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供给营养需要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强体质。适当限制食盐摄入,还要给予适量的蔬菜类粗纤维食品,以保证大便通畅,重型患儿喂养困难,应特别细心、耐心、少食多餐,以免导致呛咳、气促、呼吸困难等,必要时从静脉补充营养。
(4)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发生。
①注意心率、心律、脉搏、呼吸、血压及心杂音变化,必要时使用监护仪监测。
②防止法洛四联症患儿因哭闹、进食、活动排便等引起缺氧发作,一旦发生可立即置于膝胸卧位,吸氧,通知医师,并做好普萘洛尔、吗啡应用和纠正酸中毒等准备。
③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由于血液粘稠度高,暑天、发热、多汗、吐泻时体液量减少,加重血液浓缩,易形成血栓,造成重要器官栓塞的危险,因此应注意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输液。
④合并贫血者,可加重缺氧,导致心力衰竭,须及时纠正,饮食中宜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
⑤合并心力衰竭者参阅本章心力衰竭护理。
(5)做好心理护理关心患儿,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充分理解家长及患儿对检查、治疗、预后的期望心情,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诊疗计划、检查过程、病室环境,消除恐惧心理,说服家长和患儿主动配合各项检查和治疗,使诊疗工作顺利进行。
(6)健康教育指导患儿及家长根据病情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和活动量,维持营养,增强抵抗力,防止各种感染,掌握观察病情变化的知识。行扁桃体摘除术与拔牙时,给足量的抗生素。防止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功能较好者可按时预防接种。定期到医院就诊检查,使患儿能安全达到适合手术的年龄。
风湿热与风湿性心脏病的护理
一、风湿性心脏病概述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常见的一种心脏病,是风湿病变侵犯心脏的后果,表现为瓣膜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患者中女多于男。受损的瓣膜以二尖瓣为最常见,也可以几个瓣膜同时受累,称为联合瓣膜病变。由于瓣膜炎症反复发作,瓣膜增厚并缩短、粘连和纤维化造成瓣膜关闭不全和狭窄。早期可无症状,随时间的推移产生心脏增大、心律失常,一般经过10~15年逐步出现心力衰竭。因此对患风心病者应注意休息和在医师指导下治疗。有的病人能作手术治疗。
二、风湿
1.概述
风湿热(RheumaticFever)是甲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的免疫性晚期续发病。各器官有非细菌性炎症,临床上以多发性游走性关节炎、心脏炎、皮肤环形红斑及皮下结节等为主要表现。其特点为反复风湿活动发作,若波及心脏则产生心脏瓣膜永久性损害,导致风湿性心脏病。
多发生于气候多变的冬春季节,在潮湿拥挤的环境中发病较多,好发年龄5-15岁,复发多在初发后的3-5年内,复发可导致心脏损害加重。
2.病因
风湿热的发病机理目前提出中毒免疫学说和病毒感染学说,现分述如下:
(1)中毒免疫学说风湿热发病于链球菌感染后的2-3周,恰是机体受染后的细胞体液的反应过程。机体与链球菌有相似的免疫结构的心肌和结缔组织,在感染后,人体的心肌和结缔组织成份发生了变化,也具备了抗原性,并产生自身抗体,当再次受到链球菌感染后,在链球菌抗原与自身组织抗原存在的情况下,抗体与之结合,产生交叉免疫反应,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吸引白细胞聚集,粒细胞分解,分离水解酶,产生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
(2)病毒感染学说有人通过动物实验及病毒抗体检查发现柯萨奇B4在爪哇猴可引起全心炎、类风湿病变,心肌内可发生类似的阿少夫肉芽肿。在手术前二尖瓣狭窄的年轻患者,其柯萨奇B3、B4抗体滴定有明显增加。
3.病理
风湿病病理变化可累及全身结缔组织中的胶原纤维,以关节、心脏、血管及浆膜等处改变为最常见,但以心脏病变最为重要,可波及心内膜、心肌及心包,心肌间质内胶原纤维及血管周围,其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变性渗出期
胶元纤维肿胀变性,周围有淋巴细胞及园细胞浸润及浆液渗出。本期可持续1-2月。
②增殖期
主要病变为阿少夫小体(Aschoff体),是风湿热的特征病变,小体中心胶元纤维变性坏死,周围有椭圆多形细胞,体积大,胞浆丰富呈嗜硷性。并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此期持续3-4月。
③硬化期
阿少夫小体中央变性坏死物质吸收,周围炎症细胞减少,病变纤维化,形成瘢痕组织。
由于本病反复发作及慢性迁延过程,上述三期常交叉存在。
风湿病变可侵及心脏各部分,心肌炎和心内膜炎最常见和最重要。心肌中可见有典型的阿少夫小体,主要存在于心肌间质血管周围的结缔组织中,心内膜炎主要累及瓣膜,导致瓣膜肿胀及增厚,表面出现小赘生物,瓣叶闭合处有纤维蛋白沉着,形成瓣叶间粘连,风湿若反复发作可使瓣膜病变加重,引起瓣叶间粘连,缩短变形,加上腱索和乳头肌粘连使变形加重,形成瓣口狭窄。心包的浆液渗出吸收后,轻型病例可完全恢复,多数病例反复迁延发作,使心瓣膜变形及心肌瘢痕形成。关节炎以渗出为主,炎症消退后不遗留后患。
4.临床表现
风湿热主要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心脏炎、皮肤环形红斑、皮下结节与舞蹈病等,于链球菌感染后,单独或不同组合出现。随着社会进步、医疗卫生居住营养条件的改善,风湿热的临床表现与以前已有明显的不同。除发病率下降外,不典型及轻型病例增多,心脏受侵的数字及严重程度均有明显减轻。
发病期1-4周,约1/2患者有急性咽炎、扁桃腺炎、可有发热、乏力、出汗、贫血、体重下降等症状,部分人亦可无任何不适。
(1)心脏炎
为最严重的病变,多见于青少年风湿热患者,心脏炎发病率和严重程度随发病年龄增长而渐减低。轻者无症状,心包、心肌、心内膜可个别受累,或同时三层不同程度受累称为全心炎。
①心肌炎症状取决于心肌受侵的范围与程度,可有心悸及心前区不适;严重者并发心力衰竭,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出汗等,常是急性期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查体:可有与体温不成比例的心动过速,心脏普遍增大,心尖第一心音减低,可以出现舒张期奔马律,心脏杂音等及其他心衰体征。心电图有房室传导阻滞、早搏、房颤、T波平坦或倒置,ST段下移及Q-T延长,提示心肌损害。
②心内膜炎急性期可无明显体征。初发风湿热可由于血流加速,心脏扩大或者由于瓣膜水肿,炎症反应而产生相应杂音,心脏杂音多数源于二尖瓣,小部分源于主动脉瓣。由于心肌病变及二尖瓣炎症反应所产生的舒张中期杂音,又名Carey-Coombs杂音。急性期的杂音常需追踪观察,轻者随风湿热控制可消失。若反复风湿活动可产生瓣膜永久损害,杂音可持续存在。产生永久损害一般约需2年以上,约有1/2心脏炎患者初始无症状而最终发生慢性心瓣膜病。
③心包炎为风湿性全心炎或浆膜炎的一部分。常先有纤维蛋白的渗出,患者有胸痛,可闻及心包摩擦音,继之可有浆液渗出形成心包积液,但液量常不多。可同时有胸膜炎或肺炎。心电图可有ST段上移及T波倒置。
据统计约有1/3心脏炎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最终发展为慢性心瓣膜病。多见于成年人。
(2)关节炎
是风湿热最常见的主要表现,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关节炎多见,为不对称性,游走性,大关节炎。其严重程度差异较大,轻者只有关节痛而无炎症表现,典型者可有红肿热痛,活动受限。炎症消退后不遗留关节功能障碍。关节炎与心脏炎症严重程度不相关。成人风湿热患者多以关节炎为突出表现,而青少年幼儿则以心脏病变为主。
(3)皮下表现
环形红斑及皮下结节为特征性。环形红斑多发生于躯干或四肢的内侧,皮下结节为2-5毫米大小的皮下硬结,圆形或椭圆形,不与皮肤粘连,无压痛,可移动。皮下结节多与心脏炎同时存在。近年来皮下小结较为少见。
(4)舞蹈症
成人中少见,在儿童中发生率也很低,多见于女孩。在链球菌感染后数月出现。由于风湿脑血管病变引起,为无意识不协调的手足动作,有时面部抽搐,常与心脏炎并存。
(5)其他表现
其他心外风湿活动如①风湿性肺炎或胸膜炎。②以腹痛为主的腹膜炎,③风湿性肾炎,其肾功正常,可有蛋白尿及血尿,④风湿性脉管炎,可发生在大小动脉,如肺、脑小动脉可造成肺、脑梗塞、累及冠状动脉可出现心绞痛。
三、检查诊断
1.风湿热的检查
(1)反映链球菌感染指标
①咽拭子培养要采取新鲜标本,采后立即培养。阳性者只说明有此菌感染,阴性者不能排除风湿热。
②链球菌抗体测定常用的为抗链球菌溶血素O或ALSO。在感染后2周开始升高,至第5、6周达高峰,下降较慢,抗“O”滴度≥500u才有意义。滴度的高低与下降速度与病的严重性及预后无关。升高只说明近期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不是本病特异性诊断指征。
其他尚有抗透明质酸酶(AH)、抗链球菌激酶(ASK)、抗脱氧核糖核酸(抗DNA酶)。后者维持阳性时间较长。若〉20万u/L(〉200u/ml)说明有链球菌感染。
(2)反映非特异性炎症指标
①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并有贫血。
②血沉增块,可能与球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升高有关,前者与免疫反应有关,后者与炎症反应有关,心衰时血沉可正常。
③粘蛋白升高,正常为30-70g/L(30-70mg/ml)。
④C反应蛋白阳性,C反应蛋白是炎症时血中出现的蛋白。贫血时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阴性,心衰病人血沉正常,C反应蛋白阳性。
2.风湿热的诊断
风湿热缺乏特异的诊断方法,主要参考修订的Jones标准。
有链球菌感染的依据同时有两个主要表现或一个主要加两项次要表现,则风湿热可能性很大。
3.风湿性心脏病的检查诊断
(1)以心脏炎为主要临床表现时,若没有明显的杂音,需注意与病毒性心肌炎鉴别。
(2)若以关节炎、发热、血沉快为主要临床表现时需注意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性变态反应性关节炎(Poncet氏综合征)、结缔组织病进行鉴别。
(3)链球菌感染后病情轻,心脏不受侵,仅有关节酸痛,常为链球菌感染后状态。
(4)已有慢性风湿性瓣膜病,判断有无风湿活动的诊断参考条件:
①原有器质性杂音性质变化或有新的病理性杂音。
②近来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心脏增大或心力衰竭。
③心力衰竭难以控制,毛地黄耐受量降低,且出现中毒表现。
④新近出现各种心律失常,或未用毛地黄而安静情况下窦性心动过速〉100次/分。
⑤心衰时血沉正常,心衰控制后或心脏手术后出现能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血沉增速。
⑥近期上感后出现发热、出汗、乏力、关节酸痛,心衰症状出现或加重。
⑦出现风湿热的心外表现。
⑧抗风湿试验治疗后病情显著好转。
四、治疗
1.治疗原则:控制炎症,预防复发,保护心脏。
2.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有心脏炎者严格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担,直到风湿活动症状消失及各项指征恢复正常。饮食应易于消化及富于营养。
应用青霉素每日160-480万u,持续两周。若对青霉素过敏时可用红霉素。
3.水杨酸制剂
此药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成人每日4-6g,小儿100-150mg/kg体重,分3-4次口服。症状控制后可酌情减量,风湿活动停止后2——4周方可停药。其副作用为出血或/及消化道反应。
4.肾上腺皮质激素
能减少组织反应,适用于高热、心脏炎、出现心力衰竭、或有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出现阿斯综合征。紧急时可静脉给药地塞米松每次5-10mg或的氢化考地松每次50-100mg,每日2-4次。一般情况下可用强的松每日30-60mg口服,2周后减量。总疗程6-8周。在激素治疗减量或停药时,可有“反跳”现象,轻者2-3天消失,有时持续1-2周,此时仍应按风湿活动处理。
五、护理
1.心理护理主动与病人交谈,介绍疾病的发生发展、药物副作用、饮食、功能锻炼等方面的知识。请已恢复自理能力的患者现身说法,增强病人的信心。
2.饮食护理给患者低盐、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每日食盐限制在4~6g,多食含钾丰富的食物,适当吃山楂、梅子等开胃食物,以增加食欲。
3、用药护理
(1)向病人介绍洋地黄、利尿剂及扩血管药物的副作用。
(2)服用地高辛前后数心率、脉搏1min,如心率低于60次/min、脉搏不规则或骤然增快,暂停给药,观察有无药物中毒现象。
(3)长期应用利尿剂患者易出现低血钾症,及时查血清钾浓度。
(4)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使之不超过30滴/min。
4、增强活动耐力
(1)心衰发生期间充分卧床休息,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主动或被动肢体运动,避免长期卧床引起血栓性静脉炎。
(2)中度限制体力活动,避免较强的活动。
(3)从床上活动逐渐过渡到坐、站、变换体位及外出散步等,在病人能耐受的活动范围内,逐渐增加活动量。
肾移植后心血管疾病的护理
一、概述
肾移植已广泛地用来治疗不可逆性慢性肾功能衰竭,但由于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A、糖皮质激素等,加上肾移植病人本身的特殊体质及年龄因素,使得肾移植术后心血管疾病(CVDS)成为肾移植失败和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
二、移植后高脂血症(PTH)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