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52200000008

第8章 帮助孩子养成各种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

不愿意说介绍学习方法,因为方法因人而异,无所谓优劣,而好的学习习惯却总是会给人很大帮助的。而且,习惯是不经意的,不必刻意去做,往往效果却是最好。

——李磊

习惯是在生活、学习等各种活动中逐渐形成的,良好的习惯将使你的孩子终身受益,而不良的习惯会使孩子受害无穷。

因此,每一位父母都不应忽视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应该从小抓起,既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培养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父母既要引导、督促,又要以身作则。当然,在此过程中,父母是要付出代价和精力的,但是,这种付出又是非常值得的。因为,父母一旦听之任之,孩子就会在许多方面形成不良习惯,而当你发现再去纠正时,那很可能要比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多花费数倍之功,而结果效果如何,却不得而知。

良好习惯的形成,要靠父母与孩子双方配合、共同努力来形成。实践证明,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促进孩子的学习,而且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1.让孩子养成学习时精力集中的习惯

有些孩子很聪明,可由于上课不注意听讲,在家里写作业时注意力又不集中,影响了学习成绩。

其实,孩子的注意力是可以在培养中形成的。如,孩子坐下来刚学习时,父母可以先让他们学习最感兴趣或较容易的东西,待精神集中后,再学习其他东西,这样效果会好些。

美国有个教育研究所,曾把一些学习好的儿童与学习差的儿童混编在一起,然后对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测验。结果发现学习好坏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是注意力能否集中,即学习好的孩子能够长时间地精神集中在学习任务上,而学习差的孩子在学习时总是心猿意马,不能专注。

要培养和锻炼孩子的注意力,父母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养成专注的学习习惯

不少父母对儿童的知识学习十分重视,但对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却认识不深。实际上在入学前,家长不要只着力于抓孩子的识字、写字、背诗、数数等,更要帮他们养成仔细、耐心、专注的学习习惯,教育他们在做一件事时,不管这件事是有趣还是无趣,是易做还是难做,都必须有始有终,专心致志,而不能分心旁顾。

(2)安排好学习、休息、活动的时间

家长给孩子安排学习任务,时间一般不宜太长。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5-7岁儿童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平均为15分钟,7-10岁的儿童为20分钟,10-12岁的为25分钟左右。

所以,学习一段时间后,应该让孩子放松活动或休息一下。孩子疲劳了就让他们动一动,喝点水,吃点东西,切忌一天到晚都强迫孩子坐着一动不动,越是这样,孩子就越不能专心。

(3)保持孩子学习环境的清静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避免在孩子学习的地方忙这忙那,或出出进进,更不要从事一些对孩子特别有吸引力的活动,如看电视、聊天、打扑克等。否则长此以往,孩子势必养成东张西望,心神不定的不良习惯。所以在孩子学习时,家长最好也能坐下看点书读点报,或做一些不惹孩子注意的事情。

(4)游戏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好方式

在家庭活动中,家长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做些集中注意力的游戏,比如玩拼图、搭积木等,使儿童在浓厚的兴趣中,养成专注的习惯。此外,孩子在玩游戏时常是全身心地投入,在其聚精会神的时候,家长切不可随意打扰、干涉,因为此时不断地干扰孩子,会弄得他们一阵急、一阵恼,不利于他养成做事专心致志的习惯。

2.让孩子养成敢于提问的好习惯

哲学家培根说,如果一个人从肯定开始,必以疑问告终;如果他准备从疑问着手,则会以肯定结束。

提出问题是学习的起点,问题提出来了,就可到书本和老师那里去解决;问题解决了,学习就提高了一步。没有问题的学生,就谈不上有求知的渴望。教师教给学生的,一般都是学生不懂的问题。

指导孩子在预习、上课、复习、考试、课外活动、课外阅读等一系列学习过程中持续不断地提出问题,就可以使他们的学习由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变为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这对增强求知欲,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观察、思维、记忆等能力都是有好处的。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提问习惯呢?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让孩子克服提问前的畏难情绪

“提问无须脸红,无知才应羞耻。”这是养成提问习惯所必须具备的正确认识。

提出问题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它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渐提高、日臻完善的过程。初学者总是和无知联系在一起,一开始提出天真幼稚的的问题,完全是正常现象。没有浅显、简单的问题就不会引出深奥、复杂的问题。真正有水平、有价值的问题一定产生在天真幼稚问题之后,而绝不是在它的前头。所以,要教育孩子不要因为提出的问题简单受到同学的嘲讽而感到难为情,更不能因此而退缩。

学生能够思索,能够提出问题,那是老师求之不得的好事,老师是十分欢迎的。即使有少数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还没有引起充分注意,甚至有冷漠表现,那也是暂时现象。孩子提问的畏难情绪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美国的小学教育非常重视学生提问习惯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随时打断教师的讲课而发问,教师也绝不会因此而不满。相反,如果哪个学生能提出深刻的问题或指出教师讲课的错误,那么教师会对他高看一眼;如果提的问题教师一时回答不上来,他也不会生气,反而会很高兴,会邀请学生下课后一道去讨论。这种不怕露浅的精神,正是科学态度之所在。

(2)要让孩子克服对教师的过分依赖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往往比家长具有更大的权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老师把学生领进知识的大门,在教师的熏陶下,学生的心灵得到塑造。教师的思想道德风貌、知识水平乃至行为举止都对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学生往往对教师的话毫不怀疑地加以接受,年龄越小,对教师的这种依赖性越强。正如有人所说的那样,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但老师并不是科学和真理的化身,他们有时也要出现差错,所掌握的知识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不仅中小学教师如此,就是大学教授也完全有可能回答不出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教师经常对学生说,我们不懂的事情要比懂的事情多得多。因此,学生一味地依赖教师,就会妨碍自己的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限制了提问习惯的培养,还不利于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3)应让孩子及时提问,先思后问

学习中积累的问题越多,越容易产生积重难返的感觉。能够解决的问题要及早解决,才能给以后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另外,还必须正确处理思考与提问的关系。提问应该产生在思考之后,不思就问或问后不思,就会滋长思维的惰性,对学习没有好处;反之,思后再问,不但会从问中找到问题的关键,而且能找到自己的差距,并会对问题的探求更深入一步。

3.培养孩子使用正确的语法和表达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培养孩子使用正确的语法知识和丰富的词汇,并告诉他们一些真正获得成功的人在表达或交际时总是讲究语法结构,不断丰富自己的词汇,具有极强的表达能力。真正的成功者总是用完整优美的语句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和主张。

当你纠正孩子的语法错误时,应做到态度温和、个别指出、充分肯定地予以纠正。如“我希望你在与任何人谈话之时,都能让人感到你受过良好的教育。”“不管你进入哪一领域,都应该像一个职业内行讲话一样。”

如果你注重自己的态度,孩子在心理上就很容易接受。这样相互帮助、相互影响与孩子形成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如果他听到你的谈话犯了某一语法错误,他也可以给你纠正,正如你纠正他的错误一样。这对孩子正确使用语法是很有帮助的。

禁止使用粗俗的俚语和肮脏的语言,规定孩子不能使用那些俚语和下流语言。教育孩子以最得体的语言和最合理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鼓励孩子以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思,花点时间找出那些他所需要使用的词语,然后把它们联在一起,以让孩子完整清晰地表达他的意思。这样也向孩子表明你是一位极有耐心的父母。

——家教忠告

倾听孩子讲话,不要在他向你讲述一个故事或一件事情时不断打断他的谈话。

去掉不好的口头禅,与孩子共同努力来克服他的某些不良口头语言习惯,如“嗯”、“姆”等,长久使用会变成一种固定的语言习惯,他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多么频繁地使用这些口头禅。要改变某一固定习惯,这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尤其是对孩子来讲更是如此。

让孩子认识到新的习惯难于培养,而做出这些努力是值得的、受益无穷的。

4.指导孩子科学用脑

懂得一点用脑科学,对提高学习效率是非常重要的。合理开发、利用脑力资源,能使学习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每个爱学习的孩子都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高的学习效率而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这就需要家长根据脑的活动特点,指导孩子科学用脑。

有的孩子学习一会儿,就感到头晕脑涨,便错误地以为用脑过度了,实际所调动的脑细胞还不足10%,头疼的原因是不会科学用脑。

脑的分工是比较明确的。脑干主管心血管及呼吸功能活动,小脑负责维持身体平衡及运动协调,大脑是神经系统高级功能活动部位。大脑又可分为左右半球,各半球不同部位管理着不同的功能活动。在学习或工作时,大脑皮层上与其对应的部位处于工作状态,其他部位处于休息状态,形成了工作区与休息区镶嵌式功能活动的特点。学习时采用多种方式(如朗读、默读、记忆、书写、听讲等),学习内容不断更换,可使大脑皮层工作结合区与休息区互相轮换,保持较高的学习工作效率。动静结合是延缓或消除脑力疲劳的最好方式。在脑力劳动时,由于多取坐的姿势,血液循环相对缓慢,但大脑消耗氧的能量很大,氧的供应往往跟不上需要,容易产生大脑疲劳。脑力工作持续一段时间后,适当的运动能使脑细胞活动状态有所转换,管理运动的脑细胞处在工作状态,使管理学习思考的细胞群得到休息;运动还能使大脑中供应能量的物质再合成过程加强,并促进血液循环及呼吸功能,使脑细胞得到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代谢加速,大脑工作能力提高。

脑的工作能力受其生物钟的调节,在一昼夜中有一定的波动规律。一般以凌晨2~4点为最低,以后逐渐上升;上午9~10点达到最高峰;午后约在14~15点下降到一天中工作能力的平均线(零);19~20点上升,形成第二高峰;22点下降到平均线下;凌晨2~4点又下降到最低点。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适当的休息以及充足的睡眠是很重要的。如果学习长时间地继续下去,大脑的功能损耗不断增加;当损耗超过功能恢复时,大脑工作能力逐渐下降,出现疲劳以至打瞌睡直至睡眠的现象。这时,大脑进入生理性保护机能状态,以防进一步功能损耗,有利于工作能力重新恢复。有时由于脑力和情绪过度紧张,工作能力持续升高,虽然熬了一夜掌握了很多知识,但损失也很惨重,几天没有精神,头晕脑涨,学习效率很低。所以,应有张有弛,科学合理地用脑。

学习过程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有时半小时能做许多题目,效率极高;有时却不能集中精力,眼睛盯着题目半天了,也没有弄明白题的含义,连一道题也做不出来了。这时脑袋好像有些发木,对问题百思不得其解。但如果暂时放下它们,等一会儿再回头来做,会发现思路大开,题目很容易就做出来了。这充分说明大脑的活动并非始终保持在很高的兴奋水平上,总是呈波浪形起伏变化的。

适当调换学习内容,可以有效地减弱大脑的疲劳程度。现代研究发现,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大脑左右半球承担的任务是不同的,它们各有专长。当学习数、理、化时,使用的主要是左半球,因为大脑的左半球主要掌握逻辑的、分析的、抽象的思维;而学习语文、绘画、音乐时主要使用的是右半球,因为它主要掌握综合的、形象的、直觉的思维,而且即使同样使用右脑,学习各门功课对右脑各部位的“运用”情况也不一样。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个脑区的疲劳,并不意味着其他脑区也疲劳了。所以,可以通过变换不同学习内容的方法,使自己的头脑较长时间地保持一定的兴奋水平。

在学习期间,适当地留一定的体育锻炼时间,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要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是不行的。在学习的间隙,跑跑步、打打球,使自己紧张抑制的神经得到放松,以便更有效地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去,是十分必要的。

不少学生担心学习量过大,会把自己的脑子累坏,于是,在学习中稍微遇点困难就主动放弃努力。其实,这并不利于大脑的健全发展。生物学上有一个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用进废退”规律。这一规律的要点是地球上一切生物,包括人体器官、组织、细胞等的功能,只有在不断的使用中才能增长、进化和发展;反之,则萎缩、退化和停顿。大脑的功能同样遵循这一规律。谚语“刀不磨不快,脑不用不灵”的道理也就在这里。

有效地开发大脑的方法很多,背诵课文,记忆单词,写作文,做习题,观察事物,做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多思考问题,敢于质疑、解疑等,都能有效地开发大脑的功能。在学习困难面前低头,遇到难题绕着走,美其名曰“保护大脑”,只能使大脑过早老化、迟钝,就像一个怕累坏身体而不去锻炼的人,只会使自己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

阿拉伯谚语说,如果你过分珍惜你的翅膀,你就再也不能飞翔。毫无疑问,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大脑充满活力,那就不要再迟疑,不要让它成为被宠坏的“婴孩”。为此,应告诉孩子,只有一种选择:在学习中不断地强化思考。

5.培养孩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做读书笔记是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深入书籍、加深理解的好办法。对书籍内容、观点和表现形式作出评价,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如果不深入读书是写不出来的。然而,不少中孩子拿过一本书或一本杂志,随意翻翻,看过就算,虽然“开卷有益”,但降低了看书的价值,到头来还是感到腹中空空,只能图个“读书很多”的虚名。正确的读书方法是:不动笔墨不看书,勾、划、批、记,写心得,写体会。

写读书心得,对人的影响非常大。当阅读别人的文章时,往往受到触发,产生精彩的想法,这是独立思考所得,是自己的东西,也是读书笔记中最有价值的。

——家教忠告

做读书笔记,也是练笔的好机会。不管孩子以后学文史,还是搞理工,七十二行都需要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这是基本功。

电的发明者,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是一个只上过两年小学的卖报童,当他看到《旁观者报》上的文章写得非常好,就下决心模仿它。他的办法是:训练自己将散文和诗互相改写,同时充分发挥笔记的作用。首先,他把认为好的文章做一个摘要式笔记,过几天之后,再试着用自己的词汇,根据摘要笔记的内容重新写成文章,然后再和原文对照,不对的地方立即改正,发现词汇缺乏时,就在学习词汇上下功夫。富兰克林利用读书笔记增加练笔的机会,在写作方面进步很快,使他不但成为伟大的科学家,而且成了著名的传记作家。

这个例子给我们做家长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让孩子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做读书笔记还可以启发思想、诱导联想、产生灵感。我国著名作家茅盾说过:“……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地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

总之,记好读书笔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们必须重视对孩子进行这一基本功的训练。

6.培养孩子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的习惯

美丽的大自然中,除了形形色色的动植物外,还有许多自然现象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的好奇心。如:风吹得衣衫飘拂,水波荡漾;雨,有时大雨倾盆,有时却是绵绵细雨淅淅沥沥;电闪雷鸣是孩子最感惊奇的了;还有迷人的彩虹;像棉花般的雪;当然还有太阳、月亮和星星,它们或是早出晚归或是晚出早归……面对孩子一双双迷惑好奇的眼睛,我们不仅要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机会去引导、鼓励孩子观察,而且还要让孩子了解这些自然现象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们对人类的益处和害处。比如:在月亮皎洁的夜晚,我们可以让孩子用望远镜去观察月亮和星星;电视中报道某地发生水灾,也可以让孩子知道这种现象对人类带来的损失等。

在观察的同时,为进一步启发孩子观察思考,有必要给他们介绍一些知识,根据孩子年龄大小和理解力的不同,尽量用浅定易懂的方法,如做实验或讲童话向他们解释。

下面介绍几种自然现象的观察方法:

(1)风

日常生活中,可引导孩子看飘扬的旗帜、摇曳的树枝、飘动的头发;夏天,让孩子注意风吹来是凉快的;冬天的风是令人寒栗刺骨的,而春风却是温馨可爱的。我们可以用谈话的方式,引起孩子对风的注意,如:风是什么样的。你见过吗?你能抓住风吗?这样,使孩子知道风是看不见抓不住的。如还可问:平时,你怎么知道风来了?启发孩子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说出:看见地上纸片飞起来,窗帘飘动了……这样使孩子知道风是可以感受的。还可问:怎么会有风呢?你能想办法也给妈妈一点风吗?孩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也许会用扇子或报纸扇风。在认识空气的基础上,使孩子知道空气流动了,就有风了。家长还可以结合船帆、风筝,以及有关风的气象报告等来使孩子感受到风给人们带来的益处和害处。

(2)雨

在了解了水的基础上再了解雨就不难了。平时可经常和孩子一起观察下雨以及天空的变化(特别是在阴天风大时,可看到飘浮翻滚的乌云)。为了帮助孩子理解雨的形成,可让孩子观察水壶里冒出来的水蒸气:先拿出一块玻璃片给孩子摸一摸,产生玻璃是冷的感觉,而后将玻璃片放在水壶口上方,指引孩子观看:玻璃片上有什么变化——白色水汽附在玻璃上,凝结了许多的小水珠。再问孩子:玻璃上的小水珠是哪来的?水蒸气碰到玻璃后为什么会变成小水珠呢?继续观察水蒸气不断地升腾到玻璃片上,孩子们将会看到晶莹的水珠从玻璃片上滴下来。从这个实验中,帮助孩子理解雨是怎样形成的:地球上的江河湖海被太阳照射后,太阳好像一只大火炉,照得地上的水慢慢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很轻,慢慢蒸发上升到了高空,高空很冷,水蒸气一冷就凝结成了小水珠。许许多多的小水珠聚在一起停在天空不下来,就是我们看到的云。后来小水珠越聚越多,互相挤来挤去,挤在一起,就变成了水滴。水滴越来越大,越来越重,在天上停不住了,就落下来成了我们看到的雨。

(3)虹

一般住在城市里的孩子不常见到彩虹,下面简单介绍一个“造”虹的小实验:

拿一块较湿的毛巾,当太阳斜射时(比如下午四点钟左右)你背着阳光,双手握紧毛巾的边用力甩一下,毛巾会产生许多水珠在空中飞扬,这样,站在你旁边的孩子就会看到虹的现象。

有关自然现象发生的原因,还可以用童话的方式向孩子解释。在幼儿故事《365夜》中,有许多故事,如:太阳七兄弟、给月亮婆婆裁衣裳、小水滴旅行记、露水的故事、找太阳,等等。有可能的话,我们自己也可以试着编一些知识童话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4)光

让孩子照镜子,通过对镜子的不同照法(站在镜子前照,站在两块镜子中间照……)或是用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屋内的墙上,让他观察墙上的光斑,使孩子确立光是直线照射的概念。除了照镜子这种方法外,还可用玩影子游戏、手影游戏、观察湖边的倒影等方法。

(5)声音

引起孩子对各种声音的注意力,鼓励孩子去模仿某一种声音,如鸟叫。让他知道:音乐家只用七个音阶的声音就能勾画出一个美妙绝伦的音乐世界。还可用几只杯子,在其中分别倒入不同量的水,使水平面成为阶梯式,再逐个敲打,让孩子发现:水多音调就低,反之就高。

如果有条件,可让孩子去大山或空房子里听一听自己的回声,也是很有趣的。

(6)磁

买几块磁铁给孩子玩,在玩耍中,孩子会发现磁铁的一些特性。家长可告诉孩子磁铁的用途(指南针,磁性铁钟等)。

(7)沉浮

在浴缸或脸盆里,让孩子把几种不同质地的小东西(小铁块、小木块等)放入水中,边玩边发现:哪些东西沉入水中了,而哪些东西会漂浮在水上;哪些东西原来能浮在水中,浸入水中就浮不起来了,等等。通过这个实验,让他知道“沉浮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8)电

给孩子观察半导体内电池的作用:半导体装上电池后,半导体就会响;反之,半导体就不会响。也可观察电灯为什么会亮,同时介绍电对于人们的用处和安全用电的常识。

7.教育孩子守纪律有秩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成功都要以有秩序地办事来保证。从小培养孩子守纪律、有秩序的习惯,对于塑造孩子的健全人格十分重要。

让孩子守纪律、有秩序,应从他们的日常生活抓起。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通过家庭的日常生活让孩子懂得,任何事情都有一定之规。在家里要让孩子知道,家里的各种用品、物件都有固定的摆放位置,每次使用后要物归原处;每日的饮食起居要有规律,要按时就寝和起床,按时进餐。

在孩子做游戏时,也可以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任何游戏都是有规则的,规则是顺利进行游戏并达到游戏成功的保证。对孩子来说,游戏规则是对他们行为的必要约束。和孩子一起做游戏时,家长要督促孩子严格遵守规则,以此来培养他们的自制力,训练他们的纪律性。例如,下棋时,家长应该让孩子做到“落子无悔”。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就认为,儿童游戏中的规则和成人社会的法规条文具有同等效力。孩子小时候遵守游戏规则,可以为他将来成为守法公民打下基础。

对稍大的孩子,要教育他们遵守公共秩序。家长可以在以下几方面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

排队购物时不乱挤、不加塞;

在公共场所(如车厢、影剧院、公园等)不大声喧哗,要谦让,不惟我独尊;

要爱护公物、讲卫生,等等。

孩子上小学后,要教育孩子认真遵守《孩子守则》,以及学校的请假制度、清洁值日制度、赔偿制度,课堂规则、阅览规则、考试规则,要做到准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旷课。进入初中后,要注意与小学纪律教育相衔接。要加强集体生活教育,如执行作息制度、做好课前准备、认真上课、课间和午间休息不吵闹、不做危险的游戏活动、注意同学间相处的分寸,在公共场所,还要进行维护公共秩序的教育。与此同时,还要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主要是进行宪法、刑法、民法及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教育。特别是要让孩子懂得什么是犯罪,什么是刑罚。另外,要让孩子了解劳动纪律与劳动安全知识,为将来就业打好基础。

当然,纪律由于具有强制性,会“束缚”人,使人“不自由”。一部分青少年学生对此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他们对自由的理解往往是肤浅的,常有我行我素,“天高任我飞,海阔任我游”的想法。要让他们认识到,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社会,人们的思想、言论、行动都要受到一定的制约,自己爱怎么办就怎么办、爱怎么讲就怎么讲是绝对不可能的,绝对的自由从来就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今后也不可能有。自由和纪律是对立统一的,二者不可分割。

对孩子加强纪律教育,提高他遵守纪律的自觉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孩子的学习也起着较大的促进作用。不少孩子就是因为纪律观念淡薄,迟到、旷课,最后导致丧失学习积极性,成为落后生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家长一定不要放松对孩子进行守纪律、有秩序的教育。

8.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

卫生习惯的良好与否,可以说是直接关系到孩子身体健康的大问题。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那将使人受益终生。而卫生习惯(个人卫生、公共卫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有一个建立、巩固与发展的过程。它不仅是孩子个人身体健康的保障,同时也是对孩子进行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内容。那么,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都包括哪些方面呢?

(1)培养个人卫生习惯和公共卫生习惯

个人卫生包括: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手剪指甲,勤洗头理发,勤洗澡换衣服;每天坚持洗脸,洗脚、洗下身,早晚刷牙;会正确使用毛巾,不乱用他人毛巾;不用手随便揉眼睛,挖鼻孔和耳孔;吃瓜果时要洗净等。

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也是十分重要的。培养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道德修养高低的标志。

要教育孩子,让他知道爱护并保持公共场所的清洁,咳嗽与打喷嚏时用手帕掩盖口鼻,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

——家教忠告

(2)培养正确的饮食习惯

现在的家庭一般都只有一个孩子,因此在孩子的饮食方面,家长们大都是有求必应。但您如果让孩子吃太多的零食,那势必会影响孩子进正餐,所以应注意让孩子少吃零食,养成定时定量的好习惯。在饭前或运动后不要大量饮水,进食时不能说笑,要多吃蔬菜,不挑食,这样孩子才能得到身体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才能提高身体素质。

(3)用眼卫生习惯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常把保护心爱的东西比喻成像保护眼睛一样。的确,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因此,我们更要教给孩子用眼的卫生。在学校,老师给孩子提出的要求是写字姿势要正确,保持三个“一”,即:眼离书本有一尺,身离桌子有一拳,手离笔尖有一寸。在家里,家长也应和学校统一要求,并注意不要让孩子躺着、乘车和走路时看书,还要注意光线的充足与否,光线最好从身体的左方射来。另外不要让孩子长时间地看书或看电视,看书学习时间长了,要站起来活动一下,往远处望望,家长还要提醒和督促孩子经常做眼保健操。

(4)培养卫生习惯的原则与方法

①家长应以身作则

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在卫生习惯的培养过程中,父母应首先做到讲卫生和自觉保持公共场所的清洁。在一次面向社会的家教咨询会上,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她的儿子来咨询,她说:“我是个急性子,可我的孩子干什么都慢,而且还不爱洗脸刷牙,每天晚上催他多少遍,他也不动,您说怎么办?”这时站在旁边的小男孩子不满地说:“我爸爸也是这样的。”一语道破天机,咨询处的老师说:“关键还在他父亲,回家后您首先要和他爸爸谈谈。”

②要改变观念,严格训练

某小学新学期开始,一年级的李老师发现班里几个男孩子课间在校园的树坑里尿尿,老师对孩子们进行了教育。在开家长会时,李老师又特意找了这几位同学的家长谈这个问题,其中一位家长听了之后立刻在自己身上找到了原因,她说:“以前,我们总觉得孩子小,所以平时带他上公园或出去办事,孩子一要大小便我们就让他在路边的树坑里尿。所以他就养成随地大小便的习惯。”李老师接着说道,“家长要改变观念,不能因为孩子小就不讲究公共卫生。相反,良好的卫生习惯就是应从小培养,因为一旦孩子养成了不卫生的行为习惯,等到长大后再改就十分困难了。”听了李老师的话,几位家长都表示赞同,从此李老师班上再也没有出现过随地大小便的现象。

另外,在实际的儿童卫生教育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讲与做,认识和行为之间的脱节。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明确而严格的行为训练。因此,讲清道理与严格要求必须同时进行。在向孩子讲清道理后,家长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和严格训练,反复强化,经常检查,使习惯得到巩固,这样不仅对孩子本身而且对全社会都是十分有益的。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校园还有纯纯的友谊

    校园还有纯纯的友谊

    我希望校园更需要男女生之间的一种单纯的喜欢,就像书中所呈现的一样,往往单纯才会更好的连接内心,沟通心灵,像是一种生活中的仰慕吧。
  • 续谱记

    续谱记

    家家都有姓,姓姓都有谱。顾名曰:“家谱”故事就从一本家谱开始…
  • 任意空间

    任意空间

    曾经你有没有想过,这个世界存在着另一个时空,在那里是一个随心所欲的世界,所有人都是你的奴隶这样的世界你期待吗...还是灰觉得枯燥无味的
  • 红色苍穹下

    红色苍穹下

    “穿越这样的事,可不是闹着玩的。”邪恶漫步者叼着主角的尸体如是说。——————————————本文讲述了一个披着吐槽流外皮的非主流奇幻冒险故事,灰暗化预定,真治愈预定。
  • 论画十则

    论画十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镜里镜外

    镜里镜外

    虞历太元六年冬,有翁过十里村,时值风寒雪狂,满村寂然,惟一屋孤灯明莹。翁叩门而入,客之以温酒,待之以炉火,共论山外事,视其褴褛而稍不变色。忽闻有婴啼自内而出,盖此家雪夜产子,翁怔良久,望雪羽交错于外,烛豆静立于内,遂叹曰:“缘来如此。”主人视翁非常人,笑问翁意。翁摇头长叹,自衣内取一小镜以系婴脖,曰:“夜宿君处,贫而无以为报,以此物祈福耳。”语罢乃去,没于雪夜。
  • 许我心悠悠

    许我心悠悠

    新一代女强人——许悠悠,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翻得了围墙,斗得过小三,打得过流氓。一朝穿越,她成了一朵野花!!上帝是妒忌她的绝色容颜吗!!一个浑球砸过来,她成精了!!!——拥有人形,只是,各位兽兄,壁咚什么的,就不要了吧!!
  • 三国之西方有豪强

    三国之西方有豪强

    三国时代是群雄云起,豪强丛生的时代,在这个乱世当中,北魏曹操、西蜀刘备、东吴孙权是时代枭雄中的翘楚,故而成就一番功名大业,然而,诸如马腾、公孙瓒、袁氏兄弟等诸侯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能够割据一方,利用时势造就自己,应当为人所尊敬,但是胜者王败者寇,人们大多不会记得这些失败者,除非,他们能够浴火重生,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小小的一个人的改变,即将改变这个乱世三国……
  • 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心理游戏大测试

    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心理游戏大测试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 幻世职业

    幻世职业

    聪明绝顶的智者,医术高明的巫医,英勇善战的圣战士,神秘的炼金术师,声音动人的神乐师,深爱宝藏的飞天大盗,穿梭时空的时空旅者,控制自然法则的魔法师,倾听万物的通灵者,你,是哪一个?又或是,那最最神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