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94300000006

第6章 写给儿子:迎向战斗(1)

人非生而完美,谁能没有缺点?

学习的意义,便是改变并超越过去的你,

向着完美的你更进一步。

为此,你可能要经常与自己“作战”,

打败懒惰、骄傲、懦弱的你,

成为勤奋、谦虚、勇敢的你!

迟到大王

我小时候,常听大人说“早起三光,晚起三慌”,又总是听他们在早早准备,到头来还是赶不及的时候说:“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我当时就不解地问:既然讲早起的人,可以看见旭光、月光和星光同时在天空,好像非常从容,又怎么会“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呢?

他们的回答很简单:“因为拖!”

这使我想起初来纽约,常在示范画大瀑布的时候,问参观的人有没有去过尼亚加拉瀑布,令人意外的是,摇头的居然占了相当高的比例。他们的道理也很简单:“因为近,心想反正什么时候要去都成,所以一直拖下来!”妙的是那些人多半去过需要几天车程的佛罗里达,或更远的夏威夷。

“拖”就是这么妙,拖时间的人,不一定真没有时间,反而可能有充裕的时间;拖欠债款的人,常在手头有钱时拖着不还,直到没有钱;拖延不给朋友回信的人,也可能总是把信放在案头,天天都想回,却一拖就是几个月。

你会发现,爱迟到的人,似乎总是迟到。远程的约会,他要迟到;在他家旁边碰面,他还是可能迟到;连你早早到他家,坐在客厅里等,只见他东摸摸、西磨磨,到头来,仍然无法准时出发。

这是什么原因呢?

难道是心理有毛病吗?

我想他们的心理不是真有毛病,却可能是心里总想着:“不急嘛!时间还多!”“不急嘛!还有一些时间!”“不急嘛!大概正好可以赶上!”“不急嘛!如果运气好,还不会迟太多!”“不急嘛!别的人也不可能准时!”

最后则是:“不急嘛!反正已经迟了!”

问题是,他这一拖就不知拖去了别人多少时间,更失去了多少宝贵的光阴和成功的机会。

跟我学画的学生,常对我说:“老师!我的墨总是磨不黑,怎么办?”

我的答案很简单:“多磨一会儿!”

可不是嘛,如果他的墨不是本来就是灰颜色的,而是真正的黑墨,当然不可能磨不黑,所以磨不黑并非墨的问题,而在于他自己。

同样地,如果你问我:“我就是爱拖,怎么办?”

我的答案则是:“不要拖!立刻行动!”

当你把心里面那些“不急嘛”“不急在今天”“时间还多”的意念抛开,告诉自己“立刻行动”时,你拖的毛病就会霍然痊愈了。

由于你不论多早起床,却总是弄得迟迟出门,而常在第一堂课迟到,使我不得不说这一大番话给你听,因为“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人,要比那忘了上闹钟而迟到的人更糟糕。如同“有钱却拖着不还债”,要比“没钱还”来得可耻。

记住!你绝对不能有拖的毛病,因为我们的人生是拖不得的!太阳不拖、月亮不拖、星星不拖;春秋四季、万物消长,都不拖。

我们又岂能拖呢?

“拖”的绝妙理由

有个朋友曾说:“‘拖’是一个必要的过程。不拖,还真做不了事!”

他这个歪理正反映了“拖”的奇妙心态。很多功课好、上进,又绝顶聪明的人都会拖,起码在大学同学中,十个有六个是如此。因为自己也有这个毛病,我还曾经选修辅导中心开的“如何克服‘拖’”的课程,学到了一些东西:

有些人拖,是完美主义作祟。他们凡事会先花许多脑力进行“沙盘推演”,并为自己设下很高的标准。但因为想太多,计划太复杂,反而无法行动。

有些人害怕失败,他们跟前者很类似。这种恐惧感使他们迟疑,最后导致失败,更加深这种惯性思考。

有些人有“强迫性行为”,像是出门前不停检查是否瓦斯、门窗没关,严重时则成为病态,愈靠近deadline(期限)就有愈多琐碎的事情冒出来,使他们永远不安。

还有一种人很难开始做事,但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即使他们知道手上的事已经耽误了后面的行程,也无法自拔。

老爸说:“不要拖!立刻行动!”其实每个爱拖的人、每个迟到大王,心里都有谱。我们都知道不应该拖,但就是办不到。

其实,最重要的对策就是“good enough”这个观念。我们必须先说服自己“够好了!不要再磨了!赶快继续吧”,才能让自己不要拖,追上进度。

所以“拖”不等于“懒”或“惰”。当然,“赖床”又完全是另外一种状况,不能跟“拖”相提并论。这,还是留给别的文章再讲吧!

西屋怪现象

过去参加西屋科学奖进入准决赛,而未获前十名的,后来有四位得到了诺贝尔奖;但是当初高居西屋前十名的人,只有一位获得。

今年的西屋科学奖揭晓了,华裔居然连一个也没有进入前十名,真是破天荒的事,不过主办人哥特博士在安慰落选者时说的一段话,倒是挺耐人寻味——

过去参加西屋科学奖进入准决赛,而未获前十名的,后来有四位得到了诺贝尔奖;但是当初高居西屋前十名的人,只有一位获得。

中国有句俗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正可以形容这个现象。因为“小时了了”往往得自家长、老师的特别指导,甚至“有力人士”的提携,硬是把一个未成熟的孩子吹捧为不得了的人才。譬如报上经常刊载某神童画展、书法展,看来那书画也不算差,可是如果做个统计,那些神童没有几个在后来真能成为杰出的书画家。

同样的道理,每年西屋科学奖揭晓时,我都会注意那些得奖者的家庭背景,发现有不少人的父母所学与孩子的作品相关,也有不少得奖者在学校参加特别的课程,甚至连你的史蒂文森高中都有“为西屋科学奖研究”的课程,谁能说那些父母及学校课程对孩子的得奖没有帮助呢?

问题就出在这里了!那些得到西屋科学奖的人,在他们进入社会之后,是不是继续有人在后面推动他?如果他心里没有那份自行激发的力量,是不是还能有杰出的成就?

或许你要说,何以见得落在西屋科学奖前十名以外的人,就有这份冲力?那么让我再举个例子,如果今天有几个具有美术天分,又有冲力学艺术,却得不到老师指点的孩子,跟你一起参加一项可以在家画好,再送出去评审的比赛。假使你们花的时间都一样,谁比较可能获胜呢?你由于耳濡目染,加上我可能提供参考意见,当然得胜的机会大。问题是,那些输给你的人,是真不如你吗?如果你自己没有绘画的冲力,我可以打包票,他们在日后必会胜过你。

当然这样的分析,并不能完全解释前面所说的西屋怪现象。进入十名以内的人少,落在十名以外的人多,这在比例上的差异,也可能是造成日后得诺贝尔奖者有悬殊比例的原因。但无论如何,你应该知道一件事——

在少年时落败的人,未来成功的可能性不见得差,甚至由于前面的挫折,更激发他们的潜能,在未来出头。那些不能考进好中学的人,不一定就进不了好大学;在大学杰出的学生,也未见得能在社会上成功。

愈是民主、开放、机会均等的环境,愈能让那些有冲力、有野心、有毅力,照着自己计划执着前进的人发出灿烂的光芒。

请你统计一下今天的成绩,有多少是父母师长逼出来的?有多少得自家庭的陶铸?又有多少由于你自己的追求?前两项的得分,各乘百分之十。最后一项的分数,乘百分之八十。

你得几分?

不只是通行证

为什么一定要参加西屋科学奖的竞赛?因为二十年前,得到西屋科学奖提名的高中生,就等于获得了大学的通行证,上名校几乎不成问题。在史蒂文森这样升学压力大的地方,几乎所有亚裔学生都会报名参加这个比赛。但说实在的,要不是为了进名校,有多少人真的会对这玩意儿感兴趣?

在美国,许多亚裔学生会特别选择理工或医学院,多是受到家庭影响,哪里有高收入就往哪里去,很少家庭会让小孩从事文艺活动。

我现在还是非常感谢我的父母,从小就逼着我把钢琴学好,让我后来在音乐里找到自己的热情,而且从不浇冷水。即使我现在从事的行业并非一般人认为的“铁饭碗”,但如果现在要我回答老爸的问题,起码在最后一项分数上,我给自己高分。

不必在乎

当别人的五层楼完工时,你的地基可能还没打好。如果因为羡慕别人的五层楼成绩,或被那落成的鞭炮声扰得心慌意乱,只怕你就没有资格去盖五十层的大楼了!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当你练琴的时候,我很少坐在旁边,甚至可以说,我故意避开。明明我在场,你会弹得特别卖力,为什么我反而躲开呢?

答案是:就因为你弹得特别卖力!

我发现当我在别的房间时,你会一小节、一小节地反复练习,磨那些细微的地方;但是只要我一走近,你为了表现,往往立刻加快速度与力量,弹出华丽的段落。问题是在那震人的琴音后面,是不是只有着贫乏的内容与浮面的技巧?

这使我想起初中到公园里参加写生比赛,当有人围在我身边看,为了让画面显得漂亮,以博取赞美,我也有操之过急的毛病,结果在不该渲染的时候渲染,在该打背景的时候却画了前景,在画的过程中固然可能看来比旁边同学的好,完成的作品却是失败的。

渐渐地,我知道是不必把围观者放在心上的。因为他们如果不内行,那品头论足的言语,根本没有价值;即使他们说得有理,也只能做个参考,毕竟作画的是我,不是他们。

这也使我想起大学刚毕业那年,主演话剧《武陵人》,在头一场戏之后,有位演员高兴地拿着报上的剧评宣读。编剧张晓风女士却淡淡一笑:“何必介意别人写什么?首先要想想,那写评论的人,有多少分量。他如果说好,值得我们多高兴?他说坏,又能减损我们什么?”

当时,我十分诧异这位谦虚敦厚的女作家,居然说出那么狂傲的话。但在事后想想,却觉得这正是一位艺术家应当持有的态度。

无可否认,人有群性,听到大家鼓掌,常在没弄清楚什么事情之前,也便跟着鼓掌。问题是,如果我们处处听别人的,哪里还有自己?

即使是自己,也不能完全听自己的!这句话听来矛盾,其实有大道理。这是因为我们都有天生的弱点,譬如缺乏耐性、拖延、懒散。当我们想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那个“爱拖延的自己”很可能会说:“不急嘛!明天再做不迟!”当我们画一张画时,明明知道色彩要一层一层慢慢来,那个“缺乏耐性、急于求功的自己”却可能会催着说:“快!颜色上重一点,你看不是比较好看吗?”问题是:事情可能一天天拖下来了,那画上的颜色可能在最后变得太深。这些错误,实际上都是事先可以避免的,就因为那天生的弱点,打碎了我们原有的计划,反而遭到失败。

记得我在高一的时候,每次作文总是虎头蛇尾,写不到三百字,就草草结束,成绩自然不好。而坐在我后面的一个同学,却回回拿高分。有一天我把他的作文拿过来细细看了一遍,才发觉除了破题,还要正面谈、反面谈,再加综合结论。“真累啊!”我说。

可是就在我耐下心,试着一边写,一边告诉自己“别急”,终于写完一篇长文交上去之后,成绩便一下子跃升。当我拿着发回的作文簿,看着那可爱的“甲”和美好的评语时,心想:原来得高分并不难,就是别急!

对!就是别急——不要急着在人前表现自己,更不要因为心急,而破坏了自己应有的计划!如果你想盖五十层大楼,需要打五层以上的地基;如果你只想盖五层楼,那么一层的地基就成了。

最重要的是,如果你是前者,必须知道:当别人的五层楼完工时,你的地基可能还没打好。如果因为羡慕别人的五层楼成绩,或被那落成的鞭炮声扰得心慌意乱,只怕你就没有资格去盖五十层的大楼了!

如果处处都在乎别人,哪里还有自己?

如果不能克服自己天生的弱点,如何战胜别人?

请深思!

如何不在乎

虽然我们都说不必在乎别人的眼光,但其实很难办到。举例来说,我去健身房使用跑步机,只要有一群辣妹走过,我一定会跑得比较卖力;而且光看旁边机器的数据就知道,并不是只有我如此。如果以精密仪器测量心跳、体温、皮肤电流反应等,我相信无论男女,只要感觉到别人注目的眼光,都会受到些微的影响。

如何受到影响又不被影响,这就不简单了。我很佩服某些职业篮球选手,罚球时能忍受对方的啦啦队与球迷在旁边捣乱、做鬼脸、骂脏话,还可以慢慢地瞄准,专心把球投进篮里。我相信那种定力一旦练成,也能转换到其他局面上,让人更稳、更不容易心慌意乱。

迎向战斗

每年在美国的高速公路上,不知有多少鹿被车撞死。一般街道上,也总有猫和鸽子被碾得稀烂。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它们在夜晚看到强光时,常会发呆地站在原地,不知逃跑……

今天早上你起得很早,却迟迟不见走出房门,直到我过去查看,才发现你居然坐在床边发愣。

遇到紧急状况,却发愣,是你的老毛病;我一直记得两年前,当你母亲半夜有急病,我把你叫醒之后,你也是站着发呆,直到救护车开到门口,才稍稍清醒。

最近我与你同学的家长谈到这个问题,她居然也有同感,并说从多年的观察中发现,十几岁的大孩子常是用这种方法来放松自己。她说现代社会和学校的压力太大了,孩子受不了,不得不用这种让脑海空白的方法,使自己能获得暂时的松弛。

我同意她的观点,但认为更好的说法应该是:当一个过去处处都由父母安排的孩子,逐渐地完全面对他自己的世界时,往往就会有这种表现。实在讲,那是逃避,所幸他们在暂时的逃避之后,多半能再站起来,面对眼前的问题。

但是如果一个年轻人不断地逃避,总以这种发愣的方式面对问题,等着别人解决,或让事情自然过去,装作与自己无关,会怎么样呢?我可以告诉你,这种人很多!甚至成年人,已经进入社会相当长时间的人,也可能有这样的表现——那就是沮丧和忧郁症。

有一位患忧郁症的朋友对我说,当他不得不打电话给某人时,却又往往希望某人不在。他既不得不面对问题,又不敢面对问题;整天躺在床上,用棉被蒙着头,缩作一团。

那棉被是什么?

是鸵鸟用来藏头的沙土!也是婴儿母亲的怀抱!

孩子们遇到困难时,总会躲进母亲的怀抱。在我们成年之后,虽然知道母亲不能再为我们解决问题,却在潜意识里仍然存有那种逃避和找寻安慰的想法。因为它是最原始的回应,在我们童年的记忆中,也是最有效的。

就因此,成年人还总是叫“我的妈啊!”许多长得高头大马的青年,甚至花了发的中年人,也可能躲在母亲怀里痛哭。

问题是,母亲不在,怎么办?

他便用棉被蒙起头来,或是躲在角落里发愣!

所以当我发现你有发愣的习惯时,一个想法是:那很自然!每个年轻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这样,是为他下一刻的战斗积存力量。另一个想法则是:这是很重要的时刻,我必须教他如何减少逃避的想法,立即进入现实,因为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是不等人的。

记得你小时候玩耍时常说“play?opossum”吗?意思是装死,因为负鼠(opossum)这种小动物,遇到强敌时就会装死。

相信你也看过许多昆虫,在被人抓到之后,会立刻仰面翻倒,一动也不动。

你必然读过两个人遇到狗熊的寓言故事,逃不掉的人躺在地上装死,而没有被狗熊攻击。

你觉得这些装死的行为是不是很聪明呢?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那非但不聪明,而且最危险,因为它们以放弃的模式面对困难,就连抵抗的机会都没有了。

同类推荐
  • 动物世界里的杀手

    动物世界里的杀手

    广袤太空,神秘莫测;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人类历史,纷繁复杂;个体生命,奥妙无穷。《动物世界里的杀手(彩图版)》由江文编著,本书以新颖的版式设计、图文并茂的编排形式和流畅有趣的语言叙述,全方位多角度地探究了多领域的知识点,使读者体验不一样的阅读感受和揭秘快感,为读者展示出更广阔的认知视野和想象空间,满足其探求真相的好奇心,使其在获得宝贵的知识的同时也享受到愉悦的精神体验。
  • 节俭(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

    节俭(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

    针对当代少年儿童应具备的十种素质,把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按关键词归类。每个故事后设计有“换位思考”与“成长感悟”小栏目,用以充分调动孩子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给孩子们以无限启迪。书中故事娓娓道来,插图生动有趣,可让孩子们在快乐的阅读中收获知识。《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节俭》由四辑组成,包括:财富生活,新吝啬主义,节约的智慧,拾起一枚硬币。
  • 一起去看流星雨

    一起去看流星雨

    《一起去看流星雨(柠檬班)》的主人公主要有聪明却有些骄傲的班长卓宇洋、富家女杨梅希果,嘻哈小王子嘻嘻派、麻大仙麻芝芝等,他们个性鲜明,聪明活泼,在甜蜜园小学发生了一系列喜怒哀乐的故事,反映出他们不断变化成长的心路历程。故事积极向上,充满欢乐,将有趣的校园生活描写得活灵活现。全文塑造了一个阳光,有爱心又坚强乐观的小学生形象,对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起到了一定的榜样作用。《一起去看流星雨(柠檬班)》的作者是饶雪莉。
  • 昆虫记第6卷:松毛虫的行进行列

    昆虫记第6卷:松毛虫的行进行列

    《昆虫记》是一部涵跨文学与科学领域的经典巨著,百余年来一直誉满伞球。本套全译插图珍藏本在最大限度重现《昆虫记》原著全貌的同时兼顺原著的文学性、可读性,特别插入了近1800幅细致的于绘图以及精准的图说,力求将一部完整美妙的《昆虫记》奉献给读者。相信这一切精心的编辑将带给您无与伦比的阅读体验。《昆虫记》卷六中,法布尔悉心研究了松毛虫、埋葬虫、白面螽斯、蝗虫等,昆虫的生活习性,以及潘帕斯草原的食粪虫的美貌,并针对昆虫着色的议题展开讨论……语言优美,妙趣横生!
  • 无处不在的数学(人生解密)

    无处不在的数学(人生解密)

    科学早已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并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无论是仰望星空、俯视脚下的大地,还是近观我们周遭咫尺器物,处处都可以发现科学原理蕴于其中。本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
热门推荐
  • 舞跃刀尖

    舞跃刀尖

    谨以此篇祭奠抗日战场上为解放事业而奉献生命的无名英雄。
  • 豪门陷阱:祁少的101次追妻

    豪门陷阱:祁少的101次追妻

    (微微小虐,男女主身心绝对干净)一场蓄谋已久的陷阱,只为等她入局。为了保全父亲的性命和家族的声誉,她不得不就范。当他揭开真面具,她才恍然,原来这三年来,她对他竟是一点都不了解。仇恨、谎言、虚情、假意……她不知道这世上还有什么是可以信赖的。当她决定就此了结之时,却在弥留间看到了他焦急的脸……“祁连城,我恨你!”“顾安冉,记住对我的恨,这辈子都不能忘记!”
  • 冷漠三公主的复仇天涯

    冷漠三公主的复仇天涯

    作者是第一次写小说,不足请见谅,请多多提议建。林冰言、夏凌汐、韩思梦三个天真开朗的漂亮的小姑娘却因为自己的父亲杀害了自己的母亲,很气愤离开了那个令她们伤心的“家”。复仇的种子在心中种下了种子。后来被人送去了死亡岛,成为了世界前三杀手,她们从从前天真开朗的小姑娘林冰言、夏凌汐、韩思梦变成了现在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千雨冰泪、千雨凌寒、千雨梦海。在她们的复仇天涯中奇遇了一段段恋情,她们的复仇天涯开始了。
  • 神器界

    神器界

    这里是器灵界,只有器灵人才配有属于自己的武器,并修出器灵!这里只有强者才配称王,弱者只有跪地吃土!
  • 黑棺传

    黑棺传

    当年我爷爷发现了一口黑棺材,没想到这竟然和我父亲的失踪有关,阴暗的地下世界,奇怪灵异的事情不断发生,为了最后的答案,我拨开层层迷雾,没想到,最后的结果尽然是这样的令人毛骨悚然………
  • 组网技术实训

    组网技术实训

    本书以项目的方式组织了网络组建、网络管理和网络集成三方面的实训内容,共二十个项目。第一部分是网络设备,涉及网络互联互通的实现技术、网络管理的方法和网络安全策略的制定等共十个项目;第二部分是系统应用服务器构建,主要包括Web服务器、FTP服务器、DNS服务器、VPN网络服务器、邮件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网络防火墙ISA服务器的构建共六个项目;第三部分是网络系统集成综合项目,共四个项目,项目从小型网络到中大型企业网络,规模依次递进,难度逐步增加。本书可作为职业类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或计算机类相关专业实训教材,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 前驱(中国现代军事文学丛书)

    前驱(中国现代军事文学丛书)

    本书描写了1926—1927年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一支武装队伍,在北伐战争中的一段斗争生活故事。书中通过对几次战役的描述,着重表现了几个共产党员士兵和连、营长的光辉形象,并细致地刻画了主人公青年连长万先廷的成长过程。同时还揭露了蒋介石篡夺革命领导权的阴谋活动和北洋军阀吴佩孚的垂死挣扎。
  • 情锁宫深亦流年

    情锁宫深亦流年

    “南宫汐,我饿了。”然后厨房被烧了......“南宫汐,你还是去洗碗吧。”然后碗全碎了......“南宫汐,你站那干什么?进来睡觉。”拥她入眠时发觉她的头发是湿的......“南宫汐,你还是做我女朋友吧。”某女傲娇的说:“不要,我不早恋。”
  • 爱的礼物

    爱的礼物

    《爱的礼物》是有“韩国出版界的安徒生”之称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朴志殷女士的作品集,共计收入童话、儿童小说等30多篇。
  • 鏖斗三国

    鏖斗三国

    汉末金戈起,神舟铁马急,傲视群雄万人英,骁勇垂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