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80800000027

第27章

激浪翻卷的汉水,好似一条发怒的巨蟒,从崇山峻岭间奔腾而出。可是,当它一冲入汉中盆地,便立即改变了模样:轻荡的波纹取代了翻卷的激浪,奔腾不息的急流变为宽阔平缓的水面,发怒的巨蟒幻化成粗长的银链,把镶嵌在这块富饶土地上的几颗明珠——沔阳、南郑等重镇——串在了一起,仿佛一条缀满金玉珠宝的丝带,横围在汉中盆地的腰间。

汉中盆地四周地势险要,而中间却地平土沃,天暖雨丰,物产富饶,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可与“天府之国”的蜀中相媲美。它东接南郡,南接广汉,西接陇右,北接秦川;北出秦岭,兵下秦川,可夺取关中;西出武兴,向北迂回祁山,可断陇右;东出可直向宛城、洛阳,也可循汉水南攻襄阳,还可迂回武关取长安。

正因为如此,汉中是历代兵家的必争之地。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形成以后,汉中对魏、蜀两国就显得尤为重要。蜀国如占据汉中,进可以攻关中、陇右和中原,退可以守巴蜀。魏国如占据汉中,不仅打开了蜀国的北大门,形成了对巴蜀的威胁,而且可以有效地遏制和防御蜀国向北发展。所以,双方都用相当大的力量。

汉水:水名,即今之汉江,长江的支流。汉水一称沔水,北源出自今陕西留坝西一名沮水者称沔,西源出自今陕西宁强北者为汉,二源合流后通称汉水或沔水,流经今陕西南部、湖北西北部和中部,在今湖北武汉汇入长江。

汉中:郡名,治所在南郑,辖境相当于今陕西秦岭以南,留坝、勉县以东,乾祐河流域以西,今湖北郧县、保康以西,粉青河、珍珠岭以北地区。

沔阳、南郑:沔阳,城邑名,沔阳县的治所,故址在今陕西勉县东,因坐落于沔水(汉水)之阳而名;南郑,城邑名,汉中郡、南郑县的治所,故址在今陕西汉中。来争夺汉中,力图使其成为扩展疆域的重要据点。

蜀国占据了汉中之后,这里就成为蜀军北伐魏国的据点,诸葛亮五次北伐魏国,均是以汉中为出发点和根据地。由此可以看出,汉中对于蜀国是多么重要。自姜维执掌兵权以来,鉴于诸葛亮五次北伐均未取得成功的教训,把首先攻取关中的战略目标,调整为首先夺取陇右,将战略重心西移,而在汉中实行“敛兵聚谷”的防御措施。

汉水是汉中的命脉,它给这里带来了充沛的雨水、温润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地,使这里禾苗茁壮,草木茂盛,粮丰果硕,牛羊肥壮。如果没有汉水,丰饶的汉中盆地将会变成另外一种样子。

在汉中盆地的西部、汉水的南岸,耸立着一座名山——定军山④。定军山东西绵延十余里,十二座山峰参差不齐,而两座主峰,东西而立,遥相对峙。

定军山俯视着浩浩荡荡的汉水,护卫着军事重镇沔阳。占据了定军山,便可控制汉水,据有沔阳,进而居高临下雄视整个汉中盆地。失去了定军山,便等于失去了汉水和沔阳,整个汉中盆地也就难以控守。因而,争夺汉中必先争夺定军山。

建安二十四年(219),曹操属下的大将夏侯渊与刘备属下的大将黄忠,为争夺定军山展开了一场血战,黄忠刀劈夏侯渊,占领了定军山,为刘备据有汉中立下奇功。

诸葛亮北伐魏国,又以定军山为。

据《三国志》载:建安二十年(215)四月,曹操率大军征讨汉中张鲁。十一月,张鲁投降,曹操命夏侯渊镇守汉中。建安二十二年,刘备接受了谋士法正的建议,亲率大军北征汉中。曹操得知此事,坐镇长安(今陕西西安),声援夏侯渊。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刘备部将黄忠在定军山大败曹军,斩杀夏侯渊。曹操闻知,率军赶往汉中,与刘备展开了鏖战。一个多月后,曹军粮草不继,曹操只得放弃了汉中,退回长安。刘备占据了汉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至七十二回“演义”了此事。

据《三国志》载:诸葛亮先后五次北伐魏国,其中两次出关中(见前注),三次出陇右。建兴六年(228),诸葛亮亲率大军攻祁山,魏将张邰率军拒蜀军,在街亭大败蜀军前锋马谡,诸葛亮退回汉中。建兴七年,诸葛亮率军出建威(今甘肃西和)拒魏国大军,遣部将陈式攻取了武都、阴平二郡。建兴九年,诸葛亮率军出围祁山,司马懿率军来救,诸葛亮粮尽而退,斩魏军追将张邰。《三国演义》第九十二回至九十六回、第九十八回至九十九回、第一百一回“演义”了此事。

敛兵聚谷:收拢军队,聚集粮食。

④定军山:山名,在今陕西勉县之南。大本营。在西山主峰的顶部,有一个天然形成的锅底状的大洼,名叫仰天洼,是一个绝好的屯兵之处。诸葛亮便在此洼中屯兵数万。山的西北麓有一巨大的坪坝,诸葛亮就在此设立了督军台,治戎讲武,操练兵士,演习阵法。

在定军山的西北脚下,有一处冈峦起伏、山环水绕、古木参天的地方,这里安葬着蜀国的丞相诸葛亮。诸葛亮壮志未酬便耗尽心血,病逝在伐魏前线的军营中。弥留之际,诸葛亮嘱咐将他葬于定军山下,以表明他“复兴汉室,死犹护蜀”之志。诸葛亮的墓冢为南北向,头朝北而脚向南,取其北顾中原、南护巴蜀之意。在墓冢的周围,种植着五十四棵柏树,象征着诸葛亮享年五十四岁。

星移斗转,时光流逝,诸葛亮长眠于定军山下已有二十九载。在这段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日子里,不断有些驻守在汉中的蜀军将士和当地的百姓,带着祭品,神情肃穆地走进诸葛亮的陵园,虔诚地祭奠这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名臣贤相,缅怀他的丰功伟绩,追思他的高风亮节。可是,谁又能料到,在二十九年后的今天,走进这座陵园的,既不是驻守汉中的蜀军将士,也不是当地的平民百姓,而是一伙以钟会为首的魏军将士。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诸葛亮的在天之灵若是有知,不知该作何感想。

钟会在骆谷的南口毅然决然地斩了勇冠三军的许仪,先是使人带着许仪的首级在全军示众,然后才把许仪的尸首送回洛阳进行厚葬。

许仪被斩首示众之后,魏军将士无不惊骇,在一片惋惜声中,一种对钟会的畏惧之心骤增;一些曾对儒雅而年轻的钟会能否主此重兵心存疑虑的将领,从许仪的人头上看出了他的治军严明和果断刚毅,再也不敢轻视他了。钟会手下虽然少了一员能冲锋陷阵的虎将,但却在伐蜀大军中树立起了自己的权威与声望,从而使他的每一道将令都变得更有分量、更具威力,使各路兵马行进的速度明显加快。

当钟会率领着中军的大队人马来到定军山下时,乐城和汉城已被魏军围了个水泄不通,胡烈率领的西路兵马也已接近阳安关,一切都比钟会预想的日期提前了一天。

在斩许仪时,有不少将领说:尚未交战,先斩大将,于军不利。可事实却恰恰相反,在斩了许仪以后,使一切都比原先估计得要顺利。此时,钟会似乎明白了“杀鸡给猴看”的巨大作用,悟出了“杀一儆百”的真正含义。他为自己力排众议杀掉了许仪而暗自高兴,为伐蜀大军未经任何战斗便占领了汉中盆地而暗自欣喜。

钟会怀着得意和欣喜的情绪,带着几名亲兵来到了位于定军山下的诸葛亮的陵园。他为何要来这里?是为了祭奠这位伟人,还是为了向蜀国示威?是为了怀古还是为了寻幽?这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当钟会昂首挺胸地向陵园的大门走去时,脸上的神情骄傲而自豪,脚下的步伐坚定而有力,完全是一副征服者去巡视他的新领地的姿态。他心中思量:诸葛先生,汝虽然名扬四海,誉满九州,但功业也不过如此;汝虽然帮助刘备取得了巴蜀,建立了蜀国,但终不过是偏处一隅;汝虽数次兴兵北伐,但均无所建树,最后反倒客死异乡。而今我钟会兵不血刃,竟占据了汉中之地,而不久的将来还要扫平巴蜀;汝数十年苦心经营的蜀国,现已成为我钟会囊中之物,伸手可取……两相比较,不知诸葛先生汗颜否?

当钟会轻轻地甩荡着手中的马鞭,志得意满地走进大殿,面对着大殿正中的神台时,不由得一下子愣住了。在神台之上,供奉着一尊诸葛亮的泥塑坐像。他头戴纶巾,手持羽扇,身披金色鹤氅,神采飞扬,气质儒雅,栩栩如生,似乎随时都会飘然而下,与观瞻者谈笑。

钟会久久地凝视着诸葛亮的塑像,手中悠荡着的马鞭慢慢地不动了,像根木棍似的低垂着;脸上的得意之色渐渐地消失了,被一种肃然起敬的神情所代替。在魏国的文武百官中,钟会的儒雅俊美一向为同僚们所称道,他也为此而自赏。然而,面对着诸葛亮的塑像,他却突然感到自惭形秽。更为重要的是,他隐隐约约地觉得:诸葛亮的纶巾中,好像包裹着无穷的才学;诸葛亮的羽扇上,仿佛凝聚着无尽的智谋;诸葛亮的鹤氅里,似乎隐藏着百万雄兵;只要诸葛亮正正纶巾,摇摇羽扇,抖抖鹤氅,便会将敌手置之于死地……

钟会默默地仰望着诸葛亮的塑像,眼前不断地晃动着一幅幅的画面:在南阳隆中的一座茅草房里,诸葛亮轻摇着羽扇,侃侃而谈,为刘备制定出三分天下的战略大计;在赤壁之下,诸葛亮挥动着羽扇,扇起了一场铺天盖地的大火。将曹操的无数只战船化为灰烬,把曹军烧得溃不成军;在南中的夷蛮之地,诸葛亮摇动着羽扇,七擒七纵当地的少数民族首领孟获,平定了南中的叛乱……

钟会目不转睛地盯着诸葛亮的塑像,忽然觉得神台上的诸葛亮好像复活了,正抬起右手,将那把令对手望而丧胆的羽扇向他扇过来。他的心紧缩成一团,连打了几个寒噤,惊出了一身的冷汗,从沉思中惊醒过来。他揩去额头上的冷汗,稳定住剧烈的心跳,向诸葛亮的塑像深施一礼,低声地说:“诸葛丞相在上,晚辈钟会特来祭奠前辈。前辈当年为复兴汉室,数次率军北伐,只因汉祚已尽,天命难违,使前辈壮志难酬,长眠于此。今蜀国后主刘禅昏庸无能,奸佞得宠,忠信见疑,蜀国衰败之势已不可挽回,晚辈奉命率军伐蜀,实乃天意。前辈当年率军北伐,晚辈今日率军西征,皆是各为其主,并非私人之争,望前辈鉴谅!前辈之学识、智谋、才干,皆高于曹丕,倘若借刘备白帝托孤时之遗言,自立为王,巴蜀便会是另一番景象,先辈也不至于长眠于这个偏远之山坳中。是耶非耶?前辈自忖之……”

钟会说罢,又向诸葛亮的塑像深施一礼,然后才缓缓地退出大殿,低垂着脑袋离开了诸葛亮的陵园。他离去时的那副神态,与到来时的那副神态相比,简直判若两人。走出了好远,他才抬起头来,吩咐身边的亲兵:“传令:凡我军将士,一律不得进入陵园,也不得在陵园周围放牧战马,砍取柴火,以免惊扰了诸葛先生。违令者严惩不贷!”当钟会在定军山下祭奠诸葛亮对,在离此不远的汉城之中,蜀军的守将蒋斌,正站在城墙之上的垛口间,遥望着定军山下的诸葛亮陵园,默默地祈祷着:“诸葛丞相,魏军现已兵临城下,将汉城团团围住。末将不才,定当尽心报国,誓与汉城共存亡。愿丞相在天之灵,保佑我守卫汉城之将士!待汉城解围之后,末将定再去陵园,隆重祭奠丞相!”

汉城位于汉水的南岸、沔阳城的东南方、定军山的东北方,与沔阳城和定军山形成了一个“品”字形。

汉中盆地本无汉城,建兴七年(229)冬,诸葛亮屯驻在沔阳,鉴于沔阳南有定军山,北有天荡山,两山相峙,将沔阳夹在了中间,敌军若占据了其中任何一座,就可居高临下直捣沔阳。故而,他认为沔阳易攻难守,不宜屯兵,决定另筑一座屯兵之处。经过周密勘察,他就在汉水之南、容裘溪之西的一座小山上,修筑了这座汉中的军事重镇汉城。

这座新筑的汉城,既与沔阳隔着汉水相呼应,形成犄角之势,又摆脱了定军山与天荡山的控制,具有相对独立的地理优势。汉城北有浩荡的汉。

汉城:城邑名,故址在今陕西勉县南。

天荡山:山名,在今陕西勉县北。

容裘溪:水名,即今陕西勉县的洋家河,汉水的一条支流。水护卫,东有湍急的容裘溪保护,敌军不敢冒险从这两面进攻;而城的南面和西面,又都是开阔的地带,敌军若从这两面进攻,离城老远便暴露在守城将士的箭弩之下,根本无法靠近城墙。只要城内的守军备足粮草箭弩、檑木滚石,敌军便只能望城兴叹。

汉城修竣之后,便取代了沔阳在军事上的重要作用,成为汉中盆地西部的军事重镇,成了蜀军安插在汉中的一颗牢不可拔的钉子。

现在驻守汉城的将领,是蜀国的重臣名将、诸葛亮的继承者蒋琬之子蒋斌。这蒋斌颇具其父之遗风,乃一员文武兼备的儒将,蜀国的朝野之人,常将他与诸葛瞻相提并论。他刚柔相济,绵里藏针,深得属下的敬重。自驻守汉城以来,他一边操练兵马,一边修整城池,将汉中的这座军事重镇整治得秩序井然,有条不紊。

今年春天,蒋斌接到大将军姜维的紧急军报和将令之后,便大力积草囤粮,造箭打弩,加固城墙,准备檑木滚石。如今,城内存有足够兵马吃一年的粮草,备有二十余万支箭矢,至于檑木滚石,更是瓘积如山。

时局的发展果不出姜维所料,司马昭真的遣钟会率领大军向汉中杀来了,而且来势凶猛,将汉城围得铁桶一般。面对着城下密密麻麻的魏兵,蒋斌心里倒也不是十分慌乱。他带领着副将和偏将,沿着城墙巡视了一圈,已大约估算出围城的魏军兵马有多少。单凭这些魏军,若想攻下汉城,那是白日做梦。针对敌军的情况,蒋斌重新调配了兵力:他在汉城的北面和东面各部署了五百名兵士,由一名偏将率领,监视汉水以北、容裘溪以东的敌军;敌军若胆敢渡水攻城,则待其半渡而用箭弩射杀之。在汉城的南面和西面,他各部署了一千名兵士,多备箭弩和檑木滚石,由他亲自率领,严阵以待,准备迎头痛击攻城的魏军。另外两千名兵士,在城中歇息待命,随时准备增援。

一切部署停当之后,蒋斌来到了汉城西门的城楼之上,遥望着定军山下的诸葛亮陵园,默默地祈祷着……

蒋斌刚刚祈祷完毕,便发现城下的魏军开始运动了。他一面命令守城的兵士各归本位,拈弓搭箭,作好发射的准备;一面俯身在城墙的垛口间,睁大眼睛,密切地注视着魏军的动向。

同类推荐
  • 梦回古城传

    梦回古城传

    一个二十一世纪的迷茫青年,在下班后因疲劳而倒床就睡。。。。。。谁知一觉醒来却发现自己已是身处一个陌生的世界,一个距离自己的二十一世纪足足相隔近千年的世界!混吃骗喝?哪知天不遂其愿灭瓦刺败鞑靼且看这小子又如何在这个纷乱的世界走下去。。。。。。
  • 三国之我是赵云

    三国之我是赵云

    赵云:吾可弹琴,能吟诗,冲锋陷阵,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上马提枪,弯弓射大雕,哪里找我这么好的夫婿?蔡琰,貂蝉,大小乔:将军所命,不敢不从。刘备,关羽,张飞:云哥,带我飞!PS:新人新作,望各位书友多多支持。
  • 大清野史

    大清野史

    乌雅,我断送了你的一生,理应有你来送我的性命,我还你儿子一个太平江山。
  • 天国迷梦

    天国迷梦

    清朝晚期,天下大乱,太平军势大,眼见江山岌岌可危,晚清重臣曾志鸿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他操持团练,组成“湘军”,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发生内讧,在曾志鸿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和洋人的联合绞杀下,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人人平等的天国之梦破灭了。在此惨烈战争期间,徽商胡万豪官商勾结,富甲一方,而老百姓却流离失所,民不聊生。朝廷昏庸,为官者奢侈腐化,经商者为富不仁,演出了一场场“天下大乱、群雄四起、铁血战争、风起云涌”的历史大剧。
  • 历史年鉴之1919

    历史年鉴之1919

    本系列包含了世界历程、科技、文学、宗教、哲学、历史、国运纪事等各方面的整理记录,作为系列年鉴。
热门推荐
  • 天天营养百味:新派拿手菜

    天天营养百味:新派拿手菜

    《新派拿手菜》对营养、可口的经典菜例,进行了详细的图文解说,书中列出了每道食物所需的材料调料以及详细的烹饪步骤,让你成为自己的家庭营养师!还有“厨房小常识”告诉你健康饮食生活的小窍门!让你科学养生,合理饮食,健康快乐每一天!
  • 别把话说死,别把事做绝

    别把话说死,别把事做绝

    本书从多个角度出发,结合古今中外的大量经典事例,全面深刻地阐述了社会生活中为人做事的双赢之道,帮助读者了解并掌握为人处世的方法和窍门,构建良好的人脉,营造和谐的交往和生存环境,从而享受惬意快乐的人生。留有余地,才能万事做到均衡、对称与和谐;留有余地,才能做到进退自如、挥洒且从容。
  • 高术通神

    高术通神

    我随国术高手们修行的那些年。初二那年,我让校霸给欺负了。我找到了一个人,一个跟我童年神秘事件有关的人。他教了我一个叫国术的东西。半个月后,我当同学面,将校霸KO。我练拳,但却没耽误学习。八极、铁线拳、形意拳、太极、八卦掌、通臂、心意。我接触到了传承这些刚猛拳种的高人。我也见到了,世人不知的,一个无比隐秘的,大大的国术江湖。他们追求是什么?那不是名,不是利。而是一种打碎虚空,见神的境界。
  • 妾大压爷不分说

    妾大压爷不分说

    都说:“客大欺店,店大欺客。”人世间,大大小小、欺欺压压无穷尽也~妾身?臣妾?哼~凭你怎么着,我总是大你一点,对,就是这么一点,我就压着你~知道么~分说,不分说,压你不由分说~
  • 风华绝代: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才女们

    风华绝代: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才女们

    "中国历代才女见于史籍的记载少的可怜,南朝钟嵘的《诗品》,评价了从汉朝到梁代的诗人一百二十二人,其中女诗人只有四人,不到总比数的百分之四,而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三十卷,入选的女作家作品,只有班昭和班婕妤各一篇。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悬殊,在文学辞赋上,女子真的比不上男子吗?当然不是。因为在封建统治的思想下,女子无才便是德。本书辑录从春秋时期到清代较为重要和著名的女文学家、女作家、女书画家等。让读者在品味她们的故事以及她们的诗文、书画中悠然神往,想象一下才女们“蕙心纨质美韶许,玉貌绛唇淇水花”的风韵,感受那些从发黄的纸堆中走出来的“惊才绝艳”,品读风流文采的红袖馨香。"
  • 《百喻经》启示录:重建心灵家园

    《百喻经》启示录:重建心灵家园

    佛教来源于印度在中国发扬光大,经典浩如烟海,对中国文学影响深远。《百喻经》又叫《百句譬喻经》,原名为《痴华鬟》,是印度法师僧伽斯那根据《修多罗藏》十二部佛经中的素材编撰而成,它通过寓言故事阐述了佛教经典,寓言通俗自默,充满了哲理,又枉具讽剌性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百喻经》称“百喻”,就是指有一百篇譬喻故事.原经譬喻故事只有九十八篇之所以称之为“百”,有两种解释,一是就整数而言,二是加上读者开卷感悟和卷尾诲颂共为则。
  • 真历史在民间

    真历史在民间

    此书是作家梁晓声第一本以民间视角解读国家历史的著作!讲述历史的同时针砭当下。书中更是首次曝光梁晓声若干“颇经坎坷”、“不易见到”的名篇!再改革又成热门词,哪些改革的“硬骨头”要碰?2014新时局如何?两会后,政协委员梁晓声有话要说。忘记历史,容易重犯错误。到底有没有一个成功的中国模式?新中国成立这些年,我们为何过的如此沉重?传统文化的回归动力与空间在哪里?古城与小镇能拯救中国吗?对颇受国人关注的梁晓声来说,历史的感受和现实的思考是融为一体的。
  • 俏皮公主的冰山王子

    俏皮公主的冰山王子

    莫名其妙成了一名贫困生,还进了贵族学院,慕容雅汐尽管一腔怒火,但为了自己的零花钱,她只好忍了。可是老妈竟得寸进尺,给她冒出一个未婚夫来,雅汐终于忍无可忍。······某学院内,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欧夜羽将她圈在墙角,邪魅一笑:“丫头,你想逃?”某汐傲娇的别过头,不理他。群号:537011068.
  • 说话恰到好处办事水到渠成

    说话恰到好处办事水到渠成

    这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这是一个机会频生、奇迹迭出的时代,这是一个人人都渴望成功的时代,每个人都必须在竞争中求生存,必须在思考和学习中塑造自己,通过本书的学习,你必将学到许多实实在在的成功方法,这些都将成为你今后生活、工作、事业中的指南。
  • 都市修神纪

    都市修神纪

    本以为自己只是被扫地出门的林子池突然发现,自己竟然会是一个孤儿,之前养育自己多年的父母凭空消失。还没来得及弄明白这一切都是为什么,他的心脏处又阴错阳差的被人装上了微型炸弹,在这座暗流涌动的城市里他左右奔突只为了活命。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给自己制造这些麻烦的人,居然万年以后的自己。