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19500000003

第3章 劈开束缚你的名缰利锁

面对名利,再洒脱的人也总有看不开的时候,于是有人为名痴、为利狂,然而名利注定生不能带来,死不会带去,争名夺利最后总是一场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大都逃不了这四个字:追名逐利。很多人为了名利一生奔波,一生劳顿,一生你争我夺,他们被名缰利锁束缚住了,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生活,等到发白齿摇的时候,再回顾自己的一生,才发现自己的生命是如此乏善可陈,如此的淡然无味,只可惜这时再想回头已经太迟了。

还记得《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吗?“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谁是坐对大好风物而能看淡虚名浮利的人呢?

繁华总被雨打风吹去

财富的沉重需要“卸载。”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同许多美国人一样,富勒一直在为一个梦想奋斗,那就是从零开始,而后积累大量的财富和资产。到30岁时,富勒已挣到了百万美元,他雄心勃勃,想成为千万富翁,并且这个目标指日可待。可是问题也随之而来:

他工作得很辛苦,常感到胸痛,而且他也疏远了妻子和两个孩子。他的财富在不断增加,他的婚姻和家庭却岌岌可危。

一天在办公室,富勒心脏病突发,而他的妻子在这之前刚刚宣布打算离开他。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对财富的追求已经耗费了所有他真正珍惜的东西。他打电话给妻子,要求见一面。当他们见面时,两人都热泪滚滚。他们决定消除掉破坏他们生活的东西——他的生意和物质财富。

他们卖掉了所有的东西,投身于一项伟大的事业——为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无家可归的贫民修建“人类家园”。他们的想法非常单纯:“每个在晚上困乏的人,至少应该有一个简单体面的、并且能支付得起的地方用来休息。”许多人热情地支持他们。

目前,“人类家园”已在全世界建造了6万多套房子,为超过30万人提供了住房。富勒曾为财富所困,几乎成为财富的奴隶,差点儿被财富夺走他的妻子和健康。而现在,他是财富的主人,他和妻子自愿放弃了自己的财产,而去为人类的幸福工作。他自认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拥有更多的财富,是今日许许多多人的奋斗目标。财富的多寡,也成为衡量一个人才干和价值的尺度。当一个人被列入世界财富榜时,会引起多少人的艳羡。但对于个人来说,过多的财富是没有多少用的,除非你是为了社会在创造财富,并把多余的财富贡献给了社会。但丁说:“拥有便是损失。”财富的拥有超过了个人所需的限度,那么拥有越多,损失就越多。

培根更指出:“巨大的财富若不分发出去,也就没有真正的用处。”

世界级时装大师范思哲拥有令人咋舌的财富,光是他收藏的名画古董家具,就价值连城。但他除了能亲眼看见这些财富外,还能得到什么呢?一件谜团重重的枪杀案,使他的财富立刻变成了“他人的财富”。最近,他的收藏品在著名的索斯比拍卖行拍卖,据说所得都要捐给慈善机构。这当然是件好事,但在培根看来,死后捐款的人是慷他人之慨,而不是慷自己之慨。“不要把给慈善事业的捐款推迟到死后。”这就是培根的观点。

有位叫E·M·福斯特的作家曾谈起过财富给他带来的烦恼。几年前,他购买了一片小树林,然而时间久了,许多问题鱼贯而来,拥挤在这狭小的方寸之地上。

首先,小树林使他心里经常沉甸甸的。它给了他权威,却拿走了欢乐。因为这笔财产给他带来了麻烦和不便,就好比家具需要除尘,除尘器又需要佣人,佣人又需要“保险印花”。这些事情让他在准备赴宴或者到河里游泳之前,左思右想,不能决定去还是不去,原本的好心情随之荡然无存。

其次,他觉得小树林应该再大一些,好容纳快乐高飞的小鸟。可他没有能力买下邻居所拥有的林边田野,也不愿谋财害命。这种种限制使他心烦意乱。

其三,财产使拥有者感到应该用它做一些事情,比如砍倒树木或在树缝中栽上新树。这些奇怪的想法很折磨人,使他无法享受小树林的趣味。

“不要追求显赫的财富,而应追求你可以合法地获得的财富,清醒地使用财富,愉快地施予财富,心怀满足地离开财富。”这就是培根的建议,我们应该认真地思考这些建议。

所罗门,古以色列国王,以智慧著称。他告诫人们,不可急于聚敛财富,“凡是匆忙发财的,必难以清白。”

现在不少人急于发大财,结果不是被骗就是去搞歪门邪道,甚至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比如制假贩假、盗版走私、做毒品生意,甚至杀人越货。他们完全成了金钱的奴隶,财富对于他们如同绞索,他们越是贪求,绞索就勒得越紧。一个贪官说,他每当听到街上警车鸣笛,就生怕是来抓他的,惶惶不可终日。这样的不义之财再多,又有什么“乐趣”呢?

我们无意排斥财富,但是我们不赞成对个人财富的过分追求,并通过不正当手段去聚敛财富。这不仅让我们感受不到财富带来的乐趣,还将在精神上面制造沉重的负担。我们所倡导的,是用一种理智的态度去面对财富,并运用合理的方式创造财富。古罗马演说西塞罗曾这样形象的描述财富,“并不是贪婪的掠夺品,而是一种行善的工具。”而这也是我们在本书中所倡导的零分贝的一种标准姿态。

精神自由的束缚

这是一则寓言,一个人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哲人,寻求解脱之法。

哲人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指着一条沙砾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

过了一会儿,那人走到了头,哲人问有什么感觉。那人说:“越来越觉得沉重。”哲人说:“这也就是你为什么感觉生活越来越沉重的道理。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我们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空篓子,然而我们每走一步都要从这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去,所以才有了越来越累的感觉。”

那人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轻这沉重吗?”

哲人问他:“那么你愿意把工作、爱情、家庭、友谊哪一样拿出来呢?”

那人不语。

哲人说:“当你感到沉重时,也许你应该庆幸自己不是总统,因为他的篓子比你的大多了,也沉多了。”

人类的生活基本上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肉体上的,一个是精神上的。如果认为肉体所追求的是真,人们便会贪婪外物而被其所奴役;如果觉得精神所求索的是真理,那么就不会为外在的事物所分心,至少会感觉到精神的自主与完善。就不会有失落感、异化感、奴隶感、缺憾感、痛苦感,那么精神轻松的感觉就会达到最大的程度。

精神原本是自由而没有负担的,但却因为我们的贪婪背负上了沉重的肉身,时时要做种种的营生来养活它,反而成了它的奴隶。倘若我们自己再对肉体生起了怜惜和执著的念头,要为它披红带绿,供给它山珍海味,终其生命都是如此,这肉体形骸岂不就是精神的桎梏?

《小窗幽记》里说:“明霞可爱,瞬而辄空;流水堪听,过耳而不恋。人能以明霞视美色,则业障自轻;人能以流水听弦歌,则性灵何害。”

的确,人类精神上的一切繁重根源,就在于我们太勤于贪图。尤其是贪婪于那些所谓美好的事物。天上的彩霞固然美丽,但转眼之间就会消失。人们之所以不去留恋它,原因就是第二天还会有美丽的彩霞出来。在那些空旷的山谷,或者是林野田间,一渠清水流淌,潺潺之声动人悦耳。人们也不会太过留恋,原因是水流淌的声音永远是这个样子。整天坐在水边去听,也就不新鲜了。如果到那人声鼎沸的市场上走一走,然后再回到溪涧流水旁边,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宁静与禅意,那种美感是难以言述的。

人间的一切其实也属于大自然,人为的事物与自然的天籁也毫无分别。上帝创造了万物和人类,却任其发展,不加执著。而人类对自己所创造和发明的东西,往往只去追求那些显而易见的小感觉,却忽视了真正的大感受。不仅如此,如果过于贪图,那便是痛苦的开始。

佛家认为人的业障就发生在起心动念的时候。贪恋灯红酒绿的念头就好像蚕虫作茧自缚一样,越贪婪则束缚也就越大。业障就是行为障碍,是指在人正常的生活轨迹上所造成的障碍和艰难。不仅行为上的障碍和艰难是业障,即使是起心动念都是业障,因为心中的贪图和留恋本身就是烦恼。一旦除去了这种恶念,又有什么东西可以束缚我们的精神呢?我们又会造成什么样的灾难和业障呢!

若是能以观赏明霞的心情来欣赏繁华,而不用那种占有的心理来看待,那么再纷繁的华丽风景又怎么能够苦恼我们呢?正如那溪间水声虽然美好,却过而不留,用这样的心情去聆听美妙的“弦歌声乐”,去对待一切令人容易生起贪爱执著的事物,那么还能有多少事物能够加重我们精神负担呢?

社会生活中的事也一样如此。多少人看不透那些热闹繁华,为追求物欲享受,让滚滚红尘遮掩了自己的良心,结果成了繁华物质的奴隶,没有一毫自主的权利,糊里糊涂地了结了生命。如果能够以零分贝的姿态,重新上路,那就可以扫去情丝利网,拨开繁华锦绣的灌木丛,这正是物欲横流,难掩“零”姿态的本色。

繁华只是梦境,需要零分贝的“点醒。”

繁华从来都是梦,未有圣贤不读书。一生有太多的存在是不能改变和控制的,以至于黑格尔说出“存在的即是合理”的至理名言。但你可以控制和改变自己,培养良好心境,坚持每天适应新鲜事物,顺境节制,逆境坚韧,必能达到穷则善己达则济世的做人高度。

现代化高节奏所伴生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以及随之而来的工作、生活、事业、爱情等种种搭建“繁华”的砖块的累积,已经使都市的人们不堪重负,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化却更似一道无形的精神枷锁,扼杀与噬咬着原本纯朴、善良、闪耀着人性中的原始光辉的心。

于是乎,一本本阐述人际关系的书便破土而出,扑面而来;一种种圆滑的处世技巧,也如蝇逐臭,应运而生,成为街头巷尾模仿追求的对象和手段。

人,似乎总要在失去的时候才知道去珍惜,似乎总喜欢自设迷局,自布障碍,并在其中撞得头破血流、遍体鳞伤。时代呼唤那份至真至纯的感情,时代也需要那份至真至纯的感情的回归。

对名利的突破,是一道柔婉亲和的风景线,也是一种人生涵养的高境界。它是一种超脱,更是对生命本质的最好诠释。零分贝,就像一支空气清新剂、一味良药,净化和医治着这个创伤的城市与人群。零分贝,又如一道生命的丰碑,永远镌刻着大海般宽容博大的胸襟。

突破名利,就是远离矫揉造作与虚情假意。它是一个人涵养与人品的体现,是一份善良与率直的无私的心,天真而不受繁华所蒙蔽。置身这陌生的城市,挥去路边霓虹灯动荡不安的光影。零分贝,是人生旅途上一声温暖热情的问候,是一份无私的帮助。它,让心灵的沙漠变成水草肥美的绿洲,让人间充满关爱。这纯真的爱,将伴随着善良的我们走过一个又一个春天般的日子,一个又一个春花烂漫的水样年华。

突破名缰利锁,并不主张一味地逃避与躲藏现实,而是一种处变不惊及对人生的不懈追求与挑战。当命运之神不再垂青,当噩运像那频繁造访的不速之客,零分贝,就是坦然地去面对,不做无谓的逃避,勇敢去直视看似“惨淡”的人生,不卑不亢处世;当春风得意时,零分贝就是能洁身自好,虽身居闹市,不失陷于纸醉金迷,保持纯真率直的个性到“繁华不能淫,贫贱不能屈”。零分贝,更是一座大山,教人信赖,让人依靠。

如果说“解放”精神负重真有什么技巧可言的话,那么,零分贝就是最高的人生智能,是一种方向指针。

不求虚名才能安身立命

虚名最是累人

居里夫人是发现镭的著名女科学家,为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天,居里夫人的一个女友来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奖给她的一枚金质奖章,于是大吃一惊地问:“这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给孩子玩呢?”

居里夫人笑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守着,否则将一事无成。”

通过这则居里夫人的故事,你是否悟到了点什么?

谚语云:“名声躲避追求它的人,却去追求躲避它的人。”这是为什么?著名哲学家叔本华回答得很好,“这只因前者过分顺应世俗,而后者能够大胆反抗的缘故。”

现实生活当中,有一部分人追名逐利,处处钻营,不顾尊严地去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为满足自己的一官、一事、一职之贪。这种人只能越活越累。

不仅如此,虚名还会使人放弃努力,沉睡在他已经取得的虚名上,不思进取,最后将一事无成。中国古代有一个《伤仲永》的故事,说的就是被虚名所误的人生教训。

仲永小时候是个神童,过目不忘,能吟诗做赋,被人称颂为天才成为一时的名人。可是在他成名之后,沉醉在虚名之下,不再刻苦努力学习,渐渐地长大成人之后,他就和一般人一样了。他的那些天赋、才能也都离他而去,一生无所作为。这就是虚名可以毁掉人生的例子。

还有一些人取得名誉之后,就不顾自己的实际,拼死拼活地要维护自己的名誉,结果,早早地就被名誉累死,这实际上是得不偿失的。

一位先生是名画家,极看重自己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得了病,不愿告诉别人,也不去诊治,将病情当秘密一样守护,惟恐自己给人留下一个弱者的印象,结果到了挺不住的那一天已经晚矣,被人送进医院不到一个月便与世长辞,年龄不过47岁。可以说,他是被自己的名气累死的。

名誉毕竟是人的身外之物,虽然很重要,但是,人的生命更重要。为了追求身外之物的名誉,而影响、损害、甚至送掉性命,就是舍本逐末。我们社会上有很多先进人物,知名人士,他们常常在这种名誉下,生活得很苦很累,失去了常人生活的乐趣,总是想着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这就像给自己带上了名誉的枷锁,失去了生活的自由。

不为虚名所累,就是不把虚名看得太重,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该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就不要被眼前的花环、桂冠挡住了前面的道路,你应该毫不犹豫地抛开这一切身外之物,走自己的路,干自己的事,不因小成就妨碍自己的大成功,这样,才能使你获得真正的荣誉。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尧打算把天下让给许由,说:“太阳和月亮都已升起来了,可是小小的炬火还在燃烧不熄;它要跟太阳和月亮的光亮相比,不是很难吗?雨水及时降落了,可是还在不停地浇水灌地;如此费力的人工灌溉对于整个大地的润泽,不显得徒劳吗?先生如能居于国君之位天下一定会获得大治,可是我还空居其位;我自己越看越觉得能力不够,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你。”

许由却回答说:“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获得了大治,而我却还要去替代你,我岂不是为了名声吗?‘名’是‘实’所派生出来的次要东西,我将去追求这次要的东西吗?鹪鹩在森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棵树枝;鼹鼠到大河边饮水,不过喝满肚子。你还是打消念头回去吧,天下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用处啊!厨师即使不下厨,祭祀主持人也不会越俎代庖的!”

虚名,它能为人带来一时心理的满足感,也就使争名、争虚名的事常有发生。为了虚名而去争斗,是人世间各种矛盾、冲突的重要起因,也是人生之中诸多烦恼、愁苦的根源所在。虚名本身毫无价值,毫无意义,任何一个真正的有识之士,都不会看重虚名。

英国哲学家杨格说过:“荣誉不是依仗名位得来的,一个人尽管职位很低,无钱无势,但他的名誉却可驾乎千万人之上。”

英国的著名哲学家培根则指出:“有些人在他们的行为中力求光荣与名誉,这种人通常虽是很受人的议论,但是很少人是在内心羡慕他们的。还有一种人正与之相反,他们掩藏他们的才德,使之不外露,因此他们在一般人的意见中是被估计过低的。假如一个人能做成一件人家未尝试过的事,或者是一件经人尝试过而被放弃了的事,或者是别人也做过而未曾做得如此完善的事,如是他就可以比仅仅追随别人之后而做成了一件更难或更高的事的人得到更多的荣誉。”

名誉的取得必须靠实实在在地干,靠创造性的工作和人们看得见的业绩,比如那些大发明家、大科学家、大文学家以及奥运会的冠军等等,他们中有的尽管不善言表,不愿接受记者采访,但他们的行为在人们心目中树立了令人敬慕的形象。相反,有的人极力标榜自己,自吹自擂,但适得其反,人们却嗤之以鼻!

当然,也有的人伸手要荣誉,或者弄虚作假骗取荣誉。有的把荣誉称号作为送人情、搞心理安慰的手段。更有甚者,把荣誉称号明码标价,公开出售。这不仅仅是对社会道德的庸俗化,可以说是对人类精神文明的亵渎。所以,我们看一个人具有的某种荣誉,不管其牌子有多大,关键看是否真正对社会作出了贡献,正如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说:“一个人的尊严并非获得荣誉时,而在于本身真正值得这荣誉。”也就是说假的终究难以成真。

荣誉本身也是责任。一分荣誉,十分责任。一个有健康情操的人,当获得某种荣誉后,兴奋之余,就是压力。他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完成新的课题。他往往不是担心自己得的荣誉低,被别人看低了,而是怕“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在某地举办的一次较高规格的评选先进活动中,有一才干突出者坚辞荣誉称号而不受,有人问其缘由。答曰:“图虚名,招是非,不如留下精力干实事。”

培根说“真正之名誉,在虚荣之外。”“名誉像一条河,轻漂而虚肿地浮在上面,沉重而坚实的东西沉到底下。”如同稻田里的稗子一样,与名誉孪生的是虚荣。巴斯卡也告诉我们“虚荣心在人们的心中如此稳固,因此每一个人都希望受人羡慕;即使写这句话的我和念这句话的你都不例外。”这只是指一般人的正常心态,但虚荣心过强会给人带来无穷的烦恼。踏上虚荣的高台阶,必定迈进自私的低门槛。

而实际上,人生在世,大家生来都是平等的。造物主并没有让谁光彩照人、名气压人,也没有让谁低三下四,可怜巴巴。成功了,做出了大事业,有了大名声,还是人;没有做出大事业,默默无闻,也不会比人低下。这样看来,追求名声常常使有些人失去人的许多天然美好的本性,将纯洁变成芜杂,把天然扭曲为造作。名声的坏处这样就显而易见了。品格修养极好的人就是能不把名当一回事,恢复人生来那种自然、单纯的状态。这就是圣人无名。

突破名利关

我们并不认为名利不好,也不说追逐名利完全不对,因为正是对名利的追逐,才会使我们感受到淡泊名利的潇洒和自在。名利的追逐也是一种真实的生活,但有的人过分贪婪,不择手段,尔虞我诈,逞才斗气,惹来无尽烦恼。等争取到了名利,却又不知自己到底能够保留多久,心里还是烦恼。

名声加在身上,满足的只是一种感觉,感觉的东西却是容易消失的;利益进入腰包,受用的只是肉体,肉体的欲望却是永无止境的。名声就好像那动听的歌声,听过去便无声无响了;利益便犹如这今日的衣食,消费了还要不停追求的。欲壑难填,永不满足,所以要殚精竭虑,永远不得喘息,直到痛苦地死去为止。其实,真正的快乐或者幸福,并不在于名利二字上。而追求名利所付出的代价和备尝的痛苦,远比得到的快乐要大得多,而且名利是短暂易失的。

所以,追逐名利如果能够顺其自然,不牵挂于心,得之则不骄,失之则不忧,权当游戏人生,也许还有不少的快乐。智者看透了这一点,宁愿求取心灵的自由和潇洒,也不愿意成为名利的奴隶。参透了这一关,对一个人来说,才能获得一个小小的休息,从而会补充较大的能量,让生活变得更轻松、幸福。

金钱买不到开心滋味

黄金做成的枷锁

拥有了巨额的财富,也就拥有了包括快乐在内的一切,于是就拼命挥舞手中的“长予”,不顾一切地冲杀猎取,可是等我们挣到了足够的金钱时,才发现自己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快乐,无法从挣钱、花钱的过程中体会到幸福,原以为那已经被自己冲破的矛盾之网,又仿佛集结起来,并且还有越来越密之势。

有一个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耕作于田间,日子过得虽说不上富裕,倒也和美快乐。

一天晚上,农夫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得到了18个金罗汉。说来也巧,第二天,农夫在田野里竟然真的挖到了一个价值连城的金罗汉,他的家人和亲友都为此感到高兴。可农夫却闷闷不乐,整天心事重重,别人问他:“你已经成了百万富翁,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农夫回答说:“我在想,另外17个金罗汉到哪里去了?”

他得到了财富,却失去了生活的快乐。看来,有时真正的快乐的确是和金钱无关。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以为金钱第一,有了钱什么都行得通,甚至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其实超然看来,当人刚生下来的时候,小拳头总是攥着的,当生命结束的时候,手却是张开的,要不怎么说撒手归西呢!从降生到死亡,细想一下,无非是一双手张张合合,攥紧又松开而已,所以没有必要被那些身外之物弄得心情沉重。为钱所累,成了钱的奴隶,这一生还有什么幸福可言。

宋朝的王黼,伙同蔡京、梁师成、李彦、童贯等谄事宋徽宗,他们狼狈为奸,贪赃枉法,却权倾一时。王黼当政时,生活极度腐化,穷奢极欲,锦衣玉食还不算,甚至还专门制作了一张象牙床,四周镶满珠宝,夜间闪闪发光,在象牙床的周围排满小床,他躺在象牙床上,选择姬妾十多人各自躺在小床上,夜夜围着他睡觉,他称之为“拥帐”。

后来他因为好大喜功,草率地擅自主张和金兵展开战斗,却由于准备不足而大败。皇帝本来降旨将他充军,可是等他走到一个小村,在道旁一个小饭店休息时,忽然有几十名骑兵追赶过来,验明王黼正身,宣读圣旨,立刻赐死。

王黼听完圣旨,面如死灰,过了一会儿,他缓缓地说:“我一生所做的那些事,即使死一万次也是死有余辜。不过请廷尉转奏圣上,我死后有一个要求:请赐我一具有窗户的棺材,入殓时,使我两手能够伸出棺外,并且要把我的五指摊开,不要握成拳头。”“这是为什么?”廷尉不解地问。王黼回答说:“我想让世间的人们知道,我那些财产,一点点也不能带到阴间去。”真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无奈悔之晚矣。

人总是容易被所喜好的东西所迷惑,会不自觉地犯起傻来,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什么蠢事都会干出来,他们不明白:有得必有失,有贪更是必有失!

在现代社会,钱似乎在人们的眼中变得格外重要,当人们从穷怕了的时代刚刚开始向小康社会迈进的时候,有些人很容易就成了拜金主义者。在他们看来别的什么都无所谓,只有钱才是好东西,再多也不怕被压趴下。为了钱,有的人可以不择手段,甚至不惜犯法,铤而走险。

20世纪70年代的一天夜里,某炼金厂被人盗走8块金砖。那天所有进入过厂区的人都受到了严格的盘查,警察还对重点怀疑对象的住处进行了搜查,但是没有查到任何线索,那8块金砖好像是自己长翅膀飞了,飞得无影无踪,不知去向。

30年过去了,有一天,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儿拿着几片金屑来到银行兑换现钞,引起了银行工作人员的怀疑。因为金屑的纯度是一般民间私藏金器所不可能达到的,只有在国家炼金厂里才有。

公安部门展开侦查,结果在老头儿家的地洞里找到了8块金砖,一查,正好就是30年前炼金厂失窃的那8块。30年前,老头儿是炼金厂年轻有为的保卫科长。谁也没有想到:保卫科长是贼,会监守自盗。

面对司法人员,老头儿说,自己终于解脱了,他说:“我一生最快活的时刻,就是我被抓起来的那个晚上,我睡了30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囫囵觉。”他说自从那8块金砖到了他的手里,他就再没有过上一天安生的日子。他先是把金砖藏在家里,为此日夜惊魂不定,一听有人敲门,心就扑通扑通直跳,生怕是来查金砖的。还常常做梦梦见金砖被人查到,自己被人抓走。后来他把金砖埋到山里,回来后心里更不踏实,害怕万一被人发现,担心被动物刨出来,害怕被山洪冲走,那样的话岂不是白忙一场?所以他又把金砖弄回家。外面有一点风吹草动,他就把金砖埋到山里……如此反反复复,也不知折腾了多少回。

好不容易熬到头也白了,人也老了,金砖总算平平安安保存下来了,这时又想,为它受累那么多年,不过是废物一堆。他于是又开始日夜琢磨,如何将它们兑成钱。他想找黄金贩子,找来找去没有找到;想带出国外去,又不知道该走哪条路;惟一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到银行兑现,但他的心里又开始被另一种矛盾煎熬着:去银行兑吧,怕出事,不兑吧,又于心不甘……

老头儿的结局当然是锒铛入狱,他的晚年也要在狱中度过,是他自己亲手给自己戴上了枷锁,这枷锁是30年以前就戴上了的,一旦戴上就无法卸下,从年纪轻轻一直戴到老死狱中。老头儿的这番经历正好印证了莎士比亚的那句至理名言:“黄金铸成的枷锁是最沉重的。”

财富会把人压垮

在加拿大的旅游圣地维多利亚岛上,有两个地方游客一般都会去参观,一个是著名的布查特花园,另一个是克雷格达罗克城堡。人们在参观完了这两个地方后,尤其知道了它们背后的故事后,都会生出很多感慨。

布查特花园原来只不过是一个水泥厂的废墟。布查特夫妇在20世纪初建立了这个水泥厂。由于那个时候北美工业建设的大规模发展,对水泥的需求量很大,布查特夫妇的水泥厂也就越开越大,因此财富的积累也越来越多。布查特夫人除了对经营管理感兴趣以外,对园艺也特别感兴趣,在自己家前后都种满了鲜花。后来,采石场的石灰石被开采完毕,被开采过的荒山寸草不生,和周围郁郁葱葱的群山形成了强烈对比。面对荒芜的山梁和凹陷的废矿,他们总觉得内心有愧。难道就给子孙留下一笔金钱,留下一片荒废的回忆,就算是对得起这个世界了吗?布查特夫妇有一天终于下定决心,要把开水泥厂挣的钱还给大自然。于是,一项新的工程开始了。水泥厂的工人都成了修建花园的园丁,他们用马车从很远的地方把肥沃的土运过来,铺在原本已经被挖得只剩下光秃秃石头的矿场中。布查特夫妇几乎花光了自己所有的存款,只是为了寻找更多更美丽的鲜花,拿来种在他们的花园里。渐渐地,凹陷的矿井变成了美丽的花园,他们给这个花园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幽深花园”。

他们的花园对所有的人免费开放,让大家来感受鲜花的美丽以及比鲜花更美丽的心灵。人们被他们的事迹所感动,从世界各地蜂拥而至,这个花园已经变成了所有人的花园。现在,人们依然能够在高大的树木背后看见比树木还要高大得多的废弃的烟囱,但人们再也不觉得烟囱难看了,静静耸立的烟囱在给人们讲述着一个无比美丽的故事,变成了无数人思考人生和财富意义的所在。

而克雷格达罗克城堡的故事听起来就有点复杂和悲惨。克雷格达罗克城堡建成于19世纪末,是当时最富有的煤矿大王罗伯特·邓斯穆尔所建。罗伯特是一位来自苏格兰的移民,到达北美时几乎身无分文。从苏格兰经过半年多的旅途劳顿到达维多利亚之后,他开始为一家煤矿打工,后来那家煤矿关了门,他凭着自己的吃苦精神和灵活头脑,从政府手里取得了一处煤矿的开采权,紧接着又获得了第二处煤矿的开采权。凭着坚忍不拔的精神和精明的头脑,短短20年,他就由一个穷光蛋变成了北美最富有的人之一。

为了享受财富带来的乐趣,他决定在维多利亚最美丽的地区造一座最壮观最美丽的城堡,城堡可以俯瞰整个维多利亚的美景,他可以和他的家人一起住在里面快乐生活。1887年,城堡开始建造,北美最好的设计师和建筑家都被请到了维多利亚,最好的石材和木材源源不断地从各地运到工地,他还订购了最昂贵的家具。工匠们日夜奋战,一座壮观的城堡终于耸立在了维多利亚,成了当时这一地区最高的建筑。1889年,正当他举家准备搬到城堡去居住的时候,罗伯特不幸去世,留下他的妻子和一大堆儿女。他的妻子搬进了城堡,他的大儿子詹姆斯继承了他的产业,母子俩为了财产开始发生纷争,最后还进了法院,以至于当母亲在18年后去世时,大儿子差一点没有来参加母亲的葬礼。母亲去世后,家庭就变得四分五裂,女儿们都嫁出去了,另一个儿子很年轻就去世了,整个城堡以及里面的家具都被拍卖了出去。

后来城堡又被一个商人买走,结果这个人最后也破产了,于是城堡被抵押给了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后来加拿大政府又从银行手里买回来,用做军队医院,接着又成了维多利亚学院和维多利亚音乐学院的所在地。1959年,有一个也叫詹姆斯的人意识到了该城堡的历史价值,成立了一个非营利性学会,开始保护和维修已经十分破旧、并被严重毁坏的城堡。1979年,该协会开始正式接管城堡。到今天为止,城堡还在不断维修之中。每年有大概数万人到城堡去参观,整个城堡就靠参观者的门票收入来维持。在参观时,除了欣赏城堡的宏伟和内部装潢的精美外,面对罗伯特的家族史和城堡的历史,人们都一再感叹金钱无法带来快乐。

和布查特夫妇相比,罗伯特有更多的钱,但留给人们的回忆却要黯淡许多,除了一座自己没能住得进去的美丽城堡外,人们能够想起来的就是有关他的悲惨凄凉的家族史。

克雷格达罗克城堡时刻提醒活着的人们——特别是富人们:财富原来如此的沉重,如果一直把它背在身上,会把几代人都彻底压垮,更会把人的人品和人格彻底压垮。

布查特夫妇和罗伯特都做着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不同的是:当布查特夫妇在花园里种着各种鲜花的时候,他们一定知道,他们的后人会像他们一样的快乐,同时他们也能给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带来快乐。而罗伯特打算建城堡时,只想到了他和家人那狭小的快乐,结果谁也没得到真正的快乐。

财富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它可以使你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也可以把你的生活弄得一团糟,端看你面对金钱的心态如何。我们不能把财富看得太重,只为了积蓄财富而活,既然财富本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那么在财富面前何不表现的更豁达一些呢?

快乐由心而生

在俄国诗人涅克拉索夫的长诗《在俄罗斯,谁能幸福和快乐》中,诗人找遍俄罗斯,最终找到的快乐人物竟是枕锄瞌睡的普通农夫。是的,这位农夫有强壮的身体,能吃、能喝、能睡,从他打瞌睡的倦态中以及打呼噜的声音中,流露出由衷的开心和自在。这位农夫为什么能开心?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得好,“一个人快乐与否,绝不依据获得了或是丧失了什么,而只能在于自身感觉怎样。”

有的人大富大贵,别人看他很幸福,可他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心里老觉得不痛快;有的人无钱无势,别人看他离幸福很远,他自己却时时与快乐结缘。

有对下岗的年轻夫妇在菜市上摆了个小摊,靠微薄的收入维持全家四口人的生活。这夫妻俩过去爱跳舞,现在没钱进舞厅,就在自家屋子里打开收录机转悠起来。男的喜欢喂鸟,女的喜欢养花。下岗后,鸟笼里依旧传出悦耳动听的鸟鸣声;阳台上的花儿依旧鲜艳夺目。他俩下了岗,收入减少了许多,却仍然生活得很快乐,邻居们都用惊异羡慕的目光看着他俩。

是的,也许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境况,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没了钱不要紧,但不能没有快乐,如果连快乐都失去了,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快乐是人的天性的追求,开心是生命中最顽强、最执著的律动。

不管富贵与贫穷,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只要开开心心,生活的趣味就会更浓厚,恐惧和压抑感就自然会从内心深处消失。坦坦荡荡地做人,开开心心地生活,美好的日子就会永远留在你身边。

在人们越来越重视金钱的今天,越来越“金”的人已经无法体会生活中真正的快乐是何滋味,因此,请不要把自己关进财富铸成的“金笼子”而忽略了生命中更美好、更有意义的东西。欲望是最重的包袱贪欲是痛苦的源泉民间流传着一首《十不足诗》:

终日奔忙为了饥,才得饱食又思衣,冬穿绫罗夏穿纱,堂前缺少美貌妻,娶下三妻并四妾,又怕无官受人欺,四品三品嫌官小,又想面南做皇帝,一朝登了金銮殿,却慕神仙下象棋,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有上天梯,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九天还嫌低。

这首诗对那些贪心不足者的恶性发展写得淋漓尽致。物欲太盛造成的灵魂变态就是永不知足,没有家产想家产,有了家产想当官,当了小官想大官,当了大官想成仙……精神上永无宁静,永无快乐。

永不知足是一种病态,其病因多是权力、地位、金钱……所引发的。这种病态如果发展下去,就是贪得无厌,其结局是自我毁灭。

人不能没有欲望,如果没有欲望就没有前进的动力,但人却不能有贪欲,因为,贪欲是无底洞,你永远也填不满它,贪欲只会给你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和麻烦。

据说上帝在创造蜈蚣时,并没有为它造脚,但是它仍可以爬得像蛇一样快。有一天,它看到羚羊、梅花鹿和其他有脚的动物都跑得比自己快,心里很不高兴,便嫉妒地说:“哼!脚多,当然跑得快。”于是它向上帝祷告说:“上帝啊,我希望拥有比其他动物更多的脚。”

上帝答应了蜈蚣的请求,他把好多好多的脚放在蜈蚣面前,任凭它自由取用。蜈蚣迫不及待地拿起这些脚,一只一只地往身体上粘,从头一直粘到尾,直到再也没有地方可粘了,它才依依不舍地停止。

它心满意足地看着满身是脚的躯体,心中暗暗窃喜:“现在我可以像箭一样地飞出去了!”但是等它开始要跑时,才发觉自己完全无法控制这些脚。这些脚劈里啪啦地各走各的,它非得全神贯注,才能使一大堆脚顺利地往前走。这样一来它反而比以前走得更慢了。

有一个农夫,每天早出晚归地耕种一小片贫瘠的土地,累死累活,收效甚微。一位天使可怜农夫的境遇,就对农夫说,只要他能不停地跑一圈,他跑过的地方就全部归其所有。于是,农夫兴奋地朝前跑去,跑累了,想停下来休息一会儿,然而一想到家里的妻子、儿女们都需要更多的土地来生活,又拼命地往前跑……有人告诉他,你到了该往回跑的时候了,不然,你就完了。农夫根本听不进去,他只想得到更多的土地,更多的金钱,更多的享受,于是继续拼命地向前跑去。结果因心衰力竭,倒地而亡。

生命没有了,土地没有了,一切都没有了,贪婪使这个农夫不知道全身而退,于是他失去了一切。

贪婪是一切祸乱的根源,为了贪求名利,多少人都赔上了自身。一间蜂蜜工厂的仓库里洒了很多蜂蜜,吸引了许多苍蝇,因为蜂蜜太香了,它们都舍不得离开。不久这些贪吃的苍蝇都因被蜂蜜粘住而飞不了。当它们快死时,很难过地说:“我们真是太贪心了,为了短暂的快乐却赔上了宝贵的生命。”

何必奢恋身外物

南方的一个古镇上有一个铁匠铺,铺里住着一位老铁匠。主要以打制一些铁锅、斧头为营生。他的经营方式非常古老和传统,人坐在木门旁,货物摆在门外,不吆喝,不还价,晚上也不收摊。你无论什么时候从这儿经过,都会看到他在竹躺椅上躺着,眼睛微闭着,手里拿着一只陈旧半导体小收音机,身旁是一把紫砂壶。他每天的收入,正够他喝茶和吃饭的。他觉得自己老了,目前的生活既悠闲又惬意,因此非常满足。

一天,一个古董商人从老街上经过,偶然间看到老铁匠身旁的那把紫砂壶古朴雅致,紫黑如墨,有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风格。他走过去,顺手端起那把壶。发现壶嘴处有戴振公的印章,商人惊喜不已,因为戴振公在世界上有捏泥成金的美名。据说他的作品现在仅存三件,一件在美国纽约州立博物馆里,一件在台湾故宫博物院,还有一件在泰国一位华侨手里。

商人想以5万元的价格买下那把壶。当他说出这个数字时,老铁匠先是一惊,后又拒绝了,因为这把壶是他祖辈留下来的,他们几代打铁时都喝这把壶里的水。

壶虽没卖,但商人走后,老铁匠有生以来第一次失眠了。这把壶他用了近60年,并且一直以为是把普普通通的壶,现在竟有人要以5万元的价钱买下它,他转不过神来。

过去他躺在椅子上喝水,都是闭着眼睛把壶放在小桌上,现在他总要坐起来拿在手里看一眼,这让他非常不舒服。特别让他不能容忍的是,周围的人们知道他有一把价值连城的茶壶后,蜂拥而来,有的打探他还有没有其他的宝贝,有的甚至开始向他借钱。他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他不知该怎样处置这把壶。

当那位商人带着20万元现金,再一次登门的时候,老铁匠再也坐不住了。他召来自己的几房亲戚和前后邻居,当众把那把价值连城的壶砸了个粉碎。

现在,老铁匠还在卖铁锅、斧头等,他已经98岁了。

对于真正享受生活的人来说,任何不需要的东西都是多余的。要那么多的钱干什么?对于老铁匠来说,房子再大,适合睡眠的却只是一张床;锦衣玉食并不合他的心意,粗布衣衫、白粥咸蛋才是他的最爱。而这样的生活,需要那么多的钱干什么?!

很多人会说这是一个金钱推动的社会,是人们追求金钱的欲望以及拥有了金钱的虚荣使它永远向前。这是怎样的一种谬论啊!我们应该平静地面对生活给予的一切,不要让欲望这个没有止境的黑洞来吞噬我们的心灵。奢恋身外物的人,很难得到温暖,孤单和寒冷会一直抓住他们,让他们彻底迷失自己。

在我们今天的这个社会里,要冷静而坦然地面对身边的名利,的确很难,一般人都无法在心理上达到平衡。其实,与充满金钱的生活相比,平淡清贫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缺失和悬殊。金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而享有一次像老铁匠一样真正没有缺憾的生命,才是我们所追寻的人生价值之所在。

放弃是快乐始发站

对付贪欲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学会放弃。减少私欲,使我们从欲念的无底深渊中得到释放与自由。与人相处,若好贪便宜必将被人唾弃;经营事业,若见利忘义,贪财成性,事业也难以长久。

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如果你不放弃一些东西,你的身上和心灵一定越来越沉重,快乐就真的离你而去了,因此要学会自我放弃、自我解脱,保持一颗平常心。少一点欲望,就会多一些快乐。仔细想一想,即便你左手财富,右手地位,一面是妻子,一面是情人,可是这些毕竟是身外之物,不会长久属于你,一旦财去人空,那时划过心头的必将是失落与悔恨。

放弃是一种美丽,是一种心灵的豁达,学会放弃是一种智慧。为了达到目标,我们必须学会放弃一些物欲上的诱惑,学会对个人欲望的控制。其实学会放弃并不难,人生的许多东西是多余的,得到你该得的就够了,剩下的,把它们舍弃就是了。

因为你的舍弃,你豁然开阔的眼界里将会发现人生中更多更美的风景,而且你也就学会了在简单的生活中寻找快乐。生活中有些东西并不容易改变,容易改变的,是人的心情,即使你一生中什么也没有抓住,但只要抓住了快乐,你依旧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人。

人的欲望是个无底洞,如果让贪欲控制了自己,那么就会越活越累,并且永远不会得到真正的满足。因为为了活得轻松一些,人就得突破贪欲的包围,努力寻求心灵而不是物欲的富足,这样才会拥有长久而快乐的幸福。

淡泊是一杯心灵咖啡

绕开物欲与浮躁

一个冬日的清晨,长安下起了鹅毛大雪,北风卷着雪片在空中飞舞着,五更时分,雪,渐渐停止了。临街的店铺燃起了灯火,早饭的香味从一家家早点铺里飘逸出来。

一辆马车在街上慢慢地走着,车上坐着唐朝著名政治家刘晏。他官至左仆射,是负责全国财政的大臣。

刘晏手中管理着全国亿万钱财,而自己的生活却十分俭朴。他的马车是旧的,车里甚至没放炭火盆,衣服质料十分普通,几乎与普通百姓一样。

车至半路,刘晏对车夫说:“找一家早点铺,买一些早点充饥,然后再去上早朝。”

“是,大人。”

车夫答应着,将马车停在一家店铺前。刘晏走下车子,步入店铺。他一看价格,比别的店贵。他犹豫了一下,退出店外。

车夫奇怪地问:“大人,怎么不进去啊?”

刘晏说:“这家太贵,我们往前找一家便宜些的。”

他们往前走,在一家价格便宜的早点铺前停下来。他对车夫说:“你去吧,买些烧饼,够我们两人吃的即可。”

车夫买来了热气腾腾的烧饼,刘晏急忙摘下帽子,将烧饼放在帽子里。然后,他和车夫一起,站在雪地里吃起来。

几个早朝路过此地的官员看到刘晏站在雪地里啃烧饼的样子,小声讥讽道:“刘晏身为国家大臣,太寒酸了!”

“和一个下人一起啃烧饼,真是有失官仪!”

刘晏听到了,毫不在意,反倒是他的仆人听了大家的讥讽,愤愤不平地说:“大人,您是堂堂的左仆射,也该有点威仪,怎么能让人这样取笑呢?”

刘晏听了毫不在意地说:“别被那些世俗的说法左右,个人要有主见。记住,仁人君子从来就是讲求节俭的。一个人光讲奢侈,那才是真正丢了身份呢!”

刘晏的家位于闹市,居处人口杂乱。他的宅院既无高楼亭阁,亦无奇花异石。因此,朋友们劝他:“换个地方重新修座庭院,也可有点气派。”

刘晏笑而不答,仍然住在原处。

朋友们见他按兵不动,就暗地里为他找了一块地皮。那里紧挨朝中一些大臣的宅第。若在那里修起豪华住宅,该是令人十分羡慕的。

地皮找好了,朋友就告知了他。

“赶快重修宅院吧!我们实在看不过去。一个普通的官员都比你的宅第强,何况你是掌管全国财富的大臣呢!”

刘晏想了想,还是拒绝了:“感谢你们对我的关心,但修建豪华宅院,我刘晏是决不会干的。住宅能挡风御寒、住人、休息也就可以了,不必去追求豪华。希望各位明白我的主张。”

刘晏作为财政大臣,掌管着亿万钱财,他却依然生活得十分简朴,不贪、不占、不为私欲所蒙蔽,保持着心灵淡泊宁静。所以他坦然大公、清正廉洁的美誉才得以不朽于世。

利欲与浮躁是人心灵的蛛丝网,有多少人因图一己之欲而贪赃枉法,见利忘义,慷国家之慨,饱自己私囊。有多少人利用不义之财,挥霍无度,放浪形骸,昏昏然,飘飘然,而最终落得身败名裂,锒铛入狱,成为人们不齿的罪人。他们被熏心的利欲吞食,给自己及家人造成无法解脱的压力。因此,对物欲与浮躁,应该绕开它走。

心性浮躁的人们,应该明白天堂里万般皆乐,地狱里万般皆苦,惟有在居于二者之间的地球上,我们苦乐皆具。我们生活在两个极端领域之间的地方,因此可以兼得两个极端赋予的东西。祸福无常,人不可能永远幸福,亦不可能终身受苦。

扫净心中杂念

人们不能够甘于平淡,往往是由于心中杂念太多造成的。金钱、权势、野心……这些杂念牢牢地束缚住了人们,接着烦恼和痛苦也追踪而来,因此,一个人如果想获得真正的自由,那么就必须首先扫清心里的杂念。

南方一座县城里,有一位老和尚,每天天刚亮的时候就开始扫地,从寺院扫到寺外,从大街扫到城外,天天如此。小城里的年轻人从小就看见老和尚在扫地,那些60多岁的老人从小也看见这个老和尚在扫地。老和尚虽然很老很老了,就像一株古老的松树,不见它再抽技发芽,可也不见其衰老。

有一天老和尚坐在蒲团上,安然圆寂了,可小城里的人谁也不知道他活了多少岁。又过几年,一位长者走过城外的一座小桥,见桥石上镌着字,字迹大都磨损,老者仔细辨认,才知道石上镌着的正是那位老和尚的传记。根据老和尚遗留的度牒记载推算,他享年137岁。

据说老和尚在世时,有一位将军在这小城扎营,突然起意要放下屠刀,恳求老和尚收他为弟子。这位将军丢下他的兵丁,拿着扫把,跟在老和尚的身后扫地。老和尚心中自是了然,对着他唱了一首歌:

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人人都把心地扫,世上无处不净地。

这是一则广为流传的故事,但有无此事并不重要。这故事能使人彻悟打扫心地的要义:宁静淡泊才是人生智慧的提炼和升华。

现代人也许会讥笑这位老和尚除了扫地,还是扫地,生活太平淡,太清苦,太寂寞。其实这位老和尚就是在这平淡中,给小城扫出了一片净土,为自己扫出了心中的清净,扫出了137岁的高寿,谁能说这平淡不是人生智慧的提升呢?

某位哲人曾经说过:“一个人自由不自由,不在于随心所欲,而在于能时时顺心尽意。”有权有钱,虽然可以随心所欲,但这并不等于自由。

哲人又说:“人的自由并不仅仅是在于做自己愿意做的事,还在于永远不做影响、危害别人的事。”这句话提醒人们: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度的,有规则的。有了行为的不自由,才能获得精神上的真正自由。精神自由的人,大多能慎物节缘,自甘平淡,保持一种宁静的超然心境;做起事来不慌不忙,不躁不乱,井然有序;面对外界的各种变化,不惊不惧,不愠不怒,不暴不躁;面对物质引诱,心不动,手不痒。他们没有小肚鸡肠带来的烦恼,没有功名利禄的拖累,活得轻松,过得自在;白天知足常乐,夜里睡觉安宁,蓦然回首时没有遗憾。这才是心灵的最大舒展。

与此相反的是那些拒绝平淡者,他们管不住自己的物欲,心存贪念,利己小事无一不沾,甚至不惜损公肥私,最终有的掉了脑袋,有的成了囚犯,有的侥幸没有被检举揭发出来,也整日担惊受怕,寝食不安,使心失去了自由。

在现代社会里,不要小瞧这种淡泊心态,它能于利不趋,于色不近,于失不馁,于得不骄。它能抗拒物欲的诱惑,教你彻悟人生真谛,进入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而不至于让心猿意马把你搅得心神不安。

法国杰出的启蒙哲学家卢梭认为现代人物欲太盛,他说:“10岁时被糖果,20岁被恋人,30岁被快乐,40岁被野心,50岁被贪婪所俘虏。人到什么时候才能只追求睿智呢?”可见,人心不能清净是因为物欲太盛所导致的。

人生在世,却也不能没有欲望,欲望在一定程度上是促进社会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动力。可是,除了生存的欲望以外,要有节制地预防物欲的侵害,时常提醒自己,要淡泊明净,只有心干净,才不至于腐化变质。

最难得是平常心

现代人最缺少的是什么呢?答案是:一颗平常心。一般人的心性都太过浮躁,他们无法克制自己的欲望,总是不停地抱怨着身边的一切:钱不够多,房子不够大,职位不够高……他们经不起人生的起起落落,“得即高歌失即休”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当然他们也免不了因此“多愁多恨”,于是他们迷惘、烦恼、愤恨,他们的生命之舟偏离了航向,这都是由于他们无法保持一颗平常心造成的。

其实人们应该明白,不管富贵贫穷,只要你能坦坦荡荡做人,开开心心生活,你就是幸福的。那么,请告诉我,当功、名、利、禄一起降临时,你该如何对待呢?

现实生活当中为什么那么多人大红大紫之后又身败名裂了呢?我们不得不深思。

淡化利欲是应对不测的上全之策。凡事看淡些,看轻些,别贪一时之欢。好事降临时要记住居安思危的道理,淡泊利欲的诱惑才是处世的自然之道。要做到淡泊,睿智,以平常心待之。这样,当不幸降临时,你才能应付自如,才不会被突然降临的不幸压倒。

人生的岁月是条河,有平缓的顺流,也有激流险滩,驾船而行的你,一定要把好自己的舵。

得失之心别太重

每种生活都有得失

有这样一个老太太,她不管阴天还是晴天都要悲伤难过,人们见了都很纳闷,就问她原因,她说:“我儿子是卖冰水的,所以一到阴天我就担心儿子的冰水卖不出去,就伤心得哭个不停;而我女儿是卖伞的,所以一到晴天我就害怕没人买我女儿的伞,也会悲伤地大哭起来。”人们听了,哭笑不得,就对她说:“以后,晴天的时候,你就想人们都去买你儿子的冰水了,阴天的时候就想人们都去你女儿那里买伞了,不就可以了吗!”

这个老太太很可笑是吧?可是生活中,像这个老太太这样患得患失的人却真不少,他们对取舍犹豫不决,本来拥有一些自己并不需要而多余的东西,却又费尽脑汁想使这些东西不减反增,为这些终日烦恼,长此下去有损身心健康。与其担忧会失去,倒不如让它失去好了,换来了心情轻松和愉快,不是更好吗?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每天上午9点,一辆豪华轿车总会穿过纽约市的中心公园。车里除了司机,还有一位无人不晓的百万富翁。百万富翁注意到:每天上午都有位衣着破烂的人坐在街对面的椅子上死死地盯着他住的旅馆。

那个人怪异的行为引起了百万富翁极大的兴趣,他要求司机停下车并径直走到那人的面前说:“对不起,我真的不明白你为什么每天上午都盯着我住的旅馆看。”

“尊敬的先生,”这人答道,“我没钱,没家,什么也没有,只得睡在这长凳上。不过,每天晚上我都梦到住进了那所旅馆,那干净的大床舒服极了。”

百万富翁听了以后,对他说:“今晚你一定能好梦成真。我将为你在旅馆租一间最豪华的房间,并预付一月房费。”

几天后,百万富翁路过这个人的房间,想打听一下他是否对此感到满意。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人已搬出旅馆,重新回到了街边的凳子上。

百万富翁很奇怪问这人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答道:“当我睡在凳子上,我就梦见我睡在那所豪华的旅馆里,舒服的不得了,这种好梦让我一觉睡到天亮;但当我睡在旅馆里,我就梦见我又回到了冷冰冰的凳子上,这梦真是可怕极了,以至于完全影响了我的睡眠!”

每一种生活都有它的得与失,正如人们所说:“醒着有得有失,睡下有失有得。”所以我们应该正视人生的得失,要知道世间万物本来就是来去无常,所以得到的时候要懂得珍惜,失去的时候也不必无所适从。月亮即使有缺,也依然皎洁;人生即使有憾,也依然美丽。不能舍弃别人都有的,便得不到别人都没有的。会生活的人失去的多,得到的更多,只要这样一想,你就会有一种释然顿悟的感觉。

人在大的得意中常会遭遇小的失意,后者与前者比起来,可能微不足道,但是人们却往往会怨叹那小小的失,而不去想想既有的得。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啊!

其实得到固然令人欣喜,失去却也没有什么值得悲伤的。得到的时候,渴望就不再是渴望了,于是得到了满足,却失去了期盼;失去的时候,拥有就不再是拥有了,于是失去了所有,却得到了怀念。连上帝都会在关了一扇门的同时又给众生打开一扇窗,得与失本身就是无法分离:得中有失,失中又有得。

挑战失去的噩梦

工作稳定、受重用、待遇好、体面、高薪、自由、有成就感……听起来每一项都是值得我们奋斗的目标,一旦拥有,便害怕失去,而拥有得越多,害怕也越多,正所谓,患得患失,患失患得,两者从来都是紧密相连的。

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你可能面临着不同的“失去”的威胁。如果你是刚参加工作的新人,你遇到的更多是“知识”、“经验”、“能力”的门槛,但是工作几年之后,你会遇到“裁员”、“转型”等新的障碍区;职位低的时候,压力主要来自“正确做事”的挑战;升职后,一部分压力则来自于“继续晋升”的挑战……

那么,如何突破因“害怕失去”而引发的压力呢?这就是要真实地面对内心,看清自己的“恐惧”,看清自己究竟会失去什么?失去了又如何?

首先请扪心自问你担心失去什么:饭碗?职位?上司的器重?晋升的机会……你还需要看一看你可能失去的对你意味着什么,负面影响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根本的还是局部的、可以承受的还是无法承受的。总之,如果你要缓解压力,就必须像旁观者一样理性地审核症结所在。

姜小姐在一家公司做销售经理已经5年了,业绩一直非常好。近一年来,外部竞争越来越激烈,她所在公司的优势渐渐弱化,再加上老板的管理方式显得很落后,姜小姐感觉越做越辛苦,尽管工作量没有增加,但工作压力却越来越大。

她的工作压力主要来自于内心。她是一个追求完美的女性,在事业上从来不愿意半途而废。多年来她努力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老板在公司发展初期也表现出了令人信服的能力,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了一个关键阶段时,老板的局限性表现出来了,姜小姐意识到了这一点,也意识到了追求理想的难度,这时候她感觉压力增大了。她害怕公司失去原有的竞争能力,害怕公司失去奋斗了多年才占据的行业优越地位,害怕自己失去追求理想的方向和动力,害怕自己多年努力而来的成果随着公司的下滑而丢掉。

姜小姐如果要缓解这种害怕失去的压力,她必须看清楚自己怕的到底是什么,然后客观地评估这些担心有没有可行的解决办法。与其害怕失去,不如学会放弃权衡取舍,主动“失去”。

生活中的你也许从来不想放弃任何好处,因此才会总表现的患得患失,为了让自己生活的更轻松一些,你就应该学着坦然面对得失,因为有所失才能有所得,而且失掉的越多,得到的也才能越多。

同类推荐
  • 世界是对的,你也是

    世界是对的,你也是

    这本“轻心理”+“私观点”作品中,毫无当前泛滥的“能量”、“修炼”、“觉醒”,相反,它提示人们用平静、清醒的态度,重新审视自我与世界。同时,它努力协助每个人梳理出自己的逻辑,建立更理性、更有趣的认知体系,与自我、与世界愉快共处。作者优雅而冷静的书写背后,是真正的温暖。对于年轻的读者群体来说,这样一本不拘泥门派、不引经据典、不装腔、不卖弄的“参考书”,或许比各种“流行疗愈系”或艰深的专业理论更具实用价值。
  • 理想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理想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理想人格和理想的社会道德状况。是个人和社会道德的最高境界。它一方面体现理想的社会道德状况,另方面这种理想的社会道德又通过一定社会或阶级的理想人物及其高尚的道德品质体现出来,是两者的统一,道德意识的内容之一。《理想与道德修养》写得很好哦,快点买一本来看看吧。
  • 工作重在责任心

    工作重在责任心

    有责任心的员工是企业的栋梁,由有责任心的员工组成的企业是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本书从培养个人的责任心出发,结合员工的工作实际,用大量生动翔实的材料和案例,详细分析和阐述了责任心对个人和企业成败的重要影响,以及员工在工作中如何做到有责任心。本书主要包括:员工的责任心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承担责任,放弃借口;强化责任心,创造新业绩;增强责任心,提高执行力;提升责任心的六大修炼;责任成就事业等。
  • 办公室攻略——中国人不可不知的123个职场陷阱

    办公室攻略——中国人不可不知的123个职场陷阱

    总裁独家秘诀,职场版“宫心计”。《办公室攻略》是一部职场生存和发展的智慧宝典,引领您穿越危机四伏、五花八门的职场陷阱,在不断探索中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
  • 实用礼仪大全

    实用礼仪大全

    礼仪是一门艺术,是一门修身的学问,也是文明的标签。《实用礼仪大全》从仪容服饰、言谈举止、书面礼仪等方面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礼仪的基本规范,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实用的礼仪指导,帮助读者成为举止得体的礼仪达人。
热门推荐
  • 针灸易学

    针灸易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食肉记

    食肉记

    一个是文学界的天才,一个是饮食界的天后。他奉命娶亲卧底相府,假情假意讨她欢心。她不愿二婚嫁给武官,曲意迎奉骗他同情。可装模作样久了,竟让人有点难分难舍起来。时机若到,分是不分?
  • 神裔之神战天下

    神裔之神战天下

    在神魔大战之后,神在人界留下了他们的血脉,这些人被称为“神裔者”。而魔族则是通过魔气将部分人类转变成魔人,在神魔回到各自的界面之后,他们留在人间的后裔则是继续的厮杀……
  • 神魔秘传

    神魔秘传

    修炼一途,逆天之举,先锻体,后炼气,身聚灵,骨凝元,通化玄,踏先天,脱凡体,成圣胎,武之极,证大道,以己身之域,换天地秩序。
  • 前妻的男人

    前妻的男人

    余归晚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闺蜜竟然会替她把老公照顾的那么好。当闺蜜挺着肚子来找她的时候,余归晚二话不说直接给了她一巴掌,冷笑道:“凌薇,他要是想娶你的话,让他亲自来跟我说。”离婚,对余归晚来说一个不小的打击,但是却让她知道一个真理,男人爱你的时候,你是宝,不爱你的时候,你就是路边的一根野草。遇上莫辰逸是余归晚生命中最大的一个意外,在她最潦倒的时候,他将她收留了。余归晚:辰逸,可是当遇见你的时候,我知道自己无法逃避,我愿意倾尽我的一生再爱你一次。莫辰逸:晚晚,真正爱一个人是不管她身在何处,我的心都会随着她离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是异界召唤师

    我是异界召唤师

    召唤是我的爱好,装逼是我的本性,你若不服,跟我的小弟练练啊~
  • 灵剑阵

    灵剑阵

    千城而一州,百州而一域,十域而一境域。修行世界,岁月悠长,而修行者已知境域有三千之多,修行者谓之这片世界为三千境域。
  • 阿拉德之剑

    阿拉德之剑

    阿拉德历1004年,鬼剑士米狄·阿思雷克斯终于死在了冒险的征途上,然而,在他的心脏停止跳动之前,寄宿于左臂的鬼神却爆发出神秘的力量。再睁开双眼,他回到了二十年前,此刻,格兰之森的大火尚未燃起,德洛斯帝国的入侵尚未开始。一切重新开始,他决意弥补所有遗憾,追逐梦想,踏上不一样的极道强者之路。新建书友群:220773465,欢迎加入!【创世中文网DNF征文大赏冠军之作,欢迎鉴赏!】
  • 我才不是魔法公主

    我才不是魔法公主

    十四岁生日那天,莉娅多年的世界观被颠覆了。学校的课程一夜间全部变了样,语文,数学,外语,体育,音乐,美术,通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风火水土雷五系魔法。相识多年的好朋友,转眼成了自己的守护使者。还有忽然到来的神秘转校生,王子般的隆琪,黑暗骑士星魄。一切的一切,都像是忽然崩坏的梦。莉娅仰天长叹,主神大人,如果这是梦,请让我快点醒来吧!
  • 海边的玫瑰园

    海边的玫瑰园

    出身贫穷的苏北女孩儿,早婚与丈夫一起来到上海。在上海这个花花世界里奋斗、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她无法抵御物欲横流的诱惑,无法坚守自己的婚姻,开始怀疑自己身边的人。之后,她迎来了自己的第二段感情。这段感情也并不完整,需要与另一个女人分享一个男人。但是她完成了从贫穷到富有的跳级,却过着很迷惘的生活。在孤独中,她迷失了自我,无处安放自己。她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偶然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