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学习路上催我们奋发向上的好伙伴。我们要养成正确应对考试的好习惯,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考试,做好考前复习,考试时不紧张,认真审题,重视检查,才能轻轻松松得高分。
分数不是目的,考试是查漏补缺的一种工具
淘淘和木木在浏览家长论坛上的帖子,有一个题为《孩子,我该怎么帮你》的帖子映入他们的眼帘。
我的女儿徐畅是一个追求完美的女孩,在学习上也是。她每次考试总能考第一,大家都很羡慕她。徐畅每次总是把考第一名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
这学期班上转来了一名新同学,成绩也很好,期末考试超过了徐畅。第二名的事实让徐畅难以接受,她感觉一下子从万众瞩目的高峰跌到了谷底,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情绪很低沉。不管同学、老师怎么劝说,她都开心不起来,课堂上听不进去,书也看不进去,学习好像没了方向。作为她的妈妈,我万分着急。
看到此,木木就问淘淘:“如果你是徐畅的同学,你会怎么去劝说她呢?”
“在我看来,第二名也是很好的成绩,可是为什么她这么不开心呢?我看她是一个只认识分数,不认识考试的人。她这种人无可救药,遇到这样的情况别人再如何劝说也是白费力气。她应该做的是先弄明白考试的目的和意义。她需要冷静地想一想,考到了第一名,或是考了一个很高的分数,真的就是我们考试的目的吗?我们考试只是为了拿一个好名次或好分数吗?”
尽管淘淘的话有些刺耳,但是说出了问题的实质。作为一个学生,我们摆脱不了考试,但对考试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考试不是目的,只是一个手段,主要是通过成绩来了解我们的学习状况,检查一下在一段时间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一个重要的查漏补缺的手段。这才是考试的意义所在。
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网络,通过查漏补缺,我们就能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一步一步地把每一个知识点都掌握好,这样才能把这张知识网络编织得完整牢固。如果有的知识点没有掌握好,这张“网”就会出现漏洞,那么在“捕鱼”(考试)的时候,“鱼儿”就会从这个漏洞钻出去。漏洞越多,“鱼儿”跑得越多,你的分数就越低。
因此,当你发现自己的知识体系出现了漏洞,一定要亡羊补牢,及时把漏洞补上。如何补漏洞呢?我们应该把自己在平时学习、考试中遇到的不会做的难题以及做错的题目整理出来,这些题就是知识网络上的漏洞,你一定要格外重视,仔细阅读课本上的相关章节,一追到底,自我限期改正,强化过关。不能自认为哪个不重要,哪个可能不考,马马虎虎糊弄过去,纠错一定要全面、到位、落实。
2002年陕西省高考理科状元史方舟说:“回顾高三一年的学习生活,有几条建议给同学们,第一条就是及时查漏补缺。高考前如果没耐心,粗枝大叶,或自满自得,或自暴自弃,看似影响不大,实则极可能招致失败的命运,无功而返。”
2002年新疆高考理科状元郭慧勤说:“我从初中起,就在家长的督促下对每次作业都必须检查,看看有没有错漏,必须确定无错漏或检查出错漏改正后才能交出去。这种习惯,对我每次作业的质量和考试得高分都很重要。”
在考试或者平时的训练中,查漏补缺实际上就是找错误,若不进行错误分析,做题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平时考试和练习的目的在于查漏补缺,对暴露出的错误加以分析,找出原因,避免以后犯类似的错误。
【木木小语】
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考试是一种查漏补缺方式和手段,应借助考试养成查漏补缺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要把这种习惯坚持下去。那么怎样才能将这样的习惯延续下去呢?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为各门学科准备一个笔记本,把从开学到现在所有做错的题目都抄下来,—道一道地重新做一遍。凡是做对了的,就做好标志。对于那些做不出来的题目,可以先看看答案,记住解题思路,隔一段时间后再返回去重新做,如果做对了,再做好标记。最后,集中精力攻克剩下的难题。这样坚持下去,我们的学习成绩一定会有明显的提高。
2.对于查什么“漏”、补什么“缺”,我们也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查补知识点要掌握到什么程度心里要清楚,避免盲人摸象,做重复性的工作,努力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
有了漏洞不去弥补,漏洞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学习的难点往往不在于听课,而在于补缺漏。每个学生都听同样的课,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遗漏,谁弥补得越好越快,谁的成绩就越优秀。
孙龙昊:跟着老师的节奏做好考前复习
一天下午,木木发现淘淘无精打采地趴在书桌上,便走过去问:“你怎么了?”
“我在为怎么帮助好朋友威姿想办法呢。”
“发生了什么事情?说来听听。”
于是淘淘就把最近威姿的学习情况给木木说了。情况是这样的:
威姿在班级成绩属中等偏上,初三第一次月考过后变得焦虑起来。为了能够快速地提高中考成绩,进入理想的高中,父母为他请来一个大学生给他补课。威姿又自己买了一些课外学习材料,开始在家里另行备考。结果怎样呢?因为那位大学不是毕业班的老师,他能做到的就是帮助解题,由于不了解中考大纲,他只能进行盲目的辅导,导致威姿现在的成绩一步步往下滑。
听后,木木也觉得威姿这种撇开老师,另起炉灶的学习方法确实很危险。
有很多的同学跟威姿一样,由于某一次成绩的下滑,而采用了另起炉灶的急救措施,却忽视了学校的课程。
我们应该把精力放在老师所教的课程上,即使偶尔成绩不好,也不能急于求成,和老师分道扬镳。特别是在中、高考这样紧要的关头,还是要紧跟老师的脚步,才能稳扎稳打,取得高分。2005年,辽宁省沈阳市的中考状元就是紧跟老师节奏复习而取得好成绩的。
孙龙昊初中就读于沈阳市敬业中学。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孙龙昊顺利地走过来了。“就是刚升到初三的时候,稍微有些紧张。”孙龙昊回忆自己的初三经历,得出最重要的结论,就是一定要紧跟老师的复习节奏走,不要自己盲目地加班加点。“即使初三备考最紧张的那会儿,我晚上学习也不超过11点。”
当然,孙龙昊也不认为自己的学习习惯就是最好的,但一定要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式,让自己白天的学习效率最高,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在被问到有什么复习诀窍时,孙龙昊仍强调,一定要紧跟老师的节奏走,充分利用在校的学习时间。因为老师布置的题型、题量都是事先选择过的,是经过多年实践检验的,能够帮助我们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最好不要另起炉灶,自以为是地自己复习。
毕业班的老师大都是非常敬业的,他们会倾尽全力来辅导学生。老师们有着多年的教学和辅导经验,他们的教学计划具有很明确的针对性,所以他们是最能把握分寸的人。老师既能将有效的知识有计划、分步骤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又能详细地介绍解题技巧,因此在课堂上一定要做到聚精会神听讲,课后尽可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复习任务,这样才会增进对老师下一步课程的理解,形成良性循环。有些自己的不懂之处老师又较少提及。也有学生走入了两大误区:一是抵触老师的授课规划和知识链接,二是独自钻研生涩艰难的试题。其实这些学生忽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中考不是竞赛,它不会曲高和寡,而老师是过来人,他知道如何引导你。所以,如果你对课堂上老师所讲授的内容没有完全理解,或是就自己的实际复习情况有困惑之处,一定要及时请教老师。
总之,在备考时,我们一定要养成紧跟老师节奏复习的好习惯。
【木木小语】
紧跟老师的节奏复习,并不是要我们一味适应老师。老师的复习进度是学生为自己制订复习计划的前提,我们需要做的是针对自身的情况加以调整,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可以少花一些时间复习;而自己学得不太好、问题比较多的地方,应多花些时间,在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后再多看、多想上几遍,再找一些相关的习题让自己练习一下,将薄弱的知识夯实。考生自己制订的计划可以进行得比老师的计划略快一步,但绝不能比老师的计划慢。当然,这些调整都是以保证完成老师布置的复习任务为前提的。如果有可能,应该和老师谈一谈自己的情况,听取老师的意见,这样制订的计划才能更有针对性。
Takeiteasy,沉着冷静应考
“昨天,我们考试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晕倒在考场了。我还以为他突然生病了呢,后来才知道是因为紧张。”
“这样的情况是有的。”木木接着给淘淘说了类似的案例。
王江平时最怕考试,他总觉得考试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父母和老师。父母总是在耳边唠叨:“我们为你上学付出了这么多心血,你不好好考,怎么对得起我们!”每次临考,王江就想起父母说的这些话,于是,他总担心考不好,父母又要说自己了。考试变成了父母交给他的一项任务,考得好,父母脸上有光,考不好,父母就没面子,反正跟自己没啥关系。试想,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下,他怎么能考好呢?
“还有一些同学则是另外一种情况。他们成绩不错,老师和家长也经常表扬他们,长此以往,这种表扬就成了他们考试的主要动力。考试对他们来说就是要追求好分数,然后赢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这样脸上多有光啊!这种认识同样也是错误的。”
木木用简单的案例为我们分析了考试紧张产生的一些原因。实际上,考试的时候适度的紧张是很正常的。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认为,人的工作和学习成绩与情绪的激动水平呈倒U字形关系,也就是说,过低或过高的激动和紧张水平都不利于人的工作和学习,而中等程度的紧张最有利于能力发挥。因此,考前一定程度的紧张是正常且有利于考场发挥的,会让你注意力空前集中,甚至让你急中生智,超水平发挥。
而高度紧张则会直接影响考试成绩。很多同学在考试时就因高度紧张而使考试成绩与实际水平相差较远,更有甚者因为过度紧张造成晕场。
据调查,在中、高考中由于紧张造成分数下降的事例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