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31500000013

第13章 范阳起兵

这个名叫安禄山的胡人,是他们心目中的绝对偶像和不二领袖。现在,这个人将带领着他们走上一条伟大的道路:诛杀奸臣杨国忠,匡扶大唐社稷。在未来的日子里,不管是生或死,他们的生命都将会因为今天的这一刻而绽放光华。

这么多年来,他其实只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养虎为患。是的,当初他领养的是一只可爱的虎仔。但是现在,可爱的虎仔长成凶残的大老虎了,要吃人了,而他从始至终都没有做任何的准备。

人们都爱好和平,却不知道,有的时候,和平反倒是一剂麻醉药。和平得久了,人民的思想就麻痹了,行为就放松了;思想麻痹了,行为放松了,祸乱也就不远了。

(一)

大唐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日,合公元755年12月16日,一个肃杀的清晨。

范阳城南的旷野之上,人头攒动,战马嘶鸣,旌旗在疾风的劲吹之下猎猎作响。

一支庞大而奇特的军队正在等候检阅。在这支近二十万之众的军队当中,既有帝国的正规边兵,也有同罗、奚族、契丹和室韦等部落的部队。虽然属不同的民族,操不同的语言,着不同的装束,但他们的目光都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一个胖子的身上,一个身着戎装的胖子的身上。

张通儒宣读了起兵的檄文,大意如下:大唐东平郡王、骠骑大将军兼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安大人,奉皇帝陛下密诏讨伐奸相杨国忠。杨国忠这个坏东东本是奸贼张易之的外甥。他欺君罔上,嫉贤妒能,陷害同僚,为人贪婪。他才当了几年宰相,就把天下搞得乱糟糟的。俺老安深受皇恩,作为皇帝陛下的左膀右臂,清君侧,为君分忧,为天下除贼,这是份内的事情。根据皇帝陛下的密诏,俺现在点起大军,入京勤王,诛杀杨国忠这个家伙。俺大军所到之处,各地军民官吏都不要惊慌,都要坚守工作岗位,继续履职尽责。顺着我军的,那你就昌了,逆着我军的,那你就game over了。

这里我们就要讲到造反和起义的区别了。起义其实很简单,没有那么多的说道,因为对当局严重不满,所以就起来革他奶奶的命,口号就是干你丫的没商量。而造反就不同了,主谋者都揣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表现在行为上就是:既要当婊子,还得立一块儿贞节牌坊,个儿越大越好。在诸多的牌坊里面,“清君侧”是最常用、最畅销的,我们在西汉的“七国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明朝的“靖难之役”里面,都能看到它的影子。

上面的那篇檄文就是安禄山的贞洁牌坊,用以掩盖他婊子的身份。文章很短很精辟,前半部分说得完全正确,杨国忠确实不是个东西,对此,小玉举双手外加两只脚赞成;但是,后半部分就完全是在扯淡了。什么“大军所到之处,各地军民官吏都不要惊慌,都要坚守工作岗位,继续履职尽责”啊,完全是bull的shit。这帮家伙要干什么、会怎么干,大家很快就知道了。

不管怎么说,檄文还是起到了应有的效果。不明就里的士兵们听了这篇檄文,都信了安禄山的鬼话。这个名叫安禄山的胡人,是他们心目中的绝对偶像和不二领袖。现在,这个人将带领着他们走上一条伟大的道路:诛杀奸臣杨国忠,匡扶大唐社稷。在未来的日子里,不管是生或死,他们的生命都将会因为今天的这一刻而绽放光华。

安禄山做了一个简单的动员,而后便发布了如下三道命令:一是任命好哥们儿史思明为三镇总留守,主持三镇一切军政要务,兼筹运粮草;二是命令范阳节度副使贾循镇守范阳,平卢节度副使吕知诲镇守平卢,河东兵马使高秀岩镇守大同;三是命令孙孝哲统兵一万充作前锋,蔡希德领兵二万跟进,安禄山自带本部人马殿后。

安禄山令旗一挥,大军即时开拔。十五万人马(号称二十万)如风卷残云般掠过冬日萧瑟的原野,向着南方呼啸而下。一百多年来,范阳的军队从来都是向北行军,没有一次向南,“百年老公未尝见范阳兵马向南者”。但是,这一次是个例外,这是一次改变国运和历史的反向行军。

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安禄山最最引以为傲的铁甲骑兵。这支精锐彪悍的骑兵主要由收编自阿布思的同罗骑兵组成,战力之强,当世罕有。紧跟着他们的是黑压压的步兵,全是些身经百战的敢死之士,一副副鲜明的铠甲在冬日寒阳的照射之下,闪耀着残忍而冰冷的光芒。连绵的队伍遮盖了地平线,一眼望不到头,一路上旌旗蔽日,刀枪如林,人喊声,马鸣声,鼓号声,此起彼伏,所过之处,尘土飞扬,烟尘滚滚。

铁辇(马载不动他)之中的安禄山面色铁青。小玉一直很好奇,从大唐帝国的塞上长城到千夫所指的叛臣贼子,对此剧变,安禄山究竟会作何感想。也许,他会回想起童年的快乐时光,回想起站在起点的那个快乐无忧的胡儿;也许,他会想到从前和张守珪一起奋勇杀敌的拼搏日子;又也许,他会忆起玄宗对他的千般情、万般好;也许……

一切都只能是也许。但是,有一点却是肯定的:今天就是他安禄山和大唐帝国一刀两断之日。未来会怎样,他也无从预知,他只知道,今天是一个新的开端……

(二)

大军行至博陵郡(今河北定县),安禄山收到了起兵以来的第一份礼物。送货人正是他麾下的骁将何千年。这份礼物比较特殊,既不是金银珠宝,也不是书画瓷器,而是一个人,杨国忠的远房亲戚——北京副留守杨光翽。

注意,这里的“北京”可不是今天的共和国首都北京,而是今日山西省的省会太原。唐代以太原为帝国的北京,当时在北京主持工作的就是副留守兼太原尹杨光翽。

这是一个可怜的家伙。

早在起兵之前,安禄山就密令亲信何千年和高邈,以献射生手(精于骑射的武士)为名,于十一月初十——也就是范阳起兵后的第二天,抵达太原城下。这个时候,安禄山造反的消息还没传来呢。

何千年提出了一个要求,请留守杨光翽大人移驾城外相见。杨光翽本来也觉得有些奇怪,但是一看是自己人,也没多想,带着几个随从就跑到城外来了。

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因为他这一跑就再也没有能够回来,永远都没有。杨光翽到了城外,招呼还没来得及打,就发现何千年突然变了脸色,手一挥,二十多名奚族骑兵对着他的随从就是一顿乱砍。杨光翽还没缓过神来呢,正在那儿思考“这是为什么呢”,就被人家给捆成了大粽子。

城里的守兵瞧见了这个情形,也是一头雾水。这是怎么回事儿啊?不是献射生手嘛,怎么把杨大人给捆起来了。哎哟,不好,这几个小子要溜儿,大家快追。没想到,这何千年的射术极为精湛,一箭一个,转眼之间,就被他射死了好几人。谁跑得越快,谁死得也就越靠前。守兵不敢追,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何千年带着杨光翽绝尘而去。

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安禄山为什么要冒着暴露阴谋的危险让人去劫持杨光翽呢?

真实的原因其实是这样滴:作为北京副留守兼太原尹的杨光翽实际上掌握着河东镇的领导权。名义上,安禄山是河东节度使。实际上,他手中只有一小部分河东的军权,即大同军使高秀岩所部。安禄山之所以要劫持杨光翽,其实就是想把河东镇的实权揽过来。

见到了安禄山之后,杨光翽算是搞明白了,安禄山这厮居然真得造反了。可惜,事情到了这一步,他明白得已经太晚了。安禄山痛骂他依附杨国忠,就地斩杀了杨光翽,用他的头祭了旗。

就这样,糊里糊涂的杨光翽成为叛乱发生以来第一位为国殉难的大臣。

玄宗在干些什么呢?

答案很气人:他在玩儿呢。他老人家正陪着杨贵妃在华清宫吃喝玩乐呢。当然了,如果说玄宗不干正事儿也是失于客观的,在这期间,他还是干了件实事儿的。他命人在华清宫开凿了一个浴池,而且亲自督工。这个浴池既不是给他本人用的,也不是给贵妃用的,而是留给他的宝贝禄儿接风洗尘用的。

十一月十五日,也就是安禄山范阳起兵后的第七天,玄宗李隆基才得到了叛乱的消息。

那一刻,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李隆基没有想到,安禄山——这个他亲手扶植起来的帝国干将,居然真得走上了背叛自己的道路。如果没有他,安禄山可能还只是幽州城中一个小小的互市郎中。是他,给了安禄山名誉地位;是他,给了安禄山高官厚禄;是他……是他是他全是他。他是那么得喜欢他、信任他,甚至达到了像对儿子一般溺爱的程度。

然而,就在今天,无情的现实摆在了眼前:这么多年来,他其实只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养虎为患。是的,当初他领养的是一只可爱的虎仔。但是现在,可爱的虎仔长成凶残的大老虎了,要吃人了,而他从始至终都没有做任何的准备。

他震惊,他愤怒,他后悔,他自责,但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无济于事的。作为帝国的领袖,他当下的课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挡住叛军的兵锋。

失败的消息一个接着一个传来:易县沦陷;涿郡沦陷;北京副留守杨光翽被何千年赚走;叛军已过恒阳(今河北曲阳),兵锋直指常山(今河北正定);杨光翽在博陵郡遇害……

形势危急,玄宗再也没有心思玩耍了,他当即传旨,连夜回朝。这一夜,玄宗无眠。

十六日早朝,玄宗召集百官,共商讨逆之策。众大臣纷纷进言,有的说,应该讨伐叛军,给敌人以迎头痛击;有的说,应该招抚叛军,坐下来谈判;还有的提出了“折中说”,一手抓讨伐,一手抓招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反正是花样百出,莫衷一是。

杨国忠站了出来,而且是昂首挺胸地站了出。他的心情无比激动,无比愉悦,多年来,他等得就是这一天,安禄山造反这件事情充分证明了他杨某人的远见卓识,玄宗和满朝文武再也不会看不起他了。我早就说过安禄山会造反,你们还不相信。现在看看,果然是被我说中了吧。不过,你们也不用慌张。谋反的人实际上就只是安禄山一个而已,广大将士们其实是受到了他的胁迫,未必都是心甘情愿的。如果陛下能够赦免他们的过错,准许他们改邪归正,再调兵讨伐安禄山,我相信,不出十几天,有人就会把安禄山的脑袋送来了。(国忠多自得之色,笑曰:“今反者独禄山耳!三军左右皆不欲也,旬曰必斩之来降,不如此,陛下发兵讨之,仗大义诛暴逆,可不血刃而定矣。”)

玄宗听了,不由转忧为喜,马上就让中使照着杨国忠的意思起草诏书。可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安禄山几十年的浸淫,岂能是玄宗一朝所能化解得了的。叛军根本就置之不理,仍然在以飞一般的速度前进着。

有人说了,飞一般的速度,这未免也太夸张了。非也,非也,事实上,安禄山前进的速度远远快过飞鸟。

(三)

安禄山做掉杨光翽之后,以田承嗣、安忠志和张孝忠三员悍将为先锋,大军直指藁(gǎo)城。防守藁此(删除)城的正是常山太守颜杲(gǎo)卿。

颜杲卿,表字昕,长安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这是一个刚直不阿的人,这是一个满怀忠义的人,这是一个贤闻天下的人。但是,他投降了,一点儿都没抵抗就投降了。颜杲卿的理由很充分,兵力不足,打不过,只好投降。

当然,小玉得补上这一句,颜杲卿投降其实只是缓兵之计。叛军长驱直入,兵临城下,颜杲卿和长史袁履谦哥俩儿合计了一下,觉得还是先投降为好,暂时稳住安禄山,等待时机成熟之时,再捅安禄山的腰眼儿。

颜杲卿投降的事情,可是让安禄山着实高兴了好一阵。为什么呢?因为这颜杲卿可是个贤人啊,按理说他应该和自己死磕才对,可是他没有。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我安禄山得人心啊,要不然的话,像颜杲卿这样的贤人怎么肯投降我呢?

安禄山对颜杲卿也表现出了高度的信任,赐给他紫袍金带,仍然让他镇守常山。当然了,安插一点儿自己的人马也是可以理解的嘛,安禄山让他的养子李钦凑率兵七千屯驻在土门(离常山只有一天路程),名为协助颜杲卿开展工作,实为监视控制。

颜杲卿表面上完全服从,但是却称病不问政事,一门心思地窝在家中搞小动作,具体而言,就是写信,一封接一封地写。忘了交代了,颜杲卿出身书香门第,不仅书法出众,而且笔头子相当得硬。在闭门休息的日子里,他笔耕不辍,写给真定令贾深,写给内丘令张通幽(张通儒的弟弟),写给自己的叔伯兄弟——平原郡太守颜真卿(就是那个大书法家),甚至还写了一份信给自己的老友——安禄山麾下范阳节度副使贾循,让他们暗中做好准备,等到时机成熟,一起跟安禄山死磕。

平原郡太守颜真卿也投降了,理由同上。在安禄山的眼中,颜氏兄弟不过是懦弱的白面书生而已,对付这样的人,根本就用不着动刀子,光吓就能吓他们个半死。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他俩都投降了,这样很好,很不错。安禄山仍旧委任颜真卿镇守平原,而且还让他率兵防守河津。

和老哥一样,颜真卿对安禄山也是阳奉阴违,他四处派遣心腹,联络周围各郡,约定一起起兵讨贼。

在不久的将来,安禄山将会发现他错了,而且错得还相当离谱。

但是,不管怎么样,叛军还是在以飞一般地速度向前挺进着。他们之所以能够这么快速地推进,除去本身战力高强之外,恐怕最要感谢的还是对手,因为对手实在是太菜了。菜到什么程度呢?压根就没见过战争场面,见都没见过,就更不要提参与了。

帝国建国至今,虽然战争不断,但是那些战争基本上都发生在边境地区,有的甚至是发生在别国的领土上。内地已经有一百多年没见过战争长啥样子了。没见过战争,没参与过战争,自然也就不懂战争的道道儿。就算是懂,那也是纸上谈兵,空谈一下思想是可以的,真要拿到战场上见真章,那就顶不了什么用了。打仗可是个精细活儿,身经百战的老手PK毫无经验的菜鸟,完全就不在一个重量级上,如果不败,那才真是奇了怪呢!

人们都爱好和平,却不知道,有的时候,和平反倒是一剂麻醉药。和平得久了,人民的思想就麻痹了,行为就放松了;思想麻痹了,行为放松了,祸乱也就不远了。话不是什么金玉良言,词儿也算不得华美工整,但绝对是实打实的硬道理,不信你们翻开历史书去看看。

唐朝就是这样,内地和平得实在太久了,以至于“郡县无兵御捍,兵起之后,列郡开甲仗库,器械朽坏,皆不可执,兵士皆持白棒”,连一场像样的人民战争都发动不起来。在凶悍的叛军面前,河北二十四郡的帝国官员只有三个选择:

第一个是逃跑,能跑则跑,跑得时候深恨爹娘当初少给自己生了两条腿儿;

第二个是投降,选择此项的,基本上是那些想跑但没来得及跑出去的官员(颜氏兄弟算例外),没办法,敌人太快了,包袱还没打好呢,人家已经到了;

第三个就是死,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乎,没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一颗勇敢的心,是根本不会走这一条路的;

因为,毫无战斗经验的他们面对的可是一支历经战火淬炼的队伍,没有人知道该如何对付敌人。在叛军强大的攻势面前,他们就像是秋天熟透了的柿子一般,在暴风雨的吹打中纷纷坠落。

十二月初一,安禄山的部队已经推进到了一条大河的边上,这条河的名字叫做黄河。至此,通往长安的千里征程已经走了一半,而在一半的路程仅仅用了二十三天。

敢问下步路在何方?

渡过黄河,进入河南,夺取东都!

同类推荐
  • 最盛世

    最盛世

    暮晓春来迟,先于百花知。岁岁种桃树,开在断肠时。……向三哥致敬,向禹大致敬!
  • 大明旗舰

    大明旗舰

    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东南亚各国,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附属国。本书以大航海时代为背景,讲述特种兵余天佑带着3个兄弟穿越到明朝末年的马六甲海峡,利用海盗组建新军,对阵欧洲老牌殖民帝国海军,纵横海洋,然后以日本岛为跳板,挥师西进,把满清军队从南赶到北……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一本看懂中国史

    一本看懂中国史

    历史是一部书卷,记录的是王朝的兴衰,写下的是将相的勇懦;历史是一面镜子,照出忠奸善恶,照出成败兴亡;历史是一面筛子,筛除的是枯木朽枝,留下的是粲花之精。哪怕当时他是多么的风光无限、名闻天下,在历史的网眼里,他也只是一颗无足轻重的尘埃,无声无息地淡化在岁月的长河里。也许他一世清贫、两袖清风,但在历史的网眼里,他却变得分量十足、光彩夺目。所以说,读史使人明智。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人物众多、事件繁杂,原非一本书籍所能详尽囊括其中。那么,如何能够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中国的历史有所了解,清晰地掌握历史,并对中国历史产生浓厚兴趣,成为编纂本书的出发点。
  • 陇东革命斗争史

    陇东革命斗争史

    《陇东革命斗争史》是一本较为系统完整地反映陇东革命斗争的地方史。它以丰富的历史事实为依据,以重要历史事件为主线。着眼于全国革命形势的大背景,真实全面地再现了陇东革命根据地从初创到成熟、最后全境获得解放的历史进程,书中对于重大历史事件、人物活动,以及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建设,均作了实事求是的记述和评价,并将共产党培育形成的宝贵的革命精神贯穿始终。
  • 青衿歌

    青衿歌

    铅色的乌云疯狂的翻卷、汇聚。转眼间,草原如同被泼墨了一般陷入无边的黑暗。一道道闪电划破漆黑的铁幕,照亮被狂风压倒的荒草,以及在草原上飞驰的骏马。骏马迅如疾风,但骑士还是觉得速度太慢,手中的马鞭一鞭快过一鞭地抽在马屁股上,骏马吃痛,速度又快了一成。骑士抬头看了一眼风云激荡的天空,绷紧的神经稍稍放松了些:这场雨来的太及时了,自己留下的痕迹会被雨水冲刷的干干净净。“唳!”一声尖锐的鹰鸣,穿过狂风的呼啸,钻进了骑士的耳朵。骑士身子一晃,抬头一望,只见一只雄鹰在乌云的间隙里穿梭着:竟然在这样的天气出动……骑士伸手压了压胸口,接着手中的马鞭挥的更急。“嘶!”骏马吃痛,四蹄奋扬,跑的更加的迅疾。
热门推荐
  • 界仙录

    界仙录

    混元圣土西方昆仑道教道法高深南方天山剑派剑法凌厉北方天凌寺佛法普度东方蓬莱岛仙力莫测四方势力握掌天下诸事平平实则暗流涌动各方攀比忽是天神起怜天降弃儿身怀魔印最终魔道大昌混天灭世幸得一人拯救苍生人性起怜人心悲凉啊
  • 霸吻恶魔三小姐

    霸吻恶魔三小姐

    “吻我可以但是要收费、一百块一次”颜小素心里那个不平衡。第一次回国居然当众被人强吻,岂能就这样放过他?“像你这么廉价的吻我还是第一次尝,这够多少次自己算算!”宫雨浩从皮夹里掏出一大把钞票、丫的!这是侮辱!什么?爸妈给她找的未婚夫就是他?!冤家路窄!死小子!
  • 双生兄弟穿越记之君临城下

    双生兄弟穿越记之君临城下

    tiger和panda是两个性格迥异的双生兄弟,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各自的生活,却在一次意外后双双穿越到异界,变身为皇子,遭遇佞臣当道,从而走上了一条从逃亡、反抗到崛起、涅槃重生的帝王之路
  • 无情天

    无情天

    百世不仁,视他族为泥尘,苍天不仁,以百姓为残亘,强权者侵扰他邦,势弱者身败家亡,沧沧乾坤,千世流转,凡世中的使徒,卧行窟窟天隅,封绝无情天!***求收藏推荐!!
  • 心锁命,亦无情

    心锁命,亦无情

    避雷:里面内容不会避免同人,但主题还是以男女为主。我心一直向前,选择了就不会后悔。我拒绝一切我没亲眼看到的东西,我以我所经历的为准。何奈认知了命运的作弄,后悔一生。锁霜又会如何选择?回去,还是留下。不同的选择会有着不同的人生,面前是命运的诱惑还是魔鬼看戏的目光。我心一直向前。
  • 道夜

    道夜

    如世人皆魔,则我夜如魔,一千年修行,只为她,半世凋零,一世繁华!
  • 驿路仙踪

    驿路仙踪

    作为一个炼气士,丘哲一直谨遵师命,老老实实躲在城市的角落里修行。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这个世界跟过去不一样了。一座六朝时代的古墓出土,引来各方势力的角逐,为了得到蕴含强大力量的秘宝,无数人陷入了惨烈的厮杀。然而秘宝之中另有玄机,想成为它主人的人,最后都变成了力量的奴隶。一心远离是非的丘哲,身不由己地卷入了漩涡中心,一直到他成为真正的仙人,他才知道,这一切的因果,早在他拜师的那一刻,就已经种下。
  • 念君不爱君

    念君不爱君

    校园里有一潭湖水,周围没有多余的装饰,铁锈的栏杆上不知趴了多少情侣。记录了多少甜蜜的情话。而有一段情话,却是充满罪恶与诱惑的。
  • 解放大道

    解放大道

    神!是什么?是做到了正常人做不到的事吗?只有武力才可以成为神吗?不!世间万物皆可成神!
  • EXO:幻想协奏曲

    EXO:幻想协奏曲

    【独家萝莉,甜蜜盛宴】“自从你来到学校就已经住进了我心里。”;“对错都好,我相信你一定会选择我们。”;“默默在背后支持你,即使你要的是我的命。”;“谁都不能动你。”;“我把我的快乐病毒分你一半好不好?”;“只要是你喜欢的我都愿意去做。”十二个少年柔情似水,女孩无声地笑了笑:“带走了我的心,就让你们以生相许作为惩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