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80800000060

第60章

吴国的出兵虽在司马昭的意料之中,但吴国的兵锋所向却是司马昭事先所没有料到的,若不是被羊祜及时识破,将为以后的灭吴埋下巨大的隐患。从去年吴国识破司马昭的声东击西之计,到今年吴国也来了个声东击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仅此二事,就足以说明吴国确有智谋高深之人。这不能不引起司马昭的深思:吴国的实力强于蜀国,又有江河之险可据,再加上一批有胆有识的智臣谋士,灭吴定不会顺利。他必须抓住目前的有利时机,一鼓作气,在灭蜀之后紧接着灭吴,以免夜长梦多,让吴国缓过劲来,强盛起来,形成南北对抗的局面!

可是,何日才能灭掉蜀国,以便腾出手来去灭吴呢?司马昭的思绪再一次飞向了西线战场。对于此次伐蜀之战,他充满了成功的信心,但却没有必胜无疑的把握。他心中十分清楚:此次大战胜负成败的关键,并不在于钟会是否能迅速地占领汉中和夺取阳安关,而在于邓艾能否把姜维及蜀国精锐兵马围困在沓中。只要邓艾能把姜维及蜀国精锐兵马紧紧缠住,死死拖住,使其无法东归,钟会的伐蜀大军定能冲破关隘,挥师入蜀,充其量也不过多损失些兵马或多耗费些时日而已;倘若邓艾拖不住姜维,围不住蜀军的精锐兵马,让其退回剑门关,钟会占据汉中与阳安关也就无多大战略意义了,灭蜀之战也就变得吉凶难卜了……

想到这里,司马昭又变得有些惴惴不安起来。他再次取过前几日收到的卫瓘送来的密报,一字一句认真地阅读着,仔细分析着沓中之战可能会产生的结局。卫瓘在密报中写道:

……卑职与征西将军交谈甚久,又亲观征西将军调兵遣将。为实现大都督绊姜维及蜀国精锐兵马于沓中之部署,完成灭蜀之大业,征西将军遣陇西太守牵弘率军邀其前,抢先占据孔函谷,以断姜维东归之路;遣金城太守杨欣率军绕道南行,奔赴甘松,以绝姜维南逃之道。征西将军自领大军从狄道出发,夜行昼宿,悄悄赶赴沓中,偷袭蜀军大营……卑职以为,征西将军深受大都督父子兄弟之厚恩,知恩图报,殚思竭虑,定不会有负大都督之重托。征西将军精通军事,熟知敌情,对陇右之地理了如指掌,为姜维布下一张天罗地网。姜维纵然肋生双翅,此番也定然是在劫难逃。请大都督不必担忧,静候佳音……

读罢卫瓘的密报,司马昭紧锁的眉头舒展了许多,沉重的心情也轻松了许多。他深知卫瓘是个心高气傲的人,满朝文武很少有人能在他心中产生真正的敬重之情。而在这份密报中,卫瓘竟如此盛赞邓艾,绝非偶然,定是邓艾的用兵之道与智谋韬略折服了他。再纵观邓艾与姜维历年交战的结果,也是胜多于败,得大于失。如此看来,姜维便不足为虑了。

就在司马昭面对着卫瓘的密报沉思之时,司马炎来到了书房门口。他向房内瞟了一眼,低着头小声地说:“孩儿有要事求见父亲。”

不知是由于司马昭的思绪仍停留在沓中还没有收回来,还是因为司马炎的声音过于低微没有引起他的注意,司马昭仍旧默默地呆坐着,没有任何反应。司马炎又朝书房内瞟了一眼,再也不敢吭声了,只好悄悄地肃立在书房外等候。

司马炎字安世,乃司马昭的嫡长子。他年纪二十有八,生得魁梧健壮,方面大耳,虎目蚕眉,高鼻厚唇,一副宽厚仁慈的模样。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他不仅有着一对粗长的手臂和两只小簸箕似的大巴掌,垂立之时,双手过膝,而且生成一头浓密的长发,盘在头上像一团浸过蜡的青丝硕大光亮,放开似一条黑色的瀑布直泻地面。大概是家族遗传的缘故,他不仅秉承了祖父沉稳持重的气度,而且继承了父亲忧郁压抑的神态,使他比实际年龄要显得老成稳重、深沉大度。他作为司马懿的嫡长孙,理所当然地得到家族的庇荫,未成年时便入朝为官,而且不断升迁,还不到三十岁便成为中护军、中垒将军。同时,多年的官宦生涯,耳闻目染,也使他对为官之道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积累了不少做官驭人的经验,为他在官场宦海中搏击风浪打下了厚实而坚固的基础……

大约过了有一顿饭的工夫,司马昭才从沉思中醒悟过来,一眼便瞧见了门外垂手恭候的司马炎,瓮声瓮气地说:“炎儿,汝有何事?”

司马炎连忙走进书房,跪倒在几案前,毕恭毕敬地说:“伐蜀军司卫瓘遣人送来一封书信。孩儿怕有误军国大事,故而前来打扰父亲。”说罢,将卫瓘的书信放到司马昭的面前。

司马昭扫了一眼信袋上“大都督亲启”几个醒目的大字,严肃地吩咐司马炎:“汝去吧。若有钟会、邓艾之军报,立即送于为父,不得有误!”

“孩儿遵命!”司马炎小心翼翼地倒退出司马昭的书房。

司马昭并没有立即去拆卫瓘的书

中护军、中垒将军:中护军,官名,第四品,掌管禁兵;中垒将军,官名,第四品,掌中央禁军。信,而是闭上双眼,暗暗地祈祷着:“但愿姜维及蜀国精锐兵马已被邓艾围歼于沓中……但愿钟会之军已攻取了剑门关……”

司马昭祈祷已毕,才小心谨慎地启开信袋上的密封,逐字逐句地读着卫瓘的密报。密报中写道:

……卑职日夜兼程,昨日方从狄道抵达白水关,见到镇西将军。据镇西将军言:蜀国之姜维已率领驻扎在沓中之精锐兵马,连续突破孔函谷与阴平桥,同前来接应之廖化会合,共同退守剑门关……卑职初闻此事,实难相信,误以为乃以讹传讹。后又见到从阴平赶来之雍州刺史,方证实此事确凿,不容置疑。据雍州刺史言:姜维率军来到阴平桥时,尚有两万多兵马、数千车粮草辎重,且军容严整,军心稳定,行进有序,毫无败退之迹象……狡诈之姜维施展调虎离山计,骗过雍州刺史,率众跨过阴平桥……剑门关乃天下少有之雄关险隘,有姜维、廖化等蜀国名将镇守,且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对我大军入蜀极为不利,只恐要拖延时日,损兵折将。为此,镇西将军忧心忡忡,寝食不安;卑职亦愁眉难展,心急如焚,惟恐有负大都督之重托……卑职虽一介书生,不谙军事,然令卑职深感不解者是:我陇右兵马乃能征善战之师,轻装简骑,且数量亦多于蜀军,何以竟让携带大量粮草辎重、行动迟缓之蜀军破围而出?征西将军乃久经沙场之老将,过去与姜维多次交战亦是胜多负少,此次为何却让姜维并无大损而逃之夭夭?卑职目光短浅,智低谋乏,实难看破其中之缘由。大都督高瞻远瞩,洞幽察微,定会一目了然……

卫瓘的密报像是一片不祥的乌云,在司马昭的心中投下了一块浓重的阴影,使他心神不宁、坐立不安。他一边在书房中焦急地来回踱步,一边在心中反复思索着应付这种意外变化的对策。

在蜀国的战将之中,最令司马昭头疼和伤脑筋的,便是这个神出鬼没的姜维。他不仅用兵变化莫测,令人防不胜防,而且出奇的胆大,敢于铤而走险。自从诸葛亮死后,在蒋琬、费祎执掌蜀国兵权之时,魏国的关中、陇右相对安定,少有战事。可从姜维掌握了蜀国的兵权之后,关中和陇右便很少安宁了,常常是按下葫芦瓢起来,不是关中告急,便是陇右吃紧,使这两个地区动荡不安,人心惶惶。虽有邓艾坐镇陇右,与、姜维周旋,但也只能遏制其锋芒,而无法将其制服。因而,姜维便成了司马昭的心腹之患,久欲除之而又束手无策。

此次出兵伐蜀,最令司马昭担心的莫过于姜维,若要灭蜀,必先制服姜维;如不制服姜维,灭蜀便是一句空话。为此,他不惜动用关中和陇右的全部兵马,令邓艾和诸葛绪布下重兵,层层设防,以阻止姜维引兵东归,使钟会能率领伐蜀大军乘虚而人,直捣成都……可是,好梦难圆,司马昭最不愿见到的事情,最终还是出现了!

是何人打乱了司马昭的伐蜀部署?是何人破坏了司马昭的灭蜀计划?卫瓘的密报虽没指名道姓地指责邓艾作战不力,但对邓艾却颇有微词,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邓艾的不满情绪。这与他离开狄道时给司马昭的密报大相径庭。在数日之间,卫瓘竟送来两份内容截然不同、态度完全相反的密报,原因何在?这不能不令司马昭深思。

对于邓艾,司马昭既十分赏识,又有所不满。他赏识邓艾的智勇,若不是邓艾率军抵御姜维,陇右地区恐怕已为蜀国所有;他不满邓艾的孤傲,至今仍不肯投靠他,而且还经常犯颜直谏。正因为如此,他对邓艾是既另眼相看,委以重任,又加以控制,暗中提防。他心中清楚:若论领兵打仗,现今的魏国将领中能与姜维匹敌的恐怕只有邓艾;此次伐蜀,邓艾才是最合适的主将人选;可邓艾不识时务,对伐蜀屡陈异议,使他不得不改变主意,选钟会为主将领兵伐蜀,而令邓艾为偏师,率军阻截姜维……他原以为,这样的安排,既可利用邓艾的智勇遏制住姜维,又可控制住邓艾,不使其兵权过重,还可为钟会制造出良好的战机。谁料,事与愿违,竟然出现了这种结果,这是他所始料不及的!

是邓艾不甘于充当偏师,心怀不满,没有尽心竭力地去阻截姜维,使其突围而出?还是诡计多端的姜维设计瞒过了邓艾,避实就虚,钻出了邓艾设下的包围圈?若属于前者,邓艾是罪不容赦,必须严加惩处;如属于后者,倒是有情可原,不便处置邓艾……究竟是属于前者还是属于后者,司马昭久久地思索着,一时难以作出结论。

司马昭正在书房内焦躁不安地踱着步,内宅的一名婢女来到书房门口,恭卑地说:“启禀大都督,奴婢奉夫人之命,前来请大都督到后花园赏菊!”

“我今日军务繁忙,无暇赏菊。”司马昭烦闷地说,“速去回复夫人,我现在实难脱身,改日定当奉陪。”

“夫人再三命奴婢,务必将大都督请到后花园。”婢女恳求着说,“夫人之命难违,大都督若不去赏菊,奴婢难以复命。”

“这……”司马昭沉吟了一下,改变了口气说,“也罢,我去便是。”

同类推荐
  • 惘风

    惘风

    风是天地的吹息,或写意或轻松,但她也能带来迷茫,千古的英豪为何来到这家小店?这家看似平凡但又神秘的小杂货店里有个奇怪的店长他自称能办到任何事,但只限有缘人。。。。迷惘的风啊,要往哪吹呢?
  • 世家天下

    世家天下

    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夫世家者,国之柱石;百姓者,国之基石。无基则国不足以存,无柱则国不足以立。请看朝中衮衮诸公,谁人不出身世家。天下世家不知凡几,皇室便是最大的世家。今之天下,非周氏独有天下,乃周氏与世家共天下,故曰“世家天下”看兰陵萧氏麒麟儿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再活一百年

    再活一百年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善恶之间可有界限。看胖子如何在大恶后,走向大善。又如何在善恶与爱情间两难。穿越三国后游刃有余的再活一百年,体会不一样的三国。品味善与恶。
  • 晏浪记

    晏浪记

    你方唱罢我登台,粉墨登场的总是胜利者。对于历史这位美眉,我们都是远方的看客。
  • 乐臣

    乐臣

    林洛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完全不同的大唐。既非腰缠万贯的败家子,亦非权势滔天的皇亲国戚,只是个混迹书院的小小乐师。不满足于当前音乐界的现状,想要做一点改变,却莫名卷入到复杂的局势里……遍地商机,该如何赚取大把银子?时局动荡,能否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异域狼烟,又如何纵横捭阖,铁蹄踏遍北国雪?先为力胜,其后智胜,其后道胜。我为乐胜!可令君王悦,可抱美人归;可防小人计,可为万人敌。江山如画,美人如诗。琴声一动,天下天平!
热门推荐
  • 穿越海贼之不做海贼

    穿越海贼之不做海贼

    穿越变成吃了鸟鸟果实海鸥形态的小欧,以为单纯的自己变成鸟饿急之下吃了一个奇怪的果子而差点被两个恶魔果实给撑爆死!被路过的鹰眼捡到顺手扔给了乔巴的老师Dr.库雷哈,被库雷哈以高超的医术和自己穿越的特殊体质才保住性命之后的......生活!
  • 莫念我

    莫念我

    这个家庭有一个比她大三岁的儿子——莫逸。从小到大,莫家的人就偏爱莫小念,而常常忽略了莫逸,尽管如此,莫小念却和莫逸有了比亲兄妹之间更深厚的亲情。莫逸有一个长达五年的女朋友祁雪,祁雪因为莫逸不会接手其父亲的公司,觉得没有继续交往的价值并与之分手,而后便和同校一个优秀的男生顾凡交往,给莫逸的借口便是莫逸和莫小念在乱伦,因为这惨无人道的分手借口,莫逸故意和莫小念疏离起来。
  • 神孽阴阳师之鬼母春

    神孽阴阳师之鬼母春

    八荒风云起,乱世凶神现,少女手腕生“鬼种”阴阳先生,出马仙,驱魔人,深蓝少年,人生那么长,黑暗路漫漫,谁与你并肩斩心魔?女主翎春是承千年阴阳家衣钵的阴阳师,因为意外,手腕生了鬼胎,从此走上了降妖除魔的道路,因为带着宝宝闯荡八荒,号称提刀鬼娘,其外还有一个小伙伴是能窥测未来的深蓝人,一个小伙伴是驱魔人,一个小伙伴是召唤师,一个小伙伴是出马仙。
  • 亿万恋人:总裁霸上瘾

    亿万恋人:总裁霸上瘾

    “签字结婚,我捧你坐上珠宝设计界第一交椅。”荀二少权柄滔天,宠她上天入地,她却在重遇暗恋对象后急于离婚。“戒指还你,能不能当作不认识我?”“慕安然,你休想!”痴缠眷恋,却不抵他心中的白月光,她一别五年,携未婚夫回归,荣耀加身千金尊贵。荀二少挑眉霸道:“我们还没离婚!”
  • 玄坛刊误论

    玄坛刊误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之我本张狂

    重生之我本张狂

    新一代佼佼者白晓薇重生在1982年,一个小山村的一个7岁小丫头身上,由于人品暴发,附带极品灵气空间戒指一枚。于是,她搞大棚,种灵气蔬菜,养灵气家禽,发家致富,一步一步迈向世界,一步一步掌控世界,要棒子国巴结讨好仰望,如哈巴狗一样。而不知不觉间,她的身边何时围绕了这么多优秀的男人?
  • 傲娇妖王遇上二楞子式小废柴

    傲娇妖王遇上二楞子式小废柴

    妖与人有什么区别?他们也讲义气,也有爱,也有思想。谁说人妖殊途,我明明遇见了那只神祗一般的猫妖……
  • 异界之绝代双骄系统

    异界之绝代双骄系统

    系统,为我提供了,一种可能的人生;那么我,也要还系统,一个重新的选择看那绝代风华的人物,又何止双骄?看那满心遗憾的结局,又于心何忍?我和他们,是结伴一同行走于异界的旅人:看遍风景,倾尽繁华,一世纵横……待他年回头,不论这一切是否如梦,愿我们,强大而不失本真。做一个,只不过比其他人都更强、更能打一点的,普通人。“夜深了……”弃笔起身,推窗望月,江千宇留给世界的背影,是那么的优雅而怅然,散发着令人着迷的深邃气质……“今晚要去摸谁的的房门呢?唔……干脆还是一起好了!”
  • 一身红裳为谁穿

    一身红裳为谁穿

    我不相信爱情,爱是什么?从来没有人给我解释过。直到我遇见了你,我才知道,所谓的“动心”,所谓的“爱”……看来我对你真的是下不了手了呢……
  • 我说悄悄话你说你知道

    我说悄悄话你说你知道

    每个人都有青春,都在曾经彷徨的年纪品味过不一样的人生,你未曾想过的并不代表它不会切切实实的发生,就像爱情,谁都不知道下一秒会遇到谁,你的心是否会随之悸动,你的眼泪是否再也忍不住的流下来,而她或他在你的生命中又是怎样抹不去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