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45200000011

第11章 杂感(2)

今之学者,小有名气,便高视阔步、神气活现、毫无礼让。冲门而出,见者躲闪;入室喧哗,闻者避席,似乎只有如众星捧月般热闹或闲人回避般寂静,方称“大腕儿”。这看起来是名流的不羁,实则是暴发小人的粗鄙。前人有诗曰:“红帽哼来黑帽哈,风流太守赏梅花。梅花低首开言道:‘小的梅花接老爷’。”不图昔日官场之鄙俚,今日复见于学界。

学术文章、批评争鸣,总要靠道理取胜。鲁迅先生的笔够尖刻,但从来不涉谩骂。他那篇《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以为论争获胜,而自己并无卑劣的行为,观者也不以为污秽,这才是战斗的作者的本领。

周谷城先生在学术论争中是不留情面的。记得在关于形式逻辑的论争中,他著文批驳我的另一位老师,说这位老师讨论形式逻辑的文章“从头到尾没有一句话是对的”,读后颇以为过分,但细细想来,他也只是说理,绝无骂詈。

以理服人方是优雅,方是身份,若一味谩骂,不过青皮者流。破口大骂之后,对手因嫌污秽不与之辩,便洋洋得意、班师回朝,更是迹近无赖。这种青皮无赖的战法,今天颇有传承。

书名的粗鄙化已经不限于流行小说,内容的粗鄙化也已渗入所谓名家之作。美术作品粗鄙也成了时髦。专画穿着内裤、吊着半拉子奶罩的丑陋女人,也称名家。很有才气的画家随波画起了春宫。

侯宝林先生净化了相声,使之摆脱粗鄙。今天的趋势却是回归粗鄙,我担心,粗鄙化的泛滥会使几代人丧失审美的判断。

政府官员,位居上流,西服革履,俨然“领导”,但满嘴粗口,不以为耻:“你不让我好过,我也不让你好过”;“谁耽误我一阵子,我就耽误他一辈子”。竟似全无文化。

如果那人犯法,裁断自有法律;如果那人失德,评判自有公论。公共权力,社会之公器,官员只能依法行使,岂能凭一己之好恶,图个人之报复?看似快人快语,实则毫无政治理念。此类语言出诸市井,如《水浒传》中牛二之流,不足为奇,出自政府官员,则正是官场粗鄙化之一例。更有甚者,黑白勾结,雇凶杀人;官商一体,枉法贪赃。此辈等而下之,不足费口舌了。

粗鄙化,由来已久,其缘起,在于鄙视文化。

以为学校传授的知识九分无用、一分捏造,是外来的思想;以为读书比做饭、杀猪更简单,是本土的创造。为了打击知识分子,剥夺所谓知识分子的“资本”,数十年如一日不间断地强化知识无用、读书无用,知识分子无用,使得社会弥漫着以“大老粗”为荣、有文化为耻的氛围。张嘴粗口,闭嘴“国骂”,成了“工农化”的标志。优雅似乎只属于资产阶级。

更可怕的是心灵的粗鄙化。社会秩序的紊乱、纲纪的隳颓,使各种正常社会中上不得台面的行为都以“革命的”模样登台表演,而各种过去只能隐蔽操作的阴谋诡计,这时都堂而皇之地抛头露面。拉帮结派,勾心斗角,以权谋私,污蔑造谣、打击报复,营私舞弊,卖身投靠,腐化堕落,说一套、做一套,效忠信、小报告,这些卑劣行为的风行,使一代人的心灵受到污染,以为这些才是立足社会、飞黄腾达的要诀。而这种立身行事的方式,其影响又何止一代。

“四人帮”可以粉碎,心灵的粗鄙化不会随之消失,语言、行为的粗鄙化也在继续传承。文艺作品的粗俗,网络的语言暴力,对各种丑恶行为的见怪不怪甚至同流合污,追根寻源,仍旧脱不开鄙视文化造下的恶孽。社会文化的水准,总是相应于社会成员的平均水准。

市场经济在西方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一切运作规则已经趋于完善,制度文明完全可以借鉴。但是,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许多成熟的制度文明却似乎无法借鉴。其原因在于经过了几十年鄙视文化的折腾,尤其是“文革”的无法无天,粗鄙已经弥漫于社会。西方的制度文明到中国经过粗鄙化的改造,规则已经不成其为规则。不加警惕,完全可能成为经济学家所斥责的“权贵市场经济”即权钱勾结的无法无天的市场经济。

或曰,资本主义在原始积累阶段也一样充满着血污与不洁。不错不错,但我们是在几百年之后。如果历几百年而毫无长进,历史还有什么用处?

几十年粗鄙化的改造,要恢复那份优雅,恐怕要双倍的时间,这就是粗鄙化的代价。

原载《同舟共进》2008年第7期

样板戏入教材的“三宗罪”

朱大可

教育部最近对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实施修订,增设有关京剧的教学内容,并在10个省市区的20所中小学进行试点,其中15首京剧教学曲目已被确定,除4首出自传统京剧,其余11首均为文革样板戏唱段,分别隶属于《红灯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智取威虎山》(《甘洒热血写春秋》)《沙家浜》(《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智斗》《你待同志亲如一家》)《奇袭白虎团》(《趁夜晚》)以及编外样板戏《红色娘子军》(《接过红旗肩上扛》《万紫千红分外娇》)等。教育部此举虽属好意,旨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却适得其反,引发了民间的广泛质疑。

在我看来,样板戏成为教材,至少包含着下列“三宗罪”。第一宗罪,就是有关职能部门将指令范围无限延伸,连学生的唱段都要加以硬性规定。行政官员总是热衷于用大一统的思维管理中国事务。多年以来,不仅中小学教科书实施全国统编,高考题目实施全国统拟,甚至发展到连研究生专业考题都要全国统一出卷。这种管理权力的过度扩张,以及一刀切的行政逻辑,严重违反教育学的基本规律,颠覆因地制宜、因人施教的科学方法,只能导致教育质量的日益下降。

第二宗罪,就是把京剧当作戏曲教材的唯一选择,宣称其为“国粹”,并明确表示不会扩展到其他剧种。这是京城文化以“国标”名义对地方文明实施的又一次文化霸权。此前,京城文化的过度扩张,已经导致其他区域文化的严重萎缩,制造文明同质化和单一化的危机。如果没有港台区域文化的独立生长,中华文明的多样性形态恐怕已不复存在。

此次增设京剧教学之举,再度表露出对地方戏曲的藐视。每个省市区无疑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戏曲品种,仅定点省市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甘肃等,就拥有河北梆子、评戏、单弦、粤剧、沪剧、越剧、绍剧、汉剧、赣剧、秦剧、秦腔等诸多品种,此外更有举世公认的“国粹”昆曲和黄梅戏等,完全值得中小学生大力学习和传承。这种“罢黜百家,独尊京剧”的做法,也许能够维系京剧的霸权地位,却只能加剧地方剧种的生存危机,令岌岌可危的传统文化雪上加霜。

第三宗罪,就是以传承文化的名义,促进了“文革”美学的死灰复燃。这场样板戏的回潮,并非一种孤立的现象。各地电视台,在这方面先声夺人,引发了民间热唱样板戏和文革歌曲的浪潮。就60年代的过来人而言,当年没有其他娱乐方式,只能享用被强行灌输的文化口粮,由此构成特殊的文化记忆和怀旧心理,对此应当予以宽容和理解。而此举令知识界感到震惊的原因在于,作为21世纪中国的行政主管部门,强行部署文革样板戏的学习,极易让人产生“以郑重的官方立场,称颂那种早已被历史唾弃的专制文艺体制”的推论。

样板戏的旋律简单,便于学习,但这不能成为制定教材的理由。而这些指令曲目,旋律节奏快捷强烈,只是为了迎合斗争需要,其唱词更是充斥着“革命到底永不下战场”、“痛歼敌人在今晚”、“燎原烈火旺,工农齐武装”、“誓把……一切反动派统统埋葬”等仇恨话语。作为特定年代的产物,样板戏的另一个功能,则是在高举“斗争美学”的同时,围剿整个中国文化,制造出远甚于嬴政焚书坑儒的惊天大案。“文革”、江青、样板戏,作为中国60~70年代文化的三位一体象征,已经接受了历史的严正审判。样板戏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更不应变成教材来继续戕害我们的子孙。这是不容置疑的政治常识。

在改革开放30年的时刻,样板戏的历史回声,令人感到恍然如梦。重审这个畸形物种的唯一良性作用,就是推动世人的历史反思,引导青年一代去认知其丑恶,并捍卫思想和生活的自由信念。尽管在所谓“保卫传统”的名义下,“磕头党”和“样板戏帮”正试图卷土重来,但没有任何力量能把我们拉回黑暗岁月。终结历史噩梦并坚持改革开放,这是中国社会的唯一进化路线图,此外更无其他道路可言。

原载《中国新闻周刊》2008年3月3日

制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邵 建

在近日北京举办的市场化三十年论坛上,与会者认为:“三十年来,中国各个领域的规则、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举其大者如私人产权获得一定程度保护,公有经济迅速缩小,私人企业逐渐发育以至于占据经济的半壁江山。”据此,华人经济学家张五常断言:“这三十年来的中国经过摸索,已经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甚至人类历史上最好的制度。”从“政治正确”的角度讲,这话自然没有问题,但其实所谓制度,无论哪种,从不会有“最好”之说。

中国改革30年,主要是经济改革,它所取得的成绩,正如与会者以上的客观肯定。但我个人并不如此乐观。前些时我看到一个数据,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的比例中占75%以上,相反,民间总资产还不到25%。这个数据如果是确实的,那么,公有经济还谈不上迅速缩小,非国有经济更谈不上半壁江山。如果不加快经济改革的速度,即使再来一个30年,也不过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一半对一半。饶是如此,这依然不是健全的市场经济。因为,在理论上,市场经济不应有如此庞大的国有经济身影。市场经济是向民间权利开放的,不是面向国家权力的。权力和权利本不平等,市场的本性又在于竞争。问题是权力厕身其间,权利和权力还会有公平的竞争吗?更何况在许多国有垄断领域,权利被排斥,压根还谈不上竞争。

中国经济改革的进一步阻力显然不在经济,而有更关键的所在。最近媒体在检讨前不久发生的瓮安、孟连事件,在我看来,问题的要害之一,便是县乡两级的民主在制度层面上未曾落实。有论者把瓮安事件归结为地方政府的官僚主义,因为事件发生后,当地主要官员未能当机立断,而是县里等州里,州里等省里,以致事态一发而不可收。这样的见解未免皮相,因为官员的逻辑是谁给他权力,他便对谁负责。如果他的权力来自上边,他当然要看上面的意图办事。至于孟连,不惜对村民动用大量警力。云南省的处理报告这样两条应该引起注意:一是该县县委书记“个人长期使用橡胶公司提供的豪华越野车”,二是“孟连县少数领导干部参与橡胶公司入股、分红……”。出警究竟为哪般,结论已昭然。两起事件不是什么举措失当,它们凸显的是基层体制存在的问题。如果不从这方面着手,局面就难有改观。

我并非是个否定论者,取得的成绩摆在那里,不用多说。所以多说问题,乃是为了进一步改进。因此,就问题而言,我相信我以上基于本土感受的表述,不难获得相当的共识。但张五常先生却告诉我们,我们现在就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制度。该论坛主旨之一,是三十年之后,中国下一步应当如何变革。按张氏逻辑,什么都不需要做了,我们已经最好。还是民间表达得精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张氏肆言,却见不及此。殊不知,在制度选择上,人类的确找不到“最好”。即使上述民主,在丘吉尔那里,也是一个并不好的制度。因此,即使民主社会对民主制度的评价也不过是“最不坏”。

在市场与民主上,如果我们的制度改革还没有完成,还需要进一步转型,那么,我们除了继续努力之外别无选择。

原载《南方都市报》2008年9月11日

政治生活中的一些用语应该更新

沈敏特

斯大林有一本关于语言学的著作,认为语言是没有阶级性的,此话不假。但为了表达一定的意思,在具体的时空使用的语言是包含着具体的社会内涵的。譬如,对毛主席我们喊“万岁”,对邓小平则用“你好”表达敬意。“万岁”与“你好”表达了完全不同的社会内涵。从“万岁”到“你好”,是认识的进步,社会的进步。

但,循此细想,我们目前仍在广泛使用的语言,尤其是政治生活中的一些用语,并没有彻底更新,似乎仍然停留在“万岁”阶段,反映了我们观念的陈旧。譬如,当某个领导要讲话时,会议主持人先是请大家拍手欢迎,紧接着会说一段我们很熟悉的话:“感谢某某领导在百忙之中亲临会议,现在我们欢迎某某给我们作指示!”(又是一通鼓掌)细想很不对味儿。领导参加会议是他的工作,再忙也是履行本职,这和清洁工该扫地、司机该驾车一样,无须格外嘉奖。有谁格外赞美过清洁工和司机“在百忙之中”“亲临现场”扫了地、开了车?至于领导讲话,不外传达法规、政策、决定或表达个人意见、个人体会,大多不具指令性,也就不是什么“指示”。

我们还常常听到这样三个词儿:一是“重视”,二是“关心”,三是“照顾”。如某某领导如何如何“重视”什么事什么人,对什么事什么人如何如何“关心”,又怎样怎样给予了“照顾”。从工作关系上讲,领导“重视”、“关心”、“照顾”,有利于被“重视”、“关心”、“照顾”的一方,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从这些方面来说,对领导的这些行为的肯定也是对的,但是不能过分。如果过分宣扬这几个词儿,从政治角度说,就会压抑公民意识的成长。因为它反映的不是平等意识,而不自觉流露出的是感恩意识,是对上的仰视。

先说“重视”。不论是领导人,还是普通公民,重视自己的本职是天经地义的,无须另加赞美。清洁工重视自己工作,不懈怠、不失职,司机重视交通法规、驾驶技术、车辆保养、行驶安全,不应另加表扬。为什么领导重视自己的工作就要百般说好呢?说到底,是因为我们不把领导看作公仆,仍看成是高高在上的救星。

二说“关心”。无论领导人,还是普通公民,都是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关心国家大事、关心人民的利益,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关心,也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相互的、和谐的、美好的关系的表现,你的“关心”价值连城,我的“关心”就不值一文吗?一个民主国家,最需要关注和提高的首先是普通公民对国家大事的关心。这才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再说“照顾”。领导对待他职权范围内的人和事,只有一个原则:依法办事。反过来,公民也只能要求领导按照这个原则来处理涉及自己的事。如果领导总是喜欢施行厚此薄彼的“照顾”,轻则属办事不公,重则属违章违纪。额外的照顾是“乱套”的同义词,它的背后是“人治”。

同类推荐
  • 纪伯伦全集:先知

    纪伯伦全集:先知

    《先知》一直被视为纪伯伦一生的巅峰之作,自出版以来赞美始终不绝,被人誉为“小圣经”“东方赠送给西方最好的礼物”等。纪伯伦因此书声名大振,被世界认识、关注。此书收录了《先知》、《先知花园》、《先行者》等多部散文诗集,讨论了爱、婚姻、施予、悲欢、自由、时光、善恶、美、死亡等多个世界之源问题,承载了纪伯伦最厚重也是最成熟的思想,而散文诗中的语言优美绝伦,因此《芝加哥晚邮报》称:“真理在此,用黎巴嫩式的美、音乐和理想主义表现出来的真理。”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韩愈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韩愈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许地山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许地山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立正

    立正

    其次,小小说有着自己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小小说最大的特点是“小”,因此有人称之为“螺丝壳里做道场”,也有人称之为“戴着镣铐的舞蹈”,这些说法都集中体现了小小说的艺术特点,在于以滴水见太阳,以平常映照博大,以最小的篇幅容纳最大的思想,给阅读者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他人、认识自我提供另一种可能。
  • 蓦然回首

    蓦然回首

    因其短小,在构思和行文时才更讲究字句的凝炼,不允许文章中有赘词冗句。它的创作,是将时间、场所、人物压缩到一个小舞台上尽情展现,它的创作犹如做一件微雕的工艺品,精巧之间尽显功力。在某种程度上,微型小说就是一种敏感,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个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小说的——一种智慧、一种美、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一种新鲜的思想。也正是因为这些,微型小说自出现至今,一直深受读者的喜爱。
热门推荐
  • tfboys始终输给你

    tfboys始终输给你

    他们的邂逅,会是什么样的,敬请期待吧!!!
  • 傲娇神医:大神,你过来

    傲娇神医:大神,你过来

    一言不合就玩穿越,斗Boss,人生苦短,力求少虐!
  • 苍穹邪魔

    苍穹邪魔

    我若成魔,万界乃我何?我若向佛,万界无魔。血铺的路,成就万界霸主!
  • 历史故事与趣味

    历史故事与趣味

    为了引导中小学生培养对各门学科的兴趣,我们特地选编了这套“中小学生趣味阅读”丛书,包括《语文故事与趣味》《作文故事与趣味》《文学故事与趣味》《数学故事与趣味》《科学故事与趣味》《军事故事与趣味》《历史故事与趣味》《动物故事与趣味》《植物故事与趣味》《艺术故事与趣味》共10册。这套丛书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培养兴趣的重要性和培养这些兴趣的方式方法,并详细讲解了各个学科的名人成才故事,涉及少年儿童必须知道的许多知识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现代性,是一套小小的百科全书,非常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和收藏。
  • 上神大人偷偷爱

    上神大人偷偷爱

    哎呀!在上班路上的田可心痛呼出声。一块性感的石头华丽丽的砸中了她的头。额。很痛。什么?这块石头是什么上神?谁能告诉她一块硬邦邦的石头为什么会变成一个性感的男人?没错是性感,肤色古铜,五官轮廓分明而深邃,犹如希腊的雕塑,幽暗深邃的冰眸子,显得狂野不拘,邪魅性感。她要钞票这个男人给他变出了一大堆的金子她要看月亮,这个男人带她去月宫看嫦娥??????????????
  • 等爱千年只为你

    等爱千年只为你

    数不清的泪我又哭了好几回幻化成蝶,埋葬我千年的等待佈朽啊,你肯定知道我在等你的归来
  • 无厘头小娇妻:老公我错了

    无厘头小娇妻:老公我错了

    夏诗凝躺床上翘着二郎腿打一行字“老公,么么哒,你真好,明天奖励你一个啪啪啪。”苏亦轩有点小OUT“啪啪啪是什么意思?”夏诗凝得逞腹黑一笑“明天找我要。”第二天夏诗凝一行人在吃完饭,苏亦轩闯入:“老婆,啪啪啪。”众:“……”哄堂而笑。苏亦轩黑线,霸气将夏诗凝抱起丢床上:“啪啪啪?”
  • EXO天堂恋人

    EXO天堂恋人

    本小说很虐,非常虐,所以说不喜欢的话可以不看。剧情内容:顾安然(女主角)和边伯贤相恋两年,但边伯贤却以父母给予的压力被迫和安然分手,经过惨烈的安慰,安然向伯贤提出当四个月恋人的事,可是旅游途中忽然发现自己患有病(好吧名字我还没想)如果手术的话就会忘掉最重要的人,不然只有一年的寿命,在安然准备离开的时候,边伯贤的父母同意了伯贤与安然相恋,可是为时已晚,安然离开,可是安然的死讯却传进了伯贤的耳朵里。四年过后在美国发展的朴灿烈忽然要结婚,而妻子就是死去四年的顾安然,婚礼那天,伯贤出来抢婚,可安然最终嫁给了朴灿烈,一次次错过,伯贤终于受不了而跳海自杀,故事就会这样结束吗……
  • prince殿下,我们相爱吧

    prince殿下,我们相爱吧

    表面上温和从容实际却凉薄淡然的富家美少女程若薇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从普通的学校转到了墨系贵族学校,本想安安稳稳的度过高中三年,没想到桃(狗)花(屎)运降临,若薇居然惹上了深情款款的黑帮少主时夜和腹黑的贵族少爷韩宇熙。时夜的深情不悔让若薇动容,玩世不恭却心事极重的韩宇熙让若薇心疼,当两位花样美少年遇上凉薄白富美,一场狗血却浪漫的邂逅即将开启……
  • 官平的大学

    官平的大学

    我的大学没有狗血的爱情情仇,没有离奇的跌宕起伏,有的只是那普通而又真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