是一支真有战斗力的现代化部队。不仅还没有基本上作好战争准备,并且大部分现役师在组织型式上都已过时,而最高统帅部还是往往想按常规办事。不过,在战争爆发时,已经编了少数新式部队——六个装甲师和四个“轻”(机械化)师,还有四个摩托化步兵师作为后援。这在德国陆军中为数不多,但比其余部队都举足轻重。

另一方面,德国最高统帅都踌躇再三,才认可高速作战的新理论,也愿意对此作一尝试。这主要是因为海因茨·古德里安将军和其他少数人热心鼓吹,而且他们的一套论点正合希特勒的胃口——凡是可以保证速战速决的主张,希特勒都是支持的。总之,德国陆军所以能够取得一连串惊人的胜利,并不是因为在实力上占有压倒优势,也不是因为在形式上完全现代化,而是因为比对手先进几分,也是不可或缺的几分。

克里孟梭在上次大战中讲过:“战争事关重大,不可任凭军人处置。”1939年的欧洲局势,使这句多次经人引用的话又增添了价值,也有了新的含意。因为哪怕军人的眼力绝对可以信赖,现在也不能任凭他们处置。即使不是发动战争,就是维持战争的力量,也已经越出军人的军事领域,而转移到经济领域了。机械力在战场上越来越支配人力,所以,从现实观点来看,在规定总战略上,工业和经济资源也都已经使前线的军队退居陪衬地位。除非工厂和油田可以不断维持供应,否则军队只不过是没有活动力的一堆人罢了。行军纵队,在怀着敬畏心情观看的老百姓看来,可能印象深刻,但是,在现代军事科学家眼里,不过是传送带上的一批木偶罢了。但就此而论,倒是能够拯救文明的潜在因素。

如果单单计算现有的军队和武器,那将是一幅黯淡得多的图景。慕尼黑协定改变了欧洲的战略均势,至少便法英两国一时都陷于极其不利的地位。在原来的均势中,失去了捷克斯洛伐克装备精良的三十五个师,同时与之抗衡的一些德国师也不再受其牵制,但是,这一损失,英法两国即使加速军备计划,在长期内也万难弥补。

德国突然袭击孤立无援的捷克斯洛伐克,既接收了军事设备,又接管了军火工厂,大有所获,远远抵销了法英两国在3月前所增加的军备。单单重炮一项,德国一下子就增加了一倍。由于德意两国的援助,佛朗哥终于推翻了西班牙共和政府,法国的边境和英法两国的海上交通就又增添了一层威胁的阴影,这样一来,形势更加不妙了。

从战略上看,只有俄国保证支持,在不久的将来,才可能重新保持均势。同样,从战略上看,只有目前这样的大好时机,才可能同西方列强开火交战。但是,战略均势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而在战争的压力下,这能否挑起德国部队这副重担是大可怀疑的。

大约有二十种基本产品对于战争是必不可少的。整个生产上用的煤、作动力用的石油、制炸药用的棉花、羊毛、铁、运输上用的橡胶、一般武器和所有电力设备上用的铜、炼钢和制造军火用的镍、制造弹药用的铅、制造炸药用的甘油、制造无烟火药用的纤维素、雷管上所用的汞、造飞机用的铝、化学仪器上所用的铂、炼钢和一般冶金工业上所用的锑、锰等等。军火和机器制造上所用的石棉。作绝缘材料用的云母。制造炸药用的硝酸和硫黄。

这种种产品都大量需要,除煤以外,英国大都缺乏。但是,只要能够保证利用海上交通,这种种产品,在英帝国大部分都有。例如镍,全世界约百分之九十的供应来自加拿大,而其余大都来自法国殖民地新喀里多尼亚。主要缺少锑、汞和硫黄;石油资源也不敷战争需要。

法帝国非但供应不了上述种种短缺的产品,并且缺少棉花、羊毛、铜、铅、锰、橡胶和若干种需要较少的产品。

上述产品,俄国多半都有大量供应;缺乏的是锑、镍和橡胶;铜和硫黄的供应也不充分。

在列强中处境最好的是美国。美国生产全世界石油供应总量的三分之二,全世界一半左右的棉花,将近一半的铜;依靠国外来源的只有锑、镍、橡胶、锡和部分锰。

柏林—罗马——东京三角的状况大不相同。意大利所需的产品几乎无一不要大量进口,甚至连煤都需进口。日本几乎全靠国外来源。德国国内并不生产棉花、橡胶、锡、铂、铁矾土、汞和云母;铁砂、铜、锑、锰、镍、硫黄、羊毛和石油的供应也都很不充分。夺取捷克斯洛伐克后,铁砂的不足略有减轻;对西班牙进行干涉后,能以优惠条件进一步获得铁砂的供应,还有汞的供应,但能否继续供应,取决于德国能否利用海上交通。此外,又用新的木材代用品应付羊毛的部分需要。还用上“丁钠橡胶”,虽然成本比天然产品高得多,但供应了约五分之一的橡胶需要;用国产燃料供应了三分之一的汽油需要。

这就是轴心国作战力中的最大弱点,因为当时陆军已日益依赖汽车运输,空军已成为军事力量中不可缺少的要素。除煤的衍生物外,德国从自己的油井中大约可得到五十万吨石油,并从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取得少量石油。为了满足平时的需要,必须进口近五百万吨石油,主要来源是委内瑞拉、墨西哥、荷属东印度群岛、美国,俄国和罗马尼亚。在战时,要从前四个国家进口,是不可能的,要从后两个国家进口,只有靠征服。此外,据估计,德国的战时需要每年超过一千二百万吨。由此可见,不管增产多少人造燃料,也很难设想能够满足需要。只有原封不动地夺得罗马尼亚的油井(年产七百万吨),才有可能弥补这一不足。

意大利如果参战,石油需要就会增加累赘,因为在战时每年可能需要四百万吨石油,即使他们船只愿意渡过亚得里亚海的话,从阿尔巴尼亚也只能得到所需的石油百分之二左右。

设身处地想想潜在敌人的处境,是克服胆怯畏敌的好办法。尽管军事前景已经黯淡,但是,看到德意两国的资源不足以维持长期作战,也就有理由聊以自慰——只要对抗德意两国的列强在战争爆发时能克服惊慌,等着以后外援来到就好了。象当时即将来临的诸如此类冲突中,轴心国的命运将取决于是否可能速战速决。

三、侵吞波兰

波兰战役是装甲部队与空军联合作战这一运动战理论第一次用于战争的实验和样板。这一理论当初在英国发展起来时,是以速如“闪电”来描绘这一理论付诸实践的。从此以后,就以德国人的用法——“闪电战”这一名称在全世界流行起来,这虽然恰到好处,但也令人啼笑皆非。

波兰是最适宜实验闪电战的场所。波兰边境非常辽阔,共约三千五百英里。与德国领土接壤的边界,原长一千二百五十英里,最近由于捷克斯洛伐克被占领,已达一千七百五十英里。这样,波兰的南侧也就暴露在入侵军面前——面对东普鲁士的北侧早已如此。波兰西部则已成为德国钳形包围之中的一大突角。

波兰平原为入侵的机动部队提供了相当方便的平坦通道,只是不如法国那么容易通行,因为波兰缺少良好公路,厚厚的泥沙往往堵塞公路,某些地区也常有湖泊和森林。但是,选定的入侵时间却使这些障碍微不足道了。

如果波兰陆军再往后撤到宽阔的维斯瓦河和桑河河

界后面集结,可能比较明智,不过,那样一来,势必放弃这个国家最重要的一些地区。1918年以前属于德国的西里西亚煤田都靠近边境;主要工业区域虽然大部分离边境较远,但都位于河川屏障以西。即使在最有利的情况下,也难以想象波兰能在前方地区守住阵地。可是,波兰出于民族自尊心,对军事力量又过分自信,再加上,对西方盟邦有办法帮助解除压力一点,存在着不切实际的想法,所以,更有充分理由,为经济利益而尽力延缓敌人向主要工业区推进。

这种不现实的态度,在波军的部署上一再反映出来。大约有三分之一的部队,集结在“走廊”一带,在那里,大有危险遭到双重包围——来自东普鲁士和西部的两面夹攻。当时德国一直在宣传收复1918年前为其所有的那块领土。波兰在反对德国收复故土时,这样听任民族自尊心高涨,就必然抽出部队,不去守卫对防御更为紧要的地区。因为面对入侵主要通道的南方各地,只有少量部队驻守。同时,另外三分之一不到的波兰部队,在总司令斯密格莱—利兹元帅的统率下,作为后备军聚集在罗兹与华沙之间的中央轴线以北。这样的布局虽然体现出进攻的气魄,但是,波兰陆军的调遣能力有限,即使在铁路和公路行军途中没有因为遭到德军空袭而停步不前,也无法实现发动反攻的目的。

波兰把部队全部集结在前方,这样就丧失机会去展开一系列延宕战了,因为在入侵军的机械化纵队占领他们后方阵地之前,他们徒步行军的部队是无法退到那里布防的。波兰土地广阔,固然使波兰来不及把后备军全部召集起来就遭到突然袭击,但是部队非机械化给波兰带来的危害更大。缺乏机动性,比之未曾完全动员,更是个致命伤。

同类推荐
  • 我曾经是战士

    我曾经是战士

    从一个懵懂文弱的中学生历练成为一名特种部队的军人。受过特种部队魔鬼式训练和死亡极限式训练,参加过“雪域风暴”抗寒冷,抗饥饿训练,参加过二百五十公里死亡极限行军拉连,参加过直升机机降战斗及跳伞训练,参加过五千米负重游泳及潜水训练,参加过陕西汉中野外森林死亡生存训练,参加过数十次反恐、保卫、处理突发事件的实战作战任务。精通攀登,障碍,越野,战斗射击,远距离狙杀,捕俘,暗杀,格斗,伪装,侦察,渗透,战术,战场手语。两次2等功,四次3等功,3次总部嘉奖是我对军旗和国旗的交代……
  • 火线战场

    火线战场

    真正的王者是从枪弹雨林中走过的人才配拥有‘王者'的称号!士兵在火线的战场才能锻炼出钢铁的意志!训练出强大的部队战场永远是士兵们的地狱,也是士兵们的天堂......
  • 虫族入侵之末日笔记

    虫族入侵之末日笔记

    虫子有几只脚?答:反正比人多。虫子会不会杀人?答:看情况。什么情况下会杀人?答:在末日的时候。。。。。
  • 海上角逐

    海上角逐

    我们的星球是一个蓝色的海洋星球,海洋不仅孕育了人类的生命,也孕育了人类的文明。而文明的进程与战争是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在浩瀚的海洋上,在惊心动魄的战争背后,是国家命运的兴盛与衰败,是人类文明的崛起与沉沦。本书详细生动地为您讲述了发生在海洋上那些具有影响力的战争历史,既有远古时代刀光剑影闪现的“特洛伊战争”,也有大航海时代舰炮轰鸣的“加莱海战”,还有现代全方位攻击的“海湾战争”。掩卷之余,相信留在您脑海中的,不仅仅是壮丽的战争画面,还有对人类文明兴衰交替的深深思索。
  • 小小当兵人

    小小当兵人

    C县的网络被彻底屏蔽,大量军队的驻守,一切只因一个不为人知的异端宗教,此类信仰,害了多少人……看一个小小兵士如何付出生命去战斗……
热门推荐
  • 妃常倾城:废材嫡女不好惹

    妃常倾城:废材嫡女不好惹

    她是来自现代的顶级特工,一朝穿越到以武为尊的暴风大陆,竟成为苏家不受欢迎的废材二小姐!还故意被送入学院,被人划花半边脸毁了容!她会逆来顺受吗?开玩笑!她怎么会被一群傻瓜玩的团团转?!戏姨娘,欺庶妹,不能修炼的废物大放异彩。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只是……不就是给皇帝送了份礼么?一个一个对她穷追不舍是什么意思?还能不能一起喝酒聊天、愉快的玩耍了?
  • 弑魔世界

    弑魔世界

    几万年前,人类被拥有压倒性力量的魔族逼迫到由上古神灵所创造的灵泉内,持续了上万年的和平204年灵泉被前所为有的魔力所冲破出缝隙为了生存人类与魔族的战争开始了...
  • 丑女当道:我是丑女我怕谁

    丑女当道:我是丑女我怕谁

    她原名叫沈流萤,忽然心血来潮改名米小鸦,还特别强调是乌鸦的鸦;她原本是活泼可爱的小女生,一夕之间“改头换面”成横行霸道的“丑女”;为什么?林安琪说她受刺激太深了……沈流星说她抗议祖宗十八代给她遗传了丑陋基因……她自己说她要用丑来埋葬曾经以为是美丽的一切,丑女也有权利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
  • 重生之天才炼丹师

    重生之天才炼丹师

    “啊?这是哪里,我不是死了吗”天乐奇怪的想着。难道我重生了。看着眼前的男子,天乐无奈的摇了摇头,最终还是被收服了啊?一个貌美如花,一个帅气惊人,两个人撞到一块,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创出你的财富人生

    创出你的财富人生

    本书展现了诸多名人创造财富获得成功的故事,解读他们成功路上的经典创造之举,期许能给成功路上的追求者们以启迪。
  • 灵剑子

    灵剑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寻找棉花的鸡蛋

    寻找棉花的鸡蛋

    鸡蛋爱上了石头,可是石头总是和鸡蛋磕磕碰碰,鸡蛋总是遍体鳞伤……后来鸡蛋离开了石头鸡蛋看见别人遇见了棉花,棉花软软的暖暖的……那么,有属于鸡蛋的棉花吗?
  • 我所保护的世界

    我所保护的世界

    每个人都想成为神,但是神并不仅仅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称呼,拥有绝对的统治力与权利就可以称为神,而屠神小队就是因此而生……为此他们努力的保护着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取得更强大的力量。
  • 我为玄狂

    我为玄狂

    猪脚是个修炼狂人,立志登上巅峰猪脚是个狠人,对自己狠,对敌人更狠
  • 高高在上:撒旦总裁娇萌妻

    高高在上:撒旦总裁娇萌妻

    秦尘,R市秦氏商企的霸主,神一般的男人。“女人,你只不过是我的玩偶罢了。”叶果果沉默不语。她一次次的逃离,却在五年后无奈回归。某奶包正气凛然的问:“怪蜀黍?你欺负我妈咪,问过我了吗?”他一脸疑惑不解,笑着说:“那,小子,我问你,我能欺负你妈咪吗?”小包子欣慰的点点头“当然……不可以!”历经无数劫难,终于明白对方,可是结局却背道而行……“秦尘,我真恨你,我们这辈子永远都不能在一起。”有时候习惯真的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