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的角色被一再揉捏、一再变形之后,其“功能”也变幻无穷。鲁迅点破的功能是“敲门砖”,权力之门,功名之门,豪门,侯门,宫廷门,都可以敲进去。不读孔子的书,怎可进身举人进士状元宰相?但鲁迅看到的是孔子当圣人时的功能,未见到他倒霉而被定为罪人时的功能。在“批林批孔”运动中,他从“至圣先师”变成“反面教员”,其功能也是反面的。先前要当进士得靠他,现在要当战士也得靠他,谁把孔子批得最狠,谁才是最坚定忠诚的革命战士。至于他的“徒子徒孙”,则必须反戈一击,把他作为“落水狗”痛打痛骂,划清界限,才得以自救。文革后期,孔夫子运交华盖,成了头号阶级敌人,与反党叛国集团头目林彪齐名。因为林彪引用过“克己复礼”的话,铁证如山,于是,孔夫子竟然和他一起被放在历史的审判台上。这回与五四不同,五四时只是一群知识分子写写文章,这次批孔则是全党共诛之,全国共讨之,动用了整个强大的国家机器,不仅口诛笔伐,还给他踩上亿万只脚。史学家们着手把“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中国通史》改为“以儒法斗争为纲”的通史新版。这个时候,中国文化翻开了最滑稽也是最黑暗的一页。
文革后期,孔夫子被打到了谷底,真正是被批倒批臭了。没想到三十年后,孔夫子又是一条好汉,孔老二又变成了孔老大和孔老爷子。他再次成为“摩登圣人”(鲁迅语)。这一回,孔夫子是真摩登,他被现代技术、现代手段所揉捏。电台、电视台、电脑网络,从里到外,轰轰烈烈。古代的手段也没闲着,立庙、烧香、拜祭全都汹涌而至。这次重新摩登,差不多又是把孔子当面团,不同的是二十年前那一回把他踩下了地,这回则是捧上了天。揉捏时面团里放了不少发酵剂,于是格外膨胀,不仅《论语》被视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连“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也千真万确,)而且孔子也变成超苏格拉底、超耶稣的第一大圣,什么先进文化都在他身上,孔老先生成了“万物皆备于我”的大肚至饱先师。有此大圣在,还扯什么五四精神,什么德先生、赛先生,连圣诞节、元旦都是胡扯,都是有损于我大中华形象,应当用孟母节取代母亲节,用孔子纪年代替公元纪年。这回孔夫子除了当“敲门砖”之外,还充当“挡箭牌”,起了掩盖“问题”的奇妙作用。有此挡箭牌在,“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自然就该退避,蔡元培、陈独秀、鲁迅、胡适、王国维、陈寅恪等等,就该统统靠边站。
鲁迅说中国人对待宗教的态度是利用即“吃教”。对孔子也是食欲大于敬意。都是用口,讲孔子和吃孔子界线常常分不清楚。当今吃孔子的方法很多,吃法不同,有的是小吃,有的是大吃,有时是单个吃,有时是集体吃,有时是热炒吃,有时是泡汤吃。充当“心灵鸡汤”时,放点西洋文化参搀和,有些变味,尚有新鲜感,最怕是大规模集体炒作,让人又浮起政治运动与文化运动的噩梦。
说了这么多,不是说孔子有问题,而是说对待孔子有问题。孔子确实是个巨大的思想存在,确实是人类社会的重大精神座标,确实值得我们充分尊重、敬重。但是,20世纪以来,问题恰恰出在不是真尊敬、真敬重,或者说,恰恰是不给孔子应有的尊严。不管是对待孔子还是对待其他大思想家,第一态度应当是尊重,然后才去理解。如果只给孔子戴高帽子,把他当作傀儡和稻草人,那还谈得上什么理解,还有什么好研究的?余英时先生说,对待孔子和儒家经典,应当冷读,不应热炒,便是应当坐下来以严肃冷静的态度,把孔子以及儒学当作一个丰富、复杂的巨大思想存在,充分尊重,认真研究。在此前提下,再进入思想体系的内里,把握其深层内涵,这样倒可以还原一个可敬的孔子形象。但愿孔夫子在21世纪的命运会好一些。2008年新春之际让我们祝他老人家好运和重新赢得思想家的尊严。
原载《南国都市报》2008年1月23日
爱国与害国
从维熙
据《北青报》报导,前些时日南京文物部门,准备把一处刚刚发现的南朝的一座贵族古墓,连同地面整体搬迁到南京市内。为此,要起动吊车及各种科技手段,进行繁琐的古墓迁移。此奇闻怪事刚刚见诸报纸媒体,电视传媒中又见河南筑造起几公里长的环山“祖龙”,据说此举是为了发扬和传承龙的精神。此两事一经披露,立刻引起舆论哗然。有人著文说搬迁古墓之行径,违反国家文物保护法规;电视传媒公开谴责环山造龙,破坏了自然环境,践踏国家环保法令。两者都属于劳民伤财之举。
笔者则认知其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部分国人心里正在以复古意识与中国的科学发展意识对弈,钻到狭隘的民粹主义中打呼噜去了。君不见去年浙江横店集团,在江南要再造一个“圆明园”吗?为此,笔者曾在《文汇报》上发表《假凤虚凰与卧薪尝胆》的短文中,谈及到无论“克隆”出多少个皇家园林和圆明园来,都无益于弘扬中国的古老文明,助我中华在地球上腾飞。搬迁古墓和环山建造“祖龙”一事,虽然不属“克隆”之范畴,但其思想内核如出一辙,似乎不知道我们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弘扬中国古老文化的同时,更需要当代意识的光环照耀。
今年四月下旬,应天津之邀参加了“世界读书日”的活动,见到了近年来忙于拯救民间文化的冯骥才。我们就民粹主义,曾留下如是的对话。我说:“老弟,你够辛苦的,一年走南闯北,为拯救民间无形文化资产而白了头发,我向你表示一个文化人的敬意。但是老弟你千万别只顾这头,而忘了那头。千年古庙要修,登月的飞船更要造。对吗?”他说:“国人中确实有人走向复古的极端,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明,确实要我们传承;但是有些事情演绎得出格了,比如河南环山筑造‘祖龙’一事,文汇报记者对我进行了采访,我说如果只顾埋头去探寻木乃伊和去淘千年古宝,而淡化了现代化的建设,就是本末倒置的误国之举了。”
说来也巧,就在笔者行文其间,又从传媒上读到,又见有人建议中国的母亲节与5月13日的世界母亲节分离开来,将其改到4月的孟子诞辰之日。何故?答曰:儒学百家中的孟子,不仅提倡孝道,而且实践孝道。我的天呐!母亲节来自西方,我们有什么必要也将其民粹化?按照这个推理,何不把公元和世纪退回到皇历年谱中去;连2008年奥运会提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响亮口号,怕是也要进行修正了。试想:如此这般下去,不是给正在腾飞的中国缠上裹脚布吗?
中华民族的文明积淀不能丢失,但是如果我们走过了头,将意味着民族的自我封闭和自我囹圄。记得,邓小平曾说过一句铁铮铮的铭言:“发展是硬道理”。近日,“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升空,圆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这才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之根本。难道不是吗?!
我们以此为尺,再审视那些民粹复古之行径,就不难分清楚什么是爱国,什么是害国了。
原载《人民日报》2007年12月5日
做人的文化问题
阮 直
我不是学者,我研究不了孔子、庄子、老子,但我知道我们的血液中有这些文化祖师爷的“基因”,我们都是他们的“孙子”。这个“孙子”告诉我们,做人要“装”,在父母面前要装乖,在师长面前要装谦,在权威面前要装卑,在强者面前要装软,在名与利之间要装“虚无”。在政治运动来临时要装傻。反正你就是不要活出自己的本真来。
连当代的学者在研究那些在历次政治运动中活出真正人生大哲学的人物时,都把装傻装到真傻的境界奉为找到了人生的真谛。孙郁在2008年《随笔》第一期上撰文,羡慕张中行先生,说他才是“良谷深藏若虚,甚至大智若愚吧?”“日久天长使自己以外的人都认为,他是有精神病。”“所以才换得大报酬,能在历次政治运动中画花鸟,睡大觉,能过上闲适的日子。”这于个体的人生而言确实是得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反思一下我们做人的文化,真的如此。只要你不冒尖,就不会挨掐,只要你没棱角,就不会被踩。
张中行的“傻子”处世哲学在我们的做人文化中是智慧,是精明。其实精通此道的又何止是他这样的大知识分子,连顺着地垄沟找豆包吃的农民也都不会在生活中装“大明白”。遇事三分木,开口半分傻,总是表现出生下来就是替大家吃亏的样子,这才是保全自己的上策。我们与人相处的哲学是怕奸不怕傻,怕灵不怕愚,怕聪不怕呆。一个民族的文化元素配置出来的“人才”类型都是痴傻茶呆的型号,那不就是“集体废品”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